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2022-02-09 来源:步旅网
关于核心素养研究的文献综述 王璐 (四川师范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作者简介:王璐(1991一),女,汉族,河南三门峡,教育学硕士,四川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 摘要:近几年来,核心素养一度成为教育界的新热点,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关键要素。那么,核心素养究竟是 什么?有何特定内涵?笔者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后发现,既有的研究多是侧重于对“核心素养”的概念或内涵的剖析,以及 核心素养对于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影响、学生核心素养与具体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等方面。 关键词: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511 文献标识码:A 1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先 后掀起了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改革。80年代后期,各国或地区 又启动了“标准为本”的教育改革,以保障最基本的基础教育质 量。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能力观”在逐渐地改变, 基于传统基本素养而发展起来的能力标准的局限性渐渐地被暴露 出来,传统的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显然无法满足21世纪对学生学习 结果的期待与要求。因此,基础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各国的教育 目标中逐渐演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三维目标。显然“能力”的概念已经无法诠释当前的教育 目标。进而也就催生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 2核心素养对于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的界定意味着课程发展的新的可能性。核心素养 为学校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一方面,它为我国应试教育 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另方面,它又指引了新时代学校 课程的创造性实践。“核心素养”作为学校课程的灵魂,有助于学 科固有的本质特征以及“学科素养”的提炼,有助于学科边界的 连接以及“学科群”或“跨学科”的勾连,有助于学科教育学的 重建;也可能为一线教师整体地把握学校课程,打破分科主义、 消解碎片化的以知识点为中心的灌输,提供视野和机会。 2.1 核心素养对课程改革的影响 基于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左璜认为核心素养对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 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课程改革目标的更新,目前,国际上 将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应用于课程改革的途径主要有两种:直接指 导型与互补融通型。所谓直接指导型,就是将核心素养指标体系直接 作为课程改革的基础框架,指导国家的课程改革。(2)课程内容结构 的调整,即课程目标以整体或局部分布的形式落实到课程结构中。 2.2核心素养对课程发展的影响 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对课程发展提出了两个挑战:一是 要把握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二是借助单元设计的创造,撬动课 堂的转型;第三个挑战是探索以“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为 代表的新型评价模式。 把握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可以从学校课程结构化的视点、构 成要素的维度以及质性分析的维度把握学力与学习活动的层级性。 学校课程的整体把握归根结底是如何去把握学力与学习的课题,这里 有两点值得注意。第一点,具体勾画整体把握的大体思路。第二点, 把握学校课程整体结构的“视点”、“维度”是不可穷尽的。 2.3核心素养对课程体系的影响 辛涛和姜字等人依照学生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相对独立的程 度不同,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核心素养体系在教育教学实践领域的 应用模式可以大致分为三类。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在 课程体系中设置核心素养以及通过课程标准内容设置体现核心素 养。第一类是核心素养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由专门的机构进行研 制和开发,之后逐渐与课程和教学相融合的模式,代表者有美国、澳 大利亚和台湾地区等;第二类模式在国家的课程体系当中规定了要培 文章编号:1672—5832(2017)03—0291—01 养学生哪些核心能力和素养,并指导课程的内容与设置,代表国家主 要是芬兰;第三类模式,学生的核心能力和素养没有单独的体系作出 规定,但国家的课程体系当中的许多部分都体现了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和素养的宗旨,代表国家主要是日本和韩国。 3核心素养的培养 3.1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信息化的时代,我们要培养出具有国 际竞争力、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然而要培养出这样的人来就 应该扩展基础教育的视阈,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水平。因此, 提高基础教育国际化水平,应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观,即培养学生 的全球意识,使其拥有宽广的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使其在全球化社会的多元 文化环境中依然能够明辨是非。 3.2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要落实核心素养,势必考虑实施的载体。基于核心素养的课 程标准研制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如何摆正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 的关系,所以很多国家与地区都把学科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 养的载体。于是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研制课程标准的关键。所谓学 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 得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 为了便于课程的实施,即方便教师开展教学,邵朝友认为还 需要将学科核心素养转化为课程内容标准,依据学科核心素养重 组学科的内容标准。陈自鹏认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核心素养 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要认真贯彻教育方针。贯彻方针。就要 坚持全面育人要求,要使得学生在德智体几个方面的素养都得到 发展,这是核心素养最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是学校办学、学生培 养的首要要求。第二,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要树立现代 教育理念。第四,要全面提升教师素养水平。教育发展,教师是 关键。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的素养是关键。 综上所述,尽管世界各国对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界定有所不 同,但是都普遍较为关注人的发展,更强调学生的能力、情感和 态度等素养整体性培养,旨在培养完整的人,凸显了学生的生命 活力和价值。那么应该如何培养核心素养呢?关键是怎样在实践 操作层面有对应的课程来支撑,课程是最能发挥学校育人功能的 载体。所以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课程设计指向于核心素养,核 心素养需要融入学科课程。在处理核心素养与学科课程的关系上, 各个国家与地区都把学科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那 么又该如何界定学科核心素养?目前的学科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的培养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从已有的文献中看,对于学科核 心素养的界定并没有明确的一致的观点。 参考文献: [1] 张娜.DeSeCo项目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及启示[J].教育 科学研究,2013(10). [2] 程先国.核心素养的内涵和培养着力点[J].中国民族教 育,2016(4). [3] 陈自鹏.也谈核心素养的培养【J].天津教育,201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