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探索

2022-06-28 来源:步旅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探索

作者:高姗姗 张倩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23期

摘要:《形式与政策》课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得不到学生的重视。为改变这一现状,教师要根据本门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进行探索,提出有用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形式与政策;教学探索;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3-0233-03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两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课程。该课主要讲授近一年的国内外热点问题,帮助学生认清国内外最新形势,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以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政策性和时效性。如何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水平,是值得研讨的重要课题。 一、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

《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最大特点是跟着形势走,易于变化,非常具有时效性。在教材出版后,往往在使用过程中,一些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要随时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 首先,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最大可能地占有资料,拓宽信息渠道。只有在大量占有和运用资料的基础上,教学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授课内容应既有时代信息,又有透彻分析,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事实论述。其次,设立“一周热点新闻述评板块”。在每一次课程的开始,单设5分钟时间,对一周的热点新闻进行简单回顾,并有针对性地对一些引起争论或学生极大关注的事件做出评论。在众多的社会热点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问题中,要注意选题,做到既有针对性又有时代性,既有价值性又有趣味性。这样,就使学生在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了信息。最后,坚持稳定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四个部分的内容,包括基本理论、基本形势与政策、当前形势与政策、社会热点问题。其中前两部分是相对稳定的内容,是教材体系建设中的基础和重点;后两部分是变动部分,具有时效性,是这门课的亮点与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时效性,又要注意系统性。在针对形势发展的实际,不断更新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把《形势与政策》课的相对稳定的部分作为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把相关的理论、原理,特别是有关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作系统的讲授。从而让学生领会科学、稳定、完整的基本理论,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来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重在让学生学会预测国内外形势的基本趋势,正确地分析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 二、调动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积极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象。比如,由于《形势与政策》课不是考试课,很多学生上课没有动力,只是为了凑够学分;有些学生认为《形势与政策》课对以后工作考研没什么帮助;还有些学生认为上专门课程学习形势政策,纯粹是浪费时间。那么,针对这些问题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形势与政策》的积极性呢?

首先,具体分析授课对象。教学对象多为90后,这一代大学生具有广泛的知识、开阔的视野,喜欢求新求变。但是另一方面,这一代人也存在着自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意识薄弱、政治认知较为模糊的特点,容易受现实生活中消极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能只是对新闻、事件的简单罗列和灌输,而重在对问题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学生的疑惑,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分析中教师要注意正确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认清形势的主流和直流,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从纷繁的信息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方法。 其次,授课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具有针对性。大一的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并不了解,要系统介绍《形势与政策》课是什么、学什么、怎样学。《形势与政策》课同马克思主义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两门课密切相关,所以在大二学生已系统学完这两门课的情况下,针对大二学生的《形势与政策》课,应注重联系“原理”和“概论”课中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大三和大四学生,即将面临就业,对有关就业的指导和信息非常关注,所以应有所侧重。同时,针对大三和大四学生,在授课中可以融入公务员考试的相关内容,既与《形势与政策》中的热点问题不谋而合,也契合学生兴趣,一举两得。

最后,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由于《形势与政策》课大多采取大班上课,教师多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式,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首先应尽量采用小班授课的形式,便于展开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启发提问、小组讨论、分队辩论、案例解析、专题活动等多种形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思想火花的碰撞,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同时组织有针对性的课堂发言、演讲,筛选主题进行分组讨论或辩论,激发学生产生创造性思维。

三、探索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第一,《形势与政策》是一门非常具有现实性和实践性的课程,与社会发展实际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实践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要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国际国内形势,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那么,《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教学应该怎样开展呢?最具推广性的方式,就是每学期搞一次社会调查。可以先让学生分组,根据每组的条件、优势以及兴趣爱好选定自己的实践课题。教师要指导学生选题、查阅资料、确立调查提纲、设计问卷、发放回收调查问卷、如何统计分析、最后撰写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在社会调查的过程中,对现实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这样的实践教学方式为解决知识传授与创造能力培养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是加强《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第二,充分利用新科技——博客。以80后、9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网民一代,可以利用博客来辅助《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引导。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可以进行教学知识的管理。在博客上,教师可以公示一些教学信息,包括与教学有关的视频、向学生布置的课外作业、超级链接等。这些资料与每次课堂教学的主题相关,主要展示受学时所限无法在课堂上展开的内容,也可以是对课堂主题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理解。其次,可以在博客上开展与学生的互动。《形势与政策》课多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在这种情况下,前边提到的互动形式不好开展,尤其是在解决学生“知不知”和“信不信”这两个重要问题时,课堂教学具有局限性,难以实现有效互动。博客可以作为一种辅助形式。比如,在博客中教师就相关教学专题提出问题或就此链接网上的相关资源,学生可以参与评论,或匿名或署名,发表评论的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不仅实现有效互动,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了解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同时把握他们都对哪些问题更感兴趣,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在提高大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了解和认识、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其开设过程中存在着质量和效果方面的瓶颈问题,还需要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深入探讨和继续研究。 参考文献:

[1]虞强.提升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实效性的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6). [2]陈凯.增强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实效性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1).

[3]张泽.“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2008,(4). [4]赵壮道.关于高校形势政策教学的几点思考[J].湘潮,2009,(8).

作者简介:高姗姗(1981-),女,天津人,硕士,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政治教育;张倩(1980-),女,河北保定人,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哲学、法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