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及晶体生长过程分析

2022-04-14 来源:步旅网
第48卷 第4期 2018 8月 电 池 VoI_48.No.4 Aug.,2018 BA ITERY BIM0NTHLY DOI:10.19535/j.1001—1579.2018.04.005 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及晶体生长过程分析 曹亚丽,戴仲葭,杜泽学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3) 摘要:用控制结晶的共沉淀法制备球形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N Co。 Mn CO,,并对晶体在反应釜内的生长过程进行分 析,考察溢流时间对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影响。XRD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制备的Ni Co Mn。:CO,为纯相;溢流时 间少于8 h时,前驱体颗粒尚有部分未形成完整的球状形貌。经过足够长的连续溢流反应时间(32 h)、达到4个反应釜的 有效体积置换后,釜内的固含量已达最大值(106.2 g/L)的98%,沉淀结晶过程趋于稳定。以0.2 c在2.5~4.5 V充放电, 制备的三元材料LiNi0 6Co。2Mn 0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8 mAh/g,第5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9.07%。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前驱体;Ni0 6Co0 2Mn0.2CO3; 晶体生长; 溢流时间 中图分类号:TM91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1579(2018)04—0232—04 Preparation of ternary precursor and analysis of crystal growth process CAO Ya—li,DAI Zhong-jia,DU Ze—xue (Sinopec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Beijing 100083,China) Abstract:The spherical ternary cathode material precursor Ni0 6 Co0 2 Mn0 2 CO3 was prepared by 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coprecipitation method.The crystal growth process in kettle was analyzed,the effects of overflow time on morphology of precursors were investigated.The precursors were produced without impurity by XRD and SEM.The precursor particles remained incomplete spherical morphology with overflow time less than 8 h.After 32 h continuous overflow reaction and 4 effective volumes replacement of reaction kettle,the solid content in the kettle had reached 98%of the maximum(106.2 g/L),reaching a stabilized process of coprecipitation crystllaization.The prepared ternary material LiNi0 6 Co0 2 Mn0 2 O2 had a initial speciifc discharge capacity of 1 60.8 mAh/g in 2.5—4.5 V at 0.2 C and capacity retention rate was 89.07%at the 50th cycle. Key words:Li—ion battery;precursor;Ni0 6 Co0 2 Mn0 2 CO3;crystal growth;overflow time 目前,市场上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主要是LiCoO 、 常规的高温固相法、共沉淀法、溶胶一凝胶法及水热合成 法 制备的三元材料,振实密度都比较低,影响了能量密度。 控制结晶的共沉淀法具有计量比准确、产品粒度和形貌易于 控制等优点,可制得球形化颗粒,提高材料的振实密度 ,但 操作条件还需进一步优化。苏继桃等 通过热力学分析研 究,认为M 一NH 一CO 一}{2O体系(Ni、Co、Mn的物质的量比 LiFePO 和一些三元材料。因为钻资源较少、价格昂贵且对 环境有害,所以对LiFePO 和三元材料的探索是目前非常活 跃的研究领域…。LiFePO 有很高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稳定 性,但电子导电率和离子扩散效率低 ,且能量密度较低,无 法满足人们对电池能量密度的要求;层状LiNi 一 c0 Mn O 系列三元材料同时具有co系、Ni系和Mn系三者的优点,具 有比容量高、成本较低、循环性能稳定及安全性能较好等特 点,其中 、Co、Mn的配比对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有显著的影 响 。Ni元素能显著提高材料的电化学容量,因此制备高 镍三元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 为1:1:1)较适宜的共沉淀pH值为8.0左右,在此pH值下, 各种离子在溶液中的损失最小。杨顺毅 研究了反应温度、 pH值、络合剂及搅拌速度等工艺条件对Ni。,Co。,Mn。 CO, 前驱体的振实密度、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确定的最佳工艺条 件为:反应温度60℃、pH值8.0、搅拌速度1 000 r/min及络 曹亚丽(1990一),女,河南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硕士生,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联系人; 戴仲葭(1987一),男,湖南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材料; 杜泽学(1964一),男,河南人,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替代能源。 第4期 曹亚丽,等: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及晶体生长过程分析 q】=0.125 L/h、q2=0.125 L/h、CA=1.8 molfL及 233 = 合剂NH HCO 浓度0.2 mol/L。很多文献分析了工艺条件 对制备的前驱体颗粒形貌和粒度的关系,但很少从晶体的生 长过程来剖析反应釜固含量与溢流时间的关系,进而发现前 驱体颗粒形貌与反应釜中固含量和溢流时间的关系。 117.988 g/mol,将V=2 L代入式(3),可得: Y=106.2[1一exp(一0.125t)] 1.2检测分析 (4) 本文作者采用控制结晶的共沉淀法制备球形三元正极 材料前驱体,观察反应釜固含量与溢流时问的关系,研究晶 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器(美国产)对材料的结构进行分 析,CuKct射线,管压40 kV、管流40 mA,A=0.154 18 am,步 体生长过程,为控制结晶工艺参数的选择及优化提供依据。 1 实验 1.1实验原理与过程 将NiSO4·7H2O(上海产,AR)、CoSO4·6H20(上海产, AR)、MnSO ·H:O(上海产,AR)溶于去离子水,配制过渡金 属离子总浓度为1.8 mol/L的硫酸盐溶液(Ni、Mn和C0的物 质的量比为6:2:2),记为溶液A。配制1.98 mol/L Na2CO (天津产,AR)溶液作为沉淀剂,并加入络合剂0.1 mol/L氨 水(北京产,25%),记为溶液B。将溶液A、B分别经蠕动泵 加入到SHIBODA型结晶反应釜(沈阳产)中,并不断溢流。 反应温度设定为50℃,搅拌速度为1 000 r/rain,pH值维持 在8.0~8.5。反应时通入氮气,防止Mn 在沉淀过程中被 氧化。调控加料速度,使料液在反应釜内的平均停留时间达 到8 h。分别收集溢流8 h、16 h、24 h和32 h的料液,用去离 子水反复洗涤、抽滤,直至无法检出s0 一,然后置于电热恒 温鼓风干燥箱中,在60℃下干燥12 h,即得到不同溢流时间 的N Co Mn CO,前驱体。 将溢流32 h的前驱体与Li CO,(国药集团,AR)混合, 在850 cC下、氧气气氛中煅烧12 h,制备LiNi Co∽Mn∽02 三元材料。 上述实验中,制备过渡金属碳酸盐利用了过渡金属离子 在碱性溶液中的沉淀反应。NiCO 、CoCO,和MnCO,都是难 溶化合物,溶度积很低,在溶液中很容易达到饱和。离子浓 度达到饱和是生成沉淀的首要条件。沉淀的生成速度( )由 离子过饱和浓度( )和沉淀物的溶解度(s)决定: :K[( 一S)/S] (1) 式(1)中:K是与反应温度、介质、沉淀性质等有关的常 数。在温度恒定的稳定反应体系中,S和K均不变。控制体 系中过渡金属离子的r,,可达到调控 ,即成核速率的目的。 在连续加料溢流反应过程中,反应釜初始以纯水填槽, 釜内固含量从零开始逐渐增加。 采用式(2)对连续溢流反应釜进行物料衡算: ·ay=CA·MA·ql·dt一(ql+q2)·Y·dt (2) 式(2)中:Y为反应釜内固含量( L);t为反应时间 (h);V为反应釜有效体积(L);C 为料液中过渡金属离子的 总浓度(mol/L); 为沉淀物的摩尔质量(g/too1);q。和q 分别为进入反应釜的过渡金属盐溶液和Na CO,溶液的体积 流量(L/h)。 对式(2)积分,可得到反应釜内固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Y=[CA·MA·qi/(ql g2)]× {1一exp[一(q1+q2)t/V]t (3) 长为0.013。,扫描速度为5(。)/min。用200FEI型扫描电 子显微镜(美国产)观测三元材料前驱体的形貌。Ni、co和 Mn的含量用Perkin—Elmer Optima 3300DV诱导耦合等离子 体(ICP)元素分析仪(美国产)测定。用Mastersizer 2000型 激光粒度仪(英国产)对不同溢流的球形颗粒进行粒度分析。 用ZS-203型振实密度仪(辽宁产)对不同溢流的球形颗粒进 行振实密度分析。 按文献[7]制备电池,用CT2001A电池测试系统(武汉 产)进行充放电测试,电流为0.2 C,电压为2.5~4.5 V。 2结果与讨论 2.1 固含量与溢流时间关系分析 由式(4)计算,可得反应体系中的理论固含量与溢流时 间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反应釜固含量随溢流时间变化的关系图 Fig.1 Relation between the solid content in the kettle and the overflOW time 从图1可知,在连续加料溢流的过程当中,釜内理论固 含量的增加速度随着溢流时间增长趋于缓慢。当进料8 h, 约相当于置换1个反应釜的有效体积时,理论固含量为最大 值106.2 g/L的63%(66.9 g/L);在32 h时,理论固含量为 最大值的98%(104.1 g/L)。 固含量的多少会影响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进而影响形成 的多晶颗粒的形貌、粒度及粒度分布。连续溢流反应32 h, 约相当于置换出4个反应釜的有效体积时,釜内固含量已达 最大值的98%,沉淀结晶过程已趋于稳定。此时,釜内共沉 淀反应的成核与生长过程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稳定的状态,可 以得到粒度和形貌符合要求的前驱体,有利于实现连续化稳 定生产。 2.2不同溢流时间的XRD结果分析 不同溢流时间前驱体N Co Mn。 CO 的XRD图见 图2。 电 池 BA1 I1ERY BIMONTHLY 2.4不同溢流时间球形颗粒粒度的分析 第48卷 不同溢流时问Ni Co Mn :CO,的粒度分布见 4,粒 径分布农见表1。 术 C 挺 冈2 不I州溢流H,fl ̄IJ前驱体的XRD图 Fig.2 XRI)patte J’ns of precursors with diftbrent overflow time 从 2町知,前躯体的峰强较弱,可能是从溶液中制备 的材料结晶度较低所致 、各前驱体的XRD图中均没有其他 氢氧化物及碱式碳酸盐的特征峰,并日_与NiCO 的标准谱 (I’DF:12-0771)刘_J N 6Co(J!Mn(1 2CO" 此可知, 同溢流时间的产物均为 采川ICP测定,发现前驱体的实际组成与理沦配比接 近,为Ni。 Co …Mn 。 CO ,说明采用连续溢流工艺呵制得 符合删想元素配比的前驱怵,将Ni、co和Mn依照投料比完 全共沉淀出来 2.3不同溢流时间SEM结果分析 同溢流时 NI【1。Co。 Mn 2CO,的SEM 见陶3。 图4 同溢流时间样品的粒度分析 Fig.4 Panicle size analysis of samples with dil'ferent overflow time 表1 不同溢流时间样品的粒径分布 Table 1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of samples with different over- low tfime 反应釜中的前驱体颗粒都要经历成核、生长、团聚和融 合等步骤,逐步长成具有一定大小和粒度分布的多晶颗粒。 3小 溢流时间样品的SEM图 Fig.3 SEM photographs of samples with diferent overlow tifme 反应的初始阶段以成核为主,随着反应产物的增加逐步进入 以颗粒生长为主的阶段,同时伴随着一定量的新核生成,形 从 3 r叮 ,溢流时问为8 h时,前驱体颗粒细小,晶体 生长 完整,大部分未形成完褴的球状形貌。溢流时间为 成粒度分布。从图4可知,不同的溢流时间在10 t.Lm左右都 有一个峰。从表1可知,随着溢流时间的延长,粒径越来越 16 h时,前驱体颗 逐渐成球并K大,晶体生长相对较完樱。 大,溢流时间为32 h时,D 达到l5.5 nl,与SEM分析结果 一溢流时 为24 h时,前驱体颗粒继续长大,日‘球形度变好。 [占1体颗粒存反应釜中的实际停 时问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 某一时刻下,反忧釜内有的颗粒可能L二停留很长时间,有的 粒子只是刚刚生成,导致反应釜内沉淀颗粒直径大小不一, 粒度分布 问较宽。溢流时问32 h的前驱体颗粒球形度较 好,颗粒致密,粒度分布较好 致 、图4中粒径l m处有一个小峰,可能是大球的上面 粘了一些细小的颗粒,在超声波处理过程中掉落下来形成 的。这个现象在图3(d)中也能观察到。 2.5 不同溢流时间样品振实密度的分析 N Co。:Mn。:CO,前驱体振实密度随溢流时间的变化 见图5 第4期 曹亚丽,等: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及晶体生长过程分析 、 茸 置 { 毒 图5不同溢流时间样品振实密度随时间变化图 Fi昏5 Tap density change of samples with diferent overflow time 从图5可知,随着溢流时间的延长,前驱体颗粒的振实 密度增大,溢流时间为8 h的振实密度最低。这与晶体颗粒 的形貌及粒度分布有关。溢流时间为8 h时,颗粒还未成型, 粒度分布不规则,导致颗粒堆积疏松,振实密度很低;溢流时 间为16 h时,颗粒振实密度为1.02 g/cm ,之后,振实密度增 长缓慢;溢流时间为32 h时,振实密度为1.12 g/em ,相对于 其他三元材料,振实密度很低,说明颗粒之间的堆积较疏松。 在后续与Li2CO,混合煅烧的过程中,这种疏松堆积结构有 利于Li 进入球形颗粒内部,使反应更充分。经后续高温煅 烧,三元正极材料产品的振实密度达2.33 g/cm 。 2.6电化学性能测试 将溢流时间为32 h的前驱体与Li CO,混合煅烧,制备 得到LiNi。 Co Mn。:O:三元材料。样品的0.2 C首次充放 电曲线和循环性能见图6。 图6 0.2 C倍率下样品的首次充放电曲线和循环性能 Fig.6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curves and cycle performance of sample at 0.2 C 从图6可知,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0.8 mAh/g,首次循环 的库仑效率为86.0%。样品以0.2 C循环50次,容量保持 率为89.07%。高镍三元材料表面易吸水,后续需进行表面 包覆处理,以提高电化学性能。 3 结论 通过对连续加料溢流反应中三元材料前驱体的生长过 程进行分析,观察溢流时间对三元材料前驱体形貌、球形度、 粒度分布及振实密度的影响。经过足够长的连续溢流反应 (32 h)、达到4个反应釜的有效体积置换后,结晶过程趋于 稳定,得到的前驱体球形度完好、粒度分布较好,D 。达到 15.5 m。 高温煅烧后的LiNi。 Co。:Mn O 三元材料振实密度达 到2.33 g/em ,0.2 C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60.8 mAh/g,循 环50次的容量保持率为89.07%。 参考文献: [1]蒋兵.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J].湖南有 色金属,2011,27(1):39—41. [2]HU L H,wu F Y,LIN C T,et a1.Graphene-modiifed LiFePO4 cath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y beyond theoretical capacity[J].Na— ture Communications,2013,4(2):1 687. [3]LIUWY,HUAW B,ZHENGZ,et a1.Facile synthesis ofhierarchi— cal porous Ni—rich LiNi0 6 Coo 2 Mno 2 02 cathode material with supe— rior high—rate capability[J].Ionics,2016,22(10):1 781—1 790. [4]LAVELA P,TIRADO J L,VIDAL—ABARCA C.Sol—gel preparation of cobalt manganese mixed oxides for their use as electrode mate— rials in lithium cells[J].Electrochim Acta,2007,52(28):7 986 —7 995. [5]HE P,WANG H,Qt L,et a1.Electr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yered LiNil/3 Col/]Mn1/]02,and with diferent synthesis condi- tions[J].J Power Sources,2006,160(1):627—632. [6]苏继桃,苏玉长,赖智广,et a1.共沉淀法制备镍、钴、锰复合碳 酸盐的热力学分析[J].硅酸盐学报,2006,34(6):695—698. [7] 杨顺毅.球形u[M1一 Co Mn ]02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研究[D].湘潭:湘潭大学,2011. 收稿日期:2018—02—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