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徒生童话 母亲的故事
安徒生童话: 母亲的故事
A mother sat there with her little child.She was so downcast,so afraid that it should die!It was so pale,the small eyes had closed themselves,and it drew its breath so softly,now and then,with a deep respiration,as if it sighed; and the mother looked still more sorrowfully on the little creature.Then a knocking was heard at the door,and in came a poor old man wrapped up as in a large horse-cloth,for it warms one,and he needed it,as it was the cold winter season!Everything out-of doors was covered with ice and snow,and the wind blew so that it cut the face.As the old man trembled with cold,and the little child slept a moment,the mother went and poured some ale into a pot and set it on the stove,that it might be warm for him; the old man sat and rocked the cradle,and the mother sat down on a chair close by him,and looked at her little sick child that drew its breath so deep,and raised its little hand.“Do you not think that I shall save him?” said she.“Our Lord will not take him from me!” And the old man——it was Death himself——he nodded so strangely,it could just as well signify yes as no.And the mother looked down in her lap,and the tears ran down over her cheeks; her head became so heavy——she had not closed her eyes for three days and nights; and now she slept,but only for a minute,when she started up and trembled with cold.“What is that?” said she,and looked on all sides; but the old man was gone,and her little child was gone——he had taken it with him; and the old clock in the corner burred,and burred,the great leaden weight ran down to the floor,bump!
and then the clock also stood still.But the poor mother ran out of the house and cried aloud for her child.Out there,in the midst of the snow,there sat a woman in long,black clothes; and she said,“Death has been in thy chamber,and I saw him hasten away with thy little child; he goes faster than the wind,and he never brings back what he takes!” “Oh,only tell me which way he went!” said the mother.“Tell me the way,and I shall find him!” “I know it!” said the woman in the black clothes.“But before I tell it,thou must first sing for me all the songs thou hast sung for thy child!I am fond of them.I have heard them before; I am Night; I saw thy tears whilst thou sang'st them!” “I will sing them all,all!” said the mother.“But do not stop me now——I may overtake him——I may find my child!” But Night stood still and mute.Then the mother wrung her hands,sang and wept,and there were many songs,but yet many more tears; and then Night said,“Go to the right,into the dark pine forest; thither I saw Death take his way with thy little child!” The roads crossed each other in the depths of the forest,and she no longer knew whither she should go!then there stood a thorn-bush; there was neither leaf nor flower on it,it was also in the cold winter season,and ice-flakes hung on the branches.“Hast thou not seen Death go past with my little child?” said the mother.“Yes,” said the thorn-bush; “but I will not tell thee which way he took,unless thou wilt first warm me up at thy heart.I am freezing to death; I shall become a lump of ice!” And she pressed the thorn-bush to her breast,so firmly,that it might be thoroughly warmed,and the thorns went right into her flesh,and her blood flowed in large drops,but the thornbush shot forth fresh green leaves,and there came flowers on it in the cold winter night,the heart of the afflicted
mother was so warm; and the thorn-bush told her the way she should go.She then came to a large lake,where there was neither ship nor boat.The lake was not frozen sufficiently to bear her; neither was it open,nor low enough that she could wade through it; and across it she must go if she would find her child!Then she lay down to drink up the lake,and that was an impossibility for a human being,but the afflicted mother thought that a miracle might happen nevertheless.“Oh,what would I not give to come to my child!” said the weeping mother; and she wept still more,and her eyes sunk down in the depths of the waters,and became two precious pearls; but the water bore her up,as if she sat in a swing,and she flew in the rocking waves to the shore on the opposite side,where there stood a mile-broad,strange house,one knew not if it were a mountain with forests and caverns,or if it were built up; but the poor mother could not see it; she had wept her eyes out.“Where shall I find Death,who took away my little child?” said she.“He has not come here yet!” said the old grave woman,who was appointed to look after Death's great greenhouse!“How have you been able to find the way hither? And who has helped you?” “OUR LORD has helped me,” said she.“He is merciful,and you will also be so!Where shall I find my little child?” “Nay,I know not,” said the woman,“and you cannot see!Many flowers and trees have withered this night; Death will soon come and plant them over again!You certainly know that every person has his or her life's tree or flower,just as everyone happens to be settled; they look like other plants,but they have pulsations of the heart.Children's hearts can also beat; go after yours,perhaps you may know your child's; but what will you give me if I tell you what you shall
do more?” “I have nothing to give,” said the afflicted mother,“but I will go to the world's end for you!” “Nay,I have nothing to do there!” said the woman.“But you can give me your long black hair; you know yourself that it is fine,and that I like!You shall have my white hair instead,and that's always something!” “Do you demand nothing else?” said she.“That I will gladly give you!” And she gave her her fine black hair,and got the old woman's snow-white hair instead.So they went into Death's great greenhouse,where flowers and trees grew strangely into one another.There stood fine hyacinths under glass bells,and there stood strong-stemmed peonies; there grew water plants,some so fresh,others half sick,the water-snakes lay down on them,and black crabs pinched their stalks.There stood beautiful palm-trees,oaks,and plantains; there stood parsley and flowering thyme: every tree and every flower had its name; each of them was a human life,the human frame still lived——one in China,and another in Greenland——round about in the world.There were large trees in small pots,so that they stood so stunted in growth,and ready to burst the pots; in other places,there was a little dull flower in rich mould,with moss round about it,and it was so petted and nursed.But the distressed mother bent down over all the smallest plants,and heard within them how the human heart beat; and amongst millions she knew her child's.“There it is!” cried she,and stretched her hands out over a little blue crocus,that hung quite sickly on one side.“Don't touch the flower!” said the old woman.“But place yourself here,and when Death comes——I expect him every moment——do not let him pluck the flower up,but threaten him that you will do the same with the others.Then he will be afraid!He is responsible for them to OUR LORD,and
no one dares to pluck them up before HE gives leave.” All at once an icy cold rushed through the great hall,and the blind mother could feel that it was Death that came.“How hast thou been able to find thy way hither?” he asked.“How couldst thou come quicker than I?” “I am a mother,” said she.And Death stretched out his long hand towards the fine little flower,but she held her hands fast around his,so tight,and yet afraid that she should touch one of the leaves.Then Death blew on her hands,and she felt that it was colder than the cold wind,and her hands fell down powerless.“Thou canst not do anything against me!” said Death.“But OUR LORD can!” said she.“I only do His bidding!” said Death.“I am His gardener,I take all His flowers and trees,and plant them out in the great garden of Paradise,in the unknown land; but how they grow there,and how it is there I dare not tell thee.” “Give me back my child!” said the mother,and she wept and prayed.At once she seized hold of two beautiful flowers close by,with each hand,and cried out to Death,“I will tear all thy flowers off,for I am in despair.” “Touch them not!” said Death.“Thou say'st that thou art so unhappy,and now thou wilt make another mother equally unhappy.” “Another mother!” said the poor woman,and directly let go her hold of both the flowers.“There,thou hast thine eyes,” said Death; “I fished them up from the lake,they shone so bright; I knew not they were thine.Take them again,they are now brighter than before; now look down into the deep well close by; I shall tell thee the names of the two flowers thou wouldst have torn up,and thou wilt see their whole future life——their whole human existence: and see what thou wast about to disturb and destroy.” And she looked down into the well; and it was a happiness to see how the one became a
blessing to the world,to see how much happiness and joy were felt everywhere.And she saw the other's life,and it was sorrow and distress,horror,and wretchedness.“Both of them are God's will!” said Death.“Which of them is Misfortune's flower and which is that of Happiness?” asked she.“That I will not tell thee,” said Death; “but this thou shalt know from me,that the one flower was thy own child!it was thy child's fate thou saw'st——thy own child's future life!” Then the mother screamed with terror,“Which of them was my child? Tell it me!Save the innocent!Save my child from all that misery!Rather take it away!Take it into God's kingdom!Forget my tears,forget my prayers,and all that I have done!” “I do not understand thee!” said Death.“Wilt thou have thy child again,or shall I go with it there,where thou dost not know!” Then the mother wrung her hands,fell on her knees,and prayed to our Lord: “Oh,hear me not when I pray against Thy will,which is the best!hear me not!hear me not!” And she bowed her head down in her lap,and Death took her child and went with it into the unknown land. 第二篇: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童话作品集之一。
一个母亲坐在她孩子的身旁,非常焦虑,因为她害怕孩子会死去。他的小脸蛋已经没有血色了,他的眼睛闭起来了。他的呼吸很困难,只偶尔深深地吸一口气,好像在叹息。母亲望着这个小小的生物,样子比以前更愁苦。有人在敲门。一个穷苦的老头儿走进来了。他裹着一件宽大得像马毡一样的衣服,因为这使人感到更温暖,而且他也有这个需要。外面是寒冷的冬天,一切都被雪和冰覆盖了,风吹得厉害,刺人的面孔。
当老头儿正冻得发抖、这孩子暂时睡着了的时候,母亲就走过去,
在火炉上的一个小罐子里倒进一点啤酒,为的是让这老人喝了暖一下。老人坐下来,摇着摇篮。母亲也在他旁边的一张椅子上坐下来,望着她那个呼吸很困难的病孩子,握着他的一只小手。
“你以为我要把他拉住,是不是?”她问。“我们的上帝不会把他从我手中夺去的!”
这个老头儿——他就是死神——用一种奇怪的姿势点了点头,他的意思好像是说“是”,又像“不是”。母亲低下头来望着地面,眼泪沿着双颊向下流。她的头非常沉重,因为她三天三夜没有合过眼睛。现在她是睡着了,不过只睡着了片刻;于是她惊醒起来,打着寒颤。
“这是怎么一回事?”她说,同时向四周望望。不过那个老头儿已经不见了;她的孩子也不见了——他已经把他带走了。墙角那儿的一座老钟在发出咝咝的声音,“扑通!”那个铅做的老钟摆落到地上来了。钟也停止了活动。
但是这个可怜的母亲跑到门外来,喊着她的孩子。
在外面的雪地上坐着一个穿黑长袍的女人。她说:“死神刚才和你一道坐在你的房间里;我看到他抱着你的孩子急急忙忙地跑走了。他跑起路来比风还快。凡是他所拿走的东西,他永远也不会再送回来的!”
“请告诉我,他朝哪个方向走了?”母亲说。“请把方向告诉我,我要去找他!”
“我知道!”穿黑衣服的女人说。“不过在我告诉你以前,你必须把你对你的孩子唱过的歌都唱给我听一次。我非常喜欢那些歌;我从前听过。我就是‘夜之神’。你唱的时候,我看到你流出眼泪来。”
“我将把这些歌唱给你听,都唱给你听!”母亲说。“不过请不要留住我,因为我得赶上他,把我的孩子找回来。”
不过夜之神坐着一声不响。母亲只有痛苦地扭着双手,唱着歌,流着眼泪。她唱的歌很多,但她流的眼泪更多,于是夜之神说:“你可以向右边的那个黑枞树林走去;我看到死神抱着你的孩子走到那条路上去了。”
路在树林深处和另一条路交叉起来;她不知道走哪条路好。这儿有一丛荆棘,既没有一起叶子,也没有一朵花。这时正是严寒的冬天,
那些小枝上只挂着冰柱。
“你看到死神抱着我的孩子走过去没有?”
“看到过。”荆棘丛说,“不过我不愿告诉你他所去的方向,除非你把我抱在你的胸脯上温暖一下。我在这儿冻得要死,我快要变成冰了。”
于是她就把荆棘丛抱在自行的胸脯上,抱得很紧,好使它能够感到温暖。荆棘刺进她的肌肉;她的血一滴一滴地流出来。但是荆棘丛长出了新鲜的绿叶,而且在这寒冷的冬夜开出了花,因为这位愁苦的母亲的心是那么地温暖!于是荆棘丛就告诉她应该朝哪个方向走。
她来到了一个大湖边。湖上既没有大船,也没有小舟。湖上还没有足够的厚冰可以托住她,但是水又不够浅,她不能涉水走过去。不过,假如她要找到她的孩子的话,她必须走过这个湖。于是她就蹲下来喝这湖的水;但是谁也喝不完这水的。这个愁苦的母亲只是在幻想一个什么奇迹发生。
“不成,这是一件永远不可能的事情!”湖说。“我们还是来谈谈条件吧!我喜欢收集珠子,而你的眼睛是我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两颗最明亮的珠子。如果你能够把它们哭出来交给我的话,我就可以把你送到那个大的温室里去。死神就住在那儿种植着花和树。每一棵花或树就是一个人的生命!”
“啊,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牺牲!”哭着的母亲说。于是她哭得更厉害,结果她的眼睛坠到湖里去了,成了两颗最贵重的珍珠。湖把她托起来,就像她是坐在一个秋千架上似的。这样,她就浮到对面的岸上去了——这儿有一幢十多里路宽的奇怪的房子。人们不知道这究竟是一座有许多树林和洞口的大山呢,还是一幢用木头建筑起来的房子。不过这个可怜的母亲看不见它,因为她已经把她的两颗眼珠都哭出来了。
“我到什么地方去找那个把我的孩子抱走了的死神呢?”她问。 “他还没有到这儿来!”一个守坟墓的老太婆说。她专门看守死神的温室。“你怎样找到这儿来的?谁帮助你的?”
“我们的上帝帮助我的!”她说。“他是很仁慈的,所以你应该也
很仁慈。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我亲爱的孩子呢?”
“我不知道,”老太婆说,“你也看不见!这天晚上有许多花和树都凋谢了,死神马上就会到来,重新移植它们!你知道得很清楚,每个人有他自己的生命之树,或生命之花,完全看他的安排是怎样。它们跟别的植物完全一样,不过它们有一颗跳动的心。小孩子的心也会跳的。你去找吧,也许你能听出你的孩子的心的搏动。不过,假如我把你下一步应该做的事情告诉你,你打算给我什么酬劳呢?”
“我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了,“这个悲哀的母亲说。“但是我可以为你走到世界的尽头去。”
“我没有什么事情要你到那儿去办,”老太婆说。“不过你可以把你又长又黑的头发给我。你自己知道,那是很美丽的,我很喜欢!作为交换,你可以把我的白头发拿去——那总比没有好。”
“如果你不再要求什么别的东西的话,”她说,“那么我愿意把它送给你!”
于是她把她美丽的黑头发交给了老太婆,同时作为交换,得到了她的雪白的头发。
这样,她们就走进死神的大温室里去。这儿花和树奇形怪状地繁生在一起。玻璃钟底下培养着美丽的风信子;大朵的、耐寒的牡丹花在盛开。在种种不同的水生植物中,有许多还很新鲜,有许多已经半枯萎了,水蛇在它们上面盘绕着,黑螃蟹紧紧地钳着它们的梗子。那儿还有许多美丽的棕榈树、栎树和梧桐树;那儿还有芹菜花和盛开的麝香草。每一棵树和每一种花都有一个名字,它们每一棵都代表一个人的生命;这些人还是活着的,有的在中国,有的在格林兰,散布在全世界。有些大树栽在小花盆里,因此都显得很挤,几乎把花盆都要胀破了。在肥沃的土地上有好几块地方还种着许多娇弱的小花,它们周围长着一些青苔;人们在仔细地培养和照管它们。不过这个悲哀的母亲在那些最小的植物上弯下腰来,静听它们的心跳。在这些无数的花中,她能听出她的孩子的心跳。
“我找到了!”她叫着,同时把双手向一朵蓝色的早春花伸过来。这朵花正在把头垂向一边,有些病了。
“请不要动这朵花!”那个老太婆说:“不过请你等在这儿。当死神到来的时候——我想他随时可以到来——请不要让他拔掉这棵花。你可以威胁他说,你要把所有的植物都拔掉;那么他就会害怕的。他得为这些植物对上帝负责;在他没有得到上帝的许可以前,谁也不能拔掉它们。”
这时忽然有一阵冷风吹进房间里来了。这个没有眼睛的母亲看不出,这就是死神的来临。
“你怎么找到这块地方的?”他说。“你怎么比我还来得早?” “因为我是一个母亲呀!”她说。
死神向这朵娇柔的小花伸出长手来;可是她用双手紧紧抱着它不放。同时她又非常焦急,生怕弄坏了它的一起花瓣。于是死神就朝着她的手吹。她觉得这比寒风还冷;于是她的手垂下来了,一点气力也没有。
“你怎样也反抗不了我的!”死神说。 “不过我们的上帝可以的!”她说。
“我只是执行他的命令!”死神说。“我是他的园丁。我把他所有的花和树移植到天国,到那个神秘国土里的乐园中去。不过它们怎样在那儿生长,怎样在那儿生活,我可不敢告诉给你听!”
“请把我的孩子还给我吧!”母亲说。她一面说,一面哀求着。忽然她用双手抓住近旁两朵美丽的花,大声对死神说:“我要把你的花都拔掉,因为我现在没有路走!”
“不准动它们!”死神说。“你说你很痛苦;但是你现在却要让一个别的母亲也感到同样地痛苦!”
“一个别的母亲?”这个可怜的母亲说。她马上松开了那两棵花。 “这是你的眼珠,”死神说。“我已经把它们从湖里捞出来了;它们非常明亮。我不知道这原来就是你的。收回去吧;它们现在比以前更加明亮,请你朝你旁边的那个井底望一下吧。我要把你想要拔掉的这两棵花的名字告诉你;那么你就会知道它们的整个的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那么你就会知道,你所要摧毁的究竟是什么东西。”
她向井底下望。她真感到莫大的愉快,看见一个生命是多么幸福,看见它的周围是一起多么愉快和欢乐的气象。她又看那另一个生命:
它是忧愁和平困、苦难和悲哀的化身。
“这两种命运都是上帝的意志!”死神说。
“它们之中哪一朵是受难之花,哪一朵是幸福之花呢?”她问。 “我不能告诉你。”死神回答说。“不过有一点你可以知道:“这两朵花之中有一朵是你自己的孩子。你刚才所看到的就是你的孩子的命运——你亲生孩子的未来。”
母亲惊恐得叫起来。
“它们哪一朵是我的孩子呢?请您告诉我吧!请您救救天真的孩子吧!请把我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吧!还是请您把他带走吧!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请忘记我的眼泪,我的祈求,原谅我刚才所说的和做的一切事情吧!”
“我不懂你的意思!”死神说。“你想要把你的孩子抱回去呢,还是让我把他带到一个你所不知道的地方去呢?”
这时母亲扭着双手,双膝跪下来,向我们的上帝祈祷:
“您的意志永远是好的。请不要理我所作的违反您的意志的祈祷!请不要理我!请不要理我!”
于是她把头低低地垂下来。
死神带着她的孩子飞到那个不知名的国度里去了。(1844年) 这个故事最先发表在《新的童话》里。写的是母亲对自己的孩子的爱。“啊,为了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牺牲!”死神把母亲的孩子抢走了,但她追到天边也要找到他。她终于找到了死神。死神让她看了看孩子的“整个未来,整个的人间生活。”有的是“愉快”和“幸福”,但有的则是“忧愁和贫困、苦难和悲哀的化身。”仍然是为了爱,母亲最后只有放下自己的孩子,向死神祈求:“请把我的孩子从苦难中救出来吧!还是请您把他带走吧!把他带到上帝的国度里去!”安徒生在他的手记中说: “写《母亲的故事》时我没有任何特殊的动机。我只是在街上行走的时候,有关它的思想,忽然在我的心里酝酿起来了。”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安徒生童话故事第162篇:纸牌The Court Cards
2.安徒生童话故事第118篇:《波尔格龙的主教和他的亲族》中英文版
3.安徒生童话故事第7篇:旅伴The Travelling Companion 4.安徒生童话:恶毒的王子——一个传说 5.安徒生童话:老房子 6.安徒生童话故事:小杜克 7.安徒生童话故事:猪倌 8.安徒生童话读后感2000字 9.安徒生童话《跳蚤和教授》
10.安徒生童话《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 第三篇:安徒生童话《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安徒生童话》
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一个小孩病得很重。他的母亲守着他,不停地流泪,看起来真叫人难过。
这时,外面来了一个穷苦的老伯伯,他冻得浑身发抖,于是母亲为老伯伯温了一杯酒。老伯伯一边坐下来喝酒,一边摇着孩子的摇蓝。
母亲已经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她再也支持不住,于是闭上眼就睡着了。但她只睡了两三分钟就惊醒过来,发现孩子不见了。原来那个老伯伯是死神装扮的,他带走了孩子。
悲伤的母亲哭着跑出去寻找她的孩子。母亲碰到一个穿黑色外衣的女人,她就是夜神。夜神对母亲说:“你看见死神走进你的屋子。当你打瞌睡时,他就抱着孩子走了。”
母亲说:“请您告诉我,他朝哪个方向走了。”
“我可以告诉你,不过你要把唱给孩子听的歌再为我唱一遍。”夜神说。
于是母亲流着泪唱起歌来。她的歌声打动了夜神,于是她告诉母亲:“右边有一片黑枞树林,你去那里找吧。”
母亲走进那片树林,发现路上全是挂着冰柱的荆棘,母亲问:
“荆棘,你看到死神抱着我的孩子经过这里吗?”
荆棘说:“你把我抱在胸口上温暖一下,我就告诉你。” 于是母亲抱起荆棘放在胸口,尖刺把她的胸口扎出了血,她也不觉得疼,随后荆棘就告诉母亲应该走的方向。不久,母亲来到一个大湖边。
大湖说:“你的眼睛真美,如果你能把眼睛送给我,我可以把你送到对岸。每棵树每朵花儿都代表一个人的生命,我想你的孩子也许已经变成了一朵花儿。”
母亲说:“只要能得到我的孩子,我什么都可以给你!”说完她就把眼睛留给了大湖,大湖把母亲托起来送到了对岸。
母亲继续向前摸索着。这时传来一个老太婆的声音:“你是谁?这里是墓地,你是怎么找到这里的?”母亲问:“我来找我的孩子。您能告诉我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我的孩子吗?”、老太婆说:“你的黑头发很漂亮,如果你愿意用它和我的白头发交换,我就带你进温室。” 母亲说:“只要能找回我的孩子,黑头发算什么,我愿意给你!”
于是他们交换了头发,然后走进了死神的大温室。这里有数不清的花朵,但母亲却能在花丛中听到她孩子的心跳。她叫道:“我找到了!”说着她伸出双手去拥抱一朵蓝色的早春花。这时死神走了进来,伸手要拔这朵早春花,母亲护着花儿哀求说:“请把孩子还给我吧!” 死神说:“上帝要把这朵花儿移到天国去。”
母亲用手抓住另外两朵花儿说:“如果你不答应,我就把所有的花儿都拔掉。”
死神说:“别这样,它们也有生命,它们也有母亲,难道你要别的母亲也和你一样痛苦吗?” 母亲听到这里就渐渐放松了手,她怎么忍心让别的母亲也和她一样痛苦呢? 母亲说:‘不!我不会这样做!请你把我的孩子带到天国去吧!“ 于是死神就带着这个母亲的孩子飞走了,飞向一个谁也不知道的地方。 第四篇:安徒生童话所载故事
第一卷
皇帝的新装 丑小鸭
夜莺 区别 织补针 打火匣 飞箱 跳高者 烂布片 夏日痴 衬衫领子 第二卷
姑妈 亚麻 素琪 鹳鸟 枞树 老房子 钟声 梦神 一点成绩 一枚银毫 第三卷
钟渊 普赛克 “真可爱” 在鸭场里 卖火柴的小女孩 幸福的家庭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一个贵族和他的女儿们
一本不说话的书 守塔人奥列 最后的一天 贝脱、比脱和比尔 笔和墨水壶 蓟的遭遇 新世纪的女神
天上落下来的一片叶子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香肠栓熬的汤 恶毒的王子 舞吧 舞吧 我的玩偶 演木偶戏的人 安妮·莉斯贝 幸运的套鞋 鬼火进城了 最难使人相信的事情 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
沙冈那边的一段故事 搭邮车来的十二位 跑得飞快的东西 沼泽王的女儿 踩面包的姑娘 做出点样子来
野天鹅 海的女儿 拇指姑娘 豌豆公主 犹太女人 蝴蝶 各得其所 风车 牙痛姑妈 红鞋 甲虫
创造 老墓碑 老路灯 顽皮的孩子 识字课本 天鹅的窠 迁居的日子 冰姑娘 书法家 茶壶 天国花园
两兄弟 雪人 屎壳郎 教堂古钟 孩子话 一串珍珠
一星期的日子 金黄的宝贝 沙丘的故事 跳蚤和教授 接骨木树妈妈 民歌的鸟儿 没有画的画册 瓦尔都窗前的一起
母亲的故事 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
墓里的孩子 老头子做事总不会错藏着并不等于遗忘 老约翰妮讲的故事 谁是最幸运的 小鬼和小商人 依卜和小克丽斯玎 老上帝还没有灭亡 园丁和他的贵族主 小小的绿东西
光棍汉的睡帽 新世纪的缪斯 多伊和他的女儿们的事 老橡树的最后一梦 家养公鸡和风信公鸡
第四卷
阳光的故事 邻居们
烛 大门钥匙 大海蟒 跛脚的孩子 教父的画册
蜗牛和玫瑰树 在幼儿室里 小精灵和太太 伯尔厄隆的主教和他的亲眷
狂风吹跑了招牌 一家人都怎么说
风磨 看门人的儿子 姨妈 汶岛和格棱岛 树精 你能琢磨出什么 曾祖父 好运气可能在一根签子里 彗星 看鸡人格瑞得的一家 癞蛤蟆
最难令人相信的事 第五篇:安徒生童话
神话童话一教案 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欣赏的日本动画师所做童话色彩浓郁的动画短片《回忆积木小屋》,不少同学的点评很有新意,希望大家就以这样独特的眼光去欣赏这样优秀的童话、神话以及其改编作品,结合作业具体点评。新课引入:
今天的课我们将来学习有:“现在童话之父”的一位大师作品,那么这位大师是谁呢?请大家猜一猜。
这就是安徒生,1805年出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市,共写了168篇童话和故事他的作品已经被译为150多种语言被尊为“现代童话之父”,代表作品:《小锡兵》、《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新课讲授: 安徒生的一生:
安徒生14岁就离开了家乡,在当时世态炎凉的社会里,等待他的是一种什么命运。饥饿和精神上的双重打击以及人们的鄙视与他结了不解之缘。但安徒生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得以成功。
1875年8月4日上午11时,因肝癌逝世于朋友的乡间别墅。丧礼备极哀荣,享年70岁。
安徒生生前也写过三部自传,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直到去世前三年,共写了168篇童话和 1
神话童话一教案
故事。安徒生童话所取得的巨大艺术成就和思想成就,至今仍无
人能够企及。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体现了丹麦文学中的民主传统和现实主义倾向。他最好的童话脍炙人口,到今天还为世界上众多的成年人和儿童所传诵。有些童话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看门人的儿子》等,既真实地描绘了穷苦人的悲惨生活,又渗透着浪漫主义的情调和幻想。由于作者出身贫寒,对于社会上贫富不均、弱肉强食的现象感受极深,因此他一方面以真挚的笔触热烈歌颂劳动人民,同情不幸的穷人,赞美他们的善良、纯洁等高尚品质;另一方面又愤怒地鞭挞了残暴、贪婪、虚弱、愚蠢的反动统治阶级和剥削者,揭露了教会僧侣的丑行和人们的种种陋习,不遗余力地批判了社会罪恶。《皇帝的新装》辛辣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朝臣们阿谀逢迎的丑态;《夜莺》和《豌豆上的公主》嘲笑了贵族的无知和脆弱。《白雪皇后》则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理想的看法,即坚信“真善美终将取得胜利”的乐观主义信念。他在最后一部作品《园丁和主人》中,还着力塑造了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形象,反映了作者本人忠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安徒生的一些童话故事,特别是晚期的某些作品,也显示出他思想上的局限性。他虽然把满腔同情倾注在穷苦人身上,但因找不到摆脱不幸的道路,又以伤感的眼光看待世界,流露出消极情绪。他认为上帝是真、善、美的化身,可以引导人们走向“幸福”。他在作品中有时也进行道德说教,宣扬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提倡容忍与和解的精神。
安徒生的童话同民间文学有着血缘关系,继承并发扬了民间 2 神话童话一教案
文学的朴素清新的格调。他早期的作品大多数取材于民间故事,后期创作中也引用了很多民间歌谣和传说。
在体裁和写作手法上,安徒生的作品是多样化的,有童话故事,也有短篇小说;有寓言,也有诗歌;既适合于儿童阅读,也适合于成年人鉴赏。他创造的艺术形象,如:没有穿衣服的皇帝、坚定的锡兵、拇指姑娘、丑小鸭、红鞋`海的女儿等,已成为欧洲语言中的典故。
在语言风格上,安徒生是一个有高度创造性的作家,在作品中大
量运用丹麦下层人民的日常口语和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语言生动、自然、流畅、优美、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
安徒生的作品很早就被介绍到中国,《新青年》1919年1月号就刊载过周树人译的《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译文。1942年,北京新潮社出版了林兰、张近芬合译的《旅伴》。此后,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开明书店陆续出版了安徒生童话的译本、安徒生传及其作品的评论。译者有郑振铎、茅盾、赵景深、顾均正等。不过解放前的译本都是从英语、日语或其他国家文字转译过来的。解放后,叶君健对安徒生原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直接从丹麦文把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全部译成中文。人民文学出版社于1955、1958、1978年多次出版了叶君健译的《安徒生童话选集》。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生于皮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曾写过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制度的黑暗和金钱的罪恶,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作者生平 神话童话一教案
1805年4月某日,一个婴儿出生在一张由棺材板拼成的床上。他大声啼哭着,仿佛抗议着上帝将天使贬低到人间。教士安慰惶恐的母亲说:“小时候哭声越大,长大后就越聪明。”果然许多年后,这个天使向全世界展现了他的聪明才智,即使是圣诞老人,也并不会比他更有名气。他的名字,就是汉斯·克里 斯蒂安·安徒生。
安徒生父亲是丹麦欧登赛城的一个贫苦鞋匠,他读过不少书,想像力丰富并有点浪漫气质,不过这些在他来说并不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他的妻子是一个质朴的女人——并不美,但很耐劳,很容易相信一切,包括上帝。
这个春天,鹳鸟再次飞来,庭院里的醋栗树重新皱起细小的新叶,小小的安徒生知道自己已经6岁了。他故作正经地走在父亲身边,指点着收拾旧巢的鹳乌。当听说夏天以后,体弱的小鹳鸟因为无力飞到埃及过冬,会被啄死的时候,他忧愁起来:“让它们到咱们的顶楼上
来吧,冬天里我一定会分点东西给它们吃的。”
欧登塞是个封闭的小镇,人们坚信上帝和女巫。许多神秘的传说在空气中荡漾不绝。纺纱室的阿婆们有时会把《一千零一夜》中的离奇故事讲给来玩耍的小安徒生听,使这个原本喜欢想像的脑子更加丰富了。小家伙多么奇怪啊:许多人听着这些可怕的故事都无限叹息,担惊受怕,可是过后却好像没事儿似的。在他来说,他所听到的一切都带着鲜明的神奇色彩,仿佛真的一样重现在眼前。有时他会被树林中自己想象出来的精灵吓得飞奔回家,魂不附体。多年以后,这些古老的传说和童年的幻想,都成为他 4
神话童话一教案 创作的源泉。
母亲对柔弱的独生儿子充满怜爱,为了让他逃过学校坏脾气老姑婆的肉体虐待,6岁的安徒生被送到年轻的卡尔斯倩斯那里读书,成为年纪最小的学生。这位以公平温厚而备受尊敬的教师很喜欢女孩般文静的新学生,课间时常牵着他的手在校园里散步,并不时对嬉闹的学生们喊一句;“安静点,淘气鬼们,别把这孩子推倒了。”
安徒生经常偷看学校里唯一的女孩子萨拉,他把她想象成童话中的公主,渴望接近这个黑眼睛的小姑娘。有一次,他们一起回家,其实他的家早就走过了,可是他一声不吭。同样贫苦出身的萨拉发誓自己将来会成为某农场的女管事。安徒生睁大双眼:“那多乏味!公主怎么能当管事呢? 我长大以后,要把你接到我的城堡里。”他告诉女孩子他的家原是贵族的分支,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总有一天„„萨拉笑起来,这小家伙一定是疯了。第二天,一个磨坊主的儿子奥来揪着安徒生的头发嚷道:“日安,公爵大人!你漂亮的城堡在哪儿呢?”周围的人捧腹大笑。
安徒生的爱情黯然退却。但在幻想中,他让自己在大火中救下萨拉,并接受了她的道歉。他甚至原谅了欺侮嘲笑他的奥来,当这个顽童被罚站在桌子上时,小安徒生设身处地地想象奥来羞辱的处境,以至于被罚者还没有哭,他就哭出声来,并苦苦哀求老师原谅他的“敌对行动人”。这件事后,作坊主的儿子就成了小个子安徒生的保护人
了。
时光过得飞快,在学校里安徒生十分快乐,然而时世的艰难使学校关闭了,他只好回到家里。父亲为他做的几只木偶给儿子 5
神话童话一教案
带来极大的满足,他给小人们缝制了漂亮的衣裳,让木偶们在“舞台”上尽情发挥他的幻想。
不久,一种更美好的东西闯入他的生活——他读到了威廉·莎士比亚的作品,那神奇瑰丽的情节深深使他迷醉。很快,他就能整段背诵《李尔王》;他那些木偶,也都沉浸在威廉·莎士比亚激情的海洋中了。
他开始想编自己的戏——他把父亲教给他的几句德语词汇讲给木偶。你听,“Besen!”这个词多么响亮,可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这个木偶最爱说的字眼,其实就是“扫帚”的意思。
1813年,拿破仑·波拿巴发动战争,困窘的家境和冒险的渴望促使鞋匠走上了战场。两年以后他回到家中,从此一病不起。当雪花飘起的时候,出现在小安徒生幻想中的冰姑娘带走了父亲,留下无助的妻儿和彻骨的寒冷。
父亲死后,生计日下,母亲唯一的谋生手段就是每天给别人洗衣服。在寒冷的冬天里河水的温度无法想象,她只好喝几口酒来驱寒。这在体面人看来,是多么粗鄙的行为!刻薄的流言不胜而走,城里的人们都在窃窃私语——“鞋匠的老婆玛利亚是个嗜酒如命的女人!”安徒生为母亲感到无限屈辱。多年以后,在童话《她是一个废物》中,他表达出深深的愤慨。
玛利亚本是想拼死独立支撑一家的,可镇里的长舌妇们嘲笑她的儿子游手好闲,母亲只好忍痛把瘦小羞怯的儿子送到工厂里做童工。11岁的安徒生被沉重的活计搞得头晕眼花,然而他的歌声救了他。当一次间歇时他唱起来。工人们从此不再让他干活,只要他那清脆、响亮的歌声能打破工地的沉闷,还要求这个小家 6
神话童话一教案
伙做什么呢? 小安徒生心满意足,因为他向来就喜欢在大庭广众面前表演,他甚至独个演起了威廉·莎士比亚的《麦克白》。
一个工人对他说:“干嘛你不去当演员?”
是的,那对他再适合不过了,如果不能导演命运的话,那么在舞台上演出命运不是也很好吗?这是多么奇妙的设想!于是,当安徒生14岁受过坚信礼以后,他对母亲安排他做裁缝学徒的计划表现出惊人的执拗——“不,妈妈,我要当演员。”
尽管安徒生向妈妈保证一定会成名,又是哀求又是哭泣,母亲毫不让步。然而算命的女巫帮助了他;“孩子的幸福之花不在这里开放,得离开此地到远方去寻找!”
银毫子和心爱的木偶,年轻的安徒生在马车上回首故乡。他曾经写下过这样的句子:“当我变得伟大的时候,我一定要歌诵欧登塞。谁知道,我不会成为这个高贵城市的一件奇物? 那时候,在一些地理书中,在欧登塞的名字下,将会出现这样一行字:一个瘦高的丹麦诗人安徒生在这里出生!”
这是一个准确的预言。然而此时,1819年9月6日当那个14岁的瘦高个儿的男孩手里拿着一个包袱,眺望着已展现在他面前的哥本哈根时,故乡却仿佛已遥不可及,这个巨大而陌生的城市使他感到渺小而孤独。但他立刻擦去眼泪,告诉自己,现在不是哭泣的时候,要行动,信心百倍地行动。
这个来自小镇的男孩子,像《天方夜谭》中的贫苦少年阿拉丁一般,开始为自己的神灯而奋斗了。
他苦心求人写给著名芭蕾舞演员沙尔夫人的介绍信并未达到 7 神话童话一教案
拜师的效果,便又去求见皇家剧院的经理霍尔斯坦请求做一名演员。经理打量了一下这个鹳鸟一般细高的孩子以后说道:你长得太瘦了,演起戏是会被观众嘘下台来的。”少年仍未失望,主动建议道:“这个好办,只要您给我100块钱一个月的薪水,我很快就会长胖的。”经理恼怒了——这个穷小子若不是白痴,就是来寻开心的,立时便发出逐客令,沮丧的安徒生只好离开。
舞蹈学校五月才招生,而安徒生手里的钱已所剩无几。经一位熟人介绍,他做了几天小工,又因为满口乡土口音而被人当作笑料,只
好气愤地离开作坊。他流浪街头,茫然无措,突然想起在报上看到过意大利歌唱家西博尼教授在哥本哈根演出和开办歌唱学校的消息,于是便不顾一切地闯进了教授正高朋满座的家。好奇的宾客们被这个在哥本哈根孤身奋斗的少年吸引,何况,他的歌声的确展示着一颗热爱缪斯的心。大家纷纷解囊,安徒生终于如愿以偿,进入西博尼的歌唱学校。
然而幸运不会总跟着一个人,虽然安徒生勤奋超人,但一场大病损害了他的声音,学声乐已毫无希望。接下来的挫折使他发现,自己也缺少舞蹈和演戏的天份。他终于明白,自己不属于舞台。
4年离乡奋斗使安徒生深刻感受了这个更为广阔、充满悲欢离合的社会。在学校里,他阅读了莎翁、歌德等人的名著以及丹麦的古典作品,深深体验到写作的魅力。他突然清楚地知道他所要追求的“神灯”是什么了——那就是“文学”。只要有百折不回的勇气和一颗真诚易感的心灵,就一定能够攀上文学的顶峰。
1822年,几位评论家读到了一个叫《阿芙索尔》的剧本,这 8 神话童话一教案
是一个冒失的年轻人送来的。剧本韵律不齐,有许多语法错误——当然,作者毫无修 养是有目共睹的。不过且慢,这其中有许多火花真实地、生动地闪烁着,也许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家伙可以给戏剧界带来点清澈的东西。于是剧本的作者,汉斯·安徒生被送进拉丁文学校深造,国家顾问古林先生为他申请了一笔皇家公费以支付用度。
17岁的安徒生高高瘦瘦,坐在低年级教室里和孩子们一起上课对他来说可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孩子们嘲笑他是乡下笨汉,因为他丝毫不懂上流社会的礼节,在他们眼里,他就是那只不受欢迎的“丑小鸭”;同时,那些繁复的拉丁文修饰语多么无聊:空洞的语言即使矫柔造作地装饰起来,也没有灵魂,而他必须背诵它们!
不过,经过考验和磨难,他总算在1828年通过了毕业考试。而且这几年中,他阅读了不少诗人和作家的作品,拜伦、海涅、司各特,他们才是真正的瑰宝啊!
在学校里,安徒生没有忘记他的创作,他的诗作《傍晚》和《垂
死的孩子》发表在作家海登堡的刊物上,大受好评。1829年,安徒生的喜剧《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爱情》公演,听着观众的喝彩,年轻的剧作家滚滚泪下——十几年前,正是在同一家戏院中,他曾受到尖刻的鄙薄和否定,而今天,他终于成功了,得到了公众的承认和欢呼。
“旅行就是生活”,安徒生这样说过。从1831年,安徒生开始了他第一次国外漫游,终其一生,他携着一把雨伞,一根手杖和简单的行囊访问了欧洲的所有国家,先后完成了《阿马格岛漫 9
神话童话一教案
游记》、《幻想速写》、《旅行剪影》等作品,1835年,他带有自传性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出版,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安徒生是诗人、剧作家、游记作者,他多才多艺,还剪得一手好剪纸。在纪念他的博物馆中,展出了他剪的各种图案,有挂在圣诞树上的舞蹈者,有各种花卉和动物,甚至大门上的门徽,也是他的人头剪纸。
但童话是安徒生一切创作中的皇冠。1835年,安徒生写信给女友说:“我要为下一代创作了。”从自己的童年体验中,安徒生深深理解穷苦孩子生活的寂寞和痛苦。他认为,在诗歌的领域中,没有哪一样能像童话那样无限包容。童话,会给孩子们一点快乐、希望和教益吧? 他开始用一切感情和思想来创作。
1835年,安徒生的第一本童话集问世,其中收入《打火匣》、《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豌豆上的公主》、《小伊达的花儿》四篇童话。这些童话来自安徒生自己的人生经历,“它们像‘种子’一样藏在我的思想中,一股涓涓细流、一束阳光,或一滴苦酒,就能使它们破土而出。”
从这一年起,每一个圣诞节都有一本新童话来到孩子们身边。他整整写了43年,直到生命结束共创作了168篇作品,那诗一般的语言、宛转曲折的情节,使他的童话在他生前就已成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读物。“丑小鸭”、“坚定的锡兵”、“野天鹅”、“夜莺”„„他赋与一切事物鲜活的灵魂,让它们歌唱。他把它们献给一切人——孩子们为那奇异动人的故事而神迷;成人则徘徊在他深深的人
生哲思之间,流连不去。
安徒生的童话中不仅充满了奇异的梦幻般的火花,而且这位 10 神话童话一教案
从苦难中生长起来的作家对劳动人民和那些生活在痛苦中的孩子也寄予深切的同情。在《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的小女孩蜷缩在墙角划燃一根根火柴,在微光中,她幻想着圣诞夜的欢乐: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身上插着刀叉的烤鹅冒着热气蹒跚走来„„可幻景一闪即逝,元旦的清晨,人们发现她已冻死街头。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同样的孩子赤足冬夜,安徒生没有办法解决这深刻的社会问题,只好带着深深的悲哀寄希望于天国。
安徒生晚年有一篇最长的童话《幸运的贝儿》颇具自传色彩。童话的主人公贝儿一生追求至美,追求充满美的艺术境界,当他成功的时刻,当观众们向他欢呼的时刻,当他心爱的女孩将花束向他抛来的时刻,“像索福克里斯在奥林匹亚竞技的时候一样,像多瓦先生在剧院里听到交响乐的时候一样„„他心里的一根动脉管爆裂了。像闪电一般,他在这里的日子结束了——在人间的欢乐中,在完成了他对人间的任务以后,没有丝毫痛苦地结束了。他比成千上万的人都要幸运!”这正是安徒生自己一生的追求。
安徒生并不漂亮,而且并非出身名门,在女性面前,他有一种深深的自卑感。求学时,他生活在古林家人之间,古林先生的女儿,温柔美丽而又具有很深文学修养的露易莎·古林深入了年轻人的心头,他爱恋她的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鉴于以往与女性交往的几次失败,安徒生不再希望人们知道蕴于他心中的爱情,哪怕是一点痕迹。但炽烈真诚的感情是密封不住的,它在童话湿润的氛围中绽开,凝成了凄凉美丽的《海的女儿》。
在童话中,那位优美、高贵、智慧的王子就是露易莎的 11 神话童话一教案
化身;而安徒生自己,则是远远望着他的海的女儿。美丽的小人鱼天真、善良、无私,她浓郁的爱情如此坚韧而纯净。她不惜付出一切代价追求生命中那件最宝贵的东西——灵魂。这也正是安徒生艺术
上的追求——永恒的、真挚的、人的灵魂。童话的三个时期
1.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注意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打火匣》、《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海的女儿》、《野天鹅》、《丑小鸭》等。
2.中期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也流露了缺乏信心的忧郁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皇后》、《影子》、《一滴水》、《母亲的故事》、《演木偶戏的人》等。
3.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作品基调低沉。代表作有《柳树下的梦》、《她是一个废物》、《单身汉的睡帽》、《幸运的贝儿》等。
国际安徒生奖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IBBY)于1956年开始设立,每两年一次,授予儿童图书作家和插图画家,以此奖励并感谢他们写出了好书。这个奖项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并以童话大师安徒生的名字命名。IBBY是一个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 12
神话童话一教案
推广少年儿童图书的公益性组织,成立于1953年,总部设在瑞士的巴塞尔,目前在世界各国有60多个分会,中国分会就设在北京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
安徒生写过三部自传:1832年写的《小传》、1847年的《我一生的真实的故事》、1855年的《我的童话人生》
他的小说和童话故事也大多带有自传的性质,如《即兴诗人》、《奥·特》(1836)、《不过是个提琴手》(1837)、《两位男爵夫人》(1848)、《活还是不活》(1857)、《幸运的贝儿》(1870)等。他在《柳树下的梦》(1853)、《依卜和小克丽斯玎》(1855)、《她是一个废物》(1853)等作品中,还写了鞋匠、洗衣妇等劳动者的生活,反映了他自己不幸的身世和遭遇,同时也表现了丹麦的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现实性和人民性。
1843年,安徒生认识了瑞典女歌唱家燕妮·林德。真挚的情谊成了他创作中的鼓舞力量。但他在个人生活上不是称心如意的。他没有结过婚。他晚年最亲密的朋友是亨里克和梅尔彻。1875年8月4日,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梅尔彻的宅邸去世。课上欣赏:《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并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观后感。
课后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现实改编《丑小鸭》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学习并欣赏了安徒生《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两个生动的童话故事,这位童话大师一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创作,把他的天才和生命献给“未来的一代”,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
神话童话一教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