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辽宁省朝阳县柳城中学2013届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2021-09-18 来源:步旅网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朝阳县柳城中学高三(上)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3分)(2012•上海)今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 ) PM2.5 NOx A.B. C. D. 可吸入颗粒物 SO2 2.(3分)(2011•东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精炼铜时粗铜做阴极,纯铜做阳极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AlCl3溶液的方法生产金属铝 B.一﹣ 氯碱工业和金属钠的冶炼都用到了NaCl,阳极反应都是:2C1﹣2e=C12↑ C.﹣ 钢D. 铁的腐蚀通常为电化学腐蚀,该腐蚀过程中负极反应为:Fe﹣3e=Fe3+ 3.(3分)(2012•江苏一模)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NH3分子的电子式: C.铝离子结构示意图: D.苯甲醇的结构简式: 4.(3分)(2014秋•虹口区期末)在下列变化:①工业制盐酸 ②工业制漂粉精 ③实验室制氯气中,按氯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②③ ②①③ ①③② ③①② A.B. C. D. 5.(3分)(2013•无锡一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3+2﹣ A.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Na、Al、SO4、Cl ﹣﹣ 滴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Na+、Cu2+、Br、SO42 B.﹣﹣ c(Fe2+)=1mol/L的溶液:H+、Na+、Cl、NO3 C.﹣﹣ 加D. 入铝粉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Na+、K+、Cl、HCO3 6.(3分)(2014•玉山县校级模拟)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B.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7.(3分)(2010•上海)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CO2通入CaCl2溶液中 B.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C.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8.(3分)(2015•南昌校级二模)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B.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C.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9.(3分)(2014•中原区校级模拟)某pH=1的工业废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H、Mg、Ba、Cl、CO3、SO4,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干燥沉淀3.50g.

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2.33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①一定存在Mg ②可能存在CO3 ③一定存在Cl ④可能存在Ba ⑤可能存在2+Mg. ①③ ②③ ③⑤ ④⑤ A.B. C. D. 10.(3分)(2012•江苏一模)某ⅡA族元素是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元素,常以化合物F存在,从其单质A起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

2﹣

+2+2+

2﹣2﹣

2+

A.反应①、③中H2O均是还原剂

工业上常用C的悬浊液与Cl2反应制取漂白粉 B. D与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有三种可能 C. D.电解F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以制取单质A 11.(3分)(2008•南通一模)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C(s)+O2(g)=CO 2(g);△H1=﹣393.5kJ/mol (2)CH3COOH(l)+2O2(g)=2CO2(g)+2H2O(l);△H2=﹣870.3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则反应C(s)+H2(g)+O2(g)=CH3COOH(l) 的△H为( ) 488.3 kJ/mol A. ﹣244.15 kJ/mol C. B. ﹣488.3 kJ/mol 244.15 kJ/mol D. 12.(3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已A. 知ZXm的质量数为A,则ng该微粒中所含的电子数为(z+m)nNA/A 将硫溶于热的浓硫酸,当生成1mol二氧化硫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3NA B. 1mol水分子所形成的氢键数目为2NA C. D.12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0.2NA个阳离子 13.(3分)(2011•东莞市校级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氢A. 氧化钡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Ba2++2OH+2H++SO42═BaSO4↓+2H2O ﹣ 玻璃试剂瓶被烧碱溶液腐蚀:SiO2+2Na++2OH=Na2SiO3↓+H2O B.﹣﹣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吸收二氧化硫:SO2+MnO4+4H+=SO42+Mn2++2H2O C.﹣﹣ 从D. 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 14.(3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现象 A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气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CuSO4、澄清石灰水和品红体产物 溶液 2﹣B 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HCl检验溶液中有SO4 沉淀不溶解 C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蓝色 Cl2的氧化性强于I2 D 氢氧化铝不溶于碱溶液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生成白色沉淀 A B C D A.B. C. D. 15.(3分)(2011春•三元区校级期末)(东城一模)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②砹(At)是第VII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 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①③④ ①③⑥ ③④⑤ ②④⑥ A.B. C. D. 16.(3分)(2011•江苏二模)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电极b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B.﹣﹣﹣﹣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C. D.每消耗3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3mol 17.(3分)(2009•湘潭一模)某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中最小重复单元如图所示:A为阴离子,在正方体内,B为阳离子,分别在顶点和面心,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

A.B2A B. BA2 C. B7A4 D. B4A7 3+

18.(3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FeS2与HNO3反应的产物有Fe和H2SO4,若反应中

FeS2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21,则HNO3的还原产物是( ) NO A.B. C. D. NO2 N2O N2O3

二、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9.(10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含氮废水进入水体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某课外兴趣小组先测定某废水中含NO3为3×10mol/L,而后用铝将NO3还原为N2,从而消除污染.

(1)配平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NO3+ Al+ H2O→ N2↑+ ﹣

Al(OH)3↓+ OH

(2)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 ,被还原的元素是 ;每生成2molN2,将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3)有人认为金属镁比铝能更快消除氮的污染,其反应原理和金属铝相同. 试写出镁和含氮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4)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可制得CH4.已知:

﹣4

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 H2(g)+O2(g)=H2O(l)△H2=﹣285.8KJ/mol

写出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 20.(12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A、B、C、D、E、F六种物质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1)若A、C、E均为氧化物,且E为有毒气体,B、D、F均为非金属单质,且D为气体,则:

①F的晶体类型为 ; 1molC中含有 mol共价键; ②B与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C、E皆为氢化物,三者皆为极性分子,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D、E、F皆为氧化物,且D、F皆为有毒气体.则:

①A、C、E三种氢化物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填化学式);

②A和F在水溶液中充入O2充分反应生成一种正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B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A、C为氧化物,E为气体单质,D、F是均有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它们的水溶液均呈碱性,相同浓度时D溶液的pH大于F. ①写出B的电子式 ,

②B和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列举该反应的一种用途 .

21.(12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某盐卤矿抽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

2+2+2﹣

及少量的Ca、Mg、SO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该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

现有可供选择的a、b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

+

Ba(NO3)2溶液、H2O2、KMnO4(H)溶液、稀HNO3.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试剂a应选 ,该反应在酸性环境中完成,其离子方程式为 . (2)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依次为 (选填字母).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C.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 D.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3)操作⑤中用到的瓷质仪器名称是 .

(4)选出除去无色液体I中Ca、Mg、SO4离子所需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填化学式).

(5)调节pH的作用是 . 22.(12分)(2009•南平二模)【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氮元素可形成卤化物、叠氮化物及络合物等.

(1)NF3构型为三角锥体,沸点﹣129℃;可在铜催化作用下由F2和过量NH3反应得到. NF3属于 晶体,写出制备 NF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

(2)氢叠氮酸(HN3)是一种弱酸,它的酸性类似于醋酸,微弱电离出H和N3.

①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 、 (各举1例),由此可

推知N3的空间构型是 型.

3+2+3+

②叠氮化物、氰化物能与Fe及Cu及Co等形成络合物,如:Co[(N3)(NH3)5]SO4、

4﹣

Fe(CN)6.写出钴原子在基态时的价电子排布式: .

Co[(N3)(NH3)5]SO4中钴的配位数为 ,CN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

(3)化学式为Pt(NH3)2Cl2的化合物有两种异构体,其中一种异构体具有水的可溶性,则此种化合物是 (填“极性”、“非极性”)分子.

(4)由叠氮化钠(NaN3)热分解可得纯N2:2NaN3(s)=2Na(l)+3N2(g),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NaN3与KN3结构类似,前者晶格能较小 B.第一电离能(I1):N>P>S

C.钠晶胞结构如图,该晶胞分摊2个钠原子 D.氮气常温下很稳定,是因为氮的电负性小.

2+

2+

2﹣

2012-2013学年辽宁省朝阳县柳城中学高三(上)期末化

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1.(3分)(2012•上海)今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 ) PM2.5 NOx A.B. C. D. 可吸入颗粒物 SO2 考点: 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 专题: 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原环境空气质量报告中有氮氧化物、SO2、可吸入颗粒物,不属于新增检测项目,以此来解答. 解答: 解:2011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将PM2.5纳入强制检测指标,氮氧化物、SO2、可吸入颗粒物已在检测指标中,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意在考查人们应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加强环境保护的意识,题目难度不大. 2.(3分)(2011•东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精炼铜时粗铜做阴极,纯铜做阳极 工业上利用电解饱和AlCl3溶液的方法生产金属铝 B.一﹣ 氯碱工业和金属钠的冶炼都用到了NaCl,阳极反应都是:2C1﹣2e=C12↑ C.﹣ 钢D. 铁的腐蚀通常为电化学腐蚀,该腐蚀过程中负极反应为:Fe﹣3e=Fe3+ 考点: 电解原理.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A.精炼铜时粗铜做阳极; B.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生产金属铝; ﹣﹣﹣﹣C.氯碱工业阳极反应为2C1﹣2e=C12↑,金属钠的冶炼阳极反应为2C1﹣2e=C12↑; ﹣2+D.铁腐蚀的负极反应为Fe﹣2e=Fe. 解答: 解:A.精炼铜时粗铜做阳极,纯铜为阴极,故A错误; B.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生产金属铝,电解饱和AlCl3溶液,在阴极析出氢气,故B错误; C.氯碱工业阳极反应为2C1﹣2e=C12↑,金属钠的冶炼阳极反应为2C1﹣2e﹣﹣=C12↑,阳极反应都是:2C1﹣2e=C12↑,故C正确; ﹣2+D.铁腐蚀的负极反应为Fe﹣2e=Fe,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电解原理及应用,涉及粗铜的精炼、氯碱工业、金属的冶炼和电化学腐蚀等问题,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电解原理.

﹣﹣﹣﹣3.(3分)(2012•江苏一模)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NH3分子的电子式: C.铝离子结构示意图: D.苯甲醇的结构简式: 考点: 电子式、化学式或化学符号及名称的综合.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A.中子数为20,其质量数为20+17=37; B.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氨气为共价化合物; C.铝离子的电子数为10,最外层电子数为8; D.苯甲醇中﹣OH与苯环不直接相连. 解答: 解:A.中子数为20,其质量数为20+17=3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为,故A错误; B.N原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氨气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B正确; C.错误; 为铝原子结构示意图,而铝离子的电子数为10,最外层电子数为8,故CD.为邻甲基苯酚,苯甲醇为苯环与﹣CH2OH相连,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用语,涉及原子的构成、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结构示意图、结构简式与名称等,综合性较大,选项D为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4.(3分)(2014秋•虹口区期末)在下列变化:①工业制盐酸 ②工业制漂粉精 ③实验室制氯气中,按氯元素被氧化、被还原、既被氧化又被还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②③ ②①③ ①③② ③①② A.B. C. D.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一般来说,元素化合价为最高价态,应具有氧化性,元素化合价为最低价态,则只具有还原性,化合价处于中间价态,则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解答: 解:①工业制盐酸发生H2+Cl22HCl,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在反应中氯元素被还原; ②工业制漂粉精发生Cl2+2NaOH=NaCl+NaClO+H2O,Cl元素的化合价既升高又降低,Cl元素既被氧化又被还原; ③实验室制氯气发生MnO2+4HClMnCl2+Cl2↑+2H2O,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Cl元素被氧化,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发生的化学反应及反应中Cl元素的化合价变化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来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5.(3分)(2013•无锡一模)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 滴A. 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Na+、Al3+、SO42、Cl ﹣﹣ 滴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Na+、Cu2+、Br、SO42 B.﹣﹣ c(Fe2+)=1mol/L的溶液:H+、Na+、Cl、NO3 C.﹣﹣++ D.加入铝粉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Na、K、Cl、HCO3 考点: 离子共存问题.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A.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 B.滴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含Fe; C.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加入铝粉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 ﹣3+解答: 解:A.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OH、Al反应,则不能共存,故A错误; 3+B.滴入KSCN显红色的溶液含Fe,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故B正确; ﹣2++C.Fe、H、NO3离子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共存,故C错误; ﹣D.加入铝粉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为酸或强碱溶液,HC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则不能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明确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注意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题目难度不大. 6.(3分)(2014•玉山县校级模拟)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Al2O3,含Fe2O3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3+ A.试剂X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B. 图中所示转化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C.

D.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 考点: 镁、铝的重要化合物;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 专题: 几种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分析: A、由溶液乙通入过量的Y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碳酸氢钠可知,溶液乙中含有偏铝酸根、气体Y为二氧化碳,故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 B、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氧化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 C、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过量的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 解答: 解:A、由溶液乙通入过量的Y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碳酸氢钠可知,溶液乙中含有偏铝酸根、气体Y为二氧化碳,故试剂X为氢氧化钠溶液,不可能为盐酸,故A错误; B、氧化铁与氢氧化钠不反应,反应①后过滤所带沉淀为氧化铁,故B错误; C、电解熔融氧化铝生成铝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过量的二氧化碳与偏铝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与碳酸氢钠,反应方程式为NaAlO2+CO2+2H2O=Al(OH)3↓+NaHCO3,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铁、铝化合物的性质以工业冶炼铝等,难度中等,理解工艺原理,根据工艺流程判断试剂X为氢氧化钠是解题关键. 7.(3分)(2010•上海)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 CO2通入CaCl2溶液中 B. NH3通入AlCl3溶液中 C. 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专题: 实验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沉淀、颜色变化等明显现象,则不符合该题的题意. 解答: 解:A、NO2通入后和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将亚铁盐氧化为铁盐,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现象明显,故A不选; B、因CO2和CaCl2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B选; C、NH3通入溶液中转化为氨水,与Al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现象明显,故C不选; D、SO2通入酸化的硝酸钡中,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则亚硫酸根离子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明显,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的现象,熟悉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即可解答;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正确理解CO2和CaCl2能否反应,由于盐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故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时,因碳酸钙沉淀能溶于盐酸则CO2和CaCl2不反应.

8.(3分)(2015•南昌校级二模)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下列关于各实验装置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 装置②可用于吸收NH3或HCl气体,并防止倒吸 B. 装置③可用于收集H2、CO2、Cl2、NH3等气体 C. D.装置④可用于干燥、收集氯化氢,并吸收多余的氯化氢

考点: 连接仪器装置;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除杂. 专题: 压轴题. 分析: 根据蒸馏用来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吸收易溶于水的气体时,应防止倒吸,常用的方法是用安全瓶、倒置漏斗或加入气体不溶的有机溶剂等方法;③是一种多功能瓶,可用作洗气瓶、集气瓶等,当作集气瓶时,根据气体的密度大小可从不同的导气管进气;收集氯化氢气体应用酸性干燥剂. 解答: 解:A、装置①常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故A错; B、装置②导气管插入到水面以下,起不到防倒吸的作用,故B错; C、当用装置③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时,用向下排空气法,应从短导气管进入气体,当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时,用向上排空气法,从长导气管进气,故C正确; D、因碱石灰能与HCl反应,则装置④不可用来干燥HCl,故D错.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分离提纯、尾气吸收、气体收集以及气体的干燥等,注意物质的性质和实验装置的操作. 9.(3分)(2014•中原区校级模拟)某pH=1的工业废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

H、Mg、Ba、Cl、CO3、SO4,现取两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第一份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干燥沉淀3.50g.

②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2.33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不变.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

①一定存在Mg ②可能存在CO3 ③一定存在Cl ④可能存在Ba ⑤可能存在2+Mg. ①③ ②③ ③⑤ ④⑤ A.B. C. D. 考点: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专题: 离子反应专题. +分析: 据题意分析,pH=1的工业废液,含有H,第一份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2+2+

2﹣2﹣

2+2﹣

2+

推得可能含有Cl、SO4.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2.33g,经足量盐2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不变,利用发生的离子反应,经过计算、推得一定存在SO4﹣2+2+,一定不存在Ba、根据溶液中阴阳离子的电荷守恒,即可推出Mg一定存在. ++解答: 解:①根据题意,pH=1的工业废液,含有H,100mL溶液H物质的量═0.01mol,因2﹣+2﹣CO3+2H═CO2↑+H2O,因此两者不能大量共存,一定不存在CO3,故②错误;

﹣2﹣Ba和SO4,可发生离子反应生成BaSO4沉淀,因此两者不能大量共存,一定存在2﹣SO4,故④错误; ﹣+2﹣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可能发生Cl+Ag═AgCl↓、SO4﹣+2﹣+2Ag═Ag2SO4↓,所以可能含有Cl、SO4; 第二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2.33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不变,因BaCO3沉淀可溶于盐酸,BaCO3+2HCl═BaCl2+CO2↑+H2O,所以得沉淀2.33g2﹣2+2为不溶于盐酸的BaSO4,发生反应SO4+Ba═BaSO4↓,因此溶液中一定存在SO4﹣2+2﹣,一定不存在Ba、CO3、由条件可知BaSO4为2.33g,物质的量为 =0.01mol,SO4的物质的量等于0.01mol,根据SO4+2Ag═Ag2SO4↓,生成沉淀Ag2SO4为0.01mol×312g/mol=3.12g,第一份加入足量AgNO3溶液,得干燥沉﹣﹣+淀3.50g,说明发生Cl+Ag═AgCl↓生成沉淀AgCl为3.50g﹣2.33g═1.17g,Cl 的﹣物质的量等于0.02mol,所以一定存在Cl,故③正确; ﹣2﹣+Cl、SO4所带负电荷分别为0.02mol×1、0.01mol×2,H所带正电荷为0.01mol, 根据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溶液呈电中性,则一定含有镁离子,且镁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02mol×1+0.01mol×2﹣0.01mol×1=0.03mol,故①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的检验,采用定性实验和定量计算分析相结合的模式,增大了解题难度,同时涉及离子共存、离子反应等都是解题需注意的信息,题目难度较大. 10.(3分)(2012•江苏一模)某ⅡA族元素是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元素,常以化合物F存在,从其单质A起始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2﹣2﹣+2+2﹣ A.反应①、③中H2O均是还原剂 工业上常用C的悬浊液与Cl2反应制取漂白粉 B. D与H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有三种可能 C. D.电解F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以制取单质A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 推断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 在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中常温下与水反应的是单质Ca,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H2,则B是H2,C是Ca(OH)2,E是NaH,H是NaOH,CaCO3受热分解生成CO2和CaO,而CO2恰好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所以D和G分别是CO2和CaO,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 解:在自然界存在最广泛的ⅡA族元素中常温下与水反应的是单质Ca,与水反应生成Ca(OH)2和H2,则B是H2,C是Ca(OH)2,E是NaH,H是NaOH,CaCO3受热

分解生成CO2和CaO,而CO2恰好与Ca(OH)2反应生成CaCO3和H2O,所以D和G分别是CO2和CaO, A.反应①为Ca+2H2O═Ca(OH)2+H2↑,H2O是氧化剂,反应③为NaH+H2O═NaOH+H2↑,H2O是氧化剂,故A错误; B.C是Ca(OH)2,工业常用Ca(OH)2的悬浊液与Cl2反应制取漂白粉,故B正确; C.CO2对应的碳酸是二元酸,与NaOH反应时可能会生成两种碳酸盐:Na2CO3和NaHCO3,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有二种可能,故C错误; D.Ca作为活泼的金属元素一般只能通过电解法来制备,可用电解熔融的CaCl2的方法制备,但不能用氯化钙溶液制备,因钙为活泼金属,可与水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注意框图推断题的突破口,熟悉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题目难度中等. 11.(3分)(2008•南通一模)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1)C(s)+O2(g)=CO 2(g);△H1=﹣393.5kJ/mol (2)CH3COOH(l)+2O2(g)=2CO2(g)+2H2O(l);△H2=﹣870.3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则反应C(s)+H2(g)+O2(g)=CH3COOH(l) 的△H为( ) 488.3 kJ/mol A. ﹣244.15 kJ/mol C. B. ﹣488.3 kJ/mol 244.15 kJ/mol D. 考点: 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分析: 应用题干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的内容,通过系数或方向进行合并计算得到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得到反应的焓变. 解答: 解:(1)C(s)+O2(g)=CO 2(g);△H1=﹣393.5kJ/mol (2)CH3COOH(l)+2O2(g)=2CO2(g)+2H2O(l);△H2=﹣870.3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依据盖斯定律(1)+(3)﹣×(2)得到C(s)+H2(g)+O2(g)=CH3COOH(l)△H=﹣244.15 kJ/mol;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盖斯定律的计算应用,注意计算过程中的系数改变,焓变也要随之改变,题目较简单. 12.(3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m A.已知ZX的质量数为A,则ng该微粒中所含的电子数为(z+m)nNA/A 将硫溶于热的浓硫酸,当生成1mol二氧化硫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4/3NA B. 1mol水分子所形成的氢键数目为2NA C. D.12g熔融的NaHSO4中含有0.2NA个阳离子

考点: 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 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分析: A、质量换算物质的量结合微粒质子数计算; B、依据硫和浓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和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中元素化合价变化计算电子转移数; C、依据水分子中氧原子结构和氢键的形成实质计算判断; D、硫酸氢钠熔融状态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钠离子. 解答: m﹣m﹣解:A、已知ZX的质量数为A,则ng该微粒物质的量==mol;ZX中电子数是z+m;所以mol微粒中所含的电子数为(z+m)NA,故A正确; B、将硫溶于热的浓硫酸,发生的反应为:S+2H2SO4=3SO2↑+2H2O,反应中生成3mol二氧化硫转移电子为4mol,当生成1mol二氧化硫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为NA,故B正确; C、1mol水分子中氧原子有两对孤对电子,可以和氢原子形成2mol氢键,含有的2mol氢原子和其他水分子中的氧原子形成2mol氢键,1mol水分子平均所形成的氢键数目为2NA,故C正确; D、硫酸氢钠熔融状态电离出的阳离子是钠离子,12g熔融的NaHSO4物质的量==0.1mol,含阳离子为0.1mo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主要考查质量数数值上近似等于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原子电子数,氧化还原反应电子转移计算,注意固体硫酸氢钠熔融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题目难度中等. 13.(3分)(2011•东莞市校级模拟)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 氢A. 氧化钡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稀硫酸混合:Ba2++2OH+2H++SO42═BaSO4↓+2H2O ﹣ 玻璃试剂瓶被烧碱溶液腐蚀:SiO2+2Na++2OH=Na2SiO3↓+H2O B.﹣﹣ 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吸收二氧化硫:SO2+MnO4+4H+=SO42+Mn2++2H2O C.﹣﹣ 从D. 酸化的海带灰浸出液中提取碘:2I+H2O2=I2+2OH 考点: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专题: 化学用语专题. 分析: 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重点考虑如下情况:分析反应是否符合实际,分析物质的拆分是否正确,符号的运用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守恒关系. 解答: 解:A、拆分及配比均符合,故A正确; B、Na2SiO3是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应写成离子形式,故B错误; C、得失电子不守恒,故C错误; D、酸性条件下不可能存在OH,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了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般思路如下:﹣

. 14.(3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下列各项中“操作或现象”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或现象 A 检验碳与浓硫酸反应后的气将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CuSO4、澄清石灰水和品红体产物 溶液 ﹣2B 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HCl检验溶液中有SO4 沉淀不溶解 C 向淀粉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溶液变蓝色 Cl2的氧化性强于I2 D 氢氧化铝不溶于碱溶液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生成白色沉淀 A B C D A.B. C. D. 考点: 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 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B.AgCl也为不溶于酸和水的沉淀; C.氯气与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 D.氢氧化铝能溶于NaOH溶液. 解答: 解:A.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均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则检验产物应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无水CuSO4、品红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于和澄清石灰水,故A错误; B.AgCl也为不溶于酸和水的沉淀,则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HCl沉淀不溶解,原溶液中可能存在银离子,故B错误; C.Cl2的氧化性强于I2,则氯气与K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单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故C正确; D.氢氧化铝能溶于NaOH溶液,所以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生成白色沉淀,可说明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溶液,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明确气体的检验、离子的检验、氧化性的强弱、氢氧化铝的两性等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选项A为解答的易错点,题目难度中等. 15.(3分)(2011春•三元区校级期末)(东城一模)应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列推断,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

①碱金属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

②砹(At)是第VIIA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大于HCl ③硒(S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溶于水后,水溶液均为酸性

⑤铊(Tl)与铝同主族,其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①③④ ①③⑥ ③④⑤ ②④⑥ A.B. C. D. 考点: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综合应用. 专题: 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 分析: ①碱金属单质的电荷相同,半径越大,单质的熔点越低; ②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 ③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 ④氨气溶于水,其溶液显碱性; ⑤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来分析; ⑥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性质的变化规律来比较金属性,金属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解答: 解:①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则单质的熔点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降低,故①正确; ②第VIIA族Cl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砹的非金属性,则砹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HCl,故②错误; ③S、Se在同一主族,S元素的非金属性大于Se的非金属性,则硒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硫酸弱,故③正确; ④第二周期非金属元素N,其氢化物为氨气,氨气溶于水,水溶液为碱性,故④错误; ⑤铊(Tl)与铝同主族,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性增强,则金属性Tl>Al,则Tl能与酸反应,但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故⑤错误; ⑥第三周期金属元素随原子序数的增大金属性减弱,金属性Na>Mg>Al,则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其碱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故⑥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和同主族元素的性质变化规律,学生明确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3分)(2011•江苏二模)据报道,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负极材料采用Pt/C,正极材料采用MnO2,可用作空军通信卫星电源,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电池放电时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 电极b采用MnO2,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 B.﹣﹣﹣﹣ 该电池的负极反应为:BH4+8OH﹣8e═BO2+6H2O C. D.每消耗3mol H2O2,转移的电子为3mol 考点: 化学电源新型电池. 专题: 电化学专题. 分析: 以硼氢化合物NaBH4(B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和H2O2作原料的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呈碱性,由工作原理装置图可知,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正极H2O2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OH,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结合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解答该题. +解答: 解:A.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阴离子向负极移动,则Na从a极区移向b极区,故A正确; B.电极b采用MnO2,为正极,H2O2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被还原生成OH,MnO2既作电极材料又有催化作用,故B正确; C.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O2,电极反应式为BH4+8OH﹣8e=BO2+6H2O,故C正确; D.正极电极反应式为H2O2+2e=2OH,每消耗3molH2O2,转移的电子为6mol,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做题时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判断原电池的正负极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本题中难点和易错点为电极方程式的书写,注意化合价的变化. 17.(3分)(2009•湘潭一模)某离子晶体的晶体结构中最小重复单元如图所示:A为阴离子,在正方体内,B为阳离子,分别在顶点和面心,则该晶体的化学式为( )

﹣﹣﹣﹣﹣﹣﹣﹣﹣﹣

A.B. C. D. B2A BA2 B7A4 B4A7 考点: 晶胞的计算. 专题: 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A位于晶胞的体内,共8个,B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可利用均摊法计算. 解答: 解:A位于晶胞的体内,共8个,B位于晶胞的顶点和面心,晶胞中B的个数为

8×+6×=4, 则B与A的离子个数为4:8=1:2,则化学式为BA2,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晶胞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解答该类题目注意组成粒子在晶胞的分布,注意均摊法的计算方法的应用. 18.(3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FeS2与HNO3反应的产物有Fe和H2SO4,若反应中FeS2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21,则HNO3的还原产物是( ) NO A.B. C. D. NO2 N2O N2O3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 分析: 根据题给信息知,FeS2和HNO3的反应中生成硝酸铁、硫酸和氮氧化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确定氮氧化物的化学式. 解答: 解:根据题给信息知,FeS2和HNO3的反应中生成硝酸铁、硫酸和氮氧化物,FeS2和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是2:21,根据硫化亚铁的计量数知,硝酸铁的计量数是2,则起酸作用的硝酸的计量数是6,所以作氧化剂的硝酸的计量数是15,该反应中失去的电子数=2[(3﹣2)+(6﹣(﹣1))×2]=30,设氮氧化物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得到的电子总数=(5﹣x)×15=30,所以x=3,即氮氧化物的化学式为N2O3,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明确元素化合价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该反应中部分硝酸作氧化剂部分硝酸只起酸作用,为易错点. 二、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 19.(10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含氮废水进入水体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3+

某课外兴趣小组先测定某废水中含NO3为3×10mol/L,而后用铝将NO3还原为N2,从而消除污染.

(1)配平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6 NO3+ 10 Al+ 18 H2O→ 3 N2↑+ 10 Al(OH)3↓+ 6 OH

(2)上述反应中,还原剂是 Al ,被还原的元素是 N ;每生成2molN2,将有 10 mol电子发生转移.

(3)有人认为金属镁比铝能更快消除氮的污染,其反应原理和金属铝相同.

试写出镁和含氮废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NO3+5Mg+6H2O=N2↑+5Mg(OH) 2↓+2OH .(4)如将CO2与H2以1:4的体积比混合可制得CH4.已知: 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 H2(g)+O2(g)=H2O(l)△H2=﹣285.8KJ/mol

写出CO2(g)与H2(g)反应生成CH4(g)与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 CO2(g)+4H2(g)=CH4(g)+2H2O(l)△H=﹣252.9kJ/mol . 考点: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数目计算;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专题: 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4

﹣﹣

﹣﹣

分析: (1)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NO3中+5价降低为N2中0价,共降低10价,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Al(OH)3中+3价,共升高3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30,故N2系数为3,Al系数为10,再结合元素守恒与电荷守恒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 (2)根据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变化判断还原剂,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还原剂;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NO3中+5价降低为N2中0价,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N原子的5倍; (3)根据Al与硝酸根的反应可知,Mg与硝酸根反应生成氮气、氢氧化镁、氢氧根离子; (4)根据盖斯定律,由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乘以适当系数进行加减构造目标方程式,反应热与处于相应的系数,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解答: 解:(1)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NO3中+5价降低为N2中0价,共降低10价,Al元素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Al(OH)3中+3价,共升高3价,化合价升降最小公倍数为30,故N2系数为3,Al系数为10,再结合元素守恒与电荷守恒配平其它物质的系数,﹣﹣配平后方程式为:6NO3+10Al+18H2O=3N2↑+10Al(OH)3↓+6OH, 故答案为:6、10、18、3、10、6; (2)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元素是还原剂,反应中Al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为+3价,故Al是还原剂; 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NO3中+5价降低为N2中0价,N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反应中N元素化合价由NO3中+5价降低为N2中0价,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是N原子的5倍,故生成2molN2,转移电子为2mol×2×5=10mol,故答案为:Al,N,10; (3)根据Al与硝酸根的反应可知,Mg与硝酸根反应生成氮气、氢氧化镁、氢氧根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2NO3+5Mg+6H2O=N2↑+5Mg(OH)2↓+2OH, ﹣﹣故答案为:2NO3+5Mg+6H2O=N2↑+5Mg(OH)2↓+2OH; (4)已知:①、CH4(g)+2O2(g)=CO2(g)+2H2O(l)△H1=﹣890.3KJ/mol ②、H2(g)+O2(g)=H2O(l)△H2=﹣285.8KJ/mol 根据盖斯定律,②×4﹣①得CO2(g)+4H2(g)=CH4(g)+2H2O(l), 故△H=4×(﹣285.8KJ/mol)﹣(﹣890.3KJ/mol)=﹣252.9kJ/mol, 故热化学方程式为:CO2(g)+4H2(g)=CH4(g)+2H2O(l)△H=﹣252.9kJ/mol, 故答案为:CO2(g)+4H2(g)=CH4(g)+2H2O(l)△H=﹣252.9kJ/mol. 点评: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及基本概念、电子转移计算、根据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等,难度中等,注意掌握常用的氧化还原反应配平方法,灵活运用盖斯定律. 20.(12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A、B、C、D、E、F六种物质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中学常见的化学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

(1)若A、C、E均为氧化物,且E为有毒气体,B、D、F均为非金属单质,且D为气体,则:

①F的晶体类型为 原子晶体 ; 1molC中含有 4 mol共价键; ②B与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 2C+SiO2Si+2CO ﹣﹣﹣﹣﹣(2)若A、C、E皆为氢化物,三者皆为极性分子,其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D、E、F皆为氧化物,且D、F皆为有毒气体.则:

①A、C、E三种氢化物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 H2O>NH3>H2S (填化学式);

②A和F在水溶液中充入O2充分反应生成一种正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SO2+4NH3+2H2O+O2=2(NH4)2SO4 (3)若B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A、C为氧化物,E为气体单质,D、F是均有三种元素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它们的水溶液均呈碱性,相同浓度时D溶液的pH大于F. ①写出B的电子式 ,

②B和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 2Na2O2+2CO2=Na2CO3+O2 ,列举该反应的一种用途 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为氧气的来源 .

考点: 无机物的推断. 专题: 推断题. 分析: (1)A、C、E皆为氧化物,且E为有毒气体,常见的氧化物中有毒气体有:CO、NO、NO2、SO2; A、C、E皆为氧化物,B、D、F皆为非金属单质,说明A与B,B与C发生的都是发生在氧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通过置换反应不可能生成NO、NO2、SO2,可以确定E为CO,能生成CO的单质B为C,C能发生的置换反应:C+H2OCO+H2和2C+SiO2Si+2CO; (2)最先确定的是E,E既是氢化物,又是氧化物,E肯定为H2O,B为O2,常见的气态氢化物除H2O外还有:CH4、NH3、HF、SiH4、PH3、H2S、HCl,通过三者皆为极性分子,先排除非极性分子CH4、SiH4,再根据不能被氧化排除了HF、HCl,再根据不常见排除PH3,就可知A、C为H2S和NH3,最后根据C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确定A为H2S,C为NH3,而NH3生成的氧化物NO有毒,H2S生成的氧化物SO2有毒,符合题意; (3)A、C为氧化物,都能与B反应生成气体单质,应为Na2O2与水或CO2的反应,则B为Na2O2,E为O2,生成Na2CO3和NaOH,根据溶液的pH可知D为NaOH,F为Na2CO3,则A为H2O,C为CO2, 结合物质的性质以及题目要求可解答该题. 解答: 解:(1)A、C、E皆为氧化物,且E为有毒气体,常见的氧化物中有毒气体有:CO、NO、NO2、SO2; A、C、E皆为氧化物,B、D、F皆为非金属单质,说明A与B,B与C发生的都是发生在氧化物之间的置换反应,通过置换反应不可能生成NO、NO2、SO2,可以确定E为CO,能生成CO的单质B为C,C能发生的置换反应:C+H2OCO+H2和2C+SiO2Si+2CO ①由以上分析可知F为Si,为原子晶体,C为SiO2,1molC中含有4mol共价键,故答案为:原子晶体;4;

②B与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2C+SiO22C+SiO2Si+2CO; Si+2CO,故答案为:(2)最先确定的是E,E既是氢化物,又是氧化物,E肯定为H2O,B为O2,常见的气态氢化物除H2O外还有:CH4、NH3、HF、SiH4、PH3、H2S、HCl,通过三者皆为极性分子,先排除非极性分子CH4、SiH4,再根据不能被氧化排除了HF、HCl,再根据不常见排除PH3,就可知A、C为H2S和NH3,最后根据C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确定A为H2S,C为NH3,而NH3生成的氧化物NO有毒,H2S生成的氧化物SO2有毒,符合题意, ①A、C、E对应的种氢化物为H2O、NH3、H2S,三种氢化物沸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H2O>NH3>H2S,故答案为:H2O>NH3>H2S; ②SO2具有还原性,可与氧气在氨气存在下生成硫酸铵,反应的方程式为2SO2+4NH3+2H2O+O2=2(NH4)故答案为:2SO2+4NH3+2H2O+O2=2(NH4) 2SO4,2SO4;(3)A、C为氧化物,都能与B反应生成气体单质,应为Na2O2与水或CO2的反应,则B为Na2O2,E为O2,生成Na2CO3和NaOH,根据溶液的pH可知D为NaOH,F为Na2CO3,则A为H2O,C为CO2, ①B为Na2O2,为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答案为:; ②B和C反应生成E和F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Na2CO3+O2,可用于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为氧气的来源,故答案为:2Na2O2+2CO2=Na2CO3+O2;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做为氧气的来源. 点评: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握反应类型,牢固掌握相关物质的性质为解答该题的关键,注意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特性. 21.(12分)(2012秋•朝阳县校级期末)某盐卤矿抽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的K、Cl、Br,

2+2+2﹣

及少量的Ca、Mg、SO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取该废液来制取较纯净的氯化钾晶体及液溴(Br2),他们设计了如下流程:

+

现有可供选择的a、b试剂:饱和Na2CO3溶液、饱和K2CO3溶液、KOH溶液、BaCl2溶液、

+

Ba(NO3)2溶液、H2O2、KMnO4(H)溶液、稀HNO3.请根据以上流程,回答相关问题: (1)试剂a应选 H2O2 ,该反应在酸性环境中完成,其离子方程式为 H2O2;H2O2+2Br﹣+

+2H=Br2+2H2O .

(2)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依次为 D (选填字母).

A.萃取、过滤、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B.萃取、分液、分液、过滤、蒸发结晶 C.分液、萃取、过滤、过滤、蒸发结晶 D.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 (3)操作⑤中用到的瓷质仪器名称是 蒸发皿 .

(4)选出除去无色液体I中Ca、Mg、SO4离子所需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BaCl2、KOH、K2CO3 (填化学式).

﹣2﹣

(5)调节pH的作用是 除去过量的OH、CO3 . 考点: 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方法选择与应用. 专题: 卤族元素. ﹣分析: (1)废液中含有Br,要转化为Br2,要加入氧化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试剂a是H2O2;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写出离子方程式; (2)加入CCl4的目的是萃取;紧接着萃取后的操作是将有机层与水层分开,叫做分液;从含有溴的CCl4溶液中分离得到CCl4和液溴的操作,是将两种相互混溶的液体进行分离的操作,叫做蒸馏;操作④完成后得到固体A和无色液体I,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操作⑤是从溶液中得到能溶解于水的氯化钾晶体,是蒸发结晶. (3)操作⑤是从溶液中得到能溶解于水的氯化钾晶体,是蒸发结晶,用蒸发皿; 2+2+2﹣

(4)用KOH溶液与Ca、Mg反应生成Ca(OH)2、Mg(OH)2,除去Mg和大2+2﹣2+部分Ca,用BaCl2溶液与SO4反应生成BaSO4而除去Ba,最后用饱和的K2CO32+2+除去余下的少量Ca和后来加入的Ba,此处不能选用Na2CO3溶液,否则会引入新的+2+Na,K2CO3溶液不能加在BaCl2溶液前,否则会引入Ba;由于加入的KOH、K2CO3﹣2﹣是过量的,所以要调节PH除去多余的OH、CO3; ﹣解答: 解:(1)废液中含有Br,要转化为Br2,要加入氧化剂,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以试﹣剂a是H2O2;在酸性条件下,H2O2与Br反应生成溴单质和水,其离子方程式为:﹣﹣++H2O2+2Br+2H=Br2+2H2O,故答案为:H2O2;H2O2+2Br+2H=Br2+2H2O; (2)加入CCl4的目的是萃取;紧接着萃取后的操作是将有机层与水层分开,叫做分液;从含有溴的CCl4溶液中分离得到CCl4和液溴的操作,是将两种相互混溶的液体进行分离的操作,叫做蒸馏;操作④完成后得到固体A和无色液体I,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是过滤;操作⑤是从溶液中得到能溶解于水的氯化钾晶体,是蒸发结晶;所以操作①、②、③、④、⑤的名称依次为萃取、分液、蒸馏、过滤、蒸发结晶;故答案为:D; (3)操作⑤是从溶液中得到能溶解于水的氯化钾晶体,是蒸发结晶,用蒸发皿,故答案为:蒸发皿; (4)用KOH溶液与Ca、Mg反应生成Ca(OH)2、Mg(OH)2,除去Mg和大2+2﹣2+部分Ca,用BaCl2溶液与SO4反应生成BaSO4而除去Ba,最后用饱和的K2CO32+2+除去余下的少量Ca和后来加入的Ba,此处不能选用Na2CO3溶液,否则会引入新的+2+Na,K2CO3溶液不能加在BaCl2溶液前,否则会引入Ba;所以所需的试剂按滴加顺序依次为: BaCl2、KOH、K2CO3;由于加入的KOH、K2CO3是过量的,所以要调节PH除去多余﹣2﹣的OH、CO3; ﹣2﹣故答案为:BaCl2、KOH、K2CO3;除去过量的OH、CO3.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高中化学中的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方法,是考查学生基本实验能力的一道好题,选择除杂试剂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或过量的试剂,后面要容易除去. 22.(12分)(2009•南平二模)【化学﹣﹣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 氮元素可形成卤化物、叠氮化物及络合物等.

(1)NF3构型为三角锥体,沸点﹣129℃;可在铜催化作用下由F2和过量NH3反应得到.

2+2+2+2+2+2+

NF3属于 分子 晶体,写出制备 NF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NH3+3F2+

NF3+3NH4F .

(2)氢叠氮酸(HN3)是一种弱酸,它的酸性类似于醋酸,微弱电离出H和N3.

﹣﹣﹣

①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离子有: N2O或CO2或CS2或BeCl2 、 SCN或OCN

﹣﹣或CNO (各举1例),由此可推知N3的空间构型是 直线 型.

3+2+3+

②叠氮化物、氰化物能与Fe及Cu及Co等形成络合物,如:Co[(N3)(NH3)5]SO4、

4﹣72

Fe(CN)6.写出钴原子在基态时的价电子排布式: 3d4s .

Co[(N3)(NH3)5]SO4中钴的配位数为 6 ,CN中C原子的杂化类型是 sp .

(3)化学式为Pt(NH3)2Cl2的化合物有两种异构体,其中一种异构体具有水的可溶性,则此种化合物是 极性 (填“极性”、“非极性”)分子.

(4)由叠氮化钠(NaN3)热分解可得纯N2:2NaN3(s)=2Na(l)+3N2(g),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C

A.NaN3与KN3结构类似,前者晶格能较小 B.第一电离能(I1):N>P>S

C.钠晶胞结构如图,该晶胞分摊2个钠原子 D.氮气常温下很稳定,是因为氮的电负性小. 考点: 晶体的类型与物质熔点、硬度、导电性等的关系;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含义及应用;配合物的成键情况;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专题: 压轴题;化学键与晶体结构. 分析: (1)根据沸点判断晶体类型;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写相应的方程式; (2)①根据等电子体的定义分析;根据空间构型的判断方法判断; ②根据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书写规则书写;根据配位数的判断方法判断;根据杂化类型的判断方法判断; (3)根据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分析; (4)A、根据离子半径与晶格能的关系分析; B、根据最外层电子判断第一电离能的大小; C、根据晶胞中原子数的计算方法计算; D、根据氮气的结构分析. 解答: 解:(1)NF3的沸点较低,所以是分子晶体;在铜催化作用下由F2和过量NH3反应生成NF3和NH4F,所以反应方程式为: 4NH3+3F2﹣NF3+3NH4F,故答案为:分子;4NH3+3F2 NF3+3NH4F; (2)①N3含有三个原子22个电子,与其等电子体的分子有N2O或CO2或CS2或﹣﹣﹣BeCl2,与其等电子体的离子有 SCN或OCN或CNO;N3与CO2是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价电子数,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二氧化碳是直线型分子,所以N3的空间构型是直线型. 故答案为:N2O或CO2或CS2或BeCl2; SCN或OCN或CNO;直线; 72②钴是37号元素,其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4s,,所以其原子在基态时的72价电子排布式为3d 4s; 其配位数是1+5=6;CN中价层电子对数=1+72﹣﹣﹣﹣=2,所以采取sp杂化. 故答案为:3d 4s;6;sp; (3)根据物质的相似相溶原理,极性溶质极易溶于极性溶剂,水是极性溶剂,所以此

种化合物是极性溶质. 故答案为:极性; (4)A、相同电荷时,晶格能与离子的半径成反比,离子半径越大,晶格能越小,钠离子的离子半径小于钾离子的离子半径,所以NaN3的晶格能大于KN3的晶格能,故A错误. B、第一电离能(I1):N>P>S,故B正确. C、钠晶胞中原子数为1+8×=2,故C正确. D、氮气分子中含有氮氮三键,键能较大,所以性质稳定,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点评: 本题考查了晶格能、配位数、分子的空间构型等知识点,分子的空间构型、分子中原子的杂化类型的判断是每年高考的热点,对此知识点一定掌握;元素第一电离能的规律中,要注意异常现象并会解释原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