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时间 第十三周 第 10 次课
授课章节 教学方法 与手段 实验9 果蝇的伴性遗传 以讨论、启发式教学为主,以讲授为辅 多媒体教学 任课教师 及职称 课时安排 王淑芳 副教授 3课时 教材:能力培养型生物学基础课系列实验教材《遗传学实验教程》科学出版社 使用教材和 主要参考书:《遗传学实验教程》刘祖洞,江绍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伴性基因与非伴性基因在遗传现象上区别; 2、验证并加深理解伴性遗传规律; 3、观察伴性性状在正、反交时后代表型的区别。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伴性基因与非伴性基因在遗传现象上区别; 加深理解伴性遗传规律; 伴性性状在正、反交时后代表型的区别。 难点:加深理解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内容: 实验原理: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叫伴性基因,其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的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性别有关,该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有特殊的遗传规律,如正反交结果不同,有交叉遗传现象等。 实验材料: 野生型和白眼突变型(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果蝇。 实验用品: 用具:显微镜、双筒解剖镜、放大镜、镊子、麻醉瓶、白瓷板、毛笔、载玻片、盖玻片等。 药品:乙醚等。 实验步骤: 1、选择处女蝇: 问题讨论:为什么要选处女蝇?如何选? 放出并杀死培养瓶中的全部成蝇,然后挑选羽化后未超过8小时的雌蝇即为处女蝇。 2、杂交:野生型果蝇和白眼果蝇杂交,正反交各做一瓶。23℃恒温培养。 3、移走亲本:待F1幼虫出现即可放掉亲本。 问题讨论:为什么要移走亲本? 4、观察F1:观察F1的眼色、性别。 5、F1互交:在新培养瓶内,正反交各放入5~6对F1果蝇,培养。 问题讨论:F1果蝇还选处女蝇吗? 6、移去F1:待F2幼虫出现即可放掉并处死F1果蝇。 7、观察F2:观察F2的眼色、性别后处死,连续观察统计数据。 问题讨论:在观察统计F2数据时,如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8、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分析实验结果与预期理论的符合程度。 实验报告: 1、详细记录果蝇伴性遗传杂交实验结果; 2、该实验为什么必须要进行正反交? 3、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是否符合伴性遗传规律。 结果与分析: 1、预期结果:正反交的结果不一样。 2、分析: ① 正反交结果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② 伴性基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有何区别?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1、 伴性基因与常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规律有何区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