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在科技发展了,想称出大象的重量也容易多了,可以用地秤(图片)。但当时没有地秤,7岁的曹冲就想出这个办法。我们遇事多观察多思考,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2.句子练习。 (1)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弯弯的月亮像( )。 红红的太阳像( )。 ( )像( ) (3)官员们一边看一边议论。 我们一边唱歌,一边跳舞 ( )一边( ),( )一边( )。 四、达标练习,评价反馈。 选学:小古文《曹冲称象》。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神童,三国时期的曹冲就是其中一位名气比较大的神童。曹冲,字仓舒,是曹操的儿子。他从小就表现出惊人的天赋,理解能力很强,到五六岁时,他的智力便达到了成人水平。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老少皆知。 故事的大概我们已经从课文中知道了。不过《曹冲称象》的古文你不一定见过。先听老师读一读,注意听。 曹冲称象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跟老师读一遍。读古文要先看仔细,读正确,不能马虎哦! 故事中,曹操得到了一头大象。文中说“曹操得巨象”,一个“巨”字,可以看出大象的身体很庞大,所以“巨象”要重读,一起读读看—— 曹操得巨象(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大象,你可以围绕大象的身躯、耳朵、鼻子等部位来描述大象。 这头大象真大啊!(课文中官员们说的称象办法)…… 这些办法显然都不切实际。“不能称”要读得舒缓,来表现无法称量。一起读—— 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 就在所有人都陷入沉默的时候,曹操的儿子曹冲站了出来——操之幼子名冲。 曹冲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的出场要隆重地介绍——操之幼子名冲 你发现了吗?这个句子里的两个人物——曹操和曹冲——在文中都省略了姓,单单提了他们的名——操和冲,这种单提名不提姓的称呼也是古文的习惯。所以,“操”和“冲”要重读。同时,表现二人父子关系的“幼子”也要重读。试试——操之幼子名冲 因为他想出了一个任何人都想不到的主意——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曹冲果然很聪明!他的办法很独特,很巧妙。认真读,把这句话读通顺,读到像自己说话一样熟练。 思考:曹冲称象分三步—— 第一步: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曹冲想到了可以借船来称,这是别人没有想到的,“船”重读。先把大象赶上船,船自然就会下沉一些,要把船舷处的水位做上标记。“刻”、“水痕”的朗读要重读。简单说,就是“象上船,刻水痕”。大声读——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第二部: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在船舷处做好标记以后,把大象牵下船,
再把别的东西放进船里,一直放到水面和所做的标记一样高。因为只有放进和大象同等重量的东西时,水面才会和标记一样高。“他物”、“水”、“原痕”重读。这一步简单说,就是“放他物,及水痕”。大声读——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第三步: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最后称出这些东西的重量,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大象不能分解,但是可以借助石头、米袋等容易称量的事物。可见,曹冲善于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智慧非凡。这下大象的重量就知道了。“则象重可知矣”的“矣”是“了”的意思,要读出事情做完后的感叹语气。这一步简单说,就是“称他物,知象重”。大声读——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师生配合,师读前面,生读后面: 1.象上船,刻水痕——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 2.放他物,及水痕——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 3.称他物,知象重——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 完整地读一读古文。 试试根据填空背一背曹冲的办法吧! 曹冲称象 置象于船上,( )。去象,( ),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 )。 曹操按照这个办法,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曹冲称象》的故事读完了,我们可以做个有趣的作业:如果你是大象,把这篇小古文变成《曹冲称“我”》一定非常有趣,请你试着改编一下吧! 曹冲称“我 作者:大象 板 书 设 计 课 后 反 思 曹冲称象 官员们————————曹冲 造大秤 象上船 划线 象上岸 宰大象 装石头 齐线 称石头 直摇头————曹操————点头微笑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