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0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考点汇总(下)

2020-11-29 来源:步旅网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下)

——简答题/论述题考点知识

4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2016上)

(1)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缺失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成长性需要:认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一般情况下,当某种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就会向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 43、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因素(2)环境和教育(3)实践活动(4)个人的主观努力 4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根据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循序渐进地进行

(2)阶段性: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

(4)互补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因材施教 (6)整体性:个体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

1顺序性——循序渐进

2阶段性——针对性,不能“一刀切” 3不平衡性——关键期、最佳期 4互补性——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6整体性——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

45、小学生注意力的培养

(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促进学生的发展 (2)促进注意稳定性的发展 (3)促进注意转移能力的发展 (4)促进注意分配能力的发展 (5)提高学生选择性注意的能力 46、小学生记忆力的培养 (1)发展小学生有意识记的能力 (2)充分利用小学生的机械识记能力 (3)重视小学生记忆品质的培养 (4)发展小学生有效记忆的策略 47、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1)提供直观材料,丰富小学生的感性经验 (2)重视表象作用,培养小学生形象思维 (3)教给小学生思维方法,发展其抽象思维 (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48、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1)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扩大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储备;唤起学生对教材的想象,以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2016下)

引导学生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引导学生思考,打开学生想象的大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49、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及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的适当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 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客观条件:有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1)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

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 50、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1)知识观: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

(2)学习观:学习具有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 (3)学生观: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

5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1)支架式教学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4)抛锚式教学 (5)认知学徒式教学

5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2018上) (1)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 (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3)学习者的背景知识 (4)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 (5)学习策略的水平 (6)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53、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54、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2014上) (1)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 (2)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 (3)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 55、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1)建立积极的心理准备状态

(2)处理好理想、动机、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 (3)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运用本学科的特点优势,激发学生的兴趣 (5)兴趣要在第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共同培养 (6)引导学生由间接兴趣向直接兴趣转化 56、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策略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 (2)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5)发挥家长的作用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7)建立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57、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1)逐渐形成和谐的道德认识能力 (2)道德言行从比较协调到逐步分化 (3)明显地表现出自觉纪律的形成 58、态度和品德额度培养方式 (1)有效的说服 (2)树立良好的榜样 (3)利用群体约定 (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5)价值辨析

59、学生不良行为矫正的基本过程和策略

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和自新阶段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心理学策略:

(1)改善人际关系,消除疑惧心理和对立情绪 (2)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3)讲究谈话艺术,提高道德认知

(4)锻炼与诱因做斗争的毅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60、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

过程

(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61、小学生德育原则 (1)导向性原则

基本要求: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符合新时期的方针政策和总任务的要求;把德育的理想性和现实性结合起来 (2)疏导原则

基本要求:讲明道德,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 (3)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有计划地进行教育 (4)知行统一原则

基本要求: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提高思想道德认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情感体验;对学生的评价和要求要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教师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5)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基本要求:尊重和信赖学生;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6)教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基本要求:统一学校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统一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争取家长和社会的配合,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中心的“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处理好衔接工作,保持德育工作的经常性、连续性、系统性

(7)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基本要求:坚持正面教育原则;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建立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和集体组织的公约、守则等

(8)依靠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基本要求:用“一分为二”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

和不足;创造条件将学生思想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启发学生克服缺点,发扬优点 (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基本要求:培养和形成良好的学生集体;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加强个别教育,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

62、小学生德育的途径(2019上) (1)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班主任工作

(4)校会、班会、周会、晨会 (5)少先队活动 (6)劳动

63、小学生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基本要求:明确目的性;富有知识性、趣味性;注意时机;以诚待人 (2)榜样示范法(2019下)

基本要求:选好示范的榜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榜样精神的实质;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激励学生自觉用榜样来调节行为 (3)情感陶冶法

基本要求:创设良好的情境;情感陶冶法要与说服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实践锻炼法

基本要求:坚持严格要求;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注意检查和坚持 (5)品德评价法

基本要求:有明确的目的和正确的态度;公正合理,实事求是,坚持标准;发扬民主,让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6)自我修养法

基本要求: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品德修养的标准;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自我道德评价的能力 64、美育实施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文化艺术活动进行美育 (2)通过大自然进行美育

(3)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美育 65、培养班集体的方法(2017下)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66、班级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2)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67、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 (1)教育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有效性原则 (4)可接受性原则 (5)冷处理原则

68、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69、了解和研究学生的主要内容(2017上) (1)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 (2)了解和研究学生的群体关系 (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70、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激发和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动机 (3)树立榜样,增强后进生的是非观念 (4)根据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5)善于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增强其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 71、操行评定的要求

(1)评定内容的全面性 (2)评定主体的多元性 (3)评定过程的发展性 (4)评定语言的规范性

72、家校合作的途径(2014下、2018下)

(1)家校互访(2)家校通信(3)举办家长学校(4)建立家长委员会(5)召开家长会议(6)举办家长沙龙 73、小学教学的基本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3)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科学世界观基础 (5)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74、小学常见的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

基本要求: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重视运用言语直观 (2)启发性原则

基本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扬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基本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组织各种复习;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积极巩固知识 (4)循序渐进原则

基本要求: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原则

基本要求: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善于发现每个学生兴趣、爱好,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以发挥 (6)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

基本要求: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

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基本要求: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8)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基本要求: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75、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2)有利于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3)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4)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5)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的发展(6)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缺点:(1)不利于学很恶搞主体性的发挥(2)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多样化(4)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5)不利于学生之间真正的交流和启发(6)以“课”为基本的教学活动单位,某些情况下会割裂内容的整体性 76、布置作业的要求

(1)符合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范围与深度 (2)分量要适当,难度要适中 (3)应与教科书的内容有逻辑联系 (4)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

(5)尽量与现代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实际结合起来 (6)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时间 77、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1)构建心理安全区域,让学生敢问 (2)强化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会问 (3)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让学生善问 78、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做好课堂监控 (4)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79、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1)激发兴趣和维持好奇心 (2)设置合适的目标 (3)表达明确的期望

(4)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80、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2013上)

(1)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来实现学习目标

自主学习的特点: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是自主学习的核心;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 (2)探究学习:是学生参与并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的特点:问题性、过程性和开放性

(3)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合作学习的特点:互助性、互补性、自主性和互动性

合作学习的主要作用:能够激发创造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够促进学生不短反省不断提高 81、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理念

(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系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82、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发展

(1)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信念的发展 (2)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3)教学反思促进教师能力的发展

(4)教学反思促进教师专业自我发展意识的形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