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2020-11-04 来源:步旅网
部编三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1.类文阅读。

_____________

在生活中,只要一提到蜜蜂,有的小朋友马上就想到蜜蜂会蜇人。

其实,蜜蜂一般不轻易蜇人,蜇人是它进行的自卫,是它维护生命做出的一种本能反应。当蜜蜂遇到侵害时,它就会把尾部的毒针刺入对方的身上,并放出毒液。蜜蜂尾端的毒针是自卫的武器,它连着身体里的毒腺,蜜蜂在使用它的毒针之后身体会被撕毁而死去。

其实,蜜蜂是一种可爱的小精灵,以它的勤劳赢得人们的喜爱。蜜蜂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分工明确而精细。工蜂负责采蜜,每天忙碌地出去寻找蜜源,采到蜜后送回来,再出去。它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蜜蜂在采蜜时,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蜜蜂生长着许多复眼,大约有500万只。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但是由于它的身体较小,眼睛就显得更微小了。

看来蜜蜂虽然体型微小,但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和贡献却一点也不小,所以我们要保护它们。

(1)给短文拟一个题目,写在前面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你觉得放到短文的哪个位置上比较合适?

所谓复眼就是由很多微小的眼睛组成的,每只小眼睛都能看清一个小范围,再把那么多小眼睛看到的物体组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范围。

(3)工蜂是如何判断风向的?用横线在短文中画出。 (4)读了短文,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小蜜蜂? 【答案】 (1)例:可爱的小蜜蜂

(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

(3)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4)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解析】【分析】(1)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句子衔接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及运用句子组段的能力。对于句子衔接,平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典型语段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句子前后之间的衔接。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例:可爱的小蜜蜂;(2)这句话放在第三自然段“眼睛起了关键作用”这句的后面(或“虽然蜜蜂有许多复眼”这句话前面)。(3)画:工蜂的身

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4)工蜂的身体带有电荷,能形成一个生物磁场,他们会根据磁场判断出去和回来的方向。工蜂还能根据太阳判断方向,所以不论它们飞多远,都能找到家。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了语句衔接,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判断,并且结合所给内容进行分析即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2.读下面两段话,完成练习。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既轻便又好用的纸。

(1)这段话写了蔡伦________。 (2)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3)照样子,用一句话介绍一次手工活动的过程。 【答案】 (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 (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

(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解析】【分析】(1)概括段意,可先看看这段有几句话并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接着找出每句话中的重点词或中心词语,然后把这些词语连起来,组成一句通顺的话。(2)考查动词。此题较容易,细读句子把动词一一找出来即可。(3)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句式,另写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故答案为:(1)改进造纸术,造出纸来(2)剪碎、切断、浸、捣烂、捞、晒 (3)我先在纸上勾勒出半只蝴蝶来;然后把纸对折,拿起剪刀,沿着画好的蝴蝶边框小心翼翼地剪着,最终一幅剪纸作品就完成了。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2)此题主要考查对动词的掌握能力。(3)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分析题中所给的句子结构,选择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即可。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本段中画线的句子是__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 (2)“这种设计”是指: ________。 (3)这种设计的优点是: ________。

【答案】 (1)中心;总领全文

(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

(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解析】【分析】(1)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2)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中心;总领全文;(2)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3)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点评】(1)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2)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县官坐了大堂,把惊堂木一拍,说:“给我打!”

衙役们打这面,枣核蹦到那面去,打那面,枣核蹦到这面来,怎么也打不着。县官鼻子都气歪了,脸涨(zhàng zhǎng)得通红,嚷(rāng rǎng)道:“多加几个人,多拿几条棍,给我狠狠地打!”

枣核这次不往别处蹦,一蹦蹦到了县官的胡子上,抓着胡子荡秋千。县官直喊:“快打!快打!”衙役一棍子打下去,没打着枣核,却打着县官的下巴骨啦,把县官的牙都打了下来。满堂的人都慌了起来,跑上前去照顾县官,枣核大摇大摆地走了。

(1)给划线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涨________(zhàng zhǎng)得 嚷________(rāng rǎng)道 (2)文段写了________的场面。

(3)文中画线的句子是对县官________和________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县官是一个________的人。

(4)满堂的人为什么都慌了? (5)枣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答案】 (1)zhàng;rǎng (2)枣核在衙门受审

(3)神态;语言;心狠手辣

(4)因为他们把县官的牙齿给打了下来。

(5)枣核给我留下了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印象。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

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3)描写方法概括为: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结合句子分析是神态、语言描写。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1)zhàng、rǎng (2)枣核在衙门受审(3)神态、语言、心狠手辣 (4)因为他们把县官的牙齿给打了下来。(5)枣核给我留下了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印象。

【点评】(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3)考查学生对神态、语言描写手法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裁缝说:“那么,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可是您________在秋天、夏天________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________会笑话您的。我呢,决不会让人笑话您。非但如此,在您穿上我做的美观大方的新棉袄的时候,大家还会围着您直夸奖,甚至羡慕您呢。”

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于是,做衣服的事儿就算说定了。

(1)在语段中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可是您________在秋天、夏天________春天穿一件棉袄,人家________会笑话您的。

(2)将下列句子换一种说法,不改变原意。

①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 ②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不得不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穿新衣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穿对季节。 B. 穿新衣不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在于穿得美观大方。

C. 穿新衣不在于时问的早晚,而在于裁缝制作时间的长短。

(4)假如裁缝是急性子,顾客是慢性子,裁缝又会如何劝说顾客定做衣服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答案】 (1)无论;还是;都

(2)①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会由着性子穿上。②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只得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A (4)略

【解析】【分析】(1)考查关联词的运用。解答时要先理解分句前后表示

的是何种关系,再根据句子的意思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此题分句前后是条件关系。故选“无论……还是……都……”;

(2)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找到双重否定词,然后改成带肯定的词语。①“不得不”带有“无奈、勉强、不情愿”等语义,改写成肯定句时,通常加上“只能”或“只好”、“只得”等词。②“不能不”“不要不”“ 非……不可”等语气强烈,改写时可以加上“必须”“肯定”或“当然”“一定”等词。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1)无论、还是、都 (2)①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会由着性子穿上。②这位顾客歪着头想了想,只得承认裁缝说得有道理。 (3)A(4)略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2)掌握双重否定句变肯定句的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4)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表述正确,文通句顺即可。

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心底盛开一朵花

匆匆上了公交车,我才发现没带公交卡。

司机倒是不错,可能是看我不像经常逃票的人,让我在皮包里继续找零钱。 在车上,我觉得自己像个小偷,把身上里里外外翻了个遍,除了几张百元整钞,再也没有找到一个硬币。那种尴尬和狼狈是我从来没有过的。面对车厢里几十人诧异的目光,我恨不能马上掏张百元大钞扔进投币箱来证明自己的粗心大意和清白。慌乱时,一个粗哑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先生,我这里有一块钱,你拿去吧。”我回头一看,说话的是位七十岁左右的老太太,满脸黑色的皱纹,一套灰色的布衫,头上裹了条很旧的白毛巾,脚套一双褪了色的绣花鞋——个典型的外地老太太。言语间,她已经替我把一块钱投了进去。我慌忙解释说:“那怎么可以,我怎么还您的钱呢?”

老太太笑了:“一块钱,还什么?又不是1万元。”这时,我发现车里的人都冲我和老太太笑了,这种让我捉摸不透的笑容使我越发不安起来。他们越是这样,我越不好意思,迫不及待地说: “大娘,要不这样吧,我和您一道下车,您等我几分钟,我去买包香烟,换开零钱后给您。”老太太又笑了:“我下一站就到了,下午回山东枣庄老家。我儿子一家都在南京打工,我是专门来看孙子的。三年前,我第一次在南京坐车时,不知道要投币,身上也没有零钱,就像你现在的样子,是一位好心的姑娘帮我投了一块钱。今天我正好有机会还南京人一份情。下次,如果你在车上遇见像你一样的粗心人,替他投一块钱,就算你还我了,我把这一块钱暂时保存在你那里。

听了老太太的话,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 (1)文中画线的句子属于( )描写。

A. 外貌 B. 语言 C. 动作 D. 心理

(2)“我”因什么事而感到尴尬?

(3)老太太叫“我”怎样还她的一元钱?

(4)短文实际写了三次投币:①三年前,________, ②今天,________, ③将来,________。

(5)“满车厢的人都笑了,笑得那么灿烂、那么自然”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

A. 老太太的话把车厢里的人逗乐了。

B. 车厢的人听了“我”和老太太的对话觉得老太太很可爱。 C. 这是发自内心的笑,饱含着车上的人对老太太的赞

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坐中国船

1919年6月的一天,在重庆朝天门码头,一只木船靠岸了。准备去上海的陈毅和其他几个青年,一一走出船舱,登上码头的最高处,欣赏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不一会儿,陈毅却皱起了眉头,他的目光(掠 惊)过河岸,盯着挂着外国旗子的军舰,气愤地说:“美丽的祖国,却在外国列强的铁(啼 蹄)下惨遭蹂(róu)躏(lìn)!”

不几天,联系船票的人回来告诉大家:去上海,有三家轮船公司的船,一家是日本人办的,给乘客赠送一把洋伞;一家是英国人办的,给乘客赠送一条床单;还有一家是中国人办的,大概是(陪 赔)了本,没有什么送给乘客。

大家在坐船的问题上争论起来。有的主张坐日本人或英国人的船,因为可以得到点洋货。陈毅对大家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 期)侮。重庆人民也正在抵制日货,声援北京爱国青年。在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为了一点洋货去坐外国船呢?这还有一点民族气节吗?”大家都觉得陈毅说得句句在理,一致决定坐中国船去上海。

(1)将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找出出来。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一________ 争辩一________ 漂亮一________ 愤怒一________ (3)从文中找出合适的量词。

一________木船 一________青年 一________洋伞 一________床单 (4)日本人送伞、英国人送床单的目的是:________

(5)陈毅他们最后决定坐________去上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他________的思想品质。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原来,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②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1)画线句①自问自答,这样的句子叫________(反问句 设问句)。我也能写这样的句子。________

(2)用昙花举例的作用是( )

A. 说明昙花的奇特 B. 说明植物开花的时间的确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

(3)读画线句②,想想哪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昆虫活动的时间吻合,查找资料,举两个例子。

(4)读了选段,你知道植物开花的时间与哪些因素有关了吗?

9.【答案】 (1);; (2) (3) (4)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3)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幅;忽然;漂;(2)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3)荷花随风轻快地跳起舞来。(4)因为荷花很多,迎风摆动很美,看着看着作者仿佛也变成了荷花,在阳光下翩翩起舞。

【点评】(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10.阅读下文,完成练习。

对牛弹琴

战国时期,有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弹得一手好琴。

有一天,天气晴朗,公明仪带着琴来到郊外,远处有一头黄牛正在吃草。公明仪顿时来了灵感,他摆好琴,拨动琴弦,对牛弹起琴。听到这么优美的曲子,老黄牛一点反应也没有,只管低头吃草。

公明仪以为老黄牛不喜欢听这首曲子,于是,换了一首。可是,老黄牛还是低头吃草。公明仪将曲子换了一首又一首,老黄牛还是不理会,最后,老黄牛吃饱了,竟然慢悠悠地走了。

公明仪失望极了,人们安慰他说:“不是你弹得曲子不好,而是你弹得曲子牛根本听不懂。”公明仪叹了口气,抱着琴回家去了。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顿时——________ 喜欢—________

(2)公明仪每次弹琴,老黄牛的反应是什么?用横线把老黄牛每次的反应画出来。

(3)“公明仪顿时来了灵感”和“公明仪叹了口气”这两句写出了公明仪心情变化。公明仪的心情由________ 变为________。

(4)读完这个寓言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案】 (1)马上;喜爱

(2)听到这么优美的曲子,老黄牛一点反应也没有,只管低头吃草。 老黄牛还是低头吃草。老黄牛还是不理会,最后,老黄牛吃饱了,竟然慢悠悠地走了。

(3)激动愉快;无奈

(4)例: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近义词。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马上;喜爱(2)听到这么优美的曲子,老黄牛一点反应也没有,只管低头吃草。老黄牛还是低头吃草。老黄牛还是不理会,最后,老黄牛吃饱了,竟然慢悠悠地走了。(3)激动愉快;无奈(4)例: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

【点评】(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