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火了
文章来源于会生长的语文,作者落地麦
原文标题:一位班主任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火了: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
不论是现在的老师,还是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越来越难管了。我们越来越读不懂孩子们的心了。童心童心,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心。我们过去成长的人生经验,和当下孩子的心灵世界,往往是有巨大的鸿沟与差异的。
到宁波半个学期过去了。作为509班的荣誉班主任,昨天下午,我以一个父亲的角色,应邀给全体家长做了一场家庭教育的经验分享。
我的讲座主要就围绕《我们可以为孩子做点什么》这个主题,以7个关键词,一一展开,我对当下家庭教育的一些思考,以及常用的简单策略与方法。
第1个关键词:陪伴
大家虽然都知道陪伴对孩子很重要,但却很少去思考: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特别需要陪伴,尤其是父母的陪伴。
据我的观察,现在的孩子特别怕孤独。在这个日益喧嚣的世界里面,孩子们找不到自己可以心灵安放的地方。他们会常常觉得世界如此热闹,我却如此孤独。许多孩子常常在
1 / 9
日记和作文中发出感叹:老师也好,父母也好,同伴也好,没有人真正能懂我的心。许多家长都苦恼自己的孩子沉迷于网络,沉迷于游戏,而苦无良策。其实这些孩子就是因为缺少陪伴,孤独的心灵在网络和游戏当中去寻找一份刺激和安慰。
现在不少的家长也知道陪伴对孩子很重要,但常常就说工作太忙等原因,实在没有时间陪孩子。这也常常是令人感到很无奈的。但有一点,如果我们的父母实在太忙,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出现了一些状况,你就应该理性的面对,而不是一味地责备孩子。要求孩子体谅父母的辛劳,这一点也是对的,但我们作为父母更要知道一点,孩子就是孩子,孤独当中的孩子,也许未必是你心目当中想要的孩子。
为人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之后,未成年之前,每一个父母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为父为母。教育孩子不仅仅是我们的家庭私人生活,更应该是我们的一份社会工作,一份责任和义务。为父为母这份工作,无论对于家庭和社会来讲,都是最重要的,排在第一位的。
因此,我们要尽一切的可能,争取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陪孩子看一本书,陪孩子看一部电影,陪孩子出去散散步,陪孩子吃一顿美食,陪孩子出去一段旅行。只有在这些陪伴的过程当中,我们和孩子才能建立感情。
现在的孩子,他们不会认为我们是他的父母,就天然的有父子母子感情。他们只会认谁陪伴的我多,谁就是我的最亲的人。
所以我们说,陪伴是最好的亲子教育。
第2个关键词:底线
2 / 9
在这样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时代,纷繁喧闹的各种信息,时刻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尤其是在网络等其他媒体时常暴露出一些出格的行为现象,不断地击穿社会的道德底线。我们的家庭教育也应该给孩子画一条底线。
据我多年的观察与分析,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是在做加法教育,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严。但却很少提到底线教育。当我们的教育缺少了底线意识的时候,再多的教育,再高尚的教育,再严的教育,都有可能随时坍塌。近些年,我们的教育开始提出一个很响亮的口号 核心素养 。我个人对核心素养的理解就是底线教育。核心就是底线。守住底线就是守住核心。
但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有没有一条明晰的底线呢?我们是否给我们的孩子传递过一个很明确的信息,哪一点是绝对不能去触犯的?说实话,有底线教育的家庭,现在的确不多。不是大家不重视,而是大家根本就没有底线教育的意识。
我曾经在一些教师培训会上,让大家做过选择。 创新、智慧、诚信、善良 ,请大家选出自己认为是做人底线的、核心的一个词语。很多老师就选 智慧 ,就选 创新 ,只有极少数的老师会选择 善良 。
我说当一个人缺乏了善良的心,而他又拥有极高的智慧和极强的创新能力时,他就有可能变成最可怕的恶魔,希特勒这样的恶魔,制造地沟油那样的恶魔。我们是否可以对我们的孩子提出一条底线:不能伤害他人?
当然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孩子,或者在不同的阶段,每一个家庭教育孩子的底线可以不一样。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应该让孩子清晰的知道,做人是要有底线的。
3 / 9
有了底线教育的孩子,他也会清晰地知道,别人是有底线的,我们不能去触碰别人的底线的。社会是有底线的,社会的底线是不能去触碰它。慢慢的,就会形成有底线意识的人格格局。
所以我们说:做人有底线,生命才有平安。
第3个关键词:立约
前面讲的底线,其实就是一个立约。这里再单独提出来 立约 ,主要是针对家庭教育当中的一些琐碎的鸡毛蒜皮的事情。
现在很多的父母动不动对孩子就大喊大叫,河东狮吼。许多孩子在日记和作文中也表达出他们最头痛的,最害怕的,就是父母的大喊大叫。有些孩子一听到父母的大喊大叫,就神经质,就浑身不舒服。但是吼叫起来的父母是感觉不到孩子内心的恐惧与愤怒。
据我的观察与分析,父母的大吼大叫,他一般是没有规律的,随着大人心情的变化而不可琢磨的。大人心情好的时候,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无所谓;大人心情不好的时候,往往是一触即发,一碰即跳。
大人经常对孩子大喊大叫,最直接的恶果就是孩子也慢慢的学会了吼叫,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到了学校和同学之间,一有事情就大喊大叫,情绪失控。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很好的控制,他怎么还可能安心学习呢?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家人立一个家庭公约。每一个家庭成员对自己的言行提几条要求,张贴在墙。然后请其他的成员来监督帮助自己。这样就避免
4 / 9
了,相互指责,相互抱怨,相互吼叫。而变成了相互督促,相互监督,相互帮助。一家人面对彼此出现的一些问题,就能心平气和的提醒,改正。
有了家庭公约之后,不但家庭的气氛能够缓和。彼此的关系可以更为亲密,更为和谐。可以有效的避免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大吼大叫,同时也悄悄的让我们的孩子学会了立约,守约,有一种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是现代人最基本的文明素养。
第4个关键词:示范
俗话说的: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做给孩子看。
这一条看似最简单,但做起来却是最难。因为我们的教育似乎有有一条不成文的铁律:总是对于强者宽,弱者严。在孩子面前,我们老师父母,当然是强者,孩子是弱者。所以我们的教育总是老师父母要求孩子怎样怎样怎样,却很难容忍孩子对我们父母和老师提出一些基本的要求。
现在的孩子,他们最讲究、最在乎的就是公平,公正,民主,平等。虽然说老师父母大人与孩子的要求不能完全一致,但有一些最基本的准则,我们还是必须得共同遵守,当我们要求孩子做到之前,我们老师父母也必须要做到。
譬如我们要求孩子不能闯红灯,我们父母首先不能闯红灯。譬如我们要求孩子上课认真听讲,我们老师首先要准时下课,不拖堂。我们可以指出孩子的错误,要求孩子改正;孩子指出我们的错误,我们也要改正,也要感谢孩子。
5 / 9
做给孩子看,不一定说父母必须是完美者。更多的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方法和态度,给孩子一个基本的是非观。
第5个关键词:鼓励
说到鼓励,好像人人都会。加油,加油,再接再厉,这好像谁都会说。但据我的观察与分析,我们的鼓励赏识往往是献给了那些成功的孩子、优秀的孩子多,而处于困境中的,失败中的,学习很糟糕的孩子,得到的鼓励和赏识就很少很少。
比如孩子拿着一张不及格的考试卷回家,他的心里就十分忐忑。回到家,他可能要面对家长的责罚是:又是不及格,你到底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你到底有没有用心在学习啊?到底想不想学习啊?为什么别人都能学好,就你这么糟糕啊
客观上说,没有一个孩子不想好好学习,没有一个孩子不想考取优异的成绩。如果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遭遇困境,在生活上遭遇困难的时候。作为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责罚孩子,而是帮助孩子分析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给孩子克服困难,尽可能提供一些帮助。
在这个帮助的过程当中,我们要去努力寻找孩子点点滴滴的进步与变化。即便他考试分数比上几次都退步了,我们依然要从他的试卷当中去寻找到一个亮点,哪怕一个小小的题目,他上一次错了,这一次对了,我们都要鼓励孩子。
父母发自真心对孩子的鼓励与欣赏,是帮助孩子走出困境的最美好的阳光。
第6个关键词:等待
前不久有一个孩子写了一篇作文。早上被妈妈催着快快起床,快快梳头,快快刷牙,
6 / 9
快快洗脸,快快吃饭;快快出门,快快上车上学。到了学校又被老师催着快快上课,快快做作业。晚上回到家要被妈妈催着快快写作业,快快洗澡,快快上床睡觉。他说这一天到晚,我就像个机器人一样被大家催着快快快。连自己喘一口气的机会都没有。
孩子就在这一声声 快快快 的催促中成长,最大的可怕是:我们的孩子将会失去独立思想和自主安排生活的能力,他们完全陷入一种被动的生存状态。而生活中很多的麻烦苦恼,就是由于一味的追求快快快而迷失了方向,像一团乱麻一样,打着许多死结,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我经常会听到有些家长向我反馈,孩子在家里容易情绪失控。一个一天到晚被家长被大人安排的满满的孩子,他自然要寻找一个机会爆发出来。因为孩子毕竟是人,而不是机器人。
当许多事情纠缠在一起,一时难以解开的时候,我们这个时候需要一点智慧,那就是等待。我们把一切的事情稍稍放下,哪怕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我们的心安静下来,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面去理顺我们的心情,我们的思绪。
有时候就是几秒钟,就是我们少说一句话,少说一个 快 字,事情就会发生转机。我的女儿现在都大二了,学校里的学习压力也很大,有时候很多事情纠结在一起,她就会给我打电话。其实作为父亲我什么也帮不了女儿,但我往往给女儿只说一句话:事情那么多,就先不着急,放下一会儿,出去散个步,溜达一圈。实在不行,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休息几分钟。
现在回过头来看,女儿很多事情都是在安静下来,等待一会儿,理清思绪的,事情就慢慢解开了。回顾我和女儿的陪伴的过程当中,我总是对女儿说:慢一点,不着急,慢慢来,读书我们是一辈子的事情。这一次没考好,我们下一次还可以来,只要慢慢来,我们就会一天一天的好起来。一着急,我们就很容易把事情搞糟糕,把心情弄坏了。一旦心情
7 / 9
弄坏了,就什么事情都会搞糟的。
很多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就是因为没有等待,一味催促孩子快,结果把好端端的一些事情弄成一团糟。
从我个人的体验来看,学会等待,往往就会遇见奇迹。
最后一个关键词:信念
昨天的讲座当中,我没有出现 信念 这个词,但是用了一句通俗的话: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变得更好。
这一句通俗的话,就隐含着我们一个深刻的信念:生活当中难免会遇见困境,难免会遇见各种阻力。是谁都不可避免,关键的是当我们面对困境,面对阻力,面对失败的时候,我们用怎样的心态来面对。
据我的观察和分析,许多的孩子面对同学的纠纷和矛盾,面对生活当中的一些疙瘩的时候,他们的第一反应是:别人怎么样怎么样,同学怎么样怎么样,老师怎么样怎么样,爸爸妈妈怎么样怎么样。很少从自身方面去反思。所以孩子们的内心会对他人充满抱怨,对环境充满抱怨。抱怨,就是内心的雾霾,对生命的伤害,应该不亚于空气中的雾霾吧。
不仅仅孩子是这样,很多时候,我们老师,我们父母大人,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这或许也是人的一种劣根性吧。看不到自己的问题,只看得到别人的问题。
在这种困境当中,我们内心就难免会生出怨恨,委屈。但是这种怨恨委屈,指责,抱怨,不满,对于解决问题毫无意义。因为有一个铁一样的客观事实:那就是我们无法去改
8 / 9
变别人,更无法去改变环境。我们唯一能够改变的就是自己。我们放着能够改变的去不做,而一味的去做那些无法改变的东西,我们不是变得很愚蠢吧?
这些年来,我更能体会到一点:虽然我们无法去改变别人,无法去改变环境。但是,当我们自己一点点改变的时候,别人对我们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环境也会因我们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这就是说,我们父母老师都要树立一个信念:不管环境怎么样,不管他人怎么样,只要我们内心想变得更好,就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变得更好。
只要我们有了这样的一种信念,我们内心的抱怨就会少一些,我们行动的力量就会大一些,我们成长的节奏就给健康稳重一些。
没有人能阻挡我们变得更好!
如果我们一家人都拥有这样的共同信念,还有什么样的风浪不能战胜呢!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