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有效使用人力、物力、财力、信息、工具、科技等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是( A )1-40 A.管理B.领导C.协调D.沟通
2.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观察、调查、了解,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 B )1-60
A.观察法B.个案法C.调查法D.实验法
3.心理测验工具的可靠性或可信性程度称为( A )1-59 A.信度B.可靠度C.效度D.可信度
4.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其中自我实现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C )2-77
A.韦伯B.梅奥C.马斯洛D.摩尔斯
5.法国着名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认为所有工业企业中都存在六大类企业经营活动,其中他认为最重要的职能是( C )2-68 A.技术B.商业C.管理D.财务
6.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管理心理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应运而生,管理心理学产生萌芽的标志是( A )2-70
A.人际关系理论B.社会关系理论C.科学管理理论D.人本管理理论
7.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它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它是( B )3-80 A.知觉B.感觉C.印象D.归因 8.人们认为外交官应该情绪稳定,喜怒哀乐“不行于色”;演员应该“喜形于色”,这是( D )3-88
A.自我知觉B.首因效应C.人际知觉D.角色知觉
9.最近或最后获得的信息,对人的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更鲜明、更大,这指的是( B )3-93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10.关于能力结构有多种不同的学说,智力多元论学说代表人物是( D )4-100 A.斯皮尔曼B.塞斯登C.基尔福特D.加德纳 11.心理学家经过大量测验研究基本上得到一个共同的结论,即人的智力水平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测量是两头小中间大,呈常态曲线分布:临界状态的IQ分布在( B )4-101 A.70以下B.70~79C.80~120 D.120以上
12.气质和工作应进行合理匹配,适宜从事社交工作、外交工作、管理人员、律师、记者、演员等需要有表达、活动与组织能力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A )4-110 A.多血质B.粘液质C.胆汁质D.抑郁质
13.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成绩能得到认可、工作本身富有挑战性、职务上的责任感、职位升迁等因素归为( C )5-130
A.情境因素B.保健因素C.激励因素D.工作因素
14.1943年,首次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是( B )5-127 A.德鲁克B.马斯洛C.弗洛姆D.波特尔
15.认为可以通过控制外部刺激达到调节人的行为之目的的激励理论是( B )5-136 A.期望理论B.强化理论C.公平理论D.挫折理论 16.卢梭索将员工心理契约分为4种类型。其中,心理契约时间长、绩效要求不明的是( D )6-142
A.交易型B.过渡型C.平衡型D.关系型
17.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与成分不包括( B )7-176 A.认知B.意志C.情感D.行为意向
18.K团体的团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去甚远,团体凝聚力很强,这对K团体生产效率的影响是( B )7-159
A.大幅提高B.降低C.影响不大D.没有关联
19.某企业两个部门的领导,在私人聚会中商议两部门协商合作的事宜。这种沟通方式是( C )7-170
A.向上沟通B.向下沟通C.平行沟通D.垂直沟通
20.大学生小王毕业求职,有两家企业提供的职位都很理想,小王感到左右为难,只能取舍一个。这种冲突形式是( A )7-202
A.双趋式冲突B.趋避式冲突C.双避式冲突D.多重趋避式冲突
21.认为组织在进化过程中一般会经历五个阶段:创业管理、个人管理、职业管理、行政性组织管理、矩阵式管理的理论是( C )8-211~212 A.古典组织理论 B.“交叠群体”组织理论 C.组织生命周期论D.行为组织理论
22.在组织中,某员工既与所隶属的职能部门保持组织与业务上的联系,又能够参加项目小组的工作。那么,这名员工所在的组织的组织结构是( C )8-215 A.职能式组织结构B.事业部式组织结构 C.矩阵式组织结构D.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
23.根据伯恩斯和史托克的组织理论,下列选项中,关于有机组织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D )8-210
A.工作明确界定B.集权C.高度专业化D.横向沟通
24.纵向扩大员工的工作,增加员工在工作计划、决策参与、进度控制、考评奖励方面的内容,使其介入到工作的管理中,增大其工作自主性,获得成就感、责任感和满足感。这是( C )8-219
A.工作职务轮换B.工作扩大化C.工作丰富化D.弹性工作 25.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层是( C )9-230
A.物质文化层B.制度文化层C.精神文化层D.道德文化层
26.工厂的厂规厂纪和评比活动,及时表扬或奖励与组织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组织文化相违背的思想和行为。这体现的组织文化建设的心理机制是( A )9-235
A.心理强化B.从众心理C.认同心理D.心理定势
27.明茨伯格将组织中的领导角色归纳为三个方面,共10种。其中,谈判者属于( C )10-246
A.人际关系角色B.信息传递角色C.决策制定角色D.组织协调角色 28.政治思想领导主要处理的问题是( A )10-248
A.人—人关系B.事—物关系
C.人—事关系D.社会自然科学问题 29.按照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下属成熟度不同,领导风格也各异。低工作—高关系是( C )10-260
A.命令型领导风格 B.说服型领导风格 C.参与型领导风格 D.授权型领导风格 30.主管能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人员的数量是( A )8-213 A.控制跨度B.人员比例C.管理层次D.组织规模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虽然在一定时期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但是也存在某些局限性。主要有( ABCD )2-67
A.经济人假设 B.机械的管理模式
C.工人不能参与管理D.劳资关系协调缺乏社会基础和规律 E.管理方法缺乏科学性
32.运动知觉是人脑对物体空间位移的知觉。它包括的种类有( ABCDE )3-82 A.真动B.似动C.诱动D.自动E.运动后效应
33.美国心理学家霍兰德根据人的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提出了性格与职业匹配理论,把性格类型划分为( ABCDE )4-115
A.实际型B.艺术型C.社会型D.企业型E.传统型
34.人的情感智力可以用EQ来表示,情商(EQ)包括( ABCDE )6-149 A.自我意识B.自我控制C.自我激励D.移情能力E.社交技巧 35.组织文化的作用包括( ACDE )9-231 A.行为激励作用B.硬约束作用 C.行为导向作用D.行为协调作用 E.社会辐射作用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3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主要包括哪些1-58 答:
(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系统性原则;
(4)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5)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7.简述需要的定义及特征。5-123 答:
一、需要的定义: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满足和维持个体与社会生存、发展的必要事物 在人脑中的反映,它通常以缺乏感和丰富感被人们体验。 二、需要的特征:
(1)需要内容与对象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2)需要与个体生存发展的相关性。 (3)人类需要的共性与个别差异性。 (4)人类需要的社会历史制约性。
38.简述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7-180 答:
(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 (2)相似性与同质。
(3)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 (4)能力与专长。 (5)仪表。
39.简述组织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的关键因素。8-212 答:
(1)工作专门化。 (2)部门化。 (3)命令链 (4)控制跨度。 (5)集权与分权。 (6)正规化。
40.简述选拔领导人才的主要方法。10-266 答:
(1)民主推荐。 (2)岗位竞聘。 (3)业绩考核。 (4)素质评价。 (5)岗位模拟测试。
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策略和方法。7-203 答:
一、解决团体冲突的原则:
1、提倡和谐发展,引入竞争机制,发展建设性冲突,消除破坏性冲突。 2、要提倡民主,倡导和鼓励员工敢于发表不同意见, 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 3、要加强信息沟通,提倡意见交流,增加透明度,减少隔阂,缩短心理距离。 4、要健全EAP系统,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做“平衡心理差异”,以及“自我心理调节”等工作。 二、解决团体冲突的策略:
1、强制( 或竞争 )策略,是坚持性高,又不合作的牺牲对方的策略; 2、退避策略,是两个维度都低的逃避对抗的策略;
3、克制策略,是合作性高, 而坚持性低的牺牲自己,满足对方的和解顺应策略; 4、统合策略,是两维均高的求同存异策略;
5、妥协策略,是两维适中的双方让步双方权宜接受的策略。 三、解决团体冲突的方法:
1、协商谈判法( 即求同存异法 ),用求大同存小异或者求大同存大异的方式缓和冲突; 2、寻找外援法或仲裁调解法,即由上级或第三者出面调停的办法; 3、权力、权威法,即采用诉诸权力或武力,强制性调解或解决方法; 4、拖延与回避法,延缓解决问题,避免直接冲突; 5、合并与兼并法、转移目标法、教育与认知重构法、调整政策或策略方法、解体与重组法等。
42.联系实际论述社会知觉的印象整合与管理。3-96 答:
为防止社会认知偏差效应的干扰以及克服社会知觉的障碍,还应采取以下的措施:
(1)要注意通过社会化与再社会化途径,在人际交往与人际互动中,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他 人、认识与处理好人际关系、认识与处理好自己的角色,以促进自我健康成长与发展。 (2)应通过强化方式捕捉与寻找有意义的信息(例如,“聪明品质”对“热情助人者”有积极 意义,而对“冷酷无情的盗贼”或“虚假热情的骗子”是消极意义);注意显着信息(如“身残心不 残”、“人穷志不短”)的作用,以及克服“负面信息效应\"(印象形成中消极信息作用大于积极信息)的影响。
(3)应通过对信息的正确类化(以一定的信息标准将人的特征归类)、运用图式(即经验中 形成的关于个人、群体、角色、事件的认知系统)、信息分化、信息对比,以及实证等方式,来印证 与鉴别信息的真伪。从而,做到由表及里、去伪存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 (4)应通过“登门槛”效应(即提出“先小后大”要求的得寸进尺策略)、“门面”效应(即提 出“先大后小”要求的讨价还价策略)和琼斯提出的恭维、诚实可信、自我表现、施惠等印象管理 策略,来保持社会认知印象的有效性与一致性。 (5)还要克服负面情绪的干扰,注意情绪的调节与控制,用理智与理性化的认知方式及信 息整合法则,如平均整合法则(即将好印象和坏印象加起来,再取平均数形成总体的印象)、叠加 整合法则(即将好印象和坏印象叠加在一起形成总体印象)、加权平均整合法则(即对极重要或 次要的品质印象予以不同的加权比例,再取平均数,形成总体印象)等,来纠正信息的非理性化与负面情绪的干扰,以及社会认知和信念的偏差。 五、案例分析题 (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3.案例: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空前激烈的全球竞争与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企业的生存环境正处在一个由相对稳定向相对不稳定转变的过程中。企业自身亦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否则就会遭到无情的淘汰。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通用电气(GE)改革,是迄今为止取得巨大成功的典范。1980年韦尔奇(Welch)接任总裁时,GE是一个非常保守的机构,有值得骄傲的历史,被公认为美国企业的领导者。面对变化日渐迅速的环境,官僚制度捉襟见肘。GE的官僚制度似乎无法针对顾客的需求,然而顾客却是企业的生命。在这种体制下,创新如同旱地行舟,有志难伸。公司精细的管制,从每月详细的预算审核,到耗时六至八个月的前期研究分析和策略规划审查,层层管制。如此烦琐的程序,使得原本不论多好的创意,在完成这一长串正式报告的考验之前,都会被视为一文不值。一旦提案的创意通过这种层层考验,通常它的最佳商机已经错过。这种结果非常令人沮丧:甚至GE自己的创业产品灯泡也在逐渐失去市场份额。 在消费性电子市场和小家电方面,GE也不再是制造及技术的领导者。强劲的国际竞争对手,如日本的东芝和日立,正在蚕食GE部分关键事业的地盘。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
(1)组织变革的含义。8-220 答:
组织变革就是指组织系统为了适应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的变化,根据组织系统所出现的
弊端进行分析、诊断,对组织结构、功能进行不断调整,改变旧的管理形态,建立新的组织管理 形态的一种组织行为和管理过程。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通用电气在改革中遇到的组织变革阻力以及如何克服阻力。8-224 答: 一、 组织变革的阻力
1、来自个体对变革的阻力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习惯及对它的依赖。 (2)对安全与未知的恐惧。 (3)经济原因。 2、来自组织对变革的阻力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 (1)结构惯性与人际关系网。 (2)群体惯性与组织规范。 (3)经济利益。 二、变革阻力的克服:
1、教育与沟通。 2、参与变革决策。 3、促进与支持。 4、谈判。 5、操纵和合作。 6、强制。
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管理心理学 试卷课程代码: 00163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 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法国着名管理学家法约尔认为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B )1-40 A.控制 B.计划 C.协调 D.组织
2.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社会心理活动及行为规律,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并通过改 善环境条件,协调人际关系,满足职工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来提高管理效率和促进组织发展的学科是( C )1-50
A.社会心理学 B.普通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工程心理学
3.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经验总结法、测验法、个案法和( D )1-58
A.数理分析法 B.逻辑判断法 C.经济分析法 D.实验法 4.韩非在《八经》篇提出:“凡治天下,必因人情。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其阐述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是 ( C )2-63
A.管理问题 B.生产问题 C.人性问题 D.人事问题 5.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古典管理学家是( A )2-67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6.观察者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解释、预测和判断,并理解自己和他人行为成败 原因的方式和过程是( D )3-89
A.知觉 B.感觉 C.印象 D.归因
7.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该对象的知觉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 D )3-84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在人际知觉中形成的以点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观印象,称为社会知觉中的( C )3-93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心理定势现象 9.按能力的倾向划分,有一般能力和( A )4-100
A.特殊能力 B.个人能力 C.认知能力 D.创造能力
10.以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为例,业务技术能力、人际关系与协调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的要
求与差异也非常明显。上层管理者偏重于( C )4-102
A. 技术能力 B.人际能力 C.管理能力 D.协调能力
适宜从事自然科学研究、教育、医生、财务会计等需要安静、独处、有条不紊,以及思 辨力较强的工作的气质类型是( B )4-110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2.弗鲁姆在他的期望理论中强调,要调动、保持人的工作积极性,管理者必须正确处理好 三类关系:努力与成绩关系、成绩与奖励的关系和( D )5-133 A.奖励与他人需要的关系 B.奖励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C.奖励与组织需要的关系 D.奖励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13.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理论是( B )5-127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期望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4.属于对员工进行忠诚管理的策略是( D )6-145 A.平均的待遇 B.集权管理
C.赞美员工 D.建立合适的企业文化 15.心理契约关注的焦点是( D )6-142
A.组织对于个人的义务 B.心理契约的可复制性 C.心理契约的主观性 D.交易责任和关系责任
16.小陈是一名画家,他总是疏远他人,思考别人是否干扰了自己。根据霍尼的学说,小陈 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 C )7-177
A.逊顺型 B.进取型 C.疏离型 D.竞争型 17.影响团体凝聚力的因素较多,“文人相轻”现象显示的影响因素是( B )7-158 A.团体的风气 B.团体的同质性
C.外部的压力 D.团体成员的荣誉感
18.一个团体在进行某项决策时,只面向一个或几个成员建议的解决办法是( A )7-189 A.缺少反应 B.集中反应 C.独裁法则D.一致法则 19.“交叠群体”组织理论的提出者是( C )8-211 A.梅奥 B.德鲁克 C.利克特 D.韦伯 20.研究表明,通常有效的管理幅度是( B )8-213
A.3~6人 B.7~12人 C.12~20人 D.20~30人
21.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组织机构。其中,打破部门界限,可以 快速组合、解散群体,决策权下放给成员的组织结构是( A )8-217
A.团队结构 B.无边界组织结构 C.虚拟组织结构 D.柔性组织结构
22.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 B )2-71~72
A.法约尔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23.有效的组织文化,能够使成员在满足于物质激励的同时获得工作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荣 誉感,从而产生深刻持久的激励作用。组织文化发挥的这种作用是( B )9-231 A.行为导向 B.行为激励 C.行为协调 D.社会辐射
24.某电机工厂,为了激发全体员工的集体荣誉感,设计了厂标,创作了厂歌、厂服等等。该工厂在组织文化建设中运用的管理心理机制是( B )9-235
A.心理强化 B.认同心理 C.模仿心理 D.从众心理 25.美国IBM公司提出“IBM意味着最佳服务”,这个信条教育引导了员工的言行和态度, 员工在工作中时刻注意把自己的形象和组织的形象联系起来。IBM公司利用了组织形 象的( A )9-237~238
A.规范和导向功能 B.凝聚和整合功能 C.激励功能 D.社会辐射功能
26.同一商标可以随市场变化和产品更新应用于各种不同的产品,日本索尼公司的着名商 标“SONY”同时拥有电视机、摄影机、音响设备等多种商品。这体现了CIS的( C )9-240
A.管理功能 B.识别功能 C.应变功能 D.传播功能
27.某企业的王总,常常维护自行发展起来的外部接触和联系网络,向人们提供恩惠和信 息。王总在企业中充当的角色是( D )10-246
A.谈判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D.联络者
28.由下属自行确定工作目标并解决问题,领导者不参与、不干涉集体活动,完全凭下属的 自觉性完成工作的领导方式是( D )10-249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授权型 D.放任型
29.根据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下属成熟度不同,领导风格也各异。其中,说服型领导方式的 领导风格是( B )10-260
A.高工作—低关系 B.高工作一高关系 C.低工作一高关系 D.低工作一低关系
30.根据利克特的领导系统理论,重要问题的决策权在最高领导层,兼用奖励和偶然的处罚 激励下属,能够听取下属意见的领导作风是( C )10-256
A.专制集权式领导 B.仁慈集权式领导 C.协商民主式领导 D.民主式领导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卡”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多涂或少涂均无分。 31.韦伯是着名的古典管理学家之一,也是德国着名的社会学家,其主要着作有( ABDE )2-69 A.《一般经济史》 B.《社会学论文集》 C.《车间管理》D.《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E.《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32.空间知觉主要包括( ABCDE )3-80
A.对物体大小的知觉 B.物体的方向位置的知觉 C.物体平面形状特性的知觉 D.立体知觉 E.空间定向关系的知觉
33.波特与斯蒂尔斯就目标管理中目标应具备的属性,提出了六条标准。此外,现代目标管 理提出目标的性质还应包括( ABCDE )5-122
A.创造性 B.战略性 C.科学性 D.系统性 E.层次性 34.团体行为规范的类型主要包括( ABCE )7-163 A.团体绩效规范 B.团体形象规范 C.社交约定规范 D.心理健康规范 E.资源分配规范
35.组织文化的物质文化层包括( BCDE )9-229 A.工作制度 B.企业面貌
C.产品包装 D.技术工艺设备特性 E.纪念物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简述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1-45
答:人的意志行动有以下四个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
(2)意志行动主要体现在人的意识对活动的调节支配过程,使人的行动能按自觉的目的去能动地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3)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
(4)意志行动是以随意动作为基础,它是和自动化的习惯动作既有联系又相区别的行动。 37.简述人的气质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的重要意义。4-109
答: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有一定的影响。了解人的气质类型及其特征,对于组织管理、思想教育 等都有重要意义。
(1)扬长避短,发挥特长,合理匹配,提高工作效率;(2)注意互补,协调关系; (3)认识差异,关注健康;(4)因人而异,管理教育。 38.简述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6-141 答:提升工作满意度的主要方法和策略有如下几种:
(1 )从领导者、管理者及员工自身进行自主选择,使工作变动有趣,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2)给予公平的激励报酬、福利和晋升的机会;
(3)从兴趣、技术与能力的角度将人和工作进行有效匹配,能够扬长避短,发挥特长,促进成 长与发展;
(4)鼓励员工参与设计工作,使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关系、工作本身变得有吸引力和创造性,进而使员工得到更高的兴奋和满意度。 39.简述组织变革的动力因素。8-221
答:促使组织变革的起因主要来自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1)组织变革的外在压力:①社会政治压力;②技术进步压力;③市场压力 (2)组织变革的内在动力:①企业战略;②组织成员特征;③组织成长。 40.简述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10-266 答:选拔领导人才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 (1)以貌取人;(2)强调经验、学历或性别,忽视态度和信念; (3)凭直觉仓促做出判断;(4)任人唯熟,任人唯亲;(5)从众效应。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1.试述在管理实践中运用强化理论应注意的事项。5-137
答: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 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 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 性消极行为。因此,在运用负强化时,应尊重事实,讲究方式方法,处罚依据准确公正,这样可尽量消除其副作用。
注意强化的时效性。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而论,强化 应及时,及时强化可提高安全行为的强化反应程度,但须注意及时强化并不意味着随时都要进行 强化。不定期的非预料的间断性强化,往往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因此,在运用强化手段时,应采用有效的。强化方式,并随对象和环境的变化而相应调整。
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 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行为。
42.联系实际说明CIS战略系统与组织文化建设的关系,阐述CIS战略系统设计导入的步骤
与环节。9-240~241 答:(1)CIS设计是组织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①CIS设计制定了目标组织文化模式;
②CIS的内部实施过程是组织文化的建设过程; ③CIS的对外实施是组织文化辐射作用的体现。 (2)CIS设计与导入的步骤:
①提出CIS计划。这是导入CIS的前提,无论是谁(企业领导者、企业顾问或其它人士)提出,最终都要使得企业最高领导者对CIS有所了解并对企业内外环境有正确的认识。
②调査与分析。通过调査研究,找到企业问题的关键所在,是成功实施CIS的保证。调查内容主要是企业现状和企业形象两方面。
确定企业理念。在分析调查结果以后,立足企业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方向,确定企业 的目标、哲学、宗旨、精神、道德、作风等。
行为与视觉设计。在企业理念指导下,设计相应企业行为识别要素与视觉识别要素。 ⑤发布CIS。就是将已制订成熟的CIS方案向内部员工、新闻界和社会公众公开。 ⑥CIS实施。如果不能坚决地贯彻实施,再好的CIS方案和计划也无济于事。在实施过 程中,关键在于企业领导者是否有坚定的信念、是否自觉从我做起。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l5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43.案例:某公司招聘公关部经理,有甲、乙两人应聘。甲气质特征是安静、稳重、反应缓慢,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难以转移。乙则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的外倾性明显。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4-109
(1)甲、乙两人各为哪种气质类型简述这两种气质的优缺点。 答:
甲属于粘液质,该气质类型的优点是镇静踏实,缺点是反应较迟钝;乙属于胆汁质,该气质类型的优点是外向开朗、反应快、效率高,缺点是暴躁任性、自我控制力差。 (2)甲、乙两人谁更适合该岗位您认为他若在该岗位上应如何从气质上扬长避短 答:
乙更适合该岗位。公关经理是一个与企业形象密切相关的岗位,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表,较强的关系管理能力,灵敏的新闻嗅觉和市场洞察力,所以相对而言,乙更适合该岗位。但是,因为其属于胆汁质气质类型,这种类型的人在工作中容易暴躁任性、自我控制力差,因此要发挥其特长,充分运用其外向型的性格,拓宽人脉,加强对企业正面形象的宣传,同时,需要及时监督其行为,以使其戒骄戒躁,克服性格的弱点,避免其不当行为影响正常的工作。
中国自考人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 2009年10月份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
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在20世纪50年代产生于(C)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德国
2.在管理心理学的内容中,把研究组织整体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现象称为(B) A:行为心理 B:组织心理 C:个体心理 D:群体心理
3. 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的作者是(C) A:古利克 B:厄威克 C:泰罗 D:韦伯
4.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A:德鲁克 B:勒温 C:韦伯 D:巴纳德
5.一个人整个的、本质的、比较稳定的意识倾向性与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之为(A) A:个性 B:精神 C:素质 D:品德
6.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 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
7.对人的知觉与对物的知觉的区别的根本点是(D) A:对人的知觉主要停留在被知觉者的身体姿态 B:对人的知觉主要停留在被知觉者的面部表情 C:对人的知觉主要停留在被知觉者的外部行为 D:对人的知觉赋予了更多的社会意义
8.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提出的归因模式是(A) A:两因归因模式 B:成败归因模式 C:三度归因模式 D:内外归因模式
9.主体对某特定对象进行认知、评价并作出价值判断所形成的心理倾向称作(C) A:性格
B:气质 C:态度 D:动机
10.勒温的参与改变态度理论认为:人的态度的改变离不开群体的规范和(B) A:信息 B:价值 C:人际关系 D:情境
11.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物质的或精神的)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是(B) A:动机 B:需要 C:挫折 D:目的
12.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C) A:物理因素、社会因素 B:环境因素、主体因素 C: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D:内在因素、外在因素
13.个人之间能面对面地接触和联系的群体是(A) A:小型群体 B:大型群体 C:实属群体 D:参照群体
14.根据美国管理学家塞利士对非正式群体的分类,如果群体行为有良好的计划性,群体成员大多数从事判断性工作,而且是单独操作,那么该群体的类型是(D) A:冷淡型 B:乖僻型 C:保守型 D:策略型
15.群体成员共同接受、共同遵守、约定俗成的行为准则叫(A) A:群体规范 B:工作制度 C:行为准则 D:群体压力
16. “口服心不服”的从众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出于(B) A:知觉的歪曲 B:行为的歪曲 C:判断的歪曲 D:情感的歪曲
17.下级将准备好的工作绩效报告提供给上级审阅的沟通方式属于(A) A:上行沟通 B:下行沟通 C:平行沟通
D:工具式沟通
18.在面对面沟通过程中,适当的空间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 A:沟通者的性别 B:交谈的话题 C:亲密的程度 D:文化规范
19.易于同他人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人的性格和气质一般是(B) A:迟钝、刻板、敏感多疑
B:态度和善、性情宽厚、体谅他人 C:孤僻、刻板而固执 D:高傲自大、目空一切
20.一般说来,人际交往可以分成四个层次,其中最深层的是(C) A:感情交往 B:礼仪交往 C:思想交往 D:功利交往
21.在PM领导行为理论中,管理效果最差的领导类型是(A) A:pm型 B:PM型 C:P型 D:M型
22.关于决策的表述,错误的是(D)
A:决策是科学管理的前提,是各项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B: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C:在一切的失误中,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
D:在现代社会化生产的条件下,决策取决于领导者的聪明才智和知识经验 23.克拉克等人认为组织文化是(C) A:我们处理周围事物的方法 B:引导行为的强有力的工具
C:主要依靠符号获取和传递的思想、感受和反应的方式 D:以一整套价值观和信念为基础的
24.将年度考核优秀的比例定为10%的绩效考核法属于(D) A:排序法 B:目标对照法 C:代表人物法 D:强迫选择法
25.绩效考核中,考核者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语言、行为、表现或其他事物而迅速改变自己对被考核人的评价意见或看法,从而引起的考核误差叫做(A) A:暗示性偏差 B:对照效应偏差 C:近因偏差 D:印象性偏差
26.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同病相怜”等体现了绩效考核中的(D) A:对照效应偏差
B:从众效应偏差 C:晕轮效应偏差 D:相似性偏差
27.谈话法和问卷法属于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中的(C)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测验法
28.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类需要的最高层次就是自我实现,这是(D) A:“经济人”假设 B:“复杂人”假设 C:“社会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29.克服组织变革阻力的措施有四类,注意群体规范属于(C) A:进行力场分析
B:让组织成员参加变革 C:利用群体动力
D:奖励变革中的创新者
30.在组织变革的阻力中,由于变革结果未知性造成的阻力属于(A) A: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 B:经济原因造成的阻力 C:组织本身原因造成的阻力 D:社会群体原因造成的阻力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ABCD) A:先天遗传因素 B:家庭因素 C:文化传统因素 D:阶级和阶层因素 E:经济因素
2.激励理论大致可以分为几种基本类型,即(ABC)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状态型激励理论
D:自我感知型激励理论 E:综合型激励理论
3.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包括的几个方面是(ABE) A:认识过程 B:意志过程 C:控制过程 D:协调过程 E:情感过程
4.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的缺点是(ABCDE)
A:行政管理部门与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容易混淆 B:领导的决策指挥与职能部门的建议可能不一致 C:容易造成多头领导的现象 D:层次多,扩大了机构的规模 E:小型企业不适合这种结构 5.实行组织变革的方式有(ABCE) A:人员导向型 B:组织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 D:环境导向型 E:系统导向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管理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1P3-4) 2.简述自我意识对自我管理的意义。 (4P100--101) 3.简述群体应具备的特征。 (7P156)
4.简述弗德勒提出的有效领导的权变模式。 (11P287) 5.简述绩效考核的程序。 (14P377--379)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性格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3P63--65) 2.试分析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关系。 (1P5) 五、案例分析题(15分)
1.案例:某建筑工程公司10年前的产值已达10亿元,3年前,居安思危的企业老总,从北京高薪请进一个“高手”构建组织文化,重新编印了企业画册,统一了员工制服,健全了企划部、公关宣传部等部门,招聘了一大批具有表演和公关才能的靓女俊男等等,“看上去很美”。但一边是花巨额的钱搞所谓的组织文化构建,一边是员工不但老样子还更养成了务虚不务实做表面功夫的习性。两年不到,火旺的企业终于支持不下去了。这样的组织文化实际上已经变味为时髦的“皇帝的新装”。 结合案例资料,请回答:
(1):组织文化的作用是什么(13P341--345)
(2):培植组织文化的过程和方法是什么(13P352--354)
(3):案例中的建筑工程公司在组织文化建设中走入了什么误区(13P350—351
2008年10月份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现代管理学越来越认识到,生产力诸要素中最积极活跃的因素,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管理的核心是(D) A:物 B:资金 C:科技 D:人
2.在心理学研究历史上,霍桑实验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D) A:科学技术的因素
B:群体规范的因素 C:目标管理的因素 D:人际关系的因素
3.提出雇主和工人双方协调和合作是有基础的,这个基础就是实行科学管理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是(B) A:亚当斯密 B:泰罗 C:巴贝奇
D:罗特利斯博格
4.按照“社会人”的假设,在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A)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工作方法和工作条件 C:正式群体 D:物质刺激
5.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的理论被称为(C) A:社会学习论 B:心理分析论 C:特质论
D:个性类型论
6.一个人比较稳定的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被称为(A) A:性格 B:气质 C:能力 D:经验
7.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客观因素不包括(A) A:过去的经验
B:知觉对象本身的特征 C:对象和背景的差别 D:对象的组合
8.我们在观察某个人时,对于他的某种品质或特征有清晰明显的知觉,由于这一特征或品质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看非常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其他特征或品质的知觉,这被称为(B) A:优先效应 B:晕轮效应 C:近因效应 D:定型效应
9.表现为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所有物等的认识,其行为常常表现为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这被称为(C)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物质自我 D:精神自我
10.阿尔波特及其同事尝试将价值观分为六种,其中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爱和信任的是(D) A:唯美的 B:宗教的
C:政治的 D:.社会的
11. 1961年提出“态度变化三阶段理论”的心理学家是(D) A:勒温 B:费斯汀格 C:墨菲 D:凯尔曼
12.按照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观点,属于人的高级需要的是(A) A:尊重需要 B:生理需要 C:安全需要 D:交往需要
13.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提出的公平理论体现了社会要求的(D) A:利益分配平均化倾向 B:利益分配绝对化倾向 C:利益分配模糊化倾向 D:利益分配合理化倾向
14.在目前国际上流行的非正式群体的分类中,主张依据非正式群体与组织是否保持良好关系为主线来分类的学者是(C) A:道尔顿 B:里维斯 C:塞利士 D:莫雷诺
15.正式群体的主要功能是(B) A:完成组织任务和协调人群关系
B:完成组织任务和满足成员的各种心理需要
C:协调人群关系以及影响和改变个人的观念和行为 D:满足成员的各种心理需要和协调人群关系
16.已知a群体:强凝聚力积极诱导;b群体:弱凝聚力积极诱导;c群体:弱凝聚力消极诱导;d群体:强凝聚力消极诱导。其按照生产效率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A) A:abcd B:adbc C:bacd D:abdc
17.冲突的过程划分为5个阶段,其中阶段Ⅱ是(A) A:认识和个性化
B:潜在的对立或不一致 C:行为意向 D:结果
18.从管理的角度看,平行沟通获得较好效果的条件是(B) A:上级的支持
B:上级的知识和支持并存时 C:上级的知识
D:上级正式规定并制度化后
19. 20世纪40年代开展“群体动力学”研究的心理学家是(C) A:贝尔斯 B:伯恩 C:勒温 D:西格尔
20.一个真正有作为的领导者,应该(B) A:具有正式领导者的功能
B:具有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功能 C:具有非正式领导者功能
D:具有正式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功能
21.领导有效性的品质理论中的传统品质理论的缺陷是(C) A:将有效领导者与某些品质特征相联系 B: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领导者的品质特征 C:遗传决定论,忽视教育、环境的作用
D:从领导者的行为方式来探索成功的领导模式
22.提出“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观点的是美国着名的决策研究专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D) A:麦克利兰 B:吉伯 C:布莱克 D:西蒙
23.被称为“管理中的管理”的是(D) A:过程管理 B:制度管理 C:人员管理 D:目标管理
24.组织设计的核心是(C) A:形象设计 B:人员设计 C:结构设计 D:功能设计
25.日本组织文化的显着特色是(B) A:以人为中心 B:家族主义 C:和魂洋才 D:软硬结合
26.根据组织形象的层次,可以将组织形象识别相应地分为( A) A:组织理念识别系统、组织行为识别系统、组织视觉识别系统 B:组织形象定位系统、组织行为识别系统、组织视觉识别系统 C:组织理念识别系统、组织形象定位系统、组织视觉识别系统 D:组织理念识别系统、组织行为识别系统、组织形象定位系统 27.绩效考核的总方针、总原则是( D) A:客观公正 B:民主公开
C:严格认真 D:实事求是
28.考核者不加批判地接受别人的语言、行为、表现或其他事物,而迅速改变自己对被考核者的评价意见或看法,从而引起的考核误差被称为( B) A:晕轮效应偏差 B:暗示性偏差 C:对照效应偏差 D:首因偏差
29.不属于组织变革中的心理原因造成的阻力是( C) A:因变革破坏一些人的职业认同感
B:因变革的后果未知使人们对变革前途产生怀疑和担心 C:因变革引起对个人经济收入影响
D:因变革引起一些人地位和职权的变化影响他们的既得利益 30.组织变革的第三阶段是(A) A:再冻结 B:变革 C:解冻
D:发现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有( ABCE) A:心理技术学 B:霍桑实验 C:群体动力理论 D:行为科学理论 E:需要层次理论
2.自我管理的内容主要有(BCD) A:自我形象管理 B:自我思想管理 C:自我心理管理 D:自我行为管理 E:自我态度管理
3.管理学家道尔顿以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为依据,将非正式群体分为(ACE) A:垂直型 B:保守型 C:平行型 D:策略型 E:随意型
4.在管理中采用高耸的还是扁平的组织结构,应考虑的因素有(BCDE ) A:管理者的素质状况 B:工作任务的相似程度 C:工作岗位的接近程度 D:职工的经验和思想水平
E:工作任务需要协调的程度 5.实行组织变革的方式有(ABCE) A:人员导向型 B:组织导向型 C:技术导向型 D:环境导向型 E:系统导向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性格的应用必须重视的几个方面。 (3P63--65) 2.简述如何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积极因素。 (7P173) 3.简述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 (10P234--236)
4.简述按照传统组织理论构建的科层制度的主要缺点。 (12P312--313) 5.克服考核中的心理偏差的措施有哪些 (14P387--391)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在管理实践中处理群体冲突的策略。 (8P207-208) 2.联系管理实际论述如何进行组织结构设计 (12P322--324)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1.米乔特(1962年)做过一个实验,他用一个黑色的长方形A和一个灰色的长方形B,先使A沿着直线移动,一直触及B后停止A的移动,然后B开始移动,逐渐离开A。实验者操纵A与B的移动速度,使两者作不同的变化,这时被试者也随之作不同的归因。若A移向B的速度大于B离开A的速度,被试者将之归因于“B的离开是受到A的影响”;反过来,若A移向B的速度小于B离开A的速度,则被试者归因为B的移动是一种“逃避”行为,是B出于对A的“恐惧”。 结合案例回答:
(1)被试者的归因偏差类型是什么(4P93) (2)常见的归因偏差还有哪些 (4P92--93)
(3)联系管理实际谈谈如何在管理中克服归因偏差。 (4P93--94) 考试流程: 开始考试-> 确认交卷-> 评分方式 ->主观题评分 ->查看成绩 ->查看答案
请选择评分方式 自己评卷 专家阅卷
javascript:subpaper()
2007年10月份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1958年,专着《管理心理学》的出版,意味着管理心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该着作的作者是(D1P8) A:梅奥
B:闵斯脱博格 C:斯腾 D:黎维特
2.在心理科学中,研究群体中人们彼此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是(A1P5)
A:社会心理学 B:工程心理学 C:管理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3.在人性假设理论中,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这是(B2P34) A:“社会人”假设 B:“经济人”假设 C:“自我实现人”假设 D:“复杂人”假设
4.在科学管理理论中,提出有名的管理七职能论的学者是(A2P23) A:古利克 B:厄威克 C:泰罗 D:韦伯
5.不同的气质类型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表现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的气质类型是(C3P53) A:粘液质 B:胆汁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6.在能力的个别差异中,属于质的差异的是(B3P71) A:水平差异 B:类型差异 C:早晚差异 D:兴趣差异
7.最早提出归因理论的是(C4P89) A:社会心理学家凯利 B:心理学家韦纳
C:社会心理学家海德 D:社会心理学家阿希
8.构成自我意识的三种心理成分是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D4P100) A:自我需要 B:自我知觉 C:自我管理
D:自我控制
9.在态度的构成要素中,作为态度的最终表现形式是(D5P110) A:认知要素 B:评价要素 C:情感要素 D:意向要素
10.价值观包含着价值要求,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并带有鲜明的意向和情感色彩,这是指价值观的(D5P106) A:动力作用 B:标准作用 C:调节作用 D:定向作用
11.人缺乏某种必需的东西(物质的或精神的)时,在内在心理上产生的一种具有紧张感的主观状态是(B6P124) A:动机 B:需要 C:挫折 D:目的
12.属于挫折产生的内部原因的是(C6P151) A:婚姻关系破裂 B:人际关系紧张 C:生理缺陷 D:强烈的噪音
13.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的行为是(B6P131) A:由生理需要决定的 B:由优势需要决定的 C:由安全需要决定的 D:由社交需要决定的
14.二人或二人以上,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彼此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是(A7P155)
A:群体 B:集体 C:组织 D:工作团队
15.容易出现从众行为的是(D8P183) A:个性上属于独立型的人 B:自尊心强的人 C:情绪稳定的人
D:对社会评价敏感的人
16.出现群体冲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的情形是(A8P197) A:群体规模大,任务专门化 B:群体目标的统一
C:群体成员负责活动的明晰度高 D:不同群体的相互独立
17.在面对面沟通过程中,适当的空间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D9P220) A:沟通者的性别 B:交谈的话题 C:亲密的程度 D:文化规范
18.以达到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对信息有共同了解为目的的信息沟通是(C9P215) A:直接沟通 B:正式沟通 C:双向沟通 D:单向沟通
19.按人际关系的性质分,师生关系属于B(10P229) A:社会性人际关系 B:自然性人际关系 C:合作型人际关系 D:竞争型人际关系
20.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吸引的“磁力”核心是(C10P240) A:互利互惠 B:共同语言 C:真、善、美 D:名、利、权
21.在PM领导行为理论中,管理效果最差的领导类型是(A11P280) A:pm型 B:PM型 C:P型 D:M型
22.根据弗德勒模型,在群体情况极有利或极不利的情况下,有效的领导形态是(A11P288) A:任务导向型 B:关系导向型 C:人际导向型 D:权力导向型
23.在组织设计中,职务设计要从两个主要维度来考虑,即专业化和(D12P321) A:集权化 B:等级性 C:技能性 D:自主性
24.非正式组织不具备的特性是(B12P302)
A:它是由于共同的思想、相互喜爱而自发形成的 B:它有十分明确的组织目标
C:它最主要的作用是满足个人不同的需要
D:这种组织一经形成,会产生各种行为规范,约束个人的行为
25.在关于组织文化的各种学说中,精神文化说认为组织文化的核心是(C13P326) A:制度 B:行为规范 C:价值观
D:服务
26.组织文化要体现共同的价值观念,体现组织中全体员工的信仰、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这是指组织文化建设的(A13P349) A:价值原则 B:目标原则 C:参与原则 D:成效原则
27.绩效考核中,考核者对被考核者的原有主观印象会给绩效考评的结果带来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造成的考核偏差是(C14P387) A:情感偏差 B:对照效应偏差 C:印象性偏差 D:首因偏差
28.为了考核员工对组织整体贡献的大小,组织通常采用(A14P370) A:综合考核 B:单项考核 C:自我考核 D:临时考核
29.在克服变革阻力的措施中,使领导者真心实意地听取下级意见的措施属于(C15P398) A:进行力场分析 B:利用群体动力
C:让组织成员参与变革 D:奖励变革中的创新者
30.将组织变革后的工作成果与期望的目标及变革计划进行对比,以发现问题。”这是指组织变革程序中的(B15P403) A:评价效果阶段 B:反馈阶段 C:选择方案阶段 D:实施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应坚持(BCD1P11) A:综合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联系性原则 D:发展性原则 E:科学性原则
2.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强化理论认为基本的强化手段包括(ABCD6P145) A:积极强化 B:消极强化 C:惩罚 D:消退 E:攻击
3.导致群体冲突的冲突源有(ACD8P1969) A:沟通 B:行为意向 C:结构
D:个人因素 E:认知
4.传统的组织结构设计原则有(ABCDE12P318) A:专业化与劳动分工 B:责、权一致原则 C:等级原则
D:直线、参谋作用 E:管理幅度
5.勒温认为组织变革的过程应包括(ABC15P410) A:解冻阶段 B:变革阶段 C:再冻结阶段 D:再解冻阶段 E:再变革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述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观因素。 (4P97) 2.简述在群体规范形成的原因中,美国管理心理学家皮尔尼克提出的“规范分析法”的内容。 (8P178)
3.简述参与式领导决策的主要特征。 (11P294) 4.简述组织文化的作用。 (13P341)
5.在制定绩效考核的方案时,选择考核的尺度要做到哪几点 (14P378)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 (3P54)
2.举例说明如何克服在绩效考核中的心理偏差。 (14P390)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1.案例:
云海公司的高级管理团队存在着明显的沟通问题。总裁黄东决定寻求过程咨询专家华晨的帮助。和黄东交换意见后,华晨知道黄总担心的问题是高级管理团队的会议效果不佳。华晨要求参加今后的团队会议。经过数周的观察,华晨认为问题有两个:一是总裁本人过于严厉,开会时大家不敢畅所欲言;二是会议议题过多,许多事情都只是泛泛而论。华晨采取了敏感性训练、过程咨询、道格式发展等措施来改善黄总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几项改进会议议程的建议。经过一年的努力,高级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的互动变得开放、信任,团队会议的效率也日益提高。
(1)运用组织变革和发展理论解释为何要对云海公司进行组织变革。(15P402)
(2)除了上述案例中的措施之外,结合管理实际谈谈还有哪些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措施。 (15P405)
管理心理学试卷
2011年10月全国自考管理心理学参考答案
中国自考人门自考课程 永久免费、完整 在线学习 快快加入我们吧! 2013年1月高等教育全国统一命题考试管理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
1. 通过特定的组织机构与组织形式、组织管理原则和方法,完成组织活动任务过程的管 理职能是(B)1-1-40 A.计划职能 B.组织职能 C.指挥职能 D.控制职能
2.从情绪活动发生的强弱程度和持续时间来看,可划分为三种形态:激情、应激和(A)1-1-43 A.心境 B.心情 C.心态 D.心智
3.不要主观臆测和单凭内省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而应当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本来 的面目认识事物,实事求是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环境并找出人行为结果的真正心理 原因是管理心理学研究应坚持的(C)1-1-58 A.联系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具体性原则
4.在古典管理理论中,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的理论”,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 父”的是(C)1-2-69 A.泰勒 B.法约尔 C.韦伯 D.古利克
5.在西方管理心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发展过程中,经济人假设的代表人物是(A)1-2-67 A.泰勒 B.梅奥 C.马斯洛 D.洛斯奇
6.人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特性与空间关系的认识,属于对物的知觉的(D)2-3-80 A.形状知觉 B.运动知觉 C.时间知觉 D.空间知觉
7.人在知觉的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 依据,力求对它做出某种解释,使其具有一定的意义,并用词标志出来,是知觉的(C)2-3-84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8.在社会知觉中,人们常常受以往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知不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 状态,并在其头脑中形成关于某类人的固定印象。这是社会知觉的(D)2-3-94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心理定势现象
9.从能力测验的观点看,能力可分为实际能力和(B)2-4-101 A.特殊能力 B.潜在能力 C.认知能力D.创造能力
10.以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为例,业务技术能力、人际关系与协调能力、管理决策能力的要 求与差异也非常明显。中层管理者偏重于(B)2-4-102 A.技术能力 B.人际协调能力 C.管理能力 D.组织、协调能力
11.适宜从事社交、政治、经济、军事、地质勘探、推销、节目主持人、演说家等工作的气 质类型是(C)2-4-110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抑郁质
12.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在他提出的双因素理论中,把良好的政策与管理、良好的上级监 督、工资、人际关系、生活条件等因素归为(B)2-5-130 A.情境因素 B.保健因素 C.激励因素 D.工作因素
13.麦克莱兰提出的激励理论是(B)2-5-130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理论 C.强化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4.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影响激励程度的因素主要是期望值和(D)2-5-132 A.需要 B.动机 C.人格 D.效价
15.小张毕业后参加应聘考试时十分紧张,感觉到自己呼吸困难、血压升高。此时小张正处 于应激阶段中的(B)2-6-147 A.警戒阶段 B.抵抗阶段 C.适应阶段 D.衰竭阶段
16.关于工作态度与生产效率的描述正确的是(A)2-6-140 A.工作态度与生产效率不
存在必然的联系B.工作态度与生产效率成正比 C.工作态度与生产效率成反比 D.工作态度、生产效率对组织绩效无影响 17.X和Y供职于同一个公司,X总是用长者和权威的方式对待Y,而Y却并不在意,能 够平静理智地回应X。根据PAC模型,他们的行为属于(A)3-7-178 A.PC对AA B.AA对CP C.CP对AA D.CP对PC
18.在预防甲型流感期间,某学校成立的防甲流小组是(B)3-7-154 A.长久性的正式团体 B.暂时性的正式团体 C.长久性非正式团体 D.暂时性非正式团体 19.带全局性质和整体目标的非程序化的决策方式是(B)3-7-190 A.程序性决策 B.战略性决策 C.稳妥性决策 D.竞争性决策
20.巴纳德认为任何组织都包含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通。巴纳
德 所属的学派是(A)4-8-209 A.社会系统学派 B.行为组织理论学派 C.经验主义学派 D.古典主义学派
21.根据伯恩斯和史托克的组织理论,关于机械组织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C)4-8-210 A.垂直沟通少 B.分权 C.高度专业化 D.横向沟通多
22.一个组织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组织文化的主要标志和标准是(B)4-9-230 A.是否有责任制度 B.是否有精神文化层 C.组织文化是否具有创新性 D.组织文化是否能够激励员工
23.属于组织文化制度文化层的是(D)4-9-230 A.组织经营哲学 B.组织精神 C.组织风气 D.责任制度
24.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它感召组织成员,将组织成员的行为引导到组织 的目标上去,最终引导成员去实现组织目标。这时,组织文化主要发挥的作用是(C)4-9-231 A.行为协调作用 B.行为激励作用 C.行为导向作用 D.社会辐射作用
25.个体将自己和另一个对象视为同类,从而产生彼此密不可分的整体性认知,这种心理现 象是(C)4-9-235 A.心理强化 B.从众心理 C.认同心理 D.心理定势 26.企业形象战略CIS包括的三个部分是(C)4-9-239 A.AI 、BI 和CI B.AI 、BI 和VI C.Ml、Bl和VI D.AI 、Bl和MI
27.某企业的李总,寻求组织和环境中的机会,制定改进方案以发起变革,监督方案的策
划。 李总在组织中充当的角色是(B)5-10-246 A.领导人 B.企业家 C.危机管理者 D.资源分配者
28.以推行国家公共事务为主要目标,执行政治与业务决策型的领导是指(C)5-10-248 A.政治思想领导 B.业务领导 C.行政领导 D.学术领导
29.利克特的领导系统理论认为,最卓有成效的领导者是(D)5-10-256 A.专制集权式领导 B.仁慈集权式领导 C.协商民主式领导 D.参与民主式领导 30.当组织规模一定时,控制跨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是(B)4-8-213 A.正比 B.反比 C.不成比例 D.说不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其着作主要有(ABC)1-2-66 A.《计件工资制》 B.《科学管理原理》 C.《车间管理》 D.《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 E.《管理的一般原则》
32.社会知觉的类型主要包括(ABCD)2-3-86 A.对他人的知觉 B.自我知觉 C.角色知觉 D.人际知觉 E.空间知觉
33.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J.P.Guilford)在1959年提出了新的能力结构的设想,即“智 力的三维结构”理论,该学说认为每一种智力因素都包括(ABC)2-4-99 A.操作 B.内容 C.产品 D.概念 E.判断
34.关于行为组织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有(BCDE)4-8-209 A.组织比较机械 B.注重非正式组织的研究 C.非正式组织有自发的领导 D.强调人的因素 E.强调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35.权力影响力的主要构成因素包括(ABC)5-10-247 A.传统因素 B.职位因素 C.资历因素 D.强制因素 E.道德因素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36.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1-1-58
答: (1)实验法 科学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得益于实验方法的采用。实验法是研究者人为设定条件控制某些心理现象的发生并加以研究的方法。 (2)观察法 实验方法也不能离开人对客观事物与现象进行观察。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不进行人为的干预,研究者客观化地对企业与行政活动中发生的管理心理现象和行为活动进行考察、记录与研究的方法称为观察法。 (3)问卷法和测验法 使用一定测量工具(问卷调查表、心理测验量表),通过书面形式,进行企业和行政管理的个体心理或团体心理研究的方法称为问卷法或测验法。 (4)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也称案例研究法或案例分析法。这是一种从个别到一般的研究方法,是对某一个典型个人、团体或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进行连续、深入、具体的调查,从而研究其心理活动发展变化整个过程的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 (5)宏观和微观环境结合分析法 宏观环境指整个社会的制度与经济制度、道德准则与规范、科技与教育文化水平、社会意识与价值取向特点、社会习俗与风气等。 (6)经验总结法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体制建立,以及我国加入WTO,迎接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竞争、挑战与发展机遇的过程中,已经涌现出许多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先进经验与科学方法。
37.简述强化管理应该注意的事项。2-5-137
答: 强化管理的实际应用,关键在于如何使强化机制有效协调运转并产生整体效应。为此,应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应以正强化方式为主。 在企业中设置鼓舞人心的安全生产目标,是一种正强化方法,但要注意将企业的整体目标和职工个人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目标等相结合,并对在完成个人目标或阶段目标中做出明显绩效或贡献者,给予及时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强化物),以求充分发挥强化作用。 (2)采用负强化(尤其是惩罚)手段要慎重。 负强化应用得当会促进安全生产,应用不当则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可能使人由于不愉快的感受而出现悲观、恐惧等心理反应,甚至发生对抗性消极行为。 (3)注意强化的时效性。 采用强化的时间对于强化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 (4)因人制宜,采用不同的强化方式。由于人的个性特征及其需要层次不尽相同,不同的强化机制和强化物所产生的效应会因人而异。 (5)利用信息反馈增强强化的效果。 信息反馈是强化人的行为的一种重要手段,尤其是在应用安全目标进行强化时,定期反馈可使员工了解自己参加安全生产活动的绩效及其结果,既可使员工得到鼓励,增强信心,又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修正行为。
38.简述心理契约科学化管理应坚持的原则。2-6-144
答: (1)明确组织与员工双方的期望要求和条件,彼此清清楚楚。 (2)双方应有充分诚意与信任感,要相信与理解对方,要有踏踏实实感觉和感受。 (3)要坚持组织与员工双方相互盈利的原则,大家都有快乐情绪。 (4)坚持利益、责任与义务平衡,要建立长期与短期心理签约相结合,协调发展关系。 (5)做到感情化管理,重视员工三种心理目标(即个人生存目标、社会关系目标与自我发展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平衡和谐发展。 39.简述团体决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7-196
答: (l)团体决策的冒险迁移与保守倾向。团体决策也会带来某些不利的结果。主要有耗费时间、责任模糊,以及由于团体的规范和压力、团体从众行为和暗示心理的消极影响。因而,团体的决策比个人决策可能出现极化(即更加冒险或更加保守)倾向,因而更具有危险性。 (2)团体思维(小团体意识)。 所谓团体思维即指小团体意识,是指在凝聚力很高的团体里,团体成员追求一致性的期望很高,表面的一致性,压制了个人的独立批判的思考能力,破坏了个人实事求是的考虑及道德的判断,阻碍了不同意见的发表,因而造成错误的决策。
40.简述组织文化的特性。4-9-230
答: (1) 民族性。 民族文化是组织文化的根基,组织文化包容于民族文化之中。组织文化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在组织成员的身上必然表现出共同的民族心理和精神气质。 民族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要大于组织文化。 (2) 无形与有形性。 组织文化所包含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作为一个群体心理定势及氛围存在于组织成员中的。在精神文化的影响下,组织成员会自觉地按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及行为准则去从事社会活动。这种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无形的。但作为组织文化载体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又是有形的。 (3) 软约束性。 组织文化对组织管理起作用,不是靠规章制度的硬手段,而主要是靠核心价值观对成员的熏陶、感染和诱导,使成员产生对组织目标、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认同,自觉地按照组织的共同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去活动。 (4) 连续性。 组织文化与组织长期的发展历史相联系,具有一定的组织联系性与连续性,能长期对组织的成员产生影响,不会因为组织发展过程中遇到环境变化或人员变化而变化。 (5) 创新性。 组织文化总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和创新的。否则,过时的、封闭僵化的组织文化会导致组织在竞争中失败。唯有创新,组织文化才有旺盛的生命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
1.联系实际论述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1-2-77 答:
西方管理心理学人性假设与管理理论的发展: (1) 经济人假设。 20世纪2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经济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泰勒、韦伯、法约尔,管理理论是X理论。其管理措施中:管理重点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管理职能属于传统管理职能;管理措施是外
部奖惩,即胡萝卜加大棒式;管理体制是专制集权领导体制。 (2) 社会人假设。 20世纪3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社会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梅奥等,管理理论是人际关系理论。其管理措施中:管理重点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职能属于人际关系协调职能;管理措施是集体奖励方式;管理体制是新型民主参与、沟通的领导体制。 (3) 自我实现人假设。 20世纪40——5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自我实现人假设,代表人物是马斯洛,管理理论是Y理论。其管理措施中:管理重点是以环境与人,实质是以人为中心;管理职能是设计环境与采访的职能;管理措施强调内部奖励与成就动机;管理体制是新型民主参与决策的领导体制。 (4) 复杂人假设。 20世纪60——70年代,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观为复杂人假设,代表人物是摩尔斯与洛斯奇,管理理论是超Y理论。其管理措施主要是奖励措施的权变、管理方法的权变、组织结构的权变、领导体制的权变等。 42.联系实际论述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以及具体设计方法。4-8-218
答: 一、工作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工作内容、工作职责、工作关系、工作结果和工作结果的反馈等五个方面: 1、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的设计是工作设计的重点,一般包括工作广度、深度、工作的自主性、工作的完整性以及工作的反馈五个方面。 2、工作职责。 主要包括工作的责任、权力、方法以及工作中的相互沟通和协作等方面。 3、工作关系。 表现为协作关系、监督关系等各个方面。 4、工作结果。 包括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和效益等具体指标。 5、工作结果的反馈。 包括工作本身的直接反馈和来自别人对所做工作的间接反馈。 二、工作设计的具体方法 1、针对工作内容进行设计的方法 (1)工作职务轮换是将员工定期地从一种工作岗位轮换到另一种工作岗位,以使员工对不同的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并给予员工长期从事一种单一工作的枯燥乏味的感觉,达到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工作扩大即扩大员工的工作范围或领域,增加工作的内容,以改变员工对常规性的、重复性的简单工作感到单调乏味的状况,以改善工作和生活质量。 (3)工作丰富化是指工作的纵向扩大,增大员工在工作计划、决策参与、进度控制乃至考评奖励方面的内容,使其介入到工作的管理之中,增大其工作自主性,以获得成就感、责任感和得到认可的满足感。 2、工作时间设计的方法 (1)弹性时间制——给予员工在上下班时间上一定的自由处理权。 (2)压缩周工作时间——最常见的形式是:“4/40”,即每周工作4天,一天工作10小时。 (3)缩短工作时间是指每周工作日减少到4天,每天仍保持8小时工作时间,即实行32小时工作制。 (4)工作分享——对于一些任务繁重的工作和不能坚持全日制上班的特殊员工,可以采用工作分享的办法来完成工作任务。 (5)电子办公也被称之为“在家办公”。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员工在家处理工作并把工作结果通过电子方式传送到公司。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l小题,共l5分) 案例:甲、乙两人一同大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企业,在同一个科室工作,两人的工资也 被定在同一档次:每月2000元。一年试用期过后,甲的工资被定为每月2200元,而乙 的工资被定为每月2500元。甲拿到2200元工资后很高兴,因为比原来工资增加了200 元,但\"-3他得知乙的月工资是2500元后,则十分气愤,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根据上述案例回答: (1) 运用公平理论分析甲为何会产生这种心理反应2-5-135 答: 公平理论是由美国学者亚当斯在综合有关分配的公平概念与认知失调理论的基础上,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 他认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自己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相对报酬(即与他人相比较或与自己过去相比较的报酬)影响。对自己报酬的知觉和比较所引起的认知失调,导致当事人的心理失衡,即不公平感和心理紧张。为减轻或消除这种心理紧张,当事人会采取某种行动,以恢复心理平衡。如果对报酬感到公平,当事人就会获得满足感,从而激励当事人的行为。 当事人用来比较的对象主要有自己和他人两种。当事人将目前自己的报酬/投入与自己过去的报酬/投入相比较,称为自我比较,包括将目前自己的报酬/投入与过去
在其他组织工作时的报酬/投入相比较,以及将目前自己的报酬/投入与过去在相同组织内不同职务、工作时的报酬/投入相比较。当事人将目前自己的报酬/投入与他人(包括组织内或组织外的其他人)的报酬/投入相比较,称为社会比较。公平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存在社会比较且有就近比较的倾向。通过自我比较或社会比较,会出现两种结果,即,要么公平,要么不公平。不公平包括“吃亏”和“占便宜”两种情况。 在本案例中,甲做纵向比较时的高兴在于与过去比较其工资增加了200元。但当他与乙进行横向比较时,发觉自己的工资比乙少了300元,由此产生不公平感,导致工作积极性明显下降。 (2)针对甲目前的工作状况,试分析管理者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答: 管理者应对甲、乙两人的工资差异进行认真分析,如果原因在于乙比甲能力强、贡献大,应及时对甲作出解释,使甲重新认定自我、找出差距所在、明确努力的方向,激发甲的工作积极性;如果原因在于管理者对甲、乙的能力与贡献判断失误,应及时、果断地纠正失误,重新制定甲、乙的工资标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