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22 《礼记》二则 测试时间:30 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虽有嘉肴(yáo) .
B.故曰:教学相长也(cháng) .
C.选贤与能(jǔ) .D.讲信修睦(mù)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教然后知困(困惑) .
C.是故谋闭而不兴(因此) ..
D.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大家一样) ..3.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B.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C.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D.盗窃乱贼而不作。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不独亲其亲 B.使老有所终 C.不独子其子 D.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学习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有困惑的地方。 B.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C.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D.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译文: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作乱的窃贼就不会再盗窃。 二、填空题
1 / 5
)
)
A.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
)
)
)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测试
6.《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选自《 战国至秦汉间 三、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 7—10 题。
》。《 》,儒家经典之一,
篇。
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 编纂的,共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 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 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 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3)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5)非问无以广识( .(1)教然后知困 (1)学学半。 译文: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译文:
10.根据选文[甲]和[乙]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选文[甲]论述了① ④
。
的关系,选文[乙]论述了② 的关系。两 。[乙]文:
篇选文的论述,对你的学习分别有什么启发?[甲]文:③ (二)(2018 天津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11—13 题。
②
上①谓侍臣曰:“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侍臣曰:“有 .
)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 .
(4)故曰:教学相长也( .
)
)
(6)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
)
)
8.用“/”为文中两个画线句子标出停顿。(每句标一处)
(2)君子之学必好问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之。”上曰:“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吏受赇③抵④法,与帝王徇⑤奢欲而 亡国者,何以异于彼胡之可笑邪!”魏征曰:“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 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亦犹是也。”上曰:“然。 朕与公辈宜戮力相辅,庶免为人所笑也!” .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 ①上,指唐太宗。 ②贾(gǔ)胡:胡商。 ③赇(qiú):贿赂。 ④
2 / 5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测试
抵:触犯。 ⑤徇:顺从。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上谓侍臣曰 .
谓:
宜戮力相辅 . (2)
宜:
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人皆知彼之爱珠而不爱其身也。 译文:
13.在君臣的对话中,唐太宗提出的警示有哪些? 用自己的话简述。 答:
答案全解全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B 长 zhǎng。 2.答案
D
“大同”在句中指理想社会。
3.答案 D A.第一个“学”同“ ”。B.“与”同“举”。C.“矜”同“鳏”。 4.答案 D A.句中第一个“亲”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亲”。B.“老”是 形容词用作名词,老年人。C.第一个“子”是名词用作动词,“以……为子”。 5.答案 D 正确的翻译是:因此,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作乱害人 的事情不会发生。 二、填空题
6.答案 礼记 礼记 儒家论著 戴圣 49
解析 巧记妙背积累文学常识,要规范工整地书写,不要写错别字。 三、阅读理解
7.答案 (1)美味的 (2)好处 (3)勉励自己 (4)促进 (5)增加 (6)有时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能力。文言文对词语解释题的考查多为通假字、古 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就该题而言, 第(1)句中的“嘉”解释为“美味 的”。 (3)(4)(6)句中的“自强”“长”“或”是古今异义词,分别解释为“勉励 自己”“促进”“有时”。(2)(5)句中的“善”“广”属于词类活用,分别解释为“好 处”(形容词做名词)、“增加”(形容词做动词)。 8.答案 (1)教/然后知困 (2)君子之学/必好问
3 / 5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测试
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划分停顿必须依据几个原则:①根据句子 的结构成分按照“主/谓/宾”的原则进行划分;②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 ③凭借语感,根据句意进行划分。第(1)句的意思是“经过教授才知道自己知识 的困惑”,根据句意划分为:教/然后知困。第⑵句可根据句子结构划分为:君子 之学/必好问。
9.答案 (1)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 学习的人。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翻译时,不但要把握特殊句式,还要注意 抓句子中的关键词,它们往往是得分点。如第(1)句中的第一个“学”翻译成“教 导”,是关键所在;第(2)句是判断句,句中的“者”解释为“……的人”,应当 引起注意。
10.答案 教与学 学与问 实践出真知 我们要做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解析 此题考查内容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可分析语段,找出关键语句进行 分析,然后得到答案。第①空的答案可分析[甲]文主旨句“故曰:教学相长也” 得到;第②空答案也较为明显,“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等 句揭示了答案。③④空考查两文主旨,分别抓住两文的主旨句“教学相长也”和 “君子之学必好问”提炼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
[乙]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 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 学习的人。道理明白了,可是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 纲领、总体),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将怎么解 决呢?
11.答案 (1)对……说(2)应当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 解答时可采用知识迁移法,联系课内词语来判 断。 (1)中的“谓”,联系《孙权劝学》中的“权谓吕蒙曰”可知,本题中的 “谓”是“对……说”的意思;(2)中的“宜”,联系《爱莲说》中的“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可知,本题中的“宜”是“应当”的意思。 12.答案 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的身体。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翻译时,要抓住句中重点考查的词语“皆”(都)、 官吏不能因受贿而触犯法律;君王不能因贪图奢华享受而亡国;君臣
“彼”(他)、“爱”(喜爱/爱惜),翻译时尽量做到字字落实,能直译尽量直译。 13.答案
要尽力相互帮助,避免被人嘲笑。
解析 题目要求概括唐太宗提出的警示,解答时重点分析唐太宗的话语。 短文
4 / 5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下语文第六单元第22课《礼记二则》同步测试
中,君臣首先由“剖身藏珠”的故事说起,由此嘲笑了为财宝甘愿牺牲生命的人。 其中唐太宗先后提到了“吏受赇抵法”“帝王徇奢欲而亡国”以及“朕与公辈宜 戮力相辅”三条警示,将此三点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
[参考译文]
皇上(唐太宗)对侍奉的大臣说:“我听闻西域有个胡商,得到一颗无价的 珍珠,就剖开身体,把珍珠藏在里面(因而丢了性命),有这回事吗?”侍奉的 大臣回答说:“是有这么回事。”皇上说:“人们都知道他喜爱珍珠却不爱惜自己 的身体。 但有的官员因贪赃受贿触犯法律(而受到法律制裁),和有的皇帝因放 纵奢欲而亡国,与那个胡商的可笑行为有什么两样呢?”魏征说:“从前鲁哀公 对孔子说‘有个健忘的人,搬家而遗忘了妻子’,孔子说‘还有健忘得更严重的 呢,桀、纣把自己都忘了’,也和这件事是一样的啊。”皇上说:“是啊。 朕和你 们应该同心合力地互相帮助,希望能够避免被他人所嘲笑吧!”
5 /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