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期文言文考点检测题(共131.5分)
《活板》(22.5分)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1、解释加点的字。(6.5分) (1)板印书籍( ) (2)盛为之( ) (3)已后典籍( ) ...(4)有布衣毕升( ) (5)和纸灰之类冒之( )( ) ....(6)持就火炀之( )( ) (7)第二板已具( ) ...(8)更互用之( ) (9)瞬息可就( ) ...
(10)以纸帖之( ) (11)用讫再火令药熔:( ) ..
2、翻译下面句子。(12分) (1)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2)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3)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4)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5)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6)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3、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的简要工作流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活版的优越性体现在哪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舟记》(41分)
1
www.zk.juren.com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篛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6分) (1)为宫室( ) (2)尝贻余核舟一( ) ..(3)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4)高可二黍许( )( ) ..(5)矫首昂视( ) (6)神情与苏、黄不属( ) ..(7)诎右臂支船( ) (8)舟尾横卧一楫( ) ..(9)左手倚一衡木 ( ) (10)其船背稍夷( ) ..(11)曾不盈寸( )( ) (1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2、翻译句子。(14分)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6)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7)嘻技亦灵怪矣哉!
3、文中哪一句点明了核舟的主题?(1分)
4、第①段中的“能以径寸之木……各具情态”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5、请概括第②段的内容。(2分)
2
www.zk.juren.com
6、第②段的说明顺序是 ? (1分) 7、文中与“盖大苏泛赤壁”相照应的句子是?(1分)
8、船头一共有多少人?分别是谁?作者主要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手法,来突出他们各自的情态的?(4分)
9、作者为什么要重点说明核舟的船头?(2分)
10、作者在第③段强调“珠可历历数也”的目的是什么?(2分)
11、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几人是在泛舟呢? (2分)
12、文中哪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核舟技艺的赞叹之情。(1分)
13、作者在课文的最后一段总计全核舟上的人、物、字数目,并再次点明核舟的长度,有什么用意?(2分)
《桃花源记》(68分)
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20.5分)
①阡陌交通( ) ②便要还家( ) ...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 ④无论魏晋( ) ....⑤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 ⑥寻向所志( ) ..
⑦欣然规往( ) ⑧寻病终( ) ..
鲜美: (今义: ) 交通: (今义: ) 妻子: (今义: ) 绝境: (今义: ) 无论: (今义: ) 不足: (今义: ) 如此: (今义: ) 缘: (今义: )
(今义: ) 问讯: (今义: )
便舍船( ) 屋舍俨然( ) 寻向所志( ) 寻病终( ) 处处志之( ) 寻向所志( ) 渔人甚异之( )忘路之远近( )
3
www.zk.juren.com
有良田……之属( ) 具答之( ) 处处志之( ) 闻之( ) 捕鱼为业( ) 一一为具言所闻( ) 不足为外人道也( ) 乃大惊( ) 乃不知有汉( ) 具答之( )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 才通人( ) 阡陌交通 ( ) 便要还家( ) 处处志之( )
2、用现代汉语写出的意思。(6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3、作者写渔人离开桃花源时“处处志之”、“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本文寄托了怎样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能不能变成现实?今天我们应如何看看待这样的理想?(3分) 5、“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世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呢?(2分)
6、哪几个句子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2分)
7、成语皆言简意赅,许多成语都语出有典,如成语 ,就是浓缩本文的故事而来,意思是 。(2分) 出处本文的其它成语还有: 、 。(2分)
8、根据第2、3两段文字理出“渔人”和行踪,用简洁文字填入括号中。(3分) ( )——( )——( )
9、研读第二段,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描写的? (3分) 10、(1)桃花源美好的地方在哪里?(2)通过哪些具体描写表现出来? (2分)
11、写渔人进入桃花源的路径,用山有小口、初极狭、才通人、仿佛若有光等词,有何作用?(2分) 12、《桃花源记》中与陆游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一个成语是什么?(2分)
13、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二段描写了一幅理想社会中的生活图景,就是常说的“世外桃源”。
4
www.zk.juren.com
B、一进入洞口,眼前就出现了一个开阔敞亮的境界,这就是桃花源。
C、“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中的“乃大惊”写出桃花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花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D、文中没有具体写出渔人说的话,只用“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带过,这显示了作者行文的简洁凝炼。 14、第2段中“土地平旷……怡然自乐”写出了什么?其作用是什么?(2分)
15、用“~~”在第2段中标出最能表达作者理想的句子。(2分)
16、第一段中表现悬念的句子: 。(2分) 17、第二段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 (2分)
18、第二段中表现人民安居乐业的句子: 。(2分)
19、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 。 (2分)
20、本文中描写了桃花源社会环境的安宁的句子:(2分)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