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这门课程的内容
the properties, detection, production of radi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various matters, and measurement of radiation,
the radiation protecting methods, radiation bio-effect,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level of radiation, and new materials of radiation protection
第一章 物质结构基础
三大物理学发现
1895年德国伦琴发现X射线
1896年法国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
1897年英国汤姆逊测定了电子的荷质比,证明了电子的存在
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
光电效应(普朗克公式) 氢原子光谱与巴尔末光谱线
玻尔氢原子模型(三个假设,氢原子能级及其数值 -13.6eV) 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德布罗意物质波理论、德布罗意关系式
量子力学的初步知识(非对易性、测不准原理,薛定谔方程、狄拉克方程,物质波波函数与概率性阐释,交换对称性,泡利不相容原理,费米-狄拉克分布、波色-爱因斯坦分布) 原子中的4级量子数(n,l,mL,ms)
元素的表示方法
结合能、爱因斯坦质能公式 放射性活度及其单位
居里夫人的工作
元素的衰变类型及衰变公式
β衰变(王淦昌,间接方法测中微子) 正电子湮灭,光子能量(511keV) 元素的衰变规律,公式 衰变常数 半衰期 平均寿命
放射性活度与衰变常数及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计算 物理半衰期、生物半衰期、有效半衰期
核自旋弛豫 核磁共振
磁共振的条件:hν=ΔE=γ(h/2π)B0 或拉莫尔方程:ω=γB0 MRI的梯度磁场
第二章 X射线的产生 射线管原理及结构
轫致辐射:特点,原理,极限波长的计算 特征辐射:原理,能级图,特点,Kα线…… 辐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薄靶、厚靶
实际焦点、有效焦点,阳极效应
X射线的基本特性:物理、化学、生物 X射线强度,量和质,滤过,影响因素 铜和铝作为滤过板 铝当量
第三章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形式:光电吸收、康普顿-吴有训散射、电子对效应(赵
忠尧)、光核反应、弹性散射(相干散射) 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原子序数、光子能量、 各效应的原理及规律,原理图 光电及散射对成像的影响
质量阻止本领, 射程
传能线密度(线性能量传递) 衰减系数、衰减规律(公式) 转移系数 吸收系数 半价层
单能窄束、单能宽束(累积因子,防护的)、连续能谱等衰减,有效原子序数
第四章 电离辐射的量和单位 源:放射性活度
场:粒子注量、能量注量、照射量 吸收:吸收剂量、比释动能(Kerma),之间的关系 效应:当量剂量(辐射权重因子)、有效剂量 带电粒子平衡(CPE)
照射量与吸收剂量的关系式 记住单位,换算关系,物理意义
第五章 电离辐射的测量
几种测量方法(6种)及原理,优缺点 电离室的基本原理、结构 带电粒子平衡、等效厚度 电离室测剂量,换算 布拉格-格瑞关系式
第六章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 辐射来源
天然本底辐射水平:2mSv/年 人工:医疗、核动力、核试验等
随机效应和确定性效应:概率,阈值 躯体、遗传 近期、远期 直接作用、间接作用 自由基
影响效应的三大类因素:物理、生物、环境 物理(射线种类、能量、剂量、剂量率、分次) 低LET、高LET 水中3.5keV/μm 相对生物学效应RBE 半致死剂量D50/15
生物,敏感性顺序(物种、部位、系统、器官、细胞、发育及分裂分化阶段)
环境(温度、氧浓度)
第七章 电离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和标准,监测与管理 国际组织:ICRP、IAEA、ICRU
防护的目的(防止……限制……达到……)、原则(正当性、限值、最优化)、方法(距离、时间、屏蔽) 我国现行防护标准
剂量限值:职业(20mSv/年)、公众(1mSv/年) 医疗照射参考水平
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 执业条件
放射诊疗的设置与批准
第八章 电离辐射的外防护
外照射防护的原理:距离、时间、屏蔽 ALARA
减少受检者剂量的一些措施
需要记住的几个物理量: -13.6eV 511keV 3.5keV/μm
2mSv/年,1mSv/年,20mSv/年
1Ci=3.7*1010Bq,1R=2.58*10-4C/kg,
1Rad=1cGy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