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做好高考历史主观题

2020-04-22 来源:步旅网
高考历史主观题主要是指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近年高考试卷中多统一称为非选择题。此类题型命题角度灵活,材料千变万化,设问新颖,答案主观性强,可以有效地检测考生的基础知识、历史思维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这是其它题型无法替代的,特别是近几年的命题者不断挖掘主观题题型潜力,在命题技巧和设问方式上趋向完善和成熟,使主观题也从单一型走向综合型,从封闭型走向开放型。主观题的类型显得丰富多彩,能力考查的力度不断加大,这有利于高校选拔优秀人才。纵观最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不难发现,历史主观题难度总体上下降了不少,且一直保持了“稳定性”和“连续性”。但是,值得思考的是,近几年高考主观题的失分率一直据高不下,出现了“题目并不难,得分不见高”的怪现象。分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自己几年教学、指导学生复习的经验,笔者在此就如何做好历史主观题,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不吝赐教。 一、材料解析题的考查目的

材料解析题要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忠实于材料而不是忠实于课本 材料解析题是一种主观性试题。它的设计是在试题中引出一段或几段历史材料,要求应试者在读懂试题材料的前提下,依据课文所体现的历史知识网络,从提供的种种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逐一解答试题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这种试题能够有效地考查考生驾驭史料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历史学科能力,考生在材料题上的功夫能反映该考生对历史知识掌握熟练程度和相关知识面。 二、材料解析题的分类

1、材料解析题按其材料采用的形式,可分为文字材料、数字材料、图形材料、综合型(即前面三种材料的结合型)。

2、根据命题者给予材料提示的显著程度,可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 这类材料解析题,命题者不给考生任何有关材料背景的说明,完全依赖于考生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及其他相关知识背景,考生根据已有知识首先要判断出材料属于哪部分历史范畴(时间、朝代、范围),这是关键的一步,只有判断这一步走对了,才能在此基础上回答命题者所给出的有关问题。

第二类、直接提示型材料解析题

这类材料中,命题者在给出材料前,往往在题首给出关于材料的背景说明,或引用提示明显的材料,考生据此可立即发现命题者所要考查的历史范畴。考查考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能力。

从历史材料解析题中所设计的问题看,主要有以下这四种情形: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2) 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4) 通过材料或综合上述材料有那些启示或认识。

解答材料分析题的方法探讨: 1、学会做记号。 带着问题读材料时,围绕问题学会在材料中每一个独立意思的地方作记号,最简便的方法是打上一个勾。边读边作记号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加上现在是电子阅卷,题卷不会交到阅卷场,因此考生可尽管放心的画与涂。 2、寻找材料与教材的相关之处。

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体现一个“新”字,材料都不是来源于课本,但不管多新,但与课本知识的关系非常紧密,把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对照,确认材料与教材

的哪章、哪节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挂靠在一起了,挂靠准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注意设问与设问之间的关系。

特别是递进设问类材料题,每一设问逐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甚至下一设问的问题是上一设问的直接或间接答案。若考生能借助并把握其微妙关系引导思维方向,那么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 4、按问作答

根据具体要求回答问题,不多答不少答。看清设问指向,要求根据材料一回答的,就不要把其他材料内容也答上。 5、依分定值

一般说高考材料题的分值的多少决定答题文字的多少,基本上是2分一个要点,不要在同一个要点上多浪费笔墨。 6、论从史出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实事求是,一方面不要拘泥于课本,材料仅以教材知识为背景依托,答案一般在教材中没有或没有现成的文学表述。另一方面要准确辨别材料观点正误。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摆脱封建史学家和资产阶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拨开云雾,去伪存真,按照马克思主义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7、准确把握命题者意图,紧扣中心,揭示历史本质规律。

纵然材料多,设问新,但命题者必定是一道题围绕一个中心内容进行考查,所以回答时要紧扣这一中心,并揭示其中的历史本质。

阅读、理解过程中应该注意: 1、题目“四语”

规范的高考历史材料题,其题干一般有四个成分:

第一,提示语,它告诉你答题方式,是根据材料答,还是结合所学知识答; 第二,主干语,它告诉你解答所涉及的主要历史问题; 第三,限制语,它限制了回答问题的时空范围;

第四,答案语,它告诉你具体答什么,是原因、内容、影响,还是认识。 、注意每段材料后面的材料出处(有的包括时间、国别和作者)。有时命题会把材料出处放在材料的开头,这不仅仅是设计的需要,更有引起考生重视的作用,并且具有提示性,是必读和必须思考的。

放在材料开头的材料出处一定有用,是必读的;放在材料后面的出处,有的对解题有用,有的未必有用,需根据具体情况取舍。 8、规范答题

再扎实的基本功,再高超的能力,再精妙的构思,也要通过行文才能表现出来,所以这一环节不能忽视,否则就会前功尽弃了。行文作答过程中,我们认为应该按照高考历史科考试说明的第9、第10条能力要求,即“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谨”,以体现科学性、准确性、严谨性。在文字表述的形式上,要做到 1.看清题号,控制范围; 2.字迹工整,分层表述; 3.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4.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5.结合史实,言之有物; 6.适度拓展,见好就收。

教学中培养学生答题能力的对策

一、打好基础,构架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

高考历史问答题对历史知 识的考查要求,主要的是概括性条理化的宏观知识。这就要求中学历史教学应打好基础,强化整理、归纳、概 括知识能力的训练,着力构架立体的知识之树,形成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只有掌握了概括而又系统化、条理 化的历史知识,在考场上才能运用自如,有的放矢,适应问答题对再现史实能力的考查要求。

二、重视唯物史观教学,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分析 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要善于挖掘教材的相关内容,努力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或观点。如原因和结果(包括 互为因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并在此基础上强化运用唯物史观 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训练,学会找准史论的结合点。 三、适时适度训练,不断巩固学习成果

 训练中要不断思考并解决问题,比如材料题、问答题思路如何打开?是否做到了联

系教材定方向,列出提纲心里亮,组织语言精又当?

 引导学生再认再现、归纳综合、比较鉴别、分析评论、启示升华。  训练中要不断总结规律和技巧,答案精而不长、全而不多。

 容易题求全对,一分不浪费;绕过拦路虎,再杀回马枪;人难我难,我不畏难,人

易我易,我不大意。

 卷面要点化、序号化、段落化(心中有“点”)。

 训练中要不断提高评讲的质量。既要讲知识,又要讲方法,可分门别类地讲,也可

借题发挥,达到由一题而多题的练习效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