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街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调研报告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具有广泛的参与基础的合作探索、共享开发成果的应用性课程。它是校长办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必然选择。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教育价值的取向,引领着学校教育的活动方式,并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和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在抓好科学实施国家课程、努力探索各学科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根据区域、学校、师生的差异,努力开发建设好具有地方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这不仅是学校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充分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与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形成学校特色的基本要求,也是建设一支现代化教师队伍的重要途径。
校本课程的开发,更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自愿性和灵活性,强调多样性、差异性,更侧重学生的兴趣的培养,认真开设好校本课程,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特长,发挥教师特点,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对提高教育质量,对促进学校发展有重要意义。我校把校本课程与创建学校的办学特色结合起来,将学生道德品质建设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成人先成才》以及剪纸、太极拳、鼓乐队、腰鼓队等特色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面就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情况作以简单小结。
一、现状分析
校本课程是新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学校办学特色的必然选择。
(一)校本教材的开发
在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一名教师的潜能。我们遵循
教师申请科目→学校领导小组审批→教师自编教材→学校领导小组审核教材→报教育局审批实行的流程。在充分挖掘学校与学生需要的基础上,教师通过查找书籍、上网等多种渠道收集编写教材资料,教材要求图文并茂,深入浅出。对形成的初稿,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报教育局审批后,才开始实施。教材学校自己打印成册,任课教师每人一册。
学校共开发了两大类课程。
1、德育类课程
校本课程已经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新颖载体。我校开发了《校园礼仪常识》、《西街小学学生100条好习惯》、《成人先成才》三门课程。
2、艺术类课程
鉴于我校在以前开展过腰鼓队、剪纸、太极拳等兴趣活动,积累了实践经验。教师们一致建议可以开发成校本课程。全体师生人人参与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这些教材的特点是:
(1)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校本教材是根据本校学生的需要编写出来的,从内容到教材结构都符合素质教育的精神,体现了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探究性的特征。
(2)反映了鲜明的学校校本特色。我校的校本教材在保证多样性的基础上,具有鲜明的校本特色。从本校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充分发掘教师的聪明才智,开发出具有本校特点的教材。
(二)、校本课程的实施
1、课程管理
我校校本课的常规管理由教导处负责,主要做到了“三落实”:一是课时落实到课表;二是任课教师落实到人;三是检查落实到位。从而保证了校本课的正常运作。
校本课程学校统一纳入课表,每班每周一课时。学校安排专门教师上校本课。学校要求老师上课前必须查阅大量资料、精心备课、制作课件,撰写校本教案;布置学生作业;写出授课心得或反思。学校领导不定期听校本课。把校本课和其它课程一样作为教师的一项工作任务。
2、培训教师
在开发过程中,必须依靠任课教师积极参与。为此,我校重视对任课教师的培训。任课教师自学了大量相关的理论、文化知识,并参与了编写校本教材的全过程,对校本课程的宗旨有深入的了解,为其开展教学实践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开展教学实践
在校本课教学实践中,我们努力最大限度的体现校本课程的宗旨,促进学生的发展。目前,1-6年级分别必修了德育类课程,选修了艺术类课程。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我校的校本课程稳步开展。
(1)以校园文化建设为主阵地,大力营造艺术教育氛围。
丰富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让创建特色学校,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的目标深入人心,进行大力的宣传。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对校园进行整体设计,进行美化、绿化、净化人文环境的建设,体现“让校园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理念,要让学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使校园成为思想品德教育、艺术教育的大课堂。在学校的各个楼层开辟了专栏,对学生的先进事迹、人物进
行介绍,对学生的艺术作品进行展示、粘贴名人字画,在校内营造了浓浓的艺术氛围。如:我校对整个教学楼内进行了整体的规划,一楼以先进人物为主题,除粘贴名人名言,介绍名人的事迹外,还把学校优秀的教师学生的照片和事迹进行介绍,让学生不但了解伟人的丰功伟绩更能够感受到身边的榜样的教育作用。二楼以革命传统教育为主题,介绍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三楼以艺术教育为主,张贴名人名画,同时对优秀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装裱展示,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
规范校园制度文化。我校领导高度重视艺术教育工作,把学生兴趣培养纳入到教师工作量化考核之中,对班主任、任课教师进行激励。
(2)举办学校艺术月活动。每年的五月份是我校的艺术月,在艺术月活动中学生们充分展示个人的才华、特长,琵琶、二胡、绘画、书法、电子琴等各班学生轮番展示,丰富了学校艺术节的内涵,同时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地热情,极大地促进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开展,赢得了家长的支持和信任。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兴趣,让学生体会到艺术教育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原则,突出过程评价、学生自主评价为主,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多元评价。
(1)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性评价。
(2)评价方法采用观察、作业、活动情况记录的方式做出单项或综合评价。
(3)密切关注社会反响,积极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努力得到社会的反馈意见。
(4)学期期末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及所取得的成果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以等级方式呈现,分别为:优、良、中、一般。
(三)、课程实施的收效
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校本课程的实施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校本课的实施充分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
校本课的实施提高了教师素质,现在我校教师不仅会讲课,而且还要会自编教材,通晓了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3、改变了课程单一的现状,丰富了课程内容和形式
校本课的实施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校本课函盖的知识面广,适合学生的各种口味。丰富了教材的形式,使新的课程理念贯彻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校本课程的实施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在课程选题、资料收集、学生作品完成等方面都积极参与。特别是在家长开放日及校园艺术节上,广大家长对我校腰鼓队、太极拳、鼓乐队的表演,对学生的剪纸作品等赞不绝口。
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省市县各级领导检查了我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情况,对我校的校本课程成果均给予肯定。我县电视台也对我校的校本课进行了采访,录制的专题片在“稷山新闻”和“枣乡纵横”栏目播出。
二、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欣喜地看到,我校选修的校本课程已经得到社会、家长的认可,学生的特长得到了培养,能力得到了提高,教师的特点得以展示,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在逐渐的形成。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问题和不足。
1.师资水平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了较大阻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宽广的舞台,由于学校教师多方面知识,特别是艺术才能非常欠缺,不能很好的指导学生进行正规的艺术指导。以书法,秦腔,葫芦丝为例,有的教师现学现卖,有的只能是借助网络进行指导。
2.专业知识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原动力,但知识的欠缺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缓慢而滞后,甚至失去信心,校本课程实施的水平不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每一个环节,都对教师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就我校目前的师资水平而言,并不是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水平都能达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需要,老教师勤恳热心有余,但能力和体力跟不上要求,新分配的教师学历高但缺乏艺术素养,有信心但跟不上课程开发的需求。因此想给学生一桶水,而教师却没有半桶水。
3.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的特色形成始终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我们没有摸索出它们三者之间内在的规律性的东西。如何纵深切入,系统广泛的进行,这是我们的困惑。
4.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实施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程,教师普遍感到压力大、任务重。知识欠缺,精力透支,激情和付出是有限的。教师的主动性没有得到发自内心的体现。
三、对策建议
1、组织参加校本培训,培养学校及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经验。教师的角色是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连同学生,成为构建积极的教育经验的主体,校本课程的创生过程应该是师生持续生长的过程。
可以聘请有关教育专家做有关校本课程改革、开发方面的讲座;可以向教师推荐有关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教育类书籍,供教师阅读,并鼓励其写读后感……通过多种培训形式,不断培养和提高学校及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
2、鼓励教师积极从事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有效途径。定期组织教研组或课题组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培训,积极广泛地开展研究活动,并鼓励教师将研究的心得体会及时记录下来,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使教师从被动的课程执行者逐步转变为课程的研制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让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积极配合学校研究校本课程的评价管理
目前,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对课程开发的评价。因为没有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评价管理制度,没有对整个实施进行全程监督,没有对细节作认真反思和客观评价,就不可能发现课程本身隐藏的缺陷,也就谈不上课程的发展和完善。
4、继续挖掘有潜力的课程资源,丰富课程的种类。
5、认识校本课程性质,做好校本课程的定位。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善起来,更不可能很快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关键是行动,知识只有在亲身经历中才能获得。因此,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习教学理论、课程理论、贯彻课改精神、激发和培养师生自主开发课程的兴趣和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将充分发挥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等课程的作用,全面落实课改精神,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校本课程是课程学习中的崭新领域。我们会不断努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创建我校的办学特色。使校本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