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选修课程之一。共3个学分,54学时。考核形式以考试为主、平时作业为辅。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80%,平时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
要求学生基本掌握地震相关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不同结构形式在地震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和破坏原因,以及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原则、抗震验算的方法、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认识到抗震设计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重要地位,能够处理好施工和设计过程中遇到的和抗震相关的知识。
各章节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抗震设计原则
本章主要讲述了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地震的成因及分布,地震烈度,基本烈度,地震破坏现象及宏观调查,抗震设计原则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和设计方法,以及基本烈度等;掌握构造地震,震级和能量的关系,近震和远震,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震级和烈度,概念设计等。本章难点是近震和远震对各类房屋的影响程度,近震和远震是根据震中距的远近划分的。实际观测表明,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高频分量随传播距离的衰减比低频分量要快,因此震级大、震中距长的地震波以低频分量为主,对于长周期的高柔度结构影响较大;相反,震级小震、中距短则以高频分量为主,对短周期的刚性结构影响较大。
第二章 场地地基和基础
本章主要讲述了场地对地震破坏的影响,场地土分类,地基抗震验算,地基液化,软土地基的震害,地基处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场地土卓越周期及其工程意义,建筑物自震周期,场地土卓越周期、建筑物自震周期二者关系,地基基础及抗震验算,液化等。 第三章 地震作用和结构抗震验算
本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和计算方法,单质点弹性体系水平地震作用----反应谱法,结构抗震验算等;掌握多质点弹性体系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地震作用与一般荷载作用的区别等。
第四章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
第六章 底层框架砖房和多层内框架砖房
【本篇考核要求】
这两章内容可归纳为一类,要求学生掌握多层砌体房屋在小震作用下的破坏规律和破坏原因,抗震设计一般规定,多层砌体房屋抗震验算,底层框架和多层内框架抗震设计一般规定与构造措施等。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框架及框架 抗震墙结构
本章主要讲述了钢筋混凝土框架及框架----抗震墙结构的震害分析,结构选型和结构布置,框架结构的抗震计算,抗震结构措施等。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抗震构造措施,框架内力和侧移的计算(水平荷载作用下的反弯点法和D值法);掌握框架梁柱的震害分析(包括竖向和水平),框架竖向荷载下的弯矩二次分配法等。其中竖向荷载下的弯矩二次分配法为本章的难点。
第七章 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本章以单层钢筋混凝土柱厂房横向抗震计算为主,掌握横向抗震计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
建筑结构抗震综合练习一
一、填空题(共40分,每空2分)
1. 一般认为,场地条件对建筑物震害影响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和 。
2. 当地震震级增加一级时,地面震幅增加约 倍,而能量约增加 倍。
3. 规范规定用 系数来判断结构薄弱层的位置。
4. 建筑物防震缝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房屋类型留有足够的 ,其两侧的上部应 。
5.砌体结构的楼盖刚度决定层间的地震剪力的分配方法,根据刚度可分为本 、 、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属于 。 6.框架柱端弯矩求出后,边节点梁端弯矩可由节点的 条件来确定,而中间节点两侧梁端弯矩可按梁的 分配柱端弯矩求得。
7. D值是框架中经过修正之后柱的 值,D值法求框架内力时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柱的 和柱的 高度。
8.柱的延性随轴压比增大急剧 ,在高轴压比条件下,箍筋对柱的变形能力的影响 。
9. 在多层砖房中的适当部位设置 ,并与 连接共同工作,可以较大地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二、问答题(共60分,每题12分)
1. 土的液化及其基础和结构应该如何考虑抗液化措施。
2.简述我国 《规范》提出的“三水准”设防目标,以及具体设计过程中的“二阶段”设计法。
3. 简述底部剪力法近似计算适用何种结构?其结构振动特点。 4. 简述延性框架结构节点设计的基本原则。
5.《规范》对底层框架砖房中底层侧移刚度的限制要求。
综合练习一答案
(供参考)
一、填空题(共40分,每题2分)
1. 场地土刚性大小(坚硬程度或密实程度);场地覆盖层厚度 2. 10倍;32倍
3.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4. 宽度; 完全分开
5. 刚性楼盖; 柔性楼盖;刚柔性楼盖;刚性楼盖 6. 弯矩平衡;转动刚度
7. 侧移刚度;D值;反弯点高度 8 .下降;很小
9.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圈梁
二、简述题(共30分,每题6分)
1. 答:在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松砂和粉土在地震作用下,土颗粒之间有变密的趋势,但因孔隙水来不及排出,使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如液体一样,这种现象称为土的液化。
抗液化措施:
地基抗液化措施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综合确定。 为了减轻液化对建筑的影响,基础和结构可综合考虑采取如下各项措施: (1)选择合适的基础埋置深度; (2)调整基础底面积,减小偏心;
(3)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如采用箱基础、筏基础或钢筋混凝土十字形基础,加设基础圈梁,基础连系梁等;
(4)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避免采用对不均匀沉降敏感的结构形式等;
(5)管道穿过建筑处应欲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等。 2. 答:“三水准”设防目标:
(1)第一水准:当遭受到多遇的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建筑一般应不
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2)第二水准:当遭受到本地区设防烈度影响时,建筑可能有一定的损坏,经一般修理亏或不经修理仍能继续使用;
(3)第三水准:当遭受到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建筑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二阶段”设计方法:
(1)第一阶段设计:按小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以及在小震作用下验算结构弹性变形;
(2)第二阶段设计:在大震作用下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3. 答:底部剪力法适用于:
重量和刚度沿高度分部比较均匀,高度不超过40米,并以剪切变形为主(房屋高宽比小于4时)的结构;
结构振动特点:位移反应以基本振型为主; 基本振型接近直线。
4. 答: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
强柱弱梁:要控制梁、柱的相对刚度,使塑性铰首先在梁中出现,尽量避免或减少在柱中出现。因为塑性铰在柱中出现,很容易形成几何可变体系而倒塌。
强剪弱弯:对于梁、柱构件而言,要保证构件出现塑性铰,而不过早地发生剪切破坏。这就要求构件的抗剪承载力大于塑性铰的抗弯承载力。为此,要提高构件的抗剪强度。
强节点、强锚固:为了保证延性结构的要求,在梁的塑性铰充分发挥作用前,框架接点、钢筋的锚固不应过早地破坏。
5. 答:《规范》规定,底层框架砖房的底层应沿纵横两个方向对称步置一定数量的抗震墙,使底层侧移刚度与上面各层的侧移刚度尽量接近。
建筑结构抗震综合练习二
一、 填空题(共40分)
1 当地震震级增加一级时,地面振幅增加约_____倍,而能量增加约_____倍。
2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不同,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规范》将建筑按重要性分为 类,其中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属于 类。
3《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的类别按 和 划分为四类。
4 凡建筑物的 与场地的 相等或相近时,建筑物的震害都有加重的趋势,这是由于建筑物发生类共振现象。
5场地土的液化,是指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 在地震作用下, 和( 相等时,土颗粒处于悬浮状态,土的抗剪强度为零,丧失承载力。 6计算地基土抗震承载力f时,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ξ,是因为地基土抗震承载力,除十分软弱的土外,都较地基土的 要高。
7《规范》规定用 系数来判断结构薄弱层的位置。 8 纵向地震剪力在各纵墙上分配,可按纵墙的 比例来分配。
9剪摩强度理论认为,砌体剪应力达到其抗剪强度时,砌体将沿 发生 。
10 框架弹性层间侧移等于层间的地震剪力标准值除以该层 。 11 强剪弱弯要求构件出现塑性铰,而不过早出现 。
12 D值是框架中经过修正之后的柱的 值,D值法求框架内力时,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确定柱的 和柱的 高度。
二、 问答题(共60分)
1、 如下两张图中,哪个按7度震考虑?哪个按7度近震考虑?
SE
S
9°8°7°8°7°6°2、 影响土的液化因素有哪些?怎样判断土的液化? 3、 试简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从建筑体型、结构体系、构件的连接、非结构
构件及材料等方面简述)
4、 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以及结构震动特点?
5、 D值法计算框架内力时,反弯点高度修正考虑了那几个因素? 6、 R.C框架抗震设计中为何要求及如何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更强节点区”“强底
层柱底”?
建筑结构抗震综合练习三
一、 填空题(共40分)
1、小震应是发生频率最大的地震,即 概率密度分布曲线上的_____所对应的烈度。
2、某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 内,该地区超越概率为 的地震烈度。 3、建筑物防震缝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房屋类型等留有足够的 ,其两侧的上部应 。
4、计算地基土抗震承载力f时,乘以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ξ,是因为地基土抗震承载力,除十分软弱的土外,都较地基土的 要高。
5、所谓加速度反应谱,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面运动下, 与 的变化曲线。 6、地震作用与一般荷载不同,它不仅取决于地震烈度大小和近震、远震情况,而且与建筑结构的________有密切关系。 7、《规范》规定用 系数来判断结构薄弱层的位置。
8、地震影响系数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 。 9、在多层砖房中的适当部位设置 并与 连接,共同工作,可以较大地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10、主拉应力强度理论认为,多层砌体房屋受地震作用产生交叉裂缝,是由于墙体中的主拉应力超过了 而引起的。
SE
S
11、能量法求结构自振周期时,公式中乘以折减系数α0 是考虑到 对自振周期的影响。
12、框架结构变形为剪切型,其下部层间位移较 。 13、结构的延性一般可用 来表示,公式为μ=△μ
Y
P
/△μ
Y
,其中△μ表
P
示结构 ; △μ表示结构 ,而梁柱的延性是以其 的转动能力来衡量的。
二、 问答题(共60分)
1、 回答我国《规范》提出的“三水准”设防目标,以及具体设计过程中的“二阶段”设计
方法。
2、 土的卓越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土的卓越周期的工程意义是什麽?
3、 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写出底部剪力法计算多质点弹性体系地震作用的Fex、
△Fn、Fi、Vi的公式及相关的系数及物理量(α1、T1、Geg)的公式,并绘出相关的
主要图形。
4、 抗震结构施工中主要受力钢筋代换应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
5、 进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时,层间弹性侧移验算的大致步骤?若不能满足要求,
应如何处理?
6、 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时为什麽要对梁进行调幅?
建筑结构抗震综合练习四
一、 填空题(共40分)
1、当地震震级增加一级时,地面振幅增加约_____倍,而能量增加约_____倍。 2、凡建筑物的 与场地的 相等或相近时,建筑物的震害都有加重的趋势,这是由于建筑物发生类共振现象。 3、建筑物防震缝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房屋类型等留有足够的 ,其两侧的上部应 。 4、《规范》规定用 系数来判断结构薄弱层的位置。
5、 地震影响系数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 。
6、 主拉应力强度理论认为,多层砌体房屋受地震作用产生交叉裂缝,是由于墙体中的主拉应力超过了 而引起的。
7、 能量法求结构自振周期时,公式中乘以折减系数α0 是考虑到 对自振周期的影响。
8、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塑性铰设计原: , , , 。 9、柱的延性随轴压比的增大急剧 ,在高轴压比条件下,箍筋对柱的变形能力的影响 。
10、 框架结构变形为剪切型,其下部层间位移较 。 11、结构的延性一般可用 来表示,公式为μ=△μ
Y
P
/△μ
Y
,其中△μ表
P
示结构 ; △μ表示结构 ,而梁柱的延性是以其 的转动能力来衡量的。
二、 问答题(共60分)
1、 土的卓越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土的卓越周期的工程意义是什麽? 2、 试简述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从建筑体型、结构体系、构件的连接、非
结构构件及材料等方面简述)
3、 抗震结构施工中主要受力钢筋代换应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 4、 多层抗震砖房设置构造柱及圈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 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时为什麽要对梁进行调幅? 6、(1)框架结构为何要进行小震时层间弹性位移验算?若验算不满足要求,采用什么措施解决?
(2)框架结构为何要进行大震时薄弱层间塑性变形验算?若验算不满足要求,则采用什么措施解决?
建筑结构抗震综合练习五
一、 填空题(共40分)
1、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根据建筑的重要性不同,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标准,《规范》将建筑按重要性分为 类,其中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属于 类。 2、建筑物防震缝应根据烈度,场地类别,房屋类型等留有足够的 ,其两侧的上部应 。
3、所谓加速度反应谱,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面运动下, 与
的变化曲线。 4、《规范》规定用 系数来判断结构薄弱层的位置。
5、地震影响系数就是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 。 6、 纵向地震剪力在各纵墙上分配,可按纵墙的 比例来分配。
7、剪摩强度理论认为,砌体剪应力达到其抗剪强度时,砌体将沿 发生 。 8、主拉应力强度理论认为,多层砌体房屋受地震作用产生交叉裂缝,是由于墙体中的主拉应力超过了 而引起的。
9、框架弹性层间侧移等于层间的地震剪力标准值除以该层 。 10、能量法求结构自振周期时,公式中乘以折减系数α0 是考虑到 对自振周期的影响。
11、强剪弱弯要求构件出现塑性铰,而不过早出现 。
12、柱的延性随轴压比的增大急剧 ,在高轴压比条件下,箍筋对柱的变形能力的影响 。
13、框架柱端弯矩求出后,边节点梁端弯矩可由节点的 条件来确定;而中间节点两侧梁端弯矩则可按梁的 分配柱端弯矩求得。
14、框架结构变形为剪切型,其下部层间位移较 。
二、 问答题(共60分)
1、 简述:多层砌体房屋抗震设计一般规定与构造措施。
2、 土的卓越周期与那些因素有关?土的卓越周期的工程意义是什麽? 3、 抗震结构施工中主要受力钢筋代换应遵循什么原则?为什么? 4、 多层抗震砖房设置构造柱及圈梁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 如何确定结构薄弱层位置?
6、 钢筋混凝土框架内力分析时为什麽要对梁进行调幅?
(注:鉴于所有综合练习题均可在教材相关章节找到相应答案,在此只给出练习一答案作为示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