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疗法及其操作方法简介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一、基本操作方法:
(一)辩证选穴用药
1、腧穴选择及配伍:
(1)辩证取穴: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辩证论治选取贴敷的腧穴组方,组学宜少而精,一般不超过2~4穴。局部贴敷或以痛为腧,贴药范围勿大。
(2)辨病选穴、神经节段选穴:根据疾病诊断,选取患病脏腑相应经络的腧穴;或根据病症所属相应的神经节段选取腧穴进行贴敷。
(3)局部选穴: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腧穴贴敷药物,或在病灶局部选择适当的阿是穴。也可在患病脏腑相应的体表选择腧穴或选用相应的背俞穴。
(4)远端选穴:根据上下相引得原则,上病下取,下病取上,如鼻鼽、口疮取涌泉,脱肛取百会等。
2、药物组方:外治法所使用的药物与内治方一致,针对所患病证辩证用药,多选气味
俱厚臵品,有时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在此基础上适当伍用通经走窜、芳香 、活血通络之品,以促进药物吸收,如冰片、麝香、沉香、丁香、檀香、菖蒲、川椒、白芥子、姜、肉桂等。选择适当溶剂如姜汁、酒、米醋等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专、吸收快、收效速的目的。
(二)贴敷方法
1、贴法:将已制好的药物直接贴压于穴位,然后外敷胶布粘贴;或先将药物臵于胶布粘面正中,在对准腧穴进行粘贴。适用于膏药、
巴布剂、丸剂、饼剂、磁片的腧穴贴敷
2、敷法:将已制备好的药物,直接敷在穴位上,外覆塑料薄膜,并以纱布、医用胶布固定即可。适用于散剂、糊剂、泥剂、浸膏剂的腧穴贴敷。
(三)贴敷时间
根据疾病种类、药物特性及身体状况而确定贴敷时间。一般情况下老年、儿童、病轻、体质偏虚者贴敷时间宜短,出现皮肤过敏如瘙痒、疼痛者应即刻取下。
1、刺激性小的药物每次贴敷4-8小时,每隔1-3天贴治1次
2、刺激性大的药物,如蒜泥。白芥子等,应视患者的反应和发疱程度确定贴敷时间,约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多在1-3小时);如需再贴敷,应待局部皮肤基本恢复正常后再
敷药,或改用其他有效腧穴替换贴敷。
3、敷脐疗法每次贴敷的时间可以在3-24小时,每隔一次所选药物不应为刺激性大及发疱之品。
4、东病夏治腧穴贴敷从每年入伏到伏末,一般每7-10天贴1次,每次贴3-6小时,连续3年为一疗程。
二、禁忌症:
1、颜面部慎用有刺激性的药物贴敷。严防有强烈刺激性的药物误入口、鼻、眼内。
2、对于可引起皮肤发疱、溃疡的药物需注意:
(1)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2)孕妇及瘢痕体质者禁用;
(3)眼、口唇、会阴部、小二脐部等部位禁用。
3、过敏体质者或对药物、敷料成分过敏者慎用。
4、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者禁用。
三、注意事项:
1、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腧穴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刺激过大或发生药物中毒。
2、对于孕妇、幼儿、久病、体弱者一般不贴敷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同时注意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 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
3、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辛辣刺激性食物。
4、敷药后尽量减少出汗、注意局部防水。
5、本疗法会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潮红、微痒、烧灼感、疼痛、轻微红肿、轻度处水疱等反应,可自然吸收,无需特殊处理。
6、贴敷后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范围较大、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水疱、瘙痒现象,应立即停药。进行对症处理。极少数过敏体质者,对某种贴敷药物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7、贴敷部位出现起疱或溃疡者,待皮肤愈合后再进行敷药。小的水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让其自然吸收。大的水疱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消毒以防感染。破溃的水疱应做消毒处理后,外用无菌纱布包扎,以防感染。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