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流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
2020-04-03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物流科技2007年第12期 Logistics Sci-Tech No.12,2007 上海物流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 Positive Analysis of Shanghai Logistics Agglomeration 李 佩,王广永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蚌埠233041) LI Pei,WANG Guang—yong(A 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Bengbu 233041,China) 摘要: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其物流产业集 Abstract:As an internationalization city,the logistics agglom— eration in Shanghai has had the certain development.This ar- ticle analyzes the essential facto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o— 群有了一定的发展。论文通过分析上海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 要素及发展现状,利用LQ.系数得出了物流产业集群的集聚 程度,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gistics agglomeration,uses LQ to measure the concentration degree of logistics agglomeration.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gives some advic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agglomer- 关键词:上海;物流产业集群;LQ.系数 中图分类号:Fl27 文献标识码:A ation in Shanghai. 文章编号:1o02—3100 f2o07)12一o072—02 Key words:Shanghai;logistics agglomeration;LQ ratio 1 上海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要素分析 物流产业集群是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包括非物流企业的独立物流部门)以及物流基础设施在空间上的集聚,从而形成在一 定区域内物流资源的高度密集和专业化经营程度很高的物流经营场所。目前,我周以开发区、保税区、港口、机场以及传统物 资储运单位为轴心,已经形成一些颇具规模的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等物流企业集群,集群效应已经显露。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其在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上有着自身的优势。 1.1 物流设施的共用性 物流企业设施的共享为集群内成员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上海在建设港El、航空、内陆口 岸物流枢纽的同时,集成和组合多种运输资源,建成以上海为枢纽的国际多式联运网络体系。 1.2物流信息平台的共享性。集群内组织间的正式、非正式交流使各成员更易于掌握信息,矫正信息偏差,提高信息质量,信 息交流也提高了集群内成员对产业内已有知识的了解。避免了产业内知识的重复,从而降低了信息利用的成本,提高了信息利 用效率 上海已经建成全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其中包括基于EDI(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面向长三角地 区的多式联运物流信息平台、面向全国的综合运输物流信息平台、面向圄际口岸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1-3物流业务的一致性 以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看,其上游和海关、商检等部门对接,下游与各类工商企业对接,中途可进行 仓储运输。物流加工等。不管物流企业的规模如何,也不管其侧重于那一方面的业务,地理位置靠近港口,交通设施便利,相 关商业企业集中,将极大地方便物流企业开展业务,降低作业成本。 1.4企业供应链上各“节点”的衔接性。上海有其综合优势的基础,已经形成政策法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现代服务四 大支撑体系,营造多功能、多层次的现代物流框架,使物流产业成为上海极具增值潜力,科技进步速率较快,并与国际物流对 接的先导产业。 1.5物流专业人才的流动性。物流专业人才的短缺制约着物流发展产业的,物流产业集群为人才的流动提供区域外部具有的 优势。首先,上海有其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能吸引物流专业人才的集聚。其次,上海本身物流业的发展,能为众多物流专业人 才提供发展的天地。最后.本身上海的高校也很多,能为上海提供许多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 2上海物流产业集聚程度的分析 2.1 上海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2002年,上海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货物企 业有3 715家,比上年增长6-3%。全市物流产业从业人员41.5l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4.9%。其中,物流主业从业人员 34 25万人,占物流产业从业人员的82.5%,相关物流产业从业人员7.26万人,占17.59%。目前,上海市从事物流服务业的企 业大致分为六种类型:一是传统的运输、仓储、货代等经过改造的物流企业;二是部分企业集团为满足企业自身业务需要而建 立的专门物流企业:i是由企业自产产品的分销、配送需要而建立的物流企业;四是为各类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提供配送服务 的物流企业;五是近几年来新组建的专门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二三方物流企业;六是外资货运公司等物流企业。上海第二方物流随 着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和市场竞争趋势加剧,发展步伐加快。2002年,全市货物代理企业266家,比上年增长4.7%;从业人 收稿日期:2007—03—27 作者简介:李 佩(1983一),女,湖南桃江人,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2005级产业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 向:物流与电子商务。 72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上海物流产业集群的实证研究 员1.28万人,增长6.7%。 上海物流业在近几年中实现了与国民经济的同步增长。2002年上海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70339亿元,比上年增长l1.9%. 高于同期GDP增长率1个百分点。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3%,其中物流主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为 .10%,物流相关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上海物流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63%,比2001年提高1.9个百分点 .2.2上海物流产业集聚度的研究方法。根据集群的特点可以选取两种方法度量物流产业活动的空间联系一,是根据出121导向 的特点可以用区域物流产业与外部区域的输入输出差异关系反映,即,JQ =詈 物流区域聚集系数,e£. 为 地区的物流产值,e ,,£. 为i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巨为全国的物流产值,E为全国的国内总产值;二是根据专业化的特点可以通过衡量区域内物流产 / 业就业比例的差额的绝对值来度量地区的物流产业聚集程度,即,JQ = 为物流区域聚集系数,e 为 地区的物流产业雇员 e,i/B 数,e为 地区所有产业雇员数, 为全国的物流产业雇员数,E全国所有产业雇员数。如果该系数大于1,表明该地区物流产 业规模较大而且专业化较强,大于全国平均水平。 2.3基于LQ 系数的物流产业集聚的实证分析。根据LQ.系数,本文选取了上海市2000--2004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三 类,J 系数,分别是,J Qf(代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所有就业人员),LQ (代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技术人员)和,J (代表交通运输、仓储和 表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LQ系数 LQf 2003 2004 5I28 5.03 ,J 1.82 2.16 ,J 0.75 0.75 邮政行业人均产值),见表1。本文以LQ 系数为主要判断依据,同时参考LQ 、 ,J 系数和上海物流产业增长率数据来识别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现 有和新兴的物流产业集聚现象。 从计算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LQ,系数大于1说明该地区物流产业集聚程度高于全国水平(假设产业物流在全国分 布是均匀的,这一点与物流产业是基础性产业和物流的共生性理论相符),已经出现了物流产业集聚的现象。系数越大.则表 明物流产业在该地区集聚程度越高。根据2003、2004年上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行业的,Jp,系数可以看出,上海已经形成 了物流产业的高集聚现象。第二,根据LQ,系数的条件,LQ,系数不能识别新兴的产业集群,新兴的产业集群可通过物流产业 产值的增长趋势和,JQ 、,JQ 系数及该地区在我国总体经济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加以定性的分析,最后经专家综合判断得出。可 以看出上海的物流产业集群并不是出于新兴的状态.已经有一定的发展 根据LQ 系数设计原理和我国交通布局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物流产业集聚区都拥有发达的路网和大规模的物流节 点,同时至少是消费、工业生产和能源与原材料生产聚集地及重要出口港等两个以上聚集地的集合。物流产业高集聚地区的上 海,如表2所示。上海市依托主导产业的集聚、城市高消费及交通枢纽与进出口港口形成的物流产业集聚,近几年来.随着总 体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健康成长 表2 2005年上海物流产业相关数据 货物运输量 数量 占全国的比重 进出口商品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港口货物吞吐量 1 863.6亿美元 13、1 重点工业产值 9 993亿元 5.5 68 739.8万吨 3.7 2 972.99亿元 4-4 4.43万吨 9 3结束语 现代物流业具有生产服务业的性质,必须拥有坚实的产业基础。服务业集聚的终极目标是为形成各类产业集聚打下基础和 创造条件,现代物流业尤其如此。因此,一个地区建设物流园区必然要以服务该地区已经形成产业特色并且成为该地区经济支 柱的产业。以上海市为例,电子、汽车、石化、钢铁、能源为五大重点产业,在建设物流园区时必须以此为依托推出以空港、 海港、公路物流和钢铁物流为主的现代物流集聚区项目。 上海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必须把握以下几方面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1)规划先行,整体布局。与城 市整体规划和商业服务业规划相协调.充分考虑城市建设、交通、居住、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等因素,科学规划,合理 布局,整体推进。(2)政府推动,市场运作。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政府主要通过规划布局、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财政支 持等形式,支持生产性服务业知名企业的区域性集聚;实施过程中主要依靠市场机制,鼓励多种所有制企业投资建设,运用市 场机制的功能配置资源。 (3)以区为主,积极推进。建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要充分发挥各区政府在规划、建设和管理等 方面的主导作用,根据各区实际情况,确定区域的功能定位和行业重点,积极务实,有序推进。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在功能规 划、标准规范等方面加强协调指导,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参考文献: 【1】朱新民,林敏晖.物流采购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 李严锋,杨琦.产业物流与供应链——理论、应用、个案[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3】刘志强,宋炳良.港口与产业集群[J1.上海海事大学学报,2004,25(4):22—26. 14】杨春河,张文杰,邱潇潇.中国区域性物流集聚实证研究lJ】.物流技术,2006(7):1—3. 。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