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先于城镇,是人类聚落的起点。长期以来,它一直是人类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的体现。它通过建筑、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其朴素、简洁的造型,因地制宜、生动活泼的布局,为人类展示了人工与自然、建筑与风景、经塑造与原初元素之间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乡村较城市而言,更是人类灵魂的庇护所,在那里人与自然之间亲和友善的交往,人与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突、患难相恤”的情谊,人与万物本源的接近,使乡村在许多人头脑中是祥和宁静,充满人情温馨的乐土。
然而,在当今社会,农业科技的进步、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伴随着城市化的道路扩展到农村的广大腹地,现代化所到之处,占老淳朴的田园景色,“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以及传统的乡村社会结构都被破坏无遗,凋敝的乡村成为城市工业化的牺牲品。大量的侵犯土地、人口外流、生态环境的恶化已经威胁到乡村的生命力。
楠溪江地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永嘉县内,其间散布着很多中国传统村落和民居。与其他地区不同,楠溪江古村落的肌理不是以方格网为基础的,它顺应自然,依山就势,独具特色。楠溪江流域灿若繁星的古村落,与其连绵不绝的山Ji}和不断更迭的交通,有着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然而,随着人们对住房要求的不断提高,许多地区与建筑文脉大相径庭的房屋出现在古村落中,严重影响了村落的景观。 2楠溪江流域古村落的特点
楠溪江古村落是我国历史遗产的一部分,闻名遐迩,享誉全国,成为楠溪江重要的旅游资源。楠溪江古村落作为一个群落,反映了一个地域的历史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对这个群落中的每一个古村实施保护十分必要,这对挖掘和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当今我国两个文明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1宗族文化突出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社会,“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中4 }1占代村落,主要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宗族制为基础n形成的,因此许多村落从起源到布局,均表现出较强的宗族性,楠溪江古村落也不例外。各村都以一个宗族聚居而成为·个相对封闭的社会单几,般是一村一姓或姓多村如苍坡、方巷为李姓聚居之地,芙蓉、坦下为陈姓聚居之地,花坦、廊下为朱姓,蓬溪、鹤阳为谢姓,茗番、豫章为胡姓等等同时每个宗族各有其自身严格的宗法,有祠堂等礼仪建筑,各姓还按天干地支每隔若干年份重修宗谱。 2.2选址布局巧妙
占村落在干流的卜游、‘},游、各个支流,适应于各自不同的立地环境而巧妙布局,t二要表现为山地型、盆地型、临水型等几种类型。山地型是指地处山区、用地狭窄、地形变化复杂的村落,这些村落i:要在楠溪U:卜游地区。山地型村落布局般都依lh就势、下循规蹈矩,形成的村落步移景异,画意盎然。典型的如黄南乡的林坑村。盆地型指地处中游河谷盆地和平原,地形相对开阔、平坦,周围大片田园和山水环抱,文化和经济ill对比较发达和先进的村落,这些村落布局遵循一定的风水学说,采用文笔峰、腰带水等空问意想。盆地型村落一般格Gu完整,常有寨墙、寨门、整齐的街巷系统等,规模发展也比较人。典型的如岩头、芙蓉、苍坡、枫林等村‘临水r}}}则是指位i:临河地段、背山面水的村落一般由于用地条件有限,村落因山就水,整体形态自由,朝向不拘格为i涉水交通的方便,有旋步从对岸通往村门,桥边、何边有洗衣、休息的场所,生活气息浓厚。典型的如蓬溪、鹤阳 2.3公共设施齐备
古村落中寨门、寨墙、街巷、旋步、池塘、排水设施等各类基础设施完善,可以分为防护设施、’}几r舌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类型。寨门和寨墙是村落的防护设施,寨墙高仅!}2m,四方有门,高等级的寨门有-.1}T:}的,ft-.门,低等级的门则简单到只有一个豁日L许多村落都有·条卜街,作为街巷系统的主要交通和生活轴线,l片街布置牌坊、重要的公共建筑和
豪门大宅等,铺地考究。旋步是楠溪江流域涉水渡河的主要设施,比桥更常见,具有防洪和美观的双重功效,同时作为堰坝蓄水以供灌溉之用。池塘在很多村落中心都有,既有储水灌溉、防火防灾的作用,在很多村落还被赋予文化和景观的涵义,表达了规划布局中的风水理念。村寨道路两侧和寨墙外围,一般都有完善的排水系统,把村内的污水排出。 2.4民居风格朴素
中国古代民居,既讲究外形上的艺术效果,又注重内部空间的合理组合。楠溪江古村落朴素而美观,房屋的体型自由,不受程式的束缚,同时高低错落,虚实相映,显得活泼而统一。房屋的位置,或山麓,或水边,家家门日都有一幅天然的画。所用的建筑材料是未经斧凿的原木和蛮石,随弯就曲,绝少雕琢,使住宅与周围的山川草木天然和谐。由于巧妙利用了原木、原石的本色和形式,使房屋显得浑然天成,给人以“清水出芙蓉”的感觉。 2.5建筑历史悠久
古村落的识别标志,首先是她的历史建筑。一个古村落,一条古街道,一栋古民居,代表着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向人们述说着曾经发生在它身上的历史和所反映的文化。
丽水街300m的长廊90多家店铺,俨然是现代商业步行街的雏形,揭示了元代时期商人集聚的热闹场面;枫林浦亭街的惠日寺,始建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由此可以见证旧时枫林佛教的兴盛;芙蓉村的车门,表达的是芙蓉村民的节气和追求;方巷村的“送弟阁”和苍坡村的“望兄亭”,向人们诉说着兄弟间的感情深笃,相互尊重。 2.6生态景观宜人
古村落从形成之初就注重选择一种良好的“人居环境”,这种人居环境除了通常的良田美宅外,还与周围地势山林等物质构成要素有关。中国居北半球,为了采光和防御冬季寒冷的偏北风,房屋多向南而建;为了耕作和取水,房屋多建在河之北岸,且北有靠山,即建在南向的缓坡地上。缓坡阶地上的村落排布呈现阶梯状,从山坡往下看,村落错落有秩,构成良好的俯视景观,同时也构成理想的生态景观。
楠溪江古村落规模均非鸿篇巨制,大多为小巧玲珑,清新可人,构件也如吟诗作词一般.开合自然,起承转合灵动自如。居所都是低围墙、敞开式庭院,站在家里抬头就能看到村外的蓝天碧水、青山绿畦。正如《后汉书.仲长统传》记述:“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地环匝,场圃筑前,果园树后。” 2.7风情习俗独特
古村落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婚嫁、节庆、祭典、特产、风物、传说、戏曲、〔艺、宗族关系等习俗。每隔一定时间要修族谱,这是宗族传统文化延续的必要程序,是当地居民生活的特有内容。楠溪江流域曾经盛行并被推演到极致的永昆已经被列入世界无形文化遗产。此外还形成了许多本地特有的手工业、饮食加_〔业等,比如麦饼、田鱼等作为传统饮食产品备受好评,地方特色浓郁的婚俗表演也成为民俗风情体验的重要内容〔. 3楠溪江流域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3.1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缺乏专业规划管理,新的建设正在逐步破坏传统风貌
改革开放以来,旧有的居住环境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新的生活方式的需要。于是,村门出现了一批改建、翻建、新建的房屋。新材料和新风格的出现,破坏r古村落和谐宁谧的氛围。尽管管理部门意识到保护占村落的重要性,但由于没有专业规划控制,势必产生新建筑与旧建筑相对立、新村包围旧村的后果,使传统古村落的风貌难以延续。 3.1.2大多老屋年久失修,维护与发展处于两难的境地
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因素,部分老屋已经损毁、老化,有的甚至已经倒塌。由于村民更热衷于建造宽敞明亮的新房而不屑于对老屋进行修补,老屋便被废弃、闲置或挪用,以致于不少具有百年历史的老屋成为牛棚羊圈,加速了老屋的老化或毁坏。大部分村落保留的古建筑
数量都不到原来的一半,有些已经仅仅是零星点缀,如芙蓉村的芙蓉书院、岩头村的水享祠已倒塌。
3.1.3缺乏必要的基础设施,村内环境质量差
古村落内基本上没有统一的排污系统,厕所多是在院落外空地上随意建造;由于村内养牛、养鸡的农户较多,许多牛棚鸡圈也是见缝插针地乱搭乱建;村内绿化i_要为各户院落内的自发绿化,没有系统地规划;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脏、乱、差的现象严重,难以满足现代’I}.活‘。旅游发展的需求,
3.1.4外部文化的进人,易使传统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发生变化
楠溪江古村落居民,几百年来一直生活在安定、祥和的氛围之中。勤劳、热情、淳朴、憨厚是村民的美德。但是,随着村民的外出和外部文化的进人,几百年延续下来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难免会被改变。这样以来,古村落的历史价值和旅游价值都会大打折扣。淳朴的民风、民俗及地方文化能否得以延续,值得警惕。
总而言之,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两方面:保护和发展。两者既为前提,又互为保障。 3.2保护原则
3.2.1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
不能因一时的经济发展需要而牺牲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产,村落的规划和建筑要以原有格局的保护为根本,以原有格局的永续利用为前提,以必要的补充和调整为后续手段。 3.2.2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以保护带动发展,以发展促进保护。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水平。 3.2.3对古村落环境格局进行整体保护
以整个村落或历史文化街区为基础进行整体保护,延续原有的整体格局,保护传统风貌。 3.2.4突出重点和地方特色
保护以及规划建设要与地方风格相协调,延续地方特色。实施上要分清主次和先后,抓住重点集中人力财力物力进行保护、寻求突破。 3.3保护措施
3.3.1综合评价古村落,明确村落特点、性质、功能和定位
古村落按照其历史、特点、现状、等级进行合理定位,定位应与村落的价值、文脉相符合。按照古村落综合评定指标将古村落划分等级,实施分级保护。质量高,保存完好的古村落进行重点保护,实施严格的保护措施。 岩头、枫林:作为风景区内规模最大的中心城镇,应加强景观整治,完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成为古村落保护的窗口和旅游发展的门户。
芙蓉、苍坡:是楠溪江中游古村落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应恢复传统风貌,加强保护和开发,积极申报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
蓬溪、棣头、花坦、溪口、屿北:楠溪江中上游谷地古村落的重要代表,各具特色,是未来村落旅游发展的重要目的地。
黄南、林坑:上游山地古村落的代表,北部古村落旅游的门户。
3.3.2划定村落保护区和历史保护街区,明确规划保护范围,实行分级保护。 3.3.2.1保护分区
村落风貌保护核心区:村落内部的建筑、街巷、寨墙、牌坊等构成的古村落区域,是占村落保护的核心区域,是体现历史文化环境和传统风貌特色所必须严格控制和保护的范围〕在此区域的古民居等必须严格保护,井控制所有建筑的高度、体量和色彩,要求必须控制在2层以内,必须与传统建筑的色彩协调,铺地’J街道小品(如标牌、路灯等)应体现传统的风貌特色
外围环境保护协调区:占村落及其周围的山峰、河流、田园的整体环境。是由视线所及范I l=1的币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传统建筑物、街道和山体、水体等人文及I\"1然要素所共同组成的占村落外围区域在没有特殊环境标志物的情况下,设为村落核心区外围200 n,的范围
新居住区:随着区域城市化的发展,需要建设新村以疏解古村落的压力。现状较为偏僻、交通不便、生产生活条件不佳、古村落风貌已经不够完榷、人C1规模较小、靠近重要景点的村落可以考虑山政府创造条件迁往城镇,或另选新址建设新村。在保护和拧制范f}}l内新建建筑必须严格遵循保护要求,进行视线分析和空间景观分析,论证审查后才能进行建设。新房建设要有统一的规划,Y }:意’j环境的协调,建筑形式可以充分借鉴传统建筑的格局和风格特点,古今结合,塑造延续楠溪i1_特色的新风格 3.3.2.1空间格局
对村落核心区的空间格局和建筑风貌要进行裕体保护,要求体现和保留原有的规划意图和规划布局,保护街巷、水网、防御系统,保护村落}i而和特色景观、确定历史保护街区,历史街区内的街巷建筑),ij保持原有的风貌和空间尺度、主要包括:
重要历史街区:芙蓉村的关蓉池一如意街,岩头的丽水街一塔湖庙,苍坡村的东西池一f_济庙,川下的寨墙线,枫林的圣旨门街一圣旨门湖,棣头的卧龙岗周边,花坦的东西主街,蓬溪的状Ji:街沿线.溪I1的莲池至溪I-I“院等.
水系:岩头水系工程、枫林沟渠网、西岸L}琶片等 寨墙:芙蓉、苍坡、坦卜、屿北等的寨墙.
村落立面:岩头丽水湖、塔湖庙、关蓉卒、苍坡东西池、仁济庙、块头卧龙岗、枫林圣污门湖、溪日莲池、渠日莲池、蓬溪康乐亭等。
风水环境与视廊:笑蓉峰的借景、蓬溪周边山水环境等。
3.3.3提高古建筑维修保护和改造利用技术,保持地方风格和传统风貌
对不同价值和现状的保护建筑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包括保留、修缮、整治、重建。对位于保护地段内的与历史风貌有冲突的建筑物要坚决予以拆除。
遵循当地古建筑的基本形式,采用朴素自然的风格,使用当地的蛮石和原木,如需使用现代材料,则要求尽量不要外露;细部构件的修缮尽量使用原有构件,做到原汁原味、修旧如旧;建筑整体尺度适中,亲切宜人,不宜贪求高大。 3.3.4保护传统的生活方式。
传统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特色,而特色是发展的动力之一,特色消失了,动力便会消失。
楠溪江的民俗,由于交通不便、地理区位比较偏远等原因,得以相对完整地保留下来。当地居民的纯朴、好客的品质,充分而巧妙地利用有限的自然环境条件营造适宜的生存环境的智慧和勇气,都可以在与当地居民的日常接触中得到深刻的领会。对于他们生存方式的参与与品位,对游客具有很强的教育和启迪作用。民俗体验主要安排在各个古村落进行,要求当地居民除了提供清洁、安全的家庭旅馆床位,还要为游客提供参与农事活动及相关辅导训练的活动,并在不影响当地村落整体格局、景观的情况下建设几处展示本地文化民俗的展览场馆或者实践场地,从而把楠溪江变成一个中国传统农村文化体验和学习的基地。 3.3.5建立、健全保护制度。
仅仅依靠少数人的苦心经营是无法满足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要求的,必须推行保护的社会化和市场化,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公共参与体系、监督体系和资金保障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政府、地方和个人的保护意识,下放部分经营权,调动多方力量支持古村落的发展。 3.4发展策划
完整的古村落风貌,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及丰富的自然风光,为楠溪江旅游开发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楠溪江古村落的资源特色,可以确定其发展方向为“以文化带动旅游,以
旅游促进发展”,走文化旅游的发展路线。旅游开发不仅是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旅游业所特有的先导性和强劲性的产业带动力,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是解决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资金问题的最佳途径。 3.4.1旅游发展目标
保护楠溪江旅游资源的远真性和完整性,对山水风景、生态风景、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培育和恢复,实现风景、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达到游览方式的高层次、高品位,组造自然风景环境优美、历史人文特色突出、服务设施布局均衡、游览线路组织合理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争取古村落群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4.2旅游项目策划
联系上下游、主流和支流的各个古村落,形成古村落民俗体验游,各自展现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时不失楠溪江古村落文化的整体性。宗祠体验宗族文化,路亭体验民俗民风,汀步体验渡江涉险之感,书院体验耕作之雅。比较典型的大型村落的书院、祠堂稍加修缮,可以开辟成古村落文化展览馆,用以展示村落发展历史,介绍当地的风土人情。仿效“岭仁人家”自主经营开发旅游建设民营茶肆的成功模式,通过居民参与的方式为游客提供歇脚和品位“农家乐”的利民设施。 4结语
在经济蓬勃发展,现代化建设如火如茶展开的市场经济热浪中,如何使静静守候着中华民族历史的占村落,既绽放其迷人魅力而又不迷失方向,关键在于观念和管理,而观念和管理的实现则又依托于管理制度与保护机制的构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