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众生:认识,您是宋老师。
师:在马路上能认识老师吗?(生点头)那么你们是怎么从这么多人之中认出老师的? 生:因为我看过您,您和别人长的不一样,我记住了您的样子。
师:对,因为你们平时观察过老师,并记住了我外貌特点所以不会认错了。我们平时观察周围的事物,最重要的是抓特点。你们会抓特点观察事物吗?(生点头)我来来试试你们的眼力。老师带来一幅画,猜猜是什么季节,看谁最先抢先说出来。(师出示一幅描绘春天的图画) 众生:(抢答)春天。
师:好眼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这幅画上画了刚刚发芽的柳树,所以我看出是春天。
生:另外,画上还有正盛开的桃花,草是谈绿色的,通过这些特点我们也看出是春天。
师:观察事物一方面要抓特点。另外还好要按一定顺序观察,这样才能看得细,品出其中美的神韵。这回同学们在仔细地按照一定顺序看一看,品品画中的美景。 (生观察讨论)
师:你看到了什么?按你刚才看的顺序说一说。
生:春天到了,庄稼长出了小芽,小草变绿了,小溪里的水哗哗地流着。柳树的枝条变绿了,桃树的枝头开满了红色的小花。蓝天上飘着雪白的云朵。
生:春天来了!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地更美了。桃花红了,柳树绿了;清清的河水泛起了波纹;小草也探出了绿色的头,田野里的庄稼发出了嫩芽,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师:你们看得真细,说得也好。同学们会观察欣赏美的事物,那么怎样把你感受的美与别人共享,也就是表达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这幅图学习一篇课文。 (师板书小燕子)
师:看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发现或疑惑?
生:我们今天看图学文是“燕子”可老师拿的画中没有燕子。 生;我也有同样的疑问,画上没有燕子,燕子到底什么样? 生:看了课题和图画我在想春天和燕子有什么关系? 生:春天这么美,作者是怎样写的? (生质疑,教师归纳板书)
师:老师给同学们拿来的是一幅未完成的画。老师觉得燕子太可爱、太有灵性了,怎么也画不好,一会你们参照课文内容和提供的图片帮老师画只小燕子好吗?我选几只最漂亮的帖在画上。 众生:(兴奋地)好!
师:刚才老师把同学们的想法归纳成四个问题,我们把要解决的问题排排序。 (生议论教师在提出问题上标上序号)
师:问题出来了,大家读课文先自己试着解决好吗?如果你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可以小组讨论,如果小组都不明白可以派代表写在黑板上,请其他小组同学帮助解决。 (生小组自学、讨论、质疑) ……
师:最漂亮的小燕子我们选出来了,可是他们应该在画中哪呢?按照书中的语句给他们找位置。 (生读书中语句,老师帖画:天空中、稻田上、柳树下、湖面上、电线上) 师:现在看看这幅画完美吗?
生:老师,我觉得现在这幅画是完整的的画了。
师:画是美的,可我觉得他是一幅没有生命的画,而文章写的是活生生的小燕子,我们也让画动起来好吗? 生:(兴奋地)我们来扮演燕子让他们动起来,我先扮演一只。 师:(示范)我是一只成熟勇敢、骄傲的老燕子。我渴望自由,我向往蓝天和白云,看我的翅膀用力一拍,身子轻轻一斜,便飞得无影无踪。你们能学着老燕子的样子,也能表演一下吗?自己先试一试。
生:我是一只聪明活泼的小燕子。看,我一会儿掠过天空,一会儿飞过稻田,一会儿轻轻擦过湖面,观赏湖中嬉戏的小鱼。 生:我是一只漂亮的小燕子。看我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一样的尾巴多么讨人喜欢。我有时飞累了便落在电线上梳梳羽毛,理理头发。 2古诗两首
师:同学们好,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百花盛开,万紫千红,从古到今,有数不清的诗人曾写过赞美春天的诗篇,还记得我
们学过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
生1:一年级时我们学过《春晓》 生2:二年级时我们还学过《村居》
师:描写春天的古诗还有很多,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位诗人所写的描绘春天的古诗。下面就请看第一首古诗《咏柳》(多媒体出
示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题目中就出现了一个生字“咏”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1:就是歌颂的意思。
生2:我们曾经学过一首骆宾王的《咏鹅》我想咏柳的意思是就歌颂春天的柳树吧。
师:你们说得都很对,咏柳就歌颂春天的柳树。那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呢?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师读古诗。
师:在刚才的这首古诗当中,一共出现了五个生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来读一读,认一认吧。 生自读生字。
师:好,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生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把它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下面请文文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1读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古诗读一读吧。 生齐读古诗。
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读懂诗句的意思?
生1:老师,我发现古诗下面有注解。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来读懂诗句。 师:这个办法不错,还有别的吗?
生2: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再联系上下文把它读懂。 生3:还能结合课文插图来读懂诗句。
师:这些方法都不错,请同学们试着用这些方法来读懂这些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赞美春天的柳树的。 生自学古诗。
师:你从这首诗的哪些地方体会到了春天柳树的美?
生3:我从绿丝绦看出,注解上说绦是带子的意思,作者把柳条比作了绿色的带子,很美。生4:我从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还有课文的插图可以看出作者是在赞美柳树。意思是一棵高高的柳树,垂下绿绿的叶子,好像是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柳条好像是绿色的柳条垂下来。 师:你理解得真好,还有补充吗?
生4:我觉得这两句话中,把新长出的绿叶比作碧玉,把千万条柳条比作丝带,写得特别美。 师:这两行诗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下面我们就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诗人对柳树的赞美之情。 师:读得真好,谁再来读读第三第四行诗句的意思
生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意思是是谁的巧手裁剪出这些细细的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 生5:我觉得这句话把春风当成了人,它会裁剪柳叶。
师:这两行诗写得很有意思,就像是作者自问自答。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 师:大家都自学得很认真,诗的大致意思就都清楚了,在刚才的学习中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生1:在这首诗的第二行中有表示数量的词“万条”那么万条是不是就代表一万条柳枝呢? 生2:我认为“万条”表示的是有很多条,看上去满目都是,数也数不清。
师:你说得很对,万条就是形容柳枝有很多条,在古诗中,有许多数量词并不表示确切的数量。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
生2:我们学过《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话中的三千尺是形容瀑布很长。
师:很好,诗人贺知章用生动的语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早春图。能说说你眼里的这幅早春图是怎样的吗? 生4:这看到岸边一排排柳树,萌发出新的绿叶。就像一条条绿色的带子,垂挂下来。
生5:我眼中的这幅画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柳树把自己打扮得特别美丽。告诉人们,春天来了。 师:是啊,多美的画面。
生6:我觉得这幅画面上还应该有春风姑娘,她在天空中微笑着,把绿色泼洒给大地。二月春风,万条柳枝,组成了一幅这样美丽的早春图,让我们带着对春天,柳树的赞美之情再来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
师: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生自背古诗。
师:让我们一起看着这幅画面来背一背《咏柳》 生齐背古诗。
师:刚才我们学习唐朝人贺知章的《咏柳》,下面我们再跟随着南宋诗人朱熹来到位于山东省的四水河边去感受春日的美景,请同学们一起读一下课题 生齐读课题:《春日》
师: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一下这首诗,把它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能把这首诗读正确吗? 生1读古诗。 师:读得不错
生2:我想提醒大家,第一行中的滨是前鼻音,请大家跟我读。 师:你提醒得真好,下面请女生学来读一读这首诗。 女生齐读古诗。
师:男同学,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吧。 男生齐读古诗。
师:朱熹在这首诗中描绘的春日的景色又是怎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先自个儿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自读古诗
师:请说说还有没有不理解的地方。 生1:我不明白第一句中寻芳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帮助他
生2:寻芳是寻找美好的景色,第一行的意思是: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边去踏青,寻找着春天的足迹。 师:你说得很对,寻芳就是寻找美景的意思,而胜日指的是好日子,在诗句中,胜日到底指的是怎样的好日子呢? 生3:我想,一定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生4:我想,这一天不光天气好,而且春天的气息已经很浓郁了。 师:那么一二两行诗连起来又是什么意思呢?
生4:这两行诗的意思是说,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作者到泗水河边去踏青,寻找着春天的足迹。无限春光一下子映入他的眼睛。
齐读后两句诗 师:那还有没有不太明白的地方呢?
生5:从课文下面的注释中我明白了“等闲”就是随意,但是这行诗的意思我还是不太明白, 师:这行诗确实比较难懂,谁来试试说说,
生6:我觉得这句诗的意思就是随意的就能认识东风。
生7:我是联系万紫千红来理解的,因为春天总是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明媚的景色,所以人们就能很方便地找到春风。 师:原来等闲还可以理解为很方便的意思,你能够联系上下诗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生8:老师我知道万紫千红是一个成语,形容百花齐放,色彩鲜艳,
生9:我从这句话中知道了诗人原来打算寻找春天的美景的,但是他发现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色,很随意的就能捕捉到春风的声音,所以说“等闲识得……总是春。”
师:理解得真好,看到了无限美好的春光,作者是心情也变得舒畅,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 生齐读古诗。
师:这一个脍炙人口的佳句,请你和同桌相互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同桌相互说诗的意思。
师:男同学们,你们能连到起读一读这首诗吗? 男生齐读古诗。
师:谁来评价一下男同学到底读得怎么样?
生1:我觉得我们在读第后一行的时候,可以强调总是这个词。 师:说得没错。
生2:我觉得男同学还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师:那你愿意来试一试吗? 生2读古诗。
师:读得真好,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读出诗人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感情来。 生齐读古诗。
师:这么优美的诗句,想不想把它背下来。 生试着背古诗。 生1背古诗,
师:同学们,让我们也来一起有感情地背一背这首诗吧。 生齐背古诗 师:《咏柳》和《春日》都是描写春天的古诗,那有没有写得不一样的地方呢? 生1:我觉得描写的景色不同,《咏柳》主要写的是春天的柳树,而《春日》是写泗水河边春天的景色。 师:你说得没错。
生2:我认为这两首诗虽然都是描写春天的,但是时间不同,《咏柳》写的是早春时节,柳树才刚抽出了芽,二月春风吹拂着它。《春日》写的是春暖花开的时候,所以才有万紫千红的景象。 师:是啊,同样是描写春天,《咏柳》写的是早春二月,而《春日》则是春意正浓的时候,所以诗人看到的景象也就不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七个生字,请你仔细地观察这几个字,看一看哪里有没有需要提醒一下大家的地方。 师:我们在写字的时候,要记住它的意思,然后再确定它的字形。还有什么字需要提醒一下大家注意。 师范写“碧”字
师:请同学们一起在作业本上把这几个字抄写两遍。 生写生字。
师:诗人用他的笔描写了美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再赞美一下春天吧。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把这两首古诗连在一起背一背。 生齐背古诗。
师:同学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同学们再见。
3荷花
生:课前唱歌
师:多美妙的歌声!相信你们的读书声也一定很好听,让我们在今天的课堂上尽情的畅读!课前同学们积累了描写荷花的古诗吗?谁来背一背?
生1:背白居易的《池上》。
生2:背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生3:背《江南》(汉乐府)
师:还有我们学过的一首诗----- 生:《小池》
师:一起来背背。(学生齐背)
师:从古至今,荷花就是文人描写、喜爱的对象。赞美荷花的诗篇数不胜数。人们之所以喜爱荷花不仅是因为荷花的美丽与清香,还因为它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的品质。你们想看看这样的荷花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
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来,勇敢的站起来说出你的发现和感受! 生:我觉得荷花非常的美丽。
生:我发现了荷花的生长过程,荷花先是一个花骨朵,然后长出两三片花瓣,最后全展开了。(边说边用手做动作) 生:我看到了荷叶挨挨挤挤的。
生:我看到了荷叶上有水珠,就像晶莹剔透的珍珠一样,非常美丽!
生:我看到了有的荷花还是花骨朵,有的已经完全绽开了,绽开的荷花里面有嫩黄色的小莲蓬(f?ng) 生:(齐说)小莲蓬(p?ng) 师:(对刚才那位同学)你再把这个词读一读。(生读了两遍) 生:我发现了有的荷花饱胀得要破裂似的。(听课老师露出惊讶、赞叹的表情)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所以有这么多美好的发现,著名作家叶圣陶爷爷曾经观察过荷花,并且把他的发现和感受写成了一篇优美的文章,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一课。板书:《荷花》 师: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喜欢,因为课文把荷花写得很美。
师:哪些地方写出了荷花的美呢?请你们自己读课文,把你觉得荷花美的句子画下来。再读一读,读出荷花的美。(学生自读课文,勾画出荷花美的句子,练习朗读)
(师指名朗读,一生读第二自然段,生自评没感情,一点都不美。再请一生读,读得较好,师评价:这是一朵比较美的荷花,还有更美的荷花吗?生继续读第四段,第二段。最后齐读学生认为美的二、三、四自然段。整体效果还是很好的) 师: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荷花呢? 生:因为作者仔细观察,并发挥了想象。
师:那作者是怎样观察和表达的?我们再来读读课文。先读读第二段,边读边体会哪些词句用的特别好!想好了,可以和旁
边的同学互相说说。
(学生读课文,边读边说,有的和旁边的同学议论)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
生:我觉得这一句写得很好,“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因为这句话写出了荷叶的样子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师:作者写得好,你也读得不错!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这句话中荷叶挨挨挤挤的,就写出荷叶多,长得很茂盛,而且还把它当成人来写了。 (师板书:挨挨挤挤)
师:你能从挨挨挤挤这个词中体会到荷叶长得多,长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挨挨挤挤的现象吗? 生:在公共汽车上,人特别多,挨挨挤挤的。 生:在火车上。
生:我们在食堂打饭的时候也是挨挨挤挤的。
生:在广场上,有一次我在广场看到好多的人挨挨挤挤的,原来他们在看打狗。(众人大笑)
师:谢谢你,带给我们一个幽默笑话。同学们挨挨挤挤这个词在这里是形容荷叶长得生机勃勃!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荷叶视图)
生:我觉得这句也写得很好“白荷花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因为……因为…… (学生说不出来,气氛有点紧张)
师:觉得它就是写得好,没有理由,是吗?哦,你喜欢它是不须要理由的! 师:还有觉得这句好的吗?
生:我觉得这句话中的冒字用得好!因为它写出来了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师板书:冒) 师:那荷花是怎样长出来的呢? 生:慢慢的长出来的。
生:不对,应该是很快的长出来,一下子长出来的意思。
生:老师,我们刚才不是说荷叶是挨挨挤挤的吗!所以荷花就在荷叶的之间长出来了! 师:(鼓掌)你说的太棒了!正是因为荷叶挨挨挤挤的,所以白荷花就在荷叶之间冒出来了!你们还可以换上哪些词呢? 生:探出来
生:像小草一样,从泥士中钻出来。
生:荷叶已经在那展示自己的碧绿的衣裳了,荷花也赶紧探出头来张望着这个美丽的世界。(鼓掌) 师:还有觉得好的吗?
生:老师我觉得这句也好: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白里透红的花瓣本来已经很美了,再加上嫩黄色的小莲蓬就更迷人了。 师:老师觉得你正像那迷人的荷花一样。
生:我觉得这句写得很好: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句话写出了花骨朵儿很饱,就像人吃得太饱了,像要爆炸似的。(用手比画了一下肚子,引得老师发笑) 师:那这里是形容花骨朵儿快要----- 生:快要绽放了。
师:同学们用心去品味了,才能有这么多感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生齐读第二段)
师: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同学们荷花池中的白荷花会有哪些不同的姿势呢?就像后面听课的老师一样,有站着的,有坐着的……荷花也会有不同的姿势吧,(学生思考)你看,有的荷花低着头,弯着腰,好像在欣赏自己的美丽。还有哪些姿势?你能用有的……仿佛……说说吗?(课件播放荷花情境图) 生:有的荷花昂着头,挺着胸,像一个哨兵站在那儿一样。 (边说边挺直着自己的腰杆,好像她就是那哨兵一样) 生:有的荷花低着头,好像在欣赏自己倒映在水里的影子。 生:有的荷花躲在荷叶背后,好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 生:有的荷花舒展自己的双臂,好像在晒着温暖的太阳。 ……
师:哇!这么多的姿势,真是千姿百态呀!怪不得作者说,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是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 生:叶对陶
师:再想想,是叶圣陶吗?叶圣陶是来欣赏荷花的,那这一池荷花是哪位画家的作品?(生想了一会,忽然有一个学生低声的说大自然)
师:刚才老师好像已经听到了一个学生说对了,这位画家是谁? 生:大自然(很多学生一齐说)
师: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精神的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的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第三段)
师:老师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你们也像作者一样被荷花陶醉了,你们就像那一朵朵美丽的荷花一样,绽放自己的美丽的笑脸,你们愿意变成一朵荷花吗? 生:愿意!
师: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的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故事。 (师范读第四段的内容,学生闭眼静静地听)
师:可爱的荷花仙子们,睁开眼吧!能说说你们刚才在荷花池中听到了什么吗? 生:我听到了蜻蜓对我说他清早飞行得很快乐!
生:我听到了小鱼在我脚下游过时,对我说他昨夜做了个好梦!
师:那除了听到蜻蜓和小鱼说说,在荷花池中你还听到了哪些悄悄话呢? (生想,一会儿,陆续有几个学生举手)
生:我听到岸上有人说话的声音,他们说:“多美的荷花呀!真想采回家去。”“不能采,荷花是让大家欣赏的!而且它以后还可以结成莲子!”
生:我听到风姑娘说:“哇!多么美丽的荷花呀!让我再让她们跳上一支欢快的舞蹈吧!”于是荷花跟着风姑娘一起翩翩起舞。 生:我听到池中水的说话声:“看!长在我上面的荷花多么美丽呀!” 师:哪位荷花姑娘和这位水先生对话呢?(一女生有点羞怯的站起来)
水先生: 荷花姑娘,你长得可真美,真让我羡慕!我每天在你下面看着你的倒影。怎么也看不够! 荷花姑娘:我能长得这么漂亮,也多亏有了你呀!是你让我每天吸收那么多的营养! 谢谢你了,水先生!(众人露出喜悦的笑容,发出啧啧的赞叹声) ……
师:同学们丰富的想象真是让老师敬佩!看得出来你们对大自然的喜爱。现在你们就用你的声音,你的情感,加上你的动作来表达你对荷花的喜爱,表现你对荷花的喜爱,对大自然的赞美!(学生齐读课文) 师:课后同学们可以学习作者的写法,写一种你喜欢的花卉。 4珍珠泉
师: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珍珠泉》这篇课文,你觉得这篇文章中写得最详细的内容是什么? 生:珍珠泉的特点。
师: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各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泉水的“绿”、“深”、“清”。 生:水泡的“色彩斑斓”。 生:泉池周围的花朵。
生:水泡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
师:作者把珍珠泉的特点写得美丽而有趣。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你看它是多么清、多么绿、多么美呀!我们都被这美妙的景色陶醉了。其实我们家乡、我们祖国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神奇的地方,它们在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描写,以展示给世人。同学们就是发现美景的小作家,大家有信心去观察,去体会,去描绘祖国家乡的景色吗?
二、扩展思路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写泉水时先用一句话——“这是一潭深绿的泉水”概括。接着写泉水“绿”,是怎么写的呢? 生:写了“青苔”长在石头上,而且是一层黑里透绿。 生:还写了蕨草绿得没有一点儿杂色。 生:水绿得像被染过似的。
师:很好,这就是抓住了特点,把珍珠泉水的美丽之一“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作者又是怎样写珍珠泉水另外两个特点“深”、“清”的呢?
生:能看见潭底的青褐色的石头。
生:能看见沉在潭底的沙粒和发黑的树叶。 生:水里没有鱼。
师:我们再看看作者是怎样写出有趣的。 生:冒水泡。
师:冒水泡怎么有趣?
生: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地冒出来。 生:开始很小,越升越高,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生:阳光照在水泡上,水泡美极了。
师:好!同学们回答得很对,大家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把珍珠泉的美丽写出来呢?一是观察细致,二是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我们能不能学学作者这两点呢?
三、合作探讨
师:如果我们来写一篇描绘家乡景色的文章,比如写秋天的农家小院,怎么去写呢? 生:认真观察,抓住特点。 师:抓住什么特点呢。
生:家家都有一大堆一大堆金黄的玉米。 生:成群成群的雪白的大鹅。 生:还有鸡、鸭。
师:说得很好,还有什么? 生:墙上挂着辣椒。
师:别忘了描写时加上一串串、红红的。 生:还有成堆的大白菜。 生:还有大葱、土豆。 生:还有一辫一辫的大蒜。
师:别忘了颜色。现在很多人家都盖了新式砖房,很多家都买了拖拉机,这很重要。生活变化很大,人们在院中劳动时的喜悦也应写出来。
师:同学们对写农家小院中的景物都有了轮廓,别忘了写景的位置和顺序,这一点我们以前讲过,不必细说。 师:同学们有时间、有信心写好我们家乡美丽的农家小院吗? 生:有。 5翠鸟
一:创设情境,触发个性
师:同学们,听--(多媒体课件播放\"百鸟争鸣\"声)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齐答:鸟的叫声。
师:你们都喜欢鸟吗?都喜欢哪些鸟?为什么?
生1:我喜欢鹦鹉,因为它可以模仿人类说话。我家就养了一只,早晨,我总是对妈妈说:\"我上学去了\"。它就学着我的样子,说:\"我上学去了。\"真好玩,妈妈说,这叫\"鹦鹉学舌\"。
生2:我喜欢鸿雁,因为它每到春天就会来到我们身边。它是春的使者。
生3:我喜欢黄鹂,因为它的歌声清脆悦耳。我希望我的歌声能像它一样好听。 生4:我喜欢啄木鸟。因为它可以捉虫子,是森林的医生。 ……
师:是呀,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都喜欢它。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新的朋友--翠鸟,一起叫一叫它的名字,再亲切一点。瞧,这就是翠鸟(多媒体课件出示\"翠鸟\"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翠鸟。 生1:翠鸟有一双红色的小爪子。 生2:翠鸟的羽毛很漂亮。
生3:翠鸟的眼睛非常透亮,嘴巴又尖又长。 ……
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从你们专注的目光里,老师感觉到你一定很喜欢翠鸟。你还想更多的了解翠鸟吗?那么就拿出那篇介绍翠鸟的文章读一读吧。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形成一种内在动力,推动人们去探求知识。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中」 二:读文作画,张扬个性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读完了课文,你对翠鸟又有了哪些了解呢? 生1:我读懂了翠鸟的羽毛非常鲜艳。它长得小巧玲珑。 生2:我知道了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生3: 翠鸟很会捉鱼,眼很尖,小鱼是逃不过它的眼睛的。 生4: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师:看来,同学们通过读书,已经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给我们描述了翠鸟的外表、活动以及生活习性。你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
生1:喜欢它漂亮的羽毛,还有透亮灵活的眼睛。 生2:我喜欢它捉小鱼很机灵。
「以上通过谈了解,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一句\"同学们喜欢翠鸟吗?你最喜欢它的什么?_\"又掀起了一个小高潮,将学生推向\"深入研究\"的学习热情之中」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最擅长的方式,选择你最喜欢的内容,进一步深入地学习课文,看谁收获大。谁喜欢翠鸟外形部分?愿意来亲手画一画翠鸟吗?好,请同桌或小组合作,画一只课文中描写的翠鸟。喜欢翠鸟捉小鱼部分的同学请站起来,老师也很喜欢读这一部分内容,我已经练习读了七八遍了,觉得能够读出翠鸟捉小鱼的情景了。你想和老师比比吗?好,你们赶快练习,可以找自己的小伙伴切磋一下,看能不能比过老师。有没有两部分都喜欢的?有。爱学习的孩子总是这样。你们学习完一部分,可以学习另一部分。好,大家开始吧。
(学生自由分组学习,教师与学生一起探讨。)
「这里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阶段,教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去学习喜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是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
师:刚才同学们学习很投入,读书很认真。我们来交流一下,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你们画的翠鸟?大家看他们画得好不好,与课文内容是否相符。(实物投影一个小组送来的画)
生评:头部羽毛是橄榄色,还应该有花纹,课文中讲\"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嘴画得可以,又尖又长。 师:还有哪几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画,并给大家介绍一下。 ……
「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同时,具体述说了翠鸟的外形。其它学生评价作品的同时,也须依书靠本地落实到每句每词,这就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师:真了不起,能根据自己的感悟想象画出美的图画来,这说明你读懂了课文。老师也画了一只翠鸟(多媒体课件展示),可是忘记了涂色,大家能不能看着提示,来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呢?自己练习说一说。 (学生练习)师:请到前面操作并给大家介绍一下翠鸟的外形? (一生介绍)
「此处课件的展示,是分解了写作顺序。学生越是兴致盎然,越是聚精会神,越是与作者的观察顺序写作同步,很好地领悟到作者的表达方法。\"看着提示,介绍翠鸟的样子,练习说一说\"正是让学生脱离课本的背诵,这比干巴巴地要求学生放下课本看谁能背诵下来巧妙得多」 三:评读感悟,凸显个性
师:翠鸟又漂亮又机灵,还擅长捉鱼。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同学我们一起来比比吧。 (学生热情高涨,师生互读。)
师:我们比赛完了,各位小评委,评一评吧。
生1:我觉得xx 同学把\"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一下子飞远了\"读得快一些,很到位,说明了翠鸟捉鱼的速度很迅速。 生2:我觉得xx 同学应把\"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读得再慢一些。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翠鸟捉鱼的速度快。 生3:老师,我觉得您读得比较好,因为你把\"悄悄地\"读得又慢又轻,表现了小鱼游到水面上来很警惕的情景。 生4:老师,我觉得你有一些地方读得还不如我好,我读一遍好吗? ……
师:是呀。同学们的朗读水平真是太高了,我觉得一些同学的朗读已经超过老师了。我会向你们学习的。这么可爱的翠鸟,你们不想把它的形象永远地留在脑海中吗?那就试着背背吧! (学生练习背诵,并指名背诵。)
「以师生竟争的形式,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调动学生课内外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后续学习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师: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学到这儿,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翠鸟这么可爱,我真想捉一只来饲养。 师:是呀,老师也有这种想法。可是能捉吗? 生齐答:不能。 师:为什么?
生1: 翠鸟太可爱了,应该保护它。
生2: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很难捉到。
生3:翠鸟应该生活在大自然里,不能捕捉,如果捉了也活不久,会害了它。 生4: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不能捉。 ……
师:你们真是了不起。正是有了它们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如此的丰富多彩。其实,翠鸟在全世界有60多种,我们今天所
认识的只是其中的一种。就让这可爱的小生灵在大自然中快乐、自由地生活着吧!(多媒体课件播放:各种各样的翠鸟)
「这一环节的设计,文道结合,渗透了生态环保教育,从而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放飞个性
师:同学们,这节课大家凭着自己的力量,读懂了课文,你一定有不少的收获或疑问,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收获或疑问给自己布置一道家庭作业题。
生1:现在,鸟儿的家都被淘气的小朋友捣坏了,我要为鸟儿造几个窝,让鸟儿都有一个舒适、温暖的家! 生2:我准备做一期关于\"我喜欢的鸟\"的手抄报。让大家都来认识鸟。 生3:我回去将继续在电脑上查阅有关翠鸟的资料,进一步了解翠鸟。 生4:我想向全市的小朋友发出倡议:爱护鸟吧,它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
师:是呀,\"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其实,课外还有更大的学习语文的空间。希望你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或疑问,继续探索,继续研究,老师将永远做你们学习上的朋友!
「自留作业,自行设计,使学生既有自主思考的权力,又激励着他们不断创新的精神,进而超越课文,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6燕子专列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第一次见面,猜猜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礼物? 生:是一封表达友谊的信。
师: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就藏在信封里边,老师把它发给你们,但必须在老师允许的时候才能打开,好吗? 师:你知道哪些衣服的牌子令我们喜欢? 生:巴布豆、米奇、小太阳…… 师:你穿什么牌子的校服? 生:北海小学牌子的校服。 师:你喜欢吗?
师:假如有专门卖北海小学校服的店叫—— 生:专卖店。
师:你专门的座位叫—— 生:专座。
师:专门接送你的三轮车叫—— 生:专车。
师:了解天文学的叫—— 生:专家。
师:专门进行的一次采访叫—— 生:专访。
师:专门接送重要的乘客,专门送货的列车叫—— 生:专列。
师:我们前几天认识了一趟专列,叫—— 生:燕子专列。
师:什么叫燕子专列? 生:专门载送燕子的专列。 师:(出示文字)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送到的火车。
生:燕子专列是专门把燕子从寒冷的地方送到温暖的地方的火车。 师:老师给你提个醒,从寒冷的什么地方—— 生:寒冷的地方是指欧洲瑞士。
师:围绕燕子专列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生:燕子能飞,能长途跋涉,为什么要专列送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研究的价值。解决问题需要读课文,大家读课文,看能不能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 (生读课文)
师:谁已经找到了?
生:这年春天,成千上万只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时,在瑞士境内遇到了麻烦。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师:大家都找到这一处了,你们真会研究,一下子找到了回答问题的关键句子。大家一齐读句子。 生:……
师:这一处讲了多个原因,大家读读句子找找,找到一处不错,找到两个聪明,三个更是了不起,找到四个的,老师当着这么多老师的面拜你为师。
生找原因,不出声。(师:大家习惯不出声朗读)
生:当地气温骤降,风雪不止,几乎所有昆虫都被冻死了。 师:你用一个字概括。 生:冷。
师:什么叫气温骤降?20多天气温从20摄氏度降到0摄氏度,还是1天之内气温从20摄氏度降到0下摄氏度,叫……? 生:气温骤降。
师:我们的燕子遇到了麻烦,你心里怎么想? 生:可怜。 生:焦急。
生:选另一条路飞。
师:但他们已经飞到这儿了。我看到大家很不忍心看到燕子面对这种麻烦。可怜它,为它焦急,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读。 再交流。
生:燕子很饿。
师:课文里说了吗?课文怎么说?帮老师在黑板上写上“饿”字。 生:谁来说第三个原因,那就更不得了了。 生:燕子遇到了累的麻烦。
师:燕子很累。我们学过《燕子过海》这篇课文,燕子曾经飞过大海洋,燕子还飞过 生:高山。
师:燕子飞过—— 生:许多国家。
师:这就是长途跋涉,你想到了什么? 生:燕子一定没一点力气了。 生:燕子肯定很累。
生:要是是我们,肯定累死了。
师:是呀,但燕子还要飞,多累呀,把这种感觉放在句子中,读出累的感觉来。 生读。
师:你读得非常努力,我仿佛看到了燕子飞啊飞啊,飞到…… 师:谁找到第四个原因,谁就能成为老师的老师了。 生:遇到了死的麻烦。 师:是死了吗? 生:是濒临死亡。
师:濒临死亡就是说—— 生:快要死了。
师:为什么不说快要死了,而说濒临死亡呢? 生:……
师:燕子在死亡线上挣扎着,成千上万只燕子濒临死亡,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师:我把你的愿望捎给燕子,好吗?
师:燕子遇到了濒临死亡的麻烦,我们应该马上采取救助行动。“救”字前面还得加个条件。 生:急。快。
师:是啊,要不我们的燕子可等不及了啊!
师:瑞士人们是怎么急救燕子的。一边读课文,一边划句子,再想一想他们符合这要求吗? 生读、找、划。
师:这救援行动快吗?
生:听到消息后,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冒着料峭的春寒,顶着满天飞舞的大雪,踏着冻得坚硬的山路,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
师: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 生:“纷纷”……
师:“纷纷”读懂很多人在救。读读句子,快一点,急一点。 生读。
生:“四处”……
师:四处分头寻找,行动更快。我们也分头去寻找快要冻僵的燕子。 生读。
师:满天飞舞的大雪,我们的燕子可要冻僵了,你们寻找的脚步可要快一点,能急促一点吗?
生再读。
师:看单个儿能不能找快点儿。 指名读。
师:读得急而且沉重了。你也找了哪句?
生:一个叫贝蒂的小姑娘,听到广播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这个句子中“立即”表示快。 师:谁也找了这一句,而且也感觉到快了。
生:瑞士政府知道了这个情况,决定用火车把这些燕子送到温暖的地方。立即这个词说明政府很关心。 师:下令立即,能不能更快些。
生:老师,政府不是下令,而是呼吁人们立即行动。 师:“呼吁”什么意思? 生:号召。
师:如果你是电视台记者、广播员会怎么呼吁? 生:大家快来救燕子,就一只燕子奖励十元钱。 师:你为什么想到要奖励的方法? 生:让人能更多地救燕子
师:你想的很有创意,但是任何有创意的东西还得看有没有这个价值和必要。还会怎么呼吁? 生:燕子在我国遇到了麻烦,快冻僵了,我们快来救燕子。
师:你把燕子遇到了什么,要求人们怎么做说清楚了,但漏了什么? 生:把燕子救到哪儿? 在指名说。 ……
师:燕子是人类的朋友,爱护燕子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也来为燕子呼吁一下。怎么呼吁,先来练习练习。像小燕子一样叽叽喳喳说一说。 师:练习得差不多了。
师:瑞士政府正在播送一则紧急消息。瑞士电视一台正在播送:谁是播音员?
生:成千上万只燕子在我国境内遭到了麻烦,它们饥寒交迫,濒临死亡,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寻找这些冻僵了的燕子,把它们送到瑞士火车站温暖的空调列车上。 师:瑞士电视二台也在播音…… 师:瑞士电视三台还在播音……
师:这个消息你听到了吗?你怎么想?
生:赶快换身衣服,出去寻找这些燕子,救救它们。 师:是呀,抢救燕子时间紧迫。
生:衣服也不穿了,只穿内衣救去救燕子了。 师:呵呵,救燕子要紧,自己的身体也要保护好。 师:还有谁也听到了这个消息。
生: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怀孕的妇女,工作的叔叔阿姨,贝蒂…… 师:所有的人都参加了救助燕子的行动。齐读句子。 指名读句子。
师:我们的燕子有救了,有希望了。还从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心里很急。 生:人们冒着春寒,顶着大雪,踏着山路,可能遇到种种困难。 师:可能遇到种种困难,但阻挡不了人们的救助行动。
师:那么多家庭,那么多人参加了救助燕子的行动,我们的燕子得救了。救助行动圆满的结束,你还有什么疑问吗?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给燕子的车厢布置成像森林一样的环境。 师:瑞士人们想得很周到。
师:你对刚才的奖励方法有什么看法? 生:啊!我的财产分完了。
师:究竟有没有必要,有没有价值,老师刚才送你们的礼物中就能找到。打开刚才的信,好好读读里面的内容。 师:你想到了什么? 生:瑞士人真爱鸟。
师:如果中国人能像瑞士人一样爱护动物,大熊猫救可能随处可见。 生:瑞士人爱鸟像爱自己的朋友。
师:瑞士人爱鸟像爱自己的朋友、亲人,对亲人,对朋友伸出援助之手,需要讲价钱吗? 指那名学生:不用。
师:瑞士人们用行动救助了濒临死亡的燕子,我们可以用一个“爱”归纳。 师:你瞧,列车启动了,读最后一句话……
师:列车启动了,你也站在送行燕子的行列中,你会说什么? 生:燕子祝你平安、祝你幸福。……
师:伸出你的双手,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心里啄食吗? 生:愿意
师:伸出你的双臂,你愿意让它在你的手臂自由跳跃吗? 生:愿意
师:逗逗你的双肩,你愿意让它在你的双肩唱歌、跳舞吗? 生齐声愿意。 师:(出示文字)请爱护鸟,爱护所有的生灵,尊重所有的生命,因为我们同在一个地球上。 (板书为一颗爱心)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课前谈话:我们昨天已经是朋友了,你们这个班是个充满自信的班级,你看他们的眼睛大大的,腰板挺得直直的。(生眼睛睁大,腰挺直)
师:准备好了吗? 生:好了。 师:上课。
师:小朋友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不太喜欢这种称呼。小朋友们好! 生:大朋友好。
师:好,孩子们,咱们今天学习一个新的课文,齐读课题: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生齐读)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村庄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小村庄原来的面貌。
师:这就是村前的那条小河,小河的水唱着歌向远方流去,一棵大树伸展着茂密的枝叶,浓浓的绿荫之中,就是这美丽的小村庄。这个美丽的小村庄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就在课文里呢!请打开书,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开始吧! 生自由读。
师:讲了什么故事呢?生字都认识了吗? 生:认识。
师:我们把生字都勾划出来,和同桌读。借助拼音把它们读准,读给同桌听,赶快行动。 生读。
师:不少孩子都划好了,别忘了读给你的同桌听啊。都读好了吗?回答我的问题时声音要大一点。刚才,我发现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谁来读一读本课的词语。 出示词语:斧头 指名读。
师:请大家跟着他读。下一个—— 生:盖房
师:会读的一起读这个词。这个词可不好读,读什么? 生读:造犁
师:我不喜欢你们齐读,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
师:非常好,平翘舌都读得很准。咱们城市的孩子没见过犁,我们一定要记住这个词,一起读。 生读:造犁
师:下面这个词又不好念。 生读:裸露。
师:是这样读吗?你来读。谁来教他读。 生教读。
师: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生读。
师:下面一个词谁愿意读。
生:柴烟。 开小火车读。
不断减少扩大家具随着冒出柴烟
师:真不愧是火车头,读了两个词都读对了。刚才有个生字,大家可要注意,睁大眼睛看清楚了,出示:冒出 师:谁来提醒大家写这个字,应该注意些什么? 生:千万不要把上面的日字写成目字。 师:是日字吗? 生:不是。
生:上面那个日字下边不用封口。 师:日字是扁的吗? 生:不是。
师:这个字写时注意什么? 生:下边的目字要写得窄窄的。
师:再仔细看,第三笔和第四笔写时注意什么。我在黑板上写,你们在本子上写。你写一个不满意就再写一个。 指导书写。
投影出示学生写的生字。
师:好了,咱们继续往下读。你会读你要抢着读。 抢读:洪水何处包括……
师:真不简单,全都读对了,这么多生字都认识了,了不起!这回再读课文我们就不怕了。读课文,待会儿选择你最熟的段落,读给每个老师听。 师:谁来读读。 生读。
师:来,我们男女生赛读。 女生读。
师:咱们女孩子读得真好。来,男孩子读。 男生读。
师:咱们男女同学都读得很好,我们一起读第五自然段。 生齐读。
师:我们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听第六自然段了。来,我们一起来读第六自然段。 生齐读。
师板书:什么都没有
师:指的是哪些东西呀,爱读书的孩子,细心的孩子赶快在书中找答案。 生:指那个小村庄,外面下着雨,下了五天五夜,把小村庄没了, 师:他说小村庄没了,谁来补充,所以靠斧头得到的一切是哪些? 生:这些房子和树木都被树木冲走了 师:你是说用斧头砍下的树变成了房子 生:就是砍下的树家具都被冲走了。
师:应有具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那些靠斧头得到的东西,包括这个小村庄都没有了,那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小村庄啊,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你的脑子里有什么问题吗? 生:小村庄为什么被洪水冲走?
师:你善于提问题,是聪明的小朋友。 生:树木减少会造成如此恶劣的环境吗?
师:你很会提问题,说明你认真读书了。我觉得刚才那个孩子提得问题非常有意思,为什么小村庄被洪水冲走了,这个问题我们仔细读课文就可以知道,大家仔细读课文,把和这个问题有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开始! 生读。
师:好,不少孩子已经找到答案。下面小组交流讨论一下。 小组交流。
师:因为什么呀!
生:他们把树都砍掉了,所以得到了惩罚。
生:他们把树砍掉了,变成一片草地所以得到了处罚。 师:说得真好,把书中的语句读一读。 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棵棵?是吗?看看。
生:不是,二三棵,五六棵。 师:家家都这样砍行吗? 生:不行
师:村子的人们砍树砍得特别多。是数量多(板书:数量多)太不像话了,砍那么多树,行吗?一年年一代代,可见他们砍树的时间怎么样? 生:很长。
师:这样不停的吹下去,土地就怎样—— 生:裸露
师:一起看看这。
出示: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板书:裸露)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土地在悄悄地变化。
师:树砍了,土地变化了,小村庄就没了吗?你说。 生:因为盖房。 师:还有吗?
生:把树全砍了。如果有树,小村庄就不会被冲走了。 师:第几自然段写的是小村庄被冲走了。 生:第五自然段。
师:一起读,让我们一起感受那洪水中的小村庄。 生齐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
放录像:不幸降临到那曾经美丽的小村庄。滚滚洪水(课件临时有点问题,没能放完。) 师: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那洪水中飘摇的小村庄,我们只能到课文中去看看。 生读。
师:听老师读一遍。 师读。
师:再一起读。 生齐读。
师:多美的小村庄啊,就这样被洪水卷走,什么都没有了。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读。
生:小村庄就这样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你来说。 生:我觉得小村庄这样做对环境很不好。 师:你的心情怎么样? 生:我心里不好受。
师:读出你的心里感受,读吧。 生读。
师:请坐,想读的一起读,读出你们各自的感受。 生齐读。
师:亲爱的小朋友,先前那个小村庄的故事结果是那么令人遗憾,引人痛惜,但给人们留下的是更深的思考,我们下节课再思考,好吗?下节课老师要检查你们课外搜集的环保的资料 路旁的橡树
师:刚刚听了对老师的介绍,你们对老师现在有些什么了解? 生:老师已经从教28年了。 生:老师是徽师毕业的。
生:老师以前连续三年被评为“三好学生”。
师:很好,学会倾听也是一种本领。刚才我们聊了一会儿,现在我想听一听你们朗读的声音。 生读第二组课文单元提示。
师:同学们读得有滋有味,摇头晃脑的,我知道你们带入感情去读了。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 生:保护环境。
生:保护环境,我们能做些什么。 生:人与自然。
师:对,本单元说的就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下面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第四课。 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师:是橡树,而不是花,不是草,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橡树。
指名读课题,突出“橡树”。
师:是路旁的橡树,而不是河边的,山上的,应该突出哪个词? 生:路旁。
指名读课题,突出“路旁”。
师:通过课题,我们知道了谁和谁之间有联系呢? 生:路旁和橡树。
师:对,是路和树之间有联系。其实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以后预习课文或是看课外书,从课题入手,就会明白得更多。我们再齐读课题。
赏析:“凡为教,目的在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老先生的话被程兰老师奉为教育格言。但程老师并不为教方法而教方法,“学会倾听是一种本领”,“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多好的学习方法啊,就在师生自然的谈话交流中不着痕迹地渗透进去,当真是润物细无声。着眼文题,让学生明确“路”与“树”有联系,导入环节提纲挈领,简洁高效。 二、初读课文,了解路旁的橡树
师课件展示:这就是路旁的橡树。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出了这棵橡树的特点,把它画出来。 生: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 师:同学们一起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很显然,这个橡树的特点是? 生:粗壮、结实、挺拔。 师:请说完整。
生:这棵橡树的特点是粗壮、结实、挺拔。 师:说得很好。这里把橡树比作了什么? 生:草原的哨兵。
师:哨兵是干什么的呀? 生:站岗。
师:为谁站岗啊? 生:为草原站岗。 生:为大自然站岗。
师:哨兵也是解放军战士,战士要为我们做些什么? 生:打仗。 生:保卫家园。
师:保卫我们的家园,保卫人类的家园。说得真好,大家给他鼓掌! 师:再请大家齐声读描写橡树的这一句。
生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师:这棵橡树粗壮、结实、挺拔,同时还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是什么样不平凡的经历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课文。 生自由读文 三、研读课文,体会路旁的橡树
师: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很开心。可是这棵橡树伤心得快要哭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生:因为工程师修的路要经过橡树,橡树不能砍,计划也不能改,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所以橡树很难过。 师:你都会用自己的话概括了,真了不起。谁再来复述一下?
生:根据筑路的计划,未来的树要经过橡树这里,橡树不能砍,而计划也不能改变。 师:这条路是要修一条什么样的路? 生:笔直的路。
师:修笔直的路,那橡树就要—— 生:砍掉。
师:橡树不砍,那笔直的路还能修吗? 生:不能。
师:那就在这取舍之间,为难了。工程师和工人遇到这个难题,怎么办呢?再读课文4、5、6、7自然段。 生齐读片段。
师:请四个同学分段来读一读。 生分段朗读。
师:在这几段话中,工程师和工人表现出什么态度呢?请同学们拿出笔画一画描写他们神态、动作、语言的词句。(生动手画词句)然后找一两个词语或句子,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呢? 生:我喜欢“沉默不语”?
师:这是谁表现出来的?
生:工人们。从“沉默不语”中我读出工人们进退两难,橡树不能砍,筑路计划又不能改。(掌声) 师:哦,这时候就沉默不语了,你找到了工人的内心感受。 生:我喜欢 “长久”。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
师:如果你是工程师,长久地看着筑路计划,这是你在想什么? 生:我会想,我要改这个筑路计划,该怎么改呢?
师:该怎么改呢?橡树不能砍,笔直的路又不能筑,内心怎么样? 生:很着急!
师:着急、无奈,所以他—— 生: “长久”地看。(掌声)
生:我喜欢这两句话:“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工程师说。“橡树也不可以砍。”工人们说。 师:工人们怎么说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工程师是怎么说的? 生: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师:下面我当工程师,你们当工人,我们来试着读一读。 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齐: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加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齐加强: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我强调的是—— 生:计划。
师:你们强调的是—— 生:橡树。
师:我为什么强调计划?
生:因为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计划不能改,改了老板会骂你的。(众笑) 生:因为筑路计划不是工程师说改就能改的。 师: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此时此刻,工人的态度怎么样? 生:很坚定的。
生:坚定地保住橡树。
师:而工程师的态度怎么样? 生:左右徘徊。 生:为难。
师:又想保住橡树,又想不改变计划,真是左右为难。 师轻读: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生:橡树也不可以砍!
师:你们很坚定。此时此刻,工程师的态度有了什么变化?
生: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元的地方,把楔子打进地里。 师:找一找工程师表现出来的动作,从中体会他慢慢发生的变化。 生:拿出、走到、打进。 师拿起一支粉笔:这是什么? 生:粉笔。
师:楔子。现在它成了楔子。
师在黑板上动作演示楔子打进地里。 师:楔子打进地里,说明计划已经—— 生:改变了。
师:现在笔直的马路没有了,它成了什么形状? 生:马蹄形。
生:在橡树那儿拐了一个马蹄形的弯。 师:你知道马蹄形是什么形状吗?
生:不知道。
生:我知道,是半圆的。 师:请你上黑板来画一画。 生上前绘画马蹄形马路。
师:马蹄形的路和笔直的路相比,好不好看? 生:不好看。
师:可是来往过路的人却是这么说的。(课件出示: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高尚,什么意思? 生:纯洁。 生:品质优秀。
师:字典上高尚有这两个解释。(课件出示:1、道德水平高2、有意义的,不低级趣味)你们认为是哪一个? 生:第一个。
师:高尚的人就是—— 生:道德水平高的人。 师:我们再来齐读这一句。
生齐: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在这篇文章中,高尚指的是什么呢? 生:文中高尚指的是保护大自然的精神。(掌声) 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我们人类。 师:下面我们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齐:坐车过往这里的人不约而同地赞叹道:“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
师:假如你是小导游,带着游客来到这里,该怎么向游客介绍这棵橡树呢?这可有点难度哦,谁来试一试。 生:筑这条路的工程师和工人为了保住这棵橡树,就把计划在这里修改成马蹄形。 师:概括得真好。
师:这棵橡树在两座大城市之间,原计划是? 生:要把这条路修得笔直笔直的。 师:计划怎么改变的?
生:在一棵橡树那儿弯曲成马蹄形。
生:这条路笔直笔直的,但是到了橡树这里,为了保住橡树,就弯曲成了马蹄形。
师:一篇长文章用一两句话说出主要的意思来,这叫做概括。我们以后要学会把长长的文章进行概括。 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生: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
师课件展示苏霍姆林斯基照片:他为什么对这棵橡树感兴趣呢?他写这棵橡树,是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他告诉我们要保护大自然。
生:他认为,这棵橡树虽然在地球上并不起眼,但是它有着我们爱护它的心。
师: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写这棵橡树,告诉我们要爱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会怎么样? 生:受到惩罚。 师:谁的惩罚。 生:大自然。
师:我们学过一篇课文叫《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那个故事里,人们是怎么做的? 生:因为那儿的人们不爱护树木,所以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师:村庄和人们一起—— 生:毁灭了。
生:如果人们不爱护自然,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就像《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里一样,村子和人们最后统统消失了。 生:如果不爱护环境的话,会造成土地荒漠化,那么各种灾难都会向你袭来。 师:善待自然,就是—— 生:善待自己。 9寓言两则
一(亡羊补牢)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开始走入课文,走进使我们变聪明的学习之路了.看板书: 言两 谁上来不题目补充完整 下面的同学在练习本上写. 生(吴纪宏):上黑板写上\"寓\"和\"则\" 师:写得怎么样呀
生(纷纷说):好漂亮呀,很好呀.
师:你们看老师的表情感受到什么呀 生:很惊讶,很惊喜.
师:他写得跟老师的天衣无缝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齐读两遍.
师:考考同学们的记忆,我们二年级时学过寓言两则,你还记得是哪两则吗 点名叶名洋说不出来. 师:你的记忆跟林老师一样糟糕.
生(黄悦华):《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师:是\"拔\"吗 古代写的是什么字 生:\"揠\".
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寓言
学生纷纷翻书(前两天布置回去预习过.) 师:别翻书,要从你的小脑袋里直接说出来. 学生举手聊聊.
师:你怎么样理解就怎么样说,我以前讲过的.大胆举手,不要怕讲错. 生(范宁宝):是指那些以后的事.
师:今天是2006年3月17日,以后就是2006年3月18日的事,你的意思是\"从前的故事\"是吗 生点头.还有谁来说说 生(张逸菲):每一个故事讲一件事
师(打断,提醒几个不专心听的同学):等一下,有四双小手开始蠢蠢欲动了,他们不懂得尊重同学,小手往往带着耳朵走,回来了吗 张逸菲(继续):寓言说的每个故事都讲一个道理.(当她讲话声音太小时,建议她向叶名洋发言一样响亮.) 师:同意吗 生齐说:同意!
师: 她说出了特点,寓言肯定是——讲道理,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讲道理;那通过什么来讲道理呀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故事;那通过一个怎么样的故事来讲道理启发学生选择\"虚构\"还是\"真实\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虚构,巩固\"虚\"字,全班书空第三画,(平时第三笔容易写错.)表扬袁心悦:她很想说话,但是能控制自己不会冲口而出,而是高高举手. 师:带着同学总结:寓言就是编一个虚构的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师:指名同学用\"通过什么干什么\"来复述寓言的特点,说话简练一点. 师:懂得道理,是不是就会变得聪明一点呢 生齐说:是.
师:第一个聪明在哪里呢 生:在书本.
师:板书\"亡羊补牢\我记得昨天有个字同学们读不准的,今天能读准了吗 生:\"亡羊补牢\重读\"亡\".
师:大家都会读了,到底这个题目什么意思,有谁知道呢 \"亡\牢\"什么意思 钟晓东举手说:\"亡\"就是死的意思.被狼叼走了一只羊.(全班笑)
师:(批评)我现在是站在钟晓东的这边批评那些笑的同学,钟晓东这么认真,有什么好笑的呀 紧张说错了,很正常 生吴纪宏:死亡的羊被狼叼走了.
师:第一,二,三组的同学多么认真呀,一双双眼睛闪耀着学习的欲望,第四组有同学开始开小差了. 师:还是死亡的羊吗 同学纷纷举手.
师:别急别急,打开课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读完之后,看看钟晓东还是吴纪宏能从课文中找出哪个词来告诉这个答案的. 生:齐读.
师:刚才读的时候,林老师听到一把真实的声音,怎么只有黄铭浩牢牢记住\"街坊\"的轻声读音呢 齐读这个词. 生:再读有这个词的句子.
师:到底亡什么意思 就用课文一个字来说. 钟晓东:少 吴纪宏:丢
师:对呀,在古代,亡不是死的意思,在这里是\"丢\"的意思呀. 师:那\"牢\"又是什么意思 生:羊圈.
师:黄若非,请你上黑板,把这个\"圈\"\"建\"起来,其他同学在本子上\"建\看看谁\"建\"得最漂亮.——写\"圈\"字. 生:写字.师强调动作:停笔,拿笔(挺直腰),动笔! 师:(黄若非写完后)修好了,漂亮吗 生:漂亮,结实.
师:检查下面同学写的,同学纷纷举着本子\"我的更结实\".
师(小结):带着同学说\"亡羊补牢是说丢失了一只羊,然后去修补那个羊圈.\"
师:你会说这个故事吗 会的请举手 那么多呀 好,我给你们三分钟时间,讲给你的同桌听. 生:同桌互相讲故事. 师:时间到,谁来打头炮 生纷纷:我……
生(王寅初)从前……
师打断提醒:咦,怎么讲个无头故事
生继续:今天我讲的故事叫《亡羊补牢》,从前……
师指名张逸菲评价,黄悦华非常踊跃,争着要说,就把机会给了他. 黄悦华:刚才王寅初说得不大流利,而且把\"羊圈\"说成quan.
师提醒王寅初把这个词读两遍.黄悦华刚才说得很流利呀,还有什么问题吗 黄铭浩:她把整个故事讲出来,…… 吴纪宏说:太罗嗦了,
师:那怎么样才不罗嗦呢,吴纪宏你来说这个故事. 吴纪宏:讲故事.(讲得很不错)大家鼓掌.
师:时间关系,不能给太多同学讲了,刚才据老师观察,朱凯很棒,姚睿雅很棒,范宁宝都很棒,听说读书的\"听\"他们都做得很好,第四组比较差.
师:你从这个故事中懂得什么道理呢
杨梓宏:这个故事告诉我要听别人的意见,如果是好的意见,要接受,如果是不好的意见,也要向别人提出自己的意见. 胡志:这篇故事告诉我们错了就应该吸取教训,不能再有下一次. 毛姝格:知错就改就是一个好的习惯.
郭宇轩:我觉得我们要吸取别人的意见,即使不好的意见,要留着,以后或许会有用. 同学鼓掌.
师:刚才同学一个说得比一个精彩,我想问一下:如果那个街坊是你的邻居,你喜欢他吗 为什么 黄雪雯:我喜欢他,因为他的眼光不会很短浅,知道明天会再丢一只羊,所以他去劝告他(养羊人) 丘心如:我喜欢他,因为我做错了事,别人就会不理不睬,但是街坊会主动来说,来帮助我.
林紫薇:我不喜欢街坊,因为街坊劝过一次他,说完之后,就再也没有劝告了,如果他能继续劝告,另一只羊就不会丢了,你看又损失了一只羊.
师:紫薇说她不喜欢那个街坊,因为他只提醒了一次,没有继续再提……学生纷纷说\"还有,还有\老师只好给同学说. 张一帆:我也不喜欢,如果街坊真的想帮忙的话,他应该去帮他修好羊圈.
师:我明白了,张一帆的意思是,如果真的想去帮助别人的话,不仅仅说了算,还是用行动去帮助,对不对 生齐声说:对!
师:那你们喜不喜欢那个养羊的人呢 曹健松:不喜欢,因为他不听别人的劝告.
师:对吗 别急,打开书本,你用课文的话来反驳他. 袁心悦:他很后悔……纠正\"结结实实\"的读音.
李东燊:我喜欢,因为他知错就改,虽然他开头没有听街坊的话,不过,他第二次就改过来了,这种知错就改的习惯非常好,所以我喜欢他.
师:我也很喜欢你,你说得很棒! 个个争着要说.
师:如果跟他意见相同的就不说了,听听不同意见的.
黄亮:我喜欢他,他修羊圈时,不需要别人帮,自己去修,而且知错就改. 郭伟健:我喜欢他,因为他后悔了就马上去改.
何梓铭:我不喜欢他,因为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 \"因为他自己不知道,还责怪别人. 师:我们来读读养羊人这句话. 生:齐读.
师:他是什么态度呀
聂晶:我觉得他是很不耐烦的语气. 师:那你来读读好吗 聂晶读.
师:还有什么不同的语气 你觉得呢
董浩扬:我觉得他好像不大喜欢羊,不大爱惜羊
师:他不爱惜羊吗 再用课文的话来告诉他.到底那个养羊的人爱不爱惜羊 王圳安:如果他不爱羊的话,就不会去修那个窟窿了.
师:好,我们来找找\"窟窿\张一帆,你到黑板去写,其他同学在本子里写,看看谁写的\"窟窿\"真正像\"窟窿\". 生:写\"窟窿\".
师:点评书写\"你的窟窿太大了\"——写出格;你的窟窿有点歪;你的窟窿头太小,羊丢不了的;
张一帆不会写,张逸菲帮忙写.张一帆在旁边跟着写,受到老师表扬:张一帆有个聪明的行为,能跟着别人学.
师:刚才紫薇说,如果那个街坊真正是忙人忙到底的话,还会在劝,是不是 现在你就是那个街坊,你还会怎么样劝 打开书本继续写:街坊又劝告……街坊继续劝告…… 生:续写.
下课前,有几个同学写完了,下课后,还有很多同学拿给老师看.
二(南辕北辙) 师: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过或读过不少寓言故事吧,谁能说说你都读了哪些? 生1:我读过拔苗助长和守株待兔。 生2:我读过龟兔赛跑。 生3:我读过南辕北辙。
师:看来,大家真是读了很多,更可贵的是你们还把这些故事都积累在大脑这座智慧宝库中。你们知道吗,寓言在我国已经有3千多年的发展史了。(师用惊叹的口气说)。听到这,你有什么感觉? 生:我感到太意外了,我还以为只有几百年呢。
生:真没想到,它在我们国家已经有这么长时间的历史了,太了不起了。 师:是啊,你也为我们国家有这么历史悠久的文化感到自豪了吧。
师:寓言最初起源于民间,劳动人民用生动、机智的故事寄托一个个深刻的道理。我听到刚才有个同学说读过南辕北辙,还有谁读过这个故事? 多数学生举手。
师:我现在仅请一个同学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谁愿意来? 请一名学生上台讲故事。
师对学生的表现做适当的评价并面向全体学生说:我们大家愿不愿意跟着老师再来了解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故事呢? 生:愿意。
师:好,让我们齐刷刷的打开语文书吧。注意在读故事的时候,把你遇到的不理解的字和词勾出来,一会儿我们共同交流。 生自由朗读故事。教师巡视。 师:谁有问题?
生:我不理解“盘缠”这个词。
师请其他学生当小老师帮助理解这个词。 生:我不懂“把式”。
其他学生也不理解,教师及时引导:把式在这个故事中指的是赶车的人,文中说“我的车夫是个好把式”这个好把式是什么意思?
生:好车夫。
师:还有字词方面的问题吗? 生:没有。
师:那我可要考考你们了。(出示“辕和辙”的生字卡片。)谁认识这两个字? 生齐读。师将字卡贴在黑板上。 师:观察字形,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带车字旁,都跟车有关。
师:真聪明。老师这有两幅图,可以帮助大家理解辕和辙。(教师出示辕和辙的课件。) 师:当车往南走时,辕就会指向南方,(板书:南)。而当车往北走的时候,车辙就会伸向北方。(板书:北)。此时完成课题的书写。
师:刚才有同学提出了“盘缠”这个词,这两个字和另外的一个“硬”字,我们这节课还要来写一写。先观察它们,是什么结构? 指名回答。
师:来,请伸出食指,我们一起写一写。先写盘,它是上下结构,上面的舟占田字格的中上部位。底下的皿字底写的扁一些,这样整个字看起来就稳重了。缠的左边的绞丝写的窄一些,又边别写成厘米的厘。硬字可以这样记:比石头更硬
师请学生端端正正的在田字格纸中书写。巡视过程中,教师对写字姿势及习惯好的孩子进行表扬,以暗示其他孩子。
师:第一遍读课文就为我们理解课文扫清了文字的障碍,现在,再让我们仔细的读读课文,想一想,我们能用故事中的哪段话来概括整个故事的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思考。 指名回答。(故事的最后一段话)
师:我们先来读读这段话中的第一句话。 课件出示故事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
学生自由读,并根据这句话谈读出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 师:也就是他的目的地与行走的方向相反。(贴楚国的图片)谁能帮我贴出马车行走的方向?指名贴马车图。 师问大家:贴的对吗:是不是相反? 生:是(师在两幅图的下面板书:相反)
教师继续问:再读读这句话,你还读出了什么? 生2:坐车人很固执。很愚蠢。
师:自己行走的方向跟目的地是相反的,他还硬要这样做,他真的这样愚蠢吗?他有没有自己的理由呢? 生自由读书,找找坐车人的理由。 师指名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坐车人与朋友的3段对话。学生自己读,边读边琢磨:朋友是怎么问话的,坐车人又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边读边想。
师请两名同学现场上台来表演,一人扮演坐车人,一人扮演朋友,教师帮助叙述。在两名同学读的过程中,教师对不同人物的语气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教师:多么固执的坐车人,他自认为有了这些优越的条件就一定能到楚国,那么,他到底能不能到呢?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当生出现两种答案:能和不能时,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辩论。) 学生分组辩论。
课件出示: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带的盘缠越多,就越到不了楚国。学生齐读。
教师对辩论进行小结:古时候的人们并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球上,他们认为天圆地方。坐车人的愚蠢就在于忽视了自己所走的方向与目的地相反,因此,无论他的条件多好,也只能离目的地越来越远。此时,你面对如此愚蠢的坐车人,你想说些什么? 生:还是听听别人的劝告吧。
生:你的方向错了,条件再好,也到不了啊。 师:早在2300年前,魏国的大臣季梁就用这个南辕北辙的故事劝说魏王打消了企图依靠武力攻占赵国的念头,想不想看看? 师生一同欣赏故事《南辕北辙》,了解整个故事的历史背景。
师:魏王是个聪明人,当他听了南辕北辙的故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立刻接受了季梁的劝告。其实,别说在2300年前,就是现在,我们身边还经常有人犯南辕北辙的错误,想想你见过吗?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见过的《南辕北辙》现象。师提出当前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南辕北辙》现象,(抄袭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 11画杨桃
第一课时
师:以前我给你们上过什么课呀? 生:《曼谷的小象》
师:今天咱们还去曼谷吗? 生:不去了。
师:不去了,咱们就在教室里上什么课? 生:《画洋桃》 师:(教师板书“囗”)我不按笔顺写,我写了一个什么? 生:口(kǒu)字。 师:不对。想象一下。 生:正方形。 师:你说像什么?
生:支老师写了一个大口的框。 师:大口框,还有什么说法? 生:像窗口。
师:像窗口,你说。 生:像画纸。
师:像一张画纸,将来往里面画洋桃是吗?太小了。还像什么?都猜不着啊?它像一块豆腐。再看, (教师在“口”里写“十”,成“田”)这豆腐怎么了?你说。 生:分开了四份。
师:分开了四份,那豆腐一分不就坏了吗?你说。
生:这个豆腐切开了四份。
师:对了,他用的“切”,你用的是“分”。哪一个合适? 生:切。
师:一块豆腐切四块(教师板书在“田”下画“画”,成“画”)现在呢?这块豆腐怎么了?你说。 生:一个盘子装着豆腐。 师:盘子有那么高的沿儿吗? 生:没有。 师:你说。
生:用碗装着豆腐。 师:用碗?你说。
生:用胶袋装着豆腐。
师:用胶袋?一块豆腐切四块,放在锅里怎么样啊?(板书在“画”上加“一”成“画”) 生:盖上盖。 师:什么字啊? 生:画。
师:我刚才说了,我没按顺序写。现在你们按笔顺写一下,举起手来,预备,齐。 生:(学生用手比划)横、竖、横折、横、竖、横、竖折、竖。 师:记住没有? 生:记住了。
师:这个字原来就会写,是不是呀?(板书“杨”)这是什么? 生:杨(yáng)字。
师:这是什么?(板书“桃”) 生:桃。
师:见过杨桃吗? 生:见过。
师:广东的孩子们肯定见过。读过课文吗? 生:读过。
师: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你自己选择你最喜欢的方式来读书。默读也可以;朗读也可以;两个人读也可以;小组读也可以。 你说老师我想搬上椅子找我的朋友去读也可以。读一次,好吗?开始。(学生各自读文)
师:这个同学最好,别人都读完了,我没读完。一般情况下,见别人读完,我也就算了。他要坚持读 到最后一个字。非常好,这是认真的态度。还想不想读了? 生:想。
师:谁读得最好?你起来,读第一段。文(读文)“我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画走了样。”
师:读得不错啊,你觉得班里还有读得比你好的吗?(此生指另一个学生)你找他当你的榜样。你起 来,人家可拿你当榜样了,读读试试。 生:是第一段吗? 师:下一段。 生:(读文)“有一次学校上图画课..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师:嗯,你过来。(生上台)书上有一句话,老师让画杨桃的时候,课文中的“我”,比如我现在是一 个杨桃,放在这儿,让大家画。你按书上的介绍,当时的“我”坐在什么地方?大家读读那句话。 生(读文):“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
师:“我坐在前排靠边的地方。”你指指看,“我”可以是咱们班的谁?就按现在的座位。 生:是他。(指一学生)
师:还可能是谁?(学生又指一生)这句话他读懂没有? 生:读懂了。
师:读懂了,很好,回去。下面我们一起读下面这一部分。谁来当解说员?就读叙述部分,你来。谁 来当老师?你来。同学们说的话,大家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分清是谁说的话,开始。(学生按角色读文) 师:角色分得很清。大家一起读,声音朗朗又响又脆,开始。 生(读文):“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就画成什么样。” 师: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读文):“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hǔi)使我一生受用。”
师:再读一次,她读得很好,声音再高一点。(此生重读)教诲(hùi),再读一次。 生:“他们的教诲(huì)使我一生受用。” 师:对,坐下。还想不想读? 生:想!
师:这回我还让你们读,默读,默读完了我要让你们站起来说话,我不提任何问题,就让你随便说,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提问题也可以。明白没有? 生:明白。
师:一边读一边想,想好你要说的话,想好你要提的问题。好不好啊? (学生默读课文)
师:有的同学已经开始举手了。啊,这么多,你先举手,你想说什么? 生:我要汇报词语的意思。 师:好,讲吧。
生:“和颜悦色”的意思,就是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师:你讲了一个词语。你要说什么? 生:我要说“严肃”的意见。
师:哦,也是一个词语。他说了一个“和颜悦色”,他说一个什么? 生:严肃。
师:这两个词正好怎么样啊? 生:相反。 师:你过来。(让学生上台)咱们看看这位同学讲“和颜悦色”而他是不是和颜悦色?你和颜悦色地看着大家。 生:..我不太会。
师:哈!面无表情。笑一个,你对大家微笑。抬起头来,别不敢看大家。(学生笑了)这回有点和颜悦色了。你过来,(让另一学上台)你不是要讲“严肃”吗?根本就不用讲,你给严肃一下,好,你会做这就说明你懂了。但有点悲哀。(众笑)把眼抬高,敢于看大家,(学生作状)这次可以不可以呀? 生:可以。
师:这个词根本不用讲了。还有谁打算说什么?你说。 生:这篇课文一共有19 个自然段。 师:还有什么?就这一点吗?你说。
生:我想提问题。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会变得严肃了?
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会变得严肃了,你把你这个题写到黑板上。(学生上台板书)谁还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要说的? 生:为什么作者说老师和他父亲的话,会使他一生受用? 师:你先说说什么叫“一生受用”。 生:就是永远都会用到。 师:是这个意思吗? 生:是。
师:我只要按照父亲和老师的话去做,一辈子都有好处,是吗? 生:是。
师:你再提提你的问题。
生:为什么父亲和教师的话,会使我一生受用? 师:好了,上来写。(学生板书)你讲。 生:杨桃是怎样的?
师:刚才我问你们见过杨桃没有,你见过吗? 生:见过。
师:既然见过,你这个问题是要问我什么?你是问我杨桃的样子,还是杨桃的味道是怎样的? 生:它的特点。
师:它的特点是怎样的?咱们一会再说吧,你先坐下。大家记住,你也记住你的问题。还有人要说什么? 生: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师:有意思,比如,大家看,我这儿要写一个字。(教师随手在粉笔盒上写了“9”,拿到学生面前)你看这是什么字? 生:9。 师:(又问身后的学生)你看我写的什么字? 生:6。
师:我就写了一个字,他看就是9 字,他在这儿看就是6 字,刚才是你提的问题?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还有什么?你说。
生: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画杨桃。
师:你起来,为什么我们今天要学《画洋桃》这篇课文? (此生无言,众笑)
师:因为想学知识,因为这是课程的内容。那节美术课就是画杨桃的内容。通过画杨桃,学生不但学会了画,还懂了好多道理,懂了吧?这道理是什么,咱们完了再说。还有什么要说的?你讲。 生:我想为什么画东西不能画得想当然?
师:对了,你写到黑板上去。谁还有?(学生板书问题) 生:我知道“熟悉”的意思就是知道得清楚。 师:你熟悉我吗? 生:熟悉。
师:因为以前上过一次课了,但是你对我的熟悉有对你们班主任老师那么熟悉吗? 生:没有。
师:了解的程度越深,就越熟悉。还有什么问题。 生:我知道“教诲”的意思,就是教训、教导。 师:对,你说。
生:我知道“和颜悦色”的意思就是形容态度温和,和蔼可亲。 师:对,还有什么要说的?你讲。
生:我想问为什么画杨桃的那个同学把画交给了老师之后,老师没有笑他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其他的同学却哈哈大笑。 师:对,同样一件事情,老师就没有笑,同学们却哈哈大笑起来。为什么?咱们一会儿再说。还有别的问题吗?你说。 生:“半晌”的意思就是半天。 师:对,可以,你说什么?
生:为什么有几个同学觉得“我”画的杨桃不像杨桃?
师:你们俩提的问题都一样。因为觉得不像他们才笑,是不是?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画杨桃的过程,共写了19 个自然段。
师:画杨桃的过程?接着他的话,谁能继续往下说?这篇课文就单单写了画洋桃的过程吗?你说。 生:还告诉了我们画杨桃一定要从不同的方向去看。
师:“告诉我们画洋桃从不同的方向去看?”你的意思是说,杨桃放在这里,你先在这里画,再去左边画,再去右边画?(众笑)是这意思吗?
生: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师:什么道理?
生:就是画每样东西都要认真观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了什么就画什么。 师:有点意思了,你说。
生:这篇课文就是说了从什么角度看的就画成什么样。 师:还有吗?你说。
生:这篇课文还告诉了我们杨桃从不同的角度去看,样子是不一样的。 师:对了,还有什么?好了,我给画一样东西,你们能看出来是什么吗? 生:能。
师:试试看吧。(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先画一个圆,中间再画一个圆,里面再画一个圆,两边还各有个小角,这是什么东西,你们能看出来吗?如图: 生:车轮。
师:车轮?不对。 生:马蹄。
师:马蹄也不对。 生:蜗牛。
师:蜗牛?不是。 生:指南针。
师:不对,指南针的针跑到外面去了?(众笑)猜不着了吧? 生:人造卫星。
师:卫星我可不会画。 生:迷宫。 师:不是。
生:这是古时候人们推的车子。
师:不是。你们为什么猜不到,看不出我画的什么画?因为你们用的是习惯的,常用的,常看到的那种观察角度。你们在喝早茶的时候,茶桌上有茶壶没有? 生:(恍然大悟的)有。
师:这个图是从哪里看茶壶? 生:上面。
师:从上面往下看就是这样子是不是啊?你刚才问我为什么从不同的角度看东西就有不同的结论,这回明白没有? 生:明白了。
师:明白了,坐下。我再画样东西有兴趣猜吗?(教师在黑板上作画)我最善于画圆圈,一个小圆圈,两个小圆圈,三个小圆圈,四个小圆圈,五个小圆圈,然后再把它们围起来,是什么?你说。如图: 生:豌豆。
师:一个豌豆夹?不对,这还是惯常的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 生:冰糖葫芦。
师:外面还包着纸?(众笑) 生:扁豆。
师:扁豆和豌豆是一样的。能猜着吗?你说。 生:坦克的车轮。
师:这辆坦克立起来了?(笑声) 生:毛毛虫。 师:不是。 生:蚕茧。
师:蚕茧,五个蚕茧连在一起了。猜不到了吧?你们看我这只手,从这个端点来看(师将手伸展指尖对着学生)看这只手是不是画的样子? 生:是。
师:可我要画成这样子(在黑板上画了只正面的手)一看就看出来。因为这是习常性的观察法,而今天我让你们从手的端点来看,就看不出来了。刚才有同学问看到那个同学画的杨桃像五角形,同学们都笑了,他们为什么笑? 生:因为同学们都用平常看惯了的方法去看,觉得画得不像,才笑。 师:嗯,你们把这一点弄懂了,很好。你们对画画感兴趣吗? 生:感兴趣。
师:感兴趣你再读读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根据你们刚才的发言。我觉得有些同学似乎懂了。你们提的问题也不错。现在自我衡量一下,这篇文章你们读懂了没有?读懂了吗? 生:读懂了。
师:要没有读懂的话你告诉我哪里不懂。再看看课文,如果没把握,你得告诉我哪里不懂,都懂了咱们就下课。哪里还不懂?你说。
生:为什么这位老师讲的话和“我”父亲的话是那么相似呢? 师:记住你的问题。你说。
生:每篇文章都有含义,但这篇文章有什么含义呢?
师:含义还不太明白,坐下。实际上你们刚才不是说,我读懂了一个道理,这个道理就是含义。至于这个道理你懂得是不是非常准确,非常深刻,然后再研究。好吗?你能提问题吗? 生:为什么父亲那么严格要求“我”?
师:你的意思是希望你的父亲对你要求松点吗?(众笑)你说。 生:为什么老师不直接表扬“我”?
师:为什么老师不直接表扬“我”?嗯,你说。
生:为什么“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父亲才教“我”学画画?
师:你的意思是嫌他父亲教得太晚了?看来你们提的这些问题对理解课文不是很重要的。可能你们理解课文差不多了。你还要说吗?
生:我问这篇课文每个自然段是什么意思? 师:那是你自己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老师看了我的“画”要拿起来问大家?
师:为什么拿起画来问大家?嗯,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意思。看来大家对课文真的理解得差不多了,究竟理解到什么程度,我下面开始考试。愿意不愿意接受? 生:愿意。 师:好的。(教师从旁边拿过一个话筒架竿,放教室中间,手中拿一胶袋)你们猜这胶袋里面有什么东西? 生:杨桃。
师:对。前两排同学向后转,把椅子挪一下。我这里真有一个杨桃,想让你们来画。你要能够画正确,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课文里面讲的道理,也就是含义,你们也就懂了。你要是没懂就画不正确。我一会一看你的画我就知道你懂了没有。我把杨桃放在这里。(教师将洋桃插到话筒架竿的顶端)不画这个竿子,只画杨桃。打开你们的本,不用画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廊就可以。给你五分钟的时间,开始作画。 (学生作画,教师查看)
生:好了,大家抬头,很有成果。好多优秀作品我已收集过来了,咱们先下课,休息10 分钟再上课。
第二课时
师:现在我们来看几位同学画的杨桃,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懂了吗? 生:懂。
师:你要想评价他读懂课文没有,你在评价的时候就得引用课文的有关语句。用课文上的话来说他理解了,或者没有理解。听懂这个意思没有? 生:听懂了。
师:咱们先看一位同学的画。(将一位同学的画放在投影仪上),这幅画是谁画的?(学生起立)大家看清是他画的。开始评价,你说。 生A:(站在自己座位上说)我觉得他没读懂课文。
师:停一下。从他一开始发言,我们就应该发现他的评价对不对?你说。 生:他的方法是不对的。
师:你是说画画的人不对呢?还是评价的人不对呢? 生:他。(指评价的学生A) 师:那你说吧,他怎么不对? 生:他说..他说.
师:你先坐下组织一下你的语言。谁知道他(指A)这样评价对不对? 生:评价者是错的,因为他没有引用课文上的语言..
师:我可以断言,他即使引用课文的语言,也不会作出正确的评价来。想想为什么?你说。 生:因为他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的。
师:对了,他要想正确地评论人家的画,他应该怎么办? 生:他应该去画这幅图的同学座位上去看这杨桃?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课文上有没有关于这个方面的叙述? 生:有。
师:哪里?读出来。谁找到了,关于这一点的叙述。你读出来。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师:老师走到我的座位上,先干什么呀?——在他的位置上来看。这是一次叙述。还有没有?关于刚才那个问题,课文哪里还有叙述?
生:还有“审视”。
师:你跟他说的是同一句话,为什么要强调“审视”? 生:因为..
师:谁知道她强调这个“审视”对不对? 生:对。
师:为什么要强调这个“审视”?
生:因为强调了“审视”,就可以判断他画得对不对。
师:你应该从“审视”这个词的词义上去理解。“审视”是不是就看一下? 生:不是。
师:是不是就观察一下? 生:不是。 师:怎么看? 生:认真看。
师:认真地,还有检测、检查的眼光去看,那就叫什么呀? 生:审视。
师:对了,还有一处可以证明评价人说得对不对的地方。刚才你们找到一句是老师去画画人的位置上
去看、去审视。还有哪里?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座位上”。
师:哪几个同学?笑人家画得不对的几个同学。请他们干什么? 生:请他们坐在“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 师:听懂没有? 生:听懂了。
师:老师亲自去,然后又让笑话人家的同学亲自去。去哪里?去画杨桃同学的位置上看,对不对? 生:对。
师:现在你知道你哪里错了没有?(对评价的学生A) 生:知道了。
师:那么应该怎么办?我还让你来评价这位同学的画,你自己采取行动。 生A:(仍然站在他自己的座位上说话)他这幅画是对的。 师:还是这样来发言,行吗? (学生七嘴八舌在下面议论) 师:他(指A)读懂课文没有? 生:没有。
师:你把刚才同学们读的课文,再读一遍给他听。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师:对,这是一段,再读:“让那几位同学..”大家一齐给他读。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师:(对A)这两段你听明白没有? 生:没有。
师:还没听明白?大家再读一次。你注意听。 生(读文):“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 师:对,这是一处。(对A)因为你不懂,所以我加一个问题问你:老师为什么要走到那个画洋桃的孩子位置上去? 生A:因为老师要审视一下..
师:没有答对。课文上也有答案,找。老师为什么亲自走过去,也让笑的同学走过去?课文上有答案。 你读出来(指另一生) 生(读文):“提起洋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
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洋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对A)“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这句话意思懂不懂? 生A:懂了。
师:懂了。再读读同学们那句话,大家一起读。 生(读文):“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师:好的,让同学们也坐到“我”的座位上。现在我还请你(指A)评价刚才那幅画。你再采取行动。 (A 生下座位走到画图的学生位置观察杨桃) 师:这次他(指A)读懂文章没有? 生:读懂了。
师:现在他读懂了,(对画图的同学)你起来,让他坐到你的座位上。你(指A)现在来评价,看实物和看图对照,讲。 生:这位同学画得对。
师:画得对,找到课文上有关的语句,说明他对。 生A(读文):“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引用得对不对? 生:对。
师:他(指A)现在读懂课文没有?为什么?
生:读懂了,他知道要走到画画人的位置上去评价。
师:很好。这儿还有一幅图,来看一下,进行评价(放图于投影仪) 生B:(走到画图者的位子上)这幅图他画得不像。 生(画图者):老师,我这图画得很像。(老师走到画图者的位子上,低头观察,并对照图画) 师:是啊,他这幅画得很像。
生B:就是不像,我怎么看都不像。(众笑)我就是在他这里看的呀! 师:(纳闷地)这就怪了,(忽然醒悟)对B 说,你坐在他的椅子再观察对照一下。
生B:(坐在作画者椅子上)这样看,他画得像了。 师:能说一说为什么吗?
生B:刚才站着看,我个子高,现在坐下,眼睛的位置降低了,杨桃下面的几个角的侧面也能看到了,所以变得圆圆的了,他画的也是圆圆的。
师:那么你刚才硬说人家画的不像,为什么呢? 生B:还是看的角度不一样,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师:很好,(指作画的学生)你来读一下课文,说明你为什么能画得很正确? 生(读文):“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师:他读懂课文没有? 生:读懂了。
师:那么父亲的话他做到没有。 生:做到了。
师:引用有关语句。 生B:(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对了,咱们再找一幅画,这是谁的?(有学生起立,教师放图于投影仪)咱们看这幅画。看清没有?谁来评价?请那个女同学来吧。(此女生先到画图同学位置上观察杨桃)她读懂课文没有? 生:读懂了。
师:谁能评价她?为什么你说她读懂了。 生:因为她亲自到画图同学的座位上去观察。 师:对不对? 生:对
师:他也读懂了。你起来让位给她。(让女生坐到画图同学的座位上)看图看实物。说自己的意思,也要引用课文上的话。 生(女):我觉得这个同学画得不像。
师:讲道理。一边说自己的,一边引用课文的。 生(女):因为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不一样。 师:那你的观察和他的图画的差别。 生(女):我的观察和他画的不一样,因为他的图好像是一个蝴蝶图形。我在他这里的观察好像是个五角星一样。 师:她刚才说话中有一个词非常重要,谁注意到了? 生:蝴蝶。 师:不是。 生:观察。
师:不是,要注意会听人家的话。你说。 生:.像。 师:不是。 生:像五角星。
师:你说他怎么观察就像五角星了?再重说刚才那句话。 生(女):我从这个地方看这个杨桃好像五角星。 师:听到她这句话没有? 生:听到了。
师:哪个词重要?一起说。 生:这个地方。
师:对了,都读懂了。她强调“我在这个地方看洋桃”就是五角星,但他画成蝴蝶了。他为什么不对?用课文的话评判他。接受不接受?(对画图同学) 生:接受。 生女:(读文)“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提起洋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 师:看起来像五角星,但他没画成五角星。 生(女):看得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师:还是没找到。找找课文直接批评他的那句话。找到了你就懂了。哪句话? 生女:(读文)“我们看见别人把洋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 师:他没有画成五角星呀?该画成五角星他没有画成呀?课文还有批评他的话,哪句话?
生女:(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 师:那一句话还没读出来,你读。 生:(读文)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师:他读得是谁的话? 生:爸爸的话。
师:爸爸的话,你再读一遍。(此生重读)那么刚才这位画画的同学,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 生:五角星样的。
师:是五角星样的就应该画成什么样的? 生:五角星样。
师:他没画成五角星样的,而画得像蝴蝶,犯了什么错误了?读。 生:(读文)“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犯什么错误了? 生:画走了样。
师:为什么画走了样? 生:想当然了。
师:“想当然了”,他想的杨桃有“翅膀”,就按照平常对杨桃的印象来画了,对不对?刚才课堂提问,谁提了一个关于“想当然”的问题?你是怎么提的?
生:我当时提的是: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讲。
生:这是因为画画如果想当然的话,就会把画画得乱七八糟,画走了样。 师:要想不“想当然”,要想不画走样,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像写生画那样,仔细观察。 师:课文上怎么说的? 生:(读文)“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 师:是谁说的? 生:老师。
师:老师说的。课文最后说老师的话和爸爸的话非常怎么样啊? 生:相似。
师:那么把相似的爸爸的话再读一次,大家读生:(读文)“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对了。刚才有一个同学还提问,为什么爸爸的话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谁提的?现在明白没有?一个父亲一位老师,为什么说的话这么相似啊?为什么? 生:因为这都是画画的要求。 师:你有别的说法吗?
生:这是因为他父亲和老师的经验是一样的。 师:他们有经验,觉得做事情的正确办法是这样的,所以父亲说的是这样,老师说的也是这样的。因此他们的话就怎么样啊? 生:相似。
师:好了,经过这一段的读和对图画的评价,你们都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你起来,你刚才说这课文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说了,你讲那个道理就是含义。你现在对于你刚才讲的道理,有没有更深入的见解? 生:没有了。
师:那么把你认识到的再说一次。
生:画画的时候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 师:那该怎么办?
生:将自己看到的就画下来,不要想当然地画。 师: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怎么样啊! 生:看到的是什么样子,就画成什么样。 师:他说得对不对? 生:对。
师:对,就本课而言,他全懂了。你们懂了没有?
生:懂了。
师:我相信也全懂了,但再深一层你们还不太懂,一会儿咱们再说。现在你们再看看书。刚才有个同学说了,“老师我知道课文一共写了19 段,”对,那么你们根据我们刚才讨论的情况,实际上重要的段落只有几个?哪几个?找出来。在重要的段前画个圈。(学生找段画圈)
师:第一个最重要的段落是哪个段? 生:第十八自然段。
师:还有没有重要的段落? 生:是第一自然段。 师:对不对呀? 生:对。
师: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内容?简单地说。 生:他爸爸对他的要求。
师:对不对呀?对,咱们记录在这儿。(教师板书“爸爸的话”)第二个重要自然段,你说。 生:十八自然段? 师:到那么远了吗? 生:第二自然段。
师:第二自然段是写什么的?
生:讲“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 师:简单地说,“我”在干什么? 生:画杨桃。
师:对,第二自然段,“我”的画。(板书“我的画”)还有哪一段重要? 生:十八自然段。
师:十八自然段是讲什么的? 生:讲老师说的话。 师:对,(板书“老师的话”)现在又告诉了你一个读文章的重要方法。紧紧抓住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深入理解。你看他写老师和同学问答的过程,写了好长,是不是呢?一句一句对话。其实它只起了个铺垫的作用,衬托环境的作用。讲讲事情的由来,很简单。真正的道理在哪些段落里呢?在这三个段落里。这是第一步: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第二步,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爸爸的话,你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生:(读文)你看见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师:她找的地方对,就是不够简炼。要概括,哪几个字?最重要? 生:你看见一件东西..
师:还跟她一样在读,没有概括。我告诉你们可以概括成八个字。你说。 生:想当然。
师:“想当然”?干事情,都应该想当然?(众笑) 生:应该是:不要想当然,不要画走了样。
师:这是八个字吗?(众笑)谁能说八个字的举手? 生: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师:多一个字。再去掉一个字,重说。 生: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这就是父亲说的话中最重要的部分。你把这八个字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在他作画这一部分中再找出最重要段落里的最重要的句子,我也要八个字。好好读一读,你找到就说明你完全读懂了。 生: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完全正确。你把它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下面该看老师的话了,也是从老师这段话里找最重要的内容,然后概括。几个字?你先说。 生:八个字 师:讲。
生:角度不同,样子不同。
师:这是在讲道理吗?好像不是。 生:看到什么,画成什么。 师:意思对了,但还不太合 适。
生:见到什么,就画什么。
师:你在街上看到狗就画狗,看到人就画人,是这意思吗?
生: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师:不能也用八个字来说吗? 生: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师:对,还是这八个字。因为老师的和父亲的话非常相似,基本相同。谁说的过来,写在黑板上。(学生板书)再抬头,提最后一个问题。要想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爸爸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指板书“老师的话”)这个作画的人必须是什么样的态度?
生: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师:对了,只有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指板书中间一行)才能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课文全明白没有? 生:明白了。
师:课文全明白了,我们能不能跳出课文来看广大的世界,看众多的事物,想不想? 生:想。
师:现在讲的是画画,我们从课文中跳出来,不说画画了。做别的事情。“是什么样,画什么样”,怎么理解?怎么联系别的事情?比如我今天上学的时候,走到街上看到一个老汉,在逗一只猴子招人看,在耍猴,我被他吸引了,一下子忘了上学的时间了。等到想起来了,跑到学校里迟到了。老师问我:你怎么了?那么根据“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这个要求,我应该怎么说话? 生:事情是什么样的就说什么。
师:那么你要是看耍猴的同学,我是老师,你怎么跟我说? 生:我今天半路上看到老汉耍猴,忍不住就去看了。 师:结果..?
生:结果忘了时间,就迟到了。 师:应不应该这么回答呀? 生:应该。
师:应该,事情是什么样的,我们就说是什么样的。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时间的关系就不说了,大家联系起来,总起来看:这个事情是什么样子的(板书“事”)我们就按照事情本身实际的情况去观察,去了解,去反映,对不对?这就加了一个字(板书“是”)。这个字不是“是不是”的“是”,而是准确、正确的意思。所以我们平常拿这两个字组成一个词语,(加板书“实”和“求”,组成“实事求是”)对,根据实在的事情真实的样子,我们去寻求最正确、最准确的认识和解决办法,这就叫什么呀?——实事求是。这样是不是已经从“画杨桃”里跳出来了? 生:是。
师:课文讲的是“画杨桃”的事,我们把它扩大到一切事情了。你起来,刚才我说你对课文的基本内容理解得差不多了,含义也明白了,现在你是不是知道得更多一点了? 生:是的。
师:知道什么了?
生:知道了做什么事都应实事求是。
师:都应该实事求是。要想做到实事求是,大家告诉我,你应该抱什么态度去做事? 生:老老实实,认认真真。
师:对了,认认真真,老老实实。要老老实实地做人,认认真真地办事,明白没有? 生:明白。
师:好了,课文没什么问题了,看看这几个问题是不是已经解决了?(指学生上课初在黑板上写下的问题)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使我一生受用,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师:还有,为什么老师的神情会变得严肃了?因为其他的同学..
生:因为别的同学对我这种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态度不但没有夸赞,而且还讥笑,所以老师严肃了。 师:还有,为什么画画不能想当然?明白了没有? 生:明白了。
师:明白了,还用解答吗(生答:不用了。)不用咱们就下课吧。 12向别人没想到的 13和时间赛跑
师:我学语文的时间比你们要长,如果从我说第一句话算起,恐怕得有三十年了吧。像我三十年的学习体会,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多读书、多读文章,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古人还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精华,读书不仅要多,还要读好书,要读文学精品,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语文素养不断提高,这就是说要多读书、读好书。
今天,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先生的一篇著名的散文《和时间赛跑》。 板书课题,指导书写“赛”,读课题。
师: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文笔清新流畅,情感浪漫醇厚,风格朴实感人,有人说,读他的散文有如饮一杯甘美的山泉。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品一品这杯甘美的山泉,看看谁能品得其中的真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品味呢? 生:读课文。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读一读这篇课文。要求:(1)出声朗读;(2)要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3)时间5分钟。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看着你们那么认真投入的读书,我想你们一定已经能把课文读通读对了,来,谁能来展示一下?你来—— 生:(朗读)“读小学的时候……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来,这句话你再读一遍,要把它读通顺。“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生:(朗读)
师:你们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读一读,想一想。 (学生读这句话,思考)
师:我们可以把这句话改一下,就比较简单了: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还不如 生:对我说实话。
师:与其对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 生: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所以,父母的选择是对我说 生:实话
生:说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师:谁再来读? 生:(朗读)“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 师:这段话中有两处引号,发现了吗?第一处—— 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什么意思?
生:时间和金子一样宝贵。
生:不对,时间比金子更宝贵,一寸金子还买不到一寸光阴。 师:对,光阴就是时间。还有一处是—— 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师:什么意思?
生:就是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师:对,箭和梭都是很快的东西。这两句话很有意思,大家要记住了! (学生继续读课文,教师随机指导)
师:有人说林清玄先生的散文是一杯甘美的山泉,山泉可不同于可乐、酷儿等饮料,一尝就知道是什么味,它必须慢慢地,细细地用心去品味,其中的甘美才会由心而生,回味无穷。让我们来静静地默读课文,静静地品味《和时间赛跑》这杯山泉,看看你能品出什么来。你品出了什么,读懂了什么,或者有什么地方一知半解,什么地方莫名其妙的,都请你都用笔做好记号,这叫做“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默读课文)
师:你读懂了什么?品出了什么味? 生:忧伤。
师:从哪里品味出来的? 生:从第一自然段。
师:你能把你品味到的忧伤表现出来吗? 生:能。(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你表现的是一种淡淡的忧伤,和课文的描写相符合吗?你再来读。 (学生再次有感情朗读)
师:有进步,但是还不够忧伤,听老师读—— (教师有感情范读)
师:这里,我们品尝到了一种忧伤,是一种失去亲人后的悲痛。你们还品出了什么味? 生:说不清楚。
师:那么,还有什么地方还没完全读懂?还说不出是什么味的? 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能回来了。”是什么意思? 生:“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是什么?
生:“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太阳,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我不懂。
生:“明天它们在飞过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这句话我也不懂。 生:“我”为什么“着急”、“悲伤”,又为什么“高兴”、“快乐”呢? 生:“我”为什么收益无穷?
……东西,更不简单的是,还能有那么多读不懂的东西。要知道,那些读不懂的地方可就是最有味的地方,就是最值得反复品味、反复咀嚼的地方,你们尽管没有读懂,可是你们已经找到了最有味的地方,这就不简单!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走对了路,就不怕路远!”。
刚才大家提了很多问题,在这些问题中,我认为有一个问题是最关键的,那就是“爸爸的谜”,下面,我们就从这里开始——来,我们读读有关的课文,看看爸爸的谜到底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不会回来了。 师:那么,爸爸他懂得这个谜吗? 生:懂得
师:爸爸是怎么理解的? 生:人长大了就会老。 生:人总是要死的。
生:时间过去了就不会再回来。 ……
师:大家理解得不错,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我是爸爸,你是我儿子,我们来读读这些话好吗?你们觉得我能做你们的爸爸吗?
(师生对读第3、4自然段)
师:那么,当时“我”懂得这个谜吗? 生:不懂。
师:这么会不懂呢?
生:如果他懂得话,他怎么会说是谜呢?
师:你这个反问问的好,那么我是一直都不懂吗?我们一起读读6、7自然段。 生:他好像有点懂,他知道明天永远不会有今天的太阳了。 生:他还知道鸟儿飞过就不会回来了。 ……
师:你们真会读课文,能读好这两段话吗?选择一段准备一下。 (学生准备感情朗读) (学生感情朗读)
师:现在,你对爸爸的谜有了什么样的理解了呢?先不说,我们先来看一段录像—— (播放录像:中央电视台每天的开播晨曲)
师:现在,你对爸爸的谜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了吗?请写在纸上。 (学生写感受)
师:你们可真不简单,一下子就能从这篇文章中读懂一些 14检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检阅》这篇课文。(师板书课题。)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波兰首都国庆节的盛况。(出示图片,配乐。)
师:你们看,国庆节到了,谁能把场面描述一下?
生:多么盛大的节日!多么隆重的检阅!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师:在经过检阅台这么多队伍当中,赢得观众称赞的是谁呀? 生:儿童团。
师:观众是怎样说的?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这个小伙子是指谁?这些小伙子又是谁?
生:这个小伙子是指博莱克。这些小伙子是指儿童团员们。
二、朗读感悟,理解内涵
师:此时,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生:为什么博莱克能赢得观众的称赞呢?
生:本来只夸奖博莱克,现在为什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
师:问得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朗读10~16自然段。想一想: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呢?(生自由朗读后,师检查提问。)
师:为什么博莱克赢得大家的称赞呢?
生:我知道博莱克得到大家的称赞是因为他左腿截肢了但依然走得很好。 师:文中哪里写出他走得很好呢?
生:在队伍的第一排,紧跟在队长后面走着一名拄拐的男孩,看来,他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
师:还有谁能说说?(师指名说。)
师:现在大家可以再读一读、想一想,博莱克是个怎样的小伙子?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勇敢的小伙子。因为他拄拐了还能保持与队伍一致。 生:他是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小男孩。他左腿截肢了还能跟儿童团队伍保持一致。
生:我认为他很有自信。虽然他拄拐了,可他还是走得这么好,为儿童队争得了掌声。 师:说得好,现在就请你们带着自己独特的体会来读课文吧!(生齐读。)
师:是啊,博莱克虽然拄着拐杖,但他高昂着头,挺着胸膛,与全队保持一致,这是多么不容易啊!通过书中的描写,你能想象得到他平时辛苦练习时的情景吗?
生:我仿佛看到他在街上都在练习,一直这么坚持着,他才走得这么好。 生:我仿佛还看到他每天都在练习,摔倒了又爬起来,仍然坚持练习。
生:我看到他的衣服都磨破了,同学们都劝他休息,但他没有停下来,还在练习。 师:面对这样棒的小伙子,你们不想对他说什么吗? 生:博莱克,你真了不起,我佩服你! 生:博莱克,你很自信,你真的很棒!
师:是的,大家可能还有很多话要对博莱克说,那谁能用一句最简单而蕴涵深刻的话概括呢?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
师:是啊,这一幕幕镜头,这一个个场景不仅你看到了、我看到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也看到了,所以,他们由衷地称赞这个自信、坚强的孩子!如果说博莱克是靠他的自信和坚强迎来了观众的称赞,那么其他儿童队员呢?为什么他们也得到了大家的称赞呢?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2~9自然段,想一想,儿童队员们在干什么? 生:儿童队员们都在讨论,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 师:因为他们觉得这件事怎么样? 生:非常难办。
师:从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了这件事情非常难办呢?
生:“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再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从这里我感受到了大家很为难。(师指导朗读。)
生:“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事情确实非常难办,因为博莱克左腿截肢了,现在靠拄拐走路。”我感觉大家都很为难,不知道该怎么办。
师:从鸦雀无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大家都不知道怎么办,谁也不说话。”(师指导朗读。)
生:“队长”终于有一名队员说话了,“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这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师指导朗读。)
师:是的,正是这件棘手的事情,使整个俱乐部鸦雀无声,谁都不愿意第一个开口,大家心里都在想:如果让他去, ,如果不让他去,。(生填空。)
生:如果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能会出现意外,如果不让他去参加,博莱克可能会很伤心。 生:如果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能队伍走不好,如果不让他参加会少了一个人,博莱克会伤心。 生:如果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可能会让人笑话,如果不让他去,他会认为大家歧视他。
师:多么善良的儿童队员啊!既想使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这可怎么办呢?队长,队长在哪里,你有什么好主意?
生:“队员们,如果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让大家都看见他,怎么样?他虽然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
师:孩子们,听着队长的提议,哪里最让你感动?
生:“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特别让我感动。”现在不是要藏起来,而是要把他放在队伍的第一排。(师指导朗读。) 生:“他腿不方便,可仍然是儿童队员,还不是一般的队员!”从这里我感受到了,队长没有歧视他。(师指导朗读。) 生:“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的第一排,让大家都能看到他。”这样把博莱克放在队伍第一排,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师指导朗读。) 师:队长这么好的提议,队员们赞同吗?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员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师:还有谁想读?
生:太棒了!这才叫儿童队员呢!别的队肯定会羡慕我们,第一排走着一名拄拐的儿童队员。 …………
师:我听出来你们很高兴,高兴的是什么呢?
生:因为我们棘手的问题解决了,让他走在第一排。 师:我也听出了你们的自豪,自豪什么呀? 生:能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让大家都能看到他。
师:是啊,此时,再也不是沉默的局面,大家的想法都得到了统一,每个队员们都欢呼着,难怪人们由衷地赞叹他们。 生:这些小伙子真棒! 师:正是这些小伙子们的大胆决定,让博莱克有机会参加了检阅,并站在了队伍的第一排,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博莱克——(师出示第12段。)
师:看着这自信坚强的博莱克和整齐划一的儿童团队伍,人们由衷地赞叹。 生: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
三、读写结合,深化认识
师: 此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同学们,如果你现在就是在场观众中的一员,你想对博莱克或者对儿童队员们说些什么呢?把它写下来,好吗?
生:我要说:“儿童队员们,我真为你们骄傲!”
生:想说:“博莱克,你真棒,如果每个截肢的人都能像你一样,我想我们的国家一定很好。” 生:我会说:“太棒了,这才像儿童队员呢!”
生:我想对博莱克说:“你能坚持下来,刻苦锻炼,真好!”我还想对儿童队员们说:“你们的主意真好,能让博莱克参加检阅,并且让他站在队伍的第一排!”
师:是的,我们感受到博莱克的自信和坚强,更感受到了儿童队员们对博莱克的关爱与尊重。
师:很好!同学们,学习了《检阅》这篇课文,你们是不是很有感触啊?是的,作为健康的人,我们应该像文中的儿童队员们那样。(板书:尊重残疾人,关爱残疾人。) 师:作为残疾人,更应该像博莱克那样。(板书:残而不废,身残志坚)同学们,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懂得更多的人生道理。下课。 15争吵
课前热场:
师:同学们,大家好。首先,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叫**。来,给老师打个招呼吧。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你们对老师真热情!能更热情一些吗?注意加上一个“李”字。 生(大声地):李老师好。
师(热情回应):三()班同学们好!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牙齿有时候还会咬到舌头呢!那么,我们在学校生活中有没有也曾经和别的小朋友发生过一些小矛盾?
生:有。
师:谁还记得这样的事情,勇敢地说出来? 指名说。教师对孩子的发言不断鼓励。(适当追问:“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后来呢?”) 上课导入:
师: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小时候也曾经和他的小伙伴发生过矛盾和争吵,他把这件事情原原本本地写了下来。就成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板书:争吵),齐声读课题。 认读生字:
师:在进入故事之前,首先让我们认清并读准这些生字生字宝宝。
出示加拼音生字,指名读,纠正读音,指名学生当老师领读;去掉拼音齐读,教师强调容易读错的字读(可以把字放入词语
和句子读),男女声比赛读,开火车读。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些生字?课件展示对比。同结构的字归归类。 整体感知:
师:同学们,把这些生字送入课文,让我们一起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容易读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完后思考一下谁和谁争吵?为什么争吵?后来怎样了?
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读通顺没有,适当给部分学生提示答案(回答问题时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生回答。教师板书:“我” 克莱地。教师及时给以肯定(你用心读书了,你真会理解,你的理解很独到,你说得比较完整,请同学们把热情的掌声送给他等)此时注意关注下一步的引导。首先关注为什么争吵,因为这是下一步的教学设计,但是不要由教师牵出,而是让学生在说的时候水到渠成。 深入探究(一):
师:我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他们为什么争吵比较感兴趣。那我们先来找一找文章中哪个段落最清楚地写到了他们为什么争吵?把这一段话画下来。
生找并确定第三自然段,(如果找不准一定要再强调“最清楚”,有可能学生找第一自然段,但是那只是起因,不是造成争吵的直接原因。)教师出示投影:“我本来会相信他的,可是他的笑使我很不高兴。我想:“哼,得了奖,就自以为了不起了!”于是我想报复他,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 指名读。
师:在这一段话中,有一个词语非常重要,最能说明造成这次争吵的原因。看谁找得快? 生:报复。
师:很好!说一说你的理解?生自由说。
师:那么什么叫做“报复”?“我”为什么要“报复”克莱地? 生:我正抄着,坐在旁边的可莱谛忽然碰了一下我的胳膊肘,把墨水滴到笔记本上,把本子弄脏了,字迹也看不清了。
师:就这么一点小事,大家猜一猜如果放在平时,“我”会报复克莱地吗?为什么?
预设一:生说会。可以开展讨论,最后指向预设二,即生会说到是嫉妒。师追问:从哪里看出“我”在嫉妒?(师板书:嫉妒) 生:我想:“哼,得了奖,就自以为了不起了!”(教师出示课件) 指导学生带着嫉妒语气读出心情。 师:(1)读出你的嫉妒。(2)那可不是一般的嫉妒,是打翻了醋坛子的嫉妒,再读。(3)听老师范读。(4)齐声读书这种心情。
师出示:“今天我和可莱谛吵架,并不是因为他得了奖,我嫉妒他。”作者“我”明明说不是嫉妒他啊!这是怎么回事? 生:他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情才这么说的。
师:你能从字里行间读书“我”的真实想法,真棒!正是由于这个真实的原因,本来很小的一件小事变成了“我”的报复,引生齐读:“过了一会儿,我也碰了他一下,把他的本子也弄脏了。”可莱谛气得脸都红了。“你这是故意的!”他说着就举起手来。正好给老师看见了,可莱谛就缩回手去,说:“我在外边等你!” 深入探究(二):
师:孩子们,这时候,可莱谛说:“我在外边等你!”换做是你,猜想他在外边等“我”想做什么? 生1:和“我”打架。 生2:狠狠地打一架。
生3:可莱谛很生气,想要打得“我”鼻青脸肿。 (教师要叫三四名同学,不要多也不要少。) 师:他真的是这样想的吗?我们慢慢往后看。
出示:他又说:“我在外边等着你!”我回答说:“我也等着你!”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觉得他们彼此的“我在外边等着你”的结果会不是一场你一拳我一脚的世界大战呢?为什么?这两个“等着”是一样吗?小组内(同位俩)合作交流一下。 生回答,教师适当追问,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我认为可莱谛和“我”不会打起来,因为这时候我已经开始后悔了。教师(板书:后悔)适当追问,你从哪里读出来的?生从课文中读出原因。(根据时间掌控:引导学生读出“我”的后悔和不好意思的矛盾心情) 师:还有没有别的看法?
生:我认为可莱谛等着“我”不是想打架,因为“可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但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如果是想打架,那么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应该只有愤怒。
师:你真的很会读书,把掌声送给他。那你猜想一下可莱谛这时候“悲哀”什么? 生:他们的友情。
(这里可以鼓励学生多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注意鼓励) 深入探究(三)
师:所以,后来发生的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最后,他们两个人——
生:和好了。
师:表示他们重归于好的是那几个自然段 生:
师: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旁白、“我”、 可莱谛)。 先学生练读,再表演读。评价,再表演读。 深入探究(四)
师:这次争吵结局很美好,两人的友谊之花又重新绽放。但是事情就这样完结了吗?爸爸的话给了我们更深的启发。出示:“不料父亲把脸一沉,说:“既然你错了,就应该第一个伸过手去请他原谅。况且你不应向一个比你高尚的朋友举起戒尺!”说着从我手里夺过戒尺,折成两段,扔到墙角去。“ 齐读。
从这段话中你还受到什么启发,或者读懂了什么?指名说,(如果学生不好回答,可以合作讨论一下。) 总结拓展:
教师总结:这篇文章记录了事情也有可能发生在我们的身边。那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小矛盾时,我们该怎样面对?这篇文章将给我们深深的启发。毕竟我们的友谊之树是常青的。 配乐《我们是朋友》,出示幻灯片:朋友名言4、5条 16绝招
师:你们喜欢看动画片? 生:喜欢!
师:喜欢谁呀?他有什么本领呀? 生1:我喜欢小叮当。他有百宝箱。
生2:我喜欢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还有火眼金睛。 生3:我喜欢黑猫警长。他会抓老鼠。 生4:我喜欢奥特曼。因为他很帅。 师:那是他的外表。他有什么本领呀? 生4:他会变化,而且很勇敢,保卫地球。
师:同学们,这些都是他们的绝招。我们开始上课吧! (板书课题) 生:齐读。
师:什么叫绝招? 生1:一个人的本领。
师:一个人怎样的本领呢?能具体地说说吗? 生2:绝招指的是一个人很厉害的本领。 生3:别人很难练成的本领。 生4:了不起的本领。
师:课文中也有一群小孩子有自己的绝招。想不想去看看? 生齐:想!
师:好,那就赶快打开课文64页,自由读读,注意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次。现在开始吧。 生自由读课文(约7分钟),师巡视。
师:咱们班的同学的读书习惯真好,读完了一遍,还读第二遍。读书,就是要有这样的韧劲!看看,这些词语特别难念,自己来练练。(出示词语:腮帮子蔫蔫铲馅攥饺子尴尬下巴颏咧开羡慕) 生自由练习。 师:谁来读读。
生1:腮帮子蔫蔫铲馅攥饺子 生2:尴尬下巴颏咧开羡慕
师:真不错。第一次就能读得这么正确。谁来当当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 一生领读,全体跟读。
师:这里有两个词,是指人脸上的。是—— 生:腮帮子、下巴颏。
师:能在自己的脸上找到吗? 生指自己的脸。
师:其实,下巴颏是北方人的方言,指的就是下巴。
师: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这回你可以快速地浏览了。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快速读课文约3分钟。
师:能用上“尴尬”和“羡慕”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生思考。
师:我来帮帮你们吧。课文写了小朋友们几次比绝招? 生:2次。
师:那你就用上第一次尴尬、第二次羡慕来说说呀。
生1:课文写了几个小朋友比绝招。第一次,三胖憋气,二福表演武术,小柱子很尴尬。
生2:第二次,大家没有新鲜招,只有二福来了个单手倒立,小柱子说,只要你们说出两个不过百的数,我准能说出得数。三胖报了一个数,小柱子立刻说出得数。大家羡慕地说,绝招,太绝了。
师:你真厉害。才读了两次,就能说得这么详细。如果你能够说得简单一点,就更好了。 生3:第二次,小柱子表演了口算,大家很羡慕。 师:真了不起,能把这么长的课文读成一句话。
师:第一次,小柱子为什么这么尴尬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1-5自然段。 生自由读2分钟。
师:小柱子为什么这么尴尬呢? 生1:大家都有绝招,可是小柱子没有。
生2:小柱子觉得自己没有绝招,太丢脸了。
生3:小柱子表演了靠树的倒立,结果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 师: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生1:他想了一会儿,站起身,面对大树,两只胳膊往地上一撑,脚掌靠树来了个倒立,不料, 师:小柱子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没想到二福更是技高一畴,真是太没意思了。能读好后半句吗? 生1: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读得很有感情) 师:你为什么把立刻得这么响呀。
生1:二福能够立刻还,说明二福很厉害。 生2:立刻能够说明小柱子尴尬的程度很深。 师:谁再来读读。 三生读。
师:还有其他原因吗?
生1: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 师:二福呢?
生2:他站起身,刚来一个空翻,伙伴们就叫起好来。 示大屏幕。(三胖和二福的绝招)
师:你喜欢谁的绝招,你就练那个句子。 生自由练习。
生1:唯独他,鼓着腮帮子,瞪着眼珠子,憋的时间比别人长两倍。 师:多厉害的绝招呀。我们也来比一比这个绝招吧。 师读句子,生表演。(全场笑)
师:到现在还没漏气的同学,你们就是冠军。来,我们一起来读读。 指名2名读。生齐读。
生2:他站起身,刚来一个空翻,伙伴们就叫起好来。
师:了不起的二福。如果你们在场,你会怎么夸夸他们俩呢? 生1:你们真厉害。 生2:了不起,了不起! 生3:你们真棒!
生4:你们的绝招实在是太厉害了,我真佩服你! 师:难怪在场的小伙伴们连声夸道—— 生:绝招!绝招!
师:此时此刻,小柱子在一旁鼻尖出了汗,他努力表演好自己的绝招后,不料,二福立刻还他个不靠树的倒立,小柱子觉得自己实在——
生:太丢人了,低下头撒开腿跑了。
师:他蔫蔫地回了家?发生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合作读读吧。
他回到家,看到奶奶正在包饺子,只见奶奶——————。他非常佩服,就问奶奶:————————。奶奶告诉他,
————————。小柱子说起刚才比绝招的事,问奶奶————————。奶奶说,————————。 师:听了奶奶的话,小柱子明白了—— 生1:小柱子明白了,绝招是练出来的。(板书:练)
生2:小柱子明白了,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能练成绝招。
生3:小柱子明白了,三胖的绝招是天生的,二福的绝招是练出来的。 生4:天才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师:爱迪生在我们班出现了。
生5:小柱子明白了,只要不放弃,天天练,就能练成绝招。 师:于是,——(出示第12自然段) 生齐读。
师:第二次比绝招时,小柱子却得到了小伙伴们的——羡慕。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3-17自然段。 生默读1分钟。
师:小伙伴们为什么羡慕小柱子呢? 生1:因为小柱子练成了很厉害的绝招。 师:你从哪句知道他的绝招? 生读小柱子的话。
师:谁来当当自信的小柱子。 生1读(不自信)
师:如果你来拍着胸膛,读读“保准不错”,肯定就自信了。 生1再读,有进步。 生2.3读。
师:让我们一起来当当小柱子。 生齐读。
师:还有哪里也可以看出来呢。 生1读脱口而出句子。
师:不就是口算吗?你们会吗? 生响亮:会。
师:我来考考大家。2乘以3—— 生脱口而出:6!
师:哇,脱口而出,真厉害!难一点的吧。恩……18乘以21? 生楞住,有人拿起笔算。
师:算不出来了吧。99乘以76不就是更难了,可小柱子却能脱口而出,而且准确无误,这就是小柱子的绝招! 师:我现在不是老师哦。(众笑)我是三胖。小柱子在哪里? 生举手。
师:99……恩,乘以76? 生1(慢慢)7524!
师:小柱子,这么不自信啊。可要脱口而出啊。 生3名当小柱子。
师:这么难的绝招,小柱子是怎样练成的呢? 生1:小柱子整天练,没有休息。 生2:小柱子遇到困难也没有放弃。
师:清晨,当东方刚刚露出鱼肚白的时候,小柱子—— 生3:小柱子就早早地起床,开始练习了。
师:夜深人静,只有星星在眨着眼睛时,小柱子—— 生4:小柱子还在练习。
生5:小柱子还想起大树下的尴尬,告诉自己坚持到底,就能练成绝招。 师:每当别的小朋友在尽情玩耍嬉戏时,小柱子—— 生6:小柱子多想去玩,可是,他还是管自己在练。 生7:小柱子在暗暗背口诀。
师:当他练绝招遇到困难时,小柱子—— 生8:小柱子去请教老师。 师:他还会请教谁呢? 生9:他还去请教爸爸。
生10:他还告诉自己,要努力,不要放弃。
师:正是这份努力与坚持,小柱子才练就了令人羡慕的绝招。谁来夸夸小柱子。 生1:小柱子,你真棒!
生2:你坚持不懈的精神,我要向你学习。 生3:你真是太绝了!
师:如果加上动作就更好了! 生4竖起大拇指:绝,太绝了! 师:我们一起夸夸他。 生齐:绝招,太绝了!
师:同学们,小柱子因为自己的努力,一扫第一次的尴尬,练成人人羡慕的绝招。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也经过勤学苦练,练成了绝招,获得了成功。(示刘翔) 他,就是110米栏的奥运会冠军——刘翔。
在他7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田径训练。10岁,也就是差不多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正式进入了体校开始了魔鬼式的专业训练。累了,刘翔没有抱怨一次;练习时受伤了,没有叫一声苦,依然在那里练啊练。终于,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91的成绩获得了奥运会冠军,创造亚洲人在短道赛场的奇迹。这就是刘翔的绝招。 (示千手观音)
她们,是一群善良而又美丽的聋哑人。在她们的世界中,听不到任何美妙的声音,舞台上的音乐对她们来说,是一片空白。可是,她们,却凭着自己的毅力,克服了上苍带给她们的麻烦,就靠着用眼睛看着指导老师的手语,一遍又一遍地练着。在2004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她们同样创造了奇迹。这就是她们的绝招。
是呀,绝招,除了个别是天生的以外,大部分,还是靠坚持不懈、刻苦努力地练出来的。 我们也是一群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只要我们肯努力,坚持不懈,就一定能练成自己的绝招! (示作业)续写小柱子第三次比绝招的情形。 17可贵的沉默 一、情景导入。
1、播放《生日歌》。
师:同学们,当这首熟悉、优美的旋律在我们的耳边响起的时候,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生1:想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生日的场面。 生2:想起与朋友们一起过生日的热闹情景。 生3:想起过生日时朋友们送给我的礼物。
师:的确,一讲到生日,我看到你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真替你们高兴,因为你们都有一对疼你爱你的好父母。有一个班上同学们也在课堂上谈到了有关生日的话题,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可贵的沉默》。齐读课题。 生:《可贵的沉默》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师:请同学们按照以下要求自学课文(课件出示): 生:(1)借助拼音通读课文。把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 (2)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3)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把不懂的句子做上记号。
(4)小组合作学习,把自己不理解的,不懂的词句与大家交流、讨论。 三、检查自学情况,学习生字词。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认真地自学,值得表扬,下面我们来学生字,每次读三遍,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字音。 生:祝贺(hè) 神气十足 左顾(gù)右盼 迅速(xùn sù) 重复(fù) 安静 沉静 恰恰(qià) 缓 (huǎn)和 外婆(pó) 建议(yì) 惊喜 表达(dá) 烦恼(fán) 享 (xiǎng)受 犯 (fàn)错 稚拙(zhì zhuō) 蕴 (yùn)藏 霎 (shà)时 寂 (jì)然无声 异口同声 四面八方 七嘴八舌 不约而同 师:下面我们来理解个别生词的词义。 生: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骄傲:本文是自豪的意思。
神气十足:形容十分得意而傲慢的样子。 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
情绪:人从事各种活动时产生的兴奋的心理状态。 索性:直截了当,干脆。 阻止:使停止行动。
蕴藏:蓄积而未显露或未发掘。
依然:依旧。
寂然无声:非常安静,没有声音。 期待:期望、等待。 追逐:追赶。
沉默不语:不说话。
瞥了一下:很快地看了一下。
赦免:依法定程序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 四面八方:泛指周围各个方面。 继而:接着。 稚拙:幼稚笨拙。
四、自由朗读,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师:好!同学们读完了吗?下面我们请几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些同学的字音是不是读得很正确,这篇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读完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朗读中,把词语读准,把字读准,把句子读正确,在以后的朗读中,同学们的朗读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师:刚才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没能解决? 生:??????(自由汇报自己的读书所得)
师:为什么课文中的老师觉得同学们的沉默是可贵的?这个问题的确有点难,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共同来弄懂它。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在一节课上,老师询问家长给学生们过生日的情况,大家情绪热烈,滔滔不绝,可当老师问谁知道家长的生日时,教室里立刻沉默无声,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懂得了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师:哪些自然段是写课上发生的事?哪些自然段写了课下发生的事?
生: 1—16自然段写课上老师教育我们不能只会感受爱,还要知道回报父母的爱。17自然段写家长会上,家长们的反映。18自然段写“我”的感受。 五、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初步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下节课我们再来详细地分析课文。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懂得应回报父母的爱,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 4.学习在人物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中体会人物心理。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词,这节课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写这些生字词。 二、借助插图,导读感悟。
师:同学们请看图:第一幅图中同学们表现怎么样?而第二幅图呢? 生1:一图中同学们高高地举着手,很高兴,神气十足,有的站起来。
生2:二图中同学们低着头,不说话,眼睛不敢看老师,沉默了。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了两幅图的内容,快速地找出来。 生1:课文1-9自然段写了一图的内容。 生2:课文10-13自然段写了二图的内容。
师:我们已经找出两幅图的有关内容,你喜欢这里边的哪些句子或段落,把它找出来,读一读,看谁读得认真,读得好。读后还可以跟同学交流。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先来读一读跟这幅图有关的句子。 生1: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有的还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生2:前排的孩子回过头往后看……父母祝福。
生3:\"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啊,这么多啊!\"
生4:老师点起数来,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大声点数,\"1、2、3……15、16、17\",同学们看书,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怎么样?接读……
师:多么幸福啊,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们都感受到了。
师:孩子们会感受爱了,这还不够,老师还要寻找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师:那蕴藏在孩子们心灵深处的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接着看课文。
师:下面的句子你喜欢读哪句话就读哪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听他读得怎么样,待会大家评一评。 生1:\"霎时……沉静地举起了手\"
生2:\"教室里寂然无声……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师: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大家感到教室里寂然无声吗?
师: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教室里静悄悄。请同学们把教室里静悄悄的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他们感到了我的期待……所有人都沉默不语\" 师:下面这句话,哪位同学来试一试。
生:\"沉默了足足一分钟……可爱恰恰在那……神色之中\"
师:看图说话,展开想象的翅膀,同学们沉默了,在这一分钟里,他们可能在想什么?
生:可能想,回家后一定要问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那么关心我们,我们却不知道他们的生日,也没有向他们祝贺,真不应该,真对不起他们
师:是啊,老师又问了爸爸妈妈的生日,还问了有没有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这时,孩子们沉默了。在沉默中,同学们懂得了什么?
生: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懂得要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了。
师:对了,同学们已经懂得要回报父母的爱,所以这种沉默是可贵的。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沉默是可贵的。 生:在沉默中,孩子们知道错了,孩子们在思考,在想办法弥补。
师:沉默后孩子们有没有以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从家长的谈话中可以了解到。请同学们齐读\"不久……体贴人了\" 三、总结。
师:我们自学、合作学习了课文内容,并且有语气地朗读了全文,现在谁能说说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
生:孩子们在沉默中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很多很多;孩子们在沉默中反省了自己,只知道被爱而没想到回报;孩子们在沉默中思索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在沉默中懂得了接受爱的同时更要回报爱的道理。
师:沉默是因为孩子们知道他们错了,沉默是对错误的承认,是对错误的反思。如果错了不承认,反而振振有词,强词夺理,就不是好孩子了。另外,沉默之后有补救错误的办法,有改正错误的行动,并且受到妈妈爸爸的表扬,得到老师的认可。所以这个沉默是可贵的…… 四、谈体会。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爱父母,体谅父母的辛苦,不仅要自己的事自己做,还应帮助爸爸妈妈分担一些事情。在他们的生日之时,或者母亲节、父亲节之日,送上一句问候语,做张贺卡、写封信表一表心意,对于他们来讲将是一种多么大的快乐与幸福呀!除了父母,我们还应该爱身边所有的人,懂得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懂得给与将比得到更快乐。 18她是我的朋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每个人体内都有血。血对人的身体有什么作用呢? 生:血给身体营养。身体不够血,人就没力气。 生:没有血,人就活不了。
师:对,血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营养。一个人失血过多,就会死亡。同学们说,血对人重不重要。 生:重要。
师:血极其重要。然而,有一位小男孩却要把自己的血献给别人。为什么呢?献完血,这个小男孩还能活吗?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个小男孩,学习课文《她是我的朋友》。 二、学习字词,扫清障碍 1、关于多音字“血”
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观察练习,看一组词语(小黑板出示与“血”有关的词语),这些都是课文里的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都是带有血(xuě)的词
师:老师告诉你,字典里可没有血(xuě)这个字,不信,课后你去查字典。好,请大家认真听我读一遍,注意它们的读音。 生:我发现第一排的(血)都读xiě;第二排的(血)都读xuè 师:是的,这是一个多音字,xiě和xuè
下面我们把这些多音字的词再放回到课文中,再认真地把课文读一遍(生读书,教师巡查指导) 2、关于生字词
(小黑板出示本课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师:(对读错“柔”的学生)你把“柔”读成了“软”,是不是在想柔字组的词?读字的时候想词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请大家想想这些生字在课文中组的词。(出示课文生字组的词和课文重点词)想想,它们怎么读。(学生读词,教师重点指导“呜咽”、“啜泣”等)
3、关于写字
师:请同学们拿出笔,把今天的生字中,你认为难写的字,或者说你觉得容易写错的字写下来,写哪几个,写多少遍,你们自己做主。第一次写这些字,一定要记住它们正确的身影。写完了以后给同座位同学看,全对的可以画一颗星。时间是三分钟,注意先写最难的字。(学生写字) 师:(三分钟到)时间到,有一个字写了半头的同学请不要停笔,你一定把这个字写完,因为汉字里面可没有半个字。(学生交流、检查、评价)
三、概括段意,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按自然段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概括出每段话 的段意。 生:自由朗读
(学生回答,教师指导说简洁、说完整。)
师:接下来完成一个任务: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需要再读读课文吗? 生:不需要
师:但我觉得必要,我希望大家的回答是概括的,语言是精练的。这样吧,给大家一点时间,迅速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板书“概括”) 师:(对读完的学生)像这样快速地把课文默读一遍的方法叫什么? 生1:默读
师:默读也可以慢慢地读啊! 生2:浏览
师:对了,其实,学习的途径就是多样的。下面我们来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3:课文主要讲的是,在一次战争中,一个小姑娘受了伤,急需要输血,一个叫阮恒的男孩子给他输了血。
师:你把这么长一篇文章读成了一句话,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有机会,因为会读书的人不仅能把一篇文章读成一句话,还能将一篇文章读成一个词。谁来试试? 生4:朋友
师:你很聪明,你用了课题中的一个词,谁还能说? 生5:输血
师:你更聪明,你把刚才那个同学的话浓缩成了一个词。请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 (生上台写“输血”,师纠正“血”字写错的笔画)
师:能把课文读成一个词,是一种高度的概括能力,很不简单了。
课文紧紧围绕“朋友”和“输血”来展开故事。一个小姑娘在战争的炮弹爆炸中受伤,急需输血。小男孩阮恒愿意献血,医生抽了他的血。他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朋友。 四、小结并布置任务
师:课文写了小男孩为她的朋友,一小姑娘献血。小男孩是怎样献血的?
课后,请同学们去读一读课文,并画出描写小男孩献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初步体会小男孩献血时的复杂心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7课《她是我的朋友》。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一个小姑娘在战争的炮弹爆炸中受伤,需要输血,阮恒愿意献血。 师:基本正确,但还需补充。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谁能加以补充?
生:一个小姑娘在战争的炮弹爆炸中受伤,急需输血。小男孩阮恒要医生抽了他的血。他这样做是为了朋友。 师:恩。非常棒,概括得非常精练。
在课文第一部分中,我们知道了什么事情“迫在眉睫”? 生:输血给小女孩。
师:输血给小女孩为什么会“迫在眉睫”呢?
生:因为小女孩失血过多,不输血的话,她就活不了。 师:对,再不输血,小女孩就会有生命危险。
情况万分紧急、输血迫在眉睫,在这紧要关头是谁挺身而出,主动献血? 生:阮恒。
二、探究体验,朗读感悟
师:对,他就是阮恒,他献血前是什么样的动作表情呢?文章里有描述,谁来找出这句话? 生:是这句:一阵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颤抖地举了起来。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举起来。 师:很好,完全正确。看屏幕,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读了这句话,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他举起手的时候为什么是颤抖地? 生:他为什么举了又放下去,又举? 生:为什么这些孩子沉默?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提了问题之后咱们必须来解决。四人小组合作先把这句话读一读,边读边想一想,再小组交流。 生:分小组朗读,并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刚才读懂了哪个问题? 生:我认为阮恒颤抖地举起手是因为他害怕。 师:他害怕什么?
生:他怕输血后自己会死。 师:谁还读懂了?
生:我想刚开始这些孩子都怕输血非常危险,所以都不敢回应女医生。
生:我知道阮恒的心里在做斗争,到底要不要献血。他刚开始不确定,最后决定了。所以他举了又放下去,又举。 师:同学们真会读书,理解得非常正确。
刚才我们通过读发现了问题,又通过朗读、思考、讨论、交流解决了问题。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阮恒输血时又发生了什么事。好吗?
师:请同学们把描写阮恒输血时的部分8——11自然段,大声响亮地把它读一读。 生:自由读。
师:谁能找出描写阮恒动作表情的句子吗?
生:抽血过程中阮恒一动不动,一句话也不说。
生: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啜泣了一下,全身颤抖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住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他的痛苦。
生: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竭力制止抽泣。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火眼金睛啊!同老师找的一样。请看屏幕!
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合作,先朗读这些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表情的语句,再思考、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感悟。要做到以下四点要求:⑴读:读出你想交流的描写阮恒表情、动作的句子;⑵想:从阮恒的举动中,你读懂了什么?⑶说:阮恒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⑷读:再根据阮恒的心情好好地读。 生:小组活动。
师:阮恒当时在想些什么?
生:他刚开始非常害怕,想输血后自己会死,所以他哭了,全身颤抖。 生:开始时阮恒很紧张,他非常矛盾,想救女孩又怕自己输血会死。
生:他也在想:“不怕,输血后女孩就有救了。我一要输血救她!”所以最后他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他在做决心。 师:恩。大家理解得很深刻。
师: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部分是描写阮恒输血时的部分,通过他的动作、神态,我们可以体会到他由开始的紧张、矛盾,变成后来越来越深的痛苦,最后又恢复平静这样的心情。我们把这部分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读出了阮恒输血时的心理。那阮恒为什么愿意输血给小姑娘呢? 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三部分12-14自然段,用简练一两句话说说。 生:自由读。
师:谁找到了答案?
生:因为小女孩是阮恒的朋友。
师:为了自己的朋友,阮恒愿意捐献自己所以的血。
同学们,假如你是阮恒,遇到了相同的情况,你会这样做吗? 生:我不敢说。
生:我想在那种情况下,我也会的。不过可能会比阮恒更害怕。
师:其实,帮助朋友,不是说一定要献出自己的生命,而是只要你真诚地去帮助他。不求回报地帮助朋友,也就是? 生:无私奉献。
师:对,这就是无私奉献。下面请大家自由地把后三段多读几遍,深入体会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生:自由读。
师:小阮恒的鲜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体内,她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将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让她感到了这世界的温暖,是朋友使阮恒勇敢地举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战胜面临死亡的勇气。他们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师:想一想,假如你是文中的医生,是站在旁边的的孤儿,是苏醒过来的小女孩,你会对阮恒说些什么?
生:阮恒,你对朋友真是太好了。
生:阮恒,你认为输血给小女孩自己就会死,你还愿意,你真是太善良了! 生:阮恒,我们都要向你学习,真诚地对待朋友! 生:我想,我也有象你样的朋友该多好啊!
师:是啊,我们都希望有阮恒这样的朋友,我们也要像阮恒一样对到朋友。当你的朋友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请别忘了“她是我的朋友”;当你的朋友遭到挫折需要鼓励时,请别忘了“她是我的朋友”;当你的朋友遭到危险需要救助时,请别忘了,“她是我的朋友”;当你的朋友在一切需要你的时候,请伸出你热情的手吧,因为,“她是我的朋友”。 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听一首歌,周华健的《朋友》。大家边听边在歌声中领悟朋友真挚的感情。 19七颗砖石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旱灾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生:图片中的景物非常缺少水,鱼儿没有水,树木都干枯了。 生:大地都裂开了。
一段话描述了这一景象,快速找一找。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出示课文第一段)自己读读,看看能体会到什么?从哪儿体会到的? 生:我体会到水有多么的重要,人们多么需要水。我从第二句话体会到的。 师:“干涸”和哪个词差不多? 生:“干枯。”
师:两个词都是形容缺少水份,调换位置行吗?
生:不行。“干涸”指的是江河湖海没有水,所以是三点水旁。而“干枯”指的是草木丛林缺少水份,所以是木字旁。
师:正因为河流干涸,草木干枯,所以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同学们体会得真好。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所有人都感到这场大旱灾的严重、残酷? (生读课文。)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旱灾的严重。此时,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生:水。
师:谁能试着说一说?
生:有了水,人和万物都会生存下来;没有水,人和动物都会死亡;水就是生命。
生:有了水,树木就不会干枯,人们就会健康;没有水,就会干渴而死;水就是生命之源。
师:是啊,在大旱灾中水就是生命、就是希望。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童话故事就发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后想想童话里的水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自由读课文。) 师:生字都认识了吗?哪个字的读音你想提示大家注意? 生:“唾沫”的“沫”,圆唇,读轻声。
生:“咽”是多音字,可组词“咽喉”、“呜咽”。
师:老师能把“咽”的三个读音放在一句话里:“小姑娘咽喉干渴,于是咽了一口唾沫,她太渴了所以小声地呜咽。”感谢同学们的友情提示。
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个水罐。我们来写写这个“罐”字。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写一个(左右结构,左小右大,右面紧凑,这样才写得美),自己在本上写一个。这个水罐可神奇了,它发生了怎样神奇的变化?
生:水罐开始是空的,小姑娘的孝心感动了上天,水罐变成了满的;小姑娘把水让给了小狗,水罐变成了银的;妈妈把水让给了女儿,水罐又变成了金的;小姑娘把水让给了过路人,水罐又跳出了七颗钻石,涌出水流。 (随着学生说,师板书“空——满——银——金——钻”。)
师:小女孩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我们的心也在变化中一次次被感动。下面请同学们细细地读读课文,看看哪些情节最令你感动。把令你感动的情节画下来,想想为什么让你感动。可以轻轻地读,也可以默默地读。 (生自学课文。)
师:你有一份感动,我有一份感动,让我们互相感染一下,好吗?说说令你感动的情节。
生:令我感动的是“一天夜里,小姑娘为……清澈新鲜的水……跑回家去”。小女孩找水很辛苦。 师:那么在这个情节中哪些词句更令你感动呢? 生:“哪儿都找遍了”,说明她走遍了大街小巷。 师:她会到哪儿找呢?
生:水井里,可是水井已经干涸了。 生:小溪边,可是小溪里也干涸了。
生:“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也让我感动,说明了她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哪儿也没有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师:这么辛苦找水,发现水罐装满水后什么心情?
生:惊喜。
师:用课文中的词说说小姑娘发现水的心情。 生:喜出望外。
师:你有过这种感受吗?
生:妈妈生病了,爸爸把妈妈送到了医院。很快妈妈的病好了,让我喜出望外。 生:过生日时,妈妈给我买了一个漂亮娃娃,让我喜出望外。 师:和课文里的比哪个更惊喜?为什么?
生:课文中的小姑娘更惊喜,因为当时人们太需要水了。 师:读出那份惊喜,表情怎样? (生读。)
师:我也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高兴劲儿。“一天夜里,小姑娘为……清澈新鲜的水……跑回家去。”
师:刚才我们强调了“哪儿”、“竟”、“喜出望外”等词语。就是这样,用你的朗读把要强调的读出来,通过轻重快慢,表现人物的心情,表达你要表达的意思。要想读得更好,还要走进人物,进入角色。现在我们都是小女孩,身临其境地读。“小女孩”换成什么?
生:“我”。
师:这些都是旱灾造成的。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里就有师:“我”现在应该是什么状况? 生:干渴、疲倦。
生:手会被树枝割破,衣服被树枝划破。 师:带着你的体会自由地读。 (生自由练习读。)
师:同学们,在你们眼前出现这样一幅情境:
火红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大地干裂了,河里没有一滴水,许多动物都因为缺水而死了,所有活着的人都眼巴巴地望着天空,嘴里喊着同一个字“水”。 (生根据语言感受情境。)
师:我发现,有一份感动在你们眼中闪现,说说还有哪儿让你们感动? 生:令我感动的是:“她匆匆忙忙……变成银的。” 师:谁能读读小姑娘给小狗喂水的那句话。 (生读。)
师:“都舔净了”用舌头舔,连最后一小滴水都舔净了,右边多一点。小狗多渴啊!课文的第二段也有一句描写小狗的句子,找到了吗?
生:“小狗却只是哀哀地尖叫。”
师:在童话里小狗也会说话,你们想想它在向小姑娘哭诉什么?哀求什么? 生:求求你,给我一点水吧!
师:当小狗舔净了小姑娘手中的水后,它变得欢喜起来,它会欢喜地和小姑娘说些什么? 生:谢谢你小姑娘,要不是你我就会死的。 生:谢谢你,遇到你我太幸运了。
生:你是一个善良的人,你会有好报的。
师: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发生了一场大旱灾,小姑娘辛辛苦苦找来的水,自己没有喝一口,看到生命垂危的小狗,就把水倒一点给它。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小狗哀哀地叫起来。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朗读大珠小珠落玉盘,声声入我的耳。说说还有哪儿令你们感动? 生:令我感动的是“小姑娘回到家……变成了金的”。
师:是啊!请你们闭上眼睛想像:小姑娘抱着一罐清水,翻山越岭,终于回到家;母亲已经奄奄一息,小姑娘急切地呼唤着母亲;听了女儿的呼唤,母亲勉强地睁开沉重的双眼,露出慈爱的笑容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变成了金的。你们看到了一位什么样的母亲?
生:我看到了一位无私的母亲,她自己都要死了,却把水让给了女儿。 生:我看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 师:让我们再动情地读读母亲那感人肺腑的话。 (生读课文。)
师:投入了情感,你们的声音是那样的感人。
师:小姑娘把水给了别人,她自己不渴吗?从哪感受到很渴? 生:“再也忍不住”,“再”说明她一直都在忍,现在已经忍不住了。 生:“咽了一口唾沫”说明她非常渴。
师:现在你们就进入角色,进入情境读一读,自由地练习读。
师:同学们,小姑娘在口渴难忍的情况下,将自己历尽千辛万苦找来的一罐清水,递给了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她给路人的仅仅是水吗?(不)这是生命啊!我看到你们对小姑娘敬佩的情感已经写在了脸上,让我们怀着满心的感动动情地读读这段话。 (生齐读。)
师:你们看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此时此刻,大家想像一下,人、动物、植物乃至大地将会怎样? 生:所有的树木将重新生长,河流不再干涸,大地得到滋润。 生:人们都有了生存需要的水,恢复了健康。
生:万物复苏,世间的一切都恢复了生机和活力。 ……
师:真是一幅久旱逢甘露的美好景象!归根到底,是什么让世界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呢? 生:爱心。
师:正因为小姑娘充满爱心,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的爱一次又一次创造了奇迹。我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 (生齐读。)
师:一颗又一颗代表着爱的钻石越升越高,升上了天空,变成了七颗星星,普照人间,这就是大熊星座,又叫北斗星。(出示北斗星)它在天空中永远放射光芒,向人间遍洒爱的光辉,使普天下的人都沐浴在爱的暖流中。 师:列夫·托尔斯泰利用想像的翅膀,带给我们一个美丽而感人的爱心故事,我们不得不惊叹作家奇妙的想像本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奉献爱心、感天动地的人和事,大家听说过“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丛飞吗?你了解多少? 生:他是一个歌手,资助山区的孩子上学。
师:作为一名歌手,他本该拥有富足的生活,但他却一贫如洗。因为在10年间,他倾其所有,为失学儿童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了170多名失学儿童和残疾人。当他被确诊为胃癌晚期的时候,竟无钱支付医药费。2006年4月20日,他因医治无效而永远离开人世,依照他的遗愿捐赠了眼角膜,将光明永留人间。
师:让我们把情感凝聚在笔端,模仿2005感动中国,为童话里的小姑娘写一份颁奖词,好吗?房老师先写了一份颁奖词,想听吗?我来读读。(师读。)这是我的情感,你的情感怎么样呢?拿起笔来写写。 (学生创作表达,然后交流。)
生:小姑娘,你善良无私的行为换来了生命的清泉,你的爱心让世人感动。
生:你是爱的天使,美的化身,你纯洁无私的心灵像金子般美好。你向世人验证了一个真理——爱,可以改变一切! ……
师:请全体同学起立,为这位可爱可敬的小姑娘颁发这个爱心奖项,读你的颁奖词。 (生读。)
师:请允许我代表童话里的小姑娘接受你们这份情,这份爱,谢谢你们!
师:同学们,小姑娘的爱心,就像天空中七颗钻石,闪闪发亮,照亮每个人的心灵。这堂课的学习是否也有闪光的东西留在你的心里了呢?有吗?真好。让我们共同记住一句话——爱,可以改变一切! 20妈妈的账单
师:同学们,认识这个字吗?(出示帐字卡片)。 生:Zang
师:是平舌音吗?
生:不是,是翘舌音Zhang 齐读Zhang
师:能不能给这个字口头组词呢? 生:记账、转账、帐单……
师边说边板书:提醒“账”的写法,释“账单”记账的帐单。 二、学习新课
师:一对母子、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到底是什么事情呢?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20课,自由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一下。
师提出要求:用符号圈出难读的生字词,语句多读几遍。提醒同学注意难写的字词,难读的语句。默写:“索取报酬”、“如愿以偿”、“羞愧万分”
师:谁来简单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运用默写的三个词,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简练。
生:这个故事是讲了一个小孩子,叫彼得。他经常帮助父母干活,认为应该获得一定的报酬,所以它就开了一份帐单给妈妈,
索取报酬60芬尼。彼得如愿如偿,他的妈妈给了他60芬尼,并且也开了一份帐单给小彼得,是0芬尼。小彼得看着妈妈的帐单羞愧万分,就偷偷的把60芬尼还给了妈妈。
师:你说的不仅完整,而且很有条理,真不错。
师边说边板书并出示两份帐单:儿子向妈妈索取,妈妈为儿子奉献(板书:儿子—索取 母亲—奉献)同学们,你对这对母子想说些什么?或者对他们的举动有什么看法?先和你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实话实说,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引导对比。体会无私、无价 交流
师:谁来说?
生:妈妈觉得小彼得是自己的儿子,妈妈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师:那么小彼得给妈妈开了一份怎么样的帐单?出示课件。 生:读帐单。
师:我把这两个帐单放在一起,同学们比较一下。自己看一看,你有什么想法? 生思考。
师:你对小彼得为妈妈开的这份帐单有什么想法?
生:妈妈为小彼得做事尽心尽力,小彼得为妈妈做事是应该的,而不应该开这个帐单。 生:妈妈养育孩子,孩子帮助妈妈,都是应该的,不能要报酬。 师:谁还想来说?
生:妈妈一直对他都非常好,都是理所当然的,为他父母做一些事是应该的。 师:这么多同学都认为不应该,那么小彼得为什么要给妈妈开一份帐单呢? 生:爸爸妈妈做事都是可以拿到钱,为什么我不可以拿到钱呢? 师:小彼得是个非常勤奋的孩子,他这样认为。 出示妈妈的账单。 生:读帐单。
师:而妈妈为小彼得开的这份帐单,你又是怎么看的?你看了有什么感受?
生:妈妈非常喜欢它,小彼得为他要钱,她没有道理对他说,而是用笔。 师:用了一个词,没有用道理,而是写了一份帐单,爱的表现。
引导想象,补充小彼得的心里 师:“读着读着”说明什么?
教师引说:是啊!小彼得读了很多遍,心中汹涌澎湃,思绪万千,肯定也想了很多。
投影出示:小彼得把账单展开读了起来,他读着读着,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一天,妈妈总是准时送上香浓的牛奶,妈妈做的饭菜是那么香甜可口……
师:彼得还有别的想法吗。
生:他读着读着,想起了那个令人难忘的夜晚,深更半夜,寒风呼啸,自己突然发起了高烧,妈妈…… 生:他读者读者,想起了每一年的圣诞节,妈妈…… 生:又想起了……
交流补白内容,教师随机点拨,适当结合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 师:哪些语句说明小彼得羞愧万分?用横线画出。 生交流
反复朗读,体会羞愧和改过。
补充小彼得和妈妈的对话:小彼得扑在妈妈的怀里,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话? 师:想想你自己,平时和妈妈做事有没有讨价过? 生:每次洗碗,就为妈妈要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很小很小时候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想爸爸妈妈都有工资,而我自己也应该有些工资。 生:做些事还不如做些事。
生:妈妈爸爸做事钱很不容易,我不能要钱。
师:都是小时候,现在有没有?()以后会不会?(因为现在懂事了)像妈妈索取一些报酬,就是不懂事吗? 学生讨论。
生:明知很辛苦却还要去要,这是不懂事;
师:为妈妈送点贷要一点钱,还不如在家里看电视,这是不懂事的表现吗?(我认为送货很辛勤劳) 生:我认为这就是不懂事的表现。 师:老师也这样认为
师:跟你的父母交流一下,做事要一点报酬,你会觉得我不懂事吗?
师:有感情朗读诗歌《妈妈的爱》 (五)小结、布置作业
1.自主设计作业。学习课文,你想给自己布置什么作业?(教师随机点拨,引导学生抒发真实的感受) 师:可以给妈妈一封信有什么话想要对妈妈说。
2.教师小结:同学们的作业都很实在,很孝顺,也很感人。老师只想给你你们的温馨作业前加上一个期限,那就是一辈子。 吗?
3.推荐一本书《穷爸爸和富爸爸》,看完以后你还坚持你自己的想法 21太阳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多媒体出示人类登上月球的图片)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飞船登上了月球,人类迈出了认识宇宙的重要一步。那么,人类可以登上太阳吗?
生1:人类不可能登上太阳。太阳离我们那么远,但每到夏天,我们还是感到酷热难当,有的地方由于持续高温天气,还会使少数老年人或体弱者死亡。
生2:我从课外书中了解到,太阳的温度很高,目前的科学技术还不能把任何物体送到太阳上去。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写太阳的说明文,通过学习,我们将会对太阳有更多的了解。(板书课题:太阳)
(评析:课始,教师以人类登月图片激起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接着以“人类能登上太阳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谈对太阳的初浅感受,并顺势引入课题,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了解太阳特点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认真阅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读懂了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大约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二十几年。
生2:我读懂了太阳的温度有多高。
生3:我知道了太阳和我们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
师:同学们读懂了太阳离我们很远、温度很高的特点,还读懂了太阳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太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及其与我们的关系这两方面来写的。(板书:特点 关系)
(评析:在学生初读课文,大体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后,教师及时归纳“这篇课文就是围绕太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两方面来写的”,这不仅揭示了课文的结构,还给学生提示了阅读理解的思路,为学生学习本课的说明方法作了铺垫。)
三、细读课文,学习说明太阳特点的方法
师:太阳公公听说我们要了解它,很高兴,特意赶来了,你们听—— (课件播放太阳升起动画。教师旁白):“同学们,我离你们很远,很远;我很大,很大;我的温度很高,很高。现在,你们对我了解清楚了吗?”
生1:我了解得不够清楚,因为你没告诉我们你的温度有多高。
生2:我也不太清楚,因为你没告诉我们你到底离地球有多远,你有多大,多热。
师:是啊,要弄清楚这些问题,就要求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作具体介绍的。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第1~3自然段,大体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写太阳的三个特点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板书:远、大、热)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想了解“远”的同学用“V”这个手势表示,想了解“大”的张开五指表示,想了解“热”的握拳表示,找到手势相同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4人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分组讨论、交流) 师:请了解“远”的小组选一名同学来汇报。
生:我们小组了解到,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要二十几年。 学生看课件填空:
太阳离我们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到太阳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大约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飞机也要(二十几年)。
师:同学们在括号里填的都是什么? 生:数字。
师:对,通过具体数字,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就清楚了。这就告诉我们,在说明某一事物的时候,列出一些具体的数字,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来理解,但数字必须是精确的,有科学依据的。(板书:列数字)写太阳“远”这个特点还用了什么方法,找找看。
生:课文写道:“如果步行,要走三千五百年;坐飞机要二十几年。”这句话除了列数字,还用我们熟悉的步行、坐飞机
等例子说明太阳离我们很远。
师:了解“大”的小组谁来汇报?
生:我们看到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其实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 师:这是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太阳大? 生:用列数字的方法。
师:对,这里也是用了列数字的方法来说明太阳很大。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地球与太阳的动画)。 师:看了画面,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太阳很大。 师:有多大?
生:130万个地球等于1个太阳。 师:除了列数字,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把要说明的事物与另一个事物作比较。
师:对。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对我们而言,地球非常大,我们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个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阳一比,更突出了太阳的大。这就是作比较的方法。(板书:作比较)
(启发学生说一说要突出太阳“大”的特点,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师:了解“热”的小组谁来汇报?
生: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 师:说得很好,请看大屏幕。太阳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 生(齐):六千摄氏度。
师: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 生(齐):三千倍。
师:太阳的中心温度真有一千八百万度吗?
生:太阳温度太高了,人们无法进行实际测量,只能推算出一个大概的数字。
师:课文在写太阳热的特点时,运用了列数字的方法,告诉我们表面温度有六千度,中心温度是表面温度的三千倍。同学们读书很细心,看一看还用了什么方法说明太阳很热? 生1:打比方,把太阳比做一个大火球。
生2:用“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气”来形容太阳温度很高。
师: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能在小组中一边读一边讨论,懂得了课文是怎样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很热等特点。让我们再读读第1~3段,感受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齐读第1~3段)
(评析:大凡教学一篇课文,总要让学生懂得课文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为什么写。本课是一篇说明文,让学生理解作者是怎样说明太阳离地球很远、很大、温度很高等特点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出这一重点,张老师或让学生细读课文,勾画出说明太阳某一特点的关键词句,或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出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把读写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重点内容,还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抓关键词语,了解太阳与地球的关系 师:(课件出示太阳委屈的脸)今天呀,太阳公公生气了,因为煤炭夸自个儿的本领比太阳大,你能帮他评评理吗?要求用上“有了……才有……”“因为……所以……”的句式。 生1:有了太阳,才有鸟兽虫鱼。 生2:有了太阳,才有庄稼树木。
生3:有了太阳,才有我们这一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但忘了煤炭夸自个儿的本领比太阳大,太阳公公生气了。谁能用“因为……所以……”说说吗? 生4:因为有了太阳,地球上的庄稼树木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生5:因为有了太阳,埋在地下的树木才能形成煤炭。 师:这些说明太阳跟什么有关系?
生6:说明太阳与人类生活有密切联系。 (板书:人类生活)
师:还有呢?有了太阳,动植物才能生长,这是什么关系? 生7:太阳与动植物生长有关系。 (板书:动植物生长) 师:(课件出示太阳的笑脸)同学们说得有道理,看,太阳公公露出了满意的笑脸!老师想考考同学们的思维能力,有信心接受老师的考验吗?
多媒体出示:1.太阳、水、雨、雪、水蒸气、小水滴、云 2.太阳、热量大、热量小、热、冷、风
师:请同学们组成五人学习小组,选择一题用图示形式说明以上事物之间的关系。完成后,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向全班汇报。
生1:太阳晒着地面上的水,水就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升上天空就变成了云,云遇到冷空气,就变成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雨或雪。
生2: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方比较热,有些地方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就形成风。 师:这说明太阳和什么有关系? 生3:太阳和天气有关系。 (板书:自然气候)
师:太阳还能预防和治疗疾病,这是什么关系? 生5:太阳和人类健康有关系。 (板书:人类健康)
(评析: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先用课文中出现的“有……才有……”和“因为……所以……”这两组说明文经常用到的关联词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太阳与人类生活和动植物生长的关系,既拓展了知识,又帮助学生积累了语言。接着出示两组词语,让学生说明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变化,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提高了学生有序表达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多媒体出示:月亮的表面积有3800万平方千米,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 ,还没有我们亚洲的面积大;它的表面温度是-233~123℃(平均-23℃),昼夜温差大。月亮直径是3476千米,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 。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以装49个月亮。 教师提要求:选取月亮的两三个特点,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方法,把它的特点说清楚。
生1:有这么一个传说,后羿射了太阳,立了大功,仙人送了他两粒仙丹,后羿把这事告诉了妻子嫦娥,嫦娥偷吃了两粒仙丹,不一会就飞到了月亮上。其实月亮离地球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
生2:我们看上去觉得太阳和月亮差不多大,实际月亮和太阳大小差距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而49个月亮才有1个地球大。为什么我们觉得太阳和月亮差不多大呢?这是因为太阳离我们有1.5亿公里,而月亮离我们只有三十八万四千四百公里,所以我们看上去太阳和月亮的大小差不多。
生3:有时月亮还像一条弯弯的小船,在天空中飘荡,有时像一个大圆盘,悬挂在天空。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月亮就悄悄地探出头来,四处张望。
师:我们对太阳既熟悉,又陌生,因为我们对它的真实情况知道得还很少,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研究它的奥秘。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课文中找答案,有的问题我们可以从网上查询,有的问题现在还是一个谜,要等同学们长大后去探索。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刻苦学习,将来一定能用更先进的科学技术,让太阳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22月球之谜
师:同学们好,在这节课开始时,我们先来要背一首古诗,老师先来背第一句,接下来你们来背 师:床前明月光 生:生接着背
师:很好,这首诗是写月亮的,神奇的月亮激发了诗人创造的灵感,今天,月亮仍然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月亮,去探索月球的奥秘, 师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按照平时我们学习课文的要求自学课文, 生自学课文
师:谁带大家来读读这些词语
生1带大家读词语:悬挂,遐想,奥秘,努力,细菌,水藻,一项,估计 师:这些词语的意思你们都明白吗? 生2:我知道奥秘就是密秘的意思
师:用找近意词的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很不错。 生3:我知道估计就是大概的计算 生4:细菌就是使我们生病的东西
师:细菌到底是什么,玩出了名堂这节课曾经向我们介绍过,细菌是一种微生物,有些细菌会使人生病,但有些细菌也是有利于人类健康的,
生5:遐想就是自由自在地想象。 生6:老师,水藻是长什么样子的 师出示水藻图
师:水藻是一种生活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名称,好,理解了这些词语的意思,让我们把它们再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词语读得很棒,我们请几位同学轮流来读读课文吧,其他同学们仔细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
生轮流读课文
师:谁来评评刚才读得怎么样 生评一评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读下面这一段,在要停顿的地方和要读出疑问语气的地方做上记号, “……它和地球一样吗?” 师范读,生做记号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接下来就请你们自己练习读读这三个问句。 生练读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三个问句 生齐读
生2:第一自然段中也有很多问句,而且写得很美,我想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听。 生2读第一自然段。
师:同学们,你们听仔细了吗?这一段中哪些句子描写得很美?
生1:我觉得第一句话很美,刚才我听小意在读的时候,我们脑海里就浮现出了皓月当空的美景
师:说得很好,也很能感受句子的意思,想象力也很丰富,就让我们一起把第一自然段来读一读吧。
师:在这一篇课文当中,还有好几个句话呢,请同学们再去读读课文,找找这些问句,画下来,再自己练读一下, 生自读课文
师:读来读读找到的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来,
生1:我找到了两句,在第六自然段里。“……?”“……?” 师:谁来评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2:他读得时候,没有读出疑问的语气, 师:谁再来读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生3读
师:读得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来。 生齐读这两个句子。
生4:我还找到了这一句,让我来读一读“把细菌撒在从月球带回来的尘土上……?”
师:你疑问的语气读得比较好,可是这个句子比较长,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呀,就让老师来读读这个句子。请同学们仔细听,老师在读的时候,除了逗号要停顿,还有哪些地方要停顿,请你们做上记号。 师范读。
生:撒在和难道要停顿,
师:同学们,在这三个地方要停顿一下,请你们自己去练练这个句子吧。 生练读,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个句子 生齐读
师:好,同学们读得可真好,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己再默读这篇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1:课文写了人们对月球充满了遐想 生2:课文写了月球的景色十分奇异
生3:课文还写了有很多月球之谜人类还没有解开
师:是的,同学们,月球之谜吸引着人们不断努力探索,人类登上月球,解决了一些谜,但是还留下了许多的未解之谜,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深入去研究课文吧。接下来我们要写字了 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词语 生齐读
师: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94页,我们一起来看看田字格当中的生字。 师:这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2:奥是上下结构,上面部分不要多写一横,
生1:藻字是上下结构,草字头,因为水藻是一种植物,
生3:临字的左边部分不要写成竖心旁,左边部分是一短竖加上长长的一竖,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师:老师觉得还有一个字特别难写,撒满的撒字,这个字就请同学们看老师来写一写吧。 师范写撒字。
师:写这个字的时候,几个部分之间要写得紧凑一些,右边的反文旁要写得稍小一些,同学们看清楚了吗?
师:就请同学们把这个撒字在本子上认真地写上一个 师:生1的这个字写得怎么样? 生评价
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写生字,每田字格里生字抄两遍,再把词语表中的词语每个抄写一遍。 生写生字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节课让我们一起探索月球之谜吧。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第22课《月球之谜》我们先来听写一下吧 听写词语:夜幕降临 奥秘 水藻 估计 年龄
师:写好后,请同学交换过来批改一下,全对的打上五角星,错的赶快订正。 生批改
师:都写对了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着自己的本子把这些词语来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第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自然段,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第一段中提到,过去,人类曾对月球有过许多遐想,是哪些遐相呀
生1:“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这些都是人们对月球的遐想, 师:让我们也一起来读读这几个问句,要读出疑问的语气来。
生齐读“月球是从哪儿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它和地球一样吗?”
师:那么课文接着又写了些什么呢?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一想, 生2读第二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些什么?
生3:这一段主要写了人类登上月球之后,了解了月球是个怎样的世界
师:概括得很好,月球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呢?课后的第二个问题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师:谁读读接下来的课文,其他同学们再想想,接下去的课文又写了些什么? 生4读后面的内容。
师:谁来说说这几段写的又是什么呢?
生5:3-8段主要写了人类又月球又产生了许多未解之谜 师:是啊,你也概括得很好
生1:我发现课后练习2中也提到了这部分内容,让我来读一读 生1读课后练习2
师:看来课后的这道练习题非常重要,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道练习题, 生齐读课后练习2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读课文吧。读同学们先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月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
生自读课文第二段。
师:谁来说说月球是什么样的
生1:人类发现月球和地球是不一样的,月球上的景色十分奇异, 师:从课文的哪些句子我们能感受到月球的句子非常奇异呢?
生2: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介绍,“这里的天空黑沉沉的,表面却撒……一怎荒漠”
师:月球是如此模样,真是不可思议呀,让我们一起随着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到月球上去看看吧 多媒体出示有关月球资料
师:现在如果让你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描写月球,你觉得用上哪个词语比较恰当呢? 生1:我觉得可以用奇异 师:这个词语找得好
生2:还可以用荒漠这个词语
师:那么怎样才能把月球荒凉奇异的感觉读出来呢?谁同学们听老师来读一读 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师:就请同学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第二自然段。
师:人类登上月球,不仅看到了月球的样子,还解开了很多月球的谜呢,请同学们再阅读课后的资料袋,边读边想想,人类解开了哪些谜? 生自读资料袋
师:人类解开了哪些月球之谜呀
生1:月球绕着地球转,对物体的引力也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所以地球上重6公斤的东西,到了月球上,就只有1公斤了,在月球上跳高和跳远,肯定要比在地球上跳成绩要好多 师:说得很好
生2:月球上的环形山,其实是在月球表面布满的大大小小的圆形坑洞,
师:刚才读到第一自然段,我们知道人类曾经发问,月球和地球是一样的世界吗?登上月球,终于解开了这个谜,月球和地球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人类登上月球,解开了一些月球之谜,但是又产生了一些令人费解的谜,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课文,边读边想,人类又产生了哪些疑问,可以把这些疑问画下来,标上序号 生自读课文 师:月球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
生1:我概括了一下,主要有这些未解这谜,
月球上的尘土到底有杀菌功能吗?月球比地球年龄还大?月球的火山活动比地球还早 师:好,你找到了月球的三个未解之谜,让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把细菌洒在……还早” 师:谁还有补充,
生2:第四自然段中,虽然没有问号,但是还是有一个未解之谜,“把玉米放在月球的尘土当中,没有明显的不同,可是把水藻放在月球的尘土中,为什么和放在地球的尘土中有明显的不同呢?”
师:是啊,水藻放到月球的尘土中,就会长得特别鲜嫩,青绿,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也是一个未解之谜,你看得非常仔细,让我们一起把四五两段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四五自然段。
师:这两段虽然没有问号,但也藏着一个未解之谜,还有补充吗?
师:老师还有补充,请大家看看,课文的最后还有一个标点符号呢,这个省略号又告诉我们什么呢? 生1:省略号的意思是说,月球之谜不有很多很多,课文就不一一列举了,
师:你说得可真好,那么同学们,还请你们来猜想一下,还有哪些未解之谜呢?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 师:好,谁来说说,你觉得还有哪些未解的月球之谜。 生1:月球上的环形山是怎么形成的。 生2:月球的引力为什么会比地球小。
生3:为什么月球表面洒满灿烂的阳光,而月球的上空却是黑沉沉的。
师:同学们问得可真好,月球的许多未解之谜不断激励着人们努力探索,我国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5年10月成功飞上了太空,中国人民的不凡智慧和努力拼搏精神毕将解开更多的月球之谜,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当中,很多词句都用得很好,课后还有一些描写月亮的诗句,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读读课后的诗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写下来。 生自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师:谁来读读自己抄写的句子 生1读第一自然段第一句。
师:这个句子很美,你读得也很好, 生2:我抄写的是课后的诗句。(第一句) 生3:我抄写的也是课后的诗句。(第二句)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课后的这几句诗,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课后诗句。
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到这儿,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查找资料,了解更多的月球知识,同学们再见。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 一、复习引入落实基础
师:给大家两分钟时间,快速略读课文,注意字词,一会咱们做一个听写练习,好不好?
师:谁敢到黑板上来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注意:两个字的词写左边,四个字的词写右边。
师:先写一个简单的吧:“新鲜”。蔬菜水果刚摘下来,很新鲜,有时它也形容没见过的事情,比如说新鲜事物。 师:这次写难一点的词,听我说词语的解释你来写这个词语:“难以抑制自己的感情”,知道是哪个词吗? 生:“情不自禁”。
师:注意这个“禁”字,当“抑制、控制”讲的时候,它就读jin,当“不允许”讲的时候,它就读jin。在这里它当“抑制、控制”讲,所以应该读“情不自禁jin”, 师:再写个简单的“好奇”。
师:还根据句子的意思来写词语:“情况紧急、不能再等待了”是什么词? 生:“迫不及待”,
师:“迫”就是情况紧急、紧迫。
师:这次咱们再做一个选词的练习:“网上的信息包含了很多方面,种类、数量非常多,想找什么就有什么。”用两个字概括
可以说:“信息很---” 生:“丰富”。
师:如果用四个字概括呢? 生:“应有尽有”。
此时板书:新鲜情不自禁 好奇迫不及待[ 丰富应有尽有
师:照上面的样子再归纳两个词:“真神了!我不由得赞叹起来。”注意:两个字的词写在左边,四个字的词写在右边。 生:“真神”、“不由赞叹”。
师:写两个近义词:“沉浸”的近义词--- 生:“陶醉”。
师:“渴望”的近义词--- 生:“盼望”。
师:根据词的解释来写出词语:“形容舍不得离开” 生:“恋恋不舍”。
师:最后考大家一个字,看你能不能答对:“再(在)次进入”。注意两个“在、再”字的区别。 二、把握结构初识课文
师:好了,大家放下笔,我们一起检查这两名板演的同学写的有没有错误?(此时板书:) 新鲜情不自禁 好奇迫不及待 丰富应有尽有 真神不由赞叹 陶醉恋恋不舍 盼望再次进入 师:(指板书)你看“我家电脑上网了,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我情不自禁的欢呼起来”,然后呢?你也象我这样把这些词串起来说一段完整的话。
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迫不及待的打开电脑进入网络,网络上的信息应有尽有,真神了!我不由得赞叹起来,我还陶醉在网络世界里,恋恋不舍地下了网,盼望再次进入奇妙的网络世界。” 师:黑板上的词不必全用,再简单点说。
生:上网前我觉得新鲜,上网时我觉得神,上网后我还想再次进入。 师:这其实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生:上网前、上网时、上网后。 生: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师:可是我不太明白,课文里根本没有说到“信息高速路”。题目不是说“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吗?究竟什么是信息高速路? 生:就是用网线连起来的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象蜘蛛网一样。 师:它有什么作用?
生:查信息、学知识、发邮件、去购物等。(教师板书)
师:这几个功能是并列的关系吧,谁能用几个标点把它标出来?(学生板演) 师:你怎么知道有这些功能的? 生:通过爸爸的话。 师:也就是“听”来的。(板书:听)读读爸爸的话。
师:这就是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文章接下来又写什么了? 生:上网时的感觉。
接下来,进入整节课的第二个板块,还给学生读书的自主权,让学生在实践中朗读理解。从儿童认知规律来看,阅读活动并非只有读书一法,还应包括听(朗诵录音)、读(表情朗读)、说(复述内容、演说体会等)、写(抄写书上精彩的语言、写读书心得体会等)、试(亲身体验)、练(口语交际、课外练习等),这样动用多种感官,让学生自由选择读书方式,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才能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活动。 三、感受网络动手实践
师: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你打算怎么学习? 生:自学。
生:边读边理解。
生:抓住一些关键词语来理解。 生:上网感受一下。
师:有句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作者亲身体验了,咱们也亲自体验一下上网的感受好不好? 生:好!(欢呼)
师:你们刚才的欢呼就叫做--- 生:“情不自禁”,
师:再欢呼一下课文上的话“太好了,太好了”, 师:能体会小作者那种难以抑制的高兴心情吗? 生:能。
师:刚才大家说了网络四个方面的应用,现在我给你四个网址,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试一试。想通过认真读书来学习的同学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在书上边读边画。 查信息:http://www.beijing-2008.org/ 我要你查一下关于北京奥运的有关信息
学知识:http://www.chinaedu.com/xiaoxue2001/ 看看你有多少收获;
去购物:http://olymsports.163.com/ 在网上帮我订购一双运动鞋吧;
发邮件:用你的邮箱给我发一封电子邮件说说心理话。 (学生上机操作,教师个别辅导)
经过两个环节的读书活动,在接下来的“交流拓展”环节上,学生的感受就更为深刻了: 师:好了,大家都完成一样工作了,我要控制所有电脑了。我们继续讲课。(学生很不情愿) 师:很不愿意下网是不是?你现在什么心情? 生:再让我们玩一会吧。 生:我真是恋恋不舍。 生:我还想再玩一次。
师:这回你能理解小作者陶醉其中、恋恋不舍、盼望再次进入网络的心情吗? 师:说说你都了解到什么了?预测一下互连网将给生活带来什么影响? 生:我查到北京奥运的信息了,我发现在网上查信息特别快,而且特别多。 师:比报纸怎么样?
生:比报纸多,还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更多新闻,将来也许能取代报纸。 师:“学知识”的呢?你们查到什么了?你也预测一下将来。
生:我上的那个网址是一个网上学校,那里有课程辅导,还可以请求帮助,我估计回家写作业时,不会的题可以问它。 师:不止你这么想,美国已经有大约300万人在读网上大学,不久的将来你们都可以在家里上大学。“网上购物”的同学呢,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在网上购物很方便,还没有假货。
师:“发邮件”的同学呢?给我写信了吗?咱们一起看看。 师:网上发邮件有什么好处? 生:快,而且省钱,环保。 师:发邮件和环保有什么关系?
生:电子贺卡省掉了许多纸张,不用砍大树。 师:这些你都是怎么知道的? 生:自己总结的。 生:读书得到的。
师:那你读一小段你认为最关键的话。 师:这就是网络的全部应用吗?
生:这只是其中一部分,网络还有很多用途 师:还有其他哪些用途?
生:银行、国防、医疗、新闻、股票、游戏、聊天┈ 师:你再用一个标点表示还有很多。(学生板演)
师:你看,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可以办这么多事,与过去相比我家在进步在发展,各行各业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各行各业都在进步在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祖国也在进步在发展,正在走向繁荣富强,你心里高兴不高兴?我要你带着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再读“太好了、太好了”。
师: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祖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神奇不神奇?再读“真神了!”。
师:网络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知识和方便,但是如果过分沉迷于网络,特别是沉迷于一些聊天、游戏、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内容,那就给我们带来麻烦了,是不是?
师:事物都是这样,有优点同时也有缺点,有利就有弊,关键看你如何扬长避短的利用好它,留个作业能做好吗? 1、和你的父母共同商量,写一篇《安全上网须知》,要求是:既给自己一个约束又能对别人有所启发,字数不限,尽量写具体。
2、或者写一篇科普短文,设想一下未来的网络社会生活,可以充分发挥想象。
师:这节课我们什么都没讲,就是让大家亲自上网感受了一下,我们的感觉和作者的感觉一样不一样?别人告诉你的,你印象不一定深刻,只有亲自试过了才能真正感受它的真谛,以后做什么事情,一定要自己试一试,这就叫“不试不知道---” 生:“网络真奇妙!”
整合课未必都是活动课,只要紧紧把握语文内涵,以培养学生语文能力为目的,自然的将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其中,这依然是一节基于阅读教学目标的新概念网络语文课。 24果园机器人
(一)激qing导入
师:电脑真神奇,不仅使我们跨上了“信息高速路”,还能指挥机器人工作呢!这不,秋天到了,水果又丰收了,需要干的活可太多了。猜猜看 ,果农请来了谁帮忙呢? 生:请来了果园机器人帮忙。 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24《 果园机器人》,你们看标题上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师:对,既然是一篇略读课文,老师相信你们在老师的帮助下,一定能够自学好这篇课文。 (二)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讲了秋天水果丰收,果农请机器人帮忙摘果子,可是机器人也遇到了麻烦,机器人工作时没电就不能继续工作,科学家正在研制一种能够自己充电的机器人。 (三)根据自学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师:请同学们默读连接语中的阅读提示,然后想想:课文写的果园机器人是怎样的? 生:课文中的机器人聪明能干,能帮助果农摘果子。
生:课文中的机器人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的装箱,运到指定的地方。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谁还为他们做补充?
生:果园机器人真有趣,它们只捡掉在地上的水果“吃”,自我充电,不停地工作。 师小结:
看来,这果园机器人不仅是果农的好帮手,同时还真有趣。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横线在文中划出描写果园机器人最有趣的句子,在空白处写写你的感想. (划句子后批注,然后在班上交流汇报)
生:我认为文章中第二段写得最有趣, “它们能把成熟的果子从树上摘下来,整齐地装进纸箱,然后运到指定的地方 ” 我觉得果园机器人多么聪明能干呀,在丰收的秋天,给果农减轻了不少负担呢!
师:你说得真好,看来,这果园机器人为果农确实办了一件好事。
生:我认为描写机器人最有趣的句子是“有了这种„吃‟水果的机器人,果农们就轻松多了,只要坐在办公室指挥它们就行了,要是有机器人报告:地上的水果不够„吃‟了,主人就会立刻告诉它,从树上摘些果子„吃‟吧”。 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意思。你看,有了这种会自我充电的果园机器人,果农再也不为摘不完果子发愁了。瞧,果农多悠闲,只需在办公室里指挥机器人就行了。 师:噢,这果园机器人能自我充电,让果农们多省心呀,谁还想说说?
生:文中写机器有趣的句子还有“如果没有电,他们是要“罢工”的,果园那么大,到处是果树,机器人不可能拖着长长的电线走来走去。”我觉得这果园机器人真有意思,一没电就不能工作,文中用“罢工”这个词,描写得很形象。 ………..
(四)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从文中找到了描写果园机器人有趣的句子,现在看谁能把这些你认为有趣的句子通过朗读告诉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深刻感受那聪明神奇的果园机器人。
(学生纷纷举手涌跃站起来,读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句子) (五)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
师:机器人除了能帮果农摘果子,还能干什么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交流交流。 (学生兴致勃勃地给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后又上台展示了自己收集的机器人图片,并配有相关文字解说)
师:看来机器人能做的事还真不少,随着生活实际的需要,需要机器人做的事还很多,下面,发挥你的想象,填写下面这段文字。
1、大人上班,小孩儿没人照顾,我会想,请( )来帮忙,小孩不能总呆在家里, 我会想,请( )陪孩子玩,并保护他的安全,小孩要学认字、唱歌,我会想,能不能( )呢?
2、一居民小区着火了,我会想,请( )进入火场救人,在救护人员没赶到时,我会想,能不能( )呢?
(学生发挥想象力,自由填写) 师小结:
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需求,人们对机器人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期待着同学们长大后研制出更多功能完善的机器人为我们人类服务。 (六)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师:刚才看了同学们收集的有关机器人的资料,真让老师大开眼界,老师也从网上下载了一些有趣的机器人的图片,你们想看吗?
(生:想!)
播放课件(会踢足球的各种机器人,十运会上点燃火炬的机器人,会做家务的各种机器人,会表演器乐及拉黄包车的机器人,还有科学家正在研制的各种造型的变形机器人)。
学生吃惊地盯着画面,笑声充满整个教室,嘴里不时发出赞叹声。 (播放结束)
师:当看到大屏幕上那神奇的机器人时,老师发现同学们都瞪大眼睛,不停地发出由衷的赞叹,你们大家到底在赞叹什么?谁来说说(生畅所欲言)
生:机器人可真能干呀,长大了我也要发明功能更多的机器人。 生:现代科技真发达,能发明那么多有趣的机器人。
生:我们人类可真聪明,我从现在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要发明一种奇特的机器人。 。。。。。。
(七)师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不仅认识了果园机器人,还了解了许多有关机器人的知识,希望同学们现在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能发明更多更好的机器人,为我们人类造福。 25太阳是大家的
第一课时
一、 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猜谜语。
师:有位公公面孔红,天不亮来就上工,从东到西忙不停,直到傍晚才收工。 生:太阳。
师: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1:太阳总是早上从东方升起,晚上从西方落下。生2:太阳脸蛋红红的。 师:还有吗?
生:他晚上才下班。
师:老师今天把他请到了我们身边。(教师出示太阳图片。) 师:大家喜欢吗? 生:喜欢!
师:我们一起来和他打个招呼吧! 生:太阳公公好! 师:我们的教室一下子就亮起来,就温暖起来了。(教师将图片贴在黑板上。) 2.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讲得好极了!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到了晚上…… 生:从西方落下。
师:其实太阳是不会走、不会动的,我们看起来他从东方升起又从西方落下,这是为什么呢? 生:是地球绕着太阳转。 (教师在黑板上画半个地球。)
师:是啊!是地球绕着太阳转,向着太阳的那一面是什么时候?. 生1:早上。 生2:中午。
师:向着太阳的那一面都在一天中的白天,背着太阳的那一面就是一天当中的…… 生:晚上!
师:地球就是这样不停地绕着太阳转,于是,地球上就交替地出现白天和…… 生:晚上! 师:猜一猜我们今天要上的课和什么有关? 生:太阳!
师:看老师写题目。今天,我们要上的课文就是….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仔细看。)
师:我们齐读…… (学生齐读课题。) 师:注意不拖腔,不大叫,我们再读一次。(学生再次齐读课题。) 师:有进步!我们再读一遍! (学生又一次齐读课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太阳为什么是大家的? 生2:为什么要说太阳是大家的? 生3:大家指的是谁? 师:真厉害!咱们读书从什么地方开始? 生:问题! 师:问题又从哪里开始? 生:题目!
师:我们读所有的课文都要从问题开始,从学会思考开始。 (教师在黑板上画两个问号表示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 学生初读诗歌。
师: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一定要先把课文读好。我们先把课文好好读几遍,把课文中的字读准,把每一句话读通。(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 检查自读情况。
师:读通了吗?我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其他的小朋友有什么任务呢?生:认真看,轻声读。 师:要认真看,认真听。(教师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其余学生听。) 师:有发现问题的吗?想读得更好吗?(指名读第一小节。) 师:课文上这个字标的是第几声?(课件出示 “彤”。) 生:第二声。
师:为什么刚才两个小朋友都读第一声。他们读对了吗? 生:在三个字中要读轻声。
师:换个说法。这是怎样的三个字? 生:ABB式。
师:ABB式叠词,后面的字读第一声。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今天学的课文叫诗歌,既是诗又是歌。它有点象唱歌中的哪种节拍?看老师的手。(教师打节拍,师生一起跟着节拍读。) 师: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叠词,你知道还有那些? 生1:绿油油。生2:轰隆隆。生3:黄澄澄。 师:对!还有好多,如:白茫茫、沉甸甸…… 生:红艳艳。
师:还有很多这样的词,我们课后要多去收集。 师:我们怎么记住“彤”字。 生:右边有三撇。
师:“霞”怎么记? 生:雨字头加“假”字去偏旁。 师:这是什么方法? 生:熟字换偏旁。 3、 通读课文,初知诗意。 (学生轻声读课文。)
师:你来说说课文写了什么?(指名回答。) 生:鲜花、小树、小朋友。 师:再概括一点。
生1:太阳的作用。 生2:小朋友盼太阳。 生3: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师:还写了什么?
生1:太阳的作用。 生2:太阳每天做的好事。 师:合起来说,写了什么? 生:太阳是大家的。
三、 重点理解,朗读感悟。 1、 美读第一节。
师:我们来读第一节,谁能读出其中的标点符号。(学生自由读后,教师指名读,学生评价。) 生:没有把感叹号读出来。 师:看老师的手势读。(学生齐读。) 2、 美读第二小节。
师:我们读下一小节,要读出节奏。(学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谁来读?(指名读。)
师:省略号怎么读?(学生试读。) 师:把后面拖长一点。(指名读,齐读。) 3、 美读第三小节。
师:谁来读?(指名读第三小节。)
师:要读出感叹号。(学生练读。) 4、 美读第四小节。
师:最后一小节谁读?(指名读。) 师:“等她,盼她”怎么读?
(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5、 朗读全文。
师:把四小节连起来读,有没有信心?(学生齐读课文。) 师:每一小节之间有什么? 生:空行。
师:那是给我们喘气的,要停一会儿,休息一下。停几秒合适?数两个数。 (学生练读,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亮出我们最棒的一面。(学生再次齐读,教师提醒学生停顿。) 师:等会儿读的时候,要找到更好的感觉。 第二课时
一、问题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把诗读通 师:回答什么问题? 生1:大家是谁? 生2: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 师:下面我们就来解决问题。 二、朗读感悟课文。 1、学习第一小节。
师:我们先来看到第一小节。(课件出示图。) 师:什么感觉? 生:很美。
师:太阳落山时的景色真美。(教师板书:美)
师:我们带着这份美好再来读这句话。太阳落山的时候,我们看到了什么? 生:白云。
师:怎样的白云?
(指名读、齐读第一小节第一句话。)
师:带着美好的感觉,想象美好的画面再读一遍。(学生齐读第一小节,指名读第一小节。) 师:诗歌要象唱歌一样,要有旋律的。看着老师的手势读。(学生看着老师的手势和老师一起读第一小节。) 师:是什么感觉? 生:很美!
师:对!很美!象唱歌一样高低起伏。 师:应该能背了,是吧? 生:是!
师:看着我的手势背。(学生看教师的手势背诵第一小节。) 师:要读得慢一点,不用这么着急。
师:在这一小节,你找到了吗?大家是谁?
生1:大家是白云和晚霞。 生2:地球上居住的人。 2、学习2-4小节。
师:把2、3、4小节读一读,你们一定能找到答案的。拿出笔,画一画,大家到底是谁? (学生自读课文2-4小节,教师巡视。)
师:你从什么地方找到的?让大家一块儿来读。(指名读。学生读第二小节。) 师:读得真好!你说说大家是谁? 生:大家是指鲜花、小树和小朋友。 师:还有什么?
生:还有海边的浪花。 师:为什么太阳是他们的?
生:因为太阳给小花洒下金色的光,太阳把小树往高处拔,太阳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太阳扬起欢乐的浪花。 师:是太阳扬起欢乐的浪花吗?是谁扬起欢乐的浪花? 生:是小朋友扬起欢乐的浪花。
师:太阳是鲜花的,因为她把金光……
生:太阳把金光洒向鲜花。没有太阳鲜花就没有了。
师:没有了鲜花世界还美吗? 生:不美!
师:为什么太阳是小树的? 生:因为她让小树长高。
师:书上说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如果没有太阳呢? 生:如果没有太阳就没有树,没有树就会有沙尘暴。 师:没有树还会怎么样?
生1:会有洪水。 生2:灾害。 生3:泥石流。
师:有了树就有了绿树浓荫,有了新鲜的空气。所以这个世界就会很美。反过来说,有了太阳花草树木长得那么好,就非常美。太阳还是谁的? 生:小朋友的。
师:太阳为什么是小朋友的呢?
生:因为太阳给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快乐。
师:要是没有太阳陪着,小朋友也在海边洗澡,小朋友会……生:会看不见,会淹死。 师:多危险啊!所以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陪着。
师:太阳只是鲜花、小树和小朋友的吗? 生:是世界上所有的小朋友的。 师: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省略号上读出来的。 师:省略号省略的是什么?
生:省略的是太阳一天中做的许多好事。 师:你觉得她还是谁的?
生1:小草的。 生2:还是动物的。 师:什么动物? 生:鸟,还有青蛙。
师:它们都在太阳下成长。所以,太阳是谁的? 生:大家的。
师:我们看到省略号就要想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诗歌就是这样不把话说完,留着给小朋友去想,去观察。有的时候他不把省略号写出来,我们也可以去想象。诗歌的语言就是常常把想象的空间给我们。我们想得越丰富,想得越宽广,对诗歌的理解就越丰富。
师:太阳还是谁的? 生:另外的国家的。
师:另外的国家就是外国。你知道还有哪些国家? 生:英国、法国……
师:除了有小树、鲜花、和小朋友在等她、盼她,还有谁在等她、盼她? 生:动物。
师:把话说具体了。(教师板书句式,要求学生按句式说。) 生1:小猴子等她、盼她,让她的食物快快成长。 生2:百灵鸟等她、盼她,让大家都听见它的歌声。 师:拿出本子写一写,写一句话。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 生:公鸡等她、盼她,好叫人们起床…… 师:为什么说太阳是大家的?
生1:大家永远都离不开太阳。非曲直 生2:就是说大家都需要太阳。 师:太阳不仅是小花、小树的,她是所有的...... 生:植物的。
师:太阳不仅是我们小朋友的,而且是所有的…… 生:是人类的。
师:太阳不仅是中国的,更应该是…… 生:世界的。
师:太阳不仅是昨天的,它还是…… 生:今天的。
师:她更是明天的。地球上所有的生命,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太阳。有了太阳世界才变得更加美好。 三、总结拓展。 1、练习读全文。
师:我先读好吗?要是我读得好,你们要向老师学习,要是我读得不好,你们可以改正。 (教师配乐读课文。)
师:你们在读的时候不要读错,自己先自由读,老师把音乐送给你们。 (学生练习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谁来读?(指名读课文。) 师:你觉得他有什么问题? 生:有错字。 师:还有吗? 生:太快了!……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师生共同配乐读课文。) 2、试背课文。
师:会背吗?(学生试背课文。) 3、教师总结。
师:老师把这个太阳送给你们,希望你们在这个太阳下快乐地成长。 26一面五星红旗
一、歌曲导入,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在这里上一节语文课,初次见面,老师送同学们一个礼物,送大家一首歌吧,随着这段音乐你想到了哪些画面?
播放歌曲《红旗飘飘》五星红旗,你是我的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你的名字比我生命更重要…… 师: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眼前浮现出了五星红旗的画面。
师:对啊!听着这段音乐我们很自然想到五星红旗。 生:我想到了天安门广场的五星红旗。
师:是啊!每天早上在天安门广场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就是五星红旗。 生:我脑海里浮现出了运动员争夺金牌后升起的五星红旗。 师:看着我们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你一定特别自豪是不是? 生:我想到了我们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的升旗仪式。 师:升旗仪式是多么庄严神圣啊!
五星红旗,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他是祖国尊严的象征。在世界的任何角落,我们每位中华儿女的心中都飘扬着一面庄严而神圣的旗帜。那就是——五星红旗!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认真地写下我们祖国国旗的名字——五星红旗。(板书课题:五星红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有关一面五星红旗的故事。(补充课题:一面) 齐读课题。
师:声音真洪亮,慷慨激昂,看出你的国旗的热爱了,你还可以换一种方式表达,深情的,把你对国旗的热爱读到你的心里去!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关于一面五星红旗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别着急,反复多练习几遍,然后再向下进行。 生自由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书读得可真认真,课文中有些生字新词,我们来看看。 出示:背包
师:这个词怎么读? 生尝试读。
师:这个词有两种读音。当它读bèi背包时表示后背上的包,一种包,当它读bēi背包时意思是背起包,表示动作。要确定它到底读什么音,我们还得看看他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读读看,到底读什么?
出示句子: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生尝试读句子,确定读音。
生:我觉得在这里应该读背包。收拾好的是背在后背上的一种包。 师:你真会读书。请你做小老师教大家读读读这个词。 生领读,其他同学跟读。
指名读句子,齐读句子。
师: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就不同,我们要根据词语的意思确定读音。 师:第二组都是四字词语,词语是有生命的,你能读出词语的意思来吗? 出示:壮胆鼓劲无影无踪双手一摊趔趔趄趄 生读。
师:我们都知道形声字的特点,看看走字上面的半边就知道这个字的读音了。 生练读、齐读。
师:这个词听陌生的,没关系,我们放到句子里就好理解了。
出示句子: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指名读。
师:“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就是—— 生:摇摇晃晃地向外走。 生:跌跌撞撞地向外走。
师:瞧,有些词语放到句子当中理解意思就非常清楚了。
师:我们来看这第三组,通过动作、表情表达能够帮助我们传达词语的意思。 出示:一脸的无奈久久地凝视竖起大拇指 指名读,跟读。
师:瞧他皱着眉,摇着头就表示出了“一脸的无奈”。全班齐读。 师:“久久的凝视”放慢速度慢慢读。 师: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竖起大拇指? 3. 再读课文,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写谁对谁竖起了大拇指?为什么要称赞、敬佩他呢?分自然段读课文。教师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第一自然段:刚刚强调的“背包”你记住了,读准了。 第二自然段:这样的速度很适合我们边读边思考。
第三自然段:这么长一段,你就这样认真、耐心地读下来了,了不起! 第四自然段:“处境”读音很准确!
第五自然段:“只好”一次让我听出了无奈。 第六自然段:这可真是惊奇的语气。
第七自然段:犹豫了一下,停顿一下,就给他个犹豫的机会。 第八自然段:这里写的是旗子,老板还不知道那是我们的国旗。 第九自然段:我觉得你读得很自然,就像讲故事一样。 第十自然段:“趔趔趄趄”你学会了,读准了。 第十一自然段:读得真流利(顺畅)。 第十二自然段:声音真甜美。 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
(一)紧扣“竖起拇指”,感受态度变化
师:弄清楚了吗?课文中写谁对谁竖起了大拇指?找到那个句子读一读。(板书:中国留学生外国老板) 一开始,外国老板就是这样慷慨相助吗?一开始,这位外国老板是怎样的态度? 生叙述。
师:对比前后,你的心中一定产生了疑问。 生:这位老板变化这么大呢?
师:是啊!起初拿新大衣换面包都不答应,后来竟给我支付医药费。他不是讲究公平交易的吗?
师:一个面包才多少钱?住院治疗费少说也得几百块吧!面包店老板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会思考才会发现问题,那你也一定有本事解决问题。想一想:到底是什么让外国面包店的老板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结合学生回答可板书:热爱、感动)
(二)品词析句悟情,感受热爱之情
师:请同学们到课文中找一找,有没有中国留学生说“我爱五星红旗,我爱国旗”这样的话。 生:没有。
师:那你是从哪读出这位中国留学生很爱国,很珍爱国旗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0自然段,画出使你感受到他对国旗的热爱的语句。 汇报交流。
A.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师:出门漂流还带着国旗,多自豪,就这样举着国旗出发了。
B.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师:瞧他多在意啊,妥善保管、不离不弃。 C.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师:老板说了什么让我犹豫了呢? 生: 老板问那是什么?
师:从慢慢解下国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到了他很不情愿把国旗从脖子上解下来。 生:他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和国旗有关。
师:“犹豫”“慢慢”都显示出了他对国旗的珍爱。
D.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师:他为什么愣了一下? 生:他感到很吃惊。
师:感到吃惊所以“愣了一下”。
生:他没想到老板会让他用国旗换面包。 师:真的是万万没想到啊! 生:他不相信老板说的是真的。 师:是啊,怎么可能是这样呢!
生:他被老板的话给弄得不知所措了。 师:是啊,这可如何是好呢!
师:此时,他“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心中一定很不平静。如果你是他,会想些什么呢? 生:我不能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因为五星红旗是我们中国的光荣。 生:如果我把五星红旗给老板,就没脸见祖国的父老乡亲。 生:我不配做中国人。
生:我爱我的祖国,五星红旗比我的生命更重要。
师:面对外国面包店老板用国旗交换面包的要求,我思绪万千。谁能读一读。——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指导读。
师:最后,我做出决定,生接读——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谁再来读一读。
师:自己的身体状况自己最清楚了,在他之前久久的凝视中,他也一定感受到自己快要撑不住了,让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把你的大脑想象成一块电影屏幕,教师有感情描述课文中1-3自然段描写的中国留学生漂流遇险的经历。
师:你能用个什么词来形容此时的中国留学生。
师:尽管他现在饥寒交迫、伤痕累累、孤单无助,可是他还是——
生接读——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
师:腿是软的,可心是坚定的,肚子虽然空空的,但是看到国旗,想到祖国就全身都热血沸腾,所以——生接读——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师: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尊严;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骨气;这一走,走出了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望着眼前这位中国小伙子,外国面包店的老板暗暗在想: 生:真是个倔强的小伙子! 生:真是个热爱祖国的中国人! 生:中国小伙子,好样的!
生:如果是我,我也会这样选择。 生:了不起,你是我佩服的人!
生:爱祖国,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
师:是的,无论你是哪国人,无论你身在哪里,对祖国的热爱,对国旗的尊重,都会是一样的! (四)拓展延伸激情,回扣课题升华
师:这位中国留学生虽然没说一句话,但是,“行动胜过千言万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他对国旗真挚地热爱,正是这样的举动感动着外国面包店老板,使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不由得为这位中国留学生竖起大拇指,这竖起的大拇指就是对中国留学生的——
生:尊重、敬佩、夸奖…… 师板书
师:好一个热爱祖国,珍爱国旗的中国小伙子!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把课文中,所有描写中国留学生热爱国旗的语句都
找了出来。让我们一起再读读这些句子,共同感受他对国旗的热爱和维护国旗尊严的深情吧! 出示: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 为了防止丢失,也为了行动方便,我把国旗从旗杆上抽下来,系在脖子上。 我犹豫了一下,把国旗慢慢解下来,再展开。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
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师:多么感人的一幕一幕啊!正是作者对国旗尊严的维护,使他在异国他乡,受到了陌生面包店老板的照顾,赢得了他的尊重。
师: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和标志。热爱五星红旗,捍卫祖国尊严,用自己的人生,为五星红旗增添光彩。 看啊,当中国成功举办国际奥运盛会时,我们高呼——生接读: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
看啊,当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同舟共济共渡灾难时,我们呐喊——生接读: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 看啊,当祖国华诞举国欢庆时,我们欢呼——生接读:五星红旗,我为你祝福!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中华儿女的心中都有——生齐读课题:一面五星红旗。 带着你对国旗的崇敬齐读课题,把这面五星红旗永远放在你的心里,再读课题。 27卖木雕的少年
师: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27课《卖木雕的少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到非洲旅行,想买一件木雕带回国做纪念,但因为太重,只有放弃,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啊!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遗憾”这个词出现在课文中的哪个段落?(板书:遗憾)
生:第9自然段
师:你能读一读这个自然段吗? (出示第9自然段,生读)
师:同学们,这段话比较难读,里面有个长句子,你能读好它吗? 指名读(2人)、齐读。 师:“遗憾”这个词在这一段里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第一次是谁遗憾? 生:少年遗憾。(板书:少年) 师:第二次是——? 生:“我”遗憾。(板书:我)
师:谁能结合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是“遗憾”? 生:遗憾就是„„(1—2人)
师:解释的真好,那谁来联系平时的生活说说,你有过遗憾的经历吗? 生:(1—2人谈遗憾的经历)
师:那课文中的“我”为什么会遗憾呢?请大家仔细读读课文的1—6自然段,拿出笔来划一划,找找为什么我会那么遗憾,你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了。
生:因为木雕小象墩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令我爱不释手。我为自己不能买下它而遗憾。 师:什么叫爱不释手啊? 生:喜欢的舍不得放手。
师:那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让作者爱不释手的木雕吧。(播放课件:木雕)师简介非洲木雕:这就是非洲木雕,非洲木雕是非洲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常见的非洲木雕有面具木雕和动物木雕。由于非洲大多数民族没有文字,因此许多非洲古老神话都是靠木雕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所以这些木雕又被称为“非洲式照片”,成为世界各地乐于收藏的艺术品。 师:欣赏完精美的木雕,谁来用填空的方式说一说“我”为什么感到“遗憾”?注意用上文中出现的词语哟!(课件出示填空题) 师:这些词语用的很准确,谁愿意选择你喜欢的一个词来造造句呢? 生:(造句,师点评)
师:通过这段话我们知道了作者遗憾的原因。那非洲少年为什么遗憾呢?让我们一起在文中找找答案。课文的5—15自然段,写出了“我”和非洲少年的两次对话。现在大家自己大声读一读课文的5-15自然段,找出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二次对话。
师:谁来说一说哪几个自然段写了他们的第一次对话? 生:5—9自然段。
师: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的5—9自然段,用笔画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语言、行为、神情的句子,并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样想的?(出示阅读提示) 生:(交流所画的句子)
师:我们来看一看少年和我之间的对话。(出示句子,指名3—4人朗读:读出非洲少年:诚恳、猜测的语气,我语无伦次的感觉。
体会“我”和非洲少年当时的心情。问学生:怎么看出他很迫切的希望夫人买下?学生回答后师小结:词语可以表情达意,标点符号也可以。)
师:加上提示语,我们来一起读一读。
(师读提示语,男生读少年的话,女生读我的话。)
师:明白了“我”和非洲少年当时的心情,我们再来读一读第9自然段,一起体会一下他们遗憾的心情。 生:(齐读第9自然段)
师:从这次对话我们可以看出非洲少年这一笔生意做不成了,但他仅仅因为自己的木雕卖不出去而感到遗憾吗? 生:他不仅是因为这桩生意没做成,更主要的是为作者不能将木雕工艺品带回国而遗憾。) 师:多么真诚的少年,他用心体会着顾客的需要和感受。
师:那么故事就在遗憾中结束了吗?(没有)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和少年的第二次对话。请大家小声读课文的10—15自然段,画出描写卖木雕的少年语言、行为、神情的句子,想象他当时是怎样想的?看看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交流句子。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几段话。(出示句子)读了这几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要“送”木雕,而不是“卖”?少年为什么说我们是朋友?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呢? 师:什么叫朋友?
生:互相帮助的叫朋友。
师:我是一个中国游客,和非洲远隔千山万水,却被非洲少年称为朋友,你知道为什么吗?你们还了解哪些有关中国援助非洲的情况?谁能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生:(交流中国援助非洲资料) 师:(出示:中国援助非洲资料)周总理曾多次前往非洲慰问,50年来,中国向非洲47个国家派出了1.5万多人次“白衣天使”,在非洲大陆救死扶伤;共3000多名中国官兵先后前往非洲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成为非洲和平的“守护使者”。看,这就是中国援助非洲修建的著名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接近10亿元人民币,派出了多达16万人的施工队,还有64人为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师:正因为我们中国的无私援助,使非洲少年把中国人当作朋友,对中国人充满感激之情。谁来读读他说的话,表达出非洲少年的情感。(出示句子:指名读,男生齐读) 师:“我”是如何回答的?(出示句子:指名读,女生齐读)
师:现在“我”和非洲少年还遗憾吗?(不)那现在我是什么感觉?(板书:感动)
师:这两个问题都清楚了,刚才还有同学问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找一找,这个“沉甸甸”还出现在课文的哪个地方? 生:(读句子)
师:大象墩是坐凳,难怪作者说是“沉甸甸”的。可现在这个小象墩很方便携带,为什么作者还说是“沉甸甸”的呢?这里“沉甸甸”的只是小象墩的重量吗?
生:是中非人民的友谊,这份友情让作者感到沉甸甸的。
师:是啊!少年送给“我”的不仅仅是一件木雕,这木雕里包含了少年对我沉甸甸的情谊,也包含了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的深情厚谊(板书:中非友谊)。我想,作者回国后每当看到这美观的象墩时,都会想到一个人,那是—— 生:非洲少年
师:都会回味和珍藏一种感情,那就是—— 生:感动
师:不唯独是非洲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情感天动地,在这同一个世界里,我们还拥有同一个梦想那就是全世界人民都是朋友。(出示图片:南非发生瘟疫时,中国人民义不容辞奔赴危险第一线;当中国发生汶川地震灾难时,外国友人的慷慨相助;东南亚海啸时,全世界人民众志成城;金融危机时,全世界人民共克难关)因为我们真诚的友谊,我们才拥有了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师: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话想对那个非洲少年说的,请你把它写下来 28中国国际救援队
一、交流资料,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地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真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源源不断地给予 我们丰富的资源。 然而,
一些无情的自然灾害像一个个巨大的黑洞时时在威胁着
人类的生命,吞噬着我们的家园。地震便是危害性最强的一种。现在,就让我们 借助一张张图片来走进地震现场:(课件播放地震组图)
师:此时此刻,受灾的国家,被废墟掩埋的生命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生: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帮助。
师:是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随着一支中国国际救援队走
进位于非洲北部的阿尔及利亚地震重灾区, 去聆听一句赞叹: 中国救援队 , 真棒 !
师:让我们一起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多么响亮的名字! (课件展示 4
幅图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飒爽英姿!
师:同学们,通过课前阅读、搜集,你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有了哪些初步的了解? 谁来简要的说一说。(生发言略)
师:是啊,多么年轻的队伍,多么令人称赞的业绩,成立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多 次成功完成救援任务,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博得人们一次又一次衷心的赞美——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板书“真棒”)中国国际救援队到底棒在哪里?让我 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目睹他们的出色表现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
、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中的学习要求自由的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 通顺。 2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语,指名朗读、齐读。 3
、同桌之间轮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相互正音。 4
、师:默读有助于我们思考,请同学们再次带着词语,带着疑问走进课文,看 看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尝试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来概括。 生:尝试概括课文内容(谁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干什么?) (指名说)
根据学生发言小结: 2003 年 5 月 21
日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帮 助救灾的事。
三、了解地震带来的灾害。 1
、教师以播报的形式,边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边朗读第二段。 师:目睹了这一幕幕,此时此刻,你心里在想什么?想说什么? 生:我想说地震真是太厉害了,给人类带来这么大的灾难。 生:我在想那里的人们太可怜了,他们怎么生活呀! 生:我想说要是能预防地震那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2
、师:看,你们说的多好啊!那么,我们的国际救援队在听到这一消息的时候,
他们是怎么做的?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们很棒呢? 3
、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多读读,再用心体会体会吧。 四、细读探究,交流悟情。 1 、(尝试以记者的身份进行播报) 师:
让我们也来当回记者跟随中国国际救援队员到达阿尔及利亚地震现场去看看 吧!谁来现场报道一下此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消息。 (指名“报道”,实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朗读) 2
、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一)、体会救援队的真棒 ( 1 )、速度快。 ( 2 )、不顾危险,不怕困难 ( 3
)工作细致
师:同学们知道抢险救灾最重要的是什么吗?
(生有些为难,师提醒学生去看看可后的资料袋,生恍然大悟 )
生:要快速投入。
师:对,时间就是生命,刻不容缓呀。
师:作为现场报道的记者,你从这些救援队员的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救援队员的速度非常快。 师:请你说说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 1
:震后中国政府立即向阿尔及利亚派出由 30
人组成的救援队。 生 2
:他们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布尔代斯。 生 3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课件出示句子:(他们一下飞机。。。。就。。。一下车,就。。。。) 指名读,齐读。 师:
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是危险和灾难, 为什么救援队员们的行动还这么快呢? 从这几句话你还能体会出什么?
生:这也可看出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危险。 小结板书:不怕困难,速度快。
师:老师也有这样的体会,请接着谈谈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了什么? 生:
我还从课文的这几句话体会出了当时的情况十分糟糕, 救援队员面临的困难 很大。(生读句子:)
师: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师:此时,你还有哪些新的感受? 生:我从(散发的臭气,“叠饼状”,余震还在不断发生)感觉到危险可能随时 再次发生。(课件出示句子)
师: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如此危险的情况,我们的救援队员并没退缩,他们紧 接着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有的。。。。。有的。。。。。) 师:当你看到这一切,你心里怎么想?
生:我想救援队员们当时一定很着急,想尽快搜救。 生:我看出他们搜救时很仔细。 生:我体会到他们责任感很强。
让我们再细读这几句话,想想他们这样做时心里在想什么? 课件出示:(当。。。。当。。。。。) 生:
当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索着每一条缝隙的时候, 他们在想: 我们一定
要尽可能地搜救,不放过每个角落。 生:
当队员细心地捕捉着废墟发出的声音的时候, 他们可能在想: 只要有一线希
望,我们就要全力以赴。
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力争能搜救出几个幸存者。 师:
你们的想法真是深刻,
我想这一定能代表救援队员此时的心声。 就让我们一
起来感受一下当时的精彩瞬间吧! (出示救援图片,感受救援的场面)
师:是啊,救援队员是多么的认真负责呀!作为现场记者,你还有哪些新的信息 要报道?
生:观众朋友,你们知道吗?当时气温高达 34
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
服,汗水把衣服浸透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课件出示这段话)
师:此时此刻,你最想对可亲可敬的队员说些什么? 生:救援队的叔叔阿姨们,你们真是好样儿的! 生:救援队员们,你们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生:你们真了不起! 生:我为你们自豪! 生 1
:你们是我们的骄傲 ,
我们因你们而自豪 !
生 2
:真棒! 生 3
:中国因你们而精彩。 生 4
:中国为你们而喝彩。 生 5
:我们将来也要像你们一样为国争光!
师: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指读课题)
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来读读这段话,再次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的出色表现吧! 齐读第三自然段。
(二)感受“搜索犬”的棒 师: 真棒!
不仅表现在这些普通队员的身上, 连搜索犬——一个国际救援队的特
殊队员超强也成为人们交口称赞的救灾明星。 1
、请自由读读课文第 4
自然段,想想它有哪些不俗表现? 生默读,划相关的句子 2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搜索犬“超强”的杰出表现?从它的身上体会到什么? 师:
“超强”之所以能有这么超强的本领, 与救援队平时对它严格的训练是分不 开的。 3
、课件出示搜索犬图:让我们来看看这位特殊的队员吧! 五、感受成功的喜悦。
师:让我们一同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成功的喜悦吧! 大声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难怪,阿尔及利亚人民这样说(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也难怪,联合国的官员这样评价(课件展示)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师: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帮助了阿尔及利亚,并载誉归来,此后,多次参加国际
救援任务,深受好评。请看——
实物投影出示搜集的关于救援队的其他感人事迹。
师:现在,你又有哪些新的感受或想法,想对救援队员们说说吗? (生发言略)
师总结:是啊,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的赞 叹——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9古诗两首 乞巧
师:你喜欢什么节日,能说一说过节时的场面吗?
(张灯结彩、欢天喜地、人们围坐在一起吃很多的还吃的)
师:看来大家在过节的真开心真热闹,老师这有张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那的人们是这样过节的(课件出示) 师:想不想知道人们到底在过什么节日(想)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这首古诗《乞巧》。(师板书课题)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课件: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我们一起书空写写。"巧"你又有那些了解?(组词)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对于诗人林杰你有那些了解?
生: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领略大诗人林杰的文采。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
师:谁愿意为读一读,其他同学仔细听听,他读准了字音了吗?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3名读)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这首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课件出示,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怎么来区分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的读音一样,字意是不是也相同呢? 生:不相同,“宵”是晚上,“霄”是天空,
师:看来同学利用字典进行了预习,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师:古人云:“独而无学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那就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里的内容,想一想,议一议,学学这首古诗,没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等全班交流的时候提出来解决!五分钟够吗?开始吧!(学生讨论)
师:时间到!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说)通过你们的合作学习,我们了解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也正应验了孔子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就要学会与他人交流,向他人请教! 师:那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吗?(1、“碧霄”是什么样的呢?2、诗句中的“乞巧”是什么意思?3、不理解“穿尽红丝几万条”)问的好!我们在读书学习时,就应当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 师:《乞巧》是农历的七月初七,在这一天有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板书:天上传说),你们知道吗?(知道)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师:(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 生:1、天空晴朗,有很多的星星。 2、天空的星星很亮,一闪一闪的。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浩瀚的宇宙,群星闪烁,犹如颗颗的宝石
师: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课件天文图)找到了吗?(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课件出示这两句)(指名读、男女赛读)
师:真是美好的愿望(板书:美好愿望)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学生再次回答)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生: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
师: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羡慕)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有一双想织女一样的巧手。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师:乞巧节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课前我们看到的图片就是人们在过乞巧节时的热闹场面。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闭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说说,争取说得更好!(交流指名回答)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节日景象。 生:人很多。
师:你怎么知道人很多?是从哪句话读出来的。(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师: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师: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人间企盼(板书:人间企盼)、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课件出示)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师: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同学们,诗中的疑问,你们都解决了吗?那你们能读好这首诗吗?(指名读、齐读、合作读)出示整首诗 师:看见有的同学都已经闭上眼睛,仿佛沉醉于诗中。我想,他一定是背出来了?你们能背吗?一起背吧!(学生齐背)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乞巧节有关的古诗,其实古时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都留下了许多诗篇。老师这里还收集了一些和七夕有关的古诗,读读看,你对哪首感兴趣?读给大家听!(指名读)
师:大家读的情绪高涨,来我们一起做个深呼吸,平静一下,一起来看看我们这首诗要写的四个字.自己读一读,老师就来指导一个笔画比较多的字"霄"
师:自己写,其他的字自己完成.
师: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收获很大,不但了解了乞巧节,还学习了一首新诗,同时还诵读了很多很七夕有关的古诗,真了不起!大家陶醉在诗海中。充分地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其实不光在课内,在课外我们还应自发地去了解、去学习、去积累,去发自内心地热爱古诗,你们能做到吗?(能) 下课 嫦娥
师:同学们好,在夏日的星空下,在冬日的为炉旁,在也许听过爷爷奶奶讲那些古老的故事,这些故事常常引起我们美好的遐想,从今天开始,我们要来学习第八组课文,我们将听到更多生动有趣,想象奇特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29课,请同学们先来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古诗两首
师: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古诗,乞巧,作者林杰,请同学们先自己来读读这首古诗,注意把字音读准, 生自读古诗。
师:谁给大家来读读这首古诗呀, 生1读古诗。
师:读得不错,谁也想来读读 生2读古诗
师:不错,接下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首古诗。 生齐读古诗
师:同学们,这首诗的注解比较少,接下来就请你们再一次默读古诗,想想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待会儿可以提出来。 生自读古诗
师:有不懂的地方吗?可以提出来 生1:我不太明白乞巧是怎么回事
生2:我来帮你吧,课后有一个资料袋,我就是通过读资料袋知道乞巧的意思的。 师:那好吧,就请同学们也去读读资料袋,了解乞巧节。 生自读资料袋,
师:好,你们明白了吗?
生1:现在我明白了,乞巧其实就是在七夕日里,人们进行的一种有趣的活动。
师:同学们,从资料袋或自己查找资料也是读懂古诗的好办法,你们还有其他不懂的地方吗? 生2:我发明第一行诗里有两个同音字都读xiao,字形也很像,我来读一读。
师:看得很仔细,这两个字字形不一样,意思也不一样,谁知道这两个字的意思呀, 生1:第一个宵应该是晚上夜晚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呀
生1:因为我知道一个词,叫通宵,就是整个晚上的意思。那么宵就应该是夜晚的意思了。 生2:对呀,我知道一首歌,名叫《难忘今宵》,今宵的意思就是今天晚上, 生3:我知道第二个霄应该是云的意思,因为我知道有一词叫云霄,
师:非常好,能联系自己积累的词语来理解诗句的意思,很好。谁能来说说这一行诗的意思呢? 生3:这一行诗的意思就是今天这农历七月七日,夜晚,人们仰望着碧蓝的夜空。 师:说得很好,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生4:我不明白第二行诗句是什么意思
师:这首诗里还藏着一个有趣的民间传说呢,这个民间传说就藏在第二行诗句中,有谁知道是什么民间传说, 生1:我知道这个民间传说是牛郎织女,
师:有谁听过这个故事,想讲给大家听一听。
生2:我来试着讲一讲,很早以前,有个小伙子叫牛郎,他有一个狠心的嫂子,有一天,嫂子把他赶出了家门,他只能和一头老牛相伴,有一次,王母娘娘最小的一个女儿织女到人间来玩,认识了牛郎,喜欢上了他,并做了他的妻子,他们生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大发雷霆,亲自下凡把织女带回天上,牛郎和织女被迫分开了,牛郎带着自己的儿女去追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出现了,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了两岸,后来,他们的感情感动了喜鹊,七月七日那天,成群的喜鹊飞来,搭成鹊桥,好让牛郎织女相会。从此,七夕就成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师:这真是一个感人的民间传说呀,现上让我们再来读读第二行诗,你们就一定能明白其中的意思了。
生齐读第二行诗。
师:谁能说说这一行诗的意思呢?
生1:我知道了,这行诗在说七月七日牛郎织女在银河上的鹊桥相会的事情。
师:说得真不错,你们还有不明白的意思了吗?那么谁能来说说三四两行诗又是说的什么意思吗? 生3:家家户户望着高高的秋月,用穿红丝钱等方法,向织女吸引智慧和技巧,
师:说得可真不错,你很会读书。接下来就让我们想象着牛郎织女的美好传说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生齐读古诗。
师:能不能背了呀,那么现在就请你们赶快去背一背。 生试背古诗。
师:好,能背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着这幅图来背一背古诗乞巧。 生齐背古诗。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习了林杰所写的诗篇乞巧,接下来我们要来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所写的诗篇《嫦娥》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诗的题目 生齐读古诗题目
师: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这首诗,注意把字音读正确, 生自读古诗。
师:让我们把这首诗先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古诗。
师:嫦娥是我国古代神话故事中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有谁知道嫦娥的故事呢?
生1:我听奶奶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相传远古的时候,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老百姓眼前无法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的后羿,他登上了昆仑山顶,拉开神弓,一口气射下了九个太阳,在天,后羿到昆仑山,恰巧遇到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开成仙,后羿希望和妻子嫦娥一起吃,能够长生不老,这天,后羿要出门,把不死药交给嫦娥保管,嫦娥一个人在家,想想在凡间每天过着清苦的生活,他想,要是能升天成仙,那该多好,可是她又觉得对不起后羿,犹豫不决,后来她还是忍不住偷吃了常生不老药,嫦娥吞下药,身子立刻飘离地面,向月亮上飞去,嫦娥奔月之后,很快就后悔了,她想起人事间的温情,对比着月亮里的孤独,觉得非常凄凉。
师:听完了故事以后,请大家再去读读这首诗,自己尝试着说说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生自读古诗。
师:你们读懂了哪几行诗的意思呀。
生1:我读懂了前两行,我想意思大概是云母坐着屏风印出烛光,天上的星星快要消失了,
师:这里所说的云母是一种会发光的矿物质材料,刚才我们听了他读这两行诗,有谁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情呀。 生2:应该是天快要亮的时候,
师:又一个漫漫长夜过去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两行诗吧。 生齐读前两行诗。
师:长河指的就是天上的云河,那么就谁根据刚才讲了那个故事,来说说下面两行诗的意思呢?
生2:我先来读一读。自读后两行诗。我想,这两行诗的意思是,嫦娥后悔偷吃了灵药,一个人住在月宫里生活,每天晚上,望着碧海青天,孤独得睡不着觉,
师:你理解得非常好,嫦娥一个人在月宫时,怀念着人间美好的生活,那接下来,就让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古诗
师:读得不错,是不是能够尝试把它背下来呢? 生试背古诗
师:好,谁愿意背给大家听。 生1背古诗。
师:他背得怎么样呀
师:真不错,让我们也一起来背一背吧。 生齐背古诗。
师:我们前面学过的那首古诗还记得吗?让我们再来背一背 生齐背第一首古诗。
师:很好,同学们今天学得很认真,回家以后可以把这两首古诗背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如果能把其中的民间故事讲给小伙伴听,那就更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写字了,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24页,我们来看看田字格当中的生字,这些生字当中有那些字需要提醒大家注意 生提注意点。 30西门豹
一、交流课后调查,确定研究问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我们知道,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 的景象是 ——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生接答),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了
调查。昨天我们跟着西门豹一起进行了调查研究,是什么原因造成邺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调查的结果。 同学们想展示吗? (很多学生举 手)
师:时间关系,咱们就任选一份,以它为例子,请同学们对照自己的调查报告, 看一看这位同学的调查报告哪些地方是值得你学习的,你还有什么修改意见。 生:我补充一点,我觉得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巫婆和 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 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
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师:
你读书读得很仔细。 那么,
如果我们说得更简洁些, 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生:天灾人祸。
师:看来同学们都已明白了事情的真相,西门豹明白了吗?(生答:明白了)造 成邺田地荒芜、
人烟稀少的原因找到了,
那么该怎么办呢?我们作这样一个假设, 假如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 而是其他官员,
该官员也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他会怎么说,怎么做?
生:如果他是贪官的话,也会与巫婆、官绅一起骗老百姓的钱。 生:我想他可能会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杀了。
师:老师也在想西门豹权力不是很大吗?派兵把巫婆、官绅抓起来不就行了嘛! 西门豹不这样做为什么?你觉得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出示主问题:西门豹的做法巧妙在哪里) 二、讨论研究策略,自主合作交流。
师:要解决刚才的问题,你觉得应着重研究什么?该怎么研究? 生:我们要着重研究西门豹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
师:说的对,找到了西门豹是怎么说和怎么做的句子后,又该怎么研究? 生:仔细读,深入体会体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妙在哪里。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仔细阅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体 会西门豹的说法、做法巧妙在哪里。自己想好可以与你的小伙伴交流。 (学生朗读,画有关的句子,小组合作学习) 三、展现学习结果,综合能力提高。
师:西门豹的做法巧妙,你是抓住哪些句子来体会的? 生:我是抓住 “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
也去送送新娘 ”
来体会的,西门豹说
“
送送新娘 ”
其实是送巫婆上西天,送新娘回 家,他是一语双关。 生:我是抓住 “
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 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
来体会的,西门豹将计就计,以新娘不 漂亮为由,既救了新娘,又惩治了巫婆。 生:我是抓住 “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
来体会的,西门豹叫官绅
头子去催一催,这样实际上就非常巧妙地铲除了官绅头子。
生:书上说,那些官绅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 直淌血。虽然西门豹没有将他们投进漳河,但也惩罚了官绅。这样一来,他们再 也不敢做坏事了, 而且听了他们的求饶,
老百姓就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 人的。
师:西门豹的话体现他做法的巧妙。他的话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那么,他当 时是以怎样的口吻说这些话的呢?请同学们试着读读这些句子, 选一句你体会最
深的句子,好好读读,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意。 (学生挑选句子,反复地练习朗读) 师:你想读哪一句?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 “
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下一回他娶媳妇,请告诉我一声,我 也去送送新娘。 ”
师:你对自己的朗读满意吗?(生:不太满意)为什么? 生:
我觉得西门豹说这话时是带着讽刺的口气, 其实他并不认为河伯灵。 而且他
说这话时已经想好了怎么做, 是胸有成竹的, 所以 “
送送新娘 ”
这几个字要读得慢 些。
师:老师觉得你体会得非常好。你估计咱班哪位能读得比你好? (生指名同学朗读)
师:果然不负所望,你读出了西门豹的话外之话,话外之意。 (继续交流) 生:
(读) “
不行,
这个姑娘不漂亮, 河伯不会满意的。
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
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
师: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把三个 “ 不 ”
读得特别坚决,(问这位学生)你为什么 这么读?
生:这是西门豹将计就计,为救新娘而找的借口,要让大家信以为真,所以我读 得很坚决。
(朗读训练:指名读 ——
全班学生读) 生:(读) “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
师:同学们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 “
巫婆怎么还不回来 ”
还可以读得再急一些,而 “ 麻烦 ”
一词要读得客气 点。
师:你能试试吗? (生读 —— 师生评价 —— 齐读)
师:西门豹不仅巧妙地惩治了巫婆、官绅头子,而且还教育了老百姓,老百姓都 明白了巫婆和官绅是骗钱害人的。书上说,这一天,漳河站满了老百姓,设想一 下,
岸上的人们看了事情的经过会说些什么?请你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对象说一 说,然后写下来。(官绅、乡里的书生、老百姓、小孩,你可以写一个,也可以 写两个,可以写一句,也可以写几句) (生选择对象写)
(师有选择地请学生汇报) 生:小孩说: “
巫婆死了,姐姐得救了,以后我有糖吃了。
”
生:小孩说: “
呀,原来巫婆说的话是假的。 ”
生:书生说: “
西门豹有胆有识,高明!高明! ”
生:农夫说: “
哎!以前我们怎么会相信巫婆的鬼话?多亏西门豹大人,以后我 们有好日子过了! ”
师:大家都在赞扬西门豹,只不过说法不同。 师:看来西门豹的做法的确巧妙呀,
(板书:妙)人祸解决了,那么天灾呢?课 文写到了吗?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四、深入质疑问难,保持学习激情。 师: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问题?
生:老师,我还是不明白,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抓起来杀了? 师:(环顾全班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的同学请举手。(除提出问题的学生外, 其他学生都举手了)下课后,去请教他们中的任何一位。还有其他问题吗? 生:课文前面说邺这个地方人烟稀少,但后面怎么又写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 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
生:西门豹为什么不把其他官绅也投进漳河?
生:书上说,到了河伯娶媳妇的日子,巫婆背后跟着十来个穿着绸褂的女徒弟, 巫婆为什么不把她们送给河伯?
师:同学们的研究热情非常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有说服力。
如果课堂听不到朗朗的书声, 看不到学生自主探索的个性化、 有弹性
的书面训练,还能称为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吗?朗读,是语文教学最基本、 最能创新、
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之一。 读可以促进理解感悟, 为学生的情感升华作 切实的准备;
同时朗读训练又是检验学生阅读理解和情感变化的一种有效的外化 手段,
是培养学生语感、
加强语言积累的好办法。 孙桂文老师在研究性学习的全
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由而充分的个体读,抓住三个重点句让学生进行有滋有味、 准确而又有个性化的表情朗读,成了最美丽的一道教学风景线 31女娲补天
一、回顾课文内容,整体感知。
1、上节课,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概括了《女娲补天》这个故事的整个过程:受灾、救灾、寻石、补天。通过读课文,我们知道女娲补天是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类,让我们一起去回顾人们受灾的情景吧。 2、教师引读:
师:自从女娲创造了人类,大地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人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一天夜里,女娲被一阵“轰隆隆”的巨大响声震醒了,她急忙跑到外面一看——
生: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山冈上燃烧着熊熊大火,田野里到处是洪水。许多人被围困在山顶上,许多人在水里挣扎。
过渡:眼睁睁地看着人类深陷水深火热之中,女娲真是心急如焚啊!她要去—— 生:拯救人类!
二、用心品读,感悟女娲的品质。 1、学习“救灾”,感受救人之急切。
出示:女娲难过极了。她立刻去找雨神,求他下一场雨,把天火熄灭。她又造好了船,去救挣扎在洪水中的人们。 读一读,你了解到了什么? 预设:
A生:女娲难过极了。师:这是课文直接告诉我们的。 师引读:看到被水火围困,处于死亡边缘的人们—— 生:女娲难过极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女娲的痛苦。) B生:救人的心情非常急切。(引导学生抓住“立刻”“求”“又”来体会女娲急于救出人们的心情,并进行朗读,师做针对性评价。) 过渡:天火熄灭了,洪水中的人们被救了上来,可更大的困难在等着女娲。 2、学习“寻石”,感受补天的艰难。
⑴ 出示课件:天上的大窟窿还在喷火的背景图。(齐读)师:烈火熊熊,万分紧急,不及时采取措施,人类还会受到更大的折磨。
⑵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试着写写简短的感受。 ⑶ 交流反馈:指名读让自己感动的句子,说说感动的原因。 预设:
句子1、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
生可能说女娲很勇敢,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女娲战胜困难的决心很大等等。指导学生读出这份感动,体会女娲急人类之所急的情感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勇气。
句子2、她原以为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生可能会说女娲寻找五彩石真是不容易;尽管寻找五彩石很困难,但女娲还是不放弃……
师追问:你们从女娲寻找五彩石的艰辛中读出了感动,那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寻找五彩石是非常困难的呢?(让学生找出“零零星星”“几天几夜”“找哇找哇”“终于”等词语进行体会,并读出来。) (师引读)
师:女娲跑遍了高山、平原、海河,寻找五彩石,原以为——
生接读:这种石头很多,用不着费多大力气。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块。
师:面对全是零零星星的碎块,女娲没有灰心,找了一天,两天,三天,四天……白天找,晚上找,不分昼夜,—— 生接读:她忙了几天几夜,找到了红、黄、蓝、白四种颜色的石头,还缺少一种纯青石。
师:为了找齐五彩石,一路上女娲跋山涉水,女娲已经筋疲力尽,随时都会倒下,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 女生接读: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此时,天地间风狂雨骤,电闪雷鸣,危险到处存在,可是还缺少一种纯青石,于是—— 男生接读: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女娲终于找齐了五彩石,可以松口气了,心里十分喜悦。 生齐读:她又找哇找哇,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师小结:女娲在寻找五彩石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像女娲一样亲历这充满充满艰辛与危险的寻石过程,感受女娲那份顽强与勇敢吧。
出示:女娲决定冒着生命危险,把天补上。……终于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 3、学习“补天”,感受女娲的神力。 ⑴边听边想象。
师:女娲冒着生命危险找齐了五彩石,她是怎么炼石补天的?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出示文字:第4自然段,师读) ⑵交流反馈: 预设: A、炼石
① 抓住“挖”、“放”、“冶炼”三个动词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 ② 抓住“五天五夜”这个词来想象炼石的画面。(提示:为了炼好五彩石,你似乎看到女娲 。) ③ 师:女娲的辛劳没有白费,她用神火冶炼―― 生读:炼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体。
B、补天
女娲把它装在一个大盆里,端到天边,对准那个大黑窟窿,往上一泼,只见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补好了。(生说自己想象的画面。课件演示 “金光四射”)
① 轻声读这句话,找出描写女娲补天动作的词语,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② 指名让学生加上动作,读读这句话。 针对学生的朗读做评价。
如学生把动词读得轻松,师评价:补天这么难的事情,你却轻松自如,让我感到女娲力大无穷;如学生把动词读得重,师评价:女娲神力无比,让故事充满了神秘的色彩。 ⑶、齐读,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女娲神力。 4、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了解神话故事的结尾。
师:女娲历尽千辛万苦,将天补上,你们看,天边那五彩的云霞,传说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请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一般民间故事都是这样结尾,把过去古老的故事讲完了,还要用现实印证一下,使古代的故事让今天的人读起来感到格外亲切。这是神话故事常用的结尾方式。 32夸父追日 课前谈话:
1、看图想神话:嫦娥奔月盘古开天地 2、根据描述说神话: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3、学生读课文,标小节号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神话故事,叫——生读课题 师:课题前面有一个雪花记号,叫—— 生:略读课文
师:学略读课文,我们更应该注意什么呢?我们来读一读学习伙伴说的话吧。 课件出示,生读
师:相信自己,多读多思,大胆提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根据学习要求,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懂的词语划下来,做上记号。 2、想象故事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反馈,交流不懂的词语
师: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有没有不同的词语? 生:颓然 齐读
师:字典中有两种解释,(课件出示:1、崩坏,倒塌2、败坏)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同学们一起用手势告诉我。 (生1)
师:还有吗? 生:虞渊
师:它是一个地名,课文中像这样表示地名的词语还有吗? 生:黄河渭河瀚海大泽
师:谁能把这些表示地名的词语连起来读一读。 生读
看着这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他们都是河 齐读
3、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师:理解了词语,那课文到底讲了什么呢? 生齐读课题
师:其实有些课文的题目就是课文的浓缩,有些还变为了一个成语。……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这一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呢? 生:夸父喜欢光明,追求光明
师:老师把它概括为:向往光明(板书)那结果怎样呢?
生朗读最后一段(读得不流利)
师:别急,你看清楚,会把这段文字读得更好,结果怎样? 生:夸父变成了一座大山
师:……其实2-4段就是再写夸父怎样追赶太阳,板书:追赶太阳。这三个词语就是课文的三个小标题,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生个别说主要内容
师:他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你自己也连起来说一说,说成一句话。 生自己练习。
三、古今对照,了解经过部分
1、初步了解古文形式的《夸父追日》
师:夸父追日是我国最古老的一个神话故事,它出自一本很古老的书,(板书并简介《山海经》)古人把这个故事用30几个字就把这个故事经清楚了,想不想看看? 课件出示古文
师范读:想不想也来读一读。好,跟着老师读。 生跟着老师读古文。
2、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标注 师:这里的逐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追的意思
师:所以课文就把夸父追日写成了夸父逐日。课件标注 师点明河、渭、泽的意思,课件标注。 3、古今对照,读懂文本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古文和课文“经过部分”: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齐其仗,化为邓林。
师:这三句话,课文中哪些句子就在写这三句话,请你划一划,可要找准确哦。 师分别朗读古文的三句话,学生一一朗读课文段落。
师:古文短短38个字,而课文却写了480多个字,看来古文是多么精炼啊,请同学们来读一读这一段话。 课件出示老师改编的一段话, 师:大家发现没,这就是课文的——生:主要内容。 四、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形象和神话的语言特点——神奇 1、在老师的引导下,渗透学法,初步感受神奇 课件出示古文的第一句话。
师:课文那一句话在写这句话呢? 生齐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着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我感受道夸父非常希望太阳早点挂在天上,他……跑了两千里…… 师:他一口气跑了2000里,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生个别朗读。
师:是啊,2000里啊,谁知道有多远吗? 生:4000米
师:不对,有100万米呢,假如绕400米的跑道,要跑2500圈 生惊叹。齐读
师:为什么要跑得这么快呢?
生:因为想早点追到太阳,如果跑得慢,太阳就要落山了 师:如果跑得慢的话…… 生:……
师:其实他的心里还特别——生:着急 师:你能带上这种表情再来读吗? 生个读。
师再次引导、朗读
2、举一反三,提炼“神奇”
师:像这样神奇的句子,还有吗?请你划一划,等会儿读给大家听。
生:朗读:夸父俯下身子……我觉得非常神奇,……平常我只能喝而他却……黄河和渭河的水很多,他几下都能喝下去,还不够呢,
师:很好,你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谈谈感受。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夸父,请你用朗读来读出夸父来。
生朗读句子
师:是啊,霎时间就喝干了,多么夸张啊! 生:……
师:多么夸张啊,多么神奇啊,请你自己来读一读这句话。 生自己读
师:其他同学呢?继续交流。 生:……
师:同学们你发现了这一处了吗?那我们一起读一读,感受一下怎么样? 生和师一起读文段。 3、感受人物形象
师:其实整篇课文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板书神奇)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夸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夸父是一个勇敢的人,他为了我们每天能看见太阳,他一口气跑了两千里,就是要追赶太阳。 师:说得好,你呢?
生:我佩服夸父宏大的志向,他追赶太阳,最后还是没有追到…… 生:他很向往光明…… 生:……
师:作为一条成语,现在在字典中又有怎样的理解呢? 课件出示:字典中夸父追日的条目 生读一读
五、拓展阅读,多元感悟
师:……带着问题出课堂,你会变得更聪明。老师要还介绍两首诗。 课件出示:
追寻光明佚名《夸父》余光中 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
为了让大地充满光明那只是落日的背影 你拿着手杖奔也不必吸尽大泽与长江 去追寻那西斜的太阳那只是落日的倒影 翻过高山,越过河流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 历尽艰辛埋没在紫霭的冷烬 你坚定地前行何不回身挥杖
山林为之震动,江河为之腾迎面奔向新绽的旭日 嗓子冒烟,身体累倒去挥…… 你也永不放弃 化高山,变桃林
给后人带来勇气和信心
师:读完这两首诗你又有了怎样的感受了呢?你可以写一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