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路径优化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2024-02-14 来源:步旅网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12月第8卷第4期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gram (Electronic Edition) December 2019, Vol.8 No.4·237·

护理论著

路径优化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的应用

吴小良

(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广东湛江 524001)

摘要:目的 探讨路径优化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

的112例急性胸痛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7月就诊患者)和观察组(2017年8月-2018年6月就诊患者),各56例。对照组采用急诊急性胸痛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时间、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等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可明确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结论 在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优化,

急性胸痛;路径优化;急诊救治;急诊护理;应用效果关键词:

急诊科是临床接诊、抢救、复苏危急重症患者的科室。而

作为抢救危急重症患者的科室,其在医院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整体治疗水平以及医院的护理质量[1]。胸痛属于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而急性胸痛即为胸痛的突发性表现,可直接致命。因此,临床抢救是否及时是患者的生命保障。而如何有效的提高临床抢救效率是临床工作重点也是难点,优化护理措施是提高临床抢救效果的方式之一。本研究针对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采取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模式进行护理,观察其对抢救效果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112例急性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为22岁-65岁,平均年龄为(42.73±14.58)岁;发病时间20 min-56 h,平均(22.7±4.5)h;观察组男30例,女26例,年龄为21岁-69岁,平均年龄为(44.52±13.25)岁,发病时间30 min-67 h,平均(23.2±4.9)h。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急诊急性胸痛常规护理方法,接诊后快速分诊,将患者安置在抢救室,常规心电图检查后开放静脉通道、监测生命体征、吸氧等;观察组采用急诊护理路径优化模式如下:①组建急诊护理路径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专业急诊科医师担任小组顾问,同一班护理人员为组员,要求工作责任到个人,定期进行工作考核以及总结。②对组员进行护理路径培训以及专业技能知识培训,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路径优化,确保急诊路径的有效实行,为临床抢救提高效率。③路径实施:患者入诊后,护士需快速评估患者病情,明确患者急性胸痛类型及患者有无心脏病或心肌梗死病史,遵医师医嘱进行抢救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明显。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 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等均明显短

表 1 两组抢救指标比较(Mean±SD)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P

例数5656

急诊停留时间(min)

61.9±14.557±124.5420.001

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3 讨论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而急性胸痛则是指突发性胸痛,其严重者可直接致命;临床数据表明,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等,其中ACS在这些严重危及生命的疾病中所占比例最高,心肌梗死(AMI)的误诊率在3%-5%,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约0.5/10万-1/10万人[2]。有相关研究表明,胸痛患者占急诊就诊患者的4%,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占27.4%,主动脉夹层占0.1%,肺栓塞占0.2%[3]。如何快速、准确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其他致死性胸痛的病因,成为急诊处理的难点。对急诊科急性胸痛患者,及时进行抢救是降低死亡率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保障,抢救越及时,预后越好。

急诊科往往是第一接触患者的科室,往往存在许多风险,如医患纠纷多、护理难度高等,诸多风险对治疗造成了严重影响。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人们对急诊护理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本研究将急诊护理路径优化运用于急性胸痛患者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急诊停留时间、分诊时间、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表明急诊护理路径优化的针对性措施在各方面均明显缩短了时间,有效的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效率,从而保证了急诊医师的抢救成功率,同时也降低了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与既往研究[4]相符。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得到保障,大大地提升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在急诊急性胸痛患者的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优化,可明确的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1 邹礼军, 夏辉, 王奇胜. 急性胸痛患者在急诊科诊疗与风险评估

98例分析[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6, 35(1): 62-63.分诊时间(min)

3.5±0.61.7±0.418.6800.001

抢救时间(min)

52.3±16.838.7±15.24.4920.001

住院时间(d)

12±49±45.3130.001

·238·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12月第8卷第4期 Journal of Electrocardiogram (Electronic Edition) December 2019, Vol.8 No.4

表 2 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组别观察组对照组χ2P

例数5656

住院期间不良事件

发生率

16(28.57)30(53.57)7.2310.001

抢救成功率55(98.21)49(87.50)4.8460.028

2 张芹, 邹利群, 张伟, 等. 胸痛中心成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疗效率和效果的影响[J].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16, 28(7):

640-642.

杨华, 黄贵祥, 曾俊.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7, 14(2): 83-85.杨扬, 张伟, 彭明, 等. 急诊预防致死性胸痛患者误诊措施的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14, 34(5): 423-425.

3 4

护理论著

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挫裂伤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研究

谢双英

(中山市古镇人民医院,广东中山 528400)

分析其对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摘要:目的 探讨在脑挫裂伤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

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将脑挫裂伤方法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脑挫裂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依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早期护理组(n=35)和普通护理组(n=35),所有患者进行普通护理,早期护理组加用早期护理干预干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及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早期护理组脑挫裂伤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与普通护理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期护理组优于普通护理组。结论 在脑挫裂伤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早期护理干预措施有着较高的临床效果,能够缓解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早期护理干预;脑挫裂伤;护理效果;效果分析关键词:

本次研究主要对早期护理干预对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价

值进行评估,探讨其对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况、患者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70例我脑挫裂伤患者,将患者分成早期护理组(予以早期护理+普通护理)和普通护理组(予以普通护理),两组各35例患者。早期护理组脑挫裂伤患者男女比为21:14,最小年龄为19岁,最大年龄为55岁,中位年龄为(37.28±1.39)岁,其中,15例患者为交通外伤所致(42.86%),4例患者为重物坠落所致(11.43%),10例患者为高处坠落所致(28.57%),6例患者为打架斗殴所致(17.14%);普通护理组脑挫裂伤患者男女比为22:13,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56岁,中位年龄为(38.11±1.41)岁,其中,18例患者为交通外伤所致(51.43%),3例患者为重物坠落所致(8.57%),9例患者为高处坠落所致(25.71%),5例患者为打架斗殴所致(14.29%)。基础资料(年龄、性别)经统计学软件(SPSS 23.0)检验分析,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1.2 方法 对70例脑挫裂伤患者均实施普通护理,主要包括: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病情观察、安全护理、并发症预防等基础性护理措施。在此同时,对35例早期护理组脑挫裂伤患者加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1]。具体为:(1)记忆训练:可以采用图片记忆法、故事复述记忆法、日常生活记忆法等训练患者的记忆力,通过让患者接触、阅读、观察等,将所听、所看、所接触的内容复述下来。(2)综合分析能力训练:初期:让患者对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物品进行分类;中期:引导患者思考日常生活物品的用法;后期:指导患者观察分析一些用品的工作原理,一次训练半小时,每日训练5次,循序渐进地锻炼患者综合分析能力。(3)书写训练:让患者采用描写、摘抄、听写等方式每日书写20字-50字,培养其手眼协调的能力。(4)计算训练:开始时,让患者进行一百以内加减乘除的笔算,而后逐渐让其进行一百以内加减乘除的口算。

1.3 观察指标 观察70例脑挫裂伤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改善情

况。

1.4 认知功能判定标准 患者入院治疗一段时间后,选择MMSE量表对70例脑挫裂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第一次评估,在继续进行护理治疗后,采取同样的量表对患者的认知功能实施第二次评估。量表分数越高,说明脑挫裂伤患者的认知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3.0记录数据情况,其中主要进利用均数±标准差(Mean±SD)和百分数行t检验和χ2检验中,(%)的形式表示数据,数据对比后,若存在较大差异,则说明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2 结果

早期护理组脑挫裂伤患者的第一次MMSE量表评分与普通护理组患者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前者第二次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后者(P<0.05),见表1。3 讨论

脑挫裂伤主要是指交通事故、重物坠落、高处跌落、斗殴导致患者脑部发生挫裂伤,导致患者海马区域受到损伤,乙酰胆碱分泌出现障碍,使患者神经活性受到影响,明显下降,胆碱能神经元受损丢失,对患者的学习能力及记忆能力产生严重影响,引发患者认知功能障碍[2]。据有关研究显示,早期护理干预结合康复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通过记忆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训练、书写训练、计算训练,促使患者利用剩余能力完成相应的功能活动,从而使患者认知功能逐渐恢复[3]。

本次实验结果显示,早期护理组脑挫裂伤患者的认知功

表 1 两组脑挫裂伤患者MMSE量表评分比较(Mean±SD,分)组别普通护理组早期护理组tP

例数3535

第一次11.59±2.9312.19±3.020.84350.4019

第二次18.89±3.3424.21±3.236.7730.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