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有哪些?答:托儿所保育和教育的原则有:(1)寓教于养,保教并重。以保为主,保教并重是托儿所教育的特殊教育对象所决定的,也是托儿所集体教养的核心。 (2)个别教育为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①注重婴儿个别差异,尊重个性,给婴儿充分的活动自由。②根据年龄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 (3)适应婴儿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婴儿的天性是喜欢游戏的,游戏即教育。随着婴儿的成长,游戏逐渐成为他们活动的重要内容。 (4)家长配合共同促进婴儿的发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父母的照料下,儿童从相对无能的新生儿变成了发展迅速,具有许多新技能的孩子。父母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个性、兴趣和脾气等特点。因此,作为托儿所的教师应该与家长密切配合,共同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10.14.如何训练婴儿的动作?答:应这样训练婴儿的动作发展:(1)根据婴儿的不同年龄,发展抬头、翻身、爬、坐、站、走、跑、跳、攀登等基本动作,使之动作灵敏。爬行对婴儿身心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观察婴儿爬行的姿势就会发现爬行是一种极不简单的动作。婴儿爬行时,头部抬起,胸腹高抬,全身重量依靠四肢来支撑,左右上肢和下肢轮换向前移动。这时,婴儿的全身肌肉得到了锻炼,促使腿、手臂、腹部和颈部肌肉的发育。在爬行中还能消耗热量,减少皮脂积聚,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爬行还会使婴儿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变化。在爬行的过程中,由于空间位置发生了变化,婴儿能主动接触周围较多的事物,这样不仅促进了他们感知觉的发展,也增强了他们脑、眼、耳、手脚韵协调能力。由于婴儿认识范围扩大了,与人交往机会也增多了,从而促进了语言的迅速发展。可以从7个月时用玩具逗引婴儿开始学爬。(2)发展婴儿手的精细动作。精细动作是较
为复杂的动作,如拿起杯子喝水、拿着勺进食、穿袜子等,需要婴儿身体各个部分的协调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包括大小肌肉的协调、手眼协调等。婴儿手部动作的发展是智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运用手部动作的时候,需要手部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配合视觉,把外界的信息传给大脑,并传达大脑的指示,这样对于脑神经细胞就起到了刺激作用。(3)锻炼身体,增强活动能力,增进健康。在托儿所内应该保证婴儿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和足够的运动器械,如滑梯、攀登架、大型积木、平衡木、运动垫等。(4)通过发展动作和锻炼身体,培养婴儿活泼、好动和勇敢等品行。在托儿所中总有一些婴儿胆小安静,动作发展较为迟缓,教师要通过积极引导这些婴儿参与发展动作的游戏和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胆量,树立自信、勇敢的信念。
10.15.如何培养婴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答:婴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与训练应注意:(1)引导婴儿发音。引导婴儿笑出声音,从咿呀学语到掌握一定的词汇,并正确发音。教师要尽量给予刺激,简涪而明了的示范,对婴儿的牙牙学语不断地给予反应,在活泼快乐的气氛中说话。(2)训练婴儿的听力。良好的听力是婴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条件。如“猜猜我是谁”注意异常和障碍。听力不佳的婴儿,因各种生理机能缺陷而导致的语言机能障碍的婴儿都应尽早接受专家的矫正和指导。(3)指导婴儿进行早期阅读。1岁婴儿对于易了解的短小文章,尤其是出现他所熟悉语言的有韵律的文章会注意去聆听。看到书本上出现自己所认识的东西,立即显得很兴奋。如果看到兔子、汽车的插图,告诉他名称,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记下来。下次再问他“兔子”“汽车”,他就会去寻找那一页,也会发出模仿的声音。婴儿时常会有书本拿颠倒或突然把书本撕破的现象,这些都是很寻常的事情,不管是商品目录或食谱,只要有漂亮的图片,他都很有兴趣,不过这一时期供给的书本以有接近实物的插图者最理想。(4)耐心倾听婴儿的谈话。2岁婴儿语言能力不成熟,缺乏表达意思的能力,在无法让成人了解时,只会着急地以“不要”一词来表示;如果成人不停质问,他就会烦躁而乱发脾气加以抗拒。(5)正确对待婴儿的“口吃”现象。这一阶段婴儿语言发展正值词汇、文旬和说话急速增加的时候,所以语言表达容易产生混乱,由于急着想发言,急
着想回忆,急着反驳别人,或弄错了意思,而使语言结结巴巴,这是学话初期常见的情形。但这往往令人联想起口吃时言语滞塞、重复和急躁的现象。所以周围人容易对孩子取笑,或强迫孩子再说一遍。大多数孩子想努力使用学会的语言。但是无论如何聪明早熟,他们总还不能顺利表达意思,当他们一着急,就经常会发生“啊”、“嗯”的声音,这可以说是2~4岁儿童普遍都有的学习过程,其实刻意加以矫正的结果,可能使孩子真的成了口吃。
10.16.3岁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是什么?答:3岁前婴儿的情绪情感特征表现为:(1)需要得到成人的支持、赞许和爱抚。成人的感情态度是婴儿快乐和兴趣的源泉;孩子出生后就有强烈接受爱抚的需要。这种需要无法以食物为满足。每个儿童都要经过爱抚才能健康地成长。得到爱抚的孩子,活泼、开朗、主动、外向、自信、上进心强,心理发育平衡。积极的爱鼓舞儿童成长为成功的人,使天赋的潜能得以实现。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皮肤接触如抚摸、爱抚、拥抱、亲昵的满足是最主要的,可以满足孩子皮肤饥饿这一本能需要。因此,教师和保育员要懂得跟婴儿经常逗逗、玩玩,给予抚爱的轻拍。(2)感受性、模仿性和易导性强。(3)情绪活泼、明朗和易变,同时较难自我控制,易任性。
11.1.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答:我国幼儿园教育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1)师资队伍不稳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2)幼儿园的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的幼儿园仍为少数。 (3)市场经济下幼儿园的一些不良倾向。市场经济的浪潮也影响到幼教领域。
▲11.2.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什么?答:《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同时为幼儿家长安心参加工作提供便利。在新的形势下,幼儿园双重任务的内涵有了新含义:(1)幼儿园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要服务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2)幼儿园担负教育幼儿全面发展的责任
▲11.3.幼儿园应担负哪些方面的教育幼儿的责任?答:幼儿园担负教育幼儿的责任有:(1)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学前教育的核心。幼儿教育的任务不是为了儿童将来的特殊职业、特殊劳动做准备,而是为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服务。(2)早期发现幼儿的身心障碍,进行早期治疗。(3)对处境不利的幼儿进行补偿性教育,使广大幼儿接受教育。21世纪教育推崇“教育人人平等”的理念。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幼儿园更应坚持这一思想,保障每个幼儿的受教育权,提供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为儿童提供学前教育,使他们能够在入学前受到一定程度的教育。
11.7.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什么?答:我国幼儿园的保教目标是: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具体保教目标如下: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11.10.尊重儿童包括几层含义?答:具体来讲尊重儿童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儿童期是人生的一个特殊阶段, (2)强调儿童学习的自动化和自律。(3)在人生的早期阶段儿童是通过操作来学习的;正如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上的格言所说:“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 (4)儿童会做的是教育的出发点。(5)所有的儿童都能在适宜的条件下发展潜力; (6)在教育过程中成人和同伴是最重要的教育因素。(7)幼儿园教育不仅是儿童与知识、材料之间建立联系,而且也包括儿童与环境、人之间的接触。
11.11.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的关系时应注意什么?答:幼儿园教师在处理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应该注意:(1)态度诚恳、和蔼可亲,对儿童表现出信任和忍耐。(2)要尊重儿童,重视儿童的感受。 (3)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
11.12.幼儿园环境创设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答:一般来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1)物质条件:合格的物质环境是保证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第一要素。 (2)精神环境: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是由人的因素构成的。精神环境是幼儿园环境质量的关键。
▲12.1.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有哪些特点?答:小班幼儿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以下特点:(1)动作迅速发展。 (2)幼儿对教师有很强烈的依恋感情,并向往得到教师的赞赏和认可。 (3)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4)行动容易受情绪支配。 (5)喜欢模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 (6)开始关注同伴,社会性得到初步发展。。(7)语言发展快,爱说话。 (8)感知觉发展迅速,观察力有待发展。
▲12.3.幼儿出现入园适应不良的原因是什么?答:幼儿之所以出现入园不适应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为:(1)环境的巨大变化。幼儿从家庭迈入幼儿园,环境有了巨大的改变,被称为“心理断乳期”。①生活规律和生活习惯的改变。②成人与幼儿的关系。③陌生的活动室环境。④要求的提高。(2)家庭的因素。家长的教养方式是幼儿入园适应快慢的重要因素。实践证明,在平时不娇惯孩子,注重幼儿独立能力培养,鼓励孩子探索新环境和与新伙伴一起玩的家庭,其幼儿入园的适应期就较短,幼儿的情绪问题也较少。而那些娇宠溺爱、一切包办代替的家庭中的孩子则需要较长的适应期。甚至有一些孩子由于环境的巨大差异和转折而出现情绪和生理上的问题。如有的孩子因过分哭闹和情绪的不安,而出现夜惊、梦魇或者腹泻、生病等问题。(3)幼儿自身个性与以往经验。研究证明在入园之前有与家长分离经验的幼儿比较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性格外向、活泼大胆的孩子则要比那些性格内向、安静胆小的孩子更容易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2.4.教师应如何做好幼儿入园工作?答:教师应这样做好幼儿入园工作:(1)进行家访。 (2)发放调查问卷。 (3)召开家长会, (4)参观幼儿园,引起幼儿对于幼儿园的兴趣和向往。 (5)把握好幼儿入园的第一个月。(6)分批接收幼儿入园。 (7)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
▲12.9.常规的意义是什么?答:具体来讲,常规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培养幼儿的生活规律。从幼儿个体的发展来看,建立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以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由于幼儿园里的幼儿来自不同背景的家庭,有些幼儿由于各种原因生活作息没有规律,而在幼儿园则是按照幼儿生理和心理的需要做出符合科学的合理安排,幼儿生活在其中,就能逐渐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时间观念和有组织、有条理的办事能力。从建立班级集体的需要来看,每一个孩子都是生活在一个由几十个小朋友组成的集体之中,他们都要按一定的要求从事集体、小组或者个人的活动。如果每一个孩子各行其是,不仅教师无法按照教育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就连幼儿的日常行为也无法协调。所以培养常规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2)建立安全感。人在一个有规律的环境里生活才会感到安全。幼儿也是如此。他们喜欢按照一定的程序做事。每做完一项活动后,知道接下去要做的是什么,心中有数,感觉也安全得多。合理的常规为孩子创造了一种有序的、和谐的生活,使他们在心情愉快的情境中自然地形成一种符合其身心发展水平的规则意识和规范行为,使遵守规则成为孩子们的自主行为。(3)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自律是指控制自己,并遵守一些共同制定的规则的能力。也就是说,为了顾全团体和个人的安全与利益,幼儿必须具备克制自己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遵守一日生活中的常规而逐渐培养出来,如幼儿在听故事、进食、午睡或者自由活动的时候,学会控制喜欢自我活动的欲念,做到进食时不说话,排队时不乱挤,游戏时不强抢别人的玩具、不伤害别人等。
▲12.13.结交小伙伴对幼儿发展的意义是什么?答:结交小伙伴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
下方面:(1)有助于培养交往能力。在由儿童组成的集体中,儿童们学习如何建立友谊。要想不被集体排挤出去,他们就必须掌握协商和解决冲突的技能。由小伙伴组成的集体能够对幼儿产生教育性的影响。幼儿通过观察同伴的所作所为来学习。(2)提高自我认识能力。通过结交伙伴,幼儿通过比较来进行自我认识。如幼儿通过与小朋友的比较,就能对自己的能力做出判断。如我的个子高吗?我跑得快吗?他们也从同伴那里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3)增强集体观念。孩子们在一起玩的时候就要开动脑筋,要安排角色,要组织活动,可以充分利用他已有的经验,大大发挥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可以学会相互交往、相互适应。
▲12.14.中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答:中班幼儿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 (2)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 (3)强烈的好动活泼。 (4)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朋友。 (5)游戏能力发展很快,游戏情节丰富。 (6)认识能力提高。 (7)词汇增加。
▲12.15.幼儿交往关系有哪几种类型?答:幼儿交往关系的类型有:(1)受欢迎型。这类儿童大都长相端正,身体健康,智力发育好,性格活泼开朗,容易获得伙伴与成人的喜欢,被称为明星型的孩子。(2)被拒绝型。这类儿童精力充沛,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高,但是因为交往技能差而常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不被同伴所接纳。(3)被忽略型。这类儿童社会交往的积极性很差,更不具备交往技巧,逃避群体、孤僻、沉默,被同伴和成人所忽视。
▲12.22.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什么?答:大班幼儿的发展特点是:(1)身体发展迅速,动作协调。身体比较结实,活动量大,手的动作精细、准确和熟练,更能独自活动。基本活动习惯已经初步形成,并能够自理,但是自我保护能力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的动作开始出现协调性和稳定性,基本掌握了主要的全身运动。会把几个运动要素统一为一个行动,并能做一些复杂的动作。如会跳绳、翻单杠、爬树等。手指的灵活性也在增
加,能做复杂的手工,会灵活地使用筷子等。(2)语言能力增强。5~6岁的幼儿随着身体的成长,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思维能力有了较大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他们已经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理解能力有限,连贯性口语表达的能力就较差,常常不能准确地、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识,特别是对事物之间的关系更不容易理解和表达清楚,为此,必须在继续丰富幼儿实词的同时,重视并加强虚词的教学。(3)情绪情感的调节能力逐步加强。大班幼儿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调节能力有了较大的增长。(4)责任感增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于教师交给的任务大都能够较好地完成,愿意积极承担一些为集体服务的工作并且为之而自豪。(5)好学乐问。大班幼儿的特点是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喜欢动脑筋思考,对周围一切都非常关注。他们不仅喜欢问是什么,而且还要问为什么。其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并初步掌握了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他们能对熟悉的事物进行分类,也能初步地了解事物的因果关系。注意的稳定性增加,记忆开始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想象也有较高的创造性和目的性,但是仍以无意想象和再造想象为主。大班孩子的思维仍然是具体的,但是已经能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能够对一些事物进行分类,如交通工具、水果等。(6)个性初具雏形。大班幼儿已经初步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是容易冲动,有时不能与同伴友好合作。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幼儿对自己的评价能力还很差,成人对幼儿的评价在其个性发展上有重要作用。(7)社会性有很大发展。兴趣广泛,有一定的自尊心,能控制自己的愿望和冲动,按目的去行动,举止行为更有组织性。大班幼儿的社会性有了很大的发展,能够自发地结成小集体在一起玩。发生矛盾时能够独立地协商解决,而不需要依靠大人。
▲12.23.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别是什么?答: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仍然较为悬殊,表现为:(1)开始正规的学习生活,要求提高了。幼儿园是保教并重的机构,以游戏为主要活动形式,幼儿主要进行灵活、自由、富有趣味性的活动,教师对幼儿的约束少,不像学校教育那么规范。而小学是实施义务教育的机构,以上课为主要活动形式,
必须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系统的文化知识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2)幼儿园幼儿是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的,教师不给幼儿打分,幼儿无压力,更谈不上对学习的责任感,而幼儿入小学成为小学生后,学习成为一种社会义务,开始系统地接受各门学科的基本知识,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训练,这是社会的责任,这就迫使儿童不仅要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同样还要学习不感兴趣的内容,并且要求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有意识的努力。(3)学习内容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要求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难度增大。(4) 生活制度的变化。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以游戏为主。动静交替,每天上课(或集体教育)时间不过一小时。其他时间以游戏为主,还有2小时午睡。小学生除早读课外,上午上课3~4节,下午l~2节,课间休息,游戏时问很短,午睡得不到保证。因此,使儿童身心负担加重,疲劳,不愿上课。(5)师生关系的变化。在幼儿园中,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孩子,对幼儿的睡眠、生活、饮食、清洁卫生等都关怀备至,与幼儿的个别接触多,老师与幼儿关系密切融洽。幼儿入小学后,教师与幼儿的个别交往减少,态度也较为严肃。(6)生活环境的改变。幼儿园的生活环境注意娱乐性和趣味性,比较自由,而小学多数只有桌椅,座位固定,对儿童缺乏强烈的吸引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