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
曾经在CCTV-10频道看到了一则名为《姜波的天空》的报道,讲述了陕西渭南的一名智障孩子姜波的成长故事。看完后,不禁对姜波的母亲槐凤琴---这位普通的女性肃然起敬,是她在得知儿子患有先天愚型且伴随有严重的骨裂的情况下,毅然擦干眼泪,辞去工作,悉心照顾孩子,始终不离不弃。
正常的孩子的成长都凝聚了父母数不清的心血,何况先天智障孩子?世间不乏有这样的父母,在同生活抗争没有明显好转的情况下,就被生活急流冲击得失去信心。而姜波的幸运就在于有一个不一般的母亲。姜波自两岁起因为一次发烧后被诊断为先天型愚型,六岁多才说话,到十六七岁时智力才相当于两三岁孩子的智力,从七岁多至今快十年了,却一直呆在幼儿园,这还是母亲槐凤琴苦苦哀求的结果。槐凤琴和家人常为儿子的将来一筹莫展,但在偶然间,她发现儿子听到晨曲后样子很陶醉,有时还跟着曲子摇晃几下,联想到小时侯姜波哭的时候一听到音乐就戛然而止的情景,槐凤琴和丈夫决定让姜波学点音乐,就当是培养一种爱。
在大多数人看来,姜波学琴不过是调剂一下生活。可是几次下来,争气的小姜波令老师和家长都大吃一惊。小家伙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吹号》、《小雨点》、《玛丽的小羊羔》等8首简短的曲子。2006年去年8月,渭南电视台和市文化局联合举办“少儿器乐声乐舞蹈大赛”,姜波在家人的鼓励下参加了比赛。当他演奏的音乐犹如百灵鸟在清涧中跳跃娓娓打动评委的时候;当他捧着颁发的“特别奖”得到台下观众如潮掌声的时候,槐芳琴哭了。她说,那一天,她在会场没好意思放开哭,回到家里,她哭了个痛痛快快。紧接着,10月,“陕西省首届残疾人艺术节文艺调演”在西安举行。姜波是渭南市选派的参赛者。这一次,他以独特的《电子琴连奏》一举获得了大赛表演奖。一个智障的孩子表现出了超人的音乐天分,人们奔走相告:渭南出了个“舟舟”。
一位教师谈到自己的观后感时说:“16岁的姜波,目前的智力水平仅相当于两三岁的孩子,却在音乐上有如此大的成绩。这中间起作用的是伟大的母爱。”的确,是槐凤琴伟大的母爱给予了儿子自信和勇气,这也为教育提供了一个特殊的案例,那就是——每一个孩子都是潜在的天才儿童,正如日本心理学家铃木健二说:“不管是什么样的人,命运之神都赋予了他人所没有的优秀才能,这种才能有人靠学习来发挥,有人靠聪明来发挥,有人靠英勇来发挥,有人靠温柔来发挥,毫无才能的人世界上是不存在的。”这也符合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的多元智力论。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将“多元智能观”与我国古代的“六艺”相比较,发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礼——人际关系处理智能;
乐——音乐智能;
射——运动智能;
御——空间智能;
书——文学智能;
数——数学、逻辑智能。
看来孩子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各具特色的,这也正如世界有七色阳光,人有九种智能。
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每天可记录8600万条信息,其信息量相当于世界藏书量最大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藏书量的50倍。美国国会图书馆藏有1000万册书,也就是说,人的大脑可以贮存50亿本书的信息。大脑神经功能细胞之间每秒钟可以完成信息传递和交换高达1000亿次,为了尽快地回收、筛选、储存和传输信息,大脑的神经细胞回路,比全世界的电话网络还要复杂1400倍。处于激活状态下的大脑,每天可以完整地记住4本书的全部内容。
北师大心理学研究室通过研究得出结论:目前,一般人的大脑只开发了15%,人脑的记忆潜力是相当大的,一般人大脑用于学习的神经只有1.2-1.6%,如果再增加0.1-0.2%,这个人的成才可能性将成倍增加。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教授的研究成果令人振奋: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六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而智者善于选择自己的强项,只有选择适合自己的强项去发展,从自身的条件出发,激活自己的天才因子,挖掘自己潜在的能力,选择一条适合自己成才的道路,才能成才成功。每个人的潜能在一般状态下,自己没有感觉,但如果教师能搭建一个平台,找准成功的支点,那么,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就会得到张扬,他们的能力就会得到挖掘。
看来,孩子们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各具特色的,所以,我们在教育(不管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时都要“因材施教”,学会赏识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