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下列各项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①桓公怒,欲倍其约 ②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B.①吾驴直三千,可乎 ②臣善其令,请得使之 C.①或道之以德教,或殴之以法令 ②此亡它故矣
D.①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②母毕正腊,东海莫不贤知其母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 .C.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
B.辍耕之垄上 .
D.序天伦之乐事 .
3.下列句子中,与“良有以也”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C.大块假我以文章 .
B.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D.屠惧,投以骨 .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 .B.取舍之极定于内 .
(举止高雅) (准则,法则)
C.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 .
(比作,看作)
D.始至之日,岁比不登 (连续) .5.下面这首诗作的作者是( )。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A.杜牧 B.元稹 C.白居易 D. 刘禹锡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灌督将士,且战且前/北山愚公,年且九十 ..
B.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 /言必信,行必果 ..C.臣善其令,请得使之/善数不用筹策 ..
D.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
7.下列句子中“谢”字与“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中的“谢”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1
A.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B.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蔷薇花谢即归来 D.敬谢不敏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存在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 ..
B.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 ..C.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有隐君子乎? ..D.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
9.下列各句中的“固”与“人固疑余之不乐也”中的“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管仲固谏,不听 B.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处士笑而然之 / 踏至城以东,有桃花蓊然 ..
B.延年免冠顿首阁下,良久,母乃见之 /今乃掉尾而斗,谬也 ..C.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 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 ..D.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不为已甚 ..
11.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计将安出
B.余恒以为过,然莫之能禁
C.鲲鱼朝发昆仑之墟,暴鬐于碣石,暮宿于孟诸 D.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12.下列古代典籍按成书年代从前到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礼记》 ②《随园诗话》 ③《新五代史》④《史记》⑤《饮冰室合集》 ⑥《易安居士文集》 ⑦《古文观止》 ⑧《水经注》 ⑨《说文解字》 ⑩《白氏长庆集》 A.①④⑧⑨⑩③⑤⑥⑦② B.①④⑨⑧⑩③⑥⑦②⑤ C.①④⑧⑩⑥③⑦②⑨⑤ D.①⑧④⑨⑩⑤③⑥⑦②
13.古文中的词语解释,有的可以从上下文意直接判断,有的则要从文化传统中揣摩其长期累积的意义。下列属于后者的一项是( )。
A.将《种树郭橐驼传》“故吾不害其长而已”的“害”解释为“妨害”。 B.将《岳阳楼记》“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的“骚人”解释为“失意文人”。 C.将《阿房宫赋》“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的“人”解释为“普通百姓”。
2
D.将《劳山道士》“乃以箸掷月中,见一美人”的“美人”解释为“嫦娥”。 14.下列短文五个空格中填入的篇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下面这几位大作家都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和实践者。
欧阳修既有表现朦胧清幽环境下情人相会的《 》,又有被贬之后能从山水中找到乐趣的《 》。同是寄情山水,苏辙因兄长苏轼身陷“乌台诗案”上书营救而获罪;一年后,与苏同谪居一地的张梦得在住所西南建造了一座亭子,苏辙为此亭写下了名篇《 》。
柳宗元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撰写了一篇具有政论色彩的寓言《 》。同样是表达自己的政见,王安石针对政敌,用犀利的言辞撰写了表明坚持变法决心的《 》。 (1)《种树郭橐驼传》 (2)《答司马谏议书》 (3) 《记承天寺夜游》 (4)《生查子·元夕》 (5)《醉翁亭记》 (6)《游褒禅山记》 (7)《黄州快哉亭记》 (8)《踏莎行·候馆梅残》 A. (4) (7) (3) (2) (1) B. (8) (5) (3) (6) (2) C. (8) (7) (3) (1) (6) D. (4) (5) (7) (1) (2)
15.古人称自己常用谦词,称对方则常用敬词。下列文句中没有使用敬词的一项是( )。 A.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B.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C.此一节君须记,若见了那异乡花草,再休似此处栖迟。 D.君将哀而生之乎?
16.下列关于历代文学发展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六义中的赋、比、兴,为先秦诗歌形式的区别标准。 B.乐府诗盛行于汉代,南北朝时已不流行,至唐朝则无人创作。 C.词源于唐代近体诗,至宋代才出现成熟的作品,故称为“诗余”。 D.元代杂剧结合唱词、宾白、动作,彰显人物性格,推进剧情发展。 17.下列关于小说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聊斋》中《劳山道士》及《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都含有讽刺世情的意味。 B.《红楼梦》为章回体小说,又名《风月宝鉴》,曹雪芹描写的对象,以男性为中心。 C.《三国演义》中描写的人事物,大多有其根据,全书以魏为正统,与《三国志》相同。 D. 传奇小说的“传奇”是“传述奇人异事”的意思,最早见于明代,到清代臻于成熟。 18.下面元曲中的“□”内应填的字、词,最适当的一项是( )。
野水明于月,沙鸥闲似□。喜村深、地偏人静。带烟霞、半山斜照影,都变做满川□□。
(张养浩《落梅引》)
3
A.竹/烟花 B.风/清波 C. 云/诗兴 D.鹤/流萤 19.将下面表达年龄的词语按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逾矩 ②不惑 ③耳顺 ④而立 ⑤志于学 ⑥知天命 A.⑥④⑤②③① B. ⑤④②⑥③① C. ⑤⑥④②③① D. ⑤④⑥②③① 2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 (从下面) .B. 第赏花护花者,舍吾党后,能复几人? (只是,仅仅) .C. 邻舍有烛而不逮 (及,达到) .D.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失败,逃跑) .21.对下面这首綦毋潜诗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春泛若耶溪 【唐】綦毋潜 幽意无断绝,此去随所偶。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 际夜转西壑,隔山望南斗。 潭烟飞溶溶,林月低向后。 生事且弥漫,愿为持竿叟。
A.标题中的“泛”字是本诗的线索,首句“幽意”指幽居意趣,暗示本诗主旨。 B.随“晚风”“际夜”“林月”的时间推移,景物转换为“花路”“南斗”“潭烟”。 C.“潭烟飞溶溶”中的“飞”字写出了水光潋滟、雾气弥漫、月色溶溶的美景。 D.最后两句表明作者心迹:要透过水雾一样迷乱的世事,静候时机,经邦治国。 22.对下面这首秦观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踏莎行·郴州旅舍 【宋】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A.上片描绘从旅馆所见景象,朦胧缥缈,既是实景,也是内心苦闷的写照。 B.被贬客居,在斜阳中听杜鹃啼叫,但作者旷达洒脱,还能忍受孤馆春寒。 C.下片开始先用典,再比喻,化无形的孤独寂寞之情为有形,很有感染力。 D.最后一句问得很无理,其实借无理之问表达内心悔恨、怨愤等复杂情绪。
4
阅读《勾践灭吴》一文,完成第23-25小题。
勾践灭吴(节选)
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勾践辞曰:“昔者之战也,非二三子之罪也,寡人之罪也。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父兄又请曰:“越四封之内,亲吾君也,犹父母也。子而思报父母之仇,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寡人闻古之贤君,不患其众之不足也,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今寡人将助天灭之。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进旅退。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如此,则有常赏。进不用命,退则无耻;如此,则有常刑。”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曰:“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是故败吴于囿,又败之于没,又郊败之。
(选自《国语·越语》)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越国亦节矣(克制) B.果行,国人皆劝(劝告) ..
C.请姑无庸战(用) D.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又) ..24.下列各句中“耻”字意义和用法与另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B.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 C.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 D. 进不用命,退则无耻 ..25.从全文看,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国之父兄蒙受失败之辱,急于复仇,勾践却深感自责,不想复仇。
B.父兄认为四境之内的百姓在先前的战争中,失去了父母,愿意与国君一起复仇。 C.越国能打败吴国,主要靠的是上下一心,将士用命。
D.越国将士家属劝慰将士,有这样内心好战的国君,怎么能不死呢?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26.按照一般意义的说法,“三皇”指燧人氏、伏羲氏和 ,“五帝”指 、颛顼、帝喾、少昊和虞舜。
27.《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共四十卷,作者是北魏晚期的 ,详细记载了中国一千条大小河流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和神话传说等。
28.三国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主要有“三曹”和“建安七子”,“三曹”指曹操、 和被5
称为“才高八斗”的曹植,“建安七子”则是 、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七人,他们的创作风格雄健深沉、慷慨悲凉,有 之称。
29. 与黄宗羲、王夫之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明亡后,他参加抗清起义,提出“ ”的口号,影响深远。
30.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唐代诗人是 ,他又因受佛教影响深远,所以被后人称为 。
31.晚唐的 以浓艳华美、缠绵细腻的笔触和比较严格的声律,给文人词和民间词划清了界线,直接受其影响的是“花间派”和南唐词人。南唐词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冯延巳和南唐二主 、 。
32.辛弃疾发扬苏轼词风,又处两宋民族矛盾激化之际,词作洋溢着渴望统一的奋发进取的精神,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境界;同出两宋之交的 在词的理论上,既反对柳永式的“轻薄”,也反对苏轼式的豪朴,主张词“ ”。
33.用典可以使作品简洁含蓄,韵味深长,用得不好会生涩晦暗、枯燥乏味。词的用典,从形式上说,可以分为 、 、用词三类。 34.写出下列各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 。 ②急湍甚箭, 。
③春冬之时, ,回清倒影。
④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 ⑤ ,飞鸟相与还。
⑥ ,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⑦ ,玉垒浮云变古今。 ⑧独立扬新令, 。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35—37题。
吴履宽大为怀
吴履,字德基,兰溪人。少受业于闻人梦吉,通《春秋》诸史。李文忠镇浙东,聘为郡学正。久之,举于朝,授南康丞。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居数月,擿奸发伏如老狱..吏,则皆大惊,相率敛迹。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知县周以中巡视田野,为部民所詈。...捕之不获,怒,尽絷其乡邻。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以中益怒,曰:“丞慢我。”.
6
②
③
①
履曰:“犯公者,一人耳,其邻何罪?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以中意乃解。
邑有淫祠,每祀辄有蛇出户,民指为神。履缚巫责之,沉神像于江,淫祠遂绝。为丞六年,百姓爱之。迁安化知县。大姓易氏保险自守,江阴侯吴良将击之,召履计事。履曰:“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良从之,易氏果至。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履曰:“世清矣,民安于农。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迁潍州知州。山东兵常以牛羊代秋税,履与民计曰:“牛羊有死瘠患,不若输粟便。”他日,上官令民送牛羊之陕西,他县民多破家,潍民独完。会改州为县,召履还,潍民皆涕泣奔送。履遂乞.骸骨归。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九》)
【注】① 擿(tì)奸发伏:揭露奸邪,举发阴私。亦作“发奸擿伏”。②絷:拘捕。 ③ 白:告诉。④ 保险自守:占据险要地势自己守住。 ⑤ 瘠患:隐患。⑥ 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 3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6分)
①举于朝( ) ②南康俗悍,谓丞儒也,易之( ) ..③履乃改崇宽大,与民休息( ) ④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 ) ...⑤为部民所詈( ) ⑥潍民独完( ) ..3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今絷者众,而捕未已,急且有变,奈何? ②良欲籍农故为兵者,民大恐。
37.请从文中找出能体现吴履“宽大为怀”的语句。(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38—41题。
虞诩增灶
后羌寇武都,邓太后以(虞)诩有将帅之略,迁武都太守。引见嘉德殿,厚加赏赐。羌乃率众数千,遮诩于陈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当发。羌闻之,乃分钞傍县。诩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吏士各作两灶,日增倍之,羌不敢逼。或问曰:“孙膑减灶,而君增之。兵法日行不过三十里,以戒不虞,而今日且二百里,何也?”诩曰:“虏众多,吾兵少,徐行则易为所及,速进则彼所不测。虏见吾灶日增,必谓郡兵来迎。众多行速,必惮追我。孙膑见弱,吾今示强,势有不同故也。”
⑥
⑤
④
7
既到郡,兵不满三千,而羌众万余,攻围赤亭数十日。诩乃令军中,使强弩勿发,而潜发小弩。羌以为矢力弱,不能至,并兵急攻。诩于是使二十强弩共射一人,发无不中,羌大震,退。诩因出城奋击,多所伤杀。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羌不知其数,更相恐动。诩计贼当退,乃潜遣五百余人于浅水设伏,候其走路。虏果大奔,因掩击,大破之,斩获甚众。贼由是败散,南入益州。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选自南朝·范晔《后汉书》)
38.兵法上说每天行军不能超过三十里,目的是 ,虞诩却要行近二百里,目的是 ;孙膑减灶为的是 ,虞诩增灶则是为了 。(用自己的话作答)(4分) 39.翻译文中画线句。(6分)
①明日悉陈其兵众,令从东郭门出,北郭门入,贸易衣服,回转数周。 ②诩乃占相地势,筑营壁百八十所,招还流亡,假赈贫人,郡遂以安。
40.虞诩先以小弩潜发,用意是 ;让士兵从两个城门进进出出,还要换衣服用意是 。(用自己的话作答)(2分) 41.虞诩用兵给我们哪些启示?(3分) 四、断句题(共10分)
42.用“/”给下面语段中画横线的文字断句。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视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孽乱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封于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选自【汉】许慎《说文解字》) 五、鉴赏题(共10分)
43.阅读下面的唐诗,结合后人对此诗的评语,就本诗的情感和情感的表达方式,写一段20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唐】高蟾
8
②
①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注】①高侍郎:指当时的礼部侍郎高湜。②高蟾:晚唐诗人,出身寒微,多年未得中。 语含比兴。前二句喻得第者沐知遇之恩;后二句喻己下第,皆时命使然,不敢归怨于主者,犹有诗人温柔敦厚之意。若孟郊之“恶诗皆得官、好诗抱空山”,几于怒骂矣,岂复呵以为诗乎! ——清·黄生《唐诗摘钞》
存得此心,化悲愤为和平矣。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9
第十四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25分) 1 C 11 C 21 D 2 B 12 B 22 B 3 B 13 B 23 B 4 A 14 D 24 A 5 B 15 B 25 C 6 D 16 D 7 B 17 A 8 C 18 C 9 A 19 B 10 D 20 A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26.神农氏 黄帝 27.郦道元 28.曹丕 孔融 建安风骨 29.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0. 王维 诗佛 31. 温庭筠 李璟 李煜 32. 李清照 当别具一家也 33. 用事 用句
34.①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猛浪若奔③则素湍绿潭④在水之涘⑤山气日夕佳⑥不忍登高临远⑦锦江春色来天地⑧千营共一呼。 三、阅读理解题(共30分) (一)15分
35. ①被推荐 ②轻视 ③休养生息 ④案件(案卷) ⑤骂、责备 ⑥(得以)保全(6分,每题1分)
36. (1) 现在抓起来的人多,而犯人未捕住,情况紧急有些变化,怎么办?(3分) (2) 吴良想把原先当过兵的农民登记编册,老百姓十分恐慌。(3分)
37. 履阅狱问故,立释之,乃白以中。易氏逃死耳,非反也,招之当来。不来,诛未晚。
请籍其愿为兵者,不愿,可勿强。(3分,三句,每句1分) (二)15分
38.防备意外/加速行军,让敌人不能知晓我方情况/表现己方弱小/显示我方强大(4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39 .① 第二天集合全部军队,让他们从东城门出城,由北城门进入,(然后)改换服装,往返好几次。(3分)② 虞诩查看研究地形,修建了一百八十处营堡,并招回流亡的百姓,赈
10
济贫民,益州郡于是由此安定了下来。(3分)
40. 麻痹敌人,使敌人大意轻敌 / 迷惑敌人,让他们误判己方人数(2分,各1分,意思对即可)
41.(1)打仗重要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1分)(2)学习前人经验,不能拘泥刻板,要依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置。(2分) 四、断句题(共10分)
42.仓颉之初作书也 / 盖依类象形 / 故谓之文 / 其后形声相益 / 即谓之字 / 文者 / 物象之本 / 字者 / 言孽乱而寖多也 / 着于竹帛谓之书 /书者 / 如也(每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
五、鉴赏题(共10分)
43.评分要求:①情感,“牢骚”和“自嘲”两层意思,各2分。(4分)②表达方式,能正确阐释前人评语的含义,结合诗句,揭示其特点。(6分)(不满200字,每少30字扣1分。) 答案要点:【情感】高蟾落第后,心中不服,写诗呈给主考官中书舍人高湜,发泄胸中的牢骚:豪门子弟像“天上碧桃”“日边红杏”,他们当然先得雨露之恩。出身寒微的自己则像冷落秋江上的芙蓉,生既不得其地,又岂敢埋怨开不逢时!全诗纯用比兴,词意蕴藉。 【情感的表达方式】诗人满腹牢骚,而且语含讥刺,但语气较为冷峻,将无比怨愤的心情暗藏在表面上温和的自嘲中,看似平淡的叙述中,隐含对社会不公的悲愤。
1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