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
1孔茨(Harold Koontz)的管理过程组织理论 2、帕森斯的系统组织理论
系统概念的内涵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和运用。自20世纪30年代巴纳德率先用系统观表述组织并建立了一套影响深远的理论体系,以及美国生物学家和哲学家路德维格.贝塔朗菲在三四十年代对系统概念进行了比较完整、明确的界定,并建立起一门独立的“系统论”科学后,系统方法的影响不断扩大,运用系统方法对组织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的学者也越来越多。系统方法不仅向人们提供了一种从整个组织及其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看待组织的途径,也为研究组织内部各个部分即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指导,同时,系统理论还为组织及其管理适应环境的权变观念与生态观念提供了基础。
最早将一般系统理论运用于组织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学教授塔尔科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 ,1902——1979),他把组织看作是一个由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部分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他认为任何一种组织,其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在这个社会系统内又包括了许多小的社会系统。作为社会系统的组织,一般由三个层级(即教小的系统)所组成:一是决策层;二是管理层级(又称协调层);三是技术层级。
帕森斯的系统组织思想为美国学者卡斯特(Fremonr E.Kast)和罗森茨维克(Jsmes E.Rosengweig)等人所继承,他们于1963年合著了《系统理论与管理》一书,提出了企业的系统管理就是把人员、机器、金钱等没有联系的资源结合成为一个达到一定目标的整体系统。后来卡斯特和罗森茨维克于1970年又合著了《组织与管理——系统方法与权变方法》。他们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有: (1)
组织是一个人造的开放系统
组织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必然与外界环境相互影响。也就是说,它必定要消耗来自环境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又向环境输出各种产品、服务等资源;同时,组织又有内部的和外部的信息反馈网络。能够不断自我调节,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开放系统的一般模型如图(1——1) 外部环境(1-1)
企业系统
物、能、资 投 生产 产 情报、人力 入 过程 出 顾客
内部信息反馈网络
外部信息反馈网络
1
2)
种:
第一、
从各个系统的性质划分:
组织本身也是由各个子系统有机联系而组成的一个系统。组织内各个子系统可以分为以下三
①目标与价值子系统。企业的许多价值观从外界的社会文化环境中获取得的,有些则是根据组织自身的需要
而塑造的。
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的目标 各部门策略目标。
职工个人目标
②技术子系统——包括为实现目标和任务所需的机器、工具、程序、方法、专业技术知识。 ③社会心理子系统——包括组织成员的行为、动机、地位和角色的关系、群体动力、影响力。 ④结构子系统——包括职能结构,职务和岗位结构、部门结构、职权结构、工作规范、协调系统等。
⑤管理子系统——包括决策、计划、组织、领导、用人、控制等管理职能。管理子系统在上述5个子系统中处于中心的地位,它负责指导和协调其他各子系统的活动。
第二、根据各子系统在组织中所起的不同作用可划分为:
①传感子系统——用来度量和传感企业系统内部和周围环境的变化。 ②信息处理子系统——如会计和数据处理子系统。
③决策子系统——接受输入的信息,作出决策并向下传达。
④加工子系统——利用信息、能量和物资等完成一定的生产或工作任务。 ① 控制子系统——保证加工按原计划进行,一般都有反馈控制。
② 信息存储子系统——可采用记录、手册、工艺规程、电子计算机程序等形式。
第三、根据各个子系统在组织中所处的不同层次来分,可以有:战略子系统、协调子系统及作业子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
战略子系统 协调子系统 作业子系统
外部信息反馈网络(1-2)
协调子系统 对系统 向环境
2
作业子系统
的投入 的产出
环境因素的干扰 界线
3、权变理论学派的组织理论
权变理论学派组织理论是在系统和生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侧重于组织管理方式与管理技术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以往的组织理论存在着两种缺陷:一是认为组织是封闭的、稳定的、机械的、只注意对组织内部管理而忽略了组织外部环境的影响。二是在组织中不注重具体管理方法的实际运作,许多理论都带有普遍真理的色彩,但在解决实际组织问题时却显得无能为力。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是由若干不同层级的子系统所构成的,组织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同,仅孤立地研究组织自身,不可能达到组织的目标,因此权变组织理论提出,在组织管理中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方法,必须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随机变化。
这个理论学派同经验主义学派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权变理论学派也十分重视实际管理经验的总结和研究,从这一意义上讲,它也可以作为经验主义学派的一个分支。但二者也有区别。经验主义学派中的一些人,侧重于个别管理实例的总结和研究研究,为它们找出具体的解决办法。而权变理论学派则侧重于从大量的实际事例中概括、归纳为几种基本模式,并致力于寻找造成这些模式差异的条件以及相应的管理方法。
最早运用权变方法来研究组织管理的,一般认为是美国的劳伦斯和洛尔斯,他们于1967年合作发表了《组织与环境》一书,认述了外部环境与组织结构之间的关系。这一派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是: (1) (2)
没有一成不变的、最好的组织设计。 强调了外部环境对组织机构设计的影响。
战略子系统
美国的劳伦斯指出,企业的市场条件、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等因素,对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和战略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求企业的组织机构,不仅要有稳定性,而且要有适应性,只有如此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
高 ① ② ③
稳 定 ④ ⑤ 性
3
低 适应性 高
①表示稳定性高和适应性差的企业,形势不稳定就难发展。 ④稳低、适低的企业,无法发展。
②稳高、适中,能有一定发展,但无法大发展。 ③稳高、适高,如鱼得水,能大发展。 ① 适高稳低,终归失败。
(3)从组织机构设计的角度,研究了企业的分类方法和主要因素
企业工艺技术复杂程度,企业规模,外部环境对企业组织机构设计的影响 ①
英国的伍德沃德分类法
a单件小批生产——主要根据定货进行生产,要求组织结构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b大批和大量生产——品种单一和标准化,由于生产不需要作出迅速反应,因而要求有更正规的组织结构。 c长时期的流水生产——也要求组织结构有比较大的灵活性。 ②
英国的希克森和皮尤认为,伍所研究的主要是较小的企业,这些企业在组织结构上
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工艺技术的复杂程度的影响。而对大企业来说情况则有所不同——工业技术因素主要对低级生产起影响作用,对管理较高的阶层则影响很小。 她的研究还表明:——
③英国的劳伦斯和洛希——主要研究了外界环境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外部环境——企业的市场;技术——经济情况;科技的发展
外部环境比较稳定,预测比较可靠的企业——内部各部门划分可以比较细一些
(组织结构刚性多) 较多地运用正规手段(如正式的权力等级、计划、规章等) 来
实现部门间的协作和配合,其组织结构集权性强一些。
外部环境变化大,预测不准的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划分则比较粗一些,较多 采用灵活的手段来实现部
门间的协作配合。
如运用临时工作小组。 更自由的信息 。
较多依靠知识和专长而不是权力。 其组织结构也可分权多一些。 ④美国的赫里格尔和斯洛坎姆
1978年发表的《组织设计:一般权变方法》综合外部环境和工艺技术条件两方面因素,把企业
分成四类模式,并指出其相适应的组织结构形成。
a.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变化快,内部各种产品之间工艺技术差别大的企业。 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其组织设计为按产品划分各事业部。
4
各事业部内部整体化和计划化程度较高,部与部之间联系较高。
只是通过财务,行政等经理协商会议及一些政策小组来制定某些共同战略。
b.外部环境因素变化较快,内部产品品种较多,但工艺技术上差别不大的企业如美国的休斯飞机
公司。其组织设计采用的是矩阵结构。
公司下设7个分部,但各新产品系统的研制和生产都由各分部有关科研和生产人员参加协商。 所以各水平组织之间存在着大量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系和协调。
c.市场条件等外部环境较为稳定,产品品种较简单,工艺技术较稳定的企业。 如:美国大陆包装品公司——其组织设计采用直线——参谋组织结构。 由最高管理层集中掌握生产和技术政策的决策权。 d.外部环境十分稳定和产品非常单一的企业。
如美国麦当劳快餐公司——其组织设计采用高度集权式的组织结构。
它制定,颁发了各个部门必须遵守的《公司服务手册》长达385页。
对产品的规格标准、工艺、原材料和设备采购、保管和使用 ,整个公司请示汇报制度 ;职工的定期轮训等都作了都作了详细的规定。整个公司 的核复和监督都由总部集中进行。
4、经验主义学派的组织理论
经验主义学派,是以总结企业管理,特别是大型企业管理的实践经验为主要任务,从中概括出一些理论和原则,或者给从事实际管理工作的人以某些有用的建议。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有德鲁克(Peter F·Drucker)戴尔(Ernest Dale)斯隆(Alfred P·sloan·Jr)等。属于这一学派的人,不仅有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而且其中许多人当过大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和管理顾问。例如斯隆就曾经长期担任美国通用公司董事长;德鲁克和戴尔曾经担任过数家美国大公司的管理顾问。因此,这一学派的管理思想和观点,大都侧重于从企业的上层管理人员(如总经理等)的角度提出和研究问题,着重总结经理如何管理好一个企业的经验,所以,人们又称之为经验主义学派。这一学派很重视组织问题的研究。在德鲁克和戴尔的著作中都有大量的篇幅论述企业的组织问题,斯隆则是事业部制的首创者。他们在组织理论方面的主要观点有:
①古典管理学派和人际关系管理学派都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单纯运用一派的学说,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从组织理论方面来说,古典管理学派是以工作为中心;而人际关系学派则是以人为中心;经验主义学派的任务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验,将古典和人际关系学派的长处结合起来(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加上以人为中心相结合)。
②归纳出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总结出一些适合与高层管理和创新工作的组织结构,德鲁克把现今企业出现的各种组织结构,概括为五种类型:a集权的职能结构;b分权的“联邦式”结构;c模拟式分权结构;d矩阵结构;e系统结构。德鲁克分析了这些组织结构类型的特点,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这些组织结构形式,对我们的实际工作很有借鉴和参考价值。 (3)
提出了目标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方法最早是德鲁克于1956年在其著作《管理的实践》中提出的。它的基本精神是要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综合起来,既能调动职工对工作任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也能沟通上下左右的意见,从而促进
5
企业目标的实现。这样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统一起来了。后来,奥迪奥恩进一步发展了目标管理的方法,把目标管理的范围从各级管理人员扩大到全体职工。他给目标管理下了一个定义——目标管理制度可以描述为如下过程:一个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管理人员共同制定共同的目标;同每个人的应有成果相联系,规定他的主要职责范围,并用这些措施来作为经营一个单位和评价其每个成员的贡献的指导。
5、生态组织理论
既然与其外在环境系统保持着互动关系,那么,任何组织及其管理就应该考虑与外在环境的适应性,否则组织便不能有效地运作。同时,组织不仅是权责分配体系,更是一个随着环境与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调整其内部结构与工作方式的有机体。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考察和研究组织,就是强调注意重组织的环境适应性和变动性,使组织与其存在的内外环境始终保持良性互动关系,所以生态理论是以系统理论为基础的。生态学本来是自然科学中研究各种生物相互间及其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其目的在于发现和了解何种自然环境有利于何种生物的生长。美国学者高斯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首先将生态理论引入行政学领域,认为应该将政府的行政组织和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之后,帕森斯也提出,组织的目的在于解决四个基本问题,即适应环境问题、目标达成问题、统一协调问题和形态维护问题,其中,行政行为适应环境问题就是组织如何适应生态环境问题,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应有不同的组织目标和不同的组织目标和不同的组织形态。
在生态行政理论方面独辟蹊径、作出重大贡献的当属曾任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比较行政分会主席的著
名行政学家佛雷德.雷格斯。他在1961年出版的《行政生态学》中,运用物理学中光谱分析的方法,提出了三种行政组织模式并阐述了它们的功能。 (1)融合型—— 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形态。
传统农业社会的行政组织形态。如同自然光在折射前只是一片混杂的白光,象征着传统农业社会中行政组织与其他国家组织和社会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分工或者功能分化,结构与功能呈现混沌状态,行政效率极低。 (1) (2)
衍射型(绕射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形态。
如同自然光经棱柱体的折射后,衍射为各种颜色的光线,象征着现代工业社会的行政
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之间及行政组织内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有高度的分工,专家化、专业化、科学化、技术化以及讲求效率成为行政的特色。衍射型(绕射型)——现代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形态。
如同自然光经棱柱体的折射后,衍射为各种颜色的光线,象征着现代工业社会的行政组织与其它社会组织之间及行政组织内部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有高度的分工,专家化、专业化、科学化、技术化以及讲求效率成为行政的特色。 (3)
棱柱型——由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行政组织。
如同自然光在棱柱体内的折射过程中,既有折射前的混杂的白光又有折射后,衍射为各种颜色的光线,象征着过渡社会既有传统农业社会的因素,又有现代工业社会的因素,行政组织呈现半分化状态。 基于对不同社会形态的划分,雷格斯指出,行政生态学的研究范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探讨各国特有的社会文化以及历史等诸因素是如何影响并塑造该国的公共行政;二是研究各国的公共行政又如何影响该朵的社会
6
变迁与发展。据此,他对影响各国公共行政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考察。他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公共行政的生态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五种:其一经济要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机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共行政的最主要的生态因素。依据社会类型的不同,社会经济结构可以分为三种:传统农业社会中的“互惠——重配”结构,过渡社会中的“集市——有限”;工业社会中的“市场——企业”结构。这三种经济结构的市场化程度不同,对行政所造成的影响也就不同。市场化程度越高,行政管理中受传统事物制约的程度就越低;其而社会要素。主要指各种社会组织,包括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结成的自然团体和以利益关系为纽带结成的人类团体(社团)。在农业社会和过渡社会中,自然团体在行政过程中发生着重要作用,而在工业社会中,社团则对行政过程发生着重要作用;其三沟通网络。包括社会的文化水平、使用语言的状况、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及通信和交通的状况等使整个社会相互沟通的手段。沟通网络的状况直接影响到一个社会的“动员性”和“同化性”,前者指社会成员参加庞大的社会网络的程度,后者指整个社会成员对同一价值体系与目标等认同程度。沟通水平高的社会,其动员性和同化性就高,容易在更多的问题上达成共识,是一元化社会,反之,则为“多元化社会”,其成员的动员性和同化性极低,整个社会分散零碎,各自为阵,就像传统社会一样。其四符号系统。是指包括政治神话、政治准则、政治典章在内的一整套政治符号系统,这实际上是关于政治意识和政治游戏规则对国家和公民的影响。如西方国家的政治传说中更多地包含了主权在民、天赋人权等观念,而东方政治神话中更多地包含了君权神授等观念;其五政治架构。是指政治与行政应该是相对分离的,政治是决定行政的过程,行政是执行政策的过程,政治与行政之间实际上存在着月 种“功能依附关系”。雷格斯认为,这五种要素在不同的社会形态的国家中其作用和影响的形式和程度不尽相同,但是在任何社会形态的国家中都存在并影响着该国的公共行政,同时,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国家的行政组织只有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并根据这些生态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调整,才有可能健康地发展。为此,他对发展中国家抄搬西方发达国家的行政组织制度持否定态度。
6、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制度一直是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人们对制度的理解因而集中在政治方面。近二三十年来,一批经济学家开始关注制度,其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制度的概念由此向经济和其他领域扩展。经济学家从经济的角度对制度进行研究不仅为经济学开拓了新的视野,而且使人们对制度的认识有了一个新的角度。这种研究倾向在比较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新经济史和产权经济学等流派中得到体现,其中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也最为基本。新制度经济学是一个兴盛的学派,不断有经济学家加盟,当代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经济学家d.诺斯,R.科斯,H.德姆塞茨,T.舒尔茨,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以及林毅夫等。
同将企业简化为一个生产函数相类似,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制度也被既定为一个独立于经济发展过程的外生变量而不加以重视。但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来,“制度提供了一种经济的刺激结构,随着该结构的演进,它规划了经济朝着增长、停滞或衰退变化的方向”。(诺思)
(1) (2)
7
制度的含义及其功能 制度的变迁理论
制度的变迁是从制度出现了不均衡开始的 制度的供给是变迁的来源
制度的供给主要来自政治国家,任何制度的变动都要经过国家的认可,或者是由国家来发动,或是经过国家的认定,一种制度变迁才能最终成功。
诺斯关于制度变迁的路径(path)的概念 (3)
7、系统组织理论的评价
形成于20世纪60——80年代的系统科学管理时期的组织理论,较好地
归纳和总结了前两个时期的组织理论,在融合各种知识和方法,注重学科的综合性的同时,用一种全新的视野,从更广阔的空间,提出了组织的系统理论、生态理论、权变理论,并在对传统公共行政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社会公平”为核心的新公共行政学的组织理论。
制度的国家理论和意思形态理论
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