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文学理论”教学的开放性

2020-08-29 来源:步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6卷第6期 2008年6月 经济与社会发展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VOL.6.No.6 JUN.2008 论“文学理论" 教学的开放性 唐洁瑶 [摘要]“文学理论”教学走向开放,是文学理论自身体系的开放,是“文学理论”教学向文学史课程和当代文学实践 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开放;同时也是教学方法的开放。只有这样,“文学理论”的教学才能紧跟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发 展;学生的学习才有针对性,才会学得深、学得透、用得活。 [关键词]“文学理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放性 [作者简介]唐洁番,梧州学院中文系讲师,文学硕士,广西梧州543002 [中图分类号]G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6—0188—04 “文学理论”是高校中文系的一门必修基础课 程。在现实中,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该门课程的 教学一直处于比较低效的状况。造成这种现状的 原因有二:一是教学内容的封闭性。目前“文学理 论”的教学,其理论体系十分狭窄封闭,更缺乏与 文学实践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有机联系。二是教 学方法不当。由于该门课程理论性强、概念多、课 时少,不少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向 学生大容量地灌输知识,不少学生反映,“文学理 代西方的理论较少涉及,理论体系狭窄封闭。这与 文学理论的发展极不相称。我们应根据文学理论 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广泛吸收有价值的理 论,形成开放式的理论体系,开拓学生的理论视野。 在构建开放式的理论体系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以下 几个问题: 一是注意文学理论的独立性品格。我们都知 道,任何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但这种普适性 归根到底应在一定范围内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和 探讨,不能违背科学性而“放之四海而皆准”。如 对文艺的起源问题,不少教材沿用马克思主义的 “劳动起源说”,这也是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影响最 大的艺术起源理论。实际上,这种艺术起源理论是 论”是中文系最难学的课程,艰深枯燥,很难引起 兴趣。因此,要提高“文学理论”的教学质量,我们 必须使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走向开放。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不够科学的。因为该理论的逻辑起点是“劳动创 造了人本身”,而按照这一思路,人类的一切文化 (一)文学理论自身体系的开放 活动都可以解释为由劳动而起源,那么,文艺起源 于劳动这一命题的独立性又体现在哪里呢?也就 是说,“劳动起源说”这一理论涵盖面太大了,反而 丧失了文学理论应有的独立性品格。 美国批评家韦勒克曾说过:“人们把十八世纪 和十九世纪称为‘批评的时代’,不过二十世纪才 真正当得起这一称号。不但数量甚为可观的批评 遗产已为我们接受,而且文学批评也具有了某种新 的自觉意识,并获得了远比从前重要的社会地 二是要摒弃非此即彼的思维模式。文学理论 是对文学现象的理性分析和归纳,而文学现象是错 综复杂的,因此应持开放的眼光构建文学理论。如 刚才提到的“劳动起源说”将劳动视为艺术起源的 唯一因素,很明显就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具体分 析,我们可以发现,“劳动起源说”在一定程度上忽 视了原始人类的心理因素在艺术起源中的意义,而 且也很难解释劳动之外其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位。”…(P”从1985年开始,中国学者大量翻译介绍 引进西方文学批评的理论与方法,各种理论体系在 不同层面有机融合,由此形成了多元的理论格局。 但目前有的教师仍深受20世纪50年代苏联文学 理论的影响,文学反映论、形象论、内容和形式的关 系、文学批评的标准等占据授课内容的中心,对当 [基金项目]梧州学院教改工程项目“开放式的‘文学理论’教学模式研究”成果 188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对原始艺术的投影。在艺术起源的阶段,可能正是 那些人们已经论及或者尚未认识的多种因素共同 推动了艺术的发生。因此,我们不应固守那种非此 即彼的思维模式,而应该从系统的观念出发构建理 论体系。 三是要注意概念的严密性。现在有的新教材 为了“求新”忽略了概念的严密性。如“文学典型” 这个概念,有的教材界定为“典型的必备品格,一 是看它在何种程度上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 和改变现存秩序的愿望……三是要看性格和灵魂 是否合乎理想”[ ] 伸 。按照这两个标准,“文 学典型”应是林黛玉之类的文学形象。但稍有文 学理论常识的人都知道,文学典型并不都是这种类 型,如高老头、葛朗台、阿Q等文学形象的性格和 灵魂并没有“表达了人类解放自身的要求和改变 现存秩序的愿望”和“合乎理想”,但他们都是文学 史中公认的文学典型。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教学时 一定要注意纠正。 【二)“文学理论”教学向文学史课程和当代文 学实践的开放 “文学理论”是一门基础理论课程。不少教师 上课时只是单纯地阐释教材上的内容,从理论到理 论,从概念到概念,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因为任 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文学理论来自于对文学实践 经验的总结,它源于文学实践而又指导文学实践。 文学理论作为文学实践的理论概括,应该为人们解 释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提供一种认知方式。因此, “文学理论”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性学科,不能满足 于单纯的知识介绍,而应引导学生将知识上升为能 力。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要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 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树立科学的文艺观, 而且要提高学生阅读、鉴赏、分析、评论文学作品和 辨析文艺思潮、文艺现象的能力。而要实现这些教 学目标,在教学中应将抽象的文学理论与鲜活的文 学实践密切结合。具体说来,我们应注意两点: 一是将“文学理论”教学和文学史教学有机结 合起来。文学理论和文学史都属于文艺学范畴,两 者关系非常密切。历史上任何一种文学理论都是 在同时代的文学实践和前人的文学实践的基础上 形成的。没有丰富、复杂的文学实践,就没有硕果 累累的文学理论。如我国古代诗歌理论非常发达, 这与古代诗歌创作的繁荣有直接的关系。但目前 “文学理论”的教学与文学史课程的教学往往处于 脱节状态,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们应注意引导学 生用文学理论分析文学史课程中涉及到的文学现 象,使“文学理论”教学走出坐而论道的误区。另 一方面,文学史的教学在理论的观照下,也能提高 教学效率。如对“文学和政治的关系”这一理论问 题,我们若能结合文学史中的文学现象进行阐释, 无疑会有助于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感性的认识,进而 加深对理论的理解。 二是“文学理论”教学应向当代文学实践开 放。文学理论要经受文学实践的检验,而文学实践 总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文学理论 不是僵硬的、停滞的,而是紧紧跟随文学实践的变 化而发展。也就是说,文学活动生生不息,文学理 论应热切关注文学实践的发展,聆听文学的要求与 呼声,并对新现象、新问题作出迅捷应答。特别是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众传媒 的繁荣,中国逐渐进入了大众传媒时代,文化传播 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大众文学蓬勃兴起,精英 文学受到严峻挑战,文学与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纠 缠在一起。而文学理论要取得鲜活的生命力,就不 能忽视这一趋势的存在。教师不仅应当具有阐释 文学经典的能力,还应当具有引导学生对现实社会 中丰富复杂的文学现象进行思考的能力。因此, “文学理论”教学应与时俱进,应立足当代,与当代 文学实践紧密结合。具体说来,应从当代的文学观 念乃至文化观念出发来看待文学,研究当代文学研 究领域最关注的理论问题,提出体现当代性的文学 价值观,使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能够体现当代文学 乃至当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 【三)“文学理论”教学向其他人文学科的开放 在加强学科建设的背景下,我们的文学理论作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13益专业化和体制化。应该 说,这种趋势对培养文学理论的独立品格是有利 的。但遗憾的是,文学理论在强调独立性的时候走 向了极端,越来越疏远文学与其他人文学科的联 系,致使文学理论成为一种技能化的语言分析工 具,丧失了文学理论作为人文学科的文化阐释力。 这直接影响到“文学理论”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 内容往往局限于文学研究。我们应对这种理论误 区有清醒的认识并进行修正。 文学是语言艺术,以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反映 生活,这样必然要求文学理论以语言学和美学作为 最基本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 注意,文学是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的整体反 映,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人类的政治、 历史、宗教、哲学等各种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因 此,文学理论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揭示文学的审美特 18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征,而应该围绕审美话语涉及其他广泛的社会现 象、文化现象。也就是说,文学理论与社会学、心理 学、人类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等人文学科是相互影 响、相互渗透的。文学艺术问题不完全是“自律” 的,而且也是“他律”的。文学理论应该走出美学 领域而进入其他人文学科的领域,从而真正成为具 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这就必然要求我们的“文 学理论”教学向其他人文学科开放,即应在教学中 引进跨学科的研究方法,以灵活而开放的文本分析 取代过去的封闭性阅读,着重透视文学作品的语言 特征进而发现其深层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从而扩大 “文学理论”教学的边界,开阔学生的视野。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性 现代生物学指出,生物之所以能生存,是因为 它们依靠新陈代谢,即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能 量、信息;生物之所以能进化,是因为生物内外环境 的随机涨落导致基因的突变。捷克著名教育家夸 美纽斯据此提出了“自然适应性”原则,并在此基 础上形成了“活动教学原理”。夸美纽斯认为,教 学过程应效法自然,即不仅要使学生理解事物,同 时还要使学生参与活动。活动是学生自己参与实 践,可以借助练习来进行。他强调,各种活动全部 应当凭借实际行动来进行学习。手艺人不是通过 长篇大论的说教,而是从一开始就在从事实际的工 作中来学习的。这样,他们从冶炼场中去学冶炼, 从雕刻中去学雕刻,从画图中学画图,从跳舞中学 跳舞。所以,在学校里,应该从书写中学书写,从谈 话中学谈话,从唱歌中学唱歌,从推理中学推理,使 学校变成忙于工作的工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 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即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 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变为信息加工的主 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 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 助者、促进者。这种理论着重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 意向,认为只有当学习者与外界环境主动地进行交 流和联系时,才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这就要 求师生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交流、探索、发现和创 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西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在国内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者的重视并广泛 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可见,要提高“文学理论”的教学质量,我们必 须使教学方法由封闭走向开放。也就是说,课堂教 19O 学应成为一种多极主体间的交流活动,在该活动 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 之间发生着频繁而密切的联系。由此课堂教学成 为复杂的开放的系统,师生思维始终处在活跃的状 态,保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高质量。要实现这些 目标,教师必须掌握一系列的教学模式,并将其灵 活地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具体说来,可以运用的教 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概念获得模式。该模式致力于通过比较 概念及非概念例子的归纳性教学过程帮助学生获 得某一概念的含义,同时帮助学生了解界定概念的 过程。如对“文学”这一基本概念,我们可以引导 学生比较各种肯定性例子(文学作品)的基本属 性,然后与否定性例子(非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将 学生导入概念化过程。当概念的所有属性列出之 后,教师要求学生自己总结概念的定义。需要注意 的是,我们在这一环节不能要求学生得出完美的定 义,重要的是使学生参与概念化过程。等到学生得 到最初的概念定义后,教师再给出一些肯定性和否 定性的例子,检验学生是否能够识别,最后让学生 讨论获得概念的过程,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二是概念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与概念获得模 式有所不同。概念获得模式注重如何获得概念,而 概念发展模式则注重探究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关系 从而达到新的理解。在概念获得模式中,教师选择 例子,指导学生思考,而在概念发展模式中,由学生 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因此,学生具有更大的自主 性。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文学形象的 分析,将“文学典型”与“文学形象”、“普通的文学 形象”、“具有一定典型性的文学形象”等概念进行 比较,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需要指出的 是,概念是理论的基石,学生要学好“文学理论”, 首先必须对概念有正确的、深刻的理解,因此概念 发展模式和概念获得模式在“文学理论”教学中就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是探究模式。这一模式通过发现和提问传 授解决问题的策略。该模式有四个基本特征:一是 “问题”乃课堂教学的中心;二是引导学生积极面 对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三是让学生学会如 何搜集资料、分析资料、运用资料;四是帮助学生形 成他自己乐意形成的学习效果。另外,还有四条基 本原则:一是只有学生感到疑难时才激发他去探 究;二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意识到他们自己的 思维策略,并能在意识到探究过程的基础上学会分 析和改进采用的思维策略;三是新的思维策略可以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直接教给学生,并且新的思维策略对学生原有的策 略有增补作用;四是一切知识都具有尝试性。也就 是说,若在教学中运用探究模式,首先教师要选择 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然后向学生解释探 究的程序,使学生明确如何去寻求可能的解决方 案。接着学生根据问题搜集资料,在搜集和证实资 料的过程中可以提出问题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当 学生提出一个理论假设时,全班对其进行考查和讨 论。最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所经历的探究过 程,考查如何形成理论来解释问题。如对“劳动是 不是文艺起源的唯一因素”这一问题,我们就可以 用探究模式引导学生去寻找答案。 四是课堂讨论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通过 事实性、解释性和评价性问题引发讨论,激发学生 形成自己的观点。美国学者林格伦认为,教师讲课 主要是跟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他把这种师生信息交 流分为四个模式:(1)单向交流,教师讲,学生听, 效果最差;(2)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效果比 前者好;(3)师生间互相问答,效果更好;(4)师生 共同讨论,小组讨论,效果最好。从信息交流量看, 讨论法在各种教学方法中是首屈一指的,它能够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学习 兴趣。运用讨论法,首先要正确把握讨论的主题。 选择讨论主题的标准,一是要富有认识意义或实践 价值;二是存在意见分歧,可能展开讨论。“文学 理论”有不少这样的问题,因为文学理论的一大特 点是“争论多”,很多问题尚无定论,有讨论的必 要;另外,文学理论很强调学以致用,要求学生用理 论去分析文学作品,但“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 雷特”,对同一部文学作品,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 同的看法,因此,“文学理论”的教学很有必要用讨 论法。为了使讨论获得成功,教师应注意发动学生 认真预习,通过看教材、读作品、查资料、写发言稿 等,为讨论发言作准备,保证讨论时条理清楚,言之 有物。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引导。讨 论模式能使学生的思维由教材扩展到更大的领域, 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习惯。如在学习“文学批 评”这一节内容时,我们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看 待卫慧、棉棉的作品?”“怎样看待批评界存在的 ‘骂派批评’现象?”从而使理论教学真正与文学实 践相结合。 五是合作学习模式。该模式以小组学习的形 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在认知、情 感和社会性方面的成长。马克思认为,活动是人存 在和发展的基本方式,人之所以为人,主要根据在 于人自己的对象化、具体化活动。只有在客体的主 体化和主体的客体化的活动中,人才能确认自己、 表现自己、改造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发展。大学 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精力旺盛的时期,他们希望通 过与他人的交往、交流,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个性,并 与他人建立亲和关系。合作学习模式正可以满足 学生的社会接纳需要和亲和需要,从而避免出现亚 社会行为和超社会行为。另外,学生在合作小组中 相互倾听,团结合作,相互支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学生之间的互教互学容易采取 同龄人易接受的方式进行讲解和启发,有时可以起 到教师讲解达不到的效果。采用合作学习模式时, 小组成员要注意优等生和后进生各占一定的比例, 以实现先进带后进,促进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采用哪种教学模式,教师 都要注意鼓励学生。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班杜 拉曾提出“自我效能”的理论。它指的是学生对自 己具有成功完成某一特定的学习任务的能力判断。 班杜拉指出,人们一般是预测某一活动的好的结果 及自己有能力去完成这一活动时,才努力去进行这 一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鼓励学生,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产生皮格马利翁效 应。对学生的研究成果,应用放大镜找优点,而不 要用显微镜找缺点。另外,教师应有面向全体的意 识。我们应明确,教师可以是伯乐,但更应该是园 丁,要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教学 中要避免少数人活跃、多数人看热闹的情形。这就 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注意层级性,使学生均有开 口的机会。运用讨论、探究等模式时,更要注意给 予后进生帮助。 综上所述,“文学理论”教学走向开放,是文学 理论自身体系的开放,是“文学理论”教学向文学 史课程和当代文学实践以及其他人文学科的开放; 同时也是教学方法的开放。只有这样,“文学理 论”的教学才能紧跟文学理论和文学实践的发展; 学生的学习才有针对性,才会学得深、学得透、用 得活。 [参考文献] [1]冯黎明.'3代西方文艺批评主潮[M].长沙:湖南人民 -出版社.1987. [2]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7. [责任编辑:清泉] 19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