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学概说
1. 先秦文学的表达形式:口头文学与书面文学。
2. 先秦文学性质是一种“杂文学”,诗舞乐一体、文史哲不分,即没有独立明确的学科特征。
3. 先秦文学的创作主体,多属集体型创作。
中国上古神话
1. 神话指远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关于神灵的故。
2. 主要的保存形式:古代典籍,
3. 《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最有神话学价值的著作。全书18卷,分山经、海内经、海外经、大荒经,内容庞杂,涉及上古地理、历史、宗教、医药、科技、神话等。
4. 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上古神话的特点:1、神话资料十分丰富。2、记载简单,形制简短;形象描述多,故事叙述少。3、神话形象朴野、奇特、神秘、原始。4、神话材料散乱,神灵谱系不清。5、中国上古神话的文化精神,突显了忧患意识、抗争意识、道德意识、英雄(祖先)崇拜意识。
5. 中国上古神话特点形成的原因思考:1、时间的久远。2、生存环境与务实理性精神(鲁迅)。3、宗教信仰—祖先崇拜(赵沛霖《中国神话的分类与<山海经>的文献价值》)。
4、神话的演化:历史化与仙话化。
6. 中国上古神话的文学影响:1、提供素材2、启发灵感想像:万物有灵思想、变形、夸张的创作手法等3、文化精神的传承
《诗经》
1.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或诗三百,共305篇。《诗经》的时代:西周初至春秋中期,作品创作时间先后大致为颂、雅、风 。
2. 《诗经》的地域:概为古代中原之地
3. 《诗经》的作者:仆隶平民及贵族
4. 先秦时《诗经》的应用 :1、观风知政。2、礼乐教化。3、赋诗言志。
5. 特征:1、丰富的思想内容与主旨情感《诗经》以丰富、生动的内容展现了周人的社会生活与情感:心理,涉及婚恋诗、农事生产诗、战争徭役诗、政治怨刺诗、燕飨诗、祭祀诗、史诗等。影响:1、-情感熏陶、思想启迪2、-中国古典诗歌常见内容与主题的渊薮2、人物群象画廊:影响古典文学人物形象塑造。3、艺术手法:1、赋、比、兴手法;2、重章叠句的篇章结构;3、利用语音特点(押韵、联绵词、叠音词、语气词),创造音乐美、抒情性;4、丰富的词汇与修辞;5、自然清新的语言风格
《尚书》
1. 即上古之书。先秦称《书》,汉后称《尚书》或《书经》 。
约成于西周末春秋初,分 《虞》《夏》《商》《周》四书,有《古文尚书》与《今文尚书》,今传《尚书》58篇,是今文和伪古文的合编本。
《春秋》
1. 我国现存第一部以记事为主的编年体史书。
2. 作者:鲁史官,后经孔子修订
3. 时间:成于春秋末,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 BC722-BC481)的各国大事
4. “春秋三传”:《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左传》
1、 《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2、 作者与成书:旧传鲁·左丘明著,成书于春秋末;或以为战国初某史官。
3、 体例与内容:编年体;鲁隐公元年(前722)--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的列国大事。
4、《左传》的文学特色:《左传》在叙事、写人及语言等方面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叙事散文的成熟。1、《左传》的人物 刻画:(1)具体刻画手法概要:因事见人,重大政治事件或生活小事;善用言语、动作刻画;善用映衬法;少外貌、心理描写;影响:中国古典
小说人物刻画常用手法。(2)《左传》人物刻画倾向道德类型化。有鲜明的个性,亦有突出的共性。
影响:奠定古典小说人物基本审美倾向。2、《左传》的叙事:(1)《左传》叙事基本情节模式:编年史模式;以顺序为主,间或有补叙,插叙,预叙,倒叙等方式;影响:奠定古典小说基本叙事模式。(2)《左传》叙事关注重大政治事件的同时,也重视叙录生活化、趣味性的小事。(3) 《左传》战争叙事特征概要:以顺序为主,间以补叙,插叙,预叙,叙事完整,线索清晰;围绕垂鉴后世目的,选材布局。;叙事过程重人谋而轻战斗经过;事件叙述既严谨又不乏趣味。
5、《左传》的语言特色:行人辞令风格文雅、含蓄、委婉:“言近旨远”;赋诗言志 ;套语表达
《国语》
1.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约BC976--BC453,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记言为主,记事为辅,人称“政治语录”。
《战国策》
1. 《战国策》是一部记录战国纵横策士言行的史料集。分国别编撰,是继《国语》后的又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言为主,记事为辅。所涉史实上自韩、魏、赵三家分智氏,下至秦灭六国,凡二百四十余年事(前460—前220)。
2. 《战国策》的文化思想倾向:1、尚贤重才2、尚智重谋3、尚利轻义
3. 《战国策》的策士形象及其文学特色:1、成功塑造了“士”的群象,并丰富了人物刻画手法 2、论说艺术高妙,有铺陈、排比、夸饰、比喻等修辞,文风辩丽横肆、铺张扬厉。 3、寓言说理,故事完整,形象生动,语言通俗,助进寓言文学、叙事文学发展。
先秦诸子散文
即先秦诸子阐述关于自然、社会见解、主张的哲理性著作。
《论语》——儒家
1. 孔子,(BC551~BC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创始人。
2.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辑,约成于战国初。主要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文献,也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后位列“四书”。
3. 《论语》的文学特点:1、语录体的散文;2、言简意丰、含蓄隽永;3、设譬取喻,形象生动;4、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
《孟子》——儒家
1.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邹国人(今山东邹城)。
2. 《孟子》七篇(各分上下卷,每卷又有若干章)主要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成于战国中后期,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纂。儒学经典。
3. 《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1、对话式论辩文的体式;2、文风雄健宏肆 ;3、语言晓畅通俗,形象生动,善于设譬取喻、寓言说理、引经据典;4、巧于辩论 ,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引人入彀。
《老子》——道家
1. 《老子》以韵文为主,韵散结合的形式,是先秦说理文的另一形态。主要是老子自撰,它集中反映了老子的哲学思想。
2. 老子哲学的理论基础是“道”。
3. 书中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我意识和情感,结构基本要素是格言、解释、训诫。
4. 奠定了先秦说理散文的基本特征。
《庄子》——道家
1.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曾做过漆园吏。
2. 《庄子》33篇,分为内、外、杂三部分,内篇为庄子所作。
3. 是先秦说理散文中最具文学价值的文章,其文学价值体现在:1、寓言数量多;2、超常的想象力构成的奇特的形象世界。
《墨子》——墨家
1. 墨子,名翟,春秋末战国初,鲁国人(一说宋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出身平民,其思想代表小生产者利益。
2. 《墨子》散文是墨子思想的代表作,今存53篇。全书内容庞杂,主要思想为以下十论(共23篇),以“兼爱”为核心的有机整体。
3. 墨子》散文的文学特色:1、文体上表现出由语录体向议论文的过渡 ;2、善用类推论证法:由小及大,连类譬喻,逐层推理;3、语言质朴无华。
《韩非子》——法家
1. 韩非,战国末期韩国宗族公子,生年不详(有BC295、BC280等说法),死于BC 233 年。法家思想代表人物。
2. 今本《韩非子》55篇。《韩非子》的文章,大部分是政论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长篇政论,如《五蠹》《说难》《孤愤》,有短篇杂文,如《大体》《忠孝》,有问答体,有书信体等。文风凌厉峻刻,善用寓言说理是其突出特色。
先秦诸子散文的影响:
先秦诸子散文确立了说理文的体制,其形象化的说理方式,丰富的语言艺术和多样的文章风格影响了后世的散文创作;其深邃的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泉。
楚辞
1. 定义:“楚辞”,又称骚体诗、楚骚、屈骚、屈赋等,是指产生于战国后期具有浓郁
楚国地方特色的新体诗。
2. 文体特征:六言为主,多语助“兮”;篇幅较长;技巧铺陈(赋)香草美人(比兴);寓言华美富丽;取材于神话,巫术宗教。
3. 屈原,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贵族。
4. 政治抒情诗:1、《离骚》,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政治抒情诗。2、《九章》,是组诗,共九篇。诗组的主题近似《离骚》:对美德美政矢志不渝地追求;坚贞的忠君爱国感情;“信而见疑”的怨悱之情;对苟安偷乐党人的痛恨 。
5. 《离骚》的主旨感情:1、政治理想:革新内政、举贤授能、修明法度、君贤臣忠;2、政治操守:忠信、正直、坚贞、高洁;3、政治感情:忠君爱国(忧愁、哀怨、愤恨)。
6. 祭歌:《九歌》是屈原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的抒情诗,共11篇作品。祭歌神奇迷离的浪漫精神,影响了九歌的艺术表现,楚辞浪漫华美风格在《九歌》中得到充分的展现。
7. 哲理诗:《天问》是屈原被楚怀王放逐汉北,忧思愤懑的作品。
8. 屈原楚辞的文学影响:1、文化精神方面:爱国的屈原,成为无数仁人志士建功立业,精忠报国的楷模,屈原的政治遭遇及内心苦闷,也引发了一批怀才不遇、有志难酬者的共鸣。2、文学创作方面:1)香草美人比兴象征;2) 浪漫文风;3) 华美的语言形式。
9. 宋玉,楚人,活动于楚顷襄王之时,师从屈原。出身微寒,有才学,曾为楚顷襄王文学侍从。受谮毁被疏远,政治不得志。
汉赋
1. 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新文体,时韵时否,时散时骈,或抒情或状物或议论或叙事。
2. 汉赋兴盛的主要原因:1、物质基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化复兴。2、文化风尚:帝王的爱好与提倡。3、主观意愿:献赋取仕。
3. 汉大赋(汉赋)特点:1、最重要的美学特征是尚大、尚丽。2、汉大赋的主题:“润色鸿业”“曲终奏雅”。
4. 汉大赋代表作家作品:1、枚乘(?-BC140),字叔,淮阴(江苏淮阴)人。代表作《七发》。司马相如(前179一前118)。2、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今四川成都)人。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秦二世赋》等。3、扬雄(BC53-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辞赋作品有《甘泉赋》《羽猎赋》《河东赋》《长杨赋》。
两汉诗歌
1. 汉乐府 概念:乐府,原为音乐官署。后人将汉乐府机关采摭入乐的诗歌称为汉乐府,简称乐府。后又成为一种诗体专称。现存汉乐府主要收录在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中。
2. 汉乐府的主要思想内容:“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作品。1)反映下层百姓生活的苦难。 2)反映婚恋生活的痛苦与不幸。 3)反映统治阶层富贵骄奢、残暴腐朽。 4)寓言诗、哲理诗。
3. 汉乐府的主要艺术特色:1)以叙事为主,杰出的叙事诗;2)语言朴素自然,不避俚俗;3)形式自由,句式以杂言为主,渐趋五言。
4. 乐府诗,简称乐府,作为一种文体专称,乐府诗既指乐府官署采摭并合乐演唱的歌辞,也包括后世文人模仿乐府旧题或自创乐府新题的诗作。
5. 乐府诗文体特点:A、诗题,多带有乐曲性标识,如行、吟、引、歌等。B、多用乐府旧题,内容与诗题不一定相关。C、形式和结构 ,句式自由,杂言(3-8)或齐言(5、7);篇幅长短不限;押韵灵活。D、语言风格以质朴自然为本色当行。
6. 《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后期,作者多为中下层文人。以抒写游子羁旅情怀和思妇闺愁为重要主题,巧于起兴,融情入景,语浅情深,温丽悲远,是古代抒情诗的典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