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原文及翻译赏析

2022-02-22 来源:步旅网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是五代宋初诗人徐铉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送王四十五归东都》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原文

宋/徐铉

海内兵方起,离筵泪易垂。 怜君负米去,惜此落花时。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 殷勤手中柳,此是向南枝。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题解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归扬州(南唐东都)的诗篇。首联点明时代特点,正值宋太祖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之际,烽烟四起,家国难保,别绪离愁的内涵因之更其深广,“泪易垂”即为自然而然之事。颔联一方面赞美友人恪尽孝道,一方面仍抒离愁别恨。颈联则转致宽慰之词,以见大丈夫胸襟。尾联笔意新奇,特别拈出赠别之柳是向南之枝,亦即瞩望对方勿忘故友,勿忘京国,寓意深永。全诗情真意挚,于平易中见深切。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注释

①海内句:公元960年赵匡胤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王朝后,先后用兵攻破荆南、后蜀、南汉等,南唐亦已朝不虑夕。

②负米:《孔子家语·致思》:“子路见孔子曰:‘由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后以“负米”作为孝养父母的故实。

③看来信:原作“望来信”,据别本改。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翻译

四海布满战尘兵戈正起,在这令人感伤的离别宴会上,更加容易

清泪淋漓。

我敬爱你不顾辛劳去侍奉双亲,还要叹息落花时节送你北去。古诗百科

想念时只有看看寄来的书信,可以宽慰的是毕竟会有重逢日期。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他在南唐为官时期。诗题“送王四十五归东都”构成本诗不可或缺的要素。送归是主要事件,也定下了诗篇的基调。徐铉是送者,王四十五是归者。东都是当时的江都府,府治在今扬州市。那时候北宋已经开始了统一南北的步伐,南唐政权当然是北宋需要解决的目标,战火已经迫近江南。在动乱年代,人们最担心的是亲人的安全,首句“海内兵方起”自然引出王四十五为了赡养父母而东归,第二句“离筵泪易垂”也就意义自明。“负米”是用典,出白《孔子家语·致思》篇,说子路为奉养双亲,“负米百里之外”。为父母尽孝道,当然值得人们羡慕;然而两人情重义深,如何舍得离别呢?“怜”、“惜”二字是“诗眼”,为诗篇增添了说不尽的意蕴。落花时节是美丽的,杜甫就有“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名句,虽有旧友相逢的喜悦,更隐藏世事沧桑之悲。本诗颔联是否带有诗人自己内心的阴影呢?值得读者体味。

“想忆看来信,相宽指后期”,正是主客想出来解决“怜惜”的办法。二人互相宽慰,如果想念你了,读读来信吧;而且来年的某个时间段,恐怕还有相见的机会。这种写法从细处着手,写平常之心,却犹如一枝轻羽微拂心弦,是一种忧伤的甜美。尾联也是意味深长。古人因“柳”、“留”谐音,离别时折柳相赠,以表达挽留之心,“此是向南枝”更显出悠长的情谊,诗意也获得进一步提升。《古诗十九首》有“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本句化用此诗而诗意更加含蓄。原句意在不忘本,“南枝”用在本诗中是暗指不忘旧友?不忘父母亲人?不忘江南故都?读者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了。

本诗半易质朴,《四厍总目提要》说徐铉诗歌“流易有余而深警小足”。这是他的缺点,也是他的优点。

此诗表达了朋友间的真挚情意,抒写了离别时的缠绵情思,但伤

别之中有劝慰,并不一味消沉。诗的语言也平易朴实,颇能感人。在送别诗中,是一首上乘之作。 《送王四十五归东都》作者简介

徐铉(公元916q91年),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早年仕于南唐,官至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二年(公元991年)贬为静难军行军司马,死于贬所。在南唐时,文章与韩熙载齐名,并称“韩徐”。又精通文字学,长于书法。诗风平易清丽,多于浅切清淡中寄寓落寞怅惘之情。有《骑省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