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云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地理试卷
第Ⅰ卷
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将一盏电灯放在桌子上代表太阳,在电灯旁放置一个地球仪代表地球,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如图所示。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 该实验能够演示的地理现象是 ①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②昼夜的交替 ③四季更替 ④地方时的差异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 图中P地
A. 位于昏线上 B. 当地时间6时日出 C. 位于晨线上 D. 当地时间8时日出 【答案】1. D 2. C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昼夜现象和晨昏线的判读。 【1题详解】
1
演示中没有体现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故①演示不出来;从“逆时针方向拨动地球仪,模拟地球运动”可知为地球自转,故实验只能演示由于自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地方时差异问题,故②和④正确;四季的更替是由于地球公转引起的,故③错误。 选D。 【2题详解】
随地球逆时针自转,P点进入昼半球,故P点位于晨线,C正确;此时P点昼长夜短,日出时间在当地地方时6时以前,B、D错误。故选C。 【点睛】日出时刻和昼长的关系: 日出时刻:12—昼长/2; 昼长:(12—日出时刻)*2
下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北半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3. 图中
A. 甲为春分 B. 乙为夏至 C. 丙为冬至 D. 丁为秋分
4.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是 A. 小暑→立秋 B. 雨水→清明 C. 寒露→大雪 D. 小寒→立春 【答案】3. C 4. D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二十四节气和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题详解】
结合二十四节气的时间顺序和地球公转方向可以判断,甲为夏至,乙为秋分,丙为冬至,丁为春分。故选C。 【4题详解】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的时间段是秋分到第二年的春分,秋分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南移,冬至
2
到第二年的春分,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故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时间段是冬至到第二年的春分,即图中的丙到丁时段,符合条件的只有小寒→立春。故选D。 【点睛】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北京时间2018年6月21日18:07,我国迎来2018年的夏至。下图为进入夏至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夜长短状况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5. 夏至节气到来时,世界时为
A. 6月21日10:07 B. 6月22日2:07 C. 6月21日22:07 D. 6月22日14:07 6. 图中四地,纬度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7. 图中
①甲地太阳6点前从东南方升起 ②乙地达到全年夜长的最大值 ③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 ′ ④甲地正午杆影长达年最大值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②③ 8. 与我国此时期相符的诗句是 A.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B.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C.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D.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答案】5. A 6. D 7. B 8. D 【解析】
该题组考查夏至日这一天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3
【5题详解】
世界时指的是0时区区时,已知北京时间2018年6月21日18:07迎来夏至,北京时间是东八区区时,可以计算0时区区时是6月21日10:07。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昼夜长短状况,甲地昼长6小时,乙地昼长6小时,甲、乙两地纬度相同都位于南半球且不到南极圈;丙地昼长12小时,位于赤道;丁地昼长24小时,位于北极圈或其以北。故四地纬度最高的是丁。选D。 【7题详解】
甲地昼长6小时,日出时刻是当地地方时9:00,①错误;乙地位于南半球,夏至日达到全年夜长的最大值,②正确;赤道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是66°34′,③错误;南半球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正午杆影长达年最大值,④正确。故选B。 【8题详解】
此日为6月21日,正是江淮地区的梅雨时节,D正确;“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描述是冬季的景象,A错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描述春季的景象,B错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描述秋季景象,C错误。故选D。 下图为“2018年l1月30日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4
9. 甲地天气系统是
A. 冷锋 B. 气旋 C. 反气旋 D. 暖锋 10. 乙地可能出现
A. 严重雾霾 B. 晴空万里 C. 高温暴雨 D. 刮风降温 11. 图中
A. 甲地比乙地云量多 B. 丁地比丙地风力大 C. 丙地比乙地气压低 D. 丁地比甲地气温高 12. 从甲地到乙地
A. 河流水量减小 B. 年降水量增多 C. 地势逐渐升高 D. 植被逐渐稀疏 【答案】9. C 10. D 11. B 12. B
5
【解析】
该题组考查等压线判读及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 【9题详解】
由等压线图判断,甲地位于高压中心,天气系统是反气旋。故选C。 【10题详解】
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乙地此时受冷锋控制,最可能出现刮风降温天气,D正确;大风会吹散雾霾,A错误;冷锋控制,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错误;l1月30日我国东北不可能出现高温天气,C错误。故选D。 【11题详解】
甲地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乙地冷锋控制,阴雨天气,甲地比乙地云量多错误;图中丁地比丙地等压线密集,丁地比丙地风力大正确;乙地气压值1020-1022.5,丙地气压值1025-1027.5,丙地比乙地气压低错误;丁地比甲地纬度高,丁地比甲地气温高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从甲地到乙地离海洋越来越近,年降水量增多正确;年降水量增多,河流流量增大,植被逐渐茂密;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地势变化。故选B。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甲地为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14.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河流1月侵蚀作用很强 B. 丙地河流季节变化大 C. 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 丙地冬季有较厚积雪 【答案】13. B 14. 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13题详解】
6
根据图例,甲地气候类型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为北半球热带沙漠气候。故选B。 【14题详解】
结合图例,乙地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地中海气候,乙地河流流量在北半球1月大于7月,南半球相反,河流流量大时,侵蚀作用强,若乙地在南半球,则乙地河流1月侵蚀作用很强错误;乙地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C正确。丙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河流季节变化大错误;冬季气温在0ºC以上,冬季有较厚积雪错误。故选C。
2013年7月30日,我国西北某地出现强沙尘暴,下图示意该地当日14时~24时气温、气压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5. 强沙尘暴经过该地的时间段是 A. 16时~17时 B. 17时~18时 C. 18时~19时 D. 19时~20时 16. 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 A. 气温水平差异减小 B. 大气逆辐射减弱 C. 水平气压梯度增大 D. 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增多 【答案】15. C 16. C 【解析】
该题组主要考查冷锋对天气的影响。 【15题详解】
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迅速代替暖气团,气温迅速降低,气压迅速升高,是气温和气压变化最剧烈的时段,读图可以看出18时-19时气温、气压变化最剧烈,因而判断强沙尘暴经过该地时间段是18时-19时,故选C。
7
【16题详解】
强沙尘暴属于冷锋天气系统,当强沙尘暴经过时冷气团与暖气团之间气温和气压差异较大,并伴随天气转阴,因而与正常情况相比,强沙尘暴经过时,该地气温水平差异增大,水平气压梯度增大,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大气逆辐射增强,故选C。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关于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①是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B. ②补给方式受气温影响大 C. ③补给方式水量变化大 D. 地下水补给是主要补给方式 18. 由统计资料可知 A. 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B. 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C. 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D. 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 【答案】17. A 18.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陆地水体关系。 【17题详解】
补给①最大量在4、5月份,春季补给量大,是积雪融水补给,A正确;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在夏季,是雨水补给,受降水影响大,B错误;③补给量较稳定,是地下水补给;从补给量上看,地下水补给不是主要方式,C、D错误。故选A。 【18题详解】
8
在我国河流春季有积雪融水补给,夏季有雨水补给的地区是东北地区,A错误;东北地区植被覆盖较好,河流含沙量小,冬季气温低,有结冰期,B正确;该河流第一次汛期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积雪融水量大,第二次汛期是因为夏季降水多,C错误;曲线a反映流量季节变化减小,应该是建坝后测得径流量年变化。故选B。 【点睛】我国不同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 东北地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 东北以外的东部季风区:雨水补给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寒区:高山冰雪融水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下图为马尾藻海及其周边洋流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马尾藻海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的东侧 B. 欧洲鳗鱼迁往欧洲需穿过板块的消亡边界 C. ②洋流属于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寒流 D. ④洋流属于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为暖流 20. 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 沿①洋流航行会受到海雾严重影响 B. 海洋污染物会随②洋流向东南扩散 C. ③洋流与沿岸沙漠气候形成密不可分 D. ①与④洋流相交汇形成世界大型渔场 【答案】19. D 20. C 【解析】
该题组考查洋流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9
【19题详解】
由图示信息可以得出,马尾藻海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洋的西侧,A错误;图中板块边界位于大西洋中部,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B错误;②洋流是北大西洋暖流,C错误;④洋流是墨西哥湾暖流,属于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D正确。故选D。 【20题详解】
图中①洋流是北赤道暖流位于低纬度海区,没有严重海雾影响,A错误;②洋流流向东北,海洋污染物会随②洋流向东北扩散,B错误;③洋流是加那利寒流,降温减湿,与沿岸沙漠气候形成密不可分,C正确;①与④洋流不是交汇,是因陆地阻挡顺流,D错误。故选C。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1. 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A. 向斜 B. 背斜 C. 地堑 D. 地垒 22. 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A. 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 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C. 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D. 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答案】21. B 22. A 【解析】 【21题详解】
从形态上分析,岩层向上弯曲,为背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图中岩层向上弯曲,故为背斜构造,B项正确,A项错误;图中没有发现岩层出现断裂的现象,故C、D项错误。 【22题详解】
地壳运动导致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上弯曲形成背斜构造;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容易被外力侵蚀,形成谷地;图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侵入岩形成时间早于地壳运动,故A项正确。
【点睛】背斜向斜如何区分 一般的是“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10
当岩层弯曲方向相反时,要用以下方法判断:
向斜:指的是岩层向下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新外老,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新岩层,而两边是老岩层。
背斜:指的是岩层向上弯曲,主要的判断方法是内老外新,在一水平面上,中间是老岩层,而两边是新岩层。
利用向斜、背斜确定钻井位置。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向斜和背斜的方法: 中新侧老 中老侧新 下图为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甲表示的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 针阔混交林 B. 热带雨林 C. 常绿阔叶林 D. 荒漠草原
24. 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海拔 B. 热量 C. 水分 D. 土壤 【答案】23. C 24. C 【解析】 【分析】
该题组以山地垂直带谱考查垂直地带性和非地带性。 【23题详解】
四川省位于亚热带,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山地基带的植被类型应与当地纬度地区对应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即为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主要分布在温带与亚寒带交界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荒漠主要分布在远离海洋的内陆或热带沙漠气候区。故选C。 【24题详解】
11
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该山地东坡受夏季风影响,降水较多,自然带谱多,水分条件好,森林分布多;而西坡处于背风坡,降水少,水分条件差,以荒漠草原为主。所以影响该山地东西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选C正确。 【点睛】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下左图为新疆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下右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5. 该流域新垦区
A. 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B. 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C. 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D. 区域空间分布形式表现为点状 26. 图中甲表示
A. 土壤盐分增加 B. 绿洲面积增加 C. 河流水量减少 D. 冰川融水减少
27. 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 禁止经济活动 B. 节约并合理用水 C. 加强矿产开发 D. 大力发展畜牧业 【答案】25. B 26. C 27. B 【解析】
该题组考查区域概念和新疆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 【25题详解】
图示信息可知,该流域新垦区沿河流分布,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B正确;新垦区的界线和行政边界不一致,A错误;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条件相似,农业生产有相似性,C错误;区域空间分布呈面状,D错误。故选B。 【26题详解】
新疆气候变干和用水量增加会导致河流水量减少,故甲表示河流水量减少。选C。
12
【27题详解】
读右图可知,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是滥牧和垦荒用水量增大,故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节约并合理用水。禁止经济活动不现实,加强矿业开发和大力发展畜牧业会破坏生态环境。故选B。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 037 km,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千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下图为乌江流域及梯级开发示意图。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28. 乌江流域水能开发的优势条件
①河流径流量大 ②靠近长三角发达区 ③地势落差大 ④多喀斯特地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9. 在乌江流域综合开发过程中,要避免
A. 因工程建设造成植被破坏 B. 调节径流拦蓄洪水 C. 水能资源的统一调配使用 D. 保护鱼类等水生物 30. 从生产协作的角度看,乌江流域可以发展 A. 石油能源加工 B. 有色冶金工业 C. 高新技术产业 D. 甜菜花卉加工 【答案】28. C 29. A 30. B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流域开发相关问题。 【28题详解】
13
水能开发的优势条件从水能资源丰富角度分析,水能丰富需要流量大和落差大,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流域内降水丰富,流域面积广,河流流量大;结合乌江干流梯级开发剖面图可以看出,乌江干流地势起伏大。故乌江流域水能开发的优势条件是河流径流量大和地势落差大,故选C。 【29题详解】
根据材料,乌江流域流急、滩多、谷狭,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区的工程建设,要避免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故选A。 【30题详解】
从生产协作的角度看,乌江流域水能丰富,图示信息流域内铝、汞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可以发展有色冶金工业。故选B。 【点睛】水能丰富原因一般分析思路: 河流流量大;河流落差大。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4道题,55分)
31.西气东输一线工程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长江三角洲的上海,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下图为“西气东输一线工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比说出塔里木盆地和长江三角洲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 (2)说出图中A地区最大的生态问题,简述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3)试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 【答案】(1)答案如下: 塔里木盆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 地形 盆地 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植被 温带荒漠 14
地 长江三角大陆东岸,临太平洋 洲
平原 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水土流失。自然原因:高原地形,坡面物质不稳定;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变率大;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广布,土质疏松。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3)有利于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分析】
该题以西气东输为背景考查我国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
【详解】(1)自然地理特征差异从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和植被等方面分析,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盆地地形,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是温带荒漠;长江三角洲位于大陆东岸,临太平洋,平原地形,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A地形区是我国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主要原因从气候、植被、土壤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说明,具体是高原地形,坡面物质不稳定;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降水变率大;降水较少,植被覆盖率低;黄土广布,土质疏松和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植被破坏。
(3)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发挥资源优势、增加就业和改善基础设施。
32.图甲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图中①~⑦分别代表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图乙为世界部分区域分布组合示意图以及图中C、D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
(1)说出①气压带名称、性质,⑥风带的风向。
(2)指出E地气候类型名称,简述其典型分布地区及成因。
(3)比较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指出形成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4)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答案】(1)A是赤道低气压带、性质湿热、⑥风带风向为西南风。
(2)热带季风气候 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特征差异:C地较D地年均温低,年较差大,雨季长、降水季节变化小。影响因素:纬度位置、大气环流
(4)A处没有高大地形阻挡,利于西风深入大陆内部;B处有高大的南北向沿海山脉,阻挡了西风气流的深入。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气压带、风带分布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6
【详解】(1)分析图甲得出,①气压带是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压带;因气流上升多对流雨,故性质湿热;⑥风带是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中纬西风带,有根据风向右偏判断是北半球,故吹西南风。
(2)E地位于印度半岛,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结合C、D两地的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判断,C地是位于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D地是位于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C地较D地年均温低,气候差异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年较差大,雨季长、降水季节变化小。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因素是纬度位置和大气环流。 (4)图中B处的地中海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沿海地区,主要是因为高大山地的阻挡。A处没有高大地形阻挡,利于西风深入大陆内部,地中海气候分布范围广。 【点睛】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大气环流、纬度因素和地形、洋流等。
33.图甲为我国部分地区图,图乙为太行山山前断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7
(1)指出图甲的地形类型。
(2)据图乙,判断华北平原的分布位置(A或B),指出华北平原形成的地质作用。 (3)简述图甲中滦河三角洲的成因。
地表形态和人类活动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4)在平原地形或山地地形中任选其一,说明在该地形影响下,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5)据图甲列举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 【答案】(1)平原 高原 山地 (2)A 断裂下陷、流水沉积
(3)在滦河河口附近,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4)平原地形: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山地地形: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5)修建水库、修建运河、跨流域调水、城市及交通建设等 【解析】 【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表形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详解】(1)结合图甲可以得出,西北部是高原,中部是山地,东南部是平原。
(2)华北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位于图乙中的A处;结合图乙可以看出,华北平原处地壳断裂下陷,海河、黄河等河流沉积作用形成。
(3)三角洲是流水沉积作用的结果,具体到滦河三角洲的成因是在滦河河口附近,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三角洲。
(4)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故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18
山地地形起伏,人口稀少,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5)结合图甲中的图例信息可以看出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具体影响建城镇、修建公路、运河、水库等活动。
34.图甲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图乙为图甲中MN一线剖面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地形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③自然带名称,说出①②③自然带分布体现的规律及主导因素。 (2)说出⑥自然带名称,分析其形成原因。
④⑤两处都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海拔相近,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 (3)据图及所学,说出④⑤两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的主要差异及主导因素。 (4)据图乙概括MN一线剖面的地势变化特点,说明其变化对P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热量
(2)热带雨林带 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
(3)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表现在:山麓自然带不同;自然带种类与数量不同;积雪冰川带下限高度不同。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4)地势升高 地势抬升、阻挡西风进入、P地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减少、形成荒漠景观、多沙质土壤。 【解析】 【分析】
该题组考查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详解】(1)图中③自然带位于南美大陆南端西海岸,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①到②到③是
19
南北方向上的自然带更替,体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 (2)图中⑥自然带是分布于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非地带性现象的体现,其主要成因是地处低纬、气温高;位于东南信风迎风坡,沿岸有暖流、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带。 (3)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主要体现在基带、自然带数目和雪线高低不同上,海拔相近,出现差异的原因只能是纬度不同。
(4)根据图乙,MN一线剖面地势升高。其对P第的影响主要是阻挡西风深入,使得P地降水减少、气候干旱、河流径流量减少、形成荒漠景观、多沙质土壤。
【点睛】南美大陆南端安第斯山脉两侧自然带的不同:西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侧为温带荒漠带。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