蔊菜栽培技术
蔊菜营养丰富,不仅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有机酸和有机糖类、胡萝卜素、细纤维,以及钾、钙、镁、铁、锶、磷、锌、锰、铜等营养元素成分、还含有蔊菜素、蔊菜酰胺、黄酮化合物和生物碱类等药用成分。
中医学研究认为:蔊菜味辛、温,性凉、微苦、无毒。全草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利尿、止咳化痰、活血通络等功效,药用可治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肺热咳嗽,急性风湿关节炎、疖肿、黄疸肝炎等。
作为药膳,蔊菜煲生鱼有养阴清热、健脾利水,“补心养阴,澄清肾水,行水渗湿,解毒去热”的作用;蔊菜玉米须汤对湿热、小便不利有较好的疗效;蔊菜生姜汤有温肺化痰、止咳用途。
二、形态特征
蔊菜株高约20厘米。根为直根系,主根细长,侧根多。茎直立或铺散,细弱,无毛,基部分枝,浅绿色或浅紫红色。基生叶旋叠,无托叶,下部叶有柄,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边缘羽状分裂,长约7厘米,宽约1.5厘米;茎上部叶互生,宽披针形或匙形,边缘具疏齿。花极小,淡黄色,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两性花,花瓣4枚雄蕊6枚,2枚稍短。长角果圆柱形,长1~2厘米,宽1~1.5毫米,稍上弯。种子每室2列,细小,卵圆形,褐色或红棕色,具休眠性。
三、适宜环境条件
蔊菜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以南潮湿地带。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朝鲜越南至菲律宾也有分布。该植物喜温暖潮湿气候,生长适温为20~30℃,在无霜期内都能生长,但冬天生长缓慢。其生长不择土壤,只要能满足水分的要求,各类土壤几乎都能适应,但以中性和弱酸性肥沃疏松壤土更好。要求水分充足和小气候潮湿,干旱的山坡地上生长受限制。对光照要求不严,光照充足生长更佳,但也有较显著的耐阴生能力。
春天,蔊菜十分鲜嫩。在田野、路边都可以看见它的身影。多生于田野、河边、湖边、路旁、山坡丛林边、沟谷草丛等较湿润的地方。菜地的田埂边、水沟边最为多见。
四、栽培技术
蔊菜野生能力很强,种子四处飘散,自然生长。在引进和种植过蔊菜的地方,潮湿之处都可以野生长出蔊菜小苗。可以直接将野生小苗移植到田间种植。长成收获后,散落田间的种子可长出很多苗子,可以间苗除杂草后继续栽培。因此,一年播种后可多年种植收获。
蔊菜种子不定期成熟脱落。在广东地区的种子可在野生或栽培的植株上采集成熟发黄的角果,晒干后收集脱落的种子,在干燥阴凉的地方保存。由于种子有休眠期,如果采后立即播种,要用低温处理,或用赤霉素100ppm加0.5%硫脲处理,打破休眠期后再播种。
种植地应选择择肥沃疏松壤土,而且水源充足,能经常保持湿润的地方。种植前施腐熟有机肥作基肥。除了寒冷干燥的冬天外,3~11月均可播种。播种时宜种子与细沙混匀撒播,播后应覆盖遮阳网再淋水,以保持土壤与局部空气湿润。小苗长出后揭去遮阴网,保持田间湿润随着菜苗长大长密,间出过密的菜苗,连根带土移植,同时结合除杂草。种植规格要求不高,株间距10-15cm不等。当生长过密时要适当疏株,以保证植株茎粗壮。
栽培管理中最重要的是注意浇灌湿润。盛夏炎热天气架设遮阳网效果好。肥力不足时要适当追肥,最好使用由粪肥为原料的精制有机肥,必要时施用一些含速效氮素较高的人尿水肥,促使幼苗生长粗壮、质地更为柔嫩。
很少病虫害发生危害蔊菜,主要害虫为黄曲条跳甲咬食叶片,小菜蛾和菜粉蝶幼虫也有发生。因此,种植蔊菜选地最好远离十字花科蔬菜种植的地方,小苗期使用白纱网作拱形覆盖防止跳甲等害虫产卵和取食。必要时使用鱼藤根浸液兑水喷杀,或使用鱼藤酮、苏云金杆菌防治。
五、采收
作为菜用的蔊菜在株高15厘米时可开始采摘嫩尖食用,采摘时要留基部叶片4~5片,以后每片叶腋抽生侧枝。作为煲汤药膳的蔊菜可在夏、秋季生长茂盛时拔取全草,除去泥沙并洗干净。
作为药用的蔊菜要到夏、秋季生长茂盛时采收,广东地区到10-12月份生长比较成熟时采收药用效果更好。拔取全草,除去泥沙,晒干出售。
六、烹饪方式
野生蔊菜具辛辣味,但驯化种植的产品具油菜风味,甘美可口。作为蔬菜食用是嫩茎叶,方法多种多样,可炒食、上汤或炖汤。
1、广东名菜蔊菜生鱼汤做法:生鱼(1条)去鳞及內脏,洗净抹干,把鱼放镬中用少许油煎一下,取出;蔊菜(1束)洗净,瘦肉(约8两)洗净;陈皮(1/4个)浸洗,刮
去瓤,蜜枣5粒,豆腐1件备用。锅中放入12碗水煲滾,放陈皮、鱼、瘦肉、蔊菜、豆腐及蜜枣,大火煲滾后转慢火,煲3个小时后加盐调味,即可饮用。具有补脾益胃,清热解毒利湿作用;
2、药膳汤:蔊菜生姜汤,能温肺化痰、止咳;蔊菜和玉米须做汤,可治疗湿热黄疸,小便不利;
3、炒食:炒蔊菜食用可解腹胀、腹满、食欲不振;蔊菜切碎和鸡蛋一起炒食,可治头目眩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