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从﹣4,﹣3,﹣2,﹣1,0,1,3,4,5这九个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记为a,则数a使关于x的不等式组
12x4a21ax22至少有四个整数解,且关于x的分式方程=1有非负整数解的概率是( ) 2x13xx3x23A.
2 9B.
1 3C.
4 9D.
5 92.若分式
1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x2B.x2
C.x0
D.x2
A.x2
3.已知矩形的较短边长为6,对角线相交成60°角,则这个矩形的较长边的长是( ) A.36 B.63 C.9
D.12
4.某校40名学生参加科普知识竞赛(竞赛分数都是整数),竞赛成绩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成绩的中位数落在( )
A.50.5~60.5 分 B.60.5~70.5 分 C.70.5~80.5 分 D.80.5~90.5 分
5.用反证法证明命题“在三角形中,至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时,应先假设( ) A.至少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C.至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
B.至少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D.至多有两个内角是直角
6.如图,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旋转到AED的位置,使得DC//AB,则BAE△ABC中,CAB63,等于( )
A.54 B.56 C.64 D.66
7.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AB、AC的中点,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DE∥BC B.BC=2DE C.DE=2BC D.∠ADE=∠B
8.如图,在Rt△ABC中,∠ACB=90°,∠ABC=30°,将△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A′B′C,使得点A′恰好落在AB上,则旋转角度为( )
A.30° B.60° C.90° D.150°
9.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以B为圆心,以AB长为半径画弧,交BD于点E,连接CE,则BCE的度数为( )
A.45° B.60°
2C.1.5°
是双曲线,则m的值是( )
C.1
D.75°
10.函数的图象y(m1)xmA.-1
B.0
2D.2
11.﹣2的绝对值是( ) A.2
B.
1 2C.1 2D.2
xa1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为x>a,则a与b的关系为( )
xbA.a>b
B.aC.a≥b
D.a≤b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如图,已知A点的坐标为(23,直线yxb(b0)与y轴交于点B,连接AB,若75,则b____________. 0),
14.计算:35210_________.
15.如图,△ABC与△A'B'C'是位似图形,点O是位似中心,若OA=2AA',S△ABC=8,则S△A'B'C'=___.
16.如果一梯子底端离建筑物9 m远,那么15 m长的梯子可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____m.
17.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8cm,把矩形纸片沿直线AC折叠,点B落在点E处,AE交DC于点F,若
AF25cm,则BC的长度为_______cm. 4
18.计算:18-2=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8分)
19.(8分)王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见错误的纠正情况,收集整理了学生在作业和考试中的常见错误,编制了10道选择题,每题3分,对他所教的八年(1)班和八年(2)班进行了检测。如图所示表示从两班随机抽取的
10名学生的得分情况:
(1)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补全下表: 班级 八年(1)班 八年(2)班 平均分(分) 24 中位数(分) 24 众数(分) 24 (2)你认为那个班的学生纠错的得分情况比较整齐一些,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20.(8分)为了参加“仙桃市中小学生首届诗词大会”,某校八年级的两班学生进行了预选,其中班上前5名学生的成绩(百分制)分别为:八(l)班 86,85,77,92,85;八(2)班 79,85,92,85,1.通过数据分析,列表如下:
(1)直接写出表中a,b,c,d的值;
(2)根据以上数据分析,你认为哪个班前5名同学的成绩较好?说明理由.
21.(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中,直线ykxb与 x轴相交于点A,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相交于点 A(1,8)、B(m,2).
(1)求该反比例函数和直线y kxb的表达式; (2)求证:ΔOBC为直角三角形;
(3)设∠ACO=α,点Q为反比例函数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上一动点,且满足90°-α<∠QOC<α,求点Q的横坐标q的取值范围.
22.(10分)甲、乙两个车间接到加工一批零件的任务,从开始加工到完成这项任务共用了9天.其间,乙车间在加工2天后停止加工,引入新设备后继续加工,直到与甲车间同时完成这项任务为止,设甲、乙两个车间各自加工零件总数y(单位:件)与加时间x(单位:天)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由工厂统计数据可知,甲车间与乙车间加工零件总数之差z(单位:件)与加时间x(单位:天)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请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回答:
1图中m的值是__________;
2第_________天时,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
23.(10分)如图,△DBC是等边三角形,ABC90,点E是射线BA上任意点(点E与点B不重合),连接CE,将线段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F,连接FD并延长交直线AB于点O.
(1)如图①,猜想EOF的度数是__________;
(2)如图②,图③,当ABC是锐角或钝角时,其他条件不变,猜想EOF的度数,并选取其中一种情况进行证明; (3)如图③,若ABC135,BCE15,BC6,则DF的长为__________.
24.(10分)如图,四边形ABCD是矩形,点E在BC边上,点F在BC延长线上,且∠CDF=∠BAE,求证: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25.(12分)如图,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C2.边BC在其所在的直线上平移,将通过平移得到的线段记为PQ,连接PA、QD,并过点Q作QOBD,垂足为O,连接OA、OP. (1)请直接写出线段BC在平移过程中,四边形APQD是什么四边形; (2)请判断OA、OP之间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
(3)在平移变换过程中,设ySOPB,BPx0x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6.如图,已知线段a,b,∠α(如图).
(1)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作____个.
(2)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它们的夹角为∠α,作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作_____个,作出满足条件的平行四边形(要求仅用直尺和圆规,保留作图痕迹,不写做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8分) 1、C 【解析】 【分析】
先解出不等式组,找出满足条件的a的值,然后解分式方程,找出满足非负整数解的a的值,然后利用同时满足不等式和分式方程的a的个数除以总数即可求出概率. 【详解】 解不等式组得:xa ,
x7由不等式组至少有四个整数解,得到a≥﹣3, ∴a的值可能为:﹣3,﹣2,﹣1,0,1,3,4,5, 分式方程去分母得:﹣a﹣x+2=x﹣3, 解得:x=
5a , 2∵分式方程有非负整数解, ∴a=5、3、1、﹣3,
则这9个数中所有满足条件的a的值有4个, ∴P=
4 9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式方程的非负整数解,随机事件的概率,掌握概率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2、B 【解析】 【分析】
分式有意义时,分母x-1≠0,由此求得x的取值范围. 【详解】
依题意得:x-1≠0, 解得x≠1.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等于零. 3、B 【解析】 【分析】
根据矩形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性质和题中的条件易得△AOB为等边三角形,即可得到矩形对角线的长,进而求解
即可. 【详解】
如图:AB=6,∠AOB=60°, ∵四边形是矩形,AC,BD是对角线, ∴OA=OB=OC=OD=
11BD=AC, 22在△AOB中,OA=OB,∠AOB=60°, ∴OA=OB=AB=6,BD=2OB=12, ∴BC=122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内容,熟悉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C 【解析】
分析:由频数分布直方图知这组数据共有40个,则其中位数为第20、21个数据的平均数,而第20、21个数据均落在70.5~80.5分这一分组内,据此可得.
详解:由频数分布直方图知,这组数据共有3+6+8+8+9+6=40个,则其中位数为第20、21个数据的平均数,而第20、21个数据均落在70.5~80.5分这一分组内,所以中位数落在70.5~80.5分.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频数(率)分布直方图和中位数,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5、B 【解析】 【分析】
本题只需根据在反证法的步骤中,第一步是假设结论不成立,可据此进行分析,得出答案. 【详解】
根据反证法的步骤,则可假设为三角形中有两个或三个角是直角.
6263.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反证法,解此题关键要懂得反证法的意义及步骤,反证法的步骤是:1.假设结论不成立;2.从假设出发推出矛盾;3.假设不成立,则结论成立. 6、A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CD=∠CAB=63°,根据旋转变换的性质求出∠ADC=∠ACD=63°,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D=54°,然后计算即可. 【详解】
解:∵DC∥AB, ∴∠ACD=∠CAB=63°,
由旋转的性质可知,AD=AC,∠DAE=∠CAB=63°, ∴∠ADC=∠ACD=63°, ∴∠CAD=54°, ∴∠CAE=9°, ∴∠BAE=54°,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旋转变换,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旋转变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C 【解析】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得出DE是△ABC的中位线,再由中位线的性质得出结论. 【详解】
解:∵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 ∴DE//BC,DE=
1BC, 2∴BC=2DE,∠ADE=∠B,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得出DE是△ABC的中位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B 【解析】 【分析】
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A=60°,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C=A′C,然后判断出△A′AC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A′=60°,然后根据旋转角的定义解答即可. 【详解】
∵∠ACB=90°,∠ABC=30°, -30°=60°∴∠A=90°,
∵△ABC绕点C顺时针旋转至△A′B′C时点A′恰好落在AB上, ∴AC=A′C,
∴△A′AC是等边三角形, ∴∠ACA′=60°, ∴旋转角为6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记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9、C 【解析】 【分析】
由正方形的性质得出∠CBD =45°,证明△BCE是等腰三角形即可得出∠BCE的度数. 【详解】
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CBD =45°,BC =BA, ∵BE= BA, ∴BE= BC,
-45°)÷2=1.5°. ∴∠BCE=(180°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正方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C 【解析】
【分析】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列出关于m的不等式组,求出m的值即可. 【详解】
解:∵函数y(m1)xm22的图象是双曲线,
m10∴2,解得m=1.
m2=1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即形如y=11、A 【解析】
分析:根据数轴上某个数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数的绝对值的定义,在数轴上,点﹣2到原点的距离是2,所以﹣2的绝对值是2,故选A. 12、C 【解析】
【分析】根据不等式解集的确定方法,“大大取大”,可以直接得出答案. 【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x(k为常数,k≠0)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 kxa的解集是x>a, xb∴根据不等式解集的确定方法:大大取大, ∴a≥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不等式解集的确定方法,熟练掌握不等式组解集的确定方法“大大取大,小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处找”是解题的关键,也可以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利用数轴来确定.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4分) 13、2 【解析】 【分析】
如图,设直线y=x+b与x轴交于点C,由直线的解析式是y=x+b,可得OB=OC=b,继而得∠BCA=45°,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结合∠α=75°可求得∠BAC=30°,从而可得AB=2OB=2b,根据点A的坐标可得OA的长,在Rt△BAO中,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解.
【详解】
设直线y=x+b与x轴交于点C,如图所示,
∵直线的解析式是y=x+b, ; ∴OB=OC=b,则∠BCA=45°
+∠BAC, 又∵∠α=75°=∠BCA+∠BAC=45°, ∴∠BAC=30°, 又∵∠BOA=90°∴AB=2OB=2b,
而点A的坐标是(23,0), ∴OA=23,
在Rt△BAO中,AB2=OB2+OA2, 即(2b)2=b2+(23)2, ∴b=2, 故答案为: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求得∠BAC=30°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5 【解析】 【分析】
先计算二次根式的乘法,然后进行化简,最后合并即可. 【详解】
原式352035255. 故答案为:5.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各种知识点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5、1. 【解析】 【分析】 【详解】
解:由题易知△ABC∽△A′B′C′,
因为OA=2AA′,所以OA′=OA+AA′=3AA′, 所以
SABCOA239()()2,
SABCOA24ABC又S△ABC=8,所以S故答案为:1. 16、12 【解析】
9S4ABC9818. 4∵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5m,一直角边长为9m, ∴另一直角边长=1529212, 故梯子可到达建筑物的高度是12m. 故答案是:12m. 17、1 【解析】 【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可证AF=FC.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求AD的长,然后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得AD=BC. 【详解】
解:由折叠的性质知,AE=AB=CD,CE=BC=AD, ∴△ADC≌△CEA,∠EAC=∠DCA, ∴CF=AF=
25cm,DF=CD-CF=AB-CF=84257=, 44在Rt△ADF中,由勾股定理得, AD2=AF2-DF2,则AD=1cm. ∴BC= AD=1 cm.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了翻折变换的知识,其中利用了:①折叠的性质: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求解. 18、22 【解析】
试题解析:原式32222. 故答案为22.
三、解答题(共78分)
19、(1)八年(1)班的平均数为24,八年(2)班的中位数为24,众数为21;(2)八年(1)成绩比较整齐. 【解析】
【分析】(1)分别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定义逐一进行求解即可得;
(2)根据方差的公式分别计算两个班的方差进行比较即可得.
【详解】(1)由图可知八年(1)班的成绩分别为24、21、27、24、21、27、21、24、27、24, 10=24分, 所以八年(1)班的平均数分为(24+21+27+24+21+27+21+24+27+24)÷
八年(2)班的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15、21、21、21、24、24、27、27、30、30, 八年(2)班的中位数为24,众数为21; (2)S12122221242424......27245.4,
10S222122215242124......302419.8,
102∵S1∴ 八年(1)成绩比较整齐.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首先是从图形中读出数据,关键是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熟记方差的公式.
20、 (1)a=86,b=2,c=2,d=22.8;(2) 八(2)班前5名同学的成绩较好,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解答, 根据方差计算公式,求出八(1)班的方差即可;
(2)先根据方差计算公式,求出八(1)班的方差,结合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与方差的意义求解即可; 【详解】
5=86, (1)八(2)班的平均分a=(79+2+92+2+1)÷
将八(1)班的前5名学生的成绩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7,2,2,86,92,第三个数是2,所以中位数b=2, 2出现了2次,次数最多,所以众数c=2.
5=22.8; 八(1)班的方差d=[(86-2)2+(2-2)2+(77-2)2+(92-2)2+(2-2)2]÷故答案为86,2,2,22.8;
(2)∵由数据可知,两班成绩中位数,众数相同,而八(2)班平均成绩更高,且方差更小,成绩更稳定, ∴八(2)班前5名同学的成绩较好; 【点睛】
考查方差、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程度.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众数.中位数是将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重新排列后,最中间的那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 21、(1)y【解析】 【分析】
(1)首先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然后求得B的坐标,则利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得直线的解析式; (2)过点B作BD⊥OC于点D,在直角△OBD和直角△O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OB2和BC2,然后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即可证明;
-α(3)分成Q在B的左侧和右侧两种情况讨论,当在右侧时一定不成立,当在左侧时,判断是否存在点Q时∠QCO=90°即可. 【详解】
(1)设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y=kx,
8;y2x10;(2)证明见解析;(3)2q4. x
把(1,8)代入得k=8, 则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y
8, x
把(m,2)代入得m84, 2则B的坐标是(4,2). 根据题意得:kb8,
4kb2k2解得:,
b10,则直线表达式y=−2x+10;
(2)过点B作BD⊥OC于点D,(图1)则D的坐标是(4,0). 在y=−2x+10中,令y=0,解得x=5,则OC=5. ∵在直角△OBD中,BD=2,DC=OC−OD=5−4=1, 则OB2OD2BD2422220,
同理,直角△BCD中, BC2BD2CD222125, ∴OB2+BC2=OC2, ∴△OBC是直角三角形;
(3)当Q在B的右侧时一定不成立, 在y=−2x+10中,令x=0,则y=10,
则当Q在的左边时,(图2)tan∠ACO=tanα=2, 则tan(90°−α)=
1. 2当∠QCO=90°−α时,Q的横坐标是p,则纵坐标是
8, p81tan∠QCO=tan(90°−α)= :(5−p)=
p2即p25p160,
△=25−4×16=−39<0,则Q不存在, 故当Q在AB之间时,满足条件, 因而2 (1)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m的值; (2)根据题意和函数图象中的数据可以求得甲的速度、乙引入设备前后的速度,乙停工的天数,从而可以求得第几天,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 【详解】 解:(1)由题意可得, m=720+50=770, 故答案为:770; (2)由图可得, 甲每天加工的零件数为:720÷9=10(个), 乙引入新设备前,每天加工的零件数为:10-(40÷2)=60(个), 乙停工的天数为:(200-40)÷10=2(天), 乙引入新设备后,每天加工的零件数为:(770-60×2)÷(9-2-2)=130(个), 设第x天,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 10x=60×2+130(x-2-2), 解得,x=1, 即第1天,甲、乙两个车间加工零件总数相同,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一次函数的性质和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3、(1)60;(2)EOF60,证明见解析;(3)3632 . 【解析】 【分析】 (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CD,DCB60,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ECF,ECF60°,从而得出BCEDCF,然后利用SAS即可证出△BCE≌△DCF,最后利用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论; (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CD,DCB60,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ECF,ECF60°,从而得出BCEDCF,然后利用SAS即可证出△BCE≌△DCF,最后利用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结论; (3)设EC和FO交于点G,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BCD,然后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ECF,DCB60, ECF60°,从而得出BCEDCF15、∠DCG=45°、∠BEC=30°,然后利用SAS即可证出 △BCE≌△DCF,从而可求∠FGC=90°,然后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 的一半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解:(1) ∵△DBC是等边三角形, ∴CBCD,DCB60. ∵线段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F, ∴CECF,ECF60°. ∴DCBDCEECFDCE, 即BCEDCF. 在BCE和DCF中 CBCD,BCEDCF, CECF,∴△BCE≌△DCF(SAS). ∴BECF. 又12,EOF1801BEC,ECF1802F. ∴EOFECF60. (2)EOF60. 证明:如图②,△DBC是等边三角形, ∴CBCD,DCB60. ∵线段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F, ∴CECF,ECF60°. ∴DCBDCEECFDCE, 即BCEDCF. 在BCE和DCF中 CBCD,BCEDCF, CECF,∴△BCE≌△DCF(SAS). ∴BECF. 又12,EOF1801BEC,ECF1802F. ∴EOFECF60. (3)设EC和FO交于点G ∵△DBC是等边三角形, ∴CBCD6,DCB60. ∵线段CE绕点C顺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CF, ∴CECF,ECF60°. ∴DCBDCEECFDCE, 即BCEDCF15. ∴∠DCG=∠ECF-∠DCF=45° ∵ABC135 ∴∠BEC=180°-∠ABC-∠BCE=30° 在BCE和DCF中 CBCD,BCEDCF, CECF,∴△BCE≌△DCF(SAS). ∴BECF=30° ∴∠FGC=180°-∠F-∠ECF=90° ∴△CGD为等腰直角三角形,CG= DG ∴CG 2+DG2=CD2 即2CG2=62 解得:CG= DG=32 在Rt△FGC中,FC=2CG =62,FG=∴DF=FG-DG=36-32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勾股定理和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4、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矩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BE=CF,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 证明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DC,∠B=∠DCF=90°, ∵∠BAE=∠CDF, FC2CG236 B=DCF,AB=DC, 在△ABE和△DCF中,BAE=CDF,∴△ABE≌△DCF(ASA), ∴BE=CF, ∴BC=EF, ∵BC=AD, ∴EF=AD, 又∵EF∥AD, ∴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矩形和全等三角形,熟练掌握矩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5、 (1)四边形APQD是平行四边形;(2)OAOP且OAOP,证明见解析;(3)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PQ=BC=AD,根据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得答案;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平移的性质,可得PQ与AB的关系,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PQO,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可得AO与OP的数量关系,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AO与OP的位置关系; (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E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得函数关系式. 【详解】 (1)根据平移的性质可得,PQ=BC,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C=AD,BC∥AD, ∴PQ=AD,PQ∥AD, ∴四边形APQD是平行四边形. (2)OAOP且OAOP.证明如下: ①当BC向右平移时,如图,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BC,ABDCBD45. ∵PQBC,∴ABPQ. ∵QOBD, ∴BOQ90, ∴BQO90CBD45 ∴BQOCBDABD45, ∴OBOQ. 在ABO和PQO中, ∴ABOPQOSAS, ∴OAOP,AOBPOQ. ∵POQBOPBOQ90, ∴AOBBOP90,即AOP90. ∴OAOP, ∴OAOP且OAOP. ②当BC向左平移时,如图, 同理可证,ABOPQOSAS, ∴OAOP,AOBPOQ, ∴AOPPOBPOBBOQ, ∴AOPBOQ90, ∴OAOP, ∴OAOP且OAOP. (3)过点O作OEBC于E. 在RtBOQ中,OBOQ, ∴OE1BQ. 2①当BC向右平移时,如图, BQBPPQx2, 1x2. 2111∵ySOPBBPOExx2, 222121∴yxx0x2. 42∴OE②当BC向左平移时,如图, BQPQPB2x, 12x. 2111∵ySOPBBPOEx2x. 222121∴yxx0x2. 42∴OE【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综合题,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是解题关键;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出OE的长是解题关键. 26、 (1)无数;(2)图形见解析;1. 【解析】 【分析】 (1)内角不固定,有无数个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 (2)作∠MAN=a,以A为圆心,线段a和线段b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AN和AM于点D和B,以D为圆心,线段b为半径画弧,以B为圆心,线段a为半径画弧,交于点C;连接BC,DC.则平行四边形ABCD就是所求作的图形. 【详解】 解:(1)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作无数个, 故答案为:无数; (2)以线段a,b为一组邻边,它们的夹角为∠α,作平行四边形,这样的平行四边形能作1个,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即为所求. 故答案为:1.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平行四边形的作法,熟练掌握作图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此题考查反比例函数以及三角函数,解题关键在于结合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解决问题. 22、770 1 【解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