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职学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2023-03-31 来源:步旅网
中职学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

文/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 李洪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构建“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指明了要搭建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改变中职教育的“断头路”现状。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积极响应文件精神,在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把“打通中高职衔接通道,为我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作为下阶段发展的重点,从2015年1月开始开展“创建国家示范校,引领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项目研究。

一、中职学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学生的理论基础较差,理论学习没兴趣

职业学校学生理论基础差是普遍现象,尤其近几年,随着大学扩招和适龄人口的逐年下降,中职学生的入学成绩非常低。以新会为例,今年的初中毕业生为8300多人,比2016年少了约600人,但今年的普通高中招生规模仍然保持6000人以上,中职学生基本来源于成绩最低的30%初中毕业生人群。对于这些在中考中每门课大多只考了三四十分的中职学生来说,学一门技能是他们的共同想法,对于语、数、英这些基础理论课,他们不但没有基础、没有兴趣,甚至是充满恐惧。

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普遍对基础课没兴趣的实际情况,为了留住学生,再加上在以往“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指引下,职业学校对理论基础课的开设是能砍则砍。

2.基础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缓慢,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基础理论课在职业学校的边缘地位,导致了学校在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积极性不高:一方面学校不愿意把有限的编制用在基础课教师的引进与更新上,在这些课程教师不足时随意找一些年轻的其他专业教师顶上,随着原来教师的退休及转专业,基础课教师队伍越来越薄弱;另一方面在师资培训、学校重大教学改革以及评奖评优等活动中,学校总是有意无意地忽视基础课教师,这些都导致了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低落,教学水平的提升更加缓慢。

3.教材更新缓慢,内容针对性不强

相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在专业课建设投入的大手笔,特别是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的针对性引导,专业课建设已经呈现出“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喜人现象。反之,基础课教材仍然是指定教材一统江湖的局面,不但内容更新慢,而且是一套教材面对所

有专业,与专业技能培训的结合度极低,还停留在为学生今后提升打基础的层面,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基本职业素养、为专业课服务的作用。因此不受学生欢迎也就在所难免了。

4.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手段落后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职业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越来越大,项目驱动、产教一体等能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普及,但这些主要还是应用于专业课教学。基础课教学由于师资、投入等方面的原因,大多还停留在借助于多媒体手段的阶段,与普通教育没有太大的分别,这也是学生对基础课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中职学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学校把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定为构建为专业服务、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基础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理论基础。这个目标与学校近年响应教育部“打通中高职衔接的立交桥”,培养更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发展思路是一致的,与学校为了适应初中毕业生逐年减少,加大五年制高级工班的培养力度,以办大办强学校的发展思路也是一致的,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

1.完善了一系列保障基础课程体系改革的机制

学校严格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的相关要求,编制了《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2016级实施性教学计划》;重新修订《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学分制实施方案》,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多元化评价体系,编制了《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多元化评价体系》。这一系列的机制,不但扭转了学校以往“重技能,轻理论”的发展思路,而且从制度上引导学生重视基础理论学习,为终身发展铺路。

2.开发了一批富有专业特色、适应学生自主发展的特色教材,构建服务专业、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文化基础课程

一是结合本校国家示范校创建工作中在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方面取得的成果,发挥由行业专家、课程开发专家、专任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的力量,结合各专业特点,重构各门文化基础课程内容,修订了校本教材《数学(文科)》《数学(理科)》《应用语文》,使文化基础课既能服务职业发展,又能满足学生学历提升的需要。二是开发服务中职学生职业发展

广东教育·职教 2018年第9期

83

教学教法

需要的公共特色课程,如结合经管部、汽车部在分享活动方面探索研究的成果,编写了校本教材《学思》;结合信息自动化部、机械部在团队拓展培训活动的研究成果,编写了校本教材《团队拓展培训活动》。

3.创新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新模式

项目组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的成功经验,致力践行生本教学、学本教学等先进的教学理念,融入项目教学、一体化教学等职业教育新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还课堂给学生,形成了富有中职教育特色的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4.完善基于能力表现和技能水平的多元化评价方法学校建立和完善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多方式、多环节、开放式学生评价考核体系,编制了《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多元化评价体系》,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采用每个学期自己评、家长评、同学评、老师评、学校评、企业评,即“六位一体”的评价方法。另外还修订《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产教质量评价标准》,将基础课教学考核与专业实习、生产等考核有机结合在一起,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5.创设学生全面能力展示的平台

结合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开设分享活动课、团队拓展培训活动课等有利于学生社会能力提升的特色课程,在强调技能提升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定期举办各种课程改革成果的展示、交流活动,促进学生全面、个性、终身发展,让基础课教学在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增强学校社会辐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三、中职学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成效

1.学生补齐理论学习的短板,为提升基础课课堂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案例

通过项目实践,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和能力大大提高,理论课堂教学的质量也提升了一大步。最直接的体现是近几年学生职业技能鉴定整体通过率保持在70%以上,远高于全国通过率,相对于我校以往因为理论的通过率只有2

0%左右而导致的低通过率更是提高了一大截。在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决赛中,我校选手在数控综合应用技术赛项中荣获一等奖,他们在理论知识比赛中取得了团体和个人两个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彻底补齐了我校学生以往在比赛中由于入学成绩偏低而导致的理论成绩短板。学生的理论成绩呈现出“整体提升、尖子突出”的喜人景象,充分彰显了我校理论教学取得的成效。

2.学校“就业和升学双轮驱动”的办学思路基本达成,初步解决了职业学校普遍存在的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发展不平衡问题

通过本项目的研究,学校严格按《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意见》的相关要求,修订了各专业教学计划,特别是按要求开足基础课,规范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另外还完善了相关的保障机制,特别是结

    84

广东教育·职教 2018年第9期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规范管理。我校加强了基础课程的教学后,实现了就业和升学的均衡发展,学生的升学愿望大幅提升,升读大专高级工班的学生由以往的1

0%以内提升到现在的50%左右,开创了学校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与国家倡导的职业教育发展新方向保持一致。

3.特色课程促进学生职业发展,为“基础课服务专业课”探索了一条成功的建设道路

针对过去基础课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师的专业知识薄弱的问题,学校打破学科的界限,将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整合在一起,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与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致力于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使课程内容为专业服务,为生活服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学校开发的分享活动、团队拓展培训活动两门特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服务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开设分享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教育,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学生经过分享交流,获得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洗礼;分享者更是在分享中培养了社交能力、自信心,提高了自身的价值和成就感。

二是开设团队拓展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团队拓展培训活动,培养了学生现代人人格特质的两大核心内涵: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对正统教育的一次全面提炼和综合补充,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职业素养。

4.课题研究大大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为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加大了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也更加丰富,切实提升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教师的发展特别是跨学科的发展迅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一是基础课教师的专业能力迅速提高。学校大胆打破教师的专业界限,把专业教师与基础课教师结合,组织各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展基础课与专业课结合的模块开发、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改革等,双方在改革中知识交融、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打造了一支既有教学理念,又有专业能力的基础理论课教师队伍。

二是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基础课教师在项目研究中编辑了《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优秀学本主义教学论文集》,还撰写了一批教学设计和说课比赛中的优秀教案。另外还修订了校本教材《应用语文》《数学(文科)》《数学(理科)》,真正实现了基础课程为专业服务的作用,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是优秀教师不断涌现。项目研究期间,课题组共有四名教师分别荣获广东省名班主任、新会区优秀中青年专家和拔尖人才、新会区名教师和新会区名班主任称号,八位教师被评为新会区学科带头人,一批教师被评为新会区优秀教师等,基础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责任编辑 陈春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