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以“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古诗两首》《西门豹》《女娲补天》,略读课文《夸父追日》和一个语文园地。
《古诗两首》由《乞巧》和《嫦娥》两首古诗组成。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选编这两首古诗的意图:一是通过阅读古诗,了解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这两个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二是从中感受牛郎、织女、嫦娥这三个神话中的人物。三是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的兴趣。《西门豹》是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人物品质,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女娲补天》这篇神话故事是了解神话传说的特点,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想象力,体会女娲为了拯救受苦受难的人们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夸父追日》选编目的是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
本单元主题内容浅显易懂,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想象,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增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单元教学目标
1、 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字;
2、 通过复述和表演把握课文内容,积累生动的语句;
3、师生共同搜集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开展故事会,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4、 与文本充分对话,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逐步提升人文素养。 单元教学重点: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5个生字,能读、记文中词语。通过积累生动的语言,增加语言储存。
1.通过朗读、讨论和复述课文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神话中的人物,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单元教学难点:
1、扩展开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2、提高学生以“讲故事”为主的口语交际能力。 单元教学方法与措施:
对于这些民间故事和神话故事学生以前有所了解,但对于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常识性知识理解上有些偏颇。教师在教学时,要酌情给学生提示一点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的知识,特别是对神话传说,要让学生明白,它们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过去人类不能科学解释世界和自然现象,以他们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 单元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 单元教学关键:
1、 引导学生朗读默读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通过组内研讨,组际交流等方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2、通过复述、排演课本剧、故事会等语文活动,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及口语表达能力。 单元教学时间:
《古诗两首》2课时 《西门豹》2课时 《女娲补天》2课时 《夸父追日》2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单元预习课:
一、预习课文,概括主要内容
《乞巧》的作者是 ,诗中描述了 的美丽传说;《嫦娥》的作者是 ,诗中描述了 的传说故
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同嫦娥一样 的处境和心情。两首诗都是与 有关。
《西门豹》这篇课文共有____自然段,讲的是西门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史故事。赞扬了他反对____________,尊重__________的品质。
《女娲补天》这篇课文讲了 看到了 ,于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 ,从而解救了 的故事。
《夸父逐日》是一篇 ,讲了夸父 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 的向往,以及征服 的雄壮壮志。
二、再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边读《古诗两首》边思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景象或人物是什么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西门豹》1—9段,思考: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了哪些事?他是怎样了解到的?
_____
_____
西门豹为什么不直接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杀掉呢?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_____
_____
3、《女娲补天》女娲为什么要补天?此时女娲是什么心情呢?从哪些词语中体现出这种心情?
想象一下,女娲为了寻找五彩石,会走到什么地方去,遇到什么困难呢?想出什么办法呢?
4、《夸父逐日》读二至四自然段课文,把有关夸父追日的句子画出来,想一想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会认4个字,会写8个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复述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4.拓展阅读关于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的诗歌,增强对祖国优秀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诵,读古诗,了解两个神话传说 教学难点:走进诗的意境,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课文重点: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尝试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预习设计:
1、认真读古诗,读准字音,并把古诗读通顺、读熟练 2、解释下面的词语。
乞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母屏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准备:
1、收集关于《牛郎织女》和《嫦娥》的神话故事。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乞巧》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古诗积累”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新的古诗。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
乞巧 碧霄 蜡烛 春晓 2、认读生字
3、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学生自由练读古诗三、感悟理解课文
三、感悟理解古诗《乞巧》 (一)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1、简要介绍作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字音。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二)、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要理解《乞巧》这首古诗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国四大民间传说神话故事之一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你们知道吗?
谁来说一说。(指一个学生说)牛郎织女在什么时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诗第一行)在七月七日这天晚上,人们看着“碧霄”,什么是“碧霄”?你能想象出碧霄的样子吗?
出示课件:夜空图。看到这样的夜空,你能描述一下吗?
在点点繁星中,有两颗星星尤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吗?(牵牛星和织女星)
还记得老师曾经教你们积累的杜甫的《牛郎织女》吗?请你们背一背! 根据这首诗,让我们到宇宙中去找找这两颗星星吧!(课件天文图) 找到了吗?(引导学生找,辨别方位)
原来古诗还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呢!再来读读这首诗吧!(学生齐读) 它们在银河的两边,遥遥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桥”来相聚啊!在星空下,诗人林杰忍不住吟诵着:(教师示范读):“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你能读好这两行诗吗?(指名读、男女赛读)
3、是啊,在这样一个新月当空的夜晚,人们又在做什么呢?读读三、四行。(学生读)(学生自由说)
可以看看课后资料袋里是怎么说的?
原来她们是在向织女乞巧啊!同学们,你们对织女了解多少啊?
织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聪明、善良、美丽无比,更重要的是她心灵手巧,她织得锦缎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闪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云霞还亮。人们给她织的锦缎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云锦。织女在云锦上织的图案更是美不胜收啊!她织的花,红似火,白似雪,娇艳欲滴,引来蝴蝶翩翩起舞。她织的鸟,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孩子们看见了,都想去捉呢!人们都对织女织的云锦啧啧称奇啊!少女们个个都羡慕,羡慕的不得了,它们羡慕什么呢?(织女的巧手)
你们羡慕吗?你们羡慕什么啊?(织女的巧手)所以古时候的少女们便在牛郎织女相聚的这一天,向织女乞巧。渐渐地便有了这样一个节日??乞巧节。 4、乞巧节是古时候人们非常喜欢的一个节日。同学们,你们最喜欢的是什么节日啊?那古人在过乞巧节又会是怎么样的节日景象呢?再读读三、四行。(学生再次读) 5、反馈。
a、你怎么知道人很多?读出诗句。(家家乞巧望秋月)是啊,每家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瞧,在小院里,在家门口,在……(指学生说,在田野,在山坡,在河边,在花园……)课件在所有能够看到月亮的地方,少女们都在穿红丝线,哪怕夜深了,她们还在不停地穿,为什么啊?(他们想象织女一样心灵手巧)
b、她们穿了多少条呢?(几万条)真的有几万条吗?(没有)那是多少条?(很多很多)什么多?(红丝多)在第四行里,还有哪个字可以看出少女们穿的红丝很多呢?(穿尽)
c、数不清的红丝都穿完了,可见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愿望是多么强烈而美好啊!诗人林杰发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你能像老师这样读吗?(指名读,齐读) 四、限时作业:
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表达的意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嫦娥》 一、
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乞巧》,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了解诗作,走进作者。 1.课件出示李商隐图
对于李商隐,课前同学们已经查阅了一些资料,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2.师小结,读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3.下面让我们走进这一组诗,感受李商隐幽怨绵长的情怀。 出示悲情诗组,师生配乐吟诵。 三、学习《嫦娥》,感受诗意。
1.通读古诗。反复读,将古诗读清爽、读流利,读出一定的节奏和韵律。 (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诗,把诗句读通。 学生自由读
(2)读诗是三分意七分读,从读中可以听出你对诗的理解。刚才,老师从大家读诗的表情看出了你的用心。现在谁愿意来试一试? (指名读;评读;指名读)
(3)老师也想把自己的感受读进诗里边,想听听吗? 师配乐范读。
(4)听出老师的一些感受了吗?大家也用心来读一读吧,注意读出我们常有的节奏“前四后三”
(5)这一回,老师和大家一起再读一读,看谁再一次把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中。分角色,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三个字。 换过来再读一遍。 2.整体感受诗歌的情绪。
(1)师:读了李商隐的诗,你想用一个什么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 (2)师:诗中哪些字或词令你有这样的感受?
读诗要有一颗敏锐的心。请你再静静地反复默读,用笔作上记号。然后与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画、交流、汇报;齐读全诗
3.品读诗歌的意象,感受诗人心境 (从字、词到句)。
(1)这个夜晚,作者睡着了吗?哪句诗写出了他此刻看到的景象? 课件出示: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①他都看到了什么?他的心情如何?你从哪些字能读懂他的心情? ②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③读这两句诗(个别读、齐读)
(2)惆怅无眠的李商隐望着高挂夜空的明月,他仿佛看到了谁? 齐读诗句(课件出示):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①你能感受到嫦娥此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吗?你从哪些字或词中读出她的心情?
②指名读、齐读 4.小结,齐读。
李商隐这夜夜难眠的心似乎只有深居广寒宫里孤独的嫦娥能读懂,于是作者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齐读全诗
四、想象补白,感受经典。 1. 想象补白
当长河、晨星都渐渐退去,只有碧海青天仍在。如果你是这清晨里最后一丝投进这云母屏风来的月光,你想对此刻的李商隐说些什么呢? 师: 把你的想法带进诗中,再读----(齐读诗) 2. 读组诗,了解“明月”意象,感受经典魅力。
孤独的时候,思念的时刻总让人不禁抬头望月,寄托自己的情思。于是千百年来,无数诗人写了了许多借明月抒情怀的诗。
课件出示诗组---《静夜思》《中秋》《枫桥夜泊》《八月十五夜月》 师生配乐同吟诵,感受经典的魅力。 生深情诵读。 五、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认读。 2、教师重点指导 “乞”与“气”注意区别
“晓”右上部不要多写一点
“霄”上下部分在田字格的比例要适当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4、书写练习。 六:限时作业:
1、听写田字格中的生字、词语。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0 西门豹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课文重点:课文10到15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西门豹用了什么方法惩治巫婆和官绅?他的办法妙在哪里? 预习设计:
1、读熟课文,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认会生字、词语。
3、读课文1—9段,思考: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了哪些事?他是怎样了解到的? 教学准备:
1、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一段精彩的历史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西门豹”。 2、教师板书课题:西门豹 齐读课题。西门为复姓,名豹。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
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 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 2、认读生字
3、指名接读课文,并思考:这篇课文讲了西门豹的一件什么事? 4、汇报交流。 三、感悟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1到9自然段
1、西门豹到了邺地,看到了什么?理解荒芜。
2、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怎样一种景象?是什么原因让邺变成这种景象的? 3、自由读2到9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是什么原因让邺变成这样的? 4、交流汇报。 5、品味三个“闹” 课件呈现:
调查时,他问:“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要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大爷的回答中有三个“闹”字,西门豹明白了吗?他明白了一“闹”是_________二“闹”是___________三“闹”是___________。
6、明白了这些后,西门豹会想些什么呢?
指名读一读“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 西门豹心里想的和说的怎么不一样呢?他究竟是什么意思? 7、谁能读出西门豹的话外之音?指导朗读。 8、分角色朗读2到9自然段。 (二)学习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
1.自由默读课文第十至第十五自然段,画出能体现西门豹巧妙(或机智)地为民除害的词句。(写上“巧妙1、巧妙2……”)
2.全班交流。结合具体的事例,说说西门豹的方法巧妙在何处。(教师相机指导朗读西门豹的话。)
例一:“不行,这个姑娘不漂亮,河伯不会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说我要选个漂亮的,过几天就送去。”
(1)西门豹真的打算这么做吗?他为什么这么说?
教师质疑:老师在读课文时也发现了这句话的精彩。我有一个疑惑要请教大家:作为当时邺的地方官,西门豹要除掉巫婆,救出新娘轻而易举,他完全可以这样说:“不行,这个姑娘不能去。我知道,给河伯娶媳妇是骗人的。来人,把巫婆扔进漳河去!”不是也可以吗?那么,你觉得西门豹这样说到底高明在哪里? (2)你能学学西门豹的样子说说吗?
例二:“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西门豹惩治官绅头子时说的话。)
“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西门豹吓官绅时说的话。) (1)这两处应该怎么读呢?
(2)为什么要这样读?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人祸”解决了,老百姓不用再外逃了。那么天灾如何解决呢? (学生齐读第十六自然段。板书:兴修水利,庄稼丰收)
可能历史上说的“西门豹治邺,民不敢欺”就是由此而来吧。(课件呈现)齐读这句话。
四、朗读全文,进行总结性写话:
教师引语:就这样,西门豹救下了新娘,惩治了巫婆和官绅,教育了百姓,如果你当时就在漳河边,你会想些什么?
课件呈现:
请你选择以下一个或几个角色,写写当时的感受: 你就是那位差点被淹死的新娘,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曾经失去女儿的老人,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侥幸活命的官绅,你可能会说……
你就是……
五、分组演一演这个故事。 六、限时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复述故事。
第二课时 总第( )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词卡片,学生认读。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整理文章思路
西门豹管理邺地,具体做了三件事:1.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使原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邺成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家园。(救出新娘;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二、指导写字
1.观察田字格中的 14 个字,你觉得哪些字不好写? 2.教师示范写“腾”“跪”“渠”“灌”“溉”几个字。 3.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练习
回家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准备讲给同学听。 四、限时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31.女娲补天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2.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怎样冒着生命危险、克服重重困难把天补好的过程;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 课文重点:1至4自然段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呢? 预习设计:
1、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2、找出文中描写把文中描写女娲补天的句子。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翻阅部分神话故事,对神话有初步的了解。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释题引入,板书题目。 1、
写“补”字。你会用“补”字组什么词?(补充、缝补、补习、补助)注意“补”字是衣字旁的(加红)。 2、 3、
写“天”字。补天?神不神奇?为什么?(拿什么补?怎么补?)。 我们古代有一位神仙,她就有这神奇的本领,她是谁呢?(女娲)(区别:
娲——窝) 4、 5、
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有关女娲的资料,谁来介绍介绍。(3、5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神话故事(板书:神话),读题。
二、成果展示
1、认读词语
轰隆隆 塌下 燃烧熊熊 喷火 冶炼 挣扎 液体 大盆 云霞 2、认读生字
3、指名接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汇报交流。 三、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弄清补天原因。 1、老师讲述火神与水神打架的故事。
远古时候,世界上一片荒凉。为了人们不再连毛带血地吞吃打猎得来的禽兽,火神祝融便给人类送来了火种。人们因此非常崇拜火神祝,结果触怒了水神共工,他认为水与火都是人们生活中必须的东西,凭什么光敬火神不敬水神。于是,水神跟火神打了起来。他们打到了天边,一不小心撞倒了不周山,那不周山可是根顶天柱啊。山一倒,天就塌下了一大块,于是有了《女娲补天》的故事。 2、
打开课本130页,自由朗读课文,看看天塌下一大块之后,天地间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3、
(出示语段,指名读。)从这一段的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4、
(出示记者证)这儿,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张“记者证”,只要你戴上它,便有了神奇的力量。你可以穿越时空隧道,到达远古时代“天破了”那一刻的现场,给大家做一个现场报道。谁愿意?(大家好!我是远古电视台的实地记者***,我在现场看到了……) 5、 6、
同学们,听了记者的现场报道,你的心情怎样?
你们的心情就是女娲的心情啊!于是,女娲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出
示句子)
(二) 学习课文2—4段,感受女娲补天的艰辛。 1、
让我们默读课文2—4段,想想: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她做了哪几件事? 2、 3、 4、
出示填充练习。
课文着重介绍了哪几件?(找五彩石、炼石补天)
(出示“找”甲骨文)左边表示人的手,右边是“戈”,表示古代兵器、铜器。说明“找”得并不轻松。 5、
请一个同学读第3段,其他同学拿着笔认真听读,哪个词语能让你感受到“找的很困难”的,就用三角形符号标出来。 6、 7、
体会“几天几夜”、“找啊找啊”、“终于”。
大家设想一下,女娲都到哪些地方找五彩石了?怎么找?碰到了哪些困难?大胆想象,把内容补充完整。(出示:填一填) 8、 9、
学生展示填写作业。
找五彩石确实不容易!那炼石就更不轻松了。(出示:火——炉——“炼”字——炼)炼石,就是熊熊烈火不断地烧烤着炉,直到炉中的五彩石化成液体,这在文中用了哪一个词来写?(冶炼)女娲容易吗?况且这一炼就需要五天五夜。
10、 炼好了五彩石,女娲开始补天了。(出示:补天)谁来读读,女娲怎么补天。
如果能边读边把这些动作的词语也表演出来,那就更棒了。
11、 女娲连续几天几夜找五彩石,连气也没喘一口,就又五天五夜炼石、补天。
女娲不累吗?她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了谁?请你用一两个词语给女娲来个特写。(善良、勇敢、不怕艰险、甘于奉献)
12、 女娲真不愧是我们的始祖,人类的保护神啊!大家看,(出示:彩霞)多么漂
亮的云霞呀!传说那就是女娲补天的地方呢。
四、延伸拓展:关于神话
而今,人们心中的女娲已经不需要靠想象来的了。看——(出示组图)当地震来临的时候,我们温和可亲的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救灾工作,他被尊称为“现代女娲”;抗震救援队员夜以继日搜救废墟中的幸存者;白衣天使关心灾民疾
苦,不顾疲劳,及时为灾民送医送药;部队官兵源源不断为灾区输送救援力量……这些都是“当代女娲”啊。
神话故事中的人与事都是不存在的,那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所以,故事中的人物、动物总有神奇的力量,故事的结果也总是美好的。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与理想,或者比喻。 五、限时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写一写你想对女娲说的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生字新词,进一步巩固生字和新词。 2、感情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词,自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讨论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并且介绍自己的识字办法。 3、教师范写并示范: 注意以下字形。
娲:右下部是”内”。隆:右边中间的一横别漏写。 窟窿:两个字都是穴宝盖。
冶炼:冶字是”两点水”不是”三点水” 炼:是火字旁,右边不是东。 4、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延伸
1、自由交流自己知道的神话故事 2、画一画课文中生动的词语并抄写下来。 四、限时作业 1、写出近义词。
创造——( ) 出现——( ) 立刻——( )
决定——( ) 以为——( ) 终于——( ) 2、写出反义词。
难过——( ) 危险——( ) 稠——( )
幸福——( ) 巨大——( ) 黑——( ) 3、积累四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夸父追日
教学目标: 1、 2、 3、
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体会夸父身上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培养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 课文重点:全文 感情朗读训练点:全文
读说结合训练点:夸父为什么要追日?他是怎么追的?后来追到了吗? 预习设计:
1、读熟课文,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夸父为什么要追日?
3、阅读二至四自然段课文,思考:夸父追到了太阳吗?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阅读神话故事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第( )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喜欢读神话故事吗?你读过哪些神话故事呢?
(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夸父逐日、后异射日、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精卫填海、百鸟朝凤、盘古开天)
2、中国的神话传说是最悠久的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3、板书:夸父追日、
4、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想问的呢?
(夸父为什么要追日?他是怎么追的?后来追到了吗?) 二、成果展示
1、检查词语咕嘟咕嘟 颓然 遗憾 霎时间、长眠追寻光明奋勇前行 :追赶太阳 虞渊 喉咙直冒烟 渭河 瀚海 一眨眼 2、接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讲课文
(一)追日的具体原因(第一自然段)
1、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非常有价值,通过刚才的朗读你从故事中知道了夸父为什么要追日呢?
出示句子: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A、 指定学生读,师范读,你是怎么理解的? B、 补充资料:
C、夸父仅仅是为了自己喜欢光明而追日吗?是为了整片神州大地的光明。 D、教师引读课文:
看着西沉的太阳渐渐远去,但他还是不忘心中的目标,夸父心想。指定学生读 为了追求内心渴望的光明,即使要以生命为代价,夸父的决心毫不动摇。男同学读 2、
读着这样一段文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勇敢追求光明 坚定的信念) 指导朗读
(二)追日的过程(2到4自然段)
1、自由读2到4自然段,说说夸父是怎么追日的呢?
A、课件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①学生说体会(跑步速度的神奇)
②抓“一眨眼”和“两千里”体会夸父速度快。 ③夸父风一样的速度不是微风,而是什么风? 用你的朗读表示出来。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相当于一眨眼就从杭州跑到了北京。 师:把这份感受读出来吧!
3、这就是神话故事的传奇色彩。课文还有哪些地方也让我们感受到神话的这种神奇魅力?自由读读课文找出来。 交流: A、
课件出示: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① 学生谈理解(口渴程度的神奇)
② 你平时口渴最多能喝多少?喝水的声音呢?夸父喝水的声音是“咕嘟咕
嘟”的声音
拓展黄河、渭河资料(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长度5464千米,将近横跨整个中国,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这样的两条大河夸父霎时间把他喝干了) ③指导朗读。 B、
课件出示: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①、 谈体会(体重的神奇)夸父倒下的声音令人震耳(欲聋)、山崩(地裂)、
地动(山摇)
②、 让我们一起来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③看到夸父的倒下,你的心情如何?(伤心、悲痛……)
④感到悲痛的不仅仅是我们,还有——(巨人族的族人、大地、山河,甚至被他追逐的太阳。)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用悲伤的语气去读不要跟同学说,创造这种意境即可) C、
课件出示: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① 他在遗憾什么?他在深深地叹息什么?
生自由回答(无可奈何,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② 你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③ 尽管夸父已经筋疲力尽,尽管他已经不能再站起来,但是他并没有屈服,
他用尽最后一口气,奋力将自己的手杖向前抛去。这一抛抛出的是? 课件出示:一片桃林,树上味道鲜美的桃子,给追寻光明的人解渴,使他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行) 四、拓展延伸
1、倒下的夸父变成了一座大山,他的手杖化成了一片桃林。
2、如果你就是那个追寻光明的人。当你吃着鲜美的桃子,看着茂密的桃林,你有什么想对夸父说的? 请你把它写下来。交流 3、
学到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
①夸父不仅仅是留给我们巨人形象,他更是一个精神上的巨人。他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决心和坚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一直被全人类、全民族延续着。 4、同学们,神话故事里充满神奇的想象,只要我们继续畅游在神话故事里就会感受到更多神话人物的勇气和智慧。抽空到书店找一本,踏上神奇之旅继续去感受,和同学交流。 五、拓展练习:考考你
“夸父追日”这个神话故事最早出现在《山海经》里,是这样记载的:“夸父与
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学了课文之后,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它的含义吗? 六、限时作业
课外阅读其他神话故事。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喜欢阅读课外神话传说故事,并能清楚地讲给别人听,主动交流听后的感想,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提高口语表达的能力。
2.学习神话传说中大胆神奇的想象,写一篇习作畅想“我会变”。 3.养成自觉区别形近字的好习惯,并且在自我发现中培养探究意识。 4.积累成语、歇后语,培养积累语言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难点:习作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阅读了许多神话传说故事,我想同学们课外也读了不少这类故事,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二、分组讲故事
1.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把故事内容讲清楚、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讲完后评一评。各小组选出本组“故事大王”1~2名。
2.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大家掌声祝贺。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彩故事。哪位“故事大王”先给全班同学讲?
3、共同评议讲述情况。如内容是否讲清楚、情节是否完整、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四、学生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想请同学们来总结。在总结时,你可以表扬表现最出色的,也可以夸奖进步最大的;可以谈谈你的感受,也可以说说你的心得,也可以发表一下你的希望、设想和创意……每组请一名同学做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
一、导语激趣,放飞想象
同学们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已经对神话传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里面的人物真神奇,比如孙悟空,他会七十二变,如果你也会变,你想变成什么呢?你可以变成任何人、任何物,赶快插上想象的翅膀,自由翱翔吧!你的脑中是不是涌出了许许多多的奇思妙想?选你最喜欢的一个想法,编一个精彩的故事吧! 二、大胆想象,自编故事 三、交流评议,取长补短
1.把你编的故事讲给同学或老师听,再互相评一评。
2.全班交流,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大家评议。教师引导学生从想象是否大胆、新奇等方面加以评议。 四、编写故事,独立修改
五、评议习作
选一至两篇优秀作文或问题作文全班评改,重点从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晰、是否有具体情节等方面评改。 六、修改习作 1.自主修改习作。
2.小组内同学互相修改习作。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古诗《乞巧》中的“宵”和“霄”,比较异同。
2.同学们早就发现了,在我们的汉字中,有许多字的字形相似,像一个家族中的兄弟姐妹一样,它们长的很像,你能区分出这些字哪儿长得不一样吗?你能认准它们吗?(出示词语投影片) (二)自主读词,观察发现 1.认真读词语,把词语读准确。 2.仔细观察带点的字,看你能发现什么。 3.交流发现成果。
a.小组内互说,互相启发。
b.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联系字音、字义加以区别。 (三)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请学生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加以区别。
2.课下搜集形近字,装入识字袋中。
二、读读记记
1.读词语:自读──轮读──指名读。 2.想一想每一行词语的特点。 a.第一行词语中有数字;
b.第二行词语的结构是ABAC式; c.第三行词语的结构是AABB式; d.第四行词语中有两个词意思相反。
3.仿照每组词语的特点,补充一些词语,比一比谁掌握的词语多。
4.请同学们课下收集词语,并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自己独创的归类方式建立词语分类夹。
三、读读背背、成语故事 1.激趣导入。
在我们祖国语言文化宝库中,有两道独特的文化景观,那就是成语和歇后语。一个成语意蕴深刻的背后往往包含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句歇后语幽默隽永,其间又常常暗含着一个有趣的典故。这节课我们就来一个成语、歇后语大放彩。 2.阅读歇后语和成语故事《画龙点睛》。 a.自主阅读。
b.小组合作,练习讲故事。□教学设计 3.成语故事、歇后语比赛。
a.宣布比赛规则:每组四人,按顺序排好号,根据下面的内容集体商议解决。 ◆每组接龙说成语。
◆每组1号同学讲述“画龙点睛”故事。
◆每组2号同学展示本组摘抄的歇后语,比一比哪组的数量多,并背诵5个歇后语。
◆每组3号同学讲一个成语故事或歇后语典故。
◆每组4号同学用积累到的成语和歇后语各说一句话或一段话。 b.组织比赛:每组1号同学先来参加比赛。 c.总结比赛情况及结果。
4.拓展练习:继续收集成语故事和歇后语典故。 四、限时作业
1、抄写“读读记记”; 2、背诵“读读背背”;
第八单元复习课
一、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乞巧: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碧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荒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心吊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如土色: 二、按原文填空: 1、默写《古诗两首》:
2、山的南边,有一大片( )、( )的桃林,那是夸父的( )变成的。树上( )的桃子,给( )的人解渴,使他们( ),( )。 3、八仙过海——________ _ 孙悟空大闹天宫——__ ____ 韩信点兵——_________________ 姜太公钓鱼——_______________ 三、照样子写词语。
轰隆隆 ( )、( )、( ) 零零星星( )、( )、( ) 熊熊大火( )、( )、( ) 四、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手杖 ②虞渊 ③伏下身子 ④颓然 ⑤遗憾 ⑥ 渭河 ⑦瀚海 ⑧一眨眼 ⑨霎时间 ⑩向前一抛
在这些词语中,表示动作的词语有( )和( ),有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他们是( )和( )
五、照样子写句子。 例:夸父的喉咙干。
夸父的喉咙干得直冒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