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河源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23-10-12 来源:步旅网


河源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内容提要】校园文化建设乃学校发展魂之所系。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外文化、舆论文化等,它是全校师生在学校动态发展过程中共生、共建、共享的目标总和。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指学校里的人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当前在学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很有必要性,这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本文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重物质文化建设轻精神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用主旋律教育代替全部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重点抓好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外文化、舆论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关键词】校园文化建设;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外文化;舆论文化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校园文化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效,对学生身心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笔者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新时期推进校园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是校园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蕴藏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并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教师和学生在学校教育生活中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教育行为方式、人际关系以及学校的生活样式,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校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活动都具有指引方向的作用。

校园文化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和学校精神文化,而后者主要指学校里的人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学校里的教师、学生等的生活态度和生活追求。校园文化根本上是学校中人的文化,而学校中的人有教师、学生、管理者,因此,也就相应的存在着教师文化、学生文化和管理者文化,这三者在校园文化这一体系中很难说哪个更重要,但是总体上看,管理者的生活方式和态度主要影响学校制度的制订,这关系到校园文化的上层意识(自己要理解),学生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则影响着学生的学习风气,牵涉到校园文化的下层形态(自己要理解),而教师文化则是处于连接上层和下层文化的中间地带,它既可影响管理者文化也可影响学生文化。同时校园文化也是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它又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历史传统、

1

学校的特定社区背景等紧密相关,小到学校的一草一木,大到学校教室的布置、图书馆的情况、学校的节日以及学校的资源等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校园文化的概念: 一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指学校里的人特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素质、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本质是一种人文环境和文化氛围;二是校园文化的表征是指具有校园特色的人际关系、生活方式以及各类文化设施等;三是校园文化的内涵是指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教育,通过教学、组织各类活动,丰富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以及课外文化、舆论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这几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自己要理解)。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是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是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党的“十六大”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四是由素质教育要求所决定。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

2

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这同样要求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校园文化依托学校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通过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使生活在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心理因素、行为准则、价值取向等方面与现实文化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实际操作中,人们往往忽视了校园文化的价值意义,总是从实用的功利主义(自己要理解)的角度来理解和实施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校园文化在貌似轰轰烈烈的表面下渐渐显露出偏离其价值意义的真实面貌。目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只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基础并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但是,有的学校甚至把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等同于校园环境的美化和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味强调发展校园环境和娱乐文化,离开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

(二)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层面上

一些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生管理部门,着重强调其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自己要理解)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只把校园文化建设看做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有的学校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或者课外活动的开展,并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规划的大背景(自己要理解)下来实施。有的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设等割裂开来,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三)用主旋律教育(自己要理解)代替全部校园文化

一些人片面地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主旋律教育。主旋律教育确实重要,是学生成长成才所必须接受的教育,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但主要的并不等于全部,重要的并不是说其他的就不需要,校园文化还应该包括一些生活化、情感性的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建设,要在唱响主旋律的同时,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其亲和力和影响力。

3

(四)校园文化特色不明显

校园文化是典型的管理文化,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措施。把与学校所处的位置、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校园“个性”文化,与育“德”、育“智”、育“体”、育“美”等“共性”文化结合起来建设,是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的基本要求。但是,在实际中,相当一部分学校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中,尚未注重体现各学校自身的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趋势,趋于一般化,个性不明显,这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才的培养,更不利于提高学校的竞争力。 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外文化、舆论文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应采取如下主要对策。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直接地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应从以创建优美校园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物质文化建设应符合本校的实际,代表师生的共同意志,体现出“四性”:一是科学性。要整体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教育性。物质文化建设必须渗透思想教育的成份,寓德育于物质文化建设中;三是艺术性。要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意味,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四是经济性。物质文化建设要有艺术性并具时代感,但却不可一味地追求时髦、高档、漂亮,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考虑经济、实用。

2.校园环境的建设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种草,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指导,将学校办成“园林式单位”。校园的美化不应只局限在校园的整体布局、楼馆的建筑装修及教学设施(如图书仪器、电教设备等)的更新添置等纯粹的物质文化的层面上,还应表现在通过对校园环境的点缀所体现出的全校师生的共同思想、共同情感、共同的审美观等精神文化上,如校园板报的内容形式,办公室课室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等。要保持校园环境的洁净,并把好校门关,保证学校免受外来干扰。

3.物质文化的建设不能由学校领导包办,必须群策群力,师生齐动手,发挥集体、个人

4

甚至家长各方面的积极性,由师生自己地动手完成,如:课室布置、环境卫生等。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创造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

(二)加强精神文化建设,引领校园发展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校园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

1、构建一种科学性、前瞻性的精神文化,推进校园文化理念性创新。学校要本着“质量立校, 文化兴校, 科研强校”的办学理念, 沿着“强管理、求发展、重科研、创特色”的办学思路, 体现“以人为本, 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教育思想,使学校朝着特色鲜明、质量过硬、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目标迈进。这是新时期学校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定位的选择, 是引领学校健康发展的指南。并且针对学校目前发展趋向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种意识: 科学经营意识、博弈意识(自己要理解)、质量生命意识、超前意识及教育服务意识。

2、构建一种多元化、开放化的精神文化, 实现校园文化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快速发展, 教育观念的日新月异, 学校的办学理念必须顺应时代的要求, 多元化、开放化(自己要理解)的办学思想与手段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学校要构建和开展“教学开放日”活动, 在“互动和满意”上做文章, 通过活动让家长全面了解我校教育教学情况, 了解现代教育新理念, 了解自己孩子在课堂学习的表现, 让家长零距离感触老师的教学风采。以“相约校园, 打造人民满意教育”为主题的“教学开放日”活动, 形成一种高品质的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价值观, 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校园管理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制度是校园文化建设初级阶段的产物,是为了达到无意境界而采取的一种有意识手段,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自己要理解)。学校应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围绕培养“四有”新人这个核心,建立和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应充分发扬民主,经过师生充分酝酿和讨论,最后才以条文的形式定下来。

5

 为了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网络。如对学校的德育工作,成立以党支部书记挂帅,主管校长负责,工会主席、德育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级长、政治科科长参加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四线”管理。即:“党支部——工会——团委”一条线,主管师生政治学习,组织师生开展各项政治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主管校长——德育处主任——年级长——班主任——值日教师”一条线,主要负责师生的一日生活制度,贯彻落实师德规范和《行为规范》;“校团委——少先队大队部——团支部——班委会——各班值日生”一条线,负责日常行为规范的自查自纠工作;“校长室——政教处——派出所——学生家长”一条线,主要负责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及安全教育。有了德育工作的管理网络才能保证德育管理制度的落实。要强调的是这种管理网络的建设必须立足于职责,从树立事业心和责任感入手,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考核到位。

(四)加强课外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有害活动的潜流。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成就、有总结)、“四定”(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三落实”(组织、经费、器材),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业余团校、学科兴趣小组、文学社、田径队、蓝球队、小乐队、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

2.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青年志愿者活动、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知识讲座、“三小”活动(自己要理解)等),又要有娱乐性的(如各种体育比赛、文艺汇演、游园活动、美术书法展、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生产劳动、勤工俭学等),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艺术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

因此,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

(五)加强舆论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新风

集体是一个熔炉,能把生铁炼成钢,也可能是个染缸,给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以不良影响。

6

学生在集体中,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心理学上称之为“从众心理” (自己要理解)。因此,学校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要加强“爱校”教育,培养母校意识。向学生讲述学校光辉的历史,成立校史展览室,设计校旗校徽,制作校歌,统一校服,提高学校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热爱母校的情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

3.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辨论会,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

4.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宣传橱窗、图书阅览室、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舆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六)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创立校园风格

校园特色文化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反映学校办学理念、展示学校精神文化的阵地,同时也是一种引领、一种价值认同、一种追求境界,是学校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挖掘学校特色文化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凸现优良传统特色。传统是历史赋予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应在积淀学校发展历史的基础上,继承优良传统,使好的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

2.体现培养人才特色。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不一,培养人才的目标也不一,只有在立足于这种特殊要求的基础上,才能有利于学生成才。

3.展现创意规划特色。着力以特色立校,以创意建校,既要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意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全方位配合;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采取切实有交的措施,统筹协调,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建设优秀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优秀人才。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

7

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参考文献:

1、柳海民《现代教育原理》,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版社社,2002年6月第1版

2、赵志军《管理思想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1版

3、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编者编:《陶行知文集(修订本)》.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4、linda Campbell 等蓍,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育学的策略.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9

8

目 录

1、 内容提要„„„„„„„„„„„„„„„„„„„„„„1 2、 关键词„„„„„„„„„„„„„„„„„„„„„„„1 3、 校园文化的概念„„„„„„„„„„„„„„„„„„„1 4、 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2 5、 校园文化建设现状分析„„„„„„„„„„„„„„„„3 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对策„„„„„„„„„„„„„4 7、 参考文献„„„„„„„„„„„„„„„„„„„„„„8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