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探析

2021-06-24 来源:步旅网
2017年第1期 总第121期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Journal of Fujian Radio&TV Universi ̄ No.1,2017 General,No.121 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探析 陈 婕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摘要: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成果,《子夜》、《林家铺子》等具有社会 剖析特质的作品,对社会剖析派的形成贡献突出,体现了这一流派小说最具代表意义的卓越成就,其呈 现的多重解读及引发的研讨具有多元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茅盾;社会剖析小说《子夜》 中图分类号:1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346(2017)01—0086—04 茅盾是中外文坛上享有极高声誉的现实主 义文学巨匠,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他 的社会剖析小说具有极强的历史认知意义和价 值,在描述与分析社会情景方面达到了同时代 作家少有的深广度。 一“为人生而艺术”,认为文学应对人生有意义, 必须表现人生和指导人生,这是他文学思想发 展变化的不变原点。他既主张文学家要有社会 责任与使命感,又主张文学应细致真实地刻画 人生。 、茅盾小说创作初期的矛盾 《蚀》三部曲写实客观地再现了许多青年 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前后的人生体验与内心波澜, 当时的重大事件进入小说成为情节发展与人物 性格变化的衬托背景,其中有内在的深刻反思, 也有痛苦、困惑与失望引发的消沉悲观的幻灭 情绪,作家意识深处里反复纠缠的“矛盾”得 茅盾小说创作经历了从“矛盾展示”到“社 会剖析”的复杂变化过程,这一历程也是现代 文学由“革命文学”到“左翼文学”的发展写照。 (一)艺术再现矛盾心理 1927年茅盾《蚀》三部曲发表于叶圣陶主 编的《小说月报》第18卷,“经验了动乱中国的 最复杂的人生的一幕,终于感得了幻灭的悲哀, 人生的矛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 以全面的展现。《蚀》三部曲始终贯穿的旋律就 是矛盾,围绕这一主基调进行创作,茅盾成功 地从文艺理论家与文艺批评家切换过渡成为了 而尚受生活执著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 余烬从别方面在这迷乱灰色的人生内发一星微 作家。茅盾在对社会现实细致体察与确凿分析 中得出处女作的主题“矛盾”,同时也以内省精 光,于是我就开始创作了。”【l 作者在迷茫的心 绪中写就《幻灭》 动摇》和《追求》三部小说。 在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的早期,茅盾倡导 神定位自身形象,曲折反映卷入历史文化巨大 变迁与过渡时期的青年知识分子微妙尴尬情景 和错综繁复心态。风起云涌的变化时代直接影 收稿日期:2017—02—20 作者简介:陈婕,女,广西岑溪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文法系副教授。 ・86・ 2017年第1期 响了茅盾人生经历与思想形成,他的文学主张 的形成发展也同样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怀 有厚重使命感的茅盾,一方面致敬文学“缪斯 女神”,另一方面则自然而然地接受社会时代的 主流意识。 (二)塑造矛盾人物形象 茅盾小说创作伊始就塑造了充满矛盾的各 类人物形象,全面真实再现了知识分子的阶层 状态。如《幻灭》中的热情纯净、喜好幻想的 脆弱小知识分子章静;《追求》里富有激情、贪 图享乐却没有恒心的章秋柳等。 茅盾在刻画青年知识分子大革命中从“幻 灭”、“动摇”直至“追求”的寻寻觅觅曲折历程中, 以矛盾心理勇敢直面现实,率真自然地塑造了 时代女性形象。人物心理刻画细腻,以环境氛 围烘托时代特征,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艺术创作 才情。 (三)理性分析渐进超越矛盾 《蚀》三部曲发表之后,茅盾于20年代末 继续创作了《虹》、《路》、《三人行》等中篇小说。 《虹》女主人公梅行素依然是“时代女性”,在 “五四”至“五卅”历史事变的背景下,这样一 位知识女性的选择是由个性解放走向集体主义。 梅行素的性格与《蚀/-部曲中“时代女性”比较, 显得理性并明朗,清澈且坚定,但也没有了厚 重复杂的精神内涵。 可以说创作中篇小说《虹》之后,茅盾小 说理性分析成分进而强化,辗转幽怨与缠绵纠 结的矛盾情调逐渐消退。 二、茅盾小说社会剖析风格的形成 茅盾的小说创作在1930年开始进入黄金时 期,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艺术思想都日渐变化, 趋向于圆熟深邃。 (一)社会剖析风格渐显 3O年代左翼文学的重要成就是“社会剖析 派”的“社会剖析小说”,这一流派又称“社会 分析派”。该流派小说模式开创的基础是“五四” 新文化运动时期主要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的“人 生派”小说,创作风格的共同点是理性特色鲜明, 陈婕: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探析 小说故事情节的铺陈展开与社会现象相关联。 茅盾在《我的回顾》中这样说过:“一个做 小说的人不但须有广博的生活经验,亦必须有一 训练过的头脑能够分析那复杂的社会现象;尤 其是我们这转变中的社会,非得认真研究过社 会科学的人每每不能把它分析得正确。”[2 中篇 小说《路》创作于1930_-1931年,描写进步青 年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193 1年的中篇小说《三 人行》,用三个不同类型青年的故事,表达奋斗 的青年必将迎来光明的主题。而出版于1933年 1月的长篇小说《子夜》,是茅盾创作风格方法 转型后的突出成就。 “社会剖析小说”以理性分析的方式拓展了 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富有戏剧冲突的情节结 构中,勾勒出人物性格成长史,这一创作手法 对左翼文学影响深远。五四新文学突出个性解 放的特质逐步被以史诗画卷形式反映真实社会 现实所取代,“社会分析派”成为了一个崭新文 学时代的标识。“社会剖析小说”的开创性拓展, 使得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拥有了可以书写 的一席之地。 (二)社会剖析小说成型 “社会剖析小说”创造的新兴文学范式,奠 定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特殊重要地位。 茅盾的《子夜》以及《林家铺子》等具有社会 剖析小说突出特质的作品,对流派的形成贡献 突出,体现了这一流派小说最具代表意义的卓 越成就。 茅盾代表作《子夜》是作家文学生涯中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社会剖析小说。《子夜》的 背景是30年代初中国社会,作家以长篇小说的 形式艺术形象地再现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真实形 态,《子夜》出版后三个月内印刷四次,1933年 至1934年之间,专题论述《子夜》的文章有十 多篇,小说在当时极其轰动。小说除第四章外, 其余十八章人物的活动背景几乎都在大都市上 海,理性的社会剖析与严谨细致的现实主义细 节描写融合,构成社会风俗画卷长廊,这也是《子 夜》最具突出特点的叙事手法。 ・87‘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总第121期) ‘ 子夜》尽管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如 描写工农生活,由于来自“第二手材料”,不如 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及买办资产阶级等方面生动 具体,未能较好地表现工人运动中抵制“左”倾 错误地积极因素等等)但就主导方面看,无疑 是无产阶级立场观点同生动的艺术形象密切结 合的,因此是一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3】 从小说内容方面看,《子夜》卷轴展开的是30年 代初期复杂社会关系的宏伟长篇历史画卷,于 风云变幻中见云卷云舒,风和日丽与觥筹交错 中有波涛涌动,五光十色的斑斓场景与平和抒 情并存,令人目不暇接。在细节中提炼反映现 实生活和表现人物尖锐冲突方面,超越和突破 了“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写作,艺术真实与历 史真实并重。 长篇小说《子夜》也凸显了茅盾作为一代 语言大师的功力,并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小 说中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等人物的语言形 象生动,个性色彩鲜明突出,同时也带有30年 代特有的时代烙印。作品中大都市公债市场或 交易所的专业行话术语是属于30年代的,日常 生活习惯用语以及表达方式也非30年代莫属, 阅读时读者会在作家引领下产生强烈的代人感 与时代场景感。‘《子夜》标志着作者运用革命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已进入成熟的阶段。在以剧 烈阶级斗争为背景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创 作中,《子夜》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它以惊人的 艺术力量表现了3O年代初期中国杜会的各个阶 级的矛盾与斗争,提出并回答当年最重要的社 会问题,可以说《子夜》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 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具有戈U 时代的意义。这是作者对我国现代文学史的重 大贡献。”【4 20世纪茅盾的小说创作硕果累累,丰收喜 人。1932至1933年期间,茅盾连续出版了昭 现左翼文艺创作实力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春蚕》、《秋收》、《残冬》,之后茅盾依然多产。 1941年创作的长篇日记体小说《腐蚀》被称作 后期代表作,1942年的长篇小说《霜叶红似二 ・88。 2017年2月25日 月花》,1948年的长篇小说《锻炼》,均是着眼 于中国的社会现实,以艺术手法探寻、探索、 分析社会未来的力作。 茅盾与老舍、巴金的长篇创作共同构建了 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艺术的三大高峰,在30 年代的长篇小说发展历史上,茅盾的《子夜》 先于老舍和巴金的长篇诞生,具有引领的价值 与意义。茅盾是一位使命感、责任感强烈的作家, 他以现实主义笔法始终坚持文学艺术的真实性, 深度体察与敏锐把握相结合,成就了长篇小说 新潮流的开创范式。 三、茅盾社会剖析小说特点 在茅盾从事文学创作的时代,受他影响写 作社会剖析小说的作家颇多,但茅盾的特点突 出鲜明,其他作者的作品无论是深度或广度, 表现现实社会的准确深刻以及形象刻画等方面, 所取得的成就都难以与之比肩。茅盾是一位有 着浓郁的“社会科学家”气质的小说家,开始 小说创作前他的多年文艺理论与文学批评实践 活动经验,尤其是他深厚的社会科学理论积淀 与修养,对于他开创“社会剖析小说”具有不 可或缺的作用与意义。 (一)理论实践先于创作 茅盾拥有扎实厚重的社会科学理论功底, 他于20世纪初开始文学活动的最初经历是从事 文学批评实践,在进行了多年文学理论研究与 大量文学评论活动后,茅盾始步人小说创作生 涯。他的小说无论是短篇、中篇或长篇,概括 时代社会生活的深广度、恢弘富有气势的艺术 结构、人物形象塑造的生动传神、文学语言的 丰富劲道等方面都独树一帜,出类拔萃。 正是基于文艺理论实践与研究的积累,茅 盾的小说具有独特的大家气场,其统领驾驭大 规模作品的功力与才华,在现代文学史上拥有 了超凡价值意义。茅盾笔下各类人物既有独特 个性,同时又带有鲜明特定历史时期阶级特征, 并推演出其阶级的共同经历与命运,他的小说 创作取材、主题烘托、形式选择、艺术手法运 用等方面都有应时应景的痕迹与特点。现代文 2017年第1期 陈婕:茅盾与社会剖析小说探析 学史评价茅盾的“社会剖析小说”创作独特且 成熟丰富,有很高的认识价值。 (二)理性主导情感表达 茅盾认为文学必须用感情去影响读者,但 同时他在文学作品情与理的这组关系上,又坚 各种研究和评述文章多达1600多篇见诸公开发 行的报刊杂志。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有研究者不拘 泥于小说文本,而从宏观视角涉猎茅盾世界观 思想与文艺观美学等方面的研究,这是新时期 茅盾研究范畴的飞跃性突破,由狭小研究领域 向广阔纵深拓展。对茅盾研究评价产生分歧是 80年代末90年代初,蓝棣之撰文《现代文学经典: 持认为文学创作不是一时冲动的产物,更倾向 于作品的情感表达在理性的制约束缚中,以理 性为导向。 茅盾的文学创作中,几乎创作环节的所有 过程均可见理性,这种理性导向基于作者的自 觉认知,在他的小说内容、艺术、技法等各方 症候式分析》批评《子夜》,认为是一部以材料 堆砌方式加抽象理念构成的社会文献,指出过于 理性严重束缚了茅盾的艺术个性发展。与此观 面产生作用。作家仿佛手拎解剖刀,冷峻严肃、 一点呼应的是王晓明《惊涛骇浪里的自救之舟一 丝不苟地以社会学家身份呈现重大社会事件, 论茅盾的小说创作》,他分析认为茅盾创作有大 滑坡现象。但更为多数现代文学研究工作者认 可社会剖析小说,对新文学领域中茅盾奠定与 彰显深刻社会问题,揭示社会性质、前途发展 等重大问题。 由于主张理性先导,茅盾的创作中也存在 一发展的“社会剖析派”文学传统给与很高的评价, 肯定与欣赏茅盾小说创作之于中国现代文学的 重大贡献与成就。 纵观文学史进程,社会剖析小说在上个世 些为表述观念超越自身经验生编硬造的内容; 也有充满野心地开启长河巨制,最后不得而终, 半途而废的情景;同时茅盾以社会科学家的视 觉写小说,也不时地把文学作品变成了类似科 学论文、百科全书似的社会文献。但一些评论 家直接把《子夜》理解为抽象概念化的理论文 件的批评显然是不够客观和有失偏颇的。 (三)茅盾研究再认识 纪30年代产生了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其中不可 忽略的里程碑是茅盾的长篇小说《子夜》。茅盾 小说所展现的社会画面的全面与深刻,繁复宏 大的艺术框架,趣味灵动与变化万千的人物塑 造,华丽强健且丰富的文学语言,都远远超越 长期以来茅盾研究中传记比重相对最大, 了同时代的许多作家,显示出茅盾驾驭大型作 品的非同寻常的才气与功力。茅盾与社会剖析 小说是现代文学史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文学家与 20世纪80年代有孔海珠、王亦龄的《茅盾的早 年生活》、邵伯周的《茅盾评传》,90年代之后 有丁尔纲的《茅盾评传》以及沈卫威的《艰辛 的人生——茅盾传》等作品出版。【5 1997年以来 茅盾研究资料与学术著作出版的有60余种之多, 参考文献: 文学成就,其呈现的多重解读引发的各种研讨 具有多元的审美价值。 f1】孙中田,查国华.茅盾研究资料f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2 [2】茅盾.茅盾自选集【M】.上海:天马书店,1933:136 [3庄钟庆.茅盾的创作历程[3]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32,98. 『41孙中田.《子夜》的艺术世界[/vi].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52 【5邵伯周.茅盾评传【5】M】.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103 【责任编辑:钟晴】 ・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