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从XX年高考作文题看作文构思的四大技法

2022-04-10 来源:步旅网
从XX年高考作文题看作文构思的四大技法

XX年高考刚刚落下帷幕,考场上的“硝烟”却并未散去。我认为高考作文有三“难”:构思难、扣题难、修辞难。今天就讲一讲这难,也是写作文的步:构思问题。

今年的作文题我刚刚拿到一个草稿,这些题目于全国及各省市的二十份试卷。其中的部分题目已经激起了网络上的热议,比如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浙江卷的“绿叶对根的情意”、江西卷的“兽首拍卖”和天津卷的“我说九〇后”,或者跟流行文化有关,或者跟社会热点有关。不过,媒体和普通网友的眼光通常只钉在这些充满新意又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上。而我们分析这些考题,却要始终保持一个应试者的身份,一种沉着、冷静的态度,首先就要屏除猎奇的心态。

今年这二十道考题类型多样,覆盖了我要讲的所有构思模式,我们将结合今年和往年的考题对这些构思模式一一进行分析,来谈一谈高考作文应当如何巧妙构思,如何迅速确定写作思路。 一、插空构思法

这里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这三者中,哪一个才是最重要的出题形式?大家可能会说是话题作文,因为这种形式从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

以移植”到今天已经流行了十一年了,堪称经久不衰,但很可惜,这不是答案;也有人会说是命题作文,因为近几年话题作文日益衰微,命题作文又重新回到高考作文中来,所占比例也并不小,但很可惜,这也不是答案。我认为,很大一部分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的本质其实就是半命题,而这就是因为我们可以在它们身上插入一条横线,也就是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插空”。所谓“插空构思法”,就是在题目中找地方插入横线,把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变成一个半命题作文,这样就会把思路打开。

这种题目的特点是:插入一个主语、宾语、谓语、修饰语或中心语,就可以变成一个完整的句子或词组。比如今年山东卷作文题是“见证”,这个题目就可以运用“插空法”来完成构思。这里说了“见证”,却没有说见证什么。很多人都看过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台湾魔术师刘谦一举成名,每当他要让观众大吃一惊的时候,就总会把一句话挂在嘴边:“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那么好,我们就可以把“见证”这个题目变成“见证奇迹”。加入这么一个宾语之后,题目其实就已经由“见证”转入“奇迹”了。由此我们就可以想到很多关于奇迹的材料。与此类似,我们还可以写“见证理想”、“见证公平”、“见证真相”、“见证友谊”、“见证失败”、“见证成功”、“见证未来”、“见证心与心的距离”……

插空之后,A题目就转变为B题目,我们本来要写的是“见证”,但其实构思的时候一直在想的是“奇迹”、“理想”、“公平”、“真相”、“友谊”、“失败”、“成功”、“未来”、“心与心的距离”,这一思维过程就叫做“由此及彼”。

但是,大家千万要注意,这只是构思的方法,在写作文的时候还要想到扣题,那就一定还要做到“自彼返此”。如果你写作文的时候光想着“奇迹”俩字儿了,那必然要跑题,因为我们要写的不是“奇迹”,而是“见证奇迹”。也就是说,你写的奇迹一定得是可以“见证”的。那你就不能写古人的奇迹,因为你在现实中无法亲眼见证,除非你采用“时空穿梭”的模式让自己回到古代,仿佛能和古人当面交流,或者是说自己是用心见证的,用不着当面看到。扣题的时候不仅要扣住“奇迹”,更要把“见证”二字放在显眼的位置上。

今年还有很多题目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构思,比如: 四川卷“熟悉”,可以写成“熟悉你的对手”; 湖南卷“踮起脚尖”,可以写成“踮起脚尖,看到希望”或“踮起心中的脚尖”;

江苏卷“品味时尚”,可以写成“品味生活的时尚”、“在生活中品味时尚”、“品味时尚,就是品味生活”; 安徽卷“生活给我智慧”,可以写成“生活给我与人相

处的智慧”;

广东卷“常识”,可以写成“常识指导人生”、“常识就是对的吗”、“常识的缺失”;

天津卷“我说九〇后”,可以写成“我说成熟的九〇后”。 往年也有很多高分作文采用了这种方法。

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但凡做出选择必是人的心理活动,因此“心灵”二字形同虚设,我们就可以在“选择”上下功夫,有的满分作文写的是《张开双臂,选择博爱》,有的写《选择永恒》,还有的写《昭君的选择》。 06年安徽卷“读”,那就可以在“读什么”上下功夫。有的满分作文写《晨读陶潜》,有的写《读山》,有的写《读“我”》,有的写《黄山松,我读懂了你!》。

05年天津卷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是“留给明天”。这是一种抒情性较强的题目,好像很希望考生写成一篇散文。这个题目里留着一个很大的空,就是“把____留给明天”。我们看这两篇满分作文。 留给明天

昨天,行色匆匆,有如大江东去再不复回;今天实实在在,有如阳光雨露温馨美好。昨天我们留下成长经历;今天我们留下奋斗激情;那么,我们该留给明天什么?明天依然是个好日子,明天我们依然希望有时间行动,把昨天的行动留给明天,把今天的希望留给明天,再把明天的时间留给明

天。

留给明天预示着把希望留给明天,在明天我们会拥有希望。人生在世,别的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希望。就像在黑暗中摇摆的烛光,即便风吹雨打,哪怕只有零星一点也要燃烧发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然拥有希望,那么就不要担心曾经的失去与放弃,也不要害怕昨日的失败与痛苦,更不必疑惑将来的成功与幸福。雪莱曾说:“既然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今日的夜幕已降临,明天的黎明也不远;只要希望与人俱在,我们就不怕“因流泪失去太阳而丢失群星”;同样也不怕黎明前的黑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纵然今天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洒脱,但明天也有“散发弄扁舟”的飘逸。

留给明天也蕴含着把行动留给明天,在明天我们要付诸行动。也许曾经我们懒散惰落随波逐流;也许曾经我们胡思乱想只说不做;然而明天不会,明天我们不会有“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的无奈,也不会有韩东“如果我的祖先能够像我一样想,看到海的将是我”的悲哀。明天我们只顾风雨兼程地赶路,只求披星戴月。从明天起我们将会活得无忧无虑充实自在,就如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留给明天还意味着把时间留给明天,在明天我们应珍惜

时间。时间是上帝左手的沙漏、右手的盅钵。世间的一切都以时间为尺度。昨天是时间,今天、明天还是时间,时间对于一切都很公平。今天因没有时间来做的事,明天会有足够充裕的时间,让我们完成夙愿或实现理想。因此我们要视时间如生命,惜时如金,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就是此理,有了光阴我们能做不能做的,没有光阴我们能做的也变得不能做。直到现在,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在瑞士那样一个“从摇篮到坟墓”的高度发达国家,人们在给孩子登记遗产时不留下万贯家财,只写下“时间”二字,因为他们明白时间可以改变一切,也可以创造一切。

哲人说过,退一步海阔天空。既然今天完成不了的任务,那么为何不留给明天呢?留给明天不是一种错。

这位考生构思的时候就在“留给明天”的前面插入了一条横线,在段中说:“把昨天的行动留给明天,把今天的希望留给明天,再把明天的时间留给明天。”其后三段分别从“希望”、“行动”、“时间”这三个角度去写,实际上就是把这三个词填入了这条在心中偷偷画好的横线上。 留给明天

捧一轮流辉月,涌一脉思古情,岁月即将更替,我们的扁舟正在驶向新的海域,此刻你是否问过自己,拿什么留给明天呢?你是否用你最珍贵的向明天献上一份厚礼呢! 我不会留恋于昔日辉煌的刚劲,因为新的机遇就在眼

前。我也不会沉湎于往日成功的陶醉,因为明天是一片新的天地。那里蕴藏着无限勃勃的生机!

那就把信心留给明天吧!这是一份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会在大海里将你扁舟的帆鼓满风,朝着你向往的彼岸驶去。无论征途上有多少恶浪险滩,但只要明天还有信心在延续,你就会一身是胆。让信心在明天的土地上耕耘吧!让它不停的为明天施肥浇水,让明天因为有了它而盛开灿烂的花!

然后再请把坚强留给明天,在风雨兼程的航道上,需要两只永不弯曲的双桨,搏击着海浪,划过暗礁。有了它,你就可大声疾呼;“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虽然你也可能被咆哮的海浪摔疼,可坚强定能回响在你的耳畔!“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因为明天还有梦!”坚强将会为明天搭建好生命的神坛,你绝不会后悔在明天给坚强留的那一席之地。

还别忘了,把快乐也留给明天哦!生命虽然需要不断追求的热情,但也需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生命!怎能忍心辜负这尘世里的温柔呢?像天空飞翔的白鸽,不断追求明日的蓝天;像入夏的绿叶,留一份难得的心情,珍惜好美丽的年华。明天,因为有了快乐的点缀而让人期待,期待着踏上那多姿多彩的历程,期待着拥有更多的思索、成熟与搏击。 真想把所有的东西留给明天,因为这样,那颗为明天祈

祷的心会变得圣洁无比,它不是虚无缥缈的幻想,它有信心为帆,有坚强为桨,还有快乐为动力,明天,一定是一个美好的未来,请你把你最珍贵的东西留给明天吧!十年一梦,似水流年,当梦醒来的时候已是明天了,梦想会因为明天而缓缓走来,今夜,你是否坐在扁舟上,去遥望苍海的那轮明月,想想吧,朋友!你,我,她,还会给明天留点什么呢...... 这篇则把“信心”、“坚强”和“快乐”留给了明天,这就是插空法的步——“由此及彼”。但这位作者写“信心”、“坚强”和“快乐”,却都指向了“明天”这个词,三个分段的开头和结尾都在反复地将“信心”、“坚强”、“快乐”这三个词和“明天”拉上关系。构思的时候虽然是发散思维,写出来却要做到紧扣主旨,时刻想着“明天”二字,这就是插空法的第二步——“自彼返此”。 再比如08年安徽卷“带着感动出发”。 带着感动出发

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

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又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涵,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慨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为坚定。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的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向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还有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她的勇敢同样来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动,遵循于内心的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动会将信念与坚强深植于土地,

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艰险与坎坷,我们不怕;风沙与风雪,我们依旧昂首向前。这是因为感动给我们的内心准备了最丰厚的食粮。带着感动出发,让人生的航向永远地朝向美好的远方。带着感动出发,让辛苦而漫长的生活因为感动而充盈着快乐与希望! 这篇就在“带着感动出发”后面插入了横线,然后就避开了“感动”,而去写从感动的事情中看到的美好情操。 08年江苏卷“好奇心”。 好奇心

对一座城市抱有好奇心,会是你一生中最非凡的体验。 清晨的时候,当你穿梭在绸般雾气里的时候,这好奇心便开始了。露水润着青石板的路,布鞋踩在上面有轻微的声响,是什么在萌动?泡桐花紫色的蕊无声地落下来,绵软得仿佛一捏就会碎,轻柔得一吹便飞散,是怎样的娇羞躲在了里面?摇橹声由远及近,由近及远,“吱呀——吱呀”地穿透了雾,又无声地消失于耳侧,是谁在哼唱?待到薄雾消散,这一切又似乎从梦境中抽离,它们又到哪儿去了呢? 你只能怀着好奇心继续走。

石库门的深处有叮咚的泉响,江南的小姑娘抱着琵琶哼唱不已。她的指尖像这门前的流水,灵动而不留痕迹,只留下几缕清音。这清音,究竟从哪里来?隔壁的老太太梳了光亮的发髻,提着篮子出来,一口吴侬软语:“张家姆妈,走

啊,今朝端午买粽叶去喽!”于是,一个清秀而又和气的中年女子出来,笑着嗔怪:“大清早呢!”随即两人消失于石板街的尽头。她们往哪儿去了呢? 寻找什么来解开我的好奇心? 恰是一曲《游园惊梦》。

“看人间姹紫嫣红开遍……”我追随着杜丽娘的心思解开这谜团。庭中美景固然惹人怜,但更惹人怜的是自己的肺腑;这城市里的美景固然绮丽,但最诱人的也是她骨子里的韵味呵!两千年来,是伍子胥的相土尝水,是干将莫邪的剑意人情,是馆娃宫里“嘎嘎”作响的木屐,是憨憨泉里不尽的清涟,筑就了这座城的风骨。好奇什么呢?我们好奇她为何这样清新动人,答案是隐逸在这时光里的。你可以说是山水沉淀了她,你可以说是她融入了山水;你可以说是吴人塑造了她,你也可以说是她哺育了这些人。我不禁莞尔,心头的疑虑也顿时消散,这些“从哪里来”、“如何来”,当这座城给了我们问题时,也便给了我们答案。

一花一世界,从那门前的流波里,我们似乎看到了平江城的骨子。那便是她给我们的答案。

城的美妙,在于她勾起了我们的好奇心。 城的美妙,也在于她给了你最精彩的答案。 这篇将“好奇心”转入对一个城市的好奇。 08年湖北卷“举手投足之间”。

举手投足之间

生命的车轮缓缓向前推进,人类也已从年幼懵懂的种群成长为拥有高度文明与智慧的生物。知识与责任让我们渐渐摆脱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我们越来越多地考虑善待自然。而我想说,善待自然,就请从举手投足之间做起。 这个世界有很多环保主义者。他们可以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来抗议日本人对鲸的残酷杀戮,他们也可以建造奇特而坚固的木屋过树上生活来反对商人们对森林的砍伐。有时候,我们不由觉得那样的勇气与壮举离我们太遥远。没有错。但爱与善待并不总是要用惊天动地的牺牲来表达。在举手投足之间,我们就可以表现出对自然的善待。

弯身绕过低垂的树枝,轻轻扶起被吹偏的花朵,爱怜地送走不慎落到你书本上的年幼的蜘蛛,殷情地款待无家可归饥肠辘辘的流浪狗……生物之间平等的爱与尊重遂自举手投足之间显现出来。不要以为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因为自然辉映在每一个弱小的生命里,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是对自然的珍惜与保护。我们需要规模组织都很庞大的环保运动,但更需要涓滴成海的微小和细致。

动画片《西游记》里有一幕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唐僧正在打坐念经,忽然一只蚂蚁掉落在他的手上。唐僧并没有粗鲁地甩动手掌或是直接将这只小虫碾死,他只是轻轻地将蚂蚁所在的那只手放在地上,让惊慌失措的蚂蚁安全离开。

记得小时候我每看到这一段,总会嘲笑唐僧的迂腐和虚伪,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明白,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善,才成就了一个慈悲为怀的圣僧,才显现出佛的博爱与睿智。同样,当我们于举手投足间,积累对自然的善待,谁又能说我们不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呢?

有人说过,人类要用博爱的宇宙观来看待自己,看待地球。宇宙观,是告诉我们要学会平等地对待自然,将人类自身看作地球上普通的一员。而涉及到将理念转化为行动,我则认为,要用最微观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去看待自己的行为。因为正是举手投足间的小小善举,才折射出一个灵魂的光芒,才体现出一颗满盛爱与美好的真心。

这篇把“举手投足之间”这个题目变成了“善待自然,就请从举手投足之间做起”,这样就将题目转入环保话题,不过写的时候一直紧扣“举手投足”这四个字。 二、替换构思法

上文说的“插空法”是在已有题干中插入语句完成构思;其实,不再添加任何成分,也能将话题作文和命题作文改造成半命题作文,这就是“替换构思法”。这一方法的实质就是将题干中原有的某个词语替换成一条横线。

今年重庆卷的作文题是“我与故事”,题目要求说:“生活有很多故事,你可能是故事的参与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聆听者,也可能是故事的评论者。”这实际上就在为考生拓宽

思路,说明这个“故事”可以有很多种:既可以是自己的事,也可以是别人的事;既可以是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道听途说的;既可以是确曾发生过的,也可以是凭空虚构出来的。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将“故事”二字替换成一条横线。到底是什么故事,题目没说,任由我们填充。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这个“故事”具体化,具体为某一个故事或者某几个故事。具体的东西总是比抽象的东西好写,更容易打开我们的思路。如果题目中的概念比较抽象,或者说比较“虚”的话,那我们就把它代换成具体一点的内容和材料,这就是比较“实”的。因此,我们将这一思维过程称作“化虚入实”。 面对“我与故事”这个题目,就可以写某一个对你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故事,比如“龟兔赛跑”和“狼来了”。“龟兔赛跑”教给你勤勉的道理,你就可以把引入“勤勉”这一话题;“狼来了”教给你诚信的道理,你就可以把引入“诚信”这一话题。还比如,阿凡提的故事教给你智慧、勇敢、扶危济困、为富不骄的道理,阿拉丁的故事也教给你智慧、勇敢、扶危济困、为富不骄的道理,一休哥的故事还是教给你智慧、勇敢、扶危济困、为富不骄的道理,我们是不是就可以将这三个故事构成排比段从而写成四篇了啊?这四篇就分别讲了智慧、勇敢、扶危济困和为富不骄这四个主题。“我与故事”这个题目就化身而为以上这四个主题了。 不过,先不要得意忘形,“化虚为实”只是构思过程,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还要时刻想着扣题,要把“故事”变成一条贯穿始终的线索。比如你写“龟兔赛跑”的故事在你成长过程中总是时刻督促着你,每当遇到什么事的时候就一定要想起这个故事。你在讲述的是一只插着翅膀的乌龟,它时常在你眼前盘旋而去;这也是一只没有脚的乌龟,它动不动就从你面前飘移而逝;这还是一只披着长发、满脸葱白的乌龟,每当午夜凶铃响起的时候就会钻出来找你。总之,你一定要让那只乌龟像幽灵一样时常在你的脑海中飞驰而过,从而突出你和这个故事之间的关系,这样就不会跑题了,千万不要撇开你和故事的关系不谈,而是着力去写那个道理。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作“还实为虚”。 接下来,我们还是拿往年 [1][2]下一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