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5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2021-01-07 来源:步旅网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适用班级:高一年段

一、语言运用(20分。前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格1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佳肴(yáo) .B、裙褶(zhé) .

帐簿(bï) .

氤氲(yīn) .

骋怀(pìng) .

背篓(lîu) 粲然(càn) 宁谧(mi) ...

C、阡陌(xiān) 树阴(yīn) 破绽(zhàn) 婀娜(nuï) ....D、赝品(yàn) .

租赁(lìn) .

霓虹(ní) .

嘈杂(cáo) .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消遣 销售 积毁消骨 不肖子孙 C、歌诵 诵读 歌功颂德 千古传诵

B、奇诡 垝垣 诡计多端 正襟危坐 D、家俱 具有 一应俱全 万事具备

3.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那天夜晚,他抱着吉他即兴演唱了几支歌,脸上是_______的表情,像孩子那样快乐,像农夫那样淳

朴。我_______一次感受到,好的男子汉本质上都是农夫,朴实,宁静,沉湎于自己的园地,_______那是音乐、绘画_______书籍。

A、迷醉 不止 不管 还是

B、陶醉 不只 不管 还是 D、陶醉 不止 如果 或者

C、迷醉 不只 如果 或者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图书市场上“穿越”类的历史小说大为畅销,史学家对此或不屑一顾或不卑不亢。 ....B、真实的月球与传说中美丽的月亮大相径庭,它其实是一块冰冷的“大石头”。 ....C、班长提议3月12日“植树节”去环城公园义务植树,大家随波逐流,纷纷表示赞同 ....D、这套新版的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各个领域、各门学科,真是汗牛充栋、丰富多彩。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

B、看着父亲那灰白的头发,使我不禁热泪盈眶:一家人生活的重担,全压在他的肩上。 C、有没有接触过活禽,成为我们判断是否被H7N9型禽流感传染的标准之一。 D、三个学校的领导集中在第二会议室,商讨本学期的教学进度。 6.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这种车,巴黎只有夜间才看得见;白天,它们好像自惭形秽,不出来。 B、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C、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D、她穿得像一个穷苦的女人,胳膊上挎着篮子,到水果店里,杂货店里,肉铺里,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 7.下列句子语言得体的一项是( )

A、胡教授在一次演讲时这样开头:“我今天不是来向诸君作报告的,我是来‘胡说’的,因为我姓胡。”

B、对正在住院的朋友表示安慰说:“你这点病是死不了的,安心养病吧!” C、对九十大寿的爷爷表示祝贺说:“爷爷,祝你长命百岁!”

D、询问一位文盲奶奶的家庭情况时说:“老奶奶,您的配偶还健在吗?” 8.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清得如同镜子一般。______________,实在奇绝。 ①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显得明明白白。

②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

③那楼台树木,格外光彩,觉得比上头的一个千佛山还要好看,还要清楚。

④现在正是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好似一条粉红绒毯,做了上下两个山的垫子。 A、②④①③ B、①③④② C、②④③① D、①③②④

9.名句填空

① 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 ② 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③ 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 ④ 天行健,君子以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她把项链绕着脖子挂在她那长长的高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10.选出对“我只借这一种”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3分)

A、突出“只”,强调给对方听,表现玛蒂尔德怕对方不同意,自己会失去好机会。 B、突出“只”和“一”,强调自己借的少,表现玛蒂尔德想马上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C、强调“只”和“一”,表明自己决不多拿,表现玛蒂尔德坚决要把这挂项链借到手。 D、突出“只”和“一”,说给对方听,表现玛蒂尔德急不可待又怕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11.综观全文,小说的结尾,通过佛来思节夫人道破所借项链是假的,但在前面作者已做了必要的铺垫和

暗示。做必要铺垫和暗示的三项是:( ) (3分) ①玛蒂尔德做了衣服,没有首饰。所以去向佛来思节夫人借。 ②玛蒂尔德向朋友借项链时,朋友立刻说:“当然可以。” ③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④佛来思节夫人很有钱,但未收到舞会请柬。 ⑤玛蒂尔德还项链时,朋友没有“打开盒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2.“她双手拿着那项链发抖”是( ) (3分)

A、为能借到这样昂贵的项链而高兴得发抖。 B、为自己的梦想就要实现而兴奋得发抖。

C、为急于用它打扮自己又担心不能如愿而激动得发抖。 D、为好朋友这样信任自己而终于借项链而满意得发抖。

13.“玛蒂尔德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充分发挥想象,试着写出她此时此刻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

对于面馆来说,最忙的时候,要算是大年夜了。北海亭面馆的这一天,也是从早就忙得不亦乐乎。

平时直到深夜十二点还很热闹的大街,大年夜晚上一过十点,就很宁静了。北海亭面馆的顾客,此时也像是突然都失踪了似的。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出了门,店门要关门打烊的时候,店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

“欢迎光临,”老板娘迎上前去招呼着。

“„„唔„„阳春面„„一碗„„可以吗?”那女人怯生生地问。 那两个小男孩躲在妈妈的身后,也怯生生地望着老板娘。

“行啊,请,请这边坐,”老板娘说着,领他们母子三人会到靠近暖气的二号桌,一边向柜台里面喊着,“阳春面一碗!”

听到喊声的老板,抬头瞥了他们三人一眼,应声道,“好——咧!阳春面一碗——”案板上早就准备好的,堆成一座座小山似的面条,一堆是一人份,老板抓起一堆面,继而又加了半堆,一起放到锅里。老板娘立刻领悟到,这是丈夫特意多给这母子三人的。

热腾腾香喷喷的阳春面放到桌上,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 。 “真好吃啊!”哥哥说。

“妈妈也吃呀。”弟弟夹了一筷面,送到妈妈的口中。 不一会儿,面吃完了,付了150元钱。

“承蒙款待。”母子三人一齐点头谢过,出了店门。 “谢谢,祝你们过个好年!”老板和老板娘应声回答着。

14.语段中画横线部分,对故事情节来说,属于必不可少的交代的一项是( )(3分)

就在最后一位顾客①出了门,店主要关门打烊②的时候,店门③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④带着两个孩子⑤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⑥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⑦。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⑧。

A、①③④⑦⑧ B、①②④⑤⑦ C、④⑤⑥⑦⑧ D、②③⑤⑦⑧

15. “店主要说关门打烊的时候,门被咯吱咯吱地拉开了。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这位母亲为什么在店主打烊的时候才带孩子来吃荞麦面?(4分) 16.结合全文说说,为什么以“一碗清汤荞麦面”为题?(4分)

17.理解句子含义:母子三人立即围着这碗面,头碰头地吃了起来。(4分)

(三) 流泪的蓑衣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18.品味第二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19.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3分)

20.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21.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3分)

三、作文(4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与家人一起分享快乐;与朋友一起分享友谊;看到了一本好书,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喜爱的球队踢赢了,与大家一起分享„„生活中有无数的东西需要分享。 请以“分享”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②字数不少于600字。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一、语言运用(20分。前8题每题2分,第9题每空格1分)

1.D 2.B 3.A 4.B 5.C 6.C 7.A 8.D 9.略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3分

10.B(3分) 11.D(3分) 12.C(3分) 13.只要合理,即给分(4分) (二)16分 14.C(3分)

15.因为当时一家人正处于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母亲为三个人买一碗面感到难为情,但是想给孩子一个新年的祝福,希望孩子在新的一年里顺顺当当,所以母亲选择打烊的时候带孩子去吃荞麦面。这体现了母亲的勇气与伟大。(4分)

16.“一碗清汤荞麦面”构成全文的线索,将人物、情节、环境贯穿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碗清汤荞麦面”在文中还具有象征意义,寄托了吃面人对新春、未来的憧憬;通过母子三人吃清汤荞麦面的故事,歌颂了那种在困难逆境中积极奋斗、团结向上的精神,同时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4分) 17.母子三人共吃一碗面是文章中最动人的场面,是母子三人团结一心、互爱互助的生动写照。(4分) (三)12分

18.(3分)①从久远的古代就倍受重视;②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经常感受着父亲的温暖(若答“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他遮风挡雨”也可以。)(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满分)

19.(3分)①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②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③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④被闲置的无趣和寂寞;⑤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答对三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20.(3分)父亲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说明:从父亲听从劝说去陌生的城里生活看出他善解人意;从父亲生活艰辛但从不抱怨,怀念故土但不表露看出他感情深沉)(每个要点1分) 21.(3分)①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②蓑衣竟会流泪,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阅读兴趣;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三、作文(40分) 22.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