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常考记叙文含散文小说分类训练

2022-01-13 来源:步旅网
第一类 触物感怀

(10年4考:2009、2010、2011、2015涉及)

一、(2017合肥38中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

“彬彬有礼”江南杉

陈志宏

①我爱江南杉!杉是江南粗生野长的树种,高大挺阔,寻常可见。江南杉影绿动,四季常青,村前村后站成高密的绿景,河畔山岭落下尖坚的针叶,是温婉风里摇曳出的一道硬朗风景。

②多少回,听人把“杉”字错认成了“彬”。往积极里说,是师者把“彬彬有礼”深深地植入人们心田,让人不忘。江南人知礼守礼,文质兼备,对“彬彬”自然有铭心的记忆。可是,他们日日与杉照面,年年与杉同在,为何还会念错?原来,江南人都亲切地唤杉的小名——沙树。沙树的生命力顽强,从它的名字里就能清晰地感受到。没有土壤,哪怕在沙地里,它也能长大成材。

③游走江南多年,没看过杉树在沙地里葳蕤成景。想来也是,江南风暖水润,绿盖四野,沙地本不多见,少量的沙地,像国画中的留白一样,是荒凉的美的遗存。杉心有知,就很知趣远离沙滩,另择地而居。

④江南杉瘦削的外形,看似柔弱,实则坚挺,高高大大,孔武有力。江南人喜欢在道路两边植两排杉树,进进出出,感觉像是受到两队魁伟卫兵的列队迎候。房前屋后,田埂河畔,也会择地植一排杉,它那顽强生命力,防风挡雨,大有一树成林的气势。就算砍掉一棵碗口大的,再过几年,树桩周围自会长出一枝枝细长的小杉来。

⑤江南人多情而温婉,但骨子里也不乏顽强因子,就像杉木那样,无论外界多少纷扰,皆不能折损与生俱来的顽强品性。

⑥杉叶神奇,条状针形,微微弯曲像镰刀,带有攻击性,又似针一样锐利,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深绿的叶,泛着油光,近看绿得逼人眼,远望浓绿一片,像肃穆的长者,自有一份周正与庄严。江南杉长势好,或许与它独一无二的叶子密切相关。对于生长在我们身边的植物,不去打扰,就是最好的关爱。杉叶让人惧,于是少有人靠近。在无人袭扰的宁静里,江南杉顺着生命的方向,以自己的节奏生长成材。

⑦杉木浑身是宝。江南杉四季披绿依翠。秋风送凉,偶有绿叶枯老变红,随风落下,远远看去像是一把躺在大地上的篦子。这是农村灶膛上好的柴火。小时候,提个小篮,带上火钳,秋日艳阳下,捡杉叶,这是每个孩子的生活必修课。偶见杉果,也拾。这果子更为奇绝,像一枚暗褐色的鸭蛋,顶端有坚硬的刺状尖头,一如自卫的宝剑,周身层层叠叠披挂锯齿,种子就安居在齿与齿之间的缝隙里。傍晚归家,倒出杉叶露杉果,父亲说:“叶子可以捡,杉果就不要啦,来年春天,它还会长出小树苗来呢。” 不为,为有为。不拾杉果,只为杉的生生不息。这一朴素道理,风吹籽落,在一个江南少年心里生根发芽。

⑧杉皮是天然的屋瓦。伐一棵杉木,剥开树皮,压平,盖在屋棚上,遮风挡雨蔽日头。 ⑨杉树干纹理直顺,结构紧致,材质轻柔,耐腐防蛀,是优良木材,被广为利用。一些零乱生长的小杉木,需砍下来,去皮,做成木柄,安在耕、犁、耙、耖、铲、锄头、柴刀和斧子等家什上面,经久耐用。搭瓜棚、扎篱笆,结结实实,是不可多得的好材料。小孩子喜欢拿一根长短适宜的木棍抓在手上把玩,多取自杉木,像孙悟空耍金箍棒一样玩呢。

⑩江南杉还是一味药,提炼加工入药,可以祛风止痛,散瘀止血,江南雨水多,体质温湿,是为人所需的好东西。

11江南杉不怕人取用,○但乱砍滥伐会让它忧惧难安。无人来扰,以它的顽强,不经意间,自会长成江南一林、美丽一景。

12“彬彬有礼”,杉杉有情。我礼赞江南杉,我爱她为人民造福,为江南添景! ○

1.为什么说江南杉木浑身是宝?请简要概括。(4分)

江南杉的枯叶可以做农村灶膛上好的柴火;杉皮是天然的屋瓦;杉树干是优良木材,被广为利用;还可以提炼加工入药。(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由文章第⑦段首句“杉木浑身是宝”可知,答案在之后的文段中。从第⑦段江南杉的枯叶“是农村灶膛上好的柴火”、第⑧段“杉皮是天然的屋瓦”、第⑨段“是优良木材,被广为利用”、第⑩段“提炼加工入药”等内容可以概括出“江南杉木”浑身是宝的原因。 2.结合语境,说说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含义的理解。(4分) (1)河畔山岭落下尖坚的针叶,是温婉风里摇曳出的一道硬朗风景。 ..指杉树尖锐坚硬的针叶给人留下顽强不屈的印象。 (2)这一朴素道理,风吹籽落,在一个江南少年心里生根发芽。 ....

指父亲的话让我明白了“不拾杉果,只为杉的生生不息”的道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该句运用了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江南杉看似柔弱,实则坚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杉顽强生命的赞美之情。(共4分。修辞手法2分,表达效果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瘦削”“柔弱”“孔武有力”等词都是形容人的词语,此处用来形容“江南杉”,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同时将江南杉的外形与其生命力进行对比,突出了江南杉坚挺、生命顽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4.第⑥段写杉叶的神奇时,是如何进行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6分)

如何进行正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何进行侧面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面描写:描写了杉叶的外形呈条状针形,微微弯曲,带有攻击性,十分锐利;颜色深绿,泛着油光,表现其浓绿。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杉叶具有攻击性和周正庄严的特点。侧面描写:写杉叶让人望而生畏,敬而远之,表现其顽强庄严的特点。(共6分。正面描写4分,侧面描写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可以结合修辞手法进行分析。“条状针形,微微弯曲像镰刀,带有攻击性,又似针一样锐利”“深绿的叶,泛着油光,近看绿得逼人眼,远望浓绿一片,像肃穆的长者”是对江南杉的正面描写。“杉叶让人惧,于是少有人靠近”是侧面描写,表现了江南杉杉叶尖锐,具有攻击性和周正庄严等特点。 5. 本文既是在写树,又是在写人,人树相似,江南杉身上体现了江南人的哪些特点?(4分) 知礼守礼,文质兼备;生命力强,多情温婉;品性顽强,周正庄严;造福于人,无私奉献。(共4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3分)

夏天的水芙蓉

①七月末的夜晚,闷热难熬。关上门窗,打开空调,居室虽透着一股凉意,但时间一久,空气又会变得浑浊。我忍不住打开了靠近阳台的窗,顿时,热浪扑面,但一股悠悠的馨香也随之袭来。

②盆栽的水芙蓉绽放了?

③我只知道水芙蓉是晨开午闭,没想到早上还是羞答答的花蕾,在这闷热的夏夜竟会吐露芬芳。

④清明前夕,朋友给了我水芙蓉的种子。按着他的指点,我在青瓷大缸中和泥下种。说

实在的,那时还不清楚水芙蓉是什么花,等到第一片娇嫩的绿叶儿露出水面,我才识得庐山真面目。原来,水芙蓉就是荷花。此后,稚嫩的叶儿接二连三地浮出水面,不断地向外舒展。初夏时,毛茸茸的绿得可人的稚叶儿已高高攀起,叠叠翠翠,盖住了青瓷大缸。【A】每天清晨,晶莹的露珠儿在莲叶上滚动,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

⑤小时候读朱自清《荷塘月色》,隽美的语言曾深深地吸引了我。那时,我并不理解文章的真正内涵,以为这就是水芙蓉的写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她的感悟也渐渐加深。“小荷才露尖尖角”时如羞涩答答的少女,盛开时如雍容华贵的美妇,即使是将残待谢,仍飘溢着淡淡的清香,透着温柔而凄凄的美……【B】

⑥水芙蓉是夏令的普通时花,无论在哪一个避暑胜地,只要有水塘就能看到漂浮于水面的田田荷叶,掩映在波间的朵朵芙蓉,上海的大观园、苏州的拙政园、成都的杜甫草堂、西安的华清池,最令人神往的当数西湖的十里荷塘,红红的芙蓉、翠翠的荷叶,红绿交错,相映成趣。【C】水芙蓉以其娟秀的风韵,吸引着消夏的人们,点缀着夏日里的大大小小风景区,令游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⑦水芙蓉,别名芙蕖、荷花、莲花等,是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尤物,赞赏它的名言佳词自然是数不胜数。且不说李白的《采莲曲》,也不说辛弃疾的《卜算子·荷花》,信手拈来,如“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字里行间,无不雅韵欲流,轻轻地吟咏细细地品味,似乎还能嗅到那暗暗的荷香。宋代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揭示了水芙蓉的真谛,后人誉之为水芙蓉的知己。

⑧盛夏,出水的芙蓉在微风中翩翩起舞,那弱不禁风的模样,如娴静柔和的淑女。【D】其实,它才是一位不贪荣华、不畏权贵的耿直硬汉。炎炎的夏日,面对暴烈的骄阳,群卉低首,它却屹立在滚烫的水中不畏不缩,奋力地抵拒着酷暑的淫威,为跟烈日较一日之长短而盛开怒放,香留人间。

1.阅读文章第⑤段,用原文词语概括水芙蓉不同时期的美。(6分)

小时露出( )之美→盛时现出( )之美→残时透出( )之美 羞涩 华贵 凄凄(共6分。每空2分)

【解析】根据题干可锁定在第⑤段,三个空可以分别从三句话中找答案。“‘小荷才露尖尖角’时如羞涩答答的少女”,写荷花小的时候,如“羞涩答答的少女”,即蕴含“羞涩之美”;“盛开时如雍容华贵的美妇”,显然写盛开时,“如雍容华贵的美妇”,即“华贵之美”;“将残待谢”写荷花残时,从“透着温柔而凄凄的美”句中可以得出蕴含“凄凄之美”。

2.下面的句子是文章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 )。(3分)

置身其间,怎能不领悟“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 A.【A】处 B.【B】处 C.【C】处 D.【D】处 C

3.作者多次引用古诗文中对芙蓉花的描写,有什么用意?(4分)

丰富水芙蓉的文化内涵,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增添文采和趣味性。(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谈谈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写出水芙蓉娴静柔和的姿态,表达了作者对水芙蓉的喜爱和赞赏之情。(共4分。意思对即可)

5.结合原文内容,说说水芙蓉具有怎样的品格?(6分) ①耿直,不贪荣华、不畏权贵;②奋力抵拒恶劣环境; ③外表柔弱内心强大。(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时要逐段找出相关的语句,如从第⑧段中的“不贪荣华、不畏权贵的耿直硬汉”

可提炼出水芙蓉的品格:耿直,不贪荣华、不畏权贵。“不畏不缩”“奋力地抵拒着酷暑的淫威”,说明它在恶劣环境中奋力抵抗。“弱不禁风的模样”“硬汉”“耿直”“屹立”说明它外柔内强。

第二类 乡村童年

(10年3考:2017、2013、2008涉及)

三、(2017芜湖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

麦田的床 余 华

①小时候,我家在一个名叫武原的小镇上,我在窗前可以看到一片片的稻田,同时也能够看到一小片麦田,它处在稻田的包围中。这是我小时候见到的绝无仅有的一片麦田,也是我最热爱的地方。我曾经在这片麦田的中央做过一张床,是将正在生长中的麦子踩倒后做成的,夏天的时候,我时常独自一人躺在那里。我没有在稻田的中央做一张床是因为稻田里有水,就是没有水也是泥泞不堪,而麦田的地上总是干的。

②那地方同时也成了我躲避父亲追打的避风港。不知为何,我经常在午饭前让父亲生气,当我看到他举起拳头时,立刻夺门而逃,跑到我的麦田里。躺在麦子之上,忍受着饥饿去想象那些美味无比的包子和饺子。那些咬一口就会流出肉汁的包子和饺子,就是我身旁的麦子做成的。这些我平时很少能够吃到的美食,在我饥饿时的想象里成了信手拈来的食物。而对不远处的稻田里的稻子,我知道它们会成为热气腾腾的米饭,可是虽然我饥肠辘辘,对它们仍然不屑一顾。

③我一直那么躺着,并且会渐入梦乡。等我睡一觉醒来时,经常是傍晚了,我就会听到父亲的喊叫,父亲在到处寻找我,他喊叫的声音随着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变得越来越焦急。这时候我才偷偷爬出麦田,站在田埂上放声大哭,让父亲听到我和看到我。然后等父亲走到我身旁,我确定他不再生气后,就会伤心欲绝地提出要求,我说我不想吃米饭,想吃包子。

④父亲每一次都满足了我的要求,他会让我爬到他的背上,任凭我把眼泪流进他的脖子里。当饥饿使我胃里有一种空洞的疼痛时,父亲将我背到了镇上的点心店,让我饱尝包子或者饺子的美味。

⑤后来父亲发现了我的藏身之处。那一次还没有到傍晚,他在田间的小路上走来走去,怒气冲冲地喊叫着我的名字,威胁我,说如果我再不出来的话,他就会永远不让我回家。当时我就躺在麦田里,我一点都不害怕,我知道父亲不会发现我。虽然他那时候怒气十足,可是等到天色黑下来以后,他就会怒气全消,就会焦急不安,然后就会带我去吃上一顿包子。

⑥倒霉的是,一个农民从我父亲身旁走过去了,他在田埂上看到麦田里有一块麦子倒下了,就在嘴里抱怨着麦田里的麦子被一个王八蛋给踩倒了。他骂骂咧咧地走过去,但他的话提醒了我的父亲,这位外科医生立刻知道他的儿子身藏何处了。于是我被父亲从麦田里揪了出来,那时候还是下午,天还没有黑,父亲也还怒火未消,所以,那一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因祸得福地饱尝一顿包子,而是饱尝了皮肉之苦。

(有删改)

1.“这是我小时候见到的绝无仅有的一片麦田,也是我最热爱的地方。”作者为什么说麦田“是我最热爱的地方”?(6分)

①麦田是“我躲避父亲追打的避风港”。②傍晚爬出麦田后,父亲会满足“我”吃包子或吃饺子的要求。③麦田是“我”小时候驰骋想象的地方,它寄寓着父爱,也是艰难岁月的见证。(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②段提到麦田“成了我躲避父亲追打的避风港”,在哪里可以“想象那些美味无比的包子和饺子”,傍晚出了那里,就可以吃到包子或饺子。据此回答。 2.父亲爱“我”吗?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爱。理由:①父亲在到处寻找“我”,他喊叫的声音随着天色逐渐暗淡下来,变得越来越焦急。②他会让“我”爬到他的背上,任凭“我”把眼泪流进他的脖子里。③在艰苦的岁月,满足“我”吃包子或饺子的要求。(共4分。第一问1分,理由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3.请赏析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

这句话写出“我”对“很少能吃到的美食”的极度渴望;“信手拈来”一词尤为何生动深刻写出了“我”希望这些所谓的“美食”能成为“我”的家常便饭。(共4分。意思对即可) 4.“不知为何,我经常在午饭前让父亲生气”,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我”让父亲生气的原因。(4分)

嫌午饭不合口味。理由:①“我”的家乡种的是“一片片的稻田”,那块麦田是“我小时候见到的绝无仅有的一片麦田”,可见“我”的家乡是以米饭为主食。②“我”在“麦田的床”上想象时,对会变成“热气腾腾的米饭”的稻子不屑一顾,却能“忍受着饥饿去想象那些美味无比的包子和饺子”。③“我”在麦田里躲避追打之后,都会向父亲提出吃包子或饺子的要求。(共4分。意思对即可)

5.文章的结尾写道“那一次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因祸得福地饱尝一顿包子,而是饱尝了皮肉之苦”。文章以此结尾有何好处?(4分)

和前文父亲满足“我”吃包子或饺子的愿望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反映了“我”小时候生活的艰难,想“饱尝一顿包子”都是那么不易,以此结尾,深化文章主题。(共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这一次的结果是挨了一顿打,没有吃到包子,从而突出那时吃到包子十分不易。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四、(2017合肥庐阳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1分)

塘河的晚秋

①过去了两年的时光,我终于又一次回到了塘河。时值深秋,她昔日卓越的风姿呈现一 片冷寂,可仍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②塘河的秋、冬两季一般是干涸的。而今年,许是雨水太大了,河里竟有清凉的河水流淌。细细的碎石、沙土在河底映着深秋金色的阳光,闪烁着不同色彩的、晶莹的麟波;偶有小小的鱼儿顽皮地穿越那层层波纹,一有响动,便像梭一样悠然而逝,钻进水草深处;也有的鱼儿,将小小的身子紧贴在河底的沙床上,一动也不动,如果你不细细分辨,肯定不会发现那与沙、与水几乎同色的精灵般的鱼儿。

③放眼远处的风景,那是一条波动的线。巍巍太行像一个忠实的卫士,守护着这边的土地,它巍然耸立,展示着雄壮的大山情怀。与它连在一起的,是塘河两岸那沉默的防风林。如果是夏季,它便展现着郁郁葱葱的风姿,像两条绿色的绸带,随着塘河的延展,舞动着美丽的、充满生机的色彩。而现在,晚秋的风凋落了那一袭绿色的纱衣,那光秃秃的枝条在冷瑟中舞动动,伴着脚下的黄沙,像一个失宠的贵妃,一下子枯了风华、瘦了容颜,只把那一份凄凉展示给世人……

④我怔怔地想着,一不小心,便陷入了水边那松软的、充满水渍的泥沙里。看看已沾满泥水的鞋子和湿淋淋的半截裤管,我哭笑不得,真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忽然想起了小时候和小伙伴们一起玩水的情景,索性脱掉鞋袜、挽起裤腿,跳到水里摸鱼吧。塘河的性情我是知道的,虽然深秋的凄冷已侵袭了这片土地,可塘河的水却是温热的,脚浸在那清清的河水里,有一种惬意的温馨包容着我的身心,情怀立即被一种亲切、温存的感觉涨得满满的,像一个历经桑辛的孩子,终于又感到了母亲的呵护……呵,塘河,是你孕育我长大的呵!

⑤秋天的黄昏来得特别快,而黄昏赋予塘河的风景也是无限美丽的。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水面上,映出红、黄、绿几种不同的颜色,真可谓“半江瑟瑟半江红”。而河畔那两条林带,也像是经过画家着墨似的,涂抹上了一层金色的余晖。在傍晚的霞光中,塘河像一条镶着金

边的彩带,带着秋的成熟、溶着人们的希望流向远方……

⑥踏上回村的路,已是月上枝头,皎洁的月光为塘河两岸笼上了朦胧的轻纱。村里,已是万家灯火,想到妈妈定已经做好了饭菜在等我归来,便加快了脚步…… 1.阅读第①段,请说说塘河晚秋的总体特点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3分) 冷寂却韵味独特。(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段中“时值深秋,她昔日卓越的风姿呈现一片冷寂,可仍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描写塘河的特点。概括时注意题干要求“不超过10个字”。

2.第②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顽皮”来形容鱼的情态,将“鱼”比作“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鱼儿的欢快和敏捷(或可爱、灵动、有趣)。(共4分。修辞手法2分,好处2分。意思对即可)

3. 第③段开头“放假远处的风景,那是一条波动的线”中“波动的线”具体是指______和________的轮廓线。(4分)

太行山 防风林(共4分。每空2分)

【解析】题干中的句子是第③段的首句,分析可知“波动的线”指代内容在下文,且指的是自然风景。从“巍巍太行像一个忠实的卫士,守护着这边的土地,它巍然耸立,展示着雄壮的大山情怀。与它连在一起的,是塘河两岸那沉默的防风林”概括总结。 4.揣摩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作答。(6分)

(1)脚浸在那清清的河水里,有一种惬意的温馨包容着我的身心,情怀立即被一种亲切、温存的感觉涨得满满的。(结合第④段内容,说说作者为何有一种“亲切、温存”的感觉。) 因为塘河是孕育作者长大的母亲河,作者儿时曾在这里玩水嬉戏,所以感到亲切、温存。 (2)踏上回村的路,已是月上枝头,皎洁的月光为塘河两岸笼上了朦胧的轻纱。(“笼上”一词换成“罩上”好不好?请说出理由。)

不好。“笼上”与后面的“轻纱”相照应,表现了月光的柔美,如果换成“罩上”就没有了这样的效果。(共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5.结合全文,说说塘河晚秋有哪些景象让作者品出了“独特的韵味”。(4分)

清凉的河水;金色的阳光;晶莹的鳞波;河中的小鱼;巍然耸立的太行山;沉默的防风林;塘河美丽的黄昏。(共4分。每点1分。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 五、(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3分)

石碾磨痕

①长相略显蠢笨的石碾,堪称祖先最杰出的一大创造。两块石头,以如此巧妙的方式组合,解决了粮食加工的问题。不知道先人的奇思妙想是灵光一现偶然得之,还是苦心孤诣匠心独具。石碾作为重要的历史遗产,仍在焕发着生机。

②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遥远的石器时代,从一块石头开始,人类开始书写改天换地的英雄史诗。作为人类技术探索的最早实验品,石头曾被孜孜以求的祖先雕琢成器:石铲、石刀、石斧、石镰、石锄……在一块块石头的青灰底色上,灿然地浮起了人类文明最初的曙光。

③有趣的是,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圆圆厚厚的碾盘上放着一个憨憨的碾砣子,碾砣子上用铁轴套连着一个方方正正的石碾框,碾框外头的圆孔里斜插着一根圆圆的碾棍子。石碾的构造尽管如此简单,却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它一圈圈碾着乡村简单而又朴实的生活,即便已老态龙钟也不肯稍作停歇。

④通常,石碾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树下栖身,辛劳的村民就免去了雨淋日晒之苦。这些石碾大都有一把年纪,岁月在它们身上留下斑驳的印记,它们也无言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没有谁知道这一盘盘石碾碾出了多少米面,但在波澜不惊、细水长流的日常生活中,它把人

与乡村的感情碾得越来越细,越来越纯。

⑤石碾的一生,充实而又忙碌,它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青石板铺砌的碾道,人走驴踩,已深深凹陷。那一个个模糊不清的脚印,回响着强壮男人铿锵有力的足音,见证着风风火火的女人利索的身姿,记录着老人沉稳而踏实的步履,留下了孩子们轻盈矫健的身手。碾稻谷、碾玉米、碾小麦、碾高粱、碾地瓜干……五谷杂粮,哪一种都少不了和石碾的相亲相爱。那些胼手胝足、耕播岁月的农人,又有谁不曾和石碾相依为命?常常被这样一幕感动得热泪盈眶:石碾在反复地碾着,直到谷皮完全脱离,小心地捧一把碾好的谷子,轻轻地将谷糠吹去,眼前即刻呈现出金灿灿的小米。

⑥想起粥,想起煎饼,想起窝头,想起乡村的任何一种食物,就不能不怀想石碾的恩情。石碾不停地碾着,碾出乡村一天天的温饱。只要石碾转动,就会有乡村的殷实和富足。我的父老乡亲,也像这古朴的石碾,心平气和、任劳任怨地过着普通、平静,而又悠然自得的生活。石碾就是我们感情至深的亲人,它心甘情愿地陪伴着父老乡亲一生耕耘,不离不弃,贫贱不移。

⑦时光流转,日月轮回,石碾默然挺立于风雨之中,认真扮靓村庄素淡而悠闲的光阴,独自回味那些老去的农人和乡村远去的生活。这有血有肉的石碾,默默地奉献着,以其质朴而博大的情怀,成为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 1.从全文看,石碾有哪些特征?(4分)

构造简单(略显蠢笨),朴素,饱经沧桑,充实忙碌。(共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2点,意思对即可)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内涵。(6分) (1)利用石头,先人们蓄谋已久,他们天生就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本领。 ..“蓄谋”贬义词褒用,在这里指思考了很久,琢磨了很久,体现了先人们的聪明智慧。 (2)石碾仍然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就如同乡村永远无法割舍的胎记。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石碾比作乡村的胎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石碾与中国农村的紧密关系,是从乡村一诞生就带有的特点。(共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3.为什么说“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6分) ①石碾是中国乡村最常见的景物;②石碾紧紧联系着千家万户的土灶和饭碗,见证了乡村人的日常生活;③石碾朴质简单,饱经沧桑,任劳任怨,也象征着乡村的父老乡亲。(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3分)

运用反问的修辞,增强语势,有力地说明了乡村的每个人都和石碾相依为命。(共3分。意思对即可)

5. 近几年,农村的城镇化建设非常迅速,许多的类似于石碾这样的古物件都被废弃或被破坏,结合本文,请从“留住乡愁”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4分) 示例: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是好事,表明了社会的进步,农民过上了好日子;但在建设的同时,对一些代表乡村特点的标志性老物件应该加以保护,石碾是乡村淳朴民风最值得珍惜的一部分,是几代人的记忆,应选择一部分保留下来。(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第三类 挚爱亲情

(10年2考:2016、2012涉及)

六、(2017上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

十七岁那年的单车

①十七岁那年,刘伟看到别人骑着单车跑来跑去,十分羡慕,吵着要母亲买一辆。父亲 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

②刘伟发了一个月脾气。母亲心疼儿子,就买了一辆旧单车,在一个夏日的午后推回了

家。刘伟骑上单车就跑,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只有在外面没处混的时候,他 才会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吃完饭,跨上单 车又风一样飘走了。 ③那一天,刘伟没有骑车出门。单车在墙角拧着脖子,父亲越看越来气,举起一把锄头, 攒足力气砸了下去。单车散了架。“你——”刘伟正从外面回来,抄起一根扁担,横在 父亲面前。母亲赶紧跑过去夺下了扁担。 ④父亲本来体弱,这回又气又恨,病倒了。

⑤第二天,刘伟在埋头收拾衣服,母亲惊诧地问:“你要干啥?”“你别管。”刘伟头也 不回,( ),走了。

⑥“有本事你就别回来!”病床上的父亲吼道。

⑦刘伟走后,母亲每天晚上都会把刘伟的饭留在锅里。半夜,父亲起来喝水,总忍不住 揭开锅盖看看。

⑧刘伟真的有半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急了,找男人吵。父亲便四处打听刘伟的下落。 ⑨母亲依然每天都给刘伟留饭。父亲依然每晚都揭开锅盖看一眼。

⑩两个月后的一天中午,母亲在打盹,听到屋里有响声,睁开眼。儿子正打着赤膊一门 心思地擦着一辆新单车。父亲斜着眼看他,他装着不知道。 11母亲万分高兴,跑到厨房打了一大碗溏心鸡蛋。刘伟吃着鸡蛋,母亲在一边说:“这 ○

次你爸的病一直不见好,今天你把他驮到医院看一下啊!” 12刘伟不作声,站在单车旁,低头摸着崭新的龙头。父亲不愿意,母亲硬把他推到单车○

边,架了上去。 13刘伟在前面使劲蹬车。父亲紧紧地拽着座凳下的立杆。父子俩你不理我,我不理你。○走了一程,父亲手一松,就从单车上掉下来了。 14刘伟两条长腿支挺了车,不耐烦地说:“又怎么了?” ○15“我不走了。”父亲说,○“你这辆车是哪里弄来的?借的?偷的?抢的?” 16“关你什么事!” ○17“我是你爹!” ○18“起来!” ○19父亲没动。 ○20“不起来拉倒!”刘伟按了一把车铃,○“丁零零”跑了! 21父亲爬起来,拍拍屁股,看见刘伟又把单车骑回来了。 ○22“我说单车是给人家搬砖挣钱买的,你信不信?”刘伟的口气缓和了一些。 ○23父亲看了看儿子,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这还差不多。”他嘟哝了一句,就往○单车上坐。儿子伸手拉了他一下:“我要冲了,你抓牢。” 24父亲犹豫了一下,伸出手环住了儿子的腰。刘伟身体一震,顿了一下,脚下一用力,○....单车就飞跑起来,身后留下了一串清脆的车铃声。 ........1.从第①②段看,父亲为什么要砸掉单车?(4分)

父亲本不同意买单车;刘伟有单车后常在集镇闲逛,几乎不回家,与父亲的关系很僵。(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段,刘伟因羡慕同龄人想要单车时,父亲横着眼说:“别做梦!有本事自己去买!”强硬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第②段,刘伟有了单车后,“天天呼朋唤友,在集镇上闲逛”几乎不回家,“迎接他的自然是父亲铜铃般的眼珠子”“刘伟把他爹当空气”,这些表明父子关系不和谐。因此当父亲看到单车时很生气,有了砸车的举动。 2.填入第⑤段括号里的句子,符合语境的一项是(3分)( ) A.顶着火辣辣的太阳 B.冒着冷丝丝的寒风

C.踩着金灿灿的落叶 D.迎着雾蒙蒙的细雨

A 【解析】这里的情节是刘伟和父亲吵架而离家出走,火药味十足,只有A项描写的景物

23段“脸和胳膊都晒得黑黝黝的”可推断语境中季节为夏季,故A与情节吻合;根据文章第○

项描述更符合。

3.小说以“单车”为线索,情节生动。请在方框里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母亲购买旧车→ → →父子骑车看病

父亲生气砸车 刘伟挣钱买车(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4.第⑨段与第⑦段内容基本相同,简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5分) 示例:⑦⑨两段都写了母亲“留饭”和父亲“揭开锅盖看”的情节。这些重复动作蕴含着父母对儿子的牵挂,突出了对孩子的爱,也为后文父子矛盾的解决作了铺垫。(共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文章⑦⑨两段的情节看似重复,但不是作者的疏忽,而是作者的精心安排,从第⑨段的“依然”一词可以看出父母的坚持。这些细节反映父母对儿子的爱和牵挂,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爱”和“牵挂”才有了后面的父子和解。

24段,紧扣加点之处,说说结尾的妙处。(6分) 5.细读第○

①“环住”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认可;②身体“一震”也是内心的震动,表明刘伟体会到了

父亲的信任与关爱;③“车铃声”渲染了父子和好带来的愉悦;④结尾含蓄而巧妙地表现了主题:一个曾经叛逆的少年在父母的关爱和生活的磨练中获得了成长。(共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文中明确给出了加点词,“环住”“一震”是动词,动作中蕴含着父子二人的心理活动;“一串清脆的车铃声”属于景物描写,欢快的景物烘托出人物愉快轻松的心情。这个语段出现在全文的结尾,突出了小说的主题:父子二人相互理解,刘伟长大了,懂事了。 七、(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

母亲的补丁 朱成玉

①最近动了给母亲换眼睛的念头。用我的一只眼睛,换母亲的几年光明。

②咨询眼科医生,医生说理解我的心情,也理解我的孝行,但是很遗憾——行不通。 ③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导致的眼盲,是无法复明的。我的愿望终是一厢情愿,落了空。 愧疚让我的灵魂生了洞,母亲的眼睛做手术的时候,我因为一个案子缠身,无法陪在她身边。母亲跌落到黑暗里,抓不到我的手,她的心,该是多么忧伤!

④以至于后来,我总有那样的想法:如果当初我在母亲身边,手术是不是就会很成功,母亲的眼睛是不是就不会失明了呢?

⑤尽管医生告诉我,母亲的眼盲是“大势所趋”,手术不过是把那个黑暗降临的时刻向后延迟了一小截而已。

⑥但我依然无法原谅自己。 ⑦一直以来,都是母亲用惦念、安慰和爱,缝补着我生活中的一个个伤口。失恋的时候,母亲陪我出门旅行;与人争执的时候,母亲“护犊心切”,帮亲不帮理;下岗的时候,母亲陪我喝酒聊天......她像一块朴素的补丁,给我以种种安抚和慰藉。是我难过时候的开心果,阴冷天气里的暖炉,停电夜里的一盏煤油灯……

⑧母亲是所有人心灵上的补丁。可是多少人,一边享受着温暖,一边嫌弃着那块补丁的“碍眼”啊!

⑨因为淘气,新买的衣服刮了一个大洞。母亲缝补的时候,虽然做了巧妙装饰,但毕竟是一块补丁。那时候尽管依然很穷,可是大街上已经很少看到带补丁的衣服了。没有别的衣服可换,只好强忍“悲痛”穿着去上学。只盼它尽快多破几个洞,早早谢幕,可是它偏偏坚强得很,很长时间都没再受过伤,这“补丁”压在我身上,如同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让我那颗敏感的心喘息不止,生怕别人投过来的白眼和嘲讽。

⑩母亲似乎感觉到了我的不自在,那个春天,去乡下给人插秧挣了点儿余钱,给我买了一件崭新的衣服。我从那“五指山”下蹦出来,恨不能一下窜到云里去。

11儿时,听到母亲最常说的话就是:孩儿别怕,妈妈在呢。 ○12什么都不可怕,○什么都不必惊慌,因为有母亲在。在母亲看来,悲与喜,好运与苦难,不过是左眼到右眼的距离。“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母亲说,“没啥大不了的,今天右眼皮跳,有点难过的事儿,明天没准儿就左眼皮跳了,好事临门呢。”

13从此,我微笑着生活,因为心里已经揣下一本豁达的爱的圣经,它的光芒,比雪更加○刺眼,比太阳更加永恒,那是我人生的方向。 14而善良,是母亲给我的更珍贵的馈赠。 ○15母亲是出了名的热心人,邻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母亲是必须到场的。谁家若是有了○难处,母亲知道了,哪怕紧着自己,也要拉人家一把。有一次,吴姨家儿子相门户,需要招待女方的家人,大米不够用,过来借。“这可是大事儿,咱可得招待好人家,不能让人觉得咱太寒碜了。”母亲的慷慨劲儿如潮汹涌,一股脑儿把家里的大米都给吴姨拿上。那个时候粮食定量,要凭粮票购买的。害得我们那个月早早就断了粮,只能吃些土豆和母亲平时晒的干货,艰难度日。

16母亲这块巨大的补丁,谁家有了“难”的缺口,她都会急切切地往上扑。 ○17我受伤的时候,母亲是我的补丁,是我的创可贴,让我完好如初,可是她自己却破碎○了,破碎得千疮百孔。痛风,就像有风从骨缝里穿过一样,牙也快掉光了。母亲忍着疼痛,和我开着玩笑:“我这破身体啊,就像个茅草房,四处漏风。”

18无法帮她缝补这四处漏风的身体,○眼睛却又雪上加霜地坏掉了!这成了我灵魂里永远的缺口,在她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没能握紧她的手,对她说,“妈,别怕,我在呢! 19我多想自己也可以做一块神奇的补丁,把这痛苦的缺憾弥补。 ○20我把愧疚说给母亲听,母亲轻拍着我的手,只说了一句“傻孩子”。仅此一句,我就○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母亲心里的话—— 21我看不见你,但我还摸得到你的轮廓,闻得到你的气息,什么都没变,妈妈一如既往○地爱着你啊!

(选自《知识窗》 2017年5期)

1.本文记叙了几件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简要概括。(3分)

①母亲眼睛失明“我”很愧疚,想为母亲换眼睛。②母亲为我补衣服,买衣服。③母亲把家里的大米都给吴姨。(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文章标题“母亲的补丁”含义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分)

“母亲的补丁”既指母亲缝补在我衣服上的补丁,也指母亲用惦念、安慰和爱缝补在我心灵上的补丁,还指母亲教会我乐观面对生活,心地善良。(共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通读全文,找到有关补丁的句子或者词语。第⑦段“母亲用惦念、安慰和爱,缝补着我生活”中的“惦念、安慰和爱”揭示了补丁的含义;第⑧段“母亲是所有人心灵上的补

14段丁”说明是心灵上的补丁 ;第⑨段母亲为我缝补衣服,说明是缝补在衣服上的补丁;第○

16段“母亲这块巨大的补丁,“而善良,是母亲给我的更珍贵的馈赠”说明是善良的补丁;第○谁家有了‘难’的缺口,她都会急切切地往上扑”说明是乐于助人的补丁。

3.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6分)

(1)没有别的衣服可换,只好强忍“悲痛”穿着去上学。 ..

悲痛是悲伤哀痛的意思,在这里理解为“不情愿”或“不自在”的痛苦;“害怕被人嘲笑和白眼”的痛苦。

(2)母亲这块巨大的补丁,谁家有了“难”的缺口,她都会急切切地往上扑。 ...急切切是紧急迫切的意思,这里用叠词加深了急切程度,表现出母亲乐于助人的品质。(共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是我难过时候的开心果,阴冷天气里的暖炉,停电夜里的一盏煤油灯……

运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安慰、支持、人生的教导以及对“我”深切的爱。同时语言酣畅,感情浓烈,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感激和热爱之情。(共6分。修辞手法2分,表达效果4分。意思对即可)

20段“仅此一句,我就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母亲心里的话——”请展开想象,描写5.文章第○

出母亲当时的心理活动。(3分)

傻孩子,妈妈老了,只要你们都好好的,妈妈就高兴,别怕,妈妈在呢!(共3分。意思对即可)

八、(2017阜阳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1分)

母亲的栀子花 蔡建和

①对栀子花,我有一种别样的情愫,见到它们就像见到阔别的乡友,既感到亲切,又会生出一丝惆怅,忍不住想起老家,想起如今只能在梦中见到的母亲。

②母亲特别喜欢栀子花,上世纪70年代初,母亲在房子的西头栽了两株阔叶栀子树。由于母亲的精心照料,栽下去仅仅两三年工夫,就长得亭亭如伞,枝繁叶茂,高过人头。

③每到初夏时节,大小枝丫挂满了数不清的花蕾。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受母亲影响,我们也喜欢上了栀子花,时刻留意栀子树的变化,特别是到了花开季节,几乎每天都要在树旁流连几回。

④记得有个闷热的黄昏,空气潮得可以挤出水来,母亲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顿时兴奋起来,拉着母亲的手,捂着煤油灯就跑去看栀子树。果然,在向阳的枝丫这边,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姐姐告诉母亲,明天开的第一拨花,她想送给她的几个好姐妹,母亲爽快地答应了。

⑤那一夜电闪雷鸣,雨打着树叶哗哗响个不停,我们等着花开,觉也睡得不踏实。天一亮,一家人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栀子花。真如母亲所料,经过一夜暴雨洗礼,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我们雀跃着抢摘花朵,母亲一边摘一边帮姐姐把花插在辫子上、刘海儿旁,姐姐也在母亲梳得发光的粑粑头后别上两朵。花摘完了,除了留些用水瓶子养着放在家里,剩下的就准备送人。母亲把花分成三份,一份给姐姐,满足了她昨天提出的要求,一份让我送给老师,一份送给帮过忙的邻居。母亲说:“我们没什么东西送人,送几朵花表明我们心里记得人家的好。”

⑥最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母亲用栀子花作彩礼定亲的事。我的二哥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一个条件还不错的姑娘,对方提出要“看人家”,一看儿郎,二看男方的家庭条件,一旦看不上,亲事也就吹了。那个年代定亲时兴的是送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三大件”,我们家穷得叮当响,根本拿不出钱来买这些东西,一家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母亲对我二哥说:“我的儿郎优秀,不愁她看不上。她要是图钱财,这样的媳妇给我也不要,就送她栀子花吧。”果然如母亲所料,没有送上贵重的彩礼,我嫂子娘家虽有几分不悦,也还是

同意了这门婚事。

⑦栀子花开,就意味着端午节快到了。五六月间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母亲常为三顿饭犯愁,包粽子的糯米更是稀缺货,但她不能让孩子们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吃粽子,为了籴到糯米,花多大代价也值得。包粽子的时候,我们围坐在母亲身边,跟着母亲学。母亲包得又快又好,我们包出来的样子却总不好看。当香喷喷的粽子出锅,一家人欢天喜地围坐在一起,吃着说着笑着,屋内粽子香,门前栀子香,让人永生难忘。

⑧回到老家,不见昔日的栀子树,心里觉着空落落的,只能站在家门前,静静地想母亲和她的栀子花。许多时候,我也会问自己,像母亲这样一位在苦水中泡大、没有文化、毕生清贫而平凡的妇女,她是以怎样的一种情感去呵护那些栀子花的?而那些栀子树、栀子花又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我只知道,这是一种力量——自强的力量,感恩的力量,伴我坚定前行。

(选自《中国精美短文精选》,有改动)

1.结合语境,请在文中横线上补写母亲说的话。(3分)

示例:今晚肯定有大雨,明早你们就等着看栀子花吧。(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上文的“闷热”“空气潮”可以看出马上要下雨。从下文我们去看枙子树的兴奋心情以及对枙子树的描写“有不少花蕾已由青泛白,有的还咧开了小嘴”,可以看出明天栀子树将要开花。据此作答。

2.请你简要地谈谈文中的栀子花赋予了母亲怎样一种生命的价值和意义。(4分)

坦然面对生活的艰辛,坚强、乐观地生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感恩他人,对儿女深沉的爱。(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3.品析语言,请根据提示回答问题。(6分) (1)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片剪掉,盯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

运用“看”“瞧”“盯”等一系列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专注、仔细的情形,表达了母亲期盼栀子花开的急切心情。 (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栀子树上不少花蕾已经绽放,有的完全开放露出了花蕊,有的欲开还闭像个小喇叭,在层层绿叶的衬托下,白嫩欲滴,清香扑鼻,煞是可爱。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欲开还闭的栀子花比作小喇叭,形象生动地写出栀子花煞是可爱的样子,表达了作者对栀子花的喜爱之情。(共6分。每题3分。意思对即可)

4.文章第⑦段没有直接写栀子花,而是写端午节“吃粽子”的事,为什么?(4分)

作者表面写栀子花,实际上是写自己的母亲。通过写母亲克服困难让家人吃上粽子的事情,丰富了母亲的形象。(共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作者表面是写栀子花,其实是在写母亲。栀子花开正是吃粽子的时节,艰辛而又温暖的生活情景是作者终身难忘的,吃粽子和栀子花香都融入到了作者的生命和情感中。“吃粽子”这一情节表现出母亲身上自强的力量,更加突出了母亲的形象。 5.请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4分) 内容上交代了栀子花给母亲带来生命价值和意义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深化了文章的主题;结构上,照应了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九、(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

四个五角粽 肖复兴

①端午节前,奶奶忽然兴起,让儿子按照她的要求,买来江米、五花肉和粽叶,要亮亮手艺了。儿子明白奶奶的心思,老人是特意包给唯一的孙子吃的。孙子去年暑假去美国留学,读研究生。一年没有回家了,奶奶想孙子,平常不说,做儿子的心里明镜似的。而且,以往孙子最喜欢吃奶奶包的肉粽。

②儿子买回来东西,摊在奶奶门前,笑着说:“您给您孙子包好了粽子,得等一个来月呢。”奶奶笑眯眯说:“包好了,冻在冰箱里,等孙子回来吃,照样新鲜好吃。”您这是想孙子心切呢!儿子心里说,没有把话说出来,只是看着奶奶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叶叶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③奶奶要等待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才会上手包粽子。这是老人多年的老规矩,说是时令的食品就得讲究时令,这时候包的粽子米才糯,肉才香,粽子才有粽子味儿。以前,奶奶在包粽子前念叨这套经时,儿子总笑,只有孙子支持奶奶,说老规矩就是民俗,能够成为民俗的东西,就得信。

④去年端午节前夕,奶奶一个人坐在灯下包粽子,不让人插手。儿子看得出来,奶奶很享受包粽子的这个过程,像一个戏迷在静静角落里神情专注地唱念做打,一丝不苟,自得其乐。而且,她是把对孙子的感情和思念,一起包进粽子里。只是,奶奶的身体不如以前了,动作迟缓多了。一盆粽子包好了,她从一盆粽子里挑了四个粽子,放进冰箱里。奶奶说,多了也吃不了,四个,图个四平八稳!儿子看明白了,那四个五角粽,个头儿一般齐,是包得最漂亮的,那是奶奶的杰作呢。

⑤盼了一年的孙子回来了,从美国给奶奶带来了好多礼物。其中包括奶奶最爱吃的黑巧克力。儿子在一旁说,奶奶没白疼你。奶奶一宿没睡好觉,第二天早早就起来了,从冰箱里拿出那四个五角粽,解完冻之后,坐上一锅水,把粽子熥在锅里笼屉上,等孙子一醒就端上桌,作为迎接孙子的第一顿早餐。

⑥孙子一觉睡到快中午才醒,别人都上班去了,家里只有奶奶。奶奶端来粽子,孙子笑着说:“起晚了,起晚了,我和同学都约好了,要迟到了,奶奶,我得先走了。”奶奶端着粽子,望着孙子风风火火的背影大声说:“是你爱吃的粽子,你就回来吃吧,别忘了。”孙子大声回答:“行,您放在那儿吧,我回来吃。”

⑦都是大学同学,一年没有见面了,聚会一直闹腾到半夜,孙子回到家里,累得倒头就睡,早把奶奶的粽子忘在脑后。问题是,这一天晚上忘了情有可原,孙子几乎天天有聚会,不是大学同学,就是中学同学,还有从美国一起回来的研究生同学从外地到北京来玩。孙子几乎是脚不沾地,风吹着云彩一样,没有停下来的时候。

⑧一直到暑假结束,孙子回美国读书去,那四个五角粽还放在冰箱里。儿子发现粽子已经有些变馊,悄悄拿出来扔进了垃圾箱。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01期,有删改)

1.文章以奶奶为孙子包粽子为线索。请依据原文,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内容。(4分)

奶奶要儿子买回粽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奶奶提醒孙子吃粽子

奶奶亲手准备粽料 奶奶包好粽子迎接孙子(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第④段描写奶奶去年端午节包粽子的场景,有什么作用?(4分) 通过插叙说明奶奶很享受包粽子的过程,更是借包粽子来表达对远在美国读书的孙子的思念之情。(共4分。叙述方式2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通读全文可知,第①~③段写端午节奶奶包粽子的事;第④段提到“去年端午节前夕”,是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属于插叙方式。通过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意在说明奶奶很享受包粽子的过程,以及对孙子的思念之情。

3.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4分)

奶奶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叶叶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运用动作描写,“煨”“泡”“挑”“剪”等动词表现了奶奶打理包粽子材料时的细致而有条理;“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三个描写颜色的词语,不仅给人视觉的美感,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共4分。描写方法2分,表达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4.仔细品味文中画线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奶奶此刻的心情。(4分)

为孙子不能及时品尝一向喜爱的粽子而惋惜;也为自己的劳动未能得到孙子的重视而失落;为孙子的忙碌、疲劳而担心。(共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来分析。“爱吃”说明奶奶知道孙子一向喜爱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别忘了”说明奶奶为孙子不能及时品尝自己亲手包的粽子而惋惜的心情,也流露出自己的劳动成果未能得到孙子的重视而失落的心情;整个句子也表现出奶奶为孙子整天不归家而担心的心情。

5.文章给你带来哪些关于“亲情”的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写出三点启示。(6分) 示例:①亲人之间的给予与回报应是对等的;②要懂得珍惜,多与长辈交流,不要漠视长辈的一番苦心;③要学会陪伴,珍惜与家人朝夕相处的每一天;④亲人之间应多一些理解与尊重。(共6分。每点2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第四类 成长足迹[2014考]

十、(2017陕西)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8分)

萨拉的夏天

[美]朱利·布罗森·卡瓦奇

车子在白色灯塔脚下停了下来,车上的两个人看着眼前这个巨大的湖,波浪轻轻拍打着湖岸,仿佛在欢迎他们的到来。“就是这里了,萨拉。北风灯塔,我们的新家。”

那天晚上,萨拉和爸爸就在他们的新家住下了。爸爸领着她经过一个弯曲的楼梯,上到一个四面都是玻璃窗的小屋。萨拉把手放在玻璃上,紧张地看着下面的湖。她数了一下,至少有20艘渔船在湖面上,但她看不到湖的对岸。

在屋子中间,萨拉看到了那个巨大的玻璃罩子,它看起来就像一个蜂房,几乎有她那么高。爸爸把手伸进去,给里面的一盏小灯注满煤油。“千万不能碰这盏灯。”爸爸说,“但你可以帮助我。因为这盏灯必须在日落时准时点亮,到时你可以给我发出指示。”

萨拉看着太阳慢慢沉入了湖里,湖面上镀上了一层金光。当她再也看不到一丝光亮时,她转过身说:“爸爸,点灯!”爸爸擦亮了火柴,当火柴点燃灯芯的一瞬间,整间屋子顿时亮如白昼。微弱的灯光经过放大镜瞬间变得巨大,透过窗户,向漆黑的水面蔓延。

萨拉认为爸爸的工作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每天黄昏,她跟着他来到灯塔,专注地看着太阳,在该点灯的那一刻给他发出指示。每天晚上,爸爸都守着灯光直到天亮,确保它不会熄灭。

一天早上醒来时,萨拉发现天空阴沉沉的。那天,爸爸一整天都待在悬崖上,一直盯着湖面上的那些渔船。“爸爸,你为什么不到屋里暖和暖和?”“我不喜欢这种天气。等所有渔船都上岸后,我再休息。”爸爸答道。

下午,湖面开始变得波涛汹涌。雨点落在萨拉的额头上。波浪变得更高时,渔船相继回到了避风港。

突然,爸爸叫了起来。他跑到灯塔脚下,迅速解开救生艇的绳子。这时,远处响起了“轰隆隆”的雷鸣。萨拉焦急地问:“出什么事了?”“一个渔民遇到麻烦了。”爸爸说道。“但是,爸爸,你不能出去。暴风雨就要来了!”萨拉大喊。“我会没事的,萨拉。你在屋里等我。”说完,他把救生艇推进湖里,跳上去,开始划动双桨,朝湖的深处迅速划去。

萨拉恐惧极了。她跑上灯塔,通过望远镜,看到那艘渔船正在波涛中挣扎。爸爸的救生艇快要靠近它了,但巨大的波浪又把它们分开了。

萨拉的心在战栗。暴风雨在屋外怒吼,而且天空很快暗下来了,萨拉几乎无法看到爸爸的救生艇以及那艘渔船了。

萨拉大惊,她意识到太阳已经完全躲到雷雨云后面去了。爸爸不在家,无法亲自点灯。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现在,萨拉几乎看不见任何东西了。爸爸在哪里?如果他的救生艇翻了怎么办?如果他无法游回岸边怎么办?如果他找不到回家的路怎么办?

萨拉抓起火柴。当亮光穿透黑暗时,萨拉的泪水涌了出来:“我必须让它整晚都亮着!” 接近黎明时,雷声停止了,雨也停了,灯火还在燃烧着。 萨拉走下灯塔,来到湖边,爬上爸爸观察渔船的那个悬崖。

突然,远处的两个黑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是爸爸的救生艇和那艘渔船! 一个小时后,爸爸和那位渔民回到了岸边。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点亮了灯,我想你也许找不到回家的路。” “我很高兴你点亮了灯,萨拉。我们整晚都跟着它。” “爸爸,你还好吧?”

“没事。暴风雨把我们吹到了对岸,但我们最终回来了。”顿了顿,爸爸又说:“萨拉,我不得不承认,这个夏天你长大了许多。”

不知是因为激动,还是冷,萨拉的身体在轻轻发抖。爸爸把他的外套披到她肩上,笑道:“我想我再也不需要向上级申请一个助手了!”

萨拉裹紧爸爸的外套,心里充满了自豪感。

1.请按照故事发展的脉络,从萨拉的角度,补全情节。(4分)

跟随爸爸来到北风灯塔安家(开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潮)→得到爸爸的肯定和赞许(结局)

①观察日落准时指示爸爸点灯 ②点亮塔灯指引爸爸和渔船返回(共4分。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

2.结合语境,揣摩句中加点词语所表现的人物心理。(2分) (1)她紧张地盯着火柴盒。爸爸曾说过,千万不能碰那盏灯。 .写出了萨拉想要点亮塔灯又记起爸爸的叮嘱时,内心的焦急、犹豫和矛盾。

【解析】“盯”是动作描写,就是一直认真地看着。从这个“盯”字可以看出萨拉内心的矛盾,她想点亮塔灯,但爸爸叮嘱她千万不能碰那盏灯,盯着火柴盒可以反映出她着急、犹豫的心情。 (2)萨拉扑进了爸爸的怀里:“爸爸,我害怕极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 .写出了萨拉看见爸爸安全返回时兴奋、激动的心情。(共2分。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扑”是动词,反映出人物激动、高兴、急切的心情。

3.联系上下文,说说第二段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了哪些作用。(3分)

①间接地写出了爸爸守护塔灯、指引渔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②点出渔船多,为下文写爸爸营救遇险渔船埋下伏笔;③交代湖巨大,为写爸爸和遇险渔船在塔灯指引下才安全返回作了铺垫。(共3分。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画线句子描写了灯塔周边的景物,为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有为下文人物活动提供场所、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等作用;这里描写渔船多,湖面积大,显得灯塔的作用巨大,点灯的工作很重要,为下文渔船遇险,萨拉点亮塔灯指引爸爸返回的情

节作了铺垫。

4.萨拉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4分)

①萨拉的爸爸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恪尽职守的人。他每天准时点亮、守护塔灯,为渔船指引方向;他认真观察天气,冒着生命危险营救遇险渔船。②萨拉的爸爸是一个爱孩子、教导有方的人。他让女儿每天指示自己准时点亮塔灯,有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他得知萨拉独自点亮塔灯整夜守护时,能及时肯定孩子的表现与成长。(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爸爸为什么认为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了?请分点作答。(5分)

①对待爸爸交代的事情,萨拉能专注地做好,并能持之以恒;②她既能遵守爸爸的叮嘱,又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决定,勇敢,有主见;③在孤立无援的处境下,她能承担起爸爸的工作,经历了磨炼,变得坚强、独立。(共5分。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5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萨拉能做自己的助手”,是说萨拉具有了一个灯塔守护者的品质。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萨拉都具有哪些品质。首先,她对爸爸叮嘱的事很认真,一丝不苟,持之以恒;其次,她很坚定,很有主见,在爸爸没回来的情况下,自己点亮塔灯,承担起爸爸的工作;另外,她在暴风雨的夜晚独自守护塔灯一夜,非常勇敢。这些都是一个合格助手应具有的良好品质。 十一、(2017重庆A卷)阅读下面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0分)

少年书架

①喜欢书,像喜欢一件宝物。小时每每发了新书,都要找来旧报纸,包了书皮,工工整整写上:语文、数学……然后是班级姓名。手里托着书,美滋滋看着,心里有份庄重,有种没来由的稳妥。

②学期末,新书变旧书,一如既往的整齐,只是有了岁月的痕迹,泛着淡淡的黄。细心收起来,放到纸箱里,来年春天,再搬出来晒太阳。

③偶然去老师家,一进门就呆住了:老师客厅的一面墙,宽宽大大一面架子,大大小小的书,一本本直立着,是一队队意气风发的少年,春风荡漾啊!罗列其中的,还有照片,石膏雕像,或者一盆小小的文竹……我真是看呆了,书,可以这样放,多好!

④那是王老师用木板和木条,自己钉在墙上的,美其名曰:书架。我用手抚摸着那粗糙的木条、木板,还有书,像是久别的朋友,细腻,温暖。

⑤我迷恋上老师书架的样子了,在书桌前,把书一本本立起来,左右用厚厚的字典做靠背,俨然一个小书架了。这小小发明,竟然让我激动了许久。

⑥放学回家,喜笑颜开地告诉爸妈,我有书架了!爸妈一愣,哪里的? ⑦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的时候,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⑧那时,家里的条件不好,能上学读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哪里还敢奢望买上一件这样“无用”的家伙呢?当然,我也会悄悄想:什么时候,我也会真的拥有一个那样的小小书架?

⑨那是一个秋日,天,蓝蓝的,几片厚厚的白云,暖暖地轻轻飘着。爸爸下班回家,推着自行车进了院子,朗声道:够了,够了!

⑩什么够了?我和妈妈惊奇地从屋子里跑出来。看,这些木头足够做一个小书架了。爸爸兴奋着。我看那些木条、木板,在爸爸的自行车后架上安静地等待着。小心脏一下子活跃起来,不知所措了,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11爸爸利用下班的时间,去包装厂,在丢弃的废料中,千挑万拣,捡来这能用的木料。○ 12歇班两天的爸爸,用砂纸,○一点点地打磨着那些木头,准备好锤头、钢锯、各种钉子、油漆……放了学的我,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跑,蹲在一边,看着爸爸在木屑中忙乎。

13天,静静的;阳光,亮亮的。院子里似乎有了道道金光。两天的时间,掰着手指头过。○ 14小小的书架成了! ○15爸爸问我,喜欢什么颜色。我想啊,想,就调成黄色吧。爸爸涂漆,一遍又一遍,慢○

慢地,小小书架成了土黄色,是秋天叶子成熟的颜色。 16风来,漆干。抱起书架,放到桌子的一角,把书一本本放进去。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放满书的架子,是一株亭亭玉立的稻子,安静、饱满。见到它,如见到久违的老友。 .....17日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过,○它在身边,不离不弃,不恼不怒。经历各种漂泊,它伴着我,慢慢换了容颜。

18家里也已拥有大大的书架,开阔大气。而它早已泛起了油渍的光,笨拙而苍老。即便○如此,它亦端端正正地立在我的桌前,是我的长者,沉默不语,凝视着我,撑起我的腰身。 ....19如果有一天,要我选择少年重来,陪伴我的,依然是少年书架。 ○

(选自《做人与处世》,有改动)

1.本文围绕“书架”写了哪几件事?请概括填空。(4分)

① → “我”用字典做了一个“小书架” → ② → 书架伴“我”成长

①“我”在老师家偶遇书架 ②爸爸给“我”做了一个书架(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空可将答题区域锁定第③④段,讲“我”在老师家偶遇书架;第②空的答案位

16段,讲爸爸给“我”做了一个书架。 于第⑥~○

2.品读第⑦段画线句,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妈妈的心理。(4分) 妈妈嘴角漾起一份笑意,眼里还有一抹难以名状的光泽。

“笑意”表明妈妈对“我”如此爱书(书架)而高兴;对“我”以字典作“书架”表示赞赏;从“光泽”看出妈妈因为“我”聪慧和爱书而对“我”的将来有了期盼。(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需仔细阅读第⑦段,妈妈之所以嘴角有笑意,眼里有光泽,是由于“待我把在老师家里的所见,以及自己在书桌上摆放的事告诉他们……”。这些事,既说明了“我”喜爱书,也表明了“我”的聪慧,所以妈妈的脸上洋溢着笑意。对妈妈来说,看到自己的孩子爱书且又聪慧,她相信自己的孩子会有美好的未来,从而对“我”的未来充满了期盼。据此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10段画线句作两条批3.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请参照示例,自选角度,对文中第○

注。(4分)

示例:那欢喜,宛如莲花的一瓣,在心里,一点点绽开。

批注一:以莲花的绽开来比喻“我”的欢喜,形象具体地再现了“我”放书时的心情。 批注二:“一点点绽开”与前文“一本本放”相照应,展现了“我”的心情越来越愉悦的过程。

语句:我仿佛看见了,看见了那个美丽的家伙款款而来…… 批注一:

批注二:

示例一:“看见了,看见了”运用反复的修辞,强化了“我”的心情想象和期待;示例二:“款款而来”赋予“小书架”人的情态和动作,写出了“我”即将拥有书架的愉悦心情;示例三:通过“仿佛”引出“我”的想象,来表现我期待的心情;示例四:“美丽的家伙”表达了“我”与书架亲昵的情感;示例五: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即将拥有书架的愉悦心情。(共4分。每点2分。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16段中作者称书架为“久违的老友”,第○18段中又称之为“我的长者”,为什么?4.在第○

请结合全文分析。(4分)

“久违的老友”:“我”在老师家见到过书架,因期待而想象过书架的样子,所以早已熟悉。“我的长者”:书架变得苍老;书架长久陪伴“我”,给“我”力量。(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首先应明确词语自身的含义。“久违”指很长时间没有见面,“老友”表示关系的亲密。因为“我”曾经在老师家见过书架,而且又特别喜欢它,所以是“久违的老友”。“我的长者”中“长者”的原意为辈分高的人,在这里形容书架的时间久,见证着我的成长。据此概括回答即可。

5.文中少年书架陪伴“我”成长。陪伴你成长的物品是什么,它如何陪伴你成长?请具体谈一谈。(4分)

示例:陪伴我的是台灯。从小陪伴我看书、写作业,像我的朋友。在我成功时,分享我的快乐;在我沮丧时,给予我力量。(共4分。意思对即可)

十二、(2017孝感)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5分)

拔掉心底的篱笆

我小时候学习成绩不错,但不知从哪儿听来的: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那么他在体育方面多半会很差。另外,我常常感冒,这让我更加确信我是个体质弱的人,不适合竞技类的运动项目。

有一次学校举办运动会,我很想报名参加田径比赛,但你知道,我是不会报的。

那天体育老师找到我:你怎么没报项目?我把心底的担忧倒了出来。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你错了,人都会感冒,不时感冒一次,恰恰证明你的免疫系统是..敏感且运转正常的,反倒可能说明你体质好;跑步是可以练出来的,也许你在耐力方面更出色,来试试吧!

你完全能想象我当时有多高兴,猛然发现自己的先天条件并无缺陷,甚至有优势,那些被我看得比山还重的束缚,仅仅是因为过去的我孤陋寡闻。

我最终报名参加了长跑比赛,拿了第三名。

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师长们多年来也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你偏科啊!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不适合学数学。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有一次他问我:你语文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他接下来的一番话刷新了我读高中时的“常识”:你错了,咱们现在学的内容跟以前的知识并没太大联系,从前学得不好,现在可能学得好;你刚刚的表达也不准确,什么叫不擅长学数学?数学领域分为代数、几何等好多部分,涉及的能力有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我看你的逻辑能力就很强,可能擅长数学中的一部分。

我听到这话别提有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期末考试,数学满分150,我拿了142分。

参加工作后,一位读者朋友过了不惑之年,想学外语,但恐于年龄大学不成,问我怎么办。说实话,我没法盲目地激励他。众所周知,人岁数一大,大脑会退化。后来,我偶然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计算速度及注意力方面确实下降了,但脑细胞丝毫没有减少,在模式识别、逻辑推理方面不降反增,年纪大了也不存在“舌头变硬学发音会吃力”这一说。我赶紧把喜讯告诉他,他像我小时候一样欢喜,如今已经学有小成了。

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你经历得越多,知道得越多,就越有可能发现很多自己以前觉得是问题的地方其实都不是问题。另一方面,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

(摘自《青年文摘》,有删改)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拔掉心底的篱笆”含义的理解。(2分) “篱笆”原意是栅栏,这里是阻碍的意思。心底的篱笆是指藏在心里的因错误想法观念而产生的恐惧和心理障碍。拔掉心底的篱笆是指除去错误的想法、观念,树立自信,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共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拔掉心底的篱笆”显然是比喻的说法。“篱笆”的意思在文章最后一段的开头已经指出——“人的很多恐惧和心理障碍,都是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抑或是早年间被别人在脑海里围起来的篱笆。”这句话已经点明心底的篱笆就是内心的恐惧和障碍,“拔掉心底的篱笆”就是摒除这些心理障碍。

2.请梳理全文,完成下列表格。(3分)

时间 心底的篱笆 拔掉篱笆后 小时候 以为学习好则体育差 A 高二 相信语文好则数学弱 B 参加工作后 C 英语有小成 A.体育拿名次(体育比赛拿第三) B.数学拿高分(得高分、考高分) C.恐于(担心、害怕)年龄大英语学不成(共3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根据表格提示,A、B两空应在文中找“拔掉篱笆后”的内容,A空的对应内容在第⑤段,B空的对应内容在第⑨段。C空是找“心底的篱笆”,应该是在“英语有小成”之前,即在第⑩段的前半部分。 3.语言品味。(4分)

(1)体育老师的话,刷新了我小时候的“常识”。(赏析加点词语) ..题中“常识”原意是普通的知识,大家都知道的知识。这里带有否定(嘲讽)的意味,表示对曾经给我误导的错误知识的否定(或反感)。 (2)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句子)

作者用活泼俏皮(幽默诙谐)的语言写出了我对重新认识自己后的轻松与欣喜之情,以及对数学学习充满信心和期待的心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4.“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逾越的篱笆,有时候,脚下的阻碍其实是一排娇弱的花”,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3分) 这句话的含义是:可能这世上从来就不存在什么难以克服的困难,有时候那些被我们看成困难的,其实是没被我们发掘出的优点(长处)。(共3分。意思对即可)

5.成长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心底的篱笆,说说留在你心底的篱笆是什么?结合本文给你的启示说说该如何拔掉它们?(3分)

示例:我心底的篱笆:我听人说女生学不好数理化,一直害怕理科。我的启示:不要轻易听信别人的话,要有自信心,要相信科学。(共3分。意思对即可) 十三、(2018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2分)

两个人的秘密 衡德宏

肖静爱看书,可家里没钱买书,于是在反复的逛书店后摸索出一个看书不花钱的方法来:蹭书看,就是到书店内只看不买。

这天,在书店一角正沉浸于《安徒生童话选》创造出的神奇天地内,有个声音突然在耳边炸雷一样地炸响了:“把书放下!天天来看书,从来不买,把书都弄脏了晓不晓得?买不起就别看!”

肖静抬头一看,正看到书店老板那张扭曲的脸,顿时吓得她魂都没了。

肖静落荒而逃,像做了小偷被人当场捉住一样,那个羞啊!可是,小小的人鱼能接近王子吗?她跟王子有美好的结局吗?

肖静朝思暮想,牵肠挂肚,于是又鼓起勇气到另一家书店蹭书看。肖静发誓一看完《海的女儿》的结局就不再往下看。

躲在书店的一角,肖静捧着《安徒生童话选》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啊,久违了的小人鱼,久违了的小王子……

“小姑娘,我要打烊了!”当耳边再一次响起这样的声音时,肖静一下子惊醒过来,原来天都黑了,书店老板——一个六十开外的老先生,正温和地招呼着自己。

肖静的脸一下子红了,忙把书放回原处,低着头快步走出书店。可书中的世界依旧萦绕心头:小女孩能卖出火柴吗?她能熬过这个寒冬吗?

偶尔来蹭书看老先生是不会发现的,肖静很侥幸,第二天便壮着胆再次走进书店,然后又直至天黑。当再次走出书店的时候,肖静( )说:“再也不来了,否则会被老先生识破的。”

可是,在茶饭不香地挨过两天后,肖静决定再蹭一次书看,那本《安徒生童话选》差一点点就要看完了,老先生应该不会发现的,这是最后一次,以后永远不来了……

当肖静( )走近书店时,远远看到坐在门口的老先生抬起头,眼睛透过老花眼镜看了她一眼,然后起身进了店里面。

老先生在干什么呢?有怀疑了? 肖静有些忐忑。

《安徒生童话选》终于看完了,可肖静发现书店内还有更多的好看的书。它们就像一只只小手牢牢抓住肖静的心,肖静抵抗了几秒钟,然后全线溃败:再看下去,如果被老先生发现,至多以后不来就是。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在胆战心惊的蹭书生涯中,肖静终于放下心来:老先生是个粗心人,他一直没有发现自个的秘密。不过肖静发现一件奇怪的事:每次快要走近书店时,总发现老先生看她一眼,然后从抽屉里拿出什么,再起身走进去。谁也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肖静用这样的方法也不知过了多少天、看了多少书。

这天当肖静再次走近书店时,发现老先生不在门口,肖静没有多想,直接走了进去,可( )发现上次没看完的书不在原处,看样子是另有读者翻阅后随手放在了另外的地方。

肖静正四下找,身后有人开口了:“你是在找这本书吗?”

肖静转头一看,一位三十几岁的阿姨正递过一本书来,正是自己没看完的那本。 肖静像受惊的兔子一样吓坏了,轻声问道:“你、你是怎么知道我正在看这本书的?老先生呢?”

那女士亲切一笑,说:“我爸病了。爸嘱咐我说,你是个爱看书的孩子,很难得。我爸还说,一定要把你没看完的书先收着,等你来时再放回原处,好让你一来就能找到。抱歉的是,刚才我没注意到你进来。”

肖静惊讶极了,说:“这么说……” 女士点点头:“是的。你每次走后,我爸便把那本书收在抽屉里。当远远地看到你来了,便马上把它放回原处……”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06期,有删节)

1.肖静在书店蹭书看时,经历了怎样的遭遇?(4分) 在第一家书店蹭书看时遭遇书店老板“炸雷”式的棒喝;而在另一家书店蹭书看时,书店老板却温和地招呼自己。(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坚定地 失望地 忐忑不安地 B.忐忑不安地 坚定地 失望地 C.失望地 忐忑不安地 坚定地 D.坚定地 忐忑不安地 失望地 D

3.老先生为什么从不拆穿肖静到书店蹭书的秘密?(3分) 老先生觉得肖静是个爱读书的孩子,很难得。他在帮助肖静了却读书心愿的同时又维系着肖静的自尊。(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肖静被抓时脸“羞”,说明肖静自尊心强,老先生不戳穿,是要保护肖静的自尊心。“朝思暮想,牵肠挂肚”说明肖静爱读书,常常被书中内容吸引,是个爱读书的孩子。“总发现”说明老先生已经看穿肖静来蹭书的“伎俩”。老先生这样做是为了了却肖静这个爱读书又无书可读,只能蹭书读的心愿。根据以上分析,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即可。 4.阅读下面句子,说说肖静两次“羞红了脸”时的不同心情。(6分) (1)肖静落荒而逃,像做了小偷被人当场捉住一样,那个羞啊! .(2)肖静的脸一下子红了,忙把书放回原处,低着头快步走出书店。 ......

(1)蹭书被当场捉住,且遭遇不友好的谴责,感到羞愧难当。(2)蹭书被老先生发现,且还收到了“温和的招呼”,肖静感到不好意思。(共6分。每小题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1)题中“羞”实际上是“耻辱”,因为自己蹭书被捉而遭到谴责后的羞耻,此时的内心是羞愧难当。第(2)题中脸“红”了,是在蹭书被发现后,居然收到“温和”的友好招呼后,感到不好意思的心理。

5.清朝文学家袁枚在《黄生借书说》说道:“书非借不能读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6分)

①肖静家贫无钱买书,只能蹭书读,所以特别珍惜每一次阅读的机会;②“借”来的书读来有紧迫感,会专心又迅速地阅读;③往往是那些得之不易的东西,才会被重视和珍惜。(共6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书非借不能读也”说明借书才能静心阅读。而借来的书读来有紧迫感,更会认真尽心地阅读。如果自己拥有就不会很紧迫地读,阅读效果自然就差。肖静家贫无钱买书,蹭

书读而备感珍惜。这正验证了俗语“失去后才懂得珍惜”的道理。通过这些分析,再将这些内容分条概述即可。

第五类 社会关注[未考]

十四、(2017甘肃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20分)

想偷一本书 王秋珍

①我想偷一本书已经很久了。

②它就放在我们办公室一位同事的桌上。每天,我都能看见它。那蓝色的封面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可是,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人去翻一翻。

③有一次,我看见同事拿起了它。我正暗暗为它高兴,却分明看见我的这位漂亮的女同事,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别的同事走过来走过去,总是低着头忙忙碌碌。那个叫手机的玩意成了大家的最爱。谁会留意一本书呢?

④慢慢的,我看见书的封面由蓝色变成了灰色。我还看见有好几次,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书的封面留下了一个圆圈,还带着褶皱,好像一个可怜的孩子歪着嘴巴在哭泣。

⑤我只想把它偷回家。

⑥可是,一想到偷,我的心就像要跳出胸膛。从小,爸爸就教育我,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偷大偷小都是贼。因此,我一天天地看着它,看着办公室来来往往的同事,一直不敢给自己创造一个机会。

⑦可机会还是来了。

⑧那天,我打了一段文字,抬起头,蓦然发现办公室里居然只有我一个人。我按捺住狂跳的心,悄然起身,来到漂亮女同事的桌前。【A】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突然,一个声音从天而降:“你想干嘛?”我的身子斜了斜,差点跌倒。我刚想回答,却听见那人继续在说:“好啦好啦,就你会耍贫嘴。我很忙,没空和你扯东扯西的。”说话间,我看见漂亮女同事飘逸的长裙在办公室里舞动了几步,倏地飘出去了。

⑨我,终于把书偷到了手。虽说窃书不算偷,我却感觉脸上有无数只蚂蚁在爬。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文明的我居然会和“偷”这么不文雅的字站在一起。

10回家后,我拿出软毛巾轻轻地擦拭封面,又拿出吹风机吹那个固执的圆圈。最后,我○把书的封底朝上,放在桌上,再压上了一条厚重的红木小方凳。 11次日,我把书拿出来,它又变成了端正的模样。○【B】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 12我洗净双手,拿出偷来的书一页一页地翻起来。看着它们,我仿佛又走进了老时光。○我看到了自己在养花种菜,在夕阳下徜徉,在厨房的油烟里战斗…… 13是的,这是我写的书。每一个字,都像芬芳的花,让我驻足,流连。 ○14出版社只给了我50本样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当初,漂亮女同○事听说我出书了,就第一时间向我祝贺并要书。没想到,她要的只是一份客套。 15是的,只是一份客套。漂亮女同事一直把书放在桌上,从来不曾翻上一篇。如今,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信看网络碎片聊明星八卦,根本没有注意到桌上少了什么。那本曾被她扫过灰尘垫过杯子的书,好像从来都不曾出现过。

16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绪让我彻夜难眠。这个忙碌的时代,真的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吗?当初,我壮着胆子把书偷回来,只是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啊。

17某天,我终于点开一位微友问道:“你说大家喜欢读什么书啊?”○“什么?书?”微

友抛出两个问号,继续道,“谁还看书啊?”

18我仿佛听见了她在手机前的笑声。 ○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6年第8期,有改动) 1.“我”为什么要偷漂亮女同事的书?(4分) 示例:因为是“我”写的书,“我”舍不得卖,只想把书送给爱书的人。女同事向“我”祝贺并要书,“我”把书送给她,但她却不爱书。“我”心疼自己的书,所以就把书偷回来了。(共4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结合全文内容可知,第②~④段“它寂寞地呆在桌上,从来没有人去翻一翻”“只是用书扫了扫椅子上的灰尘”“漂亮的女同事把刚盛了水的杯子搁在它的上面”等内容交

13段交代这本书是“我”写的,面对同事的不珍惜,代了女同事不珍惜这本书;第○“我”很心疼。据此概括出“我”想偷书的原因。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中的问题。(6分) (1)【A】处:我感觉有目光像舞台上的追光灯一样向我聚拢过来,我低下头试图躲开它。(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偷书时的紧张与慌乱。(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该句将“目光”比作“舞台上的追光灯”,是比喻的修辞手法。然后再结合前文“我按捺住狂跳的心”,分析其表达效果。

(2)【B】处:我的心里,涌上了酸酸甜甜的味道。(“酸酸甜甜”一词写出了“我”怎样的心理?)

“酸酸甜甜”生动地写出了“我”当时复杂的心理:“酸酸”是因为没有为自己的书找到懂它的人,让它受了“委屈”;而且为了它,“我”还当了一回“小偷”。“甜甜”是因为“我”的书又回来了,又恢复了原样,不用再受“委屈”了。(共3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结合上下文可知,“我”的书遭受到不懂它的人的冷落,迫使文明的“我”去“偷”书,这是“我”内心“酸”的原因;而“我”觉得“甜”是因为“我”的书又恢复原来的模样,“我”很高兴。这由酸到甜的过程,体现了“我”复杂的心理。

10段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3.第○

描写(答“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亦可)。生动具体地描写了“我”修复书的过程,表达了“我”对书的珍爱。(共3分。表达方式1分,作用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句中的“拿”“擦拭”“吹”“放”“压”等动词,可以看出属于描写中的动作描写。从文中可以看出,“我”想偷书是因为同事不爱惜书,所以偷回书后的这一系列动作,准确地表达出了“我”对书的无比爱惜之情。

16段说“我的心里蓦地跳出了一条鱼,在夏日的岸上左冲右突地扑棱。这份不安的心4.第○

绪让我彻夜难眠”,“我”为什么会感到不安?(2分)

“我”想到这个忙碌的时代,没人会停下来好好地看书了。“我”想给书找一个懂它的人,恐怕找不到。(共2分。意思对即可)

16段的首句,【解析】该句是第○向上文寻找答案。“我”的不安一方面来自于女同事对“我”写的书置之不理;另一方面,由“她和我的其他同事们一样,一有空就刷微博看网络碎片聊

明星八卦”可以看出“我”不安的原因是大家表现出来的对书忽视的态度。 5.这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你怎么看这种现象?(5分) 现象:传统纸质图书在社会上受到冷落,很多人沉溺于手机。

看法示例:我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现象,一个不好好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这种现象,让读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共5分。现象2分,看法3分。意思对即可)

十五、(2017杭州)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16分)

回 家 徐 风

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

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 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

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

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

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

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

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

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

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

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

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 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 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 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 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

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

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

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 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

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

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 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

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

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

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 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

(节选自《羊城晚报》,有改动)

1.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3分)

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的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共3分。每点1分。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阅读全文,然后在文中找到与关键词“苗苗会去接爸妈”相关的内容。由第③段“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可概括出苗苗因为想爸妈,所以才会时常念叨;由第⑥段“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可概括出苗苗听到爸妈要回家,才会冲到大门口,才会天天伸长脖子盼望;平时都很乖的苗苗,突然找不到则暗示着苗苗可能去接爸妈了。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4分) ①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 ..②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 ..①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②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共4分。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体会加点词反映的人物心理,可从句中表现奶奶动作的词语入手。①句抓住“灌了铅”一词,再结合句子之前的内容“苗苗不见了”,即可分析出奶奶此时害怕、自责的心理。②句抓住“哆嗦着”一词,再结合下文交代的电话中的内容“苗苗在警务室”,可分析出奶奶担心的事可以放下了,同时也有一种后怕挥之不去。 3.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4分)

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共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因为奶奶找不到苗苗,心里很着急,很恐慌,这时文中写到“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此处的环境描写为烘托人物内心的焦急与恐慌。第二处环境描写出现在文章最后一段,也就是在警察解释说孩子很可爱、很懂事时,火车又刚刚进站,暗示苗苗爸妈即将和一家人团聚,大家心情都很愉快,因而此处的环境描写作用是烘托人物愉快的心情。 4.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5分)

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 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

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

示例:①同意第一种说法。理由是小说多处描写了感人至深的亲情:苗苗奶奶精心准备儿子儿媳爱吃的菜肴;苗苗爸妈、苗苗都想给亲人惊喜;苗苗奶奶寻找孙子时焦虑、恐惧、自责、欣慰的心理变化。这些内容既有细腻的关爱,也有对家人的责任和承担,还有久别后急于见到亲人的心情。

②同意第二种说法。理由是文中有不少文字写邻居们在寻找苗苗过程中的热心表现,以及警察对苗苗的悉心照顾,这些都体现了人间处处有温情。

③同意第三种说法。理由是小说通过写苗苗爸妈即将回家时家里发生的故事,反映了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青壮年外出打工,家人聚少离多;老人小孩得不到充分的关爱和照顾;留守家庭成员对亲情的渴望。留守家庭的生活现状令人担忧,需要社会关注和思考。(共5分。任选一种分析,言之有理即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