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教育角度析孔子之绘画思想
2020-12-16
来源:步旅网
大众文艺 ・美术与设计・ 从艺术教育角 李学更 L子之绘画思想 (保山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 摘要:孔子的观点思想中,可以单独借鉴而出的山水画观点思 而出世的内敛。 想是丰富而富舍伦理意义的观点价值的,体现在山水画观点中,则是 探讨文人内心由儒学所带来的紧张感、焦虑感、责任感,其 三类山水画的观点价值,奠定了山水画观点在儒家观点伦理意义上的 意义何在?儒学要求文人积极入世,因而文人内心空间的紧张、焦 价值倾向。 关键词:孔子;绘画;思想 孔子的艺术教育思想,深刻体现在其有关艺术的绘画观点 中。 经历了前验的原始山水画观点的传承,历经夏商周的符号意 义的演变,到了孔子这里,“克己复礼”,他所复的礼,乃为周 为维“德”而建之礼。诚如劳思光先生所言:“孔子之学,由礼 观念开始,进至仁、义诸观念。故就其基本理论言之,仁、义、 礼三观念,为孔子理论之主脉,至于其他理论,则皆可视为此一 基本理论之引申发挥” 。其实,孔子的理论主张,也奠定了中国 绘画观点上的伦理基调,进而使后世的绘画观点中,出现了“名 劝诫,著升沉”的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命题。而中国山水画观点, 在孔子这里的地位,仅居于游、乐等境地,不过就其所言来看, 则对中国山水画观点却也有极大的启发作用。 当前的绘画观点研究,主要专注在孔子的“绘事后素”“志 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和 而不同”“易直子凉”这几个命题上。其实,从中国山水画观点 这个角度来说,山水画观点在孔子这里得到的重要启发,除了这 几个命题之外,还有以下几个命题要作重点的关注。 第一类,树立了文人立命山水画的心理空间。儒学的观点价 值倾向中,其中一条重要的阐释即为“不忍人之心”,以天下为 怀,以“仁”之心关爱、博爱这个世界中的生命。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认为,不担心别 人不了解自己,而是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是一种体谅,是一 种设身处地立足于“仁”之上的“爱人”,因此,给予了文人士 士以强烈的责任感,处心积虑的去理解别人,因而,内心充满 了对注意对象的心象关注。君子之“仁”,是无差别的,体现在 立“他人”,“仁”“他人”。这种责任感是有压迫性的,是对 文人自己的压迫,驱动着文人内心对天下,对众生的“通心”, 它一直缠绕于文人的心中,无形增加了紧张感和焦虑感,与其说 紧张和焦虑被“君子之风”所掩饰,还不如直截了当的说他们是 始终的患得忠失,因而使他们的心理空间始终处在忧患的意识之 中,正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里仁为美”。。孔子的观点思想,其核心是求“美”,求 “善”,要求文人志士积极的入世,而入世总有烦恼,烦恼之生, 乃社会无尽美,人心无尽美。因此,周围的环境,须要“仁德”, 须要“美”。伴随着积极的入世态度,人心的改造,则为“君子” 之风范的感召与人格力量的熏陶。居于何地,总为何地营造一个 “仁”的境界,达到“美”。居住之地,不是有他们随意选择的, 营造或者改造这个“里”,也许根本不是一件特别愉悦的事情,心 神也必不是特别的畅快,远不如听韶乐,能达到绕梁三日,月绝肉 味那样的惬意,这也无形增加了文人的心理紧张。 “礼之用,和为贵,斯为美” 。“礼”,实在是“表”, 所有的“礼”,实为“仁…‘义”所服务。而“仁”“义”的目 标,却是“和”,达到“和”,则达到了“美”。正如孔子自己 所说闻《韶》“尽美也,又尽善也”,不过,这种境界太理想 化,恐怕连孔子本人,也不可全道尽其妙。实质上,“礼”与 “和”,正如“文”与“质”一样,需“彬彬”为佳。这带来了 一对矛盾,“和”为“美”,而“不和”却到处存在,则“仁 义”即为实现“和”的承载。如此,则文人内心增添了为“和” 虑、责任始终充盈着,这种内心空间的状态,是山水画发展的心理 物质基础机制。并不是人人都有圣人的至高无上的心境,于是他们 选择了某种逃避,不过,逃避的只能是“心灵”,只能是精神上的 渴望,其身体,依旧囿于伦理道德与社会责任,不敢,也不能脱却 在仕途上的追求。幸好,孔子指明了一条寄托精神的道路, “知者 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无疑 使他们在山水画上,具有了可以指托的对象,因此,虽托情山水 画,为“游于艺”,却无伤大雅,且一动一静,既能使“知者”身 心悦适,更能使仁者尽享人生。当然,这也为宗炳“圣人含道应 物,贤者澄怀味象”命题,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第二类,对有学之士在寄情山水画上,作了修养上的规定。 “放于利而行,多怨”。。从山水画观点这个角度来看,孔 子规定了在修养上,要做一己之超越,处处以名利而行,不仅不 能全身心投入,且矛盾重重。认识到这点,恰恰与“解衣般礴” 作了吻合,也正合孔子“子罕言利”的实践。从儒学中借鉴到这 点,再去体味后面宗炳所提的延续老子意义的“澄怀味象”,则 更为容易。 “君子不器” 。孔子认为,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只有单一 的用途,而要做多用途的器皿,则必广博、多识、眼界开阔、视 角灵活。器为用,并不是器的终极目的,君子为器,那么必须能 够接纳与融入,既包括人,也包括山水。 “朝闻道,夕可死也” 。是说参透山水画表现的观点真谛, 是需要奉献精神的。 第三类,借鉴在山水画观点上的,是孔子对山水画观点的意 会功能的表达。 “觚不觚,觚哉!觚哉!”。。“觚非觚”,虽不可断章取 义,然而,这三字总给人以饶有兴味的理解。何晏曾对此集解认 为,这是比喻为政不得其道,则不成。朱熹的解释较为详细,他 说,觚,棱也;不觚者,盖当时失其制而不为棱也。觚哉:觚 哉!言不得为觚。清朝的俞正燮在《癸巳类稿・四分论》《续汉 志》也认为,在天成度,在宪成日,凡三百六十五日小馀不及 四分日之一,则减四分也,是古人命度未有觚不觚,不依日而 散分於各宿者。抛开其“礼”这个涵义上的解释和为政治服务 的内涵,但就字面来看,却实为山水画观点可以借鉴的。孔子 说,觚不像觚,还算是觚吗。孔子既然承认是“觚”,则的确是 有“觚”之形了,“非”即“是”,不像即像,这与“似与不 似”,岂不相通?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子日: “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此语对于中国山水画观点,也 颇有借鉴意义。姑且不论其忠君忠国的思想,单看其原意,孔子 从论证一首诗歌入手,谈某人对另一人的思念,如同唐棣画的花 瓣一样,纷飞翩跹,却借路途遥远为口实,孔子因而批判其并不 是真正的想念,如果真是想念了,咫尺也天涯了。如果从绘画的 角度理解,多维透视是可以消解真实距离的,这个出发点就是立 高而望远,那么表现在山水画观点的范畴上,则可为幽、为深、 为远的境界,揽之若面。 孔子此三类可以借鉴的山水画观点观点,陆续出现在了魏晋 六朝的山水画观点著作及作品之中。 注释: [1]《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第81页 ・美术与设计・ 大众文艺 浅谈北方建筑与地域文化涌现的“形” 李俊达 (吉林建筑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130118) 摘要:北方的建筑与整体的规划设计是正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反映了一个地区在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对雕塑等公共 艺术形式,对建筑与整体空间产生不同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地域 文化与城市的发展规划、建筑的装饰设计、城市用地的不断扩大,材 料工艺等相关专业因素复杂性与动态变化发展对北方建筑景观规划设 计领域带动更有理念与“形式美”的影响。由于历史背景、地域文 化、民族与民俗文化不同、资源以及设计者的设计理念等多方面相对 的不同特点,一定程度上对北方整体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的空间发展 形成程度上的制约与影响。 上自由曲面形式,空间流动构造形式的构型来呼应建筑空间关 系,而建筑构造多以面层叠级构造形式,或者说一个自由的曲面 的线的轮廓来为建筑整体的形成为多面立体的构造形式,这样形 成一定得形式美,在整体与部分之间形成建筑与公共艺术“形” 本身产生的一种特异的艺术效果,由于空间中的“形”所产生的 投影关系,也使之成为与建筑遥相呼应时图像、图形与背景结 合。使公共艺术中的“形”以积极的形态衬托到建筑的固定的各 个点,或者各个面的关系中去,成为自由的点变成为线型,这样 关键词:北方建筑;公共艺术;地域文化;设计;景观设计; 形式 由于北方所处地理位置因素,北方社会与气候因素,使装 饰艺术上的“形”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制约,比如说以雕塑艺术的 “形”为例。如果以具象人物形象为例,在住宅小区的规如果以 北方冬季寒冷特点为设计背景,创作出一些穿着厚重保暖的人物 形象,这样的人物造型特点在北方的寒冷冬季,适宜当地冬季自 然环境。如果在室外观赏给人一种与环境协调的特点,是北方人 们生活的现实写照,与适合自然生存法则的体现。但是相反来 看,一旦到了夏季,炎热的自然因素与干燥的气候特点,这样的 因素与厚重的人物服饰造型又显得极为不协调。所以说北方的建 筑规划中更因考虑到自然气候等特点,使公共艺术可以与环境更 适合,把握艺术以“形”的特点,与北方社会与气候因素适宜。 再从北方地区经济、地域文化特点来谈设计建筑与空间中 “形”的特点,北方地区向来是以农业发展为主导的经济性发展 道路,以农业发展为题材的公共艺术形式发展较多,城市集中这 种表现“形”得艺术特点,并没有像很多发达城市,新城区建设 特点,或以沿海城市的公共艺术功能与装饰艺术形式较盛行,北 方经济特点在讲是处于稳定发展,但不属于发达城市所具备的全 部因素条件,北方城市文化所具备的条件,是以北方人们朴实勤 劳、追求美、追求艺术发展、热爱和平、与自然维系平衡的发 展、积极向善的特点,这些正是北方地域文明文化发展的建筑得 特点,这也是需要与公共艺术发展,与“形”的设计理念需要形 成协调的关系。正是说北方的建筑特点其对建筑装饰的一些公 共艺术的“形”,需要一定得地域文化背景作为铺垫,主题的 “形”,主要以向美向善,反映北方民族、北方地区人们对生活 热爱,向往自然亲和,对和平挚诚的主题思想,并且在造型艺术 的抽象的“形”,与消极的点的构成面再构成体,使得空间的 “形”与建筑构成体面的关系之间,空间始终保持一种平衡性。 近几年来,城市建设不断发展,新兴住宅建筑已经风格形式 日渐系统化,形式更为各异,其中不难发现一些中国传统意义上 的“形”,其间也包含了一些中国古代元素和现代艺术公共艺术 “形”的元素。同时发展一些西式化建筑风格的住宅小区,西式 化的建筑风格正是中国建筑发展以来其中的重要环节、重要组成 部分,现在已经越来越被大众认可与接受,西式化建筑的住宅小 区受到大众审美的青睐,一些多是以多立克式、爱奥尼式的建筑 柱式,也在现代的建筑柱式上有一些表现,再随之出现了一些大 量由西式古典主义的“形”与建筑形式有所表现,并且近几年出 现一些西式多元化现代艺术的“形”,不管是在雕塑语言的形式 出现还是大量公共艺术的“形”的出现,现如今被世界同化让大 众接受与认可。浅谈一些西方古典主义的“形”与建筑的结合形 式。空间中的“形”,本身也具有空间中的量,而且它们最重要 的特点,这些“形”产生了空间中的势。西方古典特色主义中的 “形”,多数以宗教信仰、民族特点,以及一些神话情景符合一 些以巴洛克式,或者哥特式与多元化现代式建筑风格为主题的空 间环境。北方的建筑特点本身墙体厚度较南方厚重,空间势量较 大,稳重且色彩以灰色调为主,也就是说在颜色的选择上也以色 相控制在明度较适中的颜色体系,也适用于近几年来新兴的城市 建筑与景观,这样的装饰风格。 再说以现代材料为主的多元化建筑风格,其空间中公共艺术 的“形”,也以在平面布局的视觉下成为整体构型,材料与加工 工艺的选择围绕视觉效果进行的。除此之外,现代北方的建筑风 格式样多以采用空间中“形”的简化、立体、表现形式感强的, 起到在立体与空间中,材料感、肌理、空间感及触感的样式,可 成为空间体积重可感知的实在的空间量。形式也再现轮廓的造型 性与整体建筑环境相结合,这些形成了的“形”,创造纯粹的 上来讲,具象的“形”考虑到与时代同步,与建筑环境相融合; 立体空间或者说空间形态,“形”的再现或者表现不同,是便于 抽象的艺术语言的“形”,尤其考虑到空间的构成形式。所创作 建立抽象的空间意识,这也会使大众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北方 的“形”不但需要轮廓清晰,以艺术的审美为前提,使空间环境 建筑,来研究需要考虑到构成“形”的空间结合以及相互之间 与“形”所产生的投影相呼应,更重要的是要以大众心理产生一 种可以接受的,认为是对美的领悟,构成的“形”也绝非没有设 计思想的主题性。构成的所谓抽象的“形”,要有一定的审美要 求,本身其构成形式要与北方建筑环境进行整体的形成构成的关 联,北方公共艺术“形”的特点,重要艺术形式在于考虑到环境 与建筑因素在设计主题上,把握住整体的形式美感,多数以构成 “形”与空间结合的作用。 定程度上对北方整体规划建筑与景观设计的空间发展形成 一程度上的不仅是制约与影响,也随着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促使 设计者们的思路开拓,环境的设计更让大众所接受、成为审美欣赏 的艺术环境。设计者们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地域文化对环境的影响, 使艺术环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满足人们的物质精神的需求。 【9】同上,第61页 [2】《论语》中华书局,第10页 [3】同上,第41页. 【4】同上,第8页 [5]同上,第80页. [6】同上,第45页. [7】同上,第17页. [8】同上,第44页 [1O]同上,第130页 作者简介: 李学更(1978一),男,山东人,硕士研究生,现任职于保山学 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艺术哲学、艺术观点、美术史论。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