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71

2022-11-09 来源:步旅网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71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9,分数:38.00)

1.下面不属于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的是 (分数:2.00) A.华生 B.斯金纳 C.柯勒 √ D.班杜拉

解析:解析:行为主义(behaviorism)的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发展者有斯金纳、班杜拉等。柯勒是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因此本题选C。 2.“植物性神经系统”这个名词的提出者是 (分数:2.00) A.莱尔 √ B.兰格莱 C.瓦尔岱耶 D.威尔尼克

解析:解析:19世纪德国学者莱尔最先提出“植物性神经系统”这个名词。后来,英国科学家兰格莱将植物性神经系统分成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故本题选A。

3.加拿大医生潘菲尔德用电刺激法研究颞叶时发现,微弱的电刺激能使病人回忆起童年时的一些事情。该研究结果支持脑功能的 (分数:2.00) A.定位说 √ B.整体说 C.机能系统学说 D.模块说

解析:解析:脑功能的定位说强调脑的某一部位与某一功能存在对应关系。脑功能的整体说强调大脑是以总体发生作用的,不存在皮层功能的定位。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强调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脑功能的模块说强调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复杂而巧妙的结合,是实现复杂而精细的认知功能的基础。潘菲尔德的研究支持脑功能的定位说。因此本题选A。

4.下列方法中,研究注意分配最常用的方法是 (分数:2.00) A.警戒作业 B.双作业操作 √ C.双耳分听 D.负启动

解析:解析:注意分配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将注意分配到不同的活动中。研究注意分配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双作业操作,即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作业,观察他们完成作业的情况。因此本题选B。 5.在暗适应的过程中 (分数:2.00)

A.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共同参与了全过程

B.开始阶段,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共同产生作用,后面阶段只有棒体细胞起作用 √

C.只有棒体细胞起作用 D.只有锥体细胞起作用

解析:解析:视网膜上的棒体细胞和锥体细胞都参与了暗适应过程,但二者作用大小和起作用的时间是不同的。在暗适应最初7到10分钟内,感觉阈限骤降,感受性骤升。这是锥体细胞和棒体细胞共同作用的结果。之后,暗适应曲线改变了方向,和原来的曲线不连续了,出现了所谓的棒锥裂。随着感受性继续上升,这时只有棒体细胞起作用了。因此本题选B。

6.右图是一个不可能图形,但我们可能会说,这是一个三角形,这体现了知觉的(分数:2.00)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 D.恒常性

解析:解析: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对其加以解释,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对于不可能图形,我们也试图对其进行解释,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因此本题选C。 7.存储容量最低的记忆类型是 (分数:2.00)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 C.瞬时记忆 D.长时记忆

解析: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为7±2个单位,长时记忆的容量没有限度。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感觉登记)的容量大于短时记忆。感觉记忆的信息在向短时记忆转换时丢掉了很多,因此短时记忆的存储容量最小。因此本题选B。

8.艾宾浩斯在记忆保持量的测量方面采用的方法是 (分数:2.00) A.再认法 B.节省法 √ C.回忆法 D.重构法

解析:解析:保持量的测量方法是研究记忆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测量保持的方法有:再认法、回忆法、再学法和重构法。再认法:在测量时,把数量相等的识记过的材料和没有识记过的材料混合在一起,然后按随机方式向被试呈现,要求被试把识记过的材料和没有识记过的材料区分开来,即由被试报告每个项目是否识记过。回忆法:在测量中,被试原来学习或识记过的材料不呈现在其面前,要求把它们复述出来或默写出来。保持量的计算是以正确回忆项目的百分数为指标。再学法:又称为节省法。在测量中,当被试不再能把已熟记的材料完全无误地回忆出来时,要求被试把原来识记过的材料重学或再记,直到达到原来熟记的标准。然后根据初学和再学所用的次数或时间来计算被试的保持量,即用再现或重学比初学所节省的次数或时间来计算保持量。重构法:又称为重建法。在测量中,要求被试再现学习过的刺激次序。实施方法是,先在被试面前呈现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若干刺激,呈现后把这些刺激打乱,置于被试前要求让其按原来的刺激次序重建。艾宾浩斯采用的是再学法(节省法)。故本题选B。 9.下面的思维特征中是概念形成前提的是 (分数:2.00) A.概括性 √ B.间接性

C.思维是对经验的改组 D.理解性

解析:解析:概括性是思维的特征,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是决定事物的性质,并使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概括是人们形成概念的前提。因此本题选A。

10.一个孩子发现麻雀会飞、鸽子会飞、老鹰会飞,他得出结论,所有鸟都会飞。得出这一结论的推理类型是

(分数:2.00) A.演绎推 B.归纳推理 √ C.类比推理 D.概率推理 解析:

11.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是 (分数:2.00) A.音位 √ B.语素 C.词 D.句子

解析:解析: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言单位。语素也称词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单位,是词的组成要素。词是语言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句子是可以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因此本题选A。

12.患有词盲的人,其病变可能发生在 (分数:2.00) A.威尔尼克区 √ B.布洛卡区 C.潘菲尔德区 D.角回

解析:解析:威尔尼克区损伤引起接收性失语症,这是一种语言失认症(agnosia)。病人说话时,语音与语法均正常,但不能分辨语音和理解语义。接收性失语症的一种较轻的形式叫词盲。这种病人可以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构成语言的复杂声音模式。因此本题选A。 13.人们在愉快的情绪下会表现得更聪明。这体现了情绪的 (分数:2.00)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组织功能 √ D.信号功能

解析:解析:情绪作为脑内的一个检测系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这种作用表现为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因此本题选C。 14.意志属于 (分数:2.00)

A.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过程 B.人类的情感过程 C.人类的高层次动机 √ D.人类能力的表现

解析:解析: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具有引发行为的动机作用,比一般动机更具有选择性和坚持性。可以把意志看成是人类特有的高层次动机。因此本题选C。

15.下列关于能力、才能和天才关系的表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多种能力结合在一起构成才能 B.天才是能力的高度发展的结果

C.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 D.天才是天生的 √

解析:解析: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要同时依靠多种能力的结合,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叫才能。能力的高度发展称天才。天才是能力的独特结合,它使人顺利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某些复杂的活动。天才不是天生的,它离不开社会历史和时代的要求,也离不开个人的勤奋和努力。因此本题选D。

16.某人性情急躁,缺乏耐性。他成就欲强,上进心强,动作敏捷,说话快,但办事匆忙,适应性差。他的人格类型是 (分数:2.00) A.A型人格 √ B.B型人格 C.内向人格 D.外向人格

解析:解析:A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成就欲高。B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不温不火,举止稳当,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外向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外部客体。内向人格指一个人的兴趣和关注点指向主体。因此本题选A。 17.托马斯(Thomas)和切斯(Chess)提出的气质理论是 (分数:2.00) A.体液说 B.气质维度说 √ C.激素理论 D.调节说

解析:解析:气质的体液说的提出者是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医生希波克里特。气质维度说是由托马斯(Thomas)和切斯(Chess)提出的。气质的激素理论的提出者是伯曼(L.Berman)。气质的调节说的提出者是斯特里劳(Strelau)。因此本题选B。

18.人们在和他人接触时有时会产生“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此时产生了 (分数:2.00)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D.认知启发

解析:解析: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是指由于第一印象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近因效应是指,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晕轮效应又叫成见效应、光圈效应,是指我们对一个人形成了某种印象后,这种印象会影响对他的其他特质的判断的现象。认知启发是指人们在社会认知中喜欢走捷径,并不对关于他人的所有信息进行感知,而是倾向于抄近路,喜欢感知那些最明显、对形成判断最必要的信息的现象。本题应选B。

19.在社会心理学家凯尔曼(H.C.Kelman)看来,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完全的态度改变是 (分数:2.00) A.依从 B.服从 C.认同 D.内化 √

解析:解析:凯尔曼提出态度变化是分三个阶段实现的,分别是依从、认同和内化。依从是指人们由于外在压力,为了达到一个更重要的且标而改变自己的态度反应或表面行为。认同是指个人的自我同一性与他人或群体存在依赖关系,或者个人情感上存在与别人活群体的密切联系,从而接受某些观念、态度或行为方式。内化是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因此本题选D。

二、多选题(总题数:7,分数:14.00)

20.认知心理学发展的独特的研究方法有 (分数:2.00) A.反应时记录法 √ B.口语报告法 √ C.计算机模拟法 √ D.电刺激法

解析:解析:反应时记录法、口语报告法和计算机模拟法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出来的特有的研究方法,电刺激法属于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因此本题选ABC。 21.中耳内的声音的传导途径有 (分数:2.00) A.生理性传导 √ B.空气传导 √ C.骨传导 D.神经传导

解析:解析:当声音从外耳道传至鼓膜时,引起鼓膜的机械振动,鼓膜的运动带动三块听小骨,把声音传至卵圆窗,引起内耳淋巴液的振动。由于鼓膜的面积与镫骨覆盖的卵圆窗面积的比为20:1,因此,声音经过中耳的传音装置,其声压提高20~30倍。声音的这条传导性途径称为生理性传导。空气传导是鼓膜振动引起中耳室内的空气振动,然后经由正圆窗将振动传入内耳。骨传导是指声波从颅骨传入内耳。神经传导从内耳的耳蜗开始。因此,本题选AB。 22.深度知觉所依赖的非视觉线索包括 (分数:2.00) A.眼的调节 √ B.双眼视差 C.运动视差

D.双眼视轴的辐合 √

解析:解析:非视觉线索是指由其他感觉(主要是动觉)而不是视觉提供的判断深度、距离的依据,包括眼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调节是指眼晴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准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辐合是指眼晴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这样看近物时辐合程度大,看远物时则辐合程度小。因此本题选AD。 23.发散思维具有的特性有 (分数:2.00) A.流畅性 √ B.变通性 √ C.独特性 √ D.聚合性

解析:解析: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的信息,产生出大量、独特的新思想。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其主要特征。流畅性强调发散思维产生观念的速度快,变通性强调发散思维产生观念的类型多,独特性强调发散思维产生观念的新颖性强。因此本题选ABC。 24.下面的情绪理论中属于情绪的认知理论的有 (分数:2.00)

A.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 B.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 C.沙赫特的情绪理论 √ D.阿诺德的情绪理论 √

解析:解析:沙赫特的情绪理论强调情绪产生时依赖个体对生理状态的变化进行的认知性唤醒。阿诺德强调个体对刺激情景的认知评估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是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的产物。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的中心在丘脑。因此本题选CD。

25.加德纳提出智力是由多种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的。加德纳提出这些智力成分的依据包括 (分数:2.00)

A.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 √ B.人类进化中对各种能力的运用 √ C.生活中存在的特殊天才 √ D.个体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过程 √

解析:解析:加德纳提出的每一种智力都是严格按照他所提出的标准确立的,这些标准包括认知神经科学的进展、人类进化中对各种能力的运用、生活中存在的特殊天才、个体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过程等。因此本题选ABCD。 26.从众的动机包括 (分数:2.00) A.行为参照 √ B.偏离恐惧 √ C.人际适应 √ D.责任转移

解析:解析:从众的动机包括行为参照、偏离恐惧和人际适应。行为参照是指人们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时以他人的行为作为参照。偏离恐惧是指和大家一样会避免压力和制裁。人际适应是指和他人做同样的事情会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责任转移是服从的原因。因此本题选ABC。

三、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

27.简述脑功能的机能系统学说。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机能系统学说是由鲁利亚提出的,他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动态机能系统。大脑皮层的机能定位是一种动态的和系统的机能定位。 鲁利亚把脑分成三个互相紧密联系的机能系统: 第一机能系统是调节激活与维持觉醒状态的机能系统,也叫动力系统,由脑干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等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保持大脑皮层的一般觉醒状态,提高它的兴奋性和感受性,并实现对行为的自我调节。第一机能系统并不对某个特定的信息进行加工,但却提供了各种活动的背景。当这个系统受到损伤时,大脑的激活水平或兴奋水平将普遍下降,并影响对外界信息的加工和对行为的调节。 第二机能系统是信息接收、加工和存储的系统。它位于大脑皮层的后部,包括皮层的枕叶、颞叶和顶叶以及相应的皮层下组织。它的基本作用是接受来自机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包括听觉、视觉、一般机体感觉),实现对信息的空间和时间整合,并把它们保存下来。 第三机能系统也叫行为调节系统,是编制行为程序、调节和控制行为的系统。它包括额叶的广大脑区。它的基本作用是产生活动意图,形成行为程序,实现对复杂行为形式的调节与控制。 鲁利亚认为,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三个机能系统相互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其中每个机能系统起不同的作用。)

解析:解析:机能系统学说强调各种机能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各种机能通过协同活动共同完成某种心理活动。

28.什么是随意注意?举例说明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 (分数: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随意注意的含义 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引起随意注意的原因 ①对注意目的与任务的依从性。例如,当我们非常看重研究生入学考试时,复习材料会引起我们的随意注意。 ②对兴趣的依从性。例如,当我们对专业课感兴趣时,上课时我们能认真听课。 ③对活动组织的依从性。例如,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在学习时有利于注意的维持。 ④对过去经验的依从性。例如,我们能读得懂的书容易维持我们的随意注意。 ⑤对人格的依从性。例如,面对困难的任务时,有坚毅性格特点的人仍能集中注意力,坚持完成任务。)

解析:解析:随意的英文是voluntary,就是“由意志控制的”意思。那么随意注意就是由意志控制的注意。所以,当我们说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时,“随意注意”指的是这个概念的后半句: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而当我们说随意注意又称有意注意时,“有意注意”指的是这个概念的前半句:有预定目的的注意。换句话说,随意中的“意”是“意志”的意思,有意中的“意”是“意图”的意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