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古诗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才能
作者:潘燕
来源:《成才之路》2013年第14期
新语文课程标准把“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有一定的文化积淀”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语文教材中给我们推荐的古诗文篇篇都是上佳之品,我们对初中教材的古诗文稍做整理,便可以发现其中的丰富多彩、无限风景。
我们知道了如何学习、生活、做人:从“书非借不能读也”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还有身处浊世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的灵魂自白。 我们领略了志士仁人的殷殷情怀: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朋友情;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更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报国情;还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豪情壮志!
我们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有良田美食桑竹之属”的世外桃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田间夜景;“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农家生活;“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乡村春景;“春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的四季变换;“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西湖美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自然春光。既然教材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优秀的古诗文,那么我们的教学就不能只停留在读读背背上,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在学生的情感体会、内涵领悟上多做文章,并在作文中加以引导,充满文化底蕴的佳作便层出不穷了。
巧借古诗文拟题:首先是用原题目或稍做改动作文章标题,如用《游子吟》作题表现母爱《新桃花源记》作题表现保护环境。第二是诗文中的句子作题,如用《感时花溅泪》作题表现人间真情;用《落花时节又逢君》作题表现朋友相聚。
引用、巧改古诗文作小标题或文章的开头、结尾:如《相思痘》一文妙用“红豆生前额”“春来发几颗”“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四个小标题连缀成篇,妙趣横生;《山娃》用“枯藤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断肠人在深山”作文章的结尾,表现山娃渴望走出牢笼般的深山,闯荡世界的情感,催人泪下。
借用古诗文作论据:这样的引用在议论文中非常多,如用“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佐证人贵在内质;用“教学相长”说明教与学的关系;用“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辅证唯才是举;用“寡人无疾”论证防微杜渐的重要性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此看来,这一篇篇古诗文就是一本生活的百科全书。在这部内涵丰富的大书中,我们应该潜心教学,加强对学生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应用的引导,增强文化修养,以适应课改的新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