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岭南建筑的鲜明特色

2023-01-01 来源:步旅网


岭南建筑的鲜明特色

岭南开发迟于中原等地,而民间工匠的建筑技术主要靠私授,因此对岭北先进技术有传播过程的时差。一些珍存的古建筑,在细部结构上至为难得地保留了前代的古制;一些迭经重修的古建筑,也因烙守原制较好保留了古制。广州南海神庙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以后重建,前堂后寝,有两塾、仪门、复廊及东西廊庑,尚可考见唐代坛庙的布局遗制。而头门依周门堂制,复廊为春秋王制产物,为国内现存孤例,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清初由5间扩至7间,其副阶檐柱高“不越间之广”,柱直径与高之比为1:6.7,外檐斗?硕壮,柱高与斗?之比为1:0.32。梭柱、侧脚、生起、举折等多项比例,斗欹砍出内?,殿后一列单勾栏,屋面举折坡度平缓,出檐深达2.5米,以及阑额和普柏枋至角柱出头呈海棠瓣形等,综合反映出南宋建筑风格。

建于明洪武五年(137)的佛山祖庙大殿,保留了《营造法式》来式斗做法,前面三下昂,后面三撑杆,举折按《营造法式》形成屋坡曲线。肇庆梅庵始建于北宋初年,明、清年间多次重修,大雄宝殿从初建之3间改为5间,歇山顶改为硬山顶,但其结构形制仍有不少保留了来甚至宋以前古制之特征。北方现存的辽、金、宋建筑大部分未用昂栓,梅庵大殿补间铺作后部使用了昂栓,反而与《法式》的规定相合,其柱头及补间铺作使用了?栓,则为《法式》所无。佛山祖庙后殿之斗?也采用了昂栓、?栓。昂栓、?铨可稳定上下?和昂的位置,对建筑物防震、抗风以及木材经受干湿变化仍保持结构牢固起了重要作用,这是古制于岭南得存的原因。

梅庵大殿铺作与檐柱高度比例为2:5,存北宋建筑斗?壮硕之古风。大殿各跳上的瓜子?、慢?规格不一,其规格化程度较低,是《法式》问世前的古建特征。斗?之斗底皆刻心皿板,是见之于中唐之前,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古制。这种做法,北方宋代遗构已不多见,而见于两广、福建自宋至清代的不少古建,如潮州的许驸马府、猷巷黄府及开元寺大雄宝殿和

天王殿。梅庵大殿斗??头无?瓣,此为宋之前古风。大殿之柱略呈梭形,不同于俄式》杀柱之法,这种柱形也见于广州光孝寺大殿及五仙观。潮汕地区至清代仍存此制。石础之上置木?为古制。《法式》中虽有“造柱下框”之制,但北方现存宋构鲜有所见,南方古建中却实例甚多。如肇庆梅庵祖师殿檐柱、广州海幢寺大殿、石牌董家祠堂,皆于柱础上置木?。

潮州开元寺大殿是保留古制的典型。该寺天王殿面阔十一间,清代建筑中,仅见于故宫太和殿及太庙为此规格。从进深与面阔之比推测大殿平面为南北朝时期形制。其明间较宽,其余各间渐次缩小,也是较早期布局的特点。潮州开元寺天王殿正立面屋顶,中央高两侧低,中有大门,旁有小门,门房还有附属客房。这种平面布局和立面构图,保留了早期建筑手法,一明二次的门庑,是春秋时期贵族士大夫大型宅第布局,而中央高,两侧低的正门屋顶形式,于四川德阳汉代画像砖中可以见到。天王殿北金柱在瓜楞石梭柱之上置十一叠铰打叠斗,斗?高度近于柱高的一半。《淮南子》有“?抹??,以相支持”,王莽时《急就篇》有“榱橡??瓦屋梁”之说,这种铰打叠斗,是一种形成于排架柱梁结构的形式,有可能是古书所记载的??,即斗?的原始形式。

开元寺天王殿结构用料的特点是建造大建筑物却用料规格小。全殿木构架几乎无任何雕饰,这也是早期古建的特征。天王殿于1983年落架大修时,从梁架上拆下来的残损构件选样进行碳14测定,其结果为最早的木料为次间凤冠,距今1100年±75年。龙庆忠四次对天王殿实地考察,断定其至迟为宋代遗构,其平面布置、立面构图与梁架结构均保留了不少汉朝和南北朝时期的特点,为国内现存较少见之早期木构建筑。这些正是边远地区在文化上有滞留保守,保留古制一面的体现,是岭南古建筑构件形制上的一个特色。

岭南建筑既有保留古制的一面,又有融汇中西方的另一面。岭南沿海尤其是广州一地得海上交通之便,中外文化交流十分活跃。在广州西汉墓中出土的陶俑坐灯,造型是一个屈膝席地而坐的裸体男子只手高托灯盘。托灯之奴高鼻、突眼、颔有须、遍体划毛。专家

认为是属于西亚或东非的人种,被贩运到中国为贵家大族“家内奴隶”的胡俑。在广州出土的胡俑,还有女胡人俑,胡俑在顺德、三水的东汉墓均有发现。这正是广州地区海外贸易日益颇繁的反映。明清建筑上将洋人形象作为托梁驼峰、作为托塔力士,甚至作为传统戏曲故事雕刻中的丑角,如佛山祖庙金漆木雕神龛、彩门雕刻历史故事场面,竟然雕刻了几个戴高礼帽、着燕尾服的洋人,被打翻在地和跪拜献表,神案两侧刻有洋人形象的侏儒托瓶。清代民间建筑采用西方装饰手法和装饰材料,反映了中外交往的发展变化。

广州是长盛不衰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代,广州城西外国侨商聚居区的蕃坊一带,“任蕃商列肆而市,交通夷夏,富庶于人,一无所阙。车徒相望,城底洞开,于是人人自为家给户足。”唐代中前期,都市执行着十分严格的封闭式里坊制和两市制,岭南首府竟然允许蕃商列肆而市,城门洞开,提供自由贸易之便,进而影响到城内居民区的商业化和临街设店的城市布局,可谓得城市商业化的风气之先。从开元初年起百余年间,官府不断有“列邸肆”、“为开大衢,疏析廛?”、“修伍列、群康庄”之举措,形成店肆行铺林立,邸店柜坊等服务设施完善的新局面,甚至出现了其他城市所未见的“蛮声喧夜市”的场面。城市建筑中引人注目的是蕃坊的异域建筑。据《苏莱曼游记》记述,广州蕃坊有回教寺。现存的怀圣寺光塔,始建于何时尚未定论,不少专家倾向其建于初唐贞观元年(627)之说。此塔“制则西域”,迥异于中国传统建筑,穆罕默德于622年在麦地那建立第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神权国家,并建立了最早的清真寺,时距贞观元年仅有5年。现今国际流行的说法,是世界上现存阿拉伯寺院建筑以叙利亚的粤玛亚大清真寺为早,寺内最早的呼礼塔“新娘塔”,始建时间比贞观元年约迟80年。因此,光塔在世界伊斯兰教建筑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伊斯兰教传人,还留下了广州“响坟”。海南的珊瑚石伊斯兰墓,都是早斯伊斯兰教建筑遗制,有阿拉伯建筑装饰风格。

明末,在澳门出现了葡萄牙人建的欧式教堂和居宅。之后,广州出现十三行商‘夷馆”,俗称“洋馆’,“有若洋画”,这是最早在中国内地出现的一批“西洋楼”。清代,鸦片战争

以后,在广州长堤及西堤一带,集中出现一批商业、金融、海关、邮局等西式大型公共建筑,采用了较先进的钢筋混凝土或工字钢建筑材料。沙面租界集中了数以百计的各类西方建筑,包括领事馆、银行、洋行、教堂、学校等,其形式有新古典式、券廊式、仿哥特式等;在广州市同其他地方,出现了教堂(其中有远东最大的石构哥特式教堂石室),教会学校和医院、洋式别墅。并影响到官方建筑(如请广东咨议局大楼)、民间居宅、工厂(如曾成为大元帅府的土敏土厂)。成为法租界的广州湾,开埠城市汕头、海口,也山现了四式建筑。在各地,有外国传教上兴建的一批教堂及附属建筑。在侨乡,华侨回乡建屋,有侨居国的建筑风格,四邑侨居碉楼林立,称得上万国建筑博览会。

岭南近代建筑更多表现出中西合璧的特征。梅县联芳楼正面为西方古典主义、“万秋楼”正面为双柱式三角门楣,后部都是传统的客家围屋。澄海陈慈黉宅第,各院落组群中间为传统的平房,四周是二层洋楼,屋檐、斗?、门窗装饰既有各式嵌瓷样式,图纹却又杂有西式风格。清代粤东私家园林,在师法江南园林的小巧玲珑,善于叠山理水的同时,也吸取了不少西方建筑形式。潮阳西园居住部分为两层混凝土楼房,楼梯以天顶采光,正面置多立克叠柱和瓷瓶式栏杆,假山中设螺旋梯,上至洋式凉亭,下连水池中的水晶宫,透过玻璃窗仰望园景。清代广州富商园林,也采用了西方装饰。《法兰西公报》1860年4月11日登载的寄自广州的信,记述了法国人参观的广州某富商宅园,地板是大理石的,房子里也装饰着大理石的圆柱,极高大的镜子、名贵的木料做的家具漆着日本油漆,天鹅绒或丝质的地毯装点着一个个房间,镶着宝石的枝形吊灯从大花板上垂下来。清末民初开始流行于岭南城镇的骑楼建筑,保留了源于干栏式建筑上实下虚的痕迹,柱式和临街一面又引进了西方的券廊和柱式,被称为“洋式店面”、不拘一格中西拼合的装饰手法,诸如套色玻璃、卷铁窗花、瓶式栏杆、拱形门窗,几何形水他,在岭南城镇曾经风靡一时,成为近代广东建筑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