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2021-08-17 来源:步旅网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全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臵,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安排了常见的立体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位臵,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的内容都不多,但是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课时安排:共计约58课时

1.准备课……………………………………………… 约2课时 2.位臵…………… ………………………………… 约2课时 3.1— 5的认识和加减法…………………………… 约11课时

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4.认识图形…………………………………………… 约2课时 5.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约20课时 6.11— 20各数的认识……………………………… 约5课时 7.认识钟表…………………………………………… 约2课时 8.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约10课时 9.总复习………………………………………… … 约4课时`

第一单元: 准备课

单元教学内容:准备课(第2~8页) 单元教材分析:

P2-3页展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美丽的校园”,以小学为背景,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同时校园内外的事物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且每种数量不止一种,给数数提供了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P4-5页集合图中的具体事物与10以内各数对应,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在本单元中只是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的教学没有安排专门的练习内容。教材通过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进行各种不同的比较,小兔和萝卜,小猪和石登,小兔和小鱼等比较,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少”。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数主题图中的事物:充分地数同一数量的事物。 数周围的事物:有意识地把数学活动引向身边、校园、校园外。让数数活动,从书本走向生活。在数数活动中,初步体会数的含义,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数就在我们身边。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 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单元课时安排: 2课时

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1课时

课题:数一数 教学内容:第2—5页 教学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方法:合作讨论 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教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教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

教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教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教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教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教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教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

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贴出数字卡片“1”。)

教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教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教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教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3. 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 数身边的数

教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 课后延伸

教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四、板书设计:

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2课时

课题:比多少

教学内容:教材6-8页,练习一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师:数字卡片一套(1~10),小猪、小免卡片各一张,录音机 生:学具盒一个,数字卡片一套(1-10)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主动探讨,获得新知 1.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出示小免、小猪的卡片各一张并板书在黑板上, 问:瞧,这是谁?他们俩准备去干什么?谁来猜一猜?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猪怎么说?(放录音:小朋友,我和小免正准备去参加义务劳动呢!)小朋友,你们想一起去看看吗?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A:出示书中第6面的图画:

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B: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师: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 4=4 学生书空并齐读、老师介绍等号

3.动手操作,理解新知

A:问:小免和小猪比,谁多,谁少呢?

B:学生操作:用圆片代表小免,用正方形代表小猪在桌子上摆一

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摆。

C:学生汇报结果老师演示

师:小免比小猪多。也就是几比几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板书:4>3 老师介绍大于号,学生书空

问:你能读这个算式吗?

师:小免比小猪多还可以怎么说?

板书:3<5 介绍小于号、学生书空,再齐读 4.小于号与大于号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5.现在,你能用大于号、小于号、等号说一个算式吗? 三、巩固

1.说一说 问:请你再仔细看一看图,你还能用多或少说一句话吗?(4人小组讨论后汇报,可以不举手,谁先站起来谁就先说)

2.猜一猜

A:老师从1~10的卡片中任选一张,请学生猜卡片上的数是几,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作出“大了”或“小了”的提示,直到猜对为止。

B:指名一个学生拿卡片,老师猜,方法同上。 C:同桌互猜,看谁猜得对 3.填一填:

A:7○3 4○9 3○3 5○8 10○1

B:2>□ 6>□ 6=□ □=8 □<9(学生抢答) 4.试一试 模拟活动:把4块同样的糖放入相应的4杯水中,让糖溶化。请你猜一猜,哪杯水最甜。你是怎么知道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5.学生完成第11页的1~4题。 四、板书设计:

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3课时

课题:数一数(练习课) 教学内容:补充习题 教学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通过练习,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练习题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数一数,照样子用“○”画一画

指导孩子认真读题,仔细观察,按顺序数出每种事物后画出相应数目的○。

白云:○○ 树:

花: 小鸭:

玉米: 辣椒:

人: 汽车:

二、巩固练习:

1.看数圈图,指导孩子读懂题目,根据图左边数字,圈出相应数目的物体图。

9 3 4 5 7 8 2.看图数数,连一连。 指导学生读题,然后用直尺连线。

2 3 7 4 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3.数一数,连一连

引导学生看图,使学生明白题意,用直尺连线。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三、拓展练习:

1.你能给数字娃娃找到他们的相邻数吗?

( )4( ) ( )8( ) ( )5( ) ( )9( ) ( )7( ) ( )6( ) ( )2( )( )( )6( )8( )( ) 2.

(1)□里一共有( )颗星星。 (2)△里一共有( )颗星星。 (3)○里一共有( )颗星星。

(4)既在○里,又在△里的星星有( )颗。

(5)既在□里,又在○里的星星有( )颗。 四、教后记:

第4课时

课题:比多少练习 教学内容:补充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2.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主动参与学习和精神。 教学重、难点: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投影,练习题

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把同样多的画“√”,不是同样多的画“×”。 (1)○ ○ ○ ○ (2)●●●●●●

△△△△ △ ( ) ☆☆☆☆☆☆ ( ) 2.(1)在多的后面画“△” (2)在少的后面画“√”。

☆☆☆ ☆☆ ( ) ◎◎◎◎◎◎ ( ) ▴ ▴ ▴ ▴ ( ) ○○○○○ ( ) 二、巩固练习:

1.哪种少,在少的那种图形上涂颜色

2.你会画什么,就在右边空框里画什么,要画得与左边同样多

3.想一想,哪幅图里的水果个数和图前面的珠子数一样多,就在那幅图的下面画“√”

4.在正确答案的( )里画“√”。

三、拓展练习:

(一)按要求画一画。

(二)有两杯同样多的水,第一杯给小光喝,第二杯给小丽喝,他俩都没喝光。想一想,谁喝得多?

四、教后记:

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二单元 位臵

单元分析

教学内容:教材第9~13页,上下,前后,左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 使学生学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左、右”。 教学难点:正确辨别“左、右” 的相对性。 教材分析:

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并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已积累了一些戌经验,但不一定能准确地加以判断,因此本单元进行集中教学。

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提供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 2. 依照学生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教学建议:

1.注意根据学生认识空间方位的特点安排教学。

一般学生在6岁时就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但是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辨别尚未发展完善。因此,对于“上、下”、“前、后”,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独立辨别,而“左、右”则要引导学生从自身为中心过渡到以自然标志为中心进行辨别。

2. 要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左、右”的相对性比较难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一些活动和游戏来帮助学生辨别。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或自己创设活动,组织学生充分地体验,应避免抽象地让学生判断。 教学安排:

1.上下前后…………1课时 2.左、右……………1课时

1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1课时

课题: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2.使学生形成辩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了解它们的相对性。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教学难点: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水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们,这个学期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两位新朋友,他们是数学王国里的小精灵聪 聪和明明,你们愿意和他们成为朋友吗?(愿意。)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步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 学生指并回答:鼻子下面是嘴巴。

“嘴巴上面有什么”?(可以是鼻子,眼睛等。)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板书课题:上、下)

二、探究新知

1.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吗?互相讨论一下。学生可能会说:课桌上面有什么,黑板上面有什么,我们教室在二楼,楼上面是几班,楼下面是几班,等等。

师:生活中有关上、下的例子有很多,你们说的都很好。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含义。

师:小朋友们,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你们想不想知道?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南京长江大桥去开开眼界,想去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

1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师:请朋友们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你想告诉大家什么呢? 学生可能会说:图上有火车、大卡车、轮船、白云等。还可能会说:火车的下面有轮船,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等。

师: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那谁能说出,汽车的下面有什么?可以是火车、轮船、江水、桥墩等。

师:你们想问什么呢?学生提问题,其余同学解决。

3.观察主题图桥上三种车的位臵关系,你能不能用前、后来说一说它们是怎么排的呢?

学生交流。(货车的前面是小轿车,小轿车的后面是货车;货车的后面是大客车,大客车前面货车。)学生交流中出示板书:“前”“后”。

师:你喜欢哪辆车,就用前、后说说它的位臵。

联系实际问:汽车有前、后位臵关系,(板书:前后)你的座位也有前、后这样位臵关系,看看你座位前面是谁,后面是谁?也可以说,你在这个同学的______,在这个同学的______(被念到的同学请站起来)从前往后数,他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呢?他的前面有几个人,后面呢?

三、活动:

1.拍手游戏。a.师发口令,上、下拍手。b.听反语,师说“上”生在下面拍,师说“下”生在上面拍。

2.小组活动。小组长发口令,其余小朋友动手摆,如把语文书放在数学书的上面,把文具盒放在语文书的上面。

3.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臵,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

四、小结: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高兴吗?你们还知道哪些有关上下前后的知识?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左右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 教学目标

1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

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臵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正确辨别左、右的位臵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学难点:三者相比的相对性。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水果图片(梨、萍果、香蕉、草毒、葡萄),楼梯图,交通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 (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

(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 (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 拍一拍:

1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 (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 (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 (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 2.游戏巩固认识。 (1)师生齐举左手。 (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 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 (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 (4)全班齐做。

1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 (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 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 3.师小结,全课结束。 五、板书设计:

第3课时

课题:位臵(练习课) 教学内容:补充习题

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2.使学生形成辩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臵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看图填空

(1) 下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

上楼的小朋友是靠( )边走。 (2) 上楼、下楼和在路上行走我们 都应靠( )边走。

2.

1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 小鸟在小狗的( )面。 (2) 小猴在小老鼠的( )面。 (3) 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二、巩固练习 1.

(1)老虎排第( )。 (2)松鼠排在( )的前面。

(3)猴子排在( )的后面,在( )的前面。 (4)大象排在( )的前面。

(5)( )在( )的前面,( )在( )的后面。 2.照样子填( )。

(1)5号车排第( )。 (2)4号车排第( )。 (3)2号车前面有( )。 (4)1号车后面有( )。 3.♀☆★○●◎◇◆□ (1)一共有( )个图形。

(2)从左边数,☆是第( )个,◎是第( )个,○是第( )个。

(3)从右边数,★是第( )个,●是第( )个,□是第( )个。

(4)把左边的6个图形圈起来。 (5)从右边数起,把第4个涂上颜色。 三、拓展练习:

8个同学排成一行往前走,小明排在第6个。老师发令“向后转”后,小明排在第几?

1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4课时

课题:位臵(练习课) 教学内容:补充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会正确使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2.使学生形成辩别一定的空间方位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辨别上、下、前、后、左、右的位臵关系

教学难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臵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看图填上“前”、“后”。

2.按要求填一填。

3.看图填上“左”、“右”。

二、巩固练习

1. ○○○○○○☆☆☆☆☆ (1)一共有( )个图形。

(2)从左边数起,把第5个图上颜色。

1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3)☆有( )个,从左边数是第( )个到第( )个。 2. ○△□◇☆△□○☆

(1)把左边的7个图形圈起来。 (2)从右边数起,把第7个涂上颜色。

(3)从左边数,☆排在第( )个和第( )个。 3. ○○○○○○

○○○○○○

涂色:从左边数起,第一排涂4个,第二排涂第4个。 三、拓展练习: 1.

杨树从左数是第( )棵,从右数是第( )棵,这行里一共有( )棵树。

2、小朋友排队去公园,小华前面有4个人,后面有5个人。小华排在第( )个,一共有( )个小朋友去公园。

3、一共9个五角星,把中间的一个五角星涂上颜色,中间的五角星是第几个?

4、张华左边有5个同学,右边有3个同学,这一排共有几个人? 四、教后记: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33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 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认、读、写5以内各数,注意形成正确的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注意书写工整。

2.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能对5以内的数进行分与合)。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理解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6.初步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渗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较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发分类为基础。也就是在分类的基础上提炼出数而进行大小的比较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 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课题:1~5的认识及书写

1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14~16页 教学要求: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

师:各种动物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主题画:(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 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3)请你拿出1根小棒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3)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感知数的顺序)

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2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4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5 板书:1、2、3、4、5(全班齐读:正、反读)

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 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2.教写每个数字的起笔,运笔、落笔。先教师示范,紧接着,学 生书空,然后学生在书中描红。

四:练一练

1. 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那些事物能用1~5表示?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 周围的小伙伴。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 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这个数在2的后面,可能是几?还可能是几? 这个数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几?

这个数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几?还有可能是其他 数字吗?为什么?

3.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 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用什么摆的?用了几个?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六、课堂作业:

练习二的第1、2、4、5题,学生做在书上

七、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比大小

2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17页的内容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己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建立数感,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师:主题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我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主题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 桃 香蕉) 3 4 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 3>2 3<4 3等于3 3大于2 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学生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思考:

(1)学生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办法让他们够吃?

2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练习二第3、6题 学生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学生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7、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四、板书设计:

第3课时

课题:第几

教学内容:第20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挂图 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 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票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票。师:问:小朋友,你知道 这是什么地方吗?有哪些人?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师:(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你是怎么知道的?

2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后面的两位叔叔 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问:有几个人在排队?这时谁排4?小朋友排第几?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3.“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照片上共有几个人?从右数,爷爷排第几?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4.老师说要求,学生摆学具。

A、让学生试着把圆片放在第2的位臵上,可以怎样放? B、引导学生体会“第几”的相对性。 5.开火车游戏。

注意观察“火车”的人数及教师和每位学生在队列中的位臵。改变“火车”前进的方向,再观察。引导学生明白,数数时,数的方向不同,其结果也就不同。

四:作业: 练习四,第1、2题

第4课时

课题:分与合(一)

2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21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掌握2、3、4的有关组成,并有效地 渗透有序的思想。

2.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2、3、4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挂图、数字卡片、4根小棒、4个方块、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计数器:老师拔数,学生观察

1.(1)先拔二颗珠,问:这是几颗珠,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 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3

(3)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这时又是几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指名说,并请一名学生上台写数字4。

(4)请你比一比:4和3谁大,谁小?请你用符号连接。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索:4 的组成

1.请你拿出4个小棒,摆一摆,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 2.你能把这4根小棒分成两堆吗?请你试一试。(学生自由活动, 老师巡视)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边板书边问:还有不同的分法吗?(根据学 生回答情况,教师板书)

4 4 4

1 3 2 2 3 1 4.读的组成

(1)先领读:4可以分成1 和3,1和3 组成4……… (2)再学生自由地读,同桌对口令 (3)全班齐读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形式。

5.观察上面数的组成: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 然后再发言)

(先分成1和几,再分成2和几,再分成3和几……我们在记得的 时候可以只需要记2个就可以了)

2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三、练一练:21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的填一填,然后再集体进行评价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第5课时

课题:分与合(二)

教学内容:第22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 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 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教学重难点:掌握5的组成,初步建立学生数感。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挂图、数字卡片、5根小棒、5个方块、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数数。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数?谁能数组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出示数字卡片1-5,谁能给大家提问题? 二、学习新知:

1.创设游戏情境,小组学习5的组成。 a.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准备5根小 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指导。)

b.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①刚才大家想了那么多办法,可是看起来又有点乱,请大家开动脑筋想个好办法:怎样才能清楚地看出又一个也不落下?同位商量,

2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指名展示。

②(教师巡视发现有按顺序分的)老师发现这位同学有一种好办法,下面请他来教教大家。

c.全班学生再自己边说边按顺序分一分(板书分合式)。 5 5 5 5 1 4 2 3 3 2 4 1 d.小结。通过分小棒我们得到了5的组成。 2.读一读

师:有谁会读,请你试一试,我们请会读的好的小朋友当小老师带 大家读,好不好?

(1)小老师带读 (2)小组开展竞赛读

(3)师生对口令 (4)同桌对口令 (5)试着背一背 3.猜一猜

a.老师还准备了5个小方块,想请大家一个猜一猜的游戏,OK? ①(右手拿3个小方块藏在背后,左手出示2个)猜一猜,右手有 几个?

②右手藏1个 ③右手藏2个

刚才大家猜的都很准。那老师要问一问你们:为什么猜得这样准? 有什么办法?

b.抢答。

下面我们来比赛,看谁反应快!对口令。 4、指导看书。 边说边填。指名板演。订正。 三、巩固练习 1.22页做一做。 2.对口令。 3.练习四3、4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第6课时

课题:1-5的认识练习课

2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内容:补充习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熟练读、认、写1―5以内的各数,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2、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练习使学生准确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

区分基数和序数,5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写数练习

1、数一数每种花各有几朵,写一写。

2、请你先写数,再填空。

二、猜数练习:猜猜我是谁,请写在括号里: 1、我排在3的后面,我是( )。 2、我排在5的前面,我是( )。 3、我的前面是2,我是( )。 4、我的后面是4,我是( )。

5、我的前面是3,后面是5,我是( )。

三、比大小练习

1、在○里填上“<”“>”或“=”。

2○3 4○5 5○5 6○7 3○2 1○4 4○1 2○2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2<( ) 3( ) 5>( ) ( )<3

( )<4 ( )=( ) ( )>( ) ( )<( )四、基数和序数练习

2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 5,2,9,4,6,1,0,8,7 这里有( )个数 从左数9是第( )个,从右数0是第( )个 从右数( )是第3个,从左数( )是第5个 从9开始,右边第4个数是( ) (2)看图回答问题。 一共有( )个人在排队买票, 排在第( ), 排在第( )。 五、数的组成练习 1、 1 1 2 请画上去。并写数。 2 2 3 4 4 1 2 3 2、(拓展)要使盒子里都是5个皮球,每个盒子里要添上几个皮球?3、画一画 请你画○,要比□ 请你再画几个△,凑成5 少两个 □ □ □ □ □ △△ △ 请你画○,要比▓ 请你画和▲同样多的○ 多2个 ▲ ▲▲▲▲▲▲▲ 六、教后记: ▓ ▓ ▓ ▓ ▓ 第7课时 课题:加法 教学内容:第24页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会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2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5、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对自己合适、喜欢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苹果树图、小草图 小棒或学具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电脑演示: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在一起的动态过程 2、问: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说明: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要用加法计算。教师板书:3+1=4 讲解“加号”,及读法。

4、演示点子图 :把3个点子和1个点子合并在一起 师:求一共有多少个点子,用加法计算。板书:加法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活动,理解含义

摆一摆,说一说:3枝铅笔和1枝铅笔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演一演,说一说:3个小朋友和1个小朋友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画一画,说一说:3个△和1个△合并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三、练习巩固,强化含义

“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四、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1、课件演示“3只松鼠,又跑来2只”, 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求一共有多少只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

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学生汇报算式;3+2=5 ,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臵,和不变的规律)

3、全班交流算法。(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板书) 师:刚才有一位小朋友是用我们学过的3和2以组成来计算的,这 个办法很好,你能用这种方法也来试着算一算吗?同桌互说,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4、“做一做”第1题,看图列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四、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1、做一做2、3题,

3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先摆一摆,再填一填 2、练习五:1题 3、开放题:□+□=5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2题 六、板书设计:

第8课时 课题:减法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26页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应用对比的方法直观感知。减数和差之间的关系,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会正确计算1~5的减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师:课件、实物投影仪。 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 3 ( ) 5 2、从5数到1。

3、填一填:3+1=□ □+1=3 4+□=5 1+3=□ □+2=3 □+1=5 2+□=4 □+3=5 □+2=5

4、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还有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把两部 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3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通过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4只气球,飞走了1只)

师:像这样,从4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 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4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4

飞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 算。板书:4-1=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 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4-1 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

1、做一做,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四、探索算法

1、课件演示:树上有5只松鼠,跑了3只 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求还剩几只松鼠,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2、你是怎样算出来的?

交流算法,引导学生倾听交流,并把学生想法展示在黑板上 (1)从被减数开始倒着数,数3个,剩下的数就是结果 (2)用数的组成算出结果,5可以分成3和2,所以5-3=2 三、巩固反馈 1、做一做1题

先说图意,再独立列式计算

2、2题:划一划,填一填,说明:减去几就划掉几个

3、3题:涂一涂,填一填,减去几就涂几个,剩下的个数就是得数。

4、练习五3题,圈一圈,算一算,让学生理解:用虚线圈几个,就是减去几个

四、课堂小结:

像上面几种,划掉的、涂去的、虚线圈起来的,都是减法的题目,看到这样的图要列减法算式,还有实际问题中,飞走了,离开了,跑走

3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了吃掉了,用去了……求还剩多少的问题,也都要用减法计算。

五、课堂作业:练习五4题 六、板书设计:

第9课时

课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五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学生口答) 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5题: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含义。

先让学生算一算,再用自己的方式表示算式的含义,然后选择一些 学生作品进行全班交流。

2、6题:看图列式,并感知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7题: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形式题目的解法,可以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4、8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指名说题意,再填空,全班集体评

3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价。

三、数学小游戏:9题:送信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 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进邮筒,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5-4 3+2 (全班集体订正,对做得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五、教后记:

第10课时

课题:0的认识 教学内容:P30页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

2、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3、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4、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具准备: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学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 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

3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图。(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

二、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师:猴子吃桃子你们猜对了,但要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 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 起数字卡片2

出示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 生举起数字卡片1

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板书0并领 读“0”

2、发散思维,充分想像

(1)老师竖起2根手指问学生读几

(2)老师握起拳头,一根手指头也没有,这时一个指头出没有伸 出来,谁知道可以用几表示?

(3)请说一说有关0的物体。 三、出示直尺,揭示第二种含义 1、揭示第二种含义――起点 出示直尺图

师:表示什么也没有时用0,直尺上也有0,看看0在哪儿?在几 的前面。

(直尺上从0开始越往后数就越大,反过来,数越大,离0就越远) 利用这个原理可以用直尺量东西,这时0就表示起点。要用0对齐 物体的一端,看另一端到了数几,达到的数越大,东西就越长。

强调:量东西长短时,0就是起点 2、学生活动,体会“起点”

师:见过运动会上赛跑吗?运动员跑步的起点就相当于“0”。见过跳远吗?0也可以表示跳远的起点 教师可以示范性的量,说出大概远近

强调:尺子的0起点要对齐跳远起跳的0起点

学生活动:从“0”起点起跳比赛跳远。说说怎么比较才公平。

说一说在测量的时候,就注意什么?

3、发散思维,充分联想。 想:生活中还有什么用0表示起点? 四、教学书写0

3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学生说说怎样写好0?应该注意什么?

2、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然后学生与教师一起书空

3、学生写0 在书中第29页描红,另请两位同学上台写,写完 后,全班评优缺点。

4、在准备好的空白卡片上写0 五、巩固练习:

1、投影出示第31页的第1题

(1)学生依次数出每个鱼缸里各有几条鱼,用数来表示 (2)在书上填写,注意书写 2、摆一摆。 要求:

(1)学生分组活动按顺序排列0~5的数字卡片 (2)排好顺序的派代表上台演示 (3)鼓励不同的排法

六、调查:0到底是双数还是单数,请大家回家查一下资料或问一问家长。 七、板书设计:

第11课时

课题:有关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30页 教学要求:

1、要求学生能够看懂图意,并说出图意 2、会计算有关0的加、减法。 3、渗透空集的概念。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和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不借助图口算0的加法、减法。 教学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昨天,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知识,有谁还记得,0表示什么?还有 不同的说法吗?

师:即可以表示起点,也可以表示没有 二:探索新知

3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电脑出示小鸟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三只小鸟正在鸟窝里聊天) (2)点击出现动画:三只小鸟从鸟窝里飞走了。 问: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时鸟窝里还剩下几只小鸟? 飞走的3只小鸟是从几只小鸟里面飞走的?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要还剩下几只小鸟有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3-3=0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2、电脑出示青蛙图,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有4只小青蛙正在荷叶上休息) (2)点击出现第二张荷叶问:这张荷叶上有几只青蛙?可以用数 字几表示?

(3)你能够把这个图的意思完整的说给大家听吗?

(先同桌互说,然后指名说,并比一比,看谁说的最好) (4)这两张荷叶上一共有几只青蛙?谁能列出算式? 板书:4 +0=4

(5)谁知道:算式里面的每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3-3=0 4+0=4 你发现了什么?(各小组讨论,然后指名回答)

归纳得出: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零,任何数与零相加或相减等于 任何数

三、巩固练习:

1、老师左手拿5支粉笔,右手一支也没有,两手一共有多少支粉 笔?(学生口答算式)

2、完成第30页的做一做(全班集体评价)

3、第31页的第2题,课件演示摘苹果的过程,根据过程列式,引 导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四、综合练习:

1、31页第3题。按规律分别划去1个、2个、……,并列式。 2、31页的第4题。 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然后再列式计算。 3、31页的第6题,比一比,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五:教后记:

第12课时

3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课题: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整理和复习,练习七 教学目标:

1、加深对5以内数的认识,利用加法表和减法表的排列规律,提高自己的计算水平,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整理复习,探索发现加法表和见发表的排列规律,进一步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拓展合理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概括能力。

3、培养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学习习惯,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与人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加法表 减法表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示课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上节复习课,复习0~5的认识及加减法,大家高兴吗?

二、联系实际,巧设情景 (1)复习序数

出示情境图,放学啦三位好朋友一起回家,看他们在说什么呢? 小绿说:我家住在第三层,到我家去做作业吧! 小蓝说:我家在他家下面一层,到我家去吧! 小红说:我家在他家上面一层,到我家去吧!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小红小蓝分别住几层吗?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小组交流汇报

(2)复习数的组成

我们已经学过5以内数的组成,你们还知道哪些数的组成呢?指名上台展示,师板书

三、主动探究,寻找规律 (1)加法表

1、小朋友喜欢游戏吗?我们来做小小邮递员的游戏,谁来当邮递员呢?先算出得数是几,再把信送到黑板上的几号信箱吧

2、小朋友们看,黑板上的信都是5以内的加法算式,这些算式排在一起你有什么感觉呢?

怎样排列比较好?(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新整理)

观察整理好的加法表,说一说横看竖看斜看,你有什么发现?

3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根据算式特点和规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 (2)减法表

投影减法表,遮住部分算式 1、补充表格

表中出现了一些减法算式,还有一些没有写出来。大家仔细观察,看他是怎样排列的,然后按表中的顺序把其余的算式补充完整

2、寻找规律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发现的排列规律。顺着算式某一行的顺序,让学生很快说出算式的得数

3熟练计算减法

教师任意指定算式让学生接得数 四、巩固练习,发散思维 (1)口算

小朋友真了不起!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出示5以内加减法算式卡片学生抢答 (2)完成练习七的习题 五、拓展思维,课堂小结

( )+( )=5 ( )+( )=3

课堂小结: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解决真么多的问题。老师相信你们不仅能学好数学,还能用好数学,解决好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六、板书设计: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一)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图形(一)(第34页~第38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物体分类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四种立体图形;二是会用同样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目标:

3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拼、摆、搭等活动中,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体验,并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显著特征。

3、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单元教学重、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法:直观教学、快乐教学、合作交流、联想迁移。 学法:操作法、小组合作学习、想像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1、认识立体图形…………………………………1课时 2、认识平面图形…………………………………1课时

第1课时

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4—35页 教学要求: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操作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小朋友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智慧爷爷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智慧爷爷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4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二、操作感知: 1. 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随机板书名称。

2. 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一做1题。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轱辘”,然后教师说明,圆柱可以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搭。 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一起很平稳。

2. 游戏“看谁摸得准”。

(1)每小组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看谁摸得准。(参照做一做第2题)

(2)教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 3. 数图形。

投影出示练习八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五、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

六、游戏 :先让学生想一想,用不同形状的实物能搭出什么来?

4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然后按照自己的想法搭一搭。

七、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我会拼图 教学内容:第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特征辨认和区别这几种图形。

2、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操作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计算机课件、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指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 是正方体。长方体有几个面?正方体有几个面? 二、新授。

师:(媒体播放)春天来了,大自然多美呀!小白免想在这美丽的 大森林里搭一座小木屋,怎么搭呢?小朋友,你能帮它设计一下吗?(学生小组合作,用台上的积木设计一座漂亮的小木屋)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问:你们在搭时小木屋时,用到了哪些形状的积木?请大家把积木 按不同的形状分一分。

1、取出两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2、取出三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3、取出八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什么图形?

教师:通过学生自由拼摆,让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以及

4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之间的关系.

4、取出四个长方体,(学生操作)可以拼成什么图形?(一种拼成长方体,一种拼成正方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35“做一做”。 2.完成教科书P37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讲评。 3。完成教科书P37第5题。 4.完成教科书P38第7题。 5.完成教科书P38第6、8题。 四、课外实践作业

利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拼出你所喜爱的图形。 五、板书设计: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单元教学内容: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材39页~87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主要由“6、7的认识和加减法”、“8、9的认识和加减法”、“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连加和连减”、“加减混和”等内容构成。这些内容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整个小学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4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位。教材改变了传统逐一认识10以内数的作法,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相邻自然数之间的联系和比较。教材将6~10的认识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有机地结合起来穿插安排,使学生在计算中加深概念的理解。本单元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呈现上都比较注意现实性,使教材内容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试验、推理等数学活动的有效素材。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练的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臵。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和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单元重、难点:1、6~10各数的认识及加减法。

2、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7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3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和………………… 3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6和7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演示,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7两数,会读、会写这两个数,并会用这两个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臵,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4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讲卫生、爱劳动、爱集体、与他人分工合作等方面的思想和情感教育。

3.通过学生观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6、7的认识 教学难点:6的写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电脑课件、计数器。小棒若干、图片若干、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引导学生从0数到5,再从5数到0。(可用指名数、齐数、拍手数等方式进行)

2.出示0~5六个数字,读数。

3.按顺序读数:( )2( )4( )。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学习数数和认数。

a.电脑课件展示第42页的主题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大扫除。教室里摆放着6张桌子、7把椅子,6个同学在打扫卫生,又从外面走进来1个女同学。

b.引导观察,启发思考。

在学生观察画面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学生讨论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

c.交流、汇报。

师:图上有些什么?图上有多少桌子、椅子?有多少人?你是怎样数教室里的人数的?你又是怎样数椅子的数目的?

d.抽象出画面中的数。

桌子的张数、同学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6表示)板书:6

椅子的把数、师生的个数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7表示)板书:7

2.根据6、7的基数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a.数一数主题图下面的人数和点子的个数。

b.小组合作,用小棒或学具摆出6和7,并上展示台展示,进一步加强认识。

c.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6、7两数表示。

4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3.教学数序。

a.学生认真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有几颗?(5颗)再拨一颗是几颗珠子?学生上台操作,发现是6颗。再拨一颗是多少呢?(7颗)

b.通过直尺,直观教学数序。

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一找5、6、7的顺序。

教师将直尺图利用课件展示出来,只写出0、1、2、3、4、5。提问:6和7应该写在什么位臵呢?让学生自己去发现7以内的数的顺序。

4.比较大小。

a.利用学具,先摆5个圆片,在下面再摆6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很容易发现:5个圆片比6个圆片少,6个圆片比5个圆片多。板书:5<6 6>5

b.利用学具,先摆6个圆片,在下面再摆7个圆片,然后根据直观不难发现:6个圆片比7个圆片少,7个圆片比6个圆片多。

板书:6<7 7>6

5.明确6、7的序数意义。分组进行,边观察边讨论得出正确的答案。

a.先让学生找准起点,从第1瓶数到第7瓶,再观察第6瓶里有几条金鱼。

b.认真观察找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再从左边数出装有6条金鱼的瓶子是第4瓶。

c.从左边数起找到第7瓶,再数一数瓶里有多少条金鱼。 三、巩固练习

1.做抢答练习。5后面的数是几?6后面的数是几?7前面的数是几?

2.完成练习九第1、2、3题。 a.第2题,引导学生正确数正方体。

b.第3题,引导学生对“6只”和“7只”作比较,加深学生对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的理解。

四、指导书写

1.电脑课件展示6、7的形象,指导学生观察,启发想像6和7像什么?(6像哨子,7像拐杖等。)

2.电脑课件展示6、7的书写笔顺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学生观察学习。

3.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6、7。学生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6、7。提醒学生坐姿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合理的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

五、板书设计:

4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6 7 5<6 6<7 6>5 7>6

第2课时

课题:6和7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页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6、7的组成。

2、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6和7的组成。 教学难点:掌握6、7的组成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小棒7根,小圆片7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数数:从0数到7;从7数到0。 2、口答。 ① 6前面是几? ② 6后面是几? ③ 与5相邻的是几?

3、昨天我们学习了6和7,说一说你观察到身边有哪些事物可以用6或7来表示的。

二、 新授 1、教学6的组成。

①把6个小圆片给涂上2种颜色,可以怎样填? 打开书第41页。在书上给小圆片涂色,教师巡视。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有顺序的涂色。)

②让学生结合自己涂的小圆片,完整填出6的组成。 ③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④问:老师这有6个苹果,我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你能帮我分一分吗?有几种分法?

4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2、教学7的组成。

刚才老师拿掉了一个苹果,应该是7个,7个苹果怎样分给2个小朋友的?请拿出7个学具来分分看,有几种分法?

①学生动手操作。

②小组内讨论,有几种分法?

③学生反馈,教师板书:7 7 7

/\\ /\\ /\\ 6 1 5 2 4 3

问:我们看到了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 三、巩固练习

1、猜数,师左手拿几个苹果,右手和左手合起来是6个,知道右手是几个吗?

2、做一做1、2题

3、拍巴掌,学小猫叫等游戏组成6和7 4、对口令。

5、完成练习九的第4题。

四、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6、7的组成

第3课时

课题: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根据一幅图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并算出得数的探索过程,感受调换两个相加的数的位臵得数一样的客观事实。

2、掌握得数是6和7的加法及6减几、7减几的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相应的口算。

3、利用“一图两式”的学习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重难点:6和7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4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草地(自制),学生准备6只小鸡卡片、6只小青蛙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l= l+2= 3+1= 1+3= 4+1= 1+4= 2+3= 3+2= 计算后指定一至二题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算的。 2、对口令。 二、新课 1、谈话导入。

同学们都会计算得数是2、3、4、5的加法和5、4、3、2减几的减法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6、7的加减法。

2、学习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算式或两个减法算式。 (1)学生摆小棒(两人一组面对面地坐)。

教师提醒学生一边摆5根、一边摆1根,然后要求两个学生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观察,并各写出一个加法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所写的加法算式。 板书:5+l= 1+5= 问:写出的两个算式相同吗?

问:大家都是根据同一组小棒写出的算式,为什么两个算式不相同? 师:由于每一组的两个小朋友坐的方位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相同,所以写出的算式就不相同。

(3)先让学生计算5+1和1+5的得数,然后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5+1=6和1+5=6。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什么相同,什么不相同? 3、学习第42页“摆一摆”的三组例题。 (1)让学生自由摆学具,并说出加减法算式。 (2)学习“摆一摆”第一组例题。

学生摆花,先摆加法算式后摆减法算式,边摆边计算。

让学生交流自己摆的过程和结果,着重说一说四道题的得数是怎么来的。

(3)学习“摆一摆”第二组例题。

②学生摆小棒算7-2和7-5,并在方框里填得数。

③引导学生比较5+2=7和2+5=7、7-2=5和7-5=2的联系。 4、学习“摆一摆”第三组例题。

4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让学生摆三角形,边摆边写出加法算式3+3=6。 (2)让学生根据摆三角形的过程写出减法算式6-3=3。 5、学习写算式。

(1)教师在黑板上示范6+1=7和6-2=4的写法,并讲解写算式的要领和要求。

(2)学生练习写算式。

(3)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所写的算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42页“做一做”的练习。

2、巩固练习算式的写法(教师指定几个算式让学生练习写法)。 四、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九的第6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算法。 2、做第8题,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连线的理由。 3、第5题。出示点子图。

问: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6?哪两张卡片上的点子数相加得7?

4、第7题,完成后评价时特别注意学生对等号的处理。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6、7的加减法 5+1=6 7-1=6 1+5=6 7-6=1 6+1=7 6-2=4 第4课时 课题:6、7加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九9-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6、7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有关6、7的加、减法计算。

练习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教具准备:

1、7以内加减算式卡片,0—7的数字卡片。 2、6、7的点子图。 学具准备:0—7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5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一、基本练习。

口算

7-3 6+1 7-1 6-3 3+4 2+2 1+6 4-3 7-4 5-4 2+5 2+4 3+3 2+3 7-7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九第10题。

指定时间,看谁能够一次做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九第1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九的第12题。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说图意和解答方法、算式,集体订正。 三、发散练习 练习九的第9题。 出示数字卡片。

你能摆出几种算式?将算式填在书上。 四、创新练习

让学生自己用小方块摆一摆,再填一填。(教科书第52页思考题) 五、教后记:

第5课时

课题: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大括号和?号,会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解答。 2、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图画应用题的题意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练习用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5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师:看,游乐场有这么好玩的游戏。现在老师带大家一起到滑滑梯上去玩,而且还要请喜欢数学的同学帮助老师用数学解决实际的问题,你们能做到吗?

二、新课教学

1、教学有关6、7的加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①观察图画。

师:我们先看一下小兔子遇到了什么问题。 师:你看到了什么?自己思考一下。

师:那么在这里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数学朋友,你们高兴吗? ②认识大括号和?号并解答。 师:请你猜一猜这个朋友叫什么?

师:我们的新朋友叫大括号,他的意思是把两部分合并在一起。 师:你能根据这个场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师:你的问题提得真好。“?”就代表了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 师:(巡视)哪个小组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 师:这题为什么用加法计算,4+2为什么等于6? 2、教学有关6、7的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 现在老师带你们小河边游船,你看到了什么?

师:你能为这道题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采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师:看这幅画与刚才小兔子的图比较有什么不同? 三、巩固强化

(课件出示书本企鹅图)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自己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下。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师:大家快来看,这是要我们干什么?

师: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写算式,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师出示课本第47页做一做。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一题,同桌之间互相说题意,再独立完成。分别让学生说想法,对做对的及时表扬。

2、学生独立完成课本48页第1题。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真聪明,帮助老师解决这么多问题,非常感谢大家。那么通过今天的游玩,你想对大家说什么吗?

师:数学知识很重要,它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因此,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知识并用心学好它。

5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六、板书设计

用 数 学

第6课时

课题:用数学(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掌握6、7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进一步提高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水平。 3、学生发现生活中充满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迅速地口算6、7的加减法;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6点子图、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说说我们生活中的数吗?

(学生可能会说:我今年7岁了;我家有五口人,我是一年级5班的学生)

师:是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创设情境: 出示投影。(小兔图)

(1)引导学生口述图意:草地上有4只兔子,又来了3只。一共有多少只?

(2)问同学们,要求一共多少只,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3)请同学们把这道题的算式写在自己的随堂作业本上。 (4)让学生相互交流。

最后告诉同学们在解题时要先看清题意,确定用什么方法计算,再列式。

三、游戏。

(1)让学生看大屏幕,老师问:看一看,我们这一次要玩什么游

5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戏?(看点子说减法算式)。 多媒体课件出示点子卡片(7个点子),接着又盖住了几个点子,只露出3个点子。问学生:看明白了吗?谁能看点子图说一个减法算式?引导学生说算式:6-5=1。让同桌互相出示点子图,相互说说算式。

(2)卡片游戏

拿出0-7八张数字卡片。从八张卡片中拿出两张卡片,用大数减去小数。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动手。两人一组互相交流,一人拿卡片另一人算。集体交流。

四、口算比赛

完成练习十第5题。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五、课中训练 1、完成练习十第4题

引导学生先说图意,交流计算方法,列式计算。 2、投影出示第六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六、课堂小结

同学们已经能够根据图意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解题时,要弄清题意,想想计算的方法,然后在列算式。

七、板书设计:

第7课时

课题:8和9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8、9的认识 教学难点:能规范书写8。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操作法

5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具、学具准备:布臵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课件、学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数数:从1数到7,再从7数到1。 2、口答。

问:6后面是几?与5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问:你知道7后面的数是几?8后面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8和9。 (板书课题:8和9) 二、教学8、9的认识。 1、教学主题画。

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学生数“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你在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数量是8或9?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4、教学8、9的顺序

①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

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②出示直尺图。

学生填空。

填好后再让同学们顺着数一遍,倒着数一遍。 5、教学比较7、8、9的大小 ①出示点子图。

先让学生数出这三幅点子图的点子数,然后让学生说出很快数出点子数的方法。

②比较7、8、9的大小。

5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随便选择两个,用以前学过的符号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7 9>8 9>7

③让学生在书上填空,注意提醒学生书写要整洁、美观。 6、教学8、9的序数含义

打开书第51页。

① 把左边的8只小动物圈起来。 ② 给从左数第8只小动物画上帽子。 ③ 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1、指导书写8和9。 问:8和9分别像什么?

教师范写8和9,并说明书写技巧。 学生书空。

教师指导,学生在书上练习描写。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2、3题。 1、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第2题。

先让学生明确要求,再数数并填表,最后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四、课堂练习 书写8和9。 五、板书设计

8和9

主题图 直尺图 点子图

第8课时

课题:8、9的组成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去感受8、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5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8、9的组成 教学难点:掌握8、9的组成 教学方法:操作法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8个小五星,9个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两个数? 2、师:请你打手势表示下面各题圆圈中该填什么符号。 7○8 8○9 8○6 9○5 3、猜一猜。

①一个数比9小,这个数可能是几?

②一个数,它既比9小,又比7大,你知道这个数是几吗? 4、揭题。

师:上节课,我们不但认识了8和9,而且还学会了8和9的写法。这节课

就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8、9,了解8和9分别是怎样组成的。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㈠教学8的组成。 1、创设情境。

一天,老师买了8个小西瓜,可是用一个网兜又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西瓜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师:请你拿出8个五角星来代替8个小西瓜,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看看可以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①同桌合作,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②学生汇报,教师板书8的所有组成。 ③小结。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五角星,知道8的组成有这么多,可是要把这么多的组成都记下来,可真不容易。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黑板上8的组成,你能想出什么办法减少一些记忆的内容吗?同桌互相讨论一下。

找几个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看一个,记两个。

5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师:通过大家的一致努力,我们可以由l和7组成8,想到7和l组成8,由2和6组成8,想到6和2组成8,由3和5组成8,想到5和3组成8。我们只要记住1和7组成8、2和6组成8、3和5组成8、4和4组成 8就可以了。你们觉得这样记忆好吗?请同桌互相合作一下,试着用这个办法来迅速记住8的组成,看谁最先记熟。

④ 请几位最先举手的小朋友来背8的组成。 ㈡教学9的组成

1、让学生自己试着将9个小圆片分成两堆,并根据自己动手实践,将书上

9的组成补充完整。

2、指名反馈,教师板书,集体订正。

㈢看书答疑:这节课所学的知识在书上52页,请同学们看一下,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 反馈练习

1、师生举数字卡片来对8、9的组成。 2、同桌两人打手势来对8的组成。 3、完成课本第52页的做一做。 四、 课堂练习 练习八的第4、5题。 五、 课堂总结

师:这节课,通过同学们自己的努力,找到了8是怎样组成的,并且学会了只要记住一组,就会联想到另外一组。

六、板书设计:

8、9的组成 8的组成 9的组成

第9课时

课题:8、9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感受加减法之间的联系,会计算8、9的加减法。

2.通过课堂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表达能力。

5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评价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有关8、9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圆片(7个红的、2个白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令。复习有关8、9的组成。 2、看图列式。

○○○○ ●●● ○○○○|●●●

问:你们能根据一幅图列出2道不同的加法算式或减法算式吗? 二、新授。

㈠创设情境,尝试计算8的加减法 1、看图说话。 (出示红花图画)

师:漂亮吗? 图上画着什么?谁还想说,并且和他说的不一样?(让学生充分说自己的看法,不阻止学生联想一些童话情节。)

2、根据这幅图,你能写出哪些算式?小组合作讨论。 汇报交流,教师板书:5+3=8、3+5=8、8-5=3、8-3=5 师:看一幅图,我们可以列2道加法算式和2道减法算式。 ㈡动手操作,教学9的加减法。

1、摆5个红小棒,4个绿小棒(老师领着学生整齐地摆出来) 师:你能根据你摆的小棒,列几道不同的算式吗?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5+4=9、4+5=9、9-5=4、9-4=5 ㈢出示想一想:4+4=( ) 8-4=( ) 师:怎样计算?说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6、7、8、9题。 1、 第7题。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哪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得到8。 2、第6题。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看图列式,集体订正。 3、第8题。

计算,要求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4、第9题。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算式。 四、课堂总结。

5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同学们,你在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板书设计

8、9的加减法

5+3=8 5+4=9 挂图

3+5=8 4+5=9 8-5=3 9-5=4 8-3=5 9-4=5 想一想:4+4=8 8-4=4

第10课时

课题:8、9加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8、9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练习重点:有关8、9的加、减法计算。

练习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9-3 8+1 9-1 8-3 5+4 7+2 1+6 4—3 9-4 8-4 3+5 2+7 3+6 5+3 9-8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一第10题。

指定时间,看谁能够一次做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12、13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九的第11题。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说图意和解答方法、算式,集体订正。 三、发散练习

6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练习十一的第14题。

出示数字卡片。你能摆出几种算式?将算式填在书上。 四、教后记:

第11课时

课题:用数学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加减法的联系和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情境,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4、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感知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5、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方面的教育。

6、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集体的智慧,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算理,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列式并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和提高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新。 出示大森林图。

师:快乐的大森林里都有些什么? 二、合作探究,体验发现 1、主动探究,体验加法的含义。 (出示蘑菇图)。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问:小问号问我们什么?

师:谁来帮小蘑菇算一算:一共有几个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6+2=8

6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一起去小鹿们在干什么吧! 2、小组合作,体验减法的含义。 出示:小鹿图

师:请大家注意观察,你看到些什么?请说给你的同座听。 师:根据这幅画,你能提出一个合适的数学问题吗?请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小组讨论。

教师强调讨论时请注意:一个人说的时候,其他人要认真听,等他说完了,别人再说。

小组同学思考,互相讨论。教师巡视、倾听,并与之交流,适时启发。

3、汇报结果。

师:谁先来说说,你们准备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问:你能完整的把这幅图说一说吗?

问:要求还剩几只小鹿,怎样列式呢?(板书:9—3=6) 师:你是怎样想的? 4、尝试小结。

师:通过解决我们提出的这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着重启发,引导学生理解: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就得到另一部分) 5、联系生活,整体感知。

师:根据小鹿图,大家不仅自己提出了问题,而且还自己解决了问题。像这样加、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许多。想一想:你能试着举出几个吗?

师:看来,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完成练习十二第1题。

学生大声的说图意,并在书上列式计算。 2、练习十一的第3题。 要求:互说图意,独立填空。 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指名汇报,并结合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四、小结收获,渗透联系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这些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五、板书设计

用数学

6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6+2=8 9-3=6

10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lO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l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lO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l0的组成。 教学难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猜一猜。

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②能与O做邻居的又是谁? ③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2、师: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啦。l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lO”,10比9大。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板书课题:10的认识) 二、探究学习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6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①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②出示主题图。

数一数,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可以用“10”来表示?

师: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脚趾、总人数、气球个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③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谁是第lO个人?你是从哪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怎样数? ④出示计数器。

老师拨珠子,学生数数。

问:9再添上1是几?10在几的后面? ⑤10的位臵与大小。 出示尺子。 学生观察。

让学生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⑥出示点子图。

学生数数点子的个数,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 ( )<l0 2、10的写法。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3、lO的组成。

①把10根小棒分成两堆,可以怎样分?(学生动手分,然后将分得结果填在书上。)

②想一想,有几种分法?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③汇报不同的分法。 老师板书10的组成。

④师: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组成,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⑤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练习

6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师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打手势。 2、生生互动游戏:10的组成对口令。 3、课本60页做一做的。 四、课堂练习 练习九的第1、2题。 五、板书设计

10的认识

直尺图 10的组成

第13课时

课题:10的加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熟悉l0的组成。

2、通过精心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让学生独立与合作相结合,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使命交流意识和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教学重点: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掌握l0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运用10的组成,完成10的加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圆圈图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 复习10的组成。 师生对口令。 二、新授。

1、出示圆圈图:9个白○,1个蓝○。 问:小朋友,你们能说说这个图的意思吗? 问:你能根据你说的图意,列出相应的算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9=10、9+1=10 10-1=9、10-9=1 学生齐读算式。

2、出示圆圈图,8个白○,2个蓝○。 问:你们会用四道算式表示呢?

6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学生写出相应的算式,教师板书:8+2=lO 2+8=10 l0-2=8 10-8=2 学生齐读算式。

3、问:你们能看图写出四道算式吗?试试看! 打开书61页,将剩余两幅点子图的算式补充完整。

①写好之后可以下座位去看看别人写的算式是否和自己的一样,并且说说自己的理由。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先独立完成,然后下座位与别人进行交流) ②请两位学生把算式写在黑板上,集体订正。 7+3=10 3+7=lO l0-7=3 10-3=7 6+4=10 4+6=10 10-6=4 10-4=6 4、想一想。

出示:5+5=口 10一5=口 请全班同学用手指来表示出得数。 将书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三、巩固练习

1、游戏“找朋友”:用数字卡片组成l0。

让学生随便出一张10以内的数字卡片,自由的和其他同学组合,使两张数字卡片的和为10。看谁最快找到自己的朋友?

2、教科书第61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九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九第4题。教师出一些数字卡片,让学生将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使结果得10。

3、练习九第5题。孔雀开屏。 五、板书设计

10的加减法

点子图 1+9=10、9+1=10 10-1=9、10-9=1

第14课时

课题:填未知加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

6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填未知加数

教学难点:不看图,能正确填出未知加数。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3+3 8-5 7+8 10-6 6+6 9-8 10-8 5+5 10-2 5+3 2+2 5-1 7+2 6-0 0+10 10-10 4+2 7-4 4-4 1+8 2、看卡片说组成。

10 10 10 10 /\ /\ /\ /\ 2 □ □ 4 7 □ □ 1 6 9 8 7 /\ /\ /\ /\ □ 2 4 □ □ 3 5 □ 二、新授。

1、出示63页第6题。 问:左边是什么意思? 问:怎么填写呢? 板书:1+( )=10

问:这个算式和原来的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这里的括号表示什么数还不知道,也就是要填的未知加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师:这里括号读作几,因此可以读作:1加几等于10。 带领学生读算式:1加几等于10(两遍)。 问: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的?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这几种方法都可以,那么你认为哪种想法最简便呢?

6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2、出示63页第7题。

让学生理解题意,启发生思考。

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问:我们要再画几个圆片呢?

问:方框里要填几?(填空后齐读算式两遍。)

问:这道算式如果不看圆片,你怎样想括号里的数?(3和7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7。)

三、巩固练习。 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填未知数

1+( 3 )=10 3+( 7 )=10

第15课时

课题:10的加减法(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有关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写法。 教学重点:有关10的加、减法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看一幅图列两道算式的方法。 教学准备:0—10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口算

6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0-3 9+1 10-1 10-3 5+5 10-4 3+7 2+8 4+6 10-8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三第9题。

指定时间,看谁能够一次做对。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三第11、13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三的第10题。

学生独立看图思考,将算式填在书上。

指名学生说图意和解答方法、算式,集体订正。 三、发散练习 练习十一的第12题。 说说那些可以用7+3=10表示 四、教后记:

连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习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连加意义 掌握连加算法 教学难点:掌握连加算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1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多媒体课件.装钱的信封。 教学过程:

一、质疑激情

导语: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多媒体课件,小明在喂5只小鸡)请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6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二、操作探索,学习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看屏幕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a.问:你从屏幕上看到了什么? b.小组交流。

c.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2+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d.引导

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板书课题。 3.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a.提问:5+2+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b.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c.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d.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板书5+2+1=8 三、应用拓展 1.动手操作:

a.教师谈话,拿出小棒,跟老师这样做:先拿出4根,再拿出2根,最后拿出3根。共拿出了几根?列算式说得数。

b.学生活动。请照老师的样子,和你的同位,来试一试:拿小棒、说算式、说得数。

2.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的第2题,学生先说题意,再填在书上,指名学生说,集体订正。

3.变式练习:游戏:从信封内拿出8分钱。

a.教师提要求:1.信封内有6个1分、4个2分、1个5分,请你拿出8分钱,看有几种拿法,填在表里。2.同位合作,一人拿,一人记。

b.学生展示拿法。

5分 2分 1分 第一种 ( )个 ( )个 ( )个

7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二种 ( )个 ( )个 ( )个 第三种 ( )个 ( )个 ( )个 第四种 ( )个 ( )个 ( )个 第五种 ( )个 ( )个 ( )个 第六种 ( )个 ( )个 ( )个 第七种 ( )个 ( )个 ( )个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五、教学板书:

连加 5+2+1=8

第17课时

课题:连减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连减的含义,正确地掌握10以内的连减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力。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连减的意义,掌握连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把第一步减得的结果记在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次运算。 教具准备:例题图片,10个三角形片,复习用连加口算卡片。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10个三角形片。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口算。

(1) 4+2+4 3+3+l 5+0+3 2+7+l 2+4+3 3+7+0 (指定两题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2)10以内的减法。 10-3 8-6 9-2 4-4

7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7-4 9-0 6-3 10-7 8-4 10-6 7-6 3-1 二、新授。

1、师: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习新本领。

2、学习连减 出示挂图。 问:先有几只鸡?

①老师移动2只鸡,表示走了。

问:走了几只?还剩下几只?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2。

②老师再移动2只,表示又走了2只鸡。 问:又去掉几只?还剩下几只?

③问:谁能说一说这剩下的4只鸡是怎样算来的? 问:那么也就是说是几减几再减几?

随着学生回答,老师在8-2的后面接着写“-2”。

④师:这道题是从1个数里先去掉一个部分后,再去掉一个部分,也就是连续去掉两个部分,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连减。(板书:连减)

⑤师:算式读作8减2再减2。

⑥师:连减的算式怎样算呢? 谁能根据连加的计算顺序,说说这道连减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计算过程。

⑦指名学生口述计算过程。 ⑧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第65页“做一做”。 2、练习十四的第4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习十四的第5题。

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4、练习十四第6题。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7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六、板书设计

连减

8-2-2=4

第18课时

课题十三 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 教学目标:

1、认识加、减混合运算式题,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2、能看图列出加、减混合算式。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做题,计算正确、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5、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掌握加减混和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操作法

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图片、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指定3道让学生说计算过程) 10-3-4= 8-2-3= 9-0-6= 9-2-5= 10-1-6= 5-3-1= 2+4+3= 3+2+2= 1+5+4= 二、教学加减混合计算。 1、教学天鹅例题1。 教师在黑板上贴4只天鹅。 问:原先有几只条天鹅? 演示:飞来3只天鹅。

问: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4十3) 演示:又飞走2只天鹅。

7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问:飞走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来表示飞走的2只? 学生回答后老师在“4十3”的后面写“—2”。 师:这个算式们以前学的连加、连减有哪些不同呢?

师:这个算式里有加法也有减法,是加和减混合在一起,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式题(板书:加减混合)这样的算式读做:4加3再减2。(学生齐读算式一遍。)

师:加减混合式题怎样计算呢?你知道吗?(这道题是加在前面,减在后面,就先算4加3得7,然后再算7减2得5。)

学生齐读算式,请学生把这道题计算过程说一说。 2、教学天鹅例题2。

演示:先有4只天鹅,把其中2只移开,演示飞走。 问:有4只天鹅,飞走2只,还剩下几只?怎样列式? 板书:“4-2”。

演示:在黑板上又贴3只天鹅。

师:又飞来3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天鹅?怎样把刚才的算式接下去写完整?

学生答后老师在“4—2”的后面接着写“十3”。

师:这道算式也是有加法,有减法,也是加减混合式题,要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学生在书的方框里填数,指定学生说计算过程。

3、小结:刚才计算两题都是加减混合式题,第l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先算什么?第2题是加法在前还是减法在前面?先算什么?

师概括:计算加减混合式题,加法在前面就先算加法,如果是减法在前面就先算减法。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67页“做一做”题。 指定学生说图意。指名列算式。 问: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接着学生计算,填方框里的数。做完后订正。 (2)做练习十五第1题。

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说题意,边讲边填,集体订正。 学生说计算过程。 四、课堂练习

练习十二的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练习十五的第2题。指导学生规范书写算式。 五、板书设计

7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加减混合 4+3-2=5 4-2+3=5

第19课时

课题:加减混合计算(综合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有

关式题。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 1+4+3 10-2-5 2+7-6 指名口算出得数。

指名说出每道题的运算过程。

说说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2、完成第67页的第6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五第5题。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五第4题。

师:括号里是要我们填横行、竖行上3个数相加的结果。 学生理解后填数。

老师指名学生说结果,并说出计算顺序。 2、练习十五第6题 四、课堂游戏 五、教后记:

7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20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l0以内数的认识,能正确熟练地书写0—10各数。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有关10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具准备:从1到l0数字卡片一套。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复习数的认识和顺序。 1、猜一猜。

①出示第69页第l题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②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③联系生活,说一说你的家住在哪道街?几号楼?几单元?几层?学生踊跃发言,介绍自己的住址。

2、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7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三、复习数的组成和加法。 1、数的组成。

①师:我们已经学过l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②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说说组成。 ③学生活动,上台展示。

④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出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⑤做课本第71页第1题。 2、第69页第2题。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你能说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得数是4、5……10的加法算式?(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指导学生横看加法板书表。 问:第一行有几道算式?得几?

问:第二行有几道算式?它们的得数是几?

问:第三行有几道算式?它们的得数都是几?第六行的算式得数是几?有几道算式?第八行呢?

师:横看加法表,共9行,每行算式的得数都一样。第一行得2,第二行得3……第九行得10。

让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地读算式说得数。

问:看每一横行最左边的一个算式和最右边的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老师边问边指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能说出相加的两个数刚好调换了位臵,得数一样。)

练习:老师任指一题,学生很快地说出得数一样但两个数调换位臵的算式。

(2)指导学生竖看加法表。

问:第一竖行是加几的?有几道?第二竖行是加几的?有几道?第三行呢?……

师:竖着看,有9行,从左到右依次是加1、加2、加3……加9。(让学生感知:一个加数变大,另一个加数不变,得数也变大的规律。)

(3)练习。老师任意指一道题,学生都能迅速、正确说出得数。 四、课堂总结。

五、教后记:

7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21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减法表的复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10以内减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

2、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3、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

教学重点:10以内数的减法及图画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教具准备:10以内数减法表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7-2 5-1 10-3 6-2 5-3 8-5 9-2 7-4 10-9 7-7 10-5 8-0 二、整理复习10以内减法。

师:昨天我们已经复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今天我们复习10以内数的

减法算式。你能说出2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3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问:你能说出4减几?(老师板书) 问:5减几呢?(老师板书) ……

问:你能说出10减几的减法算式吗?(老师板书) 〈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减法表,找出其特点。〉 问:横看减法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呢?

师:第一行是2减l,也就是2减几,第二行是3减几,第三行4减几……

第9行是10减几。每一行第1题都是从减l开始。 接着请学生按横行顺序很快读算式说得数。

问:每一横行的左右两边算式有什么规律呢?(老师边问边指题:5一l和5—4、5—2和5—3,先由学生试说,后老师补充:每一横行左

7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右两边的算式是有联系的,如:5一l=4,5—4=1;5—2=3,5—3=2。他们都可以用同一个组成来想。)

接着老师任意指题,学生说出有联系的算式。

问:竖看减法表,编排上有什么特点呢?第一竖行减号前面是哪些数?(减号前面是2—10)减号后面都是什么数?(都是1)第二竖行减号前面是哪些数?减号后面都是什么数?第三竖行呢?……

师:竖看减法表,第一竖行是几减1,第二竖行是几减2,第三竖行是几减3……

老师任意指表中的一道题,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三、复习指导——练习“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 (1)出示放大的熊猫图(71页第3题左图) 请学生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出示书包图。

学生说图意,在书上列算式。

指定学生板演,说一说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练习十六第5题,学生独立填算式计算,集体订正。 四、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4题。

学生在课本上作题,老师计时,看3分钟内完成的人数。做后订正,达不到要求的个别辅导。

2、练习十六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 3、独立完成第7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整理和复习了10以内减法和这个单元的综合练习。10以内减法算式除了减0和得数是0的题以外,全部都在这个表中,一共45道题。这些题都是最基本的,要做得又对又快。在综合练习中,我们练习了看一个图列4式,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填加法算式中的括号等,都是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争取好成绩。

五、教后记:

7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六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教材73~81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使学生掌握20以内各数的读法和写法,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教材先教学数11~20各数,然后教学11~20各数的读法和写法,最后出现一些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 的减法的口算练习。教材贯彻《标准》精神,提供素材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在教学中,注意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数画中的事物,培养学生的数数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11~20各数,能够正确、有序地读写各数。

2、认识“十位”、“个位”,初步认识十进制初步认识位值制及初步体验位值制的作用。

3、了解加法花蕊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计算简单的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初步感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规律。

4、能够在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中继续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回顾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并能用数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之间有几个”的问题,为理解“植树模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5、能够初步了解加法算式与减法算式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重点:11~20的组成 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单元教学难点:解决“之间有几个”的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约5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3课时

第1课时

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3—74页 教学目标:

1.会准确地读出和数出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大小。

2.初步认识计算单位“-”和“+”,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和几个一组成。

教学重点:掌握11~20各数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11—20各数组成。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操作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图片、小棒。

8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二.新授课

我们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大一些的数。(出示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1.电脑出示教科书P73的主题图。 教师:图上哪些物体的数量比10多? 揭示课题 认识11-20各数的认识 2.教学例1。

让学生随着电脑演示,一根一根地数。

问:如果10根分一堆,这20根小棒可以分几堆?(两堆)把每一堆捆成一捆,这20根小棒可以捆成几捆?每一捆就是一个十,捆成2捆,就是几个十?一捆里有几根小棒?(10根)。

10根就捆一捆,说明一捆就是一个十,一捆里有10根小棒。一个十就是10各一,10个一就是一个十。

20里面有几个十?

老师所数学生(11 15 20)学生用小棒表示,同桌互相说说所摆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数的组成

手摆小棒。每个学生摆出10根小棒,再把10根捆成一捆,最后再摆出1根。

问:1捆小棒表示什么? 1根呢?现在桌上小棒有几个十和几个?你知道桌上一共是多少根小棒吗?

教师: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全班齐读:“11”。 11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多少? 13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捆小棒表示几个几?2个十是多少?

教师:2个十是20,左边的“2”表示2个十,右边一个1 也没有,就写0,这个数读作二十。全班齐读:20。 拍手歌。

1个十,1个一,合起来是11;1个十,2个一,合起来是12; 1个十,3个一,合起来是13;1个十,4个一,合起来是14; 1个十,5个一,合起来是15;……2个十,0个一,合起来是20。 3.练习。

你会读这个数吗?学生读教师板书:11读作十一

8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分别出示12 13 14 15 16 17 18 19的小棒图。学生看图,并说说组成,再读数。

出示:14、16、19、20。让全班学生独立摆小棒后,教师讲评。 提问:14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例2。 电脑出示直尺图。

问:图上的数字是怎样排列的

10后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5前面的一个数是多少?13比15大还是小?14和16中间的一个数是几?比10大又比15小的数是哪几个?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的第1题。全班齐读,然后再个别读。读完后,再让学生从20倒数到7。

2.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读书(完成教科书P74做一做的第2题。 3.摆小棒练习。(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4题) 要求学生口头说一说你是怎样摆的?

4.连一连。(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5题) 5.找页数。(完成教科书练习十七的第12题) 四、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能力。 3、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11—20各数的认识和组成。 教学难点:11—20各数的组成。 教学方法:操作法 引导发现法

8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准备:小棒若干根、数位筒、计数器,投影仪(片),学生准备自制数位筒、小棒和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下去。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堆小棒有几个十?几个一? 4.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 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写法。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 边数: “1根、2根……9根,再放1根是几根?” 教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 表示这10根。教师:在右边筒里再放4根小棒,谁能告诉 老师现在表示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4个一。) “我们把4所在的位臵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我们把1所在的位臵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教师:这是计数器,请同学们观察计数器,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

计数器右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起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在写数时,有1个十就在十位写1;有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8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再写个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3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先摆小棒再写数。 讨论:“20”个位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 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单位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看图填数。

3.听老师读数,学生写数。 12 11 15 17 16 20 4.给小马虎改错误。

①十一写成101 ②十八写成81 ③二十写成2 5.做一做1-3题。 6 练习十七7-11题 四、板书设计:

第3课时

课题: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操作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并为下一步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

2、运用11—20各数的组成,掌握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正确计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操作法 教学准备: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引入 师:(出示卡片13)这是多少?

师:请你迅速在桌上摆出13根小棒,能让老师一眼看出是13根。 师:看着你自己摆的小棒图,说一说可以列出什么算式? 小组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10+3

8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师:等于多少?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指导学生看图列出两道减法算式 板书:13-3= 13-10= 师:怎样算? 二、教学例5

教师拿出计数器,先拨出11,再在个位上添上2颗珠子,根据拨出的过程说出一道加法算式。

师:说得真棒,我们一起来看加法。每一个加法家庭里都有几个成员,科学家给他们起的都有名字,加号前面的数叫做加数,加号后面的数也叫做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做和。(边说边板书)你们认识他们了吗?谁愿意再来介绍一下生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好听,但如果每个人都用自己起的名字,方便吗?为了使用方便,科学家们也给它们统一起了名字,减号前面的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叫减数,等号后面的叫差。

三、解决计算问题

师:今天,加法家庭和减法家庭的成员要向我们小朋友挑战, 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师:请看。(出示口算卡片) 11+2 13-2 10+7 14-4 11+3 13-2 11+2 8+10

四、课堂小结:小朋友们真棒,不向困难低头,勇敢地接受挑战,都是小英雄。我们这一节课以胜利告终。

五、板书设计:

第4课时

课题: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练习十八 教学目标:

通过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以及从前所学内容的混合练习,为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做准备。 教学重点: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熟练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方法:练习法

8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数一数,从1数到20,再从倒20倒数到1,2个2地顺数,5个5个地顺数。

2.出示11—20各数,要求说出数的组成。 3.填空。

(1)1个十和9个一组成的数是 。 (2)6个一和1个十组成的数是 。 (3)13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4)19的个位上的数字是 ,十位上的数字是 。 (5)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十位上有1个十,这个数是 。 4.口算。

10+7= 13-3= 8+2= 17-7= 14-3= 1+9= 15-10= 11+6= 5+4= 13+2= 16+2= 16-3= 19-9= 7+3+5= 15-4-10= 12-2+8= 2+8-4= 二.巩固练习

1.指导练习练习十七的第2题。 看图,回答你是怎么知道辣椒的个数。 2.练习十七的第3题。

看图写数,并要求学生说出这三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练习十七的第3题。

观察:9、10、11懂得了什么?(后一个数比前一个数多1。) 提问:从11到?,?比11多几?该怎样列式? 11+4=15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在任意一个方框里打问号,要求 学生算出问号里该填几?

三、游戏。(可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

要求学生首先要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很快地算出每一个算式地得数,并根据要求涂上适当地颜色,最后汇报涂出来的是什么?(涂出来的是一只漂亮的活泼可爱的小猫图案。)

四、教后记:

8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5课时

课题:排队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解决求两数之间数字个数的问题 教学方法:画图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出课题

二、动手体验排队问题,看图体验交流信息

认真观察情境图,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小组交流一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小丽排第十,小雨排第几?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你有办法解决吗?和同组的同学说一说。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1.独立操作

用○或△表示一个人,动手画一画,数一数 2.小组交流:怎么排的? 3. 汇报操作结果。

问:用数数的方法时,重点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明确,数的时候不能数错,不能数10和15两个数。 强调:为什么不能数10和15?

引导学生说出,题目要求数两人之间的人数,所以不能数10和15. 4.点讲解用列式解决的方法 15-10-1=4

问:为什么要减1,减10又是什么意思? 三、游戏活动,运用新知

请15个同学上台排队,并指定两人说说自己从左往右的位臵,台下同学闭眼睛猜测。再说出两名同学之间有几人。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做一做及练习十八第5-6题 五、课堂小结 六、板书设计:

8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数学乐园

课题:数学乐园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和83页 教学目标:

借助“数学乐园”这一情境,使学生体验到在我们日常游戏活动中,也有数学存在,并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思考。

教学难点:复习并运用10以内数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的方法及顺序等有关内容。

教具准备:放大图一张、2—10数字卡,3个信箱、20个圆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到数学乐园去游玩,喜欢吗?(板书:数学乐园)

二、复习、运用知识 1、出示数学乐园的游戏图 2. 说明游戏规则。

按顺序走,谁先走到终点就谁赢。每走一格就要答题。答错了就倒退一格,不能走与别人相同的路线,

3.前后四人一组开始游戏 4.男女竞赛开始玩游戏。 5.拓展游戏

游戏规则不变,把格子内的题目换成由学生自编的题目。 三、活动总结

问:这节课,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了哪些游戏?

师:通过今天我们在数学乐园里玩的游戏,我们懂得了“数数、数的组成、加减法、数序、大小比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有用。希望大家能在生活中去发掘数学的一些小奥秘,并能用你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

四、补充游戏

8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师:请大家看,老师手上有9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着一个数字。现在老师从中抽出一张卡片,看看上面写着数字几?(8)

问:几和几组成8?还有什么不同的组成方法吗?按顺序想一想几和几组成8一共有几种?

师:现在老师要求按桌开火车,老师抽出一个数字,同桌合作,根据抽出的数字,一个同学说出一个数,另一个说出另一个数,然后两人合起来说说几和几组成几。每桌同学的答案要求不一样。

3、送信游戏

(1)出示3个信箱,让学生仔细观察。

师:这是什么?信箱上都写着什么号码?(3、7、9)。

师:每位同学桌面上都有一张口算卡,先请大家算算,把算的得数写在口算卡后面,然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再根据得数把口算卡投到与得数一样的信箱号码中。如信箱号码与你得数不同,你就把等式贴在黑板上。

(2)老师检查信箱中的等式正确情况。 师:黑板上找不到信箱的几个算式怎么办?

师:我们还可以做哪几号信箱?(1、2、4、5、6、8、10)回去,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做信箱,还可以做其他数字号码的送信游戏。

4、基数、序数

(1)按组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纵队。抽其中一小纵队表演。 师:从第1位开始,前面4位同学站起来。

师:从第1位开始,从前往后数第3位同学站起来。 师:从第1位开始,××同学在第几位?(全班齐答)

师:从第l位开始,到××同学为止都站起来,共有几个人?(全班齐答)

(2)8个纵队同时进行基数、序数训练比赛游戏。方法同上。如:前2位、前5位、第4位、第5位等。

5、比大小。

①两人一队,每人拿10个圆片,站在桌子右边,把一个小篮子放在桌面左边,轮流投圆片,并把投入的个数记下来。

②汇报每队投入的个数情况。

③找几队说一说: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④按上面说法,同桌同学互相比一比投入个数的大小。 五、教后记:

8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七单元 认识钟表

单元教学内容:认识钟表(第84~87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会认、读、写整时。本单元的内容包括:认识钟面、认识整时(钟面和电子表)。教材提供了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让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并渗透接近整时的内容。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学时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习。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钟面,会看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单元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课题:认识整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4—85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看钟表上的整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说出并会表示几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操作法

教具准备:有条件的学校准备一个录音机,教师准备实物表、学具钟表,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学具钟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用录音机放闹钟的声音。 2.教师:这是什么声音?

3.出示教科书第84页上的学生起床图,提问:这位同学在做什么呢?(在起床)你们早晨都在什么时间起床?(同学们会说出不同的时间)我们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听到闹钟响了就要马上起床,不要睡懒觉。那么你们自己会看钟表吗?

二、教学新课 1.初步认识钟面。

9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钟表,仔细观察钟面上都有什么? 教师: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个钟面。 教师拿着实物钟表,边演示边说:这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分针,又 短又粗的针叫时针;钟面上有1到12这12个数,还有12个格。 2.认识整时。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教科书第91页最上面的钟表,所指示的时刻是多少?请大家每4人一组讨论,你是怎样认识整时的,7时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之后,让大家说一说怎样认识整时,整时的时候钟面的时针和分针分别指向什么。

教师小结: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请同学们用自己手中的钟表模型,拨出7时。让大家每4人一组相互检查一下拨的对不对。让拨得不对的同学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

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拨出8时,然后和教科书第91页下面的钟表图对照一下,看拨得对不对。

订正后让大家看显示8时的数字表示法,讨论:这是什么?这钟表示法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完后教师略做小结:用数字表示整时,冒号右边是2个“0”,冒号左边是几就是几时。然后放手让学生独自练习拨3时和6时,并认读下面数字表示的整时。最后订正,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能正确认识整时。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独立做第85页的练习题。 2.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四、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认识整时(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十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操作进一步学会看整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9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2、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难点: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方法:操作法 合作探究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拨钟游戏

教师拨钟,学生说时间,问:怎么认?

教师说时间,学生拨钟(指名上台拨)问:怎么拨? 2、表示时间

教师拨钟,学生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点人演板,其余做在本子上)。

二、创设情景,指导练习

1、周末就要到了,小明周末怎么过的呢?你能看图编一个故事吗? (独立观察——同位交流——全班汇报) 2、练习十九章5题

你会认时间了,小东认得对不对呢?如果不对,请改正。 3、照样子说一说,练习十九章6题

与我们认识的整时有什么不同?把下一行的钟,照样子说一说。 4、练习十九章8题

最后一个钟的时针应指向___,分针应指向___。 三、总结: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四、教后记: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单元教学内容:20以内进位加法(第88~103页)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个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即“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是“解决问题”,主要是用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本单元计算部分分为三节,即9加几,8、7、6加几,5、4、3、2加几。这样编排,体现了学习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反复认识过程。丰富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动脑的习惯。教材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

9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再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算出得数,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是从不同的角度寻找题目中所给的信息,或者说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审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 内的进位加法。

2、学会用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单元教学重、难点:20以内进位加法的算法,会解决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10课时

1、9加几………………………………3课时

2、8、7、6加几………………………2课时 3、5、4、3、2加几………………… 4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9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8~9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了解“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凑十法”,掌握9加几的算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9加几的方法。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 操作法

教具、学具准备:媒体课件,师生共同准备13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小朋友们,十月份是我校的体育节,我们学校不仅举办了盛大的开幕仪式,还举行了全校运动会。瞧,(出示仪仗队图)伴随着嘹亮的歌

9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声,我们班的小朋友雄赳赳、气昂昂地走进了运动场。比赛开始了,看运动场上多热闹哇(出示主题图)!跑道上正在进行二年级的60米跑决赛,运动场的中央还进行着跳绳、踢毽和跳远等比赛项目。在操场四周的看台上,同学们正在为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加油。为了给运动员解渴,他们还准备了一些饮料,已经喝了一些,比赛快结束时,小明问:“还有多少盒?”

二、教学例1

1.组织学生讨论“一共有多少盒?”的问题。 a.小组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b.组织全班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请小组代表向全班学生介绍本组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发言,屏幕上逐一显示各种解决方法。

◆点数出结果。(逐盒闪烁)

◆从9接着数。(先9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外面4盒。) ◆从4接着数。(先4盒一起闪动,再逐一闪动箱内9盒。) ◆推算出结果。10加4等于14,9比10少1,所以9加4等于13。 ◆用“凑十法”计算出结果。(课件显示放进箱内1盒的动作。) c.理解“凑十法”。

◆组织摆小棒。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左边摆9根小棒代表箱子里的9盒饮料,右边摆4根小棒代表箱外的4盒饮料。

◆演示口算过程。

教师边提问边指导操作:回忆一下,刚才的同学是怎样移动饮料的?该怎样移动小棒呢?(指名演示)箱子外面的四盒饮料拿走一盒,还剩几盒?10盒再加上箱子外面剩下的3盒饮料一共是多少盒饮料?所以9加4等于多少?

教师简单总结学生想出的几种方法后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让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后,老师小结:在以后的学习中,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2.解决“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a.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并提出问题:“踢毽的和跳远的一共有多少人?”

b.让学生在画面中收集数据。问:踢毽的和跳远的各有多少人? c.学生独立列式,并让学生讲是怎样计算出结果的。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算得数。

3.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尝试提出新问题。

9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a.收集信息及数据。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运动场上除了踢毽和跳远之外,还有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这些项目比赛的各有多少人?

b.小组交流,提出要解决的问题。教师问:你还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小组讨论后发表意见。 c.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从同学们提的问题中选取两个让全班学生进行计算

如:踢毽的和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人?踢毽的和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说一说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d.小结。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黑板上的算式,它们的第一个加数是几?(引出课题)

计算9加几的题目有很多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就用哪一种。 三、反馈练习

1.练习二十第1题。先说图意,再列式。集体评议,订正,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练习二十第3题。 “糖块”图。“蚂蚁抬大青虫”图 结合题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蚂蚁虽小,但它们团结合作,就能战胜大青虫。对学生渗透团结协作精神。

c.练习二十第2题。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课题:9加几(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 教学目标:

1、巩固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较熟练计算9加几的口算题。

2、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9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重点:能选用自己较熟练的计算方法口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初步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口算,并说说两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9+1+5 9+1+4 9+1+8 9+6 9+5 9+9

2、指名说说“9+6”、“9+5”、“9+9”这三题计算时怎样想? 3、出示口算卡片。 (1)开火车口算:

9-2= 9+6= 9+10= 9+2= 7-5= 9+9= 10-5= 9-5= 9-6= 9+4= 9+8= 9+0= (2)指名口算:

4+5+3= 6+3-2= 9-2+4= 9-4+3= 10-l+5= 2+7+9= (3)做游戏:找朋友。

(教师把9加几的算式卡片和10—18的数字卡片发给学生。一位学生拿着卡片“9+2”走上讲台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另一位同学拿着数字卡片“11”也走上讲台说:“你的朋友在这里。”大家齐读:9+2=1I)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第5题。 2、练习二十第4题。 看图填算式。

这是一道开放性题,题中给出蜜蜂采花蜜的情景图,图下是口十口=口,没有提出要计算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只蜜蜂”,也可以根据图意计算“有多少朵鲜花”。

三、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复习了9加几的计算,还复习了应用题和填括号里的计算题,大家都学得不错,希望课后同学们还要多练习,尽快提高计算速度。

四、教后记:

9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3课时

课题:8、7、6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页-9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8、7、6加几。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及概括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8、7、6加几的算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得出计算8、7、6加几的各种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求知的欲望

1、教师创设情境:体育课可好玩了,瞧,同学们都在跑步呢。观察主题图,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这时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请同学们帮忙算一下。 先在小组里讨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2、小组合作讨论。 3、小组汇报交流。

4、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的这几种办法都不错,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

二、动手操作,自我感悟,探求新知 1、如果用计算的方法,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8十5。

师:8十5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2、小组汇报交流。(由于学生有了9加几的基础,所以很容易想到用“凑十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师边板书边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都想到了从5根小棒中拿出2根,跟8根小棒凑成10根,10根小棒再加上剩下的3根,就等于13根小棒,这种方法真不错。

97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问: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4、师:刚才我们通过摆小棒,计算出了8十5=13,现在我们不摆小棒,只看算式,你能计算出8十4、7十6、6十5的结果吗? 学生汇报。(教师多让几个学生说想法。)

5、师:同学们刚才都是把8、7、6分别凑成l0,然后用lO再加上剩下的数,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主要内容8、7、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课题)

6、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自己想出了做8、7、6加几的题的方法,这种方法跟我们学过的9加几的方法一样,都是利用“凑十”。那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十9,看哪个同学想到的方法最多? 学生汇报: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科书“做一做”。

1、 第1题。“圈一圈”,完成凑十的过程,再算出得数。 2、 第2题。先让学生说出凑十过程,再填在书上。 3、 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看图,描述画面。再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确定两个加数,获得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9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五、板书设计:

第4课时

课题:8、7、6加几(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2、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8、7、6加几的计算,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

98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细心计算和认真仔细审题的学习习惯。 教学方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6十8= 10—8= 7十5= 4十6= 8十8= 9十9= 6十9= 6十7= 7十8= 7十8= 8十5= 8十9= 2、听算。

6十9= 7十7= 9十8= 7十6= 8十7= 6十5= 7十5= 6十4= 9十6= 二、计算能力训练。 1、练习二十一的第2题。

教师把第2题写在黑板上,随便指在某一数的上方,让学生分别算出得数,让学生接力读,看看哪组读得又对又快,对于读得不对的同学,再让他多训练。

2、练习二十一的第3题。

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独立列式,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一的第4、5题。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4、练习二十一的第6题。 三、课堂练习

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7、8题。 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五、教后记:

第5课时

课题:5、4、3、2加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5页 教学目标:

99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1.使学生掌握5、4、3、2加几可以用交换加数的方法和想大数加小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5、4、3、2加几的算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9、8、7、6加几技能学习5、4、3、2加几的计算,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1、口算。

9十5= 9十3= 8十5= 8十3= 9十4= 9十2= 8十4= 7十5= 6十5= 8十6=

2、8十9=?

让学生口算并说思考过程。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方法进行计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些方法学习5、4、3、2加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板书:5、4、3、2加几)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出示5十7=,同桌合作学习。 问:5十7等于多少?怎样计算呢? ①学生独立试做5十7。

②同桌交流并探讨多种计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各种算法,教师板书。

④师:同学们在计算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能计算准确,就选择哪种方法。

2、小组合作,探究5十8、4十8、3十9。 ①学生分析每道题的算法,把得数写在书上。 ②汇报不同的算法,师板书。

③讨论:在20以内进位加法中除了例题中写出的,5加几、4加几、3加几、2加几的题还有哪些?

师提示1:20以内是指得数从11到20。 师提示2:进位加是指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学生抢答汇报得数。 3、看书质疑。 三、巩固练习

100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做一做。

①看图列式。(第1题) 学生看图,说图意,列式计算。 ②第2题

学生自己做题,观察上下两道题有什么规律。通过观察,发现加数调换了位臵,和不变。

③第3题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运用了很多方法来计算5、4、3、2加几,有凑十法、还有调换加数位臵,想大数加小数,只要计算准确,无论用哪种方法都可以。

五、板书设计:

第6课时

课题:5、4、3、2加几(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二十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使学生熟练地计算5、4、3、2加几。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口算小转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看卡片开火车。

9+4= 8+5= 7+6= 6+6= 8+7= 9+5=

101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6+7= 7+5= 7+9= 5+6= 8+4= 3+9= 2、说说你是怎样计算8+4、9+5、7+8的。 3、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出示口算小转盘)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9= 5+8= 二、指导练习

1、先说得数,再写算式。(完成P96页第1题) (1)学生说一说,怎样算得比较快? (2)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师: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为什么? 2、出示练习。

在○里填上“>”“<”或“=”。

8+4○13 7+9○16 7+6○12 5+7○14 6+5○12 3+8○11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3、引导学生完成P96页第2题。 (1)学生看表格,弄清题目的意思。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3)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 4、学生自主完成P96页第3、4、5题。 三、数学游戏:找朋友 让学生出示数字卡片。

0 5 7 9 3 6 8 10 4 2 从卡片中抽出两张,按游戏规则玩。 1、游戏规则:

(1)得数是10的两个数是好朋友。 (2)得数是12的两个数是好朋友。 (3)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 6. 游戏方式:小组中进行。 7.

每个小组评出两位优胜学生。

四、课堂小结: 五、教后记:

102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第7课时

课题:用数学(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的实际问题,体验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工作中作用。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挂图,导入:一(1)班的小朋友参加了一次文艺汇演,瞧,他们来了!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画面的内容?

教师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汇报: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板书。

4、学生评一评:哪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好,为什么?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P97页“做一做”

(1)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画面上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2)学生列式计算,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完成P23页第1题。 学生观察画面,说一说图意。

独立填写算式,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8+6=14(人) 教师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思考:还可以怎样解决“一共有多少人”的问题。

学生评价这两种解法,说一说体会或感受。 3、P100页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03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4、P100页第6题

学生观察画面,说说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完成课堂练习。(出示主题图)

(1)学生理解图意,独立解答。汇报交流:8+6=14(人)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的角度思考问题。 要求一共有多少人,还可以怎样思考? 四、完成随堂练习。 学生独立填未知加数。

以8+( )=12为例,让学生交流想的过程。 五、数学游戏

引导学生做抢答游戏。

活动小结,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六、全课小结,质疑问难

这节课有什么体验或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七、板书设计:

第8课时

课题:用数学(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7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3、情感目标: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找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中的条件,并确定解题方法。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橡皮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游戏、情境引入 1、师生谈话

104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要吗?(想要) 开动你的小脑筋回答对了老师的问题,你就能得到这些礼物。 2、师生活动(准备7块橡皮放在不透明的盒子里)。 师:谁知道盒子里有多少块橡皮吗?

教师请小小朋友在这个魔盒里抓礼物。根据学生抓出的橡皮数,教师告诉学生盒子还剩多少橡皮。

师:现在你知道魔盒里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吗?能说出理由吗? 3、师边小结边演示:要求原来有多少块橡皮,就要把抓出来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师将抓出的橡皮放回盒子里,再将所有的都拿出来,数橡皮的块数。)

4、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类实际问题。(板书: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出示情境图 1、猜一猜。

两只小猴来到山下采桃子,它们已经采了7个(出现情境中一部分,其中树上还剩的5个桃不出现,板书:7个)。请你猜一猜,树上原来可能有多少个桃?为什么?小组讨论交流。

2、说一说,算一算。

(1)提问:小猴没有采完桃子,树上还剩几个桃子?(板书:树上还剩5个)题目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板书: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该怎么算?为什么这样算?小组讨论交流。 (2)讨论后明确:树上原来的桃的个数是总数,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采下的7个,另一部分是还剩的5个。求原来有多少个桃,就是把两部分合起来,要用加法计算。

(3)列式计算。(板书:7+5=12或5+7=12) 问:7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12呢? 3、编一编,说一说。

像这样的数学问题,你在生活中也一定遇到过,你能自己编一个这样的问题吗?

4、小结:今天我们学的解决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反过去想,用加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联系生活。 1、完成P98页的“做一做”。

105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问:你能看图说出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吗?你是怎么找到的?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式计算吗?

2、P100页第8题。

学生自己看图,把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给同桌听,再自己的列式计算。集体订正,指名口答。

3、教师小结。

问:这几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第9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1页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表,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中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

2、通过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的复习,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仔细看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20以内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看加法表找规律。 教学方法:归纳总结法 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口算卡片、20以内进位加法表。 学具准备:1—20各数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整理和练习20以内进位加法。 1、教师指着竖行式题。

问: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回答。

(1)从左到右,各行是按照9加几、8加几……的顺序排列的。 (2)每一竖行的第一个加数都一样,第二行是9,第二行都是8……。 (3)每一竖行的第二个加数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如加2、加3、加4……。

(4)各行中式题的得数,下边的一题比上边一题大1。

106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1册教案

2、教师指着横排式题。

问: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回答。

(1)每一横排第一个加数是从大到小排列的,9加几、8加……。 (2)每一横排第二个加数是从小到大排的,加2、3、4……。 (3)每一横排式题的得数都相同,第一排都得11,第二排都得12……。

3、教师继续提问;从加法表中,还能发现排列上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答出。

(1)5加6和6加5的得数一样,7加4和4加7的得数一样……加数的位臵调换以后,得数不变。

师说明:记住大数加小数的题,就可算小数加大数的题目。 (2)表中有四道题都是两个加数一样。6十6、7十7……。 如果学生发现其他规律,要给予表扬。

4、教师按照课本第l01页加法表画上粗线,说明:记熟左边20道题,就可以计算全部20以内进位加法了。

(1)齐读表中左边的20道加法题。

(2)教师随意指表中一道式题,让学生举出得数卡片。 (3)教师指着小数加大数的题目,让学生说说怎样计算。 二、练习。

1、练习二十四第1题。

让学生把和是ll、12、13……的加法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2、练习二十四的第4题,限定2分半的时间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练习二十四第3题。 教师说明题意,学生完成。 三、课堂小结: 四、教后记:

1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