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定跳远教材解读
立定跳远是不用助跑从立定姿势开始的跳远.比赛时运动员双脚站立的位置不限定.跳时,只准离地一次,如双脚离地后不起跳,落下后再起跳,即为连续离地两次,作一次试跳失败论。身体可以前后摆动,脚趾、脚跟可交替离地,任何一脚不可离开地面或向任何方向滑动。立定跳远在人的生活中是一项常见的活动内容之一,它的起始发展早在公元776年古希腊举行的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已作为比赛项目。后因各种原因离开了奥运大家庭。现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比赛项目经常出现在基层的各种比赛中。有记录的世界最好成绩是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举行的第三届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雷.尤里创造的。
立定跳远是发展跳跃能力和提高灵敏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现阶段实行的《国家体质健康标准》中测试的重要项目。但多年来由于立定跳远的动作技术相对简单,对立定跳远教学研究不够重视致使教学中教法简单,练习效果不理想,甚至出现只练不教,只考不练的现象。近几年由于中考体育加试将立定跳远作为选测项目之一,因此倍受广大家长、教师和学生的重视。为了能更有效地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和练习,本学期我针对立定跳远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读。
一、立定跳远的技术分析:
1、技术结构与要点:
立定跳远是由预摆、起跳、腾空和落地四部分组成。
预摆: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站立在起跳向后,两臂以肩关节为轴前后摆动。预摆时臂由下向上摆至头上同时吸气,两腿伸直,脚跟轻离地面;而后两臂经前、侧迅速向后方
摆动收腹屈膝重心落在前脚掌上,重心前移。身体的上肢和大腿弯曲(髋角)59—76度,大腿和小腿弯曲(膝角)96—100度,踝角53——57度。(预摆的次数因人而异)。
要点:上下肢协调配合,摆动时一伸二屈降重心,上体前倾。
起跳:两臂由后向前上方有力摆动,同时两脚迅速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跳出,身体充分伸展,起跳角42—45度之间。在起跳瞬间深吸一口气,并憋住,为肌肉工作提供最大能量,增强肌肉起跳时的瞬间爆发力。
要点:蹬地快速有力,与摆臂协调一致,背部有力及时。
腾空:起跳后,人体充分伸展,做到“三直”即髋、膝、踝三关节。此时身体与地面夹角大约在53—58度之间,两臂前上举。在腾空时人体在达到一定高度时,双腿屈膝、收腹准备落地。在收腹的时机选择上因人而异。腰腹力量强的可以在人体达到最高点下落时迅速收腹举腿,尽可能的延长腾空时间,达到尽可能的落地点;腰腹力量弱的可在人体达到最高点时迅速收腹举腿,以便顺利完成收腹举腿动作。收腹举腿的同时两臂急振后摆,小腿尽量前伸,从而达到理想的落地点。
要点:空中展体要充分和收腹举腿的时机选择。
落地:落地是立定跳远最后的技术环节,合理的落地技术是提高立定跳远成绩的关键一环。正确的落地技术应在合理的完成起跳、腾空后高抬大腿,伸小腿。落地一瞬间脚跟应在身体重心垂直点前。落地后,两臂快速后摆,上体前倾收腹防止前倾,立即收腹防止重心跟不上而导致后坐,达到平稳落地。落地时最佳角度在64—71度左右。
要点:小腿前伸的时机把握和手臂的协调配合。
动作口诀:
两脚开立膝弯曲,
摆臂蹬地髋前送,
收腹举腿臂后摆,
脚跟着地膝缓冲。
2、作用与特点:
(1)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
(2)急行跳远落地的辅助练习。
(3)具有动作技术相对简单和练习场地简单的特点。
3、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
力量因素 特别对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是在前脚掌,甚至是脚尖,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
王海印
2014-5-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