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中的中学美术教育探究
作者:罗发兴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年第08期
摘要:在教育全面改革的背景下,新世纪的美术教育既不是“应试教育”,也不是专业知识教育,而是汇集文化百科,使知识具有广度、深度及综合性的“智能式”素质教育。新改革使传统的教育观念受到冲击,也对高师美术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出了挑战。如何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变革发展,培养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教师与学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美术;改革;教育;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1)22-0012-02
美术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参与性、感染性很强的教育活动,能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养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受教育者的全面素质。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进步,我国的美术教育也在进一步发展。目前,美术教育改革打破了传统的以单纯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以及教学方式等都提出了相应要求。这将要求美术教育工作者要从基础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通过有效的改革措施,增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用性,以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发展要求。
一、加强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素质教育必须以育人为本,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美术教育必须适应未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习惯,具有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为了适应新课程功能的发展性,要求美术老师由单一的知识、技能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美育活动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打破“教师中心”,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课堂教学,创设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激励者,还要成为教学的研究者。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学会宽容、沟通、赞美,做一个好“导演”。中学生可塑性强,有着非同寻常的创造力,我们不要忽视他们个性化的表现,压抑他们创造力的发展。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从传统的灌输走向师生的互动,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在课堂中,要常常鼓励他们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让他们大胆地对一些事物进行联想,产生兴趣,老师可以尽量展示学生的作品,使师生在评价作业时有对比、有参考。挑作品请全班同学一起来评论。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一般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尽量挖掘他们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和他们一起分享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对绘画的兴趣,不仅能使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专业基础训练的过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
二、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往,我们较多注重接受式学习,忽略了探究式学习。新改革中的美术教育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的研讨和探索,“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学科的知识设计探究性活动的方案,进行制作、表现和展示,唤起对未知领域的探究欲望并体验愉悦和成就感”。以学生为中心要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只有学生能够审视自己作品与思想、文化素养和技法的关系时,学生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具体的技法与自己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当学生明白绘画能力和技法不是孤立存在的,无论用什么画种,无论用什么方法进行绘画,绘画的过程都是思想表现过程的道理时,学生就可能从意识上步入高等美术院校的教育轨道。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启迪学生的思想,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在美术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家庭、学生和学校的统一,其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当好参谋,因材施教,也要有不断探索、寻求真理、勇于创新的个性。新课改要鼓励学生对课程的自我理解,自我发挥,培养人才的创新、实践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实践规划管理工作。创造力包含了知识、想象和评价的能力。美术教学过程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的场所,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持久地重视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构建具有开放性的教学观,形成创新型的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途径。可以建立长期合作的教育实习基地,采用全方位的见习模式,使学生经常性地参与美术课外实践活动。比如,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微格教学实验,举办美术展览,开展教学基本功比赛等等,把美术教学的实践贯彻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
四、拓展美术教育的综合性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当前形势下,课程的综合是一种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它对发展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当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使学科之间进一步交叉融合。美术教育是建立在视觉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基础上的,由多知识点形成的构架式知识体系,不仅要有美术、美学、美感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广博的工程、技术、工艺、材料、历史、人文、营销和心理等许多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学科知识,涉及到哲学、美学、文学、社会学、人类学等等人文学科,与音乐、舞蹈、影视等各学科相互交叉。新课改美术教育要求加强学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它体现了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新的教育职能,即既注重学生经验,又加强学科渗透。我们要打破学科的界限,把音乐、文学等学科引入美术课堂,这样不仅可以丰富美术课堂的内容,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其他新技术、新知识、新方法,形成开放状的“生态型”知识结构,提高综合文化修养。注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结合,既传授知识技能,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兴趣、动机、意识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课堂教学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所以美术课教师应注重开发信息资源,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教学,较好的完成了有些通过讲授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使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适应新形势下基础教育的变革发展,让学生有意识地运用所学“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感情”和“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真实”等知识来赏析美术作品。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比如,可以制作成课件或者投影片进行辅助讲解;FLASH动画制作技术将其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创设一系列情境,同时结合游戏、表演等活动进行趣味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必须经过对艺术课程计划的研究、反思综合实施。美术教师要能领会它的精神并运用到教学中,紧跟时代的步伐,责无旁贷地担起课程改革的重任。将自己融入课程改革的洪流中,不断探索增强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技能。综合运用先进的美术教育思想,使中学美术教育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梁以贵.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改革刍议[J].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3). [2]苗运才,桑俊林.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J].丹东师专学报,2003,(2).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刘芳.美术教育课改革刍议[J].山西科技,2004,(1).
[4]范迎春.关于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思考[J].株洲工学院学报, 2002,(2). [5]谌薇.科学管理高师美术科研[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S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