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2021-09-05 来源:步旅网


浅谈数学运算核心素养

北仑明港高级中学 315800

数列与不等式综合问题是近几年浙江高考的热点和难点,也经常出现在省内各地的模拟卷上,学生往往拿不下此类题目,甚至不知从何处入手.本文以“数列和式不等式”为例,以数学运算的内涵为切入点,研究培养数学运算素养的对策.

一、理解运算对象,选择运算方法

例1.已知,求证:.

思路:发现:,联想:,代入:,裂项:.

例2.已知,若,求证:<.

思路:先分解:,取倒数:,再裂项:,后移项:.

例3.(2019年11月宁波“十校”第20题第2问)

已知,,求证:().

思路:变形:,裂项:,,求和:放缩:.

点评:上述三个例题的共同特点是运用了“裂项求和”方法,而学生不会做的障碍点在于认不清式子的结构,找不准变形的方向,得不到裂项的形式.因此,通过这三个例题的呈现,学生对可进行“裂项求和”的数列通项结构特征或者递推关系的特点都有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同时积累变形和裂项的基本技能.另外,学生也能领会到要证明“先求和后放缩”型的数列和式不等式,先要搞清楚数列通项的本质结构特征,运算对象的结构决定了运算方法和思路,不同的数列结构采用不同的求和方法.多题归一能帮助学生认清运算

对象的本质,也只有深刻理解了运算对象,才知道怎么处理,运算才有方向感,学生才能学会举一反三.

二、探究运算思路,掌握运算法则

例4.已知,求证:.

思路1:联系不等式:,运用可得:,发现问题:,而,调整放缩:保留第一项,从第2项起使用即可.

思路2:进行拆项:,从而可得:,发现问题:,而,重新拆项:,,调整放缩:,,求和可得:.

点评:学生不会证明本题的障碍点是找不到合适的放缩路径,不会调控放缩程度.通过本题让学生体会到要证明“先放缩后求和”型的数列和式不等式,先要根据数列通项的结构特征,找到一条合理的放缩路径,一旦出现放缩的结果还是超出了给定的界限时,一般可采取以下两种调控方式:第一、保持原来的放缩路径,前面保留若干项的原值,从其后项开始放缩;第二、改变放缩路径,控制放缩的程度,提高放缩的精准度.这番运算道理学生听得明白也想得通,但仍需适当地实践操作,直到会灵活应用为止.一题多解能拓展思维,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视角探究运算思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

三、巧用逆向思维,设计运算程序

例5.已知,求证:.

思路:可先记:,是数列的前项和,运算得:,,等价于证明:,只要证明:,即证:由不等式:可知成立.

点评:根据已有的储备知识,学生知道关于的基本放缩结构:,只能证明出,会想到进行调控,比如:,但是不等式右边裂项后相邻项没出现重叠,导致无法累加相消.从已知条件出现证明结论有一定困难,就可以考虑运用逆向思维,从结果出发看看可以推出什么条件.通过观察不等的右边,可以把它看成某个新数列的前项和,从而求得,等价于两个数列通项大小的比较,即只需证明:.当然,本题也可以借助数学归纳法来证明,只是相比较利用逆向思维来说,运算量较大,颇耗时费力.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渗透逆

向思维,优化运算思路,合理设计运算程序.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