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旭
来源:《未来英才》2017年第03期
摘要:在全新的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对英语的重视程度越高,也就越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遇到问题不可怕,关键是要寻找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问题;改进策略
英语是一种通用的国际语言。高中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能力的重要阶段。针对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该及时制定策略改进这些问题,拒绝拖延和忽视这些问题。 一、高中英语教学上的缺陷及其改进
现阶段高中英语教学还主要依据教材,在教学上不能推陈出新,不能给学生传授更多的英语知识。教师掌握的知识陈旧,不能跟上课程改革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及时将改革之后的教学理念加入到教学内容中,导致教学内容与时代脱节,致使高中英语课堂的教学收效甚微。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努力创新,接受新鲜事物。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与高中英语的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现在互联网发展迅速,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接触到最前沿的学科研究成果,可以搜索到任何想要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科理论完善自己,通过教学资源装备课堂,这样教师就可以打造出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堂,既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积极拓展知识结构,打造多层次,多模块的知识内容。英语知识的世界广袤无垠,教师不应该偏安一隅,应该尽己所能给学生展现英语世界中的美景,开阔学生的眼界。 二、高中英语教学趣味性提升策略
根据调查显示:很多学校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的英语教学方法,致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对枯燥乏味的英語课堂表现出排斥心理。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应该及时为英语课堂配备必要的教学硬件设施,加强对教师教学创新的奖励力度,鼓励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与此同时,教师也应该不断吸取前人的教育经验,弃其糟粕留其精华,针对当前的教育教学背景,分析可取的教学经验,进行改进创新,设计符合学生胃口又饱含大纲知识点的英语课堂。在教学方法创新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尝试教学情景的创设。创设教学情景,既可以提高学生理解课文的效率,也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舒适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轻松自在地学习英语知识。比如人教版教材必修一“Unit 4
Earthquakes”,近五十年中国经历过两次大地震,分别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这些关于地震的纪录片,新闻报道,图片文字都是教师在课堂中可以运用的创设情
境的资源。教师还可以在本单元结束时,组织学生用英文写作的方式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提升运用能力及掌握发生地震时应急措施的生活技能。这些手段都可以很好的将学生带入英语课堂,帮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 三、高中英语教学观念上的转变策略
面对多年的应试教育,加之教师对传统教育根深蒂固的思想,导致教师无法更新教育观念。在现阶段有一些教师还是沿袭原有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态度和观念上没有创新意识。这部分教师将教学视为简单的知识传授,弱化学生在课堂中的參与度,使学生只能一味地被动接受,得不到调动,课堂气氛沉闷死板,导致学生的上课专注度差,经常走神,不能很好的消化教师讲授的知识。其次,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高中时期,学生的课业压力大,面临升学,学生都紧绷着神经,不敢懈怠。但是越是给自己施加压力,越是无法专注学习。面对这两方面的问题,教师与学生都应该及时作出调整。
每个人都有惰性,不愿意改变。但是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心中的惰性,尝试改变,适应时代的发展。从观念上转变对教学改革的抵触,积极投身到推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为构建高效实用的高中英语课堂添砖加瓦。教师是学生最信赖和尊敬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的教学态度,对学生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应该发挥榜样精神,丰富自己的学识,展现自己的智慧,强化自己的能力,时刻监督自己的品行,时时刻刻传递给学生积极向上的乐观态度,帮助学生减轻由升学压力带来的焦虑,让学生轻装上阵,没有思想负担的进行学习。鼓励式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参与热情,让学生愿意融入到英语课堂生活中,发自内心地喜爱英语学习。
总而言之,针对高中英语在教学内容、方法和观念上存在的问题,学校、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配合,相互理解,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校在教学资源和硬件设施上给予教师和学生支持,教师通过完善自身教学能力设计出高效实用的英语课堂帮助学生学习,最后,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课堂学习,勤奋努力地学习英语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是一个全方位发展的过程,将会达到全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刘威. 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6) .
[2] 谭小勇.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软件:教学, 2013(11) . [3] 王晓梅.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教育观察月刊, 2016, 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