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种经历”点亮智慧人生——闵行区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2021-03-03 来源:步旅网
‘‘ 五种经历"点亮智慧人生 闵行区中学校本课程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文/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学院恽敏霞何永红 区域教育的高度与课程建设的效度紧密相联。 要促进我区课程现代化建设,必须在关注国家课程执 行的同时,更加关注区、校两级课程的建设。但是课 程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脚踏实地、因 地制宜、持续研究、灵活发展。为此,我区对过去三年 各校校本课程建设的经验、问题和特色进行了整体调 研,基于此,拟确定区、校两级课程发展方向。 一、调研方法 校本课程建设虽然任务重、难度大,但相对于课 改初期来说,如今的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已进一步 开放,可供选择和借鉴的资源已进一步增多,课程建 设的道路和方向也进一步明确。为此,我们通过问卷 的方式对此展开了调查。调查在2012年11月7日 至11月l5日进行,向全区62所中学(初中、高中、完 中,以及九年一贯制、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中学部)发 放电子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55份。另外,结合常规 调研,我们对部分学校的校本课程进行了重点分析。 二、调研结果 1.顶层设计,指引课程实践与发展方向 过去三年中,区内各校重视学校的课程规划和设 计,区内所有学校都将校本课程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 展规划中,并从学校基本情况、办学定位(愿景)、课程 目标、课程结构、课程设置、课程评价、课程保障等角 度制订了较为详细的“课程计划”。各校的“课程计划” 充分立足本校实际,着眼育人目标,按照学校发展规 划,具体规定了课程实施的思路和要求,说明了近期 发展目标。 (1)课程领导小组研制“课程计划”,确定发展方 向 我区各校所研制的“课程计划”不是简单地完 成“排课任务”,而是从学校软件、硬件多角度分析学 。 巩代擞 2014/7AB合刊 校的优势、特点、潜在问题等,明确学校课程建设的基 础和条件,基于此,结合学校办学方向,确定课程设计 思路及当前实践要求。调查发现,区内各校能够根据 学校发展目标和育人目标研制课程建设目标,并根据 课程结构和三类课程功能定位,细化每类课程发展方 向。校本课程的建设方向能够紧密围绕学校办学特 点和学生发展需求合理定位。 (2)课程开发小组研制“实施方案”,明确实践过 程 调研发现,区内有92.7%的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 开发小组。这些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团队合作,具体负 责设计开发、课程实施、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他 们根据学校课程建设规划和“课程计划”,研制“校本 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校本研(探)究型课程实施方 案”(简称“实施方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 体系、实施要求、课程评价等角度具体规定拓展型课 程和研(探)究型课程的实施。 “实施方案”标志着学校的拓展型课程和研(探) 究型课程真正从理想走向现实,从设计阶段走向实施 阶段。按照“实施方案”,教师们明晰了校本课程的目 标定位、核心内容、课堂教学、评价要求等,并参照“实 施方案”积累课程资料,组织校本教研等。 学校整体发展规划、“课程计划”“实施方案”三 者相结合,既体现了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和策略,也为 每一位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指明了实践 的方向,保障了校本课程的有效落实。 (3)学校行政及时把握实践成效,调整发展策略 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基于实际进 行科学设计,也要根据实践情况进行及时调整。为此, 学校领导不仅要领导、组织相关人员成立课程领导小 组,完成课程顶层设计,还需要及时了解课程实践情 况,及时调整课程建设思路,优化课程管理方法。调 查发现,我区96.4%的学校的校级领导亲自参与过某 类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并辅以其他手段(如听课、访谈 等)及时把握实践成效。学校教导处(正副)主任或 课程与教学部主任、分管教学副校长是校本课程实施 与管理的主要责任人。 2.质量提升,保障学生学习过程与经历 三年实践,我区各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上更加突出 学校和地域特色,各校校本课程的数目逐年增加,建 设了一批有特色、有质量的校本“微课程”。 (1)拓展型课程:做精科目建设,优化校本课程 超市 当前,我区各校共开发了2381个自主选修拓展型 课程科目,2012学年第一学期共提供了1695个科目 供学生选择。这些课程涉及了科学类、技术类、人文类、 社科类、艺体类、思想方法或思维方法类等各个领域。 各校自主选修拓展型课程科目数与班级数的平均比例 达到2.23。每个学校都在根据学校办学需求有意识 地打造特色课程。某些特色课程已经形成,为学生个 性发展、选择发展、潜能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区各校的课程建设既满足于学生当前课程选 择的需求,也兼顾课程建设和学生发展的长远需求。 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始建设拓展 型课程库(校本课程超市)。课程库一般是由学校历 年开发和实施的科目、已经设计和开发并获学校审核 通过的科目、学校重点发展的特殊科目等组成。课程 库不是一成不变的,学校在“库”的建设过程中,在做 “加法”的同时也在做“减法”,即根据学生发展愿望、 兴趣特点、实际需求等,调整拓展型课程库的储存课 程。学校会及时增加一些符合师生发展需求的、学生 喜欢的、质量较高的、设计较好的科目,也会剔除一些 过时的、质量低下的、不受学生欢迎的科目。 拓展型课程建设除了在内容覆盖面上越来越宽, 科目数量上越来越多之外,其质量也越来越高。一批 精品课程、优质课程逐渐形成。精品课程,如莘庄中 学的“适应与成长”、华漕中学的“体验印痕之美”、七 宝中学的“学校团体心理游戏教程与案例”等;优质 课程,如明星学校的“我爱篆刻”、文来中学的“读论 语明事理”、龙柏中学的“新能源运用与实践”等。 我区各校在加强拓展型课程的横向设计丰富性 的同时,也关注其纵向发展的连贯性。在纵向设计时, 在目标上关注各个层次课程对学生潜能的挖掘、兴趣 的激发、个性的发展等方面的衔接关系和持续作用, 基于此,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确定课程实施模式和 评价方式。 (2)研(探)究型课程:积累优质主题。关注课程 建设品质 ◎电子邮箱:Xiandaij iaoxue@l63.oom 我区研(探)究型课程已从“试点试验、部分推广” 阶段和“探索发展、规范实施”阶段,逐渐过渡到“深 化研究、提升质量”阶段。当然,由于各校建设时间、 投入程度、资源条件等各方面的差异,不同的学校处 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是,所有学校都从课程设计、 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角度逐步规范,并根据校本要 求不断开发出新的主题单元。初中各校共开发了257 个探究型课程主题单元。高中各校大多运用教师提 供课题参考和学生自主提出课题两方面相结合的方 法开展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覆盖了自然科学、技术 实践、人文社科、家庭社区等各个方面。在课程实施 过程中,教师着重从内容视角(课题内涵)、方法视角 (研究方法)、过程视角(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三方 面进行指导。 初、高中虽然实施模式略有差异,但是育人价值 指向一致。各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从关注规范逐渐 过渡到关注特色、关注质量方面。七宝中学的“走进 社会,关注交通”、文来中学的“多彩的植物世界”、上 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走进大学”、友爱中学 的“保护母亲河”、七宝第二中学的“我是社区小主人” 等都已成为学校特色主题。有的特色主题虽然持续 建设,但在不同的年段都表现出各自特色。 十多年的实践,我区各校充分认识到研(探)究 型课程的重要价值,及其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为 此,不少学校开始基于课程实践,细化分析和研究其 中的某些关键问题。其中,课程体系的完善及特色主 题的开发、教师课程能力的培养、学生能力的培养等 问题最受学校重视。学校试图通过校本教研、课题研 究、跨校合作、行动研究、理论学习、专家解析等方面 的研究,通过课程质量的提升,更好地体现研(探)究 型课程的育人价值。 (3)三类课程融合,发展学校课程特色 对于学生来说,学校所有课程是一个整体,其相 互协作构成了学生在校的全部生活。由此,我区部分 学校在建设校本课程的同时,比较多地关注了学校课 程体系下的课程关系和结构,从学生和学校实际出 发,思索学校课程特色。部分学校已经从单类课程的 强化建设,逐渐走向三类课程统整:不满足于单个科 目或主题的特色建设,而是在三类课程的融合共通中 探索学校课程特色的发展方向。 某些学校则根据师生发展需要,选择强化某类课 程理念或课程特质,并根据三类课程的价值定位适度 渗透其中。如莘庄中学在“立人教育”引领下,开发 2014/7AB合刊巩式擞学 。 了一系列特色校本课程,其中“DIY物理创新设计课 程”是该校颇具特色的一门课程。但在实践过程中, 生的兴趣点、关注点,征集学生身边的人和事,结合 专题教育的目标要素,经过开发,成为一次次、一场场 “真人秀”。对学生来说,每一次“秀”就是一次专题 该校发现,“DIY”不仅对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习 得有较好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学习方法的转变、合作能力的提升等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该校将一门特色课程转化为课程开发的思想, 并将其渗透、运用于三类课程中,逐渐形成莘庄中学 的课程特色——“DIY创新课程”。这不是一类课程, 更不是一个课程科目或主题单元,而是一种课程思 教育,就是一次情感洗礼。对教师来说,每一次“秀” 更是一次发展和促动。 4.多元平台,推动课程可持续发展 (1)展示研讨:营造氛围。研究问题 两周一次的区级拓展型课程、研(探)究型课程 教研成为推动各校校本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近三 年来,有36.4%的学校组织过校本课程的区级展示研 想、课程意识。从特色课程到课程特色,从课程特色 到学校特色,我区越来越多的学校努力探索、践行着 这种课程建设策略。 3.合作共建,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讨活动;有16.4%的学校组织过校本课程的市级展 示研讨活动。展示研讨内容既有校本课程体系的设 计和校本课程管理方面的研讨,也有校本课程实施和 校本课程评价方面的研讨;既有某个科目或主题的 设计与教学方面的研讨,也有学校特色与特色课程关 系方面的研讨。从展示规模和研讨内容来看,展示研 讨不仅营造了区域校本课程建设和发展的良好氛围, 而且展示研讨过程中的经验传播、问题的挖掘等也推 动了各校校本课程的持续发展。 (2)课程评选:发掘典型,推广经验 校本课程建设,从设计到实施和管理,都是一个完 整的团队在合作进行。一个优质课程,背后必定有一 个优秀的合作团队。不仅如此,校外的人力资源也被 充分运用。调查发现,62.9%的初、高中教师参与过拓 展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8.7%的初中教师参与过探究 型课程的实施。行政与教师之间、同学科教师之间、跨 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校本课程建设的常态。 (1)引进校外人力资源,带动教师专业发展 调查发现,76.4%的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过程中 曾借用过校外人力资源。校外人力资源使用主要分 为三类:一是为学校课程建设出谋划策、经验提炼和 问题诊断;二是按照学校课程设计框架,亲自参与过 教学评比、论文评比、案例评选、教材评选、学 生作品评选等是校本课程的常用评选形式。我区 有45.5%的学校参加过区拓展型课程教材评选,有 63.6%的学校参加过区研(探)究型课程主题单元案 例评选。基于课程评选,我区成立了跨校学习共同体, 共同研究、学习和探讨基于优质校本教材的精品化课 程建设道路。我区还将评选出的优秀案例,分发至全 区所有学校,鼓励各校,尤其是薄弱学校,从课程设计 和学生成果两端学习他校主题单元开发思路,并将其 某类或某个课程的实施和管理;三是外聘人力资源 和引进课程同步进行。如梅陇中学在拓展型课程建 设过程中灵活使用了三类校外人力资源。通过校外 人力资源的引进,既提升了校本课程建设质量,也培 养了一批懂理论、精实际的本校教师队伍。 当然,在利用校外人力资源时,不仅要关注内需, 还要根据学校文化、地理位置、资源条件等精心选择。 经验迁移到本校相关主题单元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 (3)课程制度:保障实施,共推发展 课程制度是课程实施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区 各校都根据课程发展定位和实践情况,研制了校本课 程制度,如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奖惩制度、展示制度 等。调查发现,85.5%的学校有自主选修拓展型课程 选课指南,87.3%的学校有校本课程教师的奖惩制度, 如上海交通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充分利用了上海交通 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请 他们亲自实践、率先示范,为该校校本课程的实施和 发展服务,盘活了校本课程资源,带动了该校教师的 专业发展。 (2)学生参与课程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育是教学相长的过程,这不仅体现在教学过程 90.9%的学校有校本课程学期或学年展示平台。课 程展示平台既是活化学校课程氛围、打造学校课程文 化的重要抓手,也是评价师生教与学的重要手段。 当然,要对课程实施质量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 价,还要采用其他手段。调查表明,学生学习成效(作 品)、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设计资料、学生评价及其过 中,也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实施和评价等过程中。如 文来中学限定拓展型课程“一周BOBO秀”因学生的 参与,改变了整个课程建设路径和实施形态。它没有 僵硬的说教,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通过广泛征集学 程性作业等是当前学校对教师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 。 观伏擞学2014/7AB合刊 ◎电子邮箱:Xi andai j i aoxue@l63.com 由于课程评价的复杂性,区域在校本课程与教学 力,提升对国际问题的认知能力等。“文明礼仪~‘中 的评价方面,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如2010年,我区研 华民俗文化游”“健康与幸福”等课程都为提升学生 制了初、高中研(探)究型课程评价建议,从课堂教学、 的国际理解能力提供了帮助。 课程管理、特色发展(包括体系完善)三个角度,细分 (5)个人规划 了若干指标和内容,供各校进行校本化选用。 对于中学生来说,既要活在当下,充分享受校园 课程在发展,区、校各类制度也正在完善。如我 生活和成长乐趣,也要为未来作好准备。所以,校本 区部分学校正在建立制度,以保障校本核心课程建设 课程必须有效帮助学生明辨自我、明晰当前、明确未 团队的相对稳定性;正在建设校本探究型课程专用 来。“关注健康生活”“关注亲子关系”“关注心理状 教室;正在完善校本研究型课程个体评价制度、区优 态”“关注职业取向”等方面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直面 质拓展型课程共享制度、课程引进及本土化实施研究 这些问题。 制度(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的引进)等。 2.面向未来,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在迈向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坚信“适合的才 三、调研结论 是最好的”。校本课程就是通过弹性化开发、实施和 管理,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最适合他发展的独特的 1.五种经历,提升学生在校生活内涵 课程(体系)。为此,我区拟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 仔细分析我区拓展型课程的所有科目、研(探) (1)学校特色发掘和支持计划:酝而酿之 究型课程的主题单元及其实施模式,可以发现,我们 优质、特色是每一所学校的发展目标,但是,罗马 试图通过校本课程,提供学生五种学习经历:科技探 不是一天建成的,学校特色需要一个漫长的积累和形 索、人文体验、社会参与、国际理解、个人规划。 成过程。区域要支持学校的特色建设,因此,无论是 (1)科技探索 从一类课程的建设出发,还是从文化、管理或资源出 学生基于基础型课程中学习的科技知识和技能, 发,都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计划。学校要在发展过 进一步拓宽对科技的认识视野,加深对科技某方面的 程中及时诊断、及时发现、及时提炼;在酝酿过程中, 认识,并通过具体的问题解决和项目设计,整合知识 让学校特色、特色课程、课程特色同步发展。 和经验,完成科技探索,提升综合素养,酝酿创新思 (2)特色教师储备和培养计划:巧而用之 维,发展实践能力。许多学校的“机器人课程”“DIY 无论何种课程特色,都需要教师理解、落实和表 创新课程”“航模”等都是这方面的体现。 达。师资的缺乏是制约当前大部分学校课程发展的 (2)人文体验 重要因素。区域要加大特色教师的培养力度,从制度 人文素养需要知识的积淀,更需要丰富的体验 层面给予其保障,鼓励有潜能、有兴趣的教师发展成 和感悟。校本课程在另一个课程时空和另一种课程 某方面的特色教师。 环境中强化学生的人文体验,促其在多样的学习经历 (3)特色课程建设和共研计划:推而广之 中积淀人文素养,提高审美情趣,提高创新能力。“书 每一个特色课程背后都蕴涵着对特定学生或所 法”“陶艺”‘经典阅读”等皆是为此种体验而设计的。 有学生某个方面教育的特殊功能。特色课程的建设 (3)社会参与 不是教师一人所为,需要区、校团队合力共研,找出其 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主人 共通属性和一般属性,挖掘其校本特性和迁移方法, 翁意识的人。这种责任和意识不仅仅停留在口头的 将特色课程推广发展,让更多的学生收益。这也是地 说教层面,更要体现在行动层面。“城市交通’’‘‘关注 方课程发展的重要举措。 母亲河”“环境保护”等课程都是为了给予学生一个 (4)学生潜能诊断和发展计划:合作研究 最真实、最宝贵的社会参与经历。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什么样的课程最适合学生? (4)国际理解 其本质是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为此,诊断学生是 闵行教育现代化塑造的不是狭隘的城市公民,而 未来校本课程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必须突破的瓶颈。此 是具有国际视野、国际交流和合作能力的全球公民。 诊断不是评价,而是综合分析学生的兴趣、潜能、个性 我们通过校本课程让学生强化对本土文化的传承,提 特长、认知风格等,判断其发展方向,扬长补短,通过支 高对他国文化的理解能力,提高国际交往和交流能 持性课程和选择性学习,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2014/7AB合刊现代基学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