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路径探析
作者:彭雨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年第34期
【摘 要】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当前,就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实施情况来看,还存在教学内容设置不甚合理、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师资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高校需从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法治教育、合理设置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等方式为路径进行改善。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080-02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总体而言,大部分高校大学生在心态上积极健康、乐观向上,但不容忽视的是,也有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了违法乱纪等行为。如此一来,不但破坏了社会秩序,还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完善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深入开展高等学校法治教育是提升国民的法治素养的必经之路。
一、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首先,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四个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国家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实现社会稳定的迫切需要和重要保障。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对其全面开展法治教育、培养法律意识、提升法治素养,对于大学生是否能依法行事并起到监督他人守法的作用至关重要。大学生依靠法律的力量认真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利益关系,不但能够维护法律的尊严,而且能够促进国家的法治建设。 其次,开展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全面提升综合素质的迫切需要。当前,绝大部分大学生能以积极主动、乐观向上的态度去面对周围的一切,但是也存在少量大学生思想悲观、行为偏激、甚至不计后果的案例。大学生犯罪事件时有发生,不仅触犯了法律的底线,也给校园及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给予大学生有效的法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因此,全面开展大学生法制教育,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高校法治教育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甚合理。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法治教育的培养往往是通过在教学计划中设置法律基础课程来实现的,高校通过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设置一门关于法治教育的通识课来进行。法治课程的设置,虽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学生法治知识的空缺,但却忽略了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培养。法治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即使是对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法治教育同样要让大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我国基本的法律制度、基本的法律知识,掌握我国现行基本部门法。[1]当前,我国高校法治教育是将法治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相结合,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来实现法治教育。教学内容的选取基本是对各部门法基础知识的简单罗列,并且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倾向于将重点集中在知识的传授上,这就导致学生很难深入地去解读法律条文、传授法治精神,从而很难实现对大学生法治素养的真正培养和提升。
其次,高校法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较为单一。由于高校法治教育所受限制较多,除了课程本身的设置限制以外,还存在课程学时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讲授者用一学期一门课程的时间去讲授法律知识,那么就只能传授基础的法律知识,而大学生对法律深层次的需求在这么短的时间、这么简单的课程设置中是很难被满足的。这种短期、浅层次的法治教育只能使学生对法律的学习止步于应付考试,在学生心中法律就只是一门课程,只需要临近考试时机械背诵法律条文即可,并不需要对法律本质内涵和法律精神进行思考,这样的教学方式会给学生造成对法律学习的误解,让学生误以为法治教育就是法律入门级学习,只要能应付考试即可,忽视自身法治素养的提升。[2]高校法治教育缺乏长远规划、整体规划,很难发挥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作用。
再次,高校法治教育的师资水平亟待提高。就目前而言,高校法治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缺乏专业化的专门从事法学教学和实践的教师队伍。法治教育作为一门通识教育课程,高校多选择由兼职教师来进行授课,这些兼职教师在法学知识体系上较为欠缺,在法学实践经验上比较匮乏。基于这些因素,这些兼职教师就无法在课堂上以生动的教学案例来进行讲授,在课堂上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成效。 三、完善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首先,高校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法治教育。高校法治教育的目的是为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法治意识,主要进行法学基础理论、基本法律知识和法治观念教育。在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应重点加强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的培育,增强师生的法律意识,努力培育师生员工同现代法治文明相一致的平等意识。法治教育和德育教育不同,德育教育重在对学生内心的教育,而法治教育更注重对学生外在行为的规范,当然法治教育也涉及到思想教育的部分。因此,高校应通过建立自身独立的法治教育体系的模式,提高法治教育成效。同时高校应当转变法治教育理念,不应当将法治教育仅仅停留在知识层面的教育上,更应当注重对学生法律精神、法治素养的培养和提升。[3]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其次,合理设置大学生法治教育内容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校在进行法治教育过程中设置的惟一一门通识教育课程,但只设置这门课程的过为单一,且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较为庞杂,无法完全达到法治教育的目的。高校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合理设置相应教学内容,发挥法治教育的实效作用,避免出现重知识传授、轻法治素养培养的局面。高校在法治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在对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同时,应当通过生动有趣的范例教学法提高学生对法律的学习兴趣。高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法制宣传、法庭旁听、个案调查走访等社会实践活动,从切身体验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培养大学生以自律为基础的守法意识,形成发自内心地对宪法和法律的信仰和崇敬,把法律内化为行为准则。[4] 再次,高校应提升高校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高校法治教育教师应当进行合理配置,有法学专业的高校,在法治教育过程中专业法学教师和非专业法学教师相结合,相互交流与研讨,通过专业法学教师带动非专业法学教师,促进非专业法学教师的法学素养,让他们能够系统地掌握法律知识,丰富实践经验,更好地提升法学教学能力。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师资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缓解由于法学专业教师数量不够而不得不启用非法学专业教师来从事非法学专业学生法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压力。[5]对于没有法学专业的高校来说,各高校通过对自身实际师资力量的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人才引进或者对外学习交流的方式,提高从事法治教育教学的教师的综合素质,让教师掌握先进的法律知识与技能,更新教师的法律知识结构,从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高法治教育的师资队伍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丽昕.增强高校法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探析——以人文精神的视角[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06):141-148.
[2]高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法治与社会,2017(06):225-226.
[3]李婧.高校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的思考与建议[J].道德与法研究,2016(12):47-50.
[4]蒋玉娟.高校法治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5):80-82. [5]刘映婕.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实困境与路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1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